⑴ 古代的俠文化是怎樣的歷史上有沒有真正的女俠
在每一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武俠夢,夢想著劫富濟貧,拯救蒼生這樣的大事情。中國古代的俠文化並不是像現在漫威電影中的鋼鐵俠、雷神等那樣非常強烈的個人英雄主義,往往一己之力就拯救了全地球。俠文化更多的就像金庸先生說的那樣“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作為武俠也不一定非要打打殺殺,只要是正義的人,就皆為俠客。比如現在的“群眾幫忙失主抓小偷”就正是俠文化的一種體現,可以說當今社會的“俠文化”就是正能量。
無論是男俠還是女俠,古代還是當今,俠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都被很好的傳承了下來。
⑵ 為什麼對古代女俠的描述,都有種男性之風
"俠文化"是中國古代社會里的一種特殊文化,寄託著古代平民百姓的一種特殊的情懷--對於公平公正的追求,對現實黑暗的不滿以及對於懲惡揚善的嚮往等。
"俠"者,《說文解字》中解釋為"傅也,從人,夾聲",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引釋為"任氣力也",並進一步解釋:"俠,俜也,按俠之言夾也。夾者,持也。經傳多假俠為夾,凡夾皆用俠。"由此知,古時"俠""夾"通用,"夾"原意指大物以兩手持,有輔助之意,仗義助人即是"俠"的精神內涵,為了這一目標,俠客可以捨生忘死,甚至付出生命。
春秋戰國是一個俠客輩出的時代,有吳國專諸、要離,魏國聶政,燕趙人荊軻等四大俠客,漢朝司馬遷甚至在《史記》中專門設立了《游俠列傳》,但此時的俠多為男性,女俠可以說是寥寥可數,到了唐宋時期文學作品中女俠的數量多了起來,這是為什麼呢?接下來本文將簡單分析一下唐宋文學作品裡女俠形象興起的緣由以及二者的對比。
文學形象的產生與當時的社會現實密不可分,女俠的數量減少以及上述形象的變化都可以看作宋朝社會現實的表現。宋朝崇文抑武,必然導致社會主流價值觀偏向於文人,那麼與武力有關的俠客就會相應減少;宋朝崇尚吏治且國內社會相對安定,更會導致俠客勢力的削弱;以儒治國,男權興盛,在文學上也會表現出女俠依附於丈夫的情景,女俠都要遵守"三從四德""貞潔剛烈",社會整體女性的狀況可見一斑。
結語
歷朝歷代的女俠形象的變化可謂是起起伏伏,女俠形象的變化其實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社會上女性地位的變化,唐代如前文所說,女性地位有所上升,於是有了"公孫大娘""黃四娘"此類現實人物,文學中的女俠形象也呈現出愛憎分明,隨心所欲的表現。
而宋代以儒治國,儒家講"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對女性他們大體上持一種歧視的態度,並且宋代又誕生了程朱理學,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束縛了女性,要守女德,甚至從此開始女性就逐漸背負起"三寸金蓮"的噩夢,在這種環境下,也就很難出現唐代那種快意瀟灑的女俠形象了。宋代開始對女性的束縛到如今甚至都有殘留,仍需要我們去解放這些思想壓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