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隆堯文化遺產有哪些

隆堯文化遺產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8-25 00:36:08

⑴ 河北省有哪些古人類遺址要求100字左右

據考古發現證實,河北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主要古人類文化遺存有:泥河灣遺址群、磁山文化遺址、「三祖文化」和「合符文化」遺存。

1、泥河灣遺址群

泥河灣遺址群,位於河北陽原縣東部,桑乾河北岸,化稍營鎮泥河灣村境內,位於桑乾河上游的陽原盆地。

泥河灣遺址群,距今約177萬年前,遠古的人類就活動在這片土地上,泥河灣標准地層記錄了第三紀晚期至第四紀地球演化和生物、人類進化的歷史,受到國內外地質、古生物、古人類及史前考古專家的極大關注。

在200多萬年前,這里是一個較大的湖泊,湖泊的周圍,是古動物的世界。後來,湖水乾枯,湖底裸露,由於河流的侵蝕作用,乾枯的「古湖平原」變成了丘陵、台地、盆地,泥河灣盆地就是其中之一。

2、磁山遺址

磁山遺址又稱磁山文化遺址,位於河北省南部武安市磁山村東約1公里處的南洺河北岸台地上,東北依鼓山,距武安城17公里,是中國最初發現的一種新的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址,距今約10300年,突破了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考古的年代。

因其具有典型的代表意義,磁山遺址出土的家雞骨骸是已知中國發現的最早的家雞骨骸,比原來認為的世界最早飼養家雞的印度,要早3300多年。考古學上定名為「磁山文化」,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1982年3月《光明日報》報道:磁山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指南針的發源地。 又《明一統治》稱:「磁州武安縣西南有磁山,產磁鐵石。」又《古礦錄》記載:《明一統治》稱:磁山,在縣西南30里,土產礦石,州名取此。磁山,指南針的故鄉。

3、三祖文化

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文明古地,天賦其嬌,地孕其美,華夏之源,神州之根。涿鹿中華三祖文化是以黃帝、炎帝、蚩尤為代表的中華先民經過長期探索、碰撞、磨合、深化,歷經釜山合符而共同創造流傳下來的,以中華民族共認圖騰--龍為象徵。

1992年,歷史學家任昌華先生通過對涿鹿礬山一帶的黃帝城、阪泉、蚩尤泉等一批古文化遺址、出土的文物及歷史文獻和民俗風情的考證,首次提出了「三祖文化」,並著書《三祖文化始說》,第一次將蚩尤作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和黃帝、炎帝並排在一起,打破了傳統上的勝者王、敗者寇之說,確立了中華民族同祖同源的觀點,明確了始祖文化是愛國主義的精髓和民族團結的基石。

4、合符文化

涿鹿這片古老的土地,蘊含和保留著最古老的中華民族文化的根;合符文明,則可以說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源頭,當然也是燕趙文化的源頭。

合符文明,最鮮明地表現出中國傳統的集體主義精神。對祖先的崇拜,對家庭乃至社會的責任感,是中華民族最重的心理特徵。西方文化是上帝崇拜,中國文化是祖先崇拜。中國基層社會的家庭、家族、原始宗教活動以及約定俗成的鄉規民約,成為維系我們中華民族這個整體的重要紐帶。

盡管現代社會,中國傳統文化與相關的倫理觀念受到了很大沖擊,但傳統的集體主義精神在社會上仍有著廣泛的影響,隨著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日益深入,它必將得到進一步的弘揚。

合符文明,孕育了全民族團結一致、奮發圖強、勇武任俠的性格。歷史上凡是妄圖侵我國土,奴役我民族的一切外來勢力,不管起始如何氣勢洶洶,但最後都以失敗而告終。

而我們為了動員全民族保衛國家,抵禦外侮,總是舉起愛國、尊祖的旗幟,從而極大地增強了民族團結,鼓舞了鬥志。很清楚,合符文明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對於民族團結和愛國主義的教育作用,不可低估。

(1)隆堯文化遺產有哪些擴展閱讀

文化遺產

河北省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經過數千年的積淀,形成了豐富、獨特的文化,成為名符其實的文化資源大省。全省現有不可移動文物34046處,擁有長城、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廟宇、清東陵、清西陵等3項5處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8處,居全國第三位。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930處,居全國前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7項,居全國第二位;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400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91人,居全國前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260人。

⑵ 關於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資料

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務院關於公布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通知

國發〔2006〕1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國務院批准文化部確定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518項),現予公布。

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擁有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歷史的見證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像力和文化意識,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保護和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於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增進民族團結和維護國家統一、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各地區、各部門要按照《國務院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國發〔2005〕42號)的精神和有關要求,認真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切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國務院

二○○六年五月二十日

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共計518項)

一、民間文學 (共計31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 Ⅰ—1 苗族古歌 貴州省台江縣、黃平縣
2 Ⅰ—2 布洛陀 廣西壯族自治區田陽縣
3 Ⅰ—3 遮帕麻和遮咪麻 雲南省梁河縣
4 Ⅰ—4 牡帕密帕 雲南省思茅市
5 Ⅰ—5 刻道 貴州省施秉縣
6 Ⅰ—6 白蛇傳傳說 江蘇省鎮江市
浙江省杭州市
7 Ⅰ—7 梁祝傳說 浙江省寧波市、杭州市、上虞市
江蘇省宜興市
山東省濟寧市
河南省汝南縣
8 Ⅰ—8 孟姜女傳說 山東省淄博市
9 Ⅰ—9 董永傳說 山西省萬榮縣
江蘇省東台市
河南省武陟縣
湖北省孝感市
10 Ⅰ—10 西施傳說 浙江省諸暨市
11 Ⅰ—11 濟公傳說 浙江省天台縣
12 Ⅰ—12 滿族說部 吉林省
13 Ⅰ—13 河西寶卷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酒泉市肅州區
14 Ⅰ—14 耿村民間故事 河北省藁城市
15 Ⅰ—15 伍家溝民間故事 湖北省丹江口市
16 Ⅰ—16 下堡坪民間故事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
17 Ⅰ—17 走馬鎮民間故事 重慶市九龍坡區
18 Ⅰ—18 古漁雁民間故事 遼寧省大窪縣
19 Ⅰ—19 喀左東蒙民間故事 遼寧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
20 Ⅰ—20 譚振山民間故事 遼寧省新民市
21 Ⅰ—21 河間歌詩 河北省河間市
22 Ⅰ—22 吳歌 江蘇省蘇州市
23 Ⅰ—23 劉三姐歌謠 廣西壯族自治區宜州市
24 Ⅰ—24 四季生產調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25 Ⅰ—25 瑪納斯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聯民間文藝家協會
26 Ⅰ—26 江格爾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聯民間文藝家協會
27 Ⅰ—27 格薩(斯)爾 西藏自治區
青海省
甘肅省
四川省
雲南省
內蒙古自治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中國社會科學院《格薩(斯)爾》辦公室
28 Ⅰ—28 阿詩瑪 雲南省石林彝族自治縣
29 Ⅰ—29 拉仁布與吉門索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
30 Ⅰ—30 畲族小說歌 福建省霞浦縣
31 Ⅰ—31 青林寺謎語 湖北省宜都市

二、民間音樂(共計72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32 Ⅱ—1 左權開花調 山西省左權縣
33 Ⅱ—2 河曲民歌 山西省河曲縣
34 Ⅱ—3 蒙古族長調民歌 內蒙古自治區
35 Ⅱ—4 蒙古族呼麥 內蒙古自治區
36 Ⅱ—5 當塗民歌 安徽省馬鞍山市
37 Ⅱ—6 巢湖民歌 安徽省巢湖市
38 Ⅱ—7 畲族民歌 福建省寧德市
39 Ⅱ—8 興國山歌 江西省興國縣
40 Ⅱ—9 興山民歌 湖北省興山縣
41 Ⅱ—10 桑植民歌 湖南省桑植縣
42 Ⅱ—11 梅州客家山歌 廣東省梅州市
43 Ⅱ—12 中山鹹水歌 廣東省中山市
44 Ⅱ—13 崖州民歌 海南省三亞市
45 Ⅱ—14 儋州調聲 海南省儋州市
46 Ⅱ—15 石柱土家啰兒調 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47 Ⅱ—16 巴山背二歌 四川省巴中市
48 Ⅱ—17 僳僳族民歌 雲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瀘水縣
49 Ⅱ—18 紫陽民歌 陝西省紫陽縣
50 Ⅱ—19 裕固族民歌 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
51 Ⅱ—20 花兒(蓮花山花兒會、松鳴岩花兒會、二郎山花兒會、老爺山花兒會、丹麻土族花兒會、七里寺花兒會、瞿曇寺花兒會、寧夏回族山花兒) 甘肅省康樂縣、和政縣、岷縣
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互助土族自治縣、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樂都縣
寧夏回族自治區
52 Ⅱ—21 藏族拉伊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53 Ⅱ—22 聊齋俚曲 山東省淄博市
54 Ⅱ—23 靖州苗族歌鼟 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
55 Ⅱ—24 川江號子 重慶市
四川省
56 Ⅱ—25 南溪號子 重慶市黔江區
57 Ⅱ—26 木洞山歌 重慶市巴南區
58 Ⅱ—27 川北薅草鑼鼓 四川省青川縣
59 Ⅱ—28 侗族大歌 貴州省黎平縣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
60 Ⅱ—29 侗族琵琶歌 貴州省榕江縣、黎平縣
61 Ⅱ—30 哈尼族多聲部民歌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2 Ⅱ—31 彝族海菜腔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3 Ⅱ—32 那坡壯族民歌 廣西壯族自治區那坡縣
64 Ⅱ—33 澧水船工號子 湖南省澧縣
65 Ⅱ—34 古琴藝術 中國藝術研究院
66 Ⅱ—35 蒙古族馬頭琴音樂 內蒙古自治區
67 Ⅱ—36 蒙古族四胡音樂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
68 Ⅱ—37 嗩吶藝術 河南省沁陽市
甘肅省慶陽市
69 Ⅱ—38 羌笛演奏及製作技藝 四川省茂縣
70 Ⅱ—39 遼寧鼓樂 遼寧省、遼陽市
71 Ⅱ—40 江南絲竹 江蘇省太倉市
上海市
72 Ⅱ—41 海州五大宮調 江蘇省連雲港市
73 Ⅱ—42 嵊州吹打 浙江省嵊州市
74 Ⅱ—43 舟山鑼鼓 浙江省舟山市
75 Ⅱ—44 十番音樂 福建省龍岩市、福州市(閩西客家十番音樂、茶亭十番音樂)
76 Ⅱ—45 魯西南鼓吹樂 山東省嘉祥縣
77 Ⅱ—46 板頭曲 河南省南陽市
78 Ⅱ—47 宜昌絲竹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
79 Ⅱ—48 枝江民間吹打樂 湖北省枝江市
80 Ⅱ—49 廣東音樂 廣東省廣州市、台山市
81 Ⅱ—50 潮州音樂 廣東省潮州市、汕頭市
82 Ⅱ—51 廣東漢樂 廣東省大埔縣
83 Ⅱ—52 吹打(接龍吹打、金橋吹打) 重慶市巴南區、萬盛區
84 Ⅱ—53 梁平癩子鑼鼓 重慶市梁平縣
85 Ⅱ—54 土家族打溜子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86 Ⅱ—55 河北鼓吹樂 河北省永年縣、撫寧縣
87 Ⅱ—56 晉南威風鑼鼓 山西省臨汾市
88 Ⅱ—57 絳州鼓樂 山西省新絳縣
89 Ⅱ—58 上黨八音會 山西省晉城市
90 Ⅱ—59 冀中笙管樂 河北省固安縣、淶水縣、霸州市(屈家營音樂會、高洛音樂會、高橋音樂會、勝芳音樂會)
91 Ⅱ—60 銅鼓十二調 貴州省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貞豐縣
92 Ⅱ—61 西安鼓樂 陝西省
93 Ⅱ—62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 陝西省藍田縣
94 Ⅱ—63 回族民間器樂 寧夏回族自治區
95 Ⅱ—64 文水鈲子 山西省文水縣
96 Ⅱ—65 智化寺京音樂 北京市
97 Ⅱ—66 五台山佛樂 山西省五台縣
98 Ⅱ—67 千山寺廟音樂 遼寧省鞍山市
99 Ⅱ—68 蘇州玄妙觀道教音樂 江蘇省蘇州市
100 Ⅱ—69 武當山宮觀道樂 湖北省十堰市
101 Ⅱ—70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十二木卡姆、吐魯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鄯善縣、哈密地區、麥蓋提縣
102 Ⅱ—71 南音 福建省泉州市、廈門市
103 Ⅱ—72 泉州北管 福建省泉州市

三、民間舞蹈(共計41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04 Ⅲ—1 京西太平鼓 北京市門頭溝區
105 Ⅲ—2 秧歌(昌黎地秧歌、鼓子秧歌、膠州秧歌、海陽大秧歌、陝北秧歌、撫順地秧歌) 河北省昌黎縣
山東省商河縣、膠州市、海陽市
陝西省綏德縣
遼寧省撫順市
106 Ⅲ—3 井陘拉花 河北省井陘縣
107 Ⅲ—4 龍舞(銅梁龍舞、湛江人龍舞、汕尾滾地金龍、浦江板凳龍、長興百葉龍、奉化布龍、瀘州雨壇彩龍) 重慶市
廣東省湛江市、汕尾市
浙江省浦江縣、長興縣、奉化市
四川省瀘縣
108 Ⅲ—5 獅舞(徐水舞獅、天塔獅舞、黃沙獅子、廣東醒獅) 河北省徐水縣
山西省襄汾縣
浙江省臨海市
廣東省佛山市、遂溪縣、廣州市
109 Ⅲ—6 花鼓燈(蚌埠花鼓燈、鳳台花鼓燈、潁上花鼓燈) 安徽省蚌埠市、鳳台縣、潁上縣
110 Ⅲ—7 儺舞(南豐跳儺、婺源儺舞、樂安儺舞) 江西省南豐縣、婺源縣、樂安縣
111 Ⅲ—8 英歌(普寧英歌、潮陽英歌) 廣東省揭陽市、汕頭市
112 Ⅲ—9 高蹺(高蹺走獸、海城高蹺、遼西高蹺、苦水高高蹺) 山西省稷山縣
遼寧省海城市、錦州市
甘肅省永登縣
113 Ⅲ—10 永新盾牌舞 江西省永新縣
114 Ⅲ—11 翼城花鼓 山西省翼城縣
115 Ⅲ—12 泉州拍胸舞 福建省泉州市
116 Ⅲ—13 安塞腰鼓 陝西省安塞縣
117 Ⅲ—14 洛川蹩鼓 陝西省洛川縣
118 Ⅲ—15 蘭州太平鼓 甘肅省蘭州市
119 Ⅲ—16 餘杭滾燈 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
120 Ⅲ—17 土家族擺手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21 Ⅲ—18 土家族撒葉兒嗬 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
122 Ⅲ—19 弦子舞(芒康弦子舞、巴塘弦子舞) 西藏自治區
四川省巴塘縣
123 Ⅲ—20 鍋庄舞(迪慶鍋庄舞、昌都鍋庄舞、玉樹卓舞) 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
西藏自治區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
124 Ⅲ—21 熱巴舞(丁青熱巴、那曲比如丁嘎熱巴) 西藏自治區
125 Ⅲ—22 日喀則扎什倫布寺羌姆 西藏自治區
126 Ⅲ—23 苗族蘆笙舞(錦雞舞、鼓龍鼓虎——長衫龍、滾山珠) 貴州省丹寨縣、貴定縣、納雍縣
127 Ⅲ—24 朝鮮族農樂舞(象帽舞、乞粒舞)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遼寧省本溪市
128 Ⅲ—25 木鼓舞(反排苗族木鼓舞、滄源佤族木鼓舞) 貴州省台江縣
雲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
129 Ⅲ—26 銅鼓舞(文山壯族、彝族銅鼓舞) 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
130 Ⅲ—27 傣族孔雀舞 雲南省瑞麗市
131 Ⅲ—28 達斡爾族魯日格勒舞 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132 Ⅲ—29 蒙古族安代舞 內蒙古自治區庫倫旗
133 Ⅲ—30 湘西苗族鼓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34 Ⅲ—31 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35 Ⅲ—32 黎族打柴舞 海南省三亞市
136 Ⅲ—33 卡斯達溫舞 四川省黑水縣
137 Ⅲ—34 ?舞 四川省九寨溝縣
138 Ⅲ—35 僳僳族阿尺木刮 雲南省維西僳僳族自治縣
139 Ⅲ—36 彝族葫蘆笙舞 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
140 Ⅲ—37 彝族煙盒舞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141 Ⅲ—38 基諾大鼓舞 雲南省景洪市
142 Ⅲ—39 山南昌果卓舞 西藏自治區
143 Ⅲ—40 土族於菟 青海省同仁縣
144 Ⅲ—41 塔吉克族鷹舞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

四、傳統戲劇(共計92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45 Ⅳ—1 崑曲 中國藝術研究院
江蘇省
浙江省
上海市
北京市
湖南省
146 Ⅳ—2 梨園戲 福建省泉州市
147 Ⅳ—3 莆仙戲 福建省莆田市
148 Ⅳ—4 潮劇 廣東省汕頭市、潮州市
149 Ⅳ—5 弋陽腔 江西省弋陽縣
150 Ⅳ—6 青陽腔 安徽省青陽縣
江西省湖口縣
151 Ⅳ—7 高腔(西安高腔、松陽高腔、岳西高腔、辰河高腔、常德高腔) 浙江省衢州市、松陽縣
安徽省岳西縣
湖南省辰溪縣、瀘溪縣、常德市
152 Ⅳ—8 新昌調腔 浙江省新昌縣
153 Ⅳ—9 寧海平調 浙江省寧海縣
154 Ⅳ—10 永安大腔戲 福建省永安市
155 Ⅳ—11 四平戲 福建省屏南縣、政和縣
156 Ⅳ—12 川劇 四川省
重慶市
157 Ⅳ—13 湘劇 湖南省衡陽市
158 Ⅳ—14 廣昌孟戲 江西省廣昌縣
159 Ⅳ—15 正字戲 廣東省陸豐市
160 Ⅳ—16 秦腔 陝西省
161 Ⅳ—17 漢調桄桄 陝西省漢中市
162 Ⅳ—18 晉劇 山西省
163 Ⅳ—19 蒲州梆子 山西省臨汾市、運城市
164 Ⅳ—20 北路梆子 山西省忻州市
165 Ⅳ—21 上黨梆子 山西省晉城市
166 Ⅳ—22 河北梆子 河北省
167 Ⅳ—23 豫劇 河南省
168 Ⅳ—24 宛梆 河南省內鄉縣
169 Ⅳ—25 懷梆 河南省沁陽市
170 Ⅳ—26 大平調 河南省濮陽縣、滑縣、延津縣

171 Ⅳ—27 越調 河南省周口市
172 Ⅳ—28 京劇 中國京劇院
北京市
天津市
遼寧省
山東省
上海市

173 Ⅳ—29 徽劇 安徽省、黃山市
江西省婺源縣
174 Ⅳ—30 漢劇 湖北省武漢市
175 Ⅳ—31 漢調二簧 陝西省安康市
176 Ⅳ—32 泰寧梅林戲 福建省泰寧縣
177 Ⅳ—33 閩西漢劇 福建省龍岩市
178 Ⅳ—34 巴陵戲 湖南省岳陽市
179 Ⅳ—35 荊河戲 湖南省澧縣
180 Ⅳ—36 粵劇 廣東省文化廳
香港特別行政區民政事務局
澳門特別行政區文化局
廣東省廣州市、佛山市
181 Ⅳ—37 桂劇 廣西壯族自治區
182 Ⅳ—38 宜黃戲 江西省宜黃縣
183 Ⅳ—39 亂彈 浙江省台州市、浦江縣
184 Ⅳ—40 石家莊絲弦 河北省石家莊市
185 Ⅳ—41 雁北耍孩兒 山西省大同市
186 Ⅳ—42 靈丘羅羅腔 山西省靈丘縣
187 Ⅳ—43 柳子戲 山東省
188 Ⅳ—44 大弦戲 河南省滑縣、濮陽縣
189 Ⅳ—45 閩劇 福建省福州市
190 Ⅳ—46 壽寧北路戲 福建省壽寧縣
191 Ⅳ—47 西秦戲 廣東省海豐縣
192 Ⅳ—48 高甲戲 福建省泉州市、廈門市
193 Ⅳ—49 碗碗腔(孝義碗碗腔) 山西省孝義市
194 Ⅳ—50 四平調 河南省商丘市、濮陽市
195 Ⅳ—51 評劇 天津市寶坻區
河北省灤南縣
遼寧省沈陽市
196 Ⅳ—52 武安平調落子 河北省武安市
197 Ⅳ—53 越劇 浙江省
上海市
198 Ⅳ—54 滬劇 上海市
199 Ⅳ—55 蘇劇 江蘇省蘇州市
200 Ⅳ—56 揚劇 江蘇省揚州市
201 Ⅳ—57 廬劇 安徽省合肥市、六安市
202 Ⅳ—58 楚劇 湖北省
203 Ⅳ—59 荊州花鼓戲 湖北省潛江市
204 Ⅳ—60 黃梅戲 安徽省安慶市
湖北省黃梅縣
205 Ⅳ—61 商洛花鼓 陝西省商洛市
206 Ⅳ—62 泗州戲 安徽省宿州市、蚌埠市
207 Ⅳ—63 柳琴戲 山東省棗庄市
208 Ⅳ—64 歌仔戲 福建省漳州市、廈門市
209 Ⅳ—65 採茶戲(贛南採茶戲、桂南採茶戲) 江西省贛州市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
210 Ⅳ—66 五音戲 山東省淄博市
211 Ⅳ—67 茂腔 山東省高密市、膠州市
212 Ⅳ—68 曲劇 河南省
213 Ⅳ—69 曲子戲(敦煌曲子戲、華亭曲子戲) 甘肅省敦煌市、華亭縣
214 Ⅳ—70 秧歌戲(隆堯秧歌戲、定州秧歌戲、朔州秧歌戲、繁峙秧歌戲) 河北省隆堯縣、定州市
山西省朔州市、繁峙縣
215 Ⅳ—71 道情戲(晉北道情戲、臨縣道情戲、太康道情戲、藍關戲、隴劇) 山西省右玉縣、臨縣
河南省太康縣
山東省萊州市
甘肅省
216 Ⅳ—72 哈哈腔 河北省清苑縣、青縣
217 Ⅳ—73 二人台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
山西省河曲縣
河北省康保縣
218 Ⅳ—74 白字戲 廣東省海豐縣
219 Ⅳ—75 花朝戲 廣東省紫金縣
220 Ⅳ—76 彩調 廣西壯族自治區
221 Ⅳ—77 燈戲(梁山燈戲、川北燈戲) 重慶市梁平縣
四川省南充市
222 Ⅳ—78 花燈戲(思南花燈戲、玉溪花燈戲) 貴州省思南縣
雲南省玉溪市
223 Ⅳ—79 一勾勾 山東省臨邑縣
224 Ⅳ—80 藏戲(拉薩覺木隆、日喀則迥巴、日喀則南木林湘巴、日喀則仁布江嘎爾、山南雅隆扎西雪巴、山南瓊結卡卓扎西賓頓、黃南藏戲) 西藏自治區
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
225 Ⅳ—81 山南門巴戲 西藏自治區
226 Ⅳ—82 壯劇 廣西壯族自治區
227 Ⅳ—83 侗戲 貴州省黎平縣
228 Ⅳ—84 布依戲 貴州省冊亨縣
229 Ⅳ—85 彝族撮泰吉 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
230 Ⅳ—86 傣劇 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231 Ⅳ—87 目連戲(徽州目連戲、辰河目連戲、南樂目連戲) 安徽省祁門縣
湖南省漵浦縣
河南省南樂縣
232 Ⅳ—88 鑼鼓雜戲 山西省臨猗縣
233 Ⅳ—89 儺戲(武安儺戲、池州儺戲、侗族儺戲、沅陵辰州儺戲、德江儺堂戲) 河北省武安市
安徽省池州市
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縣、沅陵縣
貴州省德江縣
234 Ⅳ—90 安順地戲 貴州省安順市
235 Ⅳ—91 皮影戲(唐山皮影戲、冀南皮影戲、孝義皮影戲、復州皮影戲、海寧皮影戲、江漢平原皮影戲、陸豐皮影戲、華縣皮影戲、華陰老腔、阿宮腔、弦板腔、環縣道情皮影戲、凌源皮影戲) 河北省唐山市、邯鄲市
山西省孝義市
遼寧省瓦房店市
浙江省海寧市
湖北省潛江市
廣東省汕尾市
陝西省渭南市、華陰市、富平縣、乾縣
甘肅省環縣
遼寧省凌源市
236 Ⅳ—92 木偶戲(泉州提線木偶戲、晉江布袋木偶戲、漳州布袋木偶戲、遼西木偶戲、邵陽布袋戲、高州木偶戲、潮州鐵枝木偶戲、臨高人偶戲、川北大木偶戲、石阡木偶戲、郃陽提線木偶戲、泰順葯發木偶戲) 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漳州市
遼寧省錦州市
湖南省邵陽縣
廣東省高州市、潮州市
海南省臨高縣
四川省
貴州省石阡縣
陝西省
浙江省泰順縣

五、曲藝(共計46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237 Ⅴ—1 蘇州評彈(蘇州評話、蘇州彈詞) 江蘇省蘇州市
238 Ⅴ—2 揚州評話 江蘇省揚州市
239 Ⅴ—3 福州評話 福建省福州市
240 Ⅴ—4 山東大鼓 山東省
241 Ⅴ—5 西河大鼓 河北省河間市
242 Ⅴ—6 東北大鼓 遼寧省沈陽市
黑龍江省
243 Ⅴ—7 木板大鼓 河北省滄縣
244 Ⅴ—8 樂亭大鼓 河北省樂亭縣
245 Ⅴ—9 潞安大鼓 山西省長治市
246 Ⅴ—10 京東大鼓 天津市寶坻區
247 Ⅴ—11 膠東大鼓 山東省煙台市
248 Ⅴ—12 河洛大鼓 河南省洛陽市
249 Ⅴ—13 溫州鼓詞 浙江省瑞安市
250 Ⅴ—14 陝北說書 陝西省延安市
251 Ⅴ—15 福州伬藝 福建省福州市
252 Ⅴ—16 南平南詞 福建省南平市
253 Ⅴ—17 紹興平湖調 浙江省紹興市
254 Ⅴ—18 蘭溪攤簧 浙江省蘭溪市
255 Ⅴ—19 賢孝(涼州賢孝、河州賢孝) 甘肅省武威市、臨夏市
256 Ⅴ—20 河南墜子 河南省
257 Ⅴ—21 山東琴書 山東省
258 Ⅴ—22 鑼鼓書 上海市南匯區
259 Ⅴ—23 紹興蓮花落 浙江省紹興縣
260 Ⅴ—24 蘭州鼓子 甘肅省蘭州市
261 Ⅴ—25 揚州清曲 江蘇省揚州市
262 Ⅴ—26 錦歌 福建省漳州市
263 Ⅴ—27 常德絲弦 湖南省常德市
264 Ⅴ—28 榆林小曲 陝西省榆林市
265 Ⅴ—29 天津時調 天津市
266 Ⅴ—30 新疆曲子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
267 Ⅴ—31 龍舟說唱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
268 Ⅴ—32 鼓盆歌 湖北省荊州市
269 Ⅴ—33 漢川善書 湖北省漢川市
270 Ⅴ—34 歌冊(東山歌冊) 福建省東山縣
271 Ⅴ—35 東北二人轉 遼寧省黑山縣、鐵嶺市
吉林省
黑龍江省海倫市
272 Ⅴ—36 鳳陽花鼓 安徽省鳳陽縣
273 Ⅴ—37 答嘴鼓 福建省廈門市
274 Ⅴ—38 小熱昏 浙江省杭州市
275 Ⅴ—39 山東快書 山東省
276 Ⅴ—40 烏力格爾 內蒙古自治區扎魯特旗、科爾沁右翼中旗
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
吉林省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
277 Ⅴ—41 達斡爾族烏欽 黑龍江省
278 Ⅴ—42 赫哲族伊瑪堪 黑龍江省
279 Ⅴ—43 鄂倫春族摩蘇昆 黑龍江省
280 Ⅴ—44 傣族章哈 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281 Ⅴ—45 哈薩克族阿依特斯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
282 Ⅴ—46 布依族八音坐唱 貴州省興義市

六、雜技與競技(共計17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283 Ⅵ—1 吳橋雜技 河北省吳橋縣
284 Ⅵ—2 聊城雜技 山東省聊城市
285 Ⅵ—3 天橋中幡 北京市
286 Ⅵ—4 抖空竹 北京市宣武區
287 Ⅵ—5 維吾爾族達瓦孜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288 Ⅵ—6 寧德霍童線獅 福建省寧德市
289 Ⅵ—7 少林功夫 河南省登封市
290 Ⅵ—8 武當武術 湖北省十堰市
291 Ⅵ—9 回族重刀武術 天津市
292 Ⅵ—10 滄州武術 河北省滄州市
293 Ⅵ—11 太極拳(楊氏太極拳、陳氏太極拳) 河北省永年縣
河南省焦作市
294 Ⅵ—12 邢台梅花拳 河北省邢台市
295 Ⅵ—13 沙河藤牌陣 河北省沙河市
296 Ⅵ—14 朝鮮族跳板、鞦韆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297 Ⅵ—15 達斡爾族傳統曲棍球競技 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
298 Ⅵ—16 蒙古族搏克 內蒙古自治區
299 Ⅵ—17 蹴鞠 山東省淄博市

七、民間美術(共計51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300 Ⅶ—1 楊柳青木版年畫 天津市
301 Ⅶ—2 武強木版年畫 河北省武強縣
302 Ⅶ—3 桃花塢木版年畫 江蘇省蘇州市
303 Ⅶ—4 漳州木版年畫 福建省漳州市
304 Ⅶ—5 楊家埠木版年畫 山東省濰坊市
305 Ⅶ—6 高密撲灰年畫 山東省高密市
306 Ⅶ—7 朱仙鎮木版年畫 河南省開封市
307
Ⅶ—8 灘頭木版年畫 湖南省隆回縣
308 Ⅶ—9 佛山木版年畫 廣東省佛山市
309 Ⅶ—10 梁平木版年畫 重慶市梁平縣
310 Ⅶ—11 綿竹木版年畫 四川省德陽市
311 Ⅶ—12 鳳翔木版年畫 陝西省鳳翔縣
312 Ⅶ—13 納西族東巴畫 雲南省麗江市
313 Ⅶ—14 藏族唐卡(勉唐畫派、欽澤畫派、噶瑪嘎孜畫派) 西藏自治區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314 Ⅶ—15 衡水內畫 河北省衡水市
315 Ⅶ—16 剪紙(蔚縣剪紙、豐寧滿族剪紙、中陽剪紙、醫巫閭山滿族剪紙、揚州剪紙、樂清細紋刻紙、廣東剪紙、傣族剪紙、安塞剪紙) 河北省蔚縣、豐寧滿族自治縣
山西省中陽縣
遼寧省錦州市
江蘇省揚州市
浙江省樂清市
廣東省佛山市、汕頭市、潮州市
雲南省潞西市
陝西省安塞縣
316 Ⅶ—17 顧綉 上海市松江區
317 Ⅶ—18 蘇綉 江蘇省蘇州市
318 Ⅶ—19 湘綉 湖南省長沙市
319 Ⅶ—20 粵綉(廣綉、潮綉) 廣東省廣州市、潮州市
320 Ⅶ—21 蜀綉 四川省成都市
321 Ⅶ—22 苗綉(雷山苗綉、花溪苗綉、劍河苗綉) 貴州省雷山縣、貴陽市、劍河縣
322 Ⅶ—23 水族馬尾綉 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
323 Ⅶ—24 土族盤綉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
324 Ⅶ—25 挑花(黃梅挑花、花瑤挑花) 湖北省黃梅縣
湖南省隆回縣
325 Ⅶ—26 慶陽香包綉制 甘肅省慶陽市
326 Ⅶ—27 象牙雕刻 北京市崇文區
廣東省廣州市
327 Ⅶ—28 揚州玉雕 江蘇省揚州市
328 Ⅶ—29 岫岩玉雕 遼寧省岫岩滿族自治縣
329 Ⅶ—30 阜新瑪瑙雕 遼寧省阜新市
330 Ⅶ—31 夜光杯雕 甘肅省酒泉市
331 Ⅶ—32 金石篆刻(西泠印社) 浙江省杭州市西泠印社
332 Ⅶ—33 青田石雕 浙江省青田縣
333 Ⅶ—34 曲陽石雕 河北省曲陽縣
334 Ⅶ—35 壽山石雕 福建省福州市
335 Ⅶ—36 惠安石雕 福建省惠安縣
336 Ⅶ—37 徽州三雕(婺源三雕) 安徽省黃山市
江西省婺源縣
337 Ⅶ—38 臨夏磚雕 甘肅省臨夏縣
338 Ⅶ—39 藏族格薩爾彩繪石刻 四川省色達縣
339 Ⅶ—40 潮州木雕 廣東省潮州市
340 Ⅶ—41 寧波朱金漆木雕 浙江省寧波市
341 Ⅶ—42 樂清黃楊木雕 浙江省樂清市
342 Ⅶ—43 東陽木雕 浙江省東陽市
343 Ⅶ—44 漳州木偶頭雕刻 福建省漳州市
344 Ⅶ—45 萍鄉湘東儺面具 江西省萍鄉市
345 Ⅶ—46 竹刻(嘉定竹刻、寶慶竹刻) 上海市嘉定區
湖南省邵陽市
346 Ⅶ—47 泥塑(天津泥人張、惠山泥人、鳳翔泥塑、浚縣泥咕咕) 天津市
江蘇省無錫市
陝西省鳳翔縣
河南省浚縣
347 Ⅶ—48 塔爾寺酥油花 青海省湟中縣
348 Ⅶ—49 熱貢藝術 青海省同仁縣
349 Ⅶ—50 燈彩(仙居花燈、硤石燈彩、泉州花燈、東莞千角燈、湟源排燈) 浙江省仙居縣、海寧市
福建省泉州市
廣東省東莞市
青海省湟源縣
350 Ⅶ—51 嵊州竹編 浙江省嵊州市

八、傳統手工技藝(共計89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351 Ⅷ—1 宜興紫砂陶製作技藝 江蘇省宜興市
352 Ⅷ—2 界首彩陶燒制技藝 安徽省界首市
353 Ⅷ—3 石灣陶塑技藝 廣東省佛山市
354 Ⅷ—4 黎族原始制陶技藝 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
355 Ⅷ—5 傣族慢輪制陶技藝 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356 Ⅷ—6 維吾爾族模製法土陶燒制技藝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英吉沙縣、喀什市、吐魯番地區
357 Ⅷ—7 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 江西省景德鎮市
358 Ⅷ—8 耀州窯陶瓷燒制技藝 陝西省銅川市
359 Ⅷ—9 龍泉青瓷燒制技藝 浙江省龍泉市
360 Ⅷ—10 磁州窯燒制技藝 河北省峰峰礦區
361 Ⅷ—11 德化瓷燒制技藝 福建省德化縣
362 Ⅷ—12 澄城堯頭陶瓷燒制技藝 陝西省澄城縣
363 Ⅷ—13 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 江蘇省南京市
364 Ⅷ—14 宋錦織造技藝 江蘇省蘇州市
365 Ⅷ—15 蘇州緙絲織造技藝 江蘇省蘇州市
366 Ⅷ—16 蜀錦織造技藝 四川省成都市
367 Ⅷ—17 烏泥涇手工棉紡織技藝 上海市徐匯區
368 Ⅷ—18 土家族織錦技藝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369 Ⅷ—19 黎族傳統紡染織綉技藝 海南省五指山市、白沙黎族自治縣、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樂東黎族自治縣、東方市
370 Ⅷ—20 壯族織錦技藝 廣西壯族自治區靖西縣
371 Ⅷ—21 藏族邦典、卡墊織造技藝 西藏自治區山南地區、日喀則地區
372 Ⅷ—22 加牙藏族織毯技藝 青海省湟中縣
373 Ⅷ—23 維吾爾族花氈、印花布織染技藝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地區
374 Ⅷ—24 南通藍印花布印染技藝 江蘇省南通市
375 Ⅷ—25 苗族蠟染技藝 貴州省丹寨縣
376 Ⅷ—26 白族扎染技藝

⑶ 河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第二批河北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97項)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1Ⅰ-1伯夷、叔齊的歷史傳說秦皇島盧龍縣
2Ⅰ-2契丹始祖傳說承德 平泉縣
3Ⅰ-3內丘縣郭巨孝文化邢台內丘縣
4Ⅰ-4清河縣武松與武大郎的傳說邢台清河縣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5Ⅱ-1安次區義和團音樂(東張務音樂會)廊坊安次區
6Ⅱ-2永年正里小曲邯鄲永年縣
7Ⅱ-3東尖塔音樂會廊坊廣陽區
8Ⅱ-4豐寧滿族吵子會承德豐寧滿族自治縣
9Ⅱ-5昌黎民歌秦皇島昌黎縣
10Ⅱ-6昌黎吹歌秦皇島昌黎縣
11Ⅱ-7燕子古樂保定易縣
12Ⅱ-8易縣東韓村拾幡古樂保定易縣
13Ⅱ-9安新縣圈頭村音樂會保定安新縣
14Ⅱ-10邢台縣長信排鼓邢台邢台縣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15Ⅲ-1臨漳李家莊高蹺皇杠邯鄲臨漳縣
16Ⅲ-2永清瑚璉店同樂聖會廊坊永清縣
17Ⅲ-3扇鼓(趙州扇鼓、冀南扇鼓)石家莊趙縣邯鄲叢台區
18Ⅲ-4寬城背桿承德寬城滿族自治縣
19Ⅲ-5香河大河各庄竹馬會廊坊香河縣
20Ⅲ-6鹽山武術扇滄州鹽山縣
21Ⅲ-7曲周儺舞聚英叉會邯鄲曲周縣
22Ⅲ-8竹板落子承德豐寧滿族自治縣
23Ⅲ-9隆堯縣澤畔抬閣邢台隆堯縣
24Ⅲ-10跑竹馬(正定縣、靈壽縣)石家莊正定縣石家莊靈壽縣
25Ⅲ-11靈壽武凡同高蹺馬石家莊靈壽縣
26Ⅲ-12抬花杠石家莊元氏縣
27Ⅲ-13永年抬花桌邯鄲永年縣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28Ⅳ-1豫劇桑派藝術邯鄲市
29Ⅳ-2冀南四股弦(館陶縣、魏縣、肥鄉縣) 邯鄲館陶縣邯鄲魏縣北坡頭邯鄲肥鄉縣舊店鄉南營村
30Ⅳ-3邯鄲賽戲(武安市、涉縣)邯鄲武安市邯鄲涉縣
31Ⅳ-4海興南鑼劇滄州海興縣
32Ⅳ-5雞澤弦子腔戲邯鄲雞澤縣
33Ⅳ-6館陶木偶戲邯鄲館陶縣
34Ⅳ-7臨漳西狄邱落子邯鄲臨漳縣
35Ⅳ-8炊庄高腔戲廊坊廣陽區
36Ⅳ-9西路梆子滄州海興縣
37Ⅳ-10藁城北周卦亂彈石家莊藁城市
38Ⅳ-11深澤墜子戲石家莊深澤縣
39Ⅳ-12元氏樂樂腔石家莊元氏縣
40Ⅳ-13高陽河西村崑曲保定高陽縣
41Ⅳ-14臨城南調邢台臨城縣
42Ⅳ-15霸州王莊子崑曲廊坊霸州市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43Ⅴ-1廣平拉洋片邯鄲廣平縣
44Ⅴ-2冀南梨花大鼓(雞澤縣、威縣)邯鄲雞澤縣邢台威縣
45Ⅴ-3西河大鼓廊坊文安縣
46Ⅴ-4燕山大板(三河市、平泉縣)廊坊三河市承德平泉縣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47Ⅵ-1雄縣鷹爪翻子拳保定雄縣
48Ⅵ-2孟村八極拳滄州孟村回族自治縣
49Ⅵ-3劈掛拳滄州市
50Ⅵ-4燕青拳滄州市
51Ⅵ-5查滑拳滄州市
52Ⅵ-6珍珠球承德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
53Ⅵ-7香河安頭屯中幡廊坊香河縣
54Ⅵ-8長洪拳邯鄲成安縣55Ⅵ-9上刀山邯鄲涉縣
56Ⅵ-10左各庄桿會廊坊文安縣
57Ⅵ-11蘇橋飛叉會廊坊文安縣
58Ⅵ-12南托雷氏武術石家莊靈壽縣
59Ⅵ-13正定高照(中幡)石家莊正定縣
60Ⅵ-14大名縣佛漢拳邯鄲大名縣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61Ⅶ-1伯延民間建築藝術邯鄲武安
62Ⅶ-2八溝石雕工藝承德平泉縣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63Ⅷ-1金鳳扒雞手工製作技藝石家莊市
64Ⅷ-2板城燒鍋酒五甑釀造技藝承德市承德縣
65Ⅷ-3衡水老白乾傳統釀造技藝衡水市
66Ⅷ-4劉伶醉酒釀造技藝保定徐水縣
67Ⅷ-5劉美燒雞手工製作技藝唐山樂亭縣
68Ⅷ-6玉田老酒釀造技藝唐山玉田縣
69Ⅷ-7槐茂醬菜製作技藝保定市
70Ⅷ-8貞元增酒傳統釀造工藝邯鄲市
71Ⅷ-9山莊老酒釀造技藝承德平泉縣
72Ⅷ-10織字土布技藝(雞澤縣、肥鄉縣)邯鄲雞澤縣邯鄲肥鄉縣
73Ⅷ-11魏縣花布染織技藝邯鄲魏縣
74Ⅷ-12蠡縣二踢腳製作技藝保定蠡縣
75Ⅷ-13昌黎趙家館餃子製作技藝秦皇島昌黎縣
76Ⅷ-14平泉「五奎園」改刀肉製作技藝承德平泉縣
77Ⅷ-15正定宋記八大碗石家莊正定縣
78Ⅷ-16廣宗手工木鏇技藝邢台廣宗縣
79Ⅷ-17真定府馬家鹵雞石家莊正定縣
80Ⅷ-18藁城宮燈石家莊藁城市
81Ⅷ-19遷安手工造紙唐山遷安市
82Ⅷ-20廣宗縣柳編技藝邢台廣宗縣
83Ⅷ-21一百家子撥御面承德隆化縣
84Ⅷ-22井陘礦區高粱秸稈工藝石家莊井陘礦區
85Ⅷ-23沙河四匹繒布製作技藝邢台沙河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86Ⅸ-1鴻宴飯庄唐山市
87Ⅸ-2蔚縣打樹花張家口蔚縣
88Ⅸ-3井陘趙庄嶺皇綱石家莊井陘縣
89Ⅸ-4後山文化保定易縣
90Ⅸ-5臨漳郭小屯墜子村邯鄲臨漳縣
91Ⅸ-6井陘孤山感恩文化石家莊井陘縣
92Ⅸ-7堯山文化邢台隆堯縣
93Ⅸ-8北秀林馬火會石家莊井陘縣
94Ⅸ-9桃林坪花臉社火石家莊井陘縣
95Ⅸ-10西宮大蠟會石家莊欒城縣
96Ⅸ-11南張井老虎火石家莊井陘縣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97Ⅹ-1永年太和堂邯鄲永年縣

⑷ 中國國家級的物質文化遺產都有哪些著急,謝謝!!

只知道國家在2006年公布了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但物質文化遺產還沒聽說過。
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共計518項)

一、民間文學 (共計31項)

序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 Ⅰ—1 苗族古歌 貴州省台江縣、黃平縣
2 Ⅰ—2 布洛陀 廣西壯族自治區田陽縣
3 Ⅰ—3 遮帕麻和遮咪麻 雲南省梁河縣
4 Ⅰ—4 牡帕密帕 雲南省思茅市
5 Ⅰ—5 刻道 貴州省施秉縣
6 Ⅰ—6 白蛇傳傳說 江蘇省鎮江市
浙江省杭州市
7 Ⅰ—7 梁祝傳說 浙江省寧波市、杭州市、上虞市
江蘇省宜興市
山東省濟寧市
河南省汝南縣
8 Ⅰ—8 孟姜女傳說 山東省淄博市
9 Ⅰ—9 董永傳說 山西省萬榮縣
江蘇省東台市
河南省武陟縣
湖北省孝感市
10 Ⅰ—10 西施傳說 浙江省諸暨市
11 Ⅰ—11 濟公傳說 浙江省天台縣
12 Ⅰ—12 滿族說部 吉林省
13 Ⅰ—13 河西寶卷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酒泉市肅州區
14 Ⅰ—14 耿村民間故事 河北省藁城市
15 Ⅰ—15 伍家溝民間故事 湖北省丹江口市
16 Ⅰ—16 下堡坪民間故事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
17 Ⅰ—17 走馬鎮民間故事 重慶市九龍坡區
18 Ⅰ—18 古漁雁民間故事 遼寧省大窪縣
19 Ⅰ—19 喀左東蒙民間故事 遼寧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
20 Ⅰ—20 譚振山民間故事 遼寧省新民市
21 Ⅰ—21 河間歌詩 河北省河間市
22 Ⅰ—22 吳歌 江蘇省蘇州市
23 Ⅰ—23 劉三姐歌謠 廣西壯族自治區宜州市
24 Ⅰ—24 四季生產調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25 Ⅰ—25 瑪納斯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
自治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聯民間
文藝家協會
26 Ⅰ—26 江格爾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布克賽爾蒙古自
治縣、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
楞蒙古自治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
聯民間文藝家協會
27 Ⅰ—27 格薩(斯)爾 西藏自治區
青海省
甘肅省
四川省
雲南省
內蒙古自治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中國社會科學院《格薩(斯)爾》辦
公室
28 Ⅰ—28 阿詩瑪 雲南省石林彝族自治縣
29 Ⅰ—29 拉仁布與吉門索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
30 Ⅰ—30 畲族小說歌 福建省霞浦縣
31 Ⅰ—31 青林寺謎語 湖北省宜都市

二、民間音樂(共計72項)

序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32 Ⅱ—1 左權開花調 山西省左權縣
33 Ⅱ—2 河曲民歌 山西省河曲縣
34 Ⅱ—3 蒙古族長調民歌 內蒙古自治區
35 Ⅱ—4 蒙古族呼麥 內蒙古自治區
36 Ⅱ—5 當塗民歌 安徽省馬鞍山市
37 Ⅱ—6 巢湖民歌 安徽省巢湖市
38 Ⅱ—7 畲族民歌 福建省寧德市
39 Ⅱ—8 興國山歌 江西省興國縣
40 Ⅱ—9 興山民歌 湖北省興山縣
41 Ⅱ—10 桑植民歌 湖南省桑植縣
42 Ⅱ—11 梅州客家山歌 廣東省梅州市
43 Ⅱ—12 中山鹹水歌 廣東省中山市
44 Ⅱ—13 崖州民歌 海南省三亞市
45 Ⅱ—14 儋州調聲 海南省儋州市
46 Ⅱ—15 石柱土家啰兒調 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47 Ⅱ—16 巴山背二歌 四川省巴中市
48 Ⅱ—17 僳僳族民歌 雲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瀘水縣
49 Ⅱ—18 紫陽民歌 陝西省紫陽縣
50 Ⅱ—19 裕固族民歌 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
51 Ⅱ—20 花兒 甘肅省康樂縣、和政縣、岷縣
(蓮花山花兒會、松鳴岩花 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互助
兒會、二郎山花兒會、老爺山 土族自治縣、民和回族土族自治
花兒會、丹麻土族花兒會、七 縣、樂都縣
里寺花兒會、瞿曇寺花兒會、 寧夏回族自治區
寧夏回族山花兒)
52 Ⅱ—21 藏族拉伊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53 Ⅱ—22 聊齋俚曲 山東省淄博市
54 Ⅱ—23 靖州苗族歌鼟 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
55 Ⅱ—24 川江號子 重慶市
四川省
56 Ⅱ—25 南溪號子 重慶市黔江區
57 Ⅱ—26 木洞山歌 重慶市巴南區
58 Ⅱ—27 川北薅草鑼鼓 四川省青川縣
59 Ⅱ—28 侗族大歌 貴州省黎平縣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侗族
自治縣
60 Ⅱ—29 侗族琵琶歌 貴州省榕江縣、黎平縣
61 Ⅱ—30 哈尼族多聲部民歌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2 Ⅱ—31 彝族海菜腔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3 Ⅱ—32 那坡壯族民歌 廣西壯族自治區那坡縣
64 Ⅱ—33 澧水船工號子 湖南省澧縣
65 Ⅱ—34 古琴藝術 中國藝術研究院
66 Ⅱ—35 蒙古族馬頭琴音樂 內蒙古自治區
67 Ⅱ—36 蒙古族四胡音樂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
68 Ⅱ—37 嗩吶藝術 河南省沁陽市
甘肅省慶陽市
69 Ⅱ—38 羌笛演奏及製作技藝 四川省茂縣
70 Ⅱ—39 遼寧鼓樂 遼寧省、遼陽市
71 Ⅱ—40 江南絲竹 江蘇省太倉市
上海市
72 Ⅱ—41 海州五大宮調 江蘇省連雲港市
73 Ⅱ—42 嵊州吹打 浙江省嵊州市
74 Ⅱ—43 舟山鑼鼓 浙江省舟山市
75 Ⅱ—44 十番音樂 福建省龍岩市、福州市
(閩西客家十番音樂、茶亭十番
音樂)
76 Ⅱ—45 魯西南鼓吹樂 山東省嘉祥縣
77 Ⅱ—46 板頭曲 河南省南陽市
78 Ⅱ—47 宜昌絲竹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
79 Ⅱ—48 枝江民間吹打樂 湖北省枝江市
80 Ⅱ—49 廣東音樂 廣東省廣州市、台山市
81 Ⅱ—50 潮州音樂 廣東省潮州市、汕頭市
82 Ⅱ—51 廣東漢樂 廣東省大埔縣
83 Ⅱ—52 吹打 重慶市巴南區、萬盛區
(接龍吹打、金橋吹打)
84 Ⅱ—53 梁平癩子鑼鼓 重慶市梁平縣
85 Ⅱ—54 土家族打溜子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86 Ⅱ—55 河北鼓吹樂 河北省永年縣、撫寧縣
87 Ⅱ—56 晉南威風鑼鼓 山西省臨汾市
88 Ⅱ—57 絳州鼓樂 山西省新絳縣
89 Ⅱ—58 上黨八音會 山西省晉城市
90 Ⅱ—59 冀中笙管樂 河北省固安縣、淶水縣、霸州市
(屈家營音樂會、高洛音樂會、
高橋音樂會、勝芳音樂會)
91 Ⅱ—60 銅鼓十二調 貴州省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貞
豐縣
92 Ⅱ—61 西安鼓樂 陝西省
93 Ⅱ—62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 陝西省藍田縣
94 Ⅱ—63 回族民間器樂 寧夏回族自治區
95 Ⅱ—64 文水鈲子 山西省文水縣
96 Ⅱ—65 智化寺京音樂 北京市
97 Ⅱ—66 五台山佛樂 山西省五台縣
98 Ⅱ—67 千山寺廟音樂 遼寧省鞍山市
99 Ⅱ—68 蘇州玄妙觀道教音樂 江蘇省蘇州市
100 Ⅱ—69 武當山宮觀道樂 湖北省十堰市
101 Ⅱ—70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鄯善縣、哈密
(十二木卡姆、吐魯番木卡姆、 地區、麥蓋提縣
哈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
102 Ⅱ—71 南音 福建省泉州市、廈門市
103 Ⅱ—72 泉州北管 福建省泉州市

三、民間舞蹈(共計41項)

序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04 Ⅲ—1 京西太平鼓 北京市門頭溝區
105 Ⅲ—2 秧歌 河北省昌黎縣
(昌黎地秧歌、鼓子秧歌、膠 山東省商河縣、膠州市、海陽市
州秧歌、海陽大秧歌、陝北秧 陝西省綏德縣
歌、撫順地秧歌) 遼寧省撫順市
106 Ⅲ—3 井陘拉花 河北省井陘縣
107 Ⅲ—4 龍舞 重慶市
(銅梁龍舞、湛江人龍舞、汕 廣東省湛江市、汕尾市
尾滾地金龍、浦江板凳龍、長 浙江省浦江縣、長興縣、奉化市
興百葉龍、奉化布龍、瀘州雨 四川省瀘縣
壇彩龍)
108 Ⅲ—5 獅舞 河北省徐水縣
(徐水舞獅、天塔獅舞、黃沙 山西省襄汾縣
獅子、廣東醒獅) 浙江省臨海市
廣東省佛山市、遂溪縣、廣州市
109 Ⅲ—6 花鼓燈 安徽省蚌埠市、鳳台縣、潁上縣
(蚌埠花鼓燈、鳳台花鼓燈、
潁上花鼓燈)
110 Ⅲ—7 儺舞 江西省南豐縣、婺源縣、樂安縣
(南豐跳儺、婺源儺舞、樂安儺
舞)
111 Ⅲ—8 英歌 廣東省揭陽市、汕頭市
(普寧英歌、潮陽英歌)
112 Ⅲ—9 高蹺 山西省稷山縣
(高蹺走獸、海城高蹺、遼西高 遼寧省海城市、錦州市
蹺、苦水高高蹺) 甘肅省永登縣
113 Ⅲ—10 永新盾牌舞 江西省永新縣
114 Ⅲ—11 翼城花鼓 山西省翼城縣
115 Ⅲ—12 泉州拍胸舞 福建省泉州市
116 Ⅲ—13 安塞腰鼓 陝西省安塞縣
117 Ⅲ—14 洛川蹩鼓 陝西省洛川縣
118 Ⅲ—15 蘭州太平鼓 甘肅省蘭州市
119 Ⅲ—16 餘杭滾燈 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
120 Ⅲ—17 土家族擺手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21 Ⅲ—18 土家族撒葉兒嗬 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
122 Ⅲ—19 弦子舞 西藏自治區
(芒康弦子舞、巴塘弦子舞) 四川省巴塘縣
123 Ⅲ—20 鍋庄舞 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
(迪慶鍋庄舞、昌都鍋庄舞、玉 西藏自治區
樹卓舞)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
124 Ⅲ—21 熱巴舞 西藏自治區
(丁青熱巴、那曲比如丁嘎熱巴)
125 Ⅲ—22 日喀則扎什倫布寺羌姆 西藏自治區
126 Ⅲ—23 苗族蘆笙舞 貴州省丹寨縣、貴定縣、納雍縣
(錦雞舞、鼓龍鼓虎-長衫龍、滾
山珠)
127 Ⅲ—24 朝鮮族農樂舞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象帽舞、乞粒舞) 遼寧省本溪市
128 Ⅲ—25 木鼓舞 貴州省台江縣
(反排苗族木鼓舞、滄源佤族木鼓舞)雲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
129 Ⅲ—26 銅鼓舞 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
(文山壯族、彝族銅鼓舞)
130 Ⅲ—27 傣族孔雀舞 雲南省瑞麗市
131 Ⅲ—28 達斡爾族魯日格勒舞 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132 Ⅲ—29 蒙古族安代舞 內蒙古自治區庫倫旗
133 Ⅲ—30 湘西苗族鼓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34 Ⅲ—31 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35 Ⅲ—32 黎族打柴舞 海南省三亞市
136 Ⅲ—33 卡斯達溫舞 四川省黑水縣
137 Ⅲ—34 ?舞 四川省九寨溝縣
138 Ⅲ—35 僳僳族阿尺木刮 雲南省維西僳僳族自治縣
139 Ⅲ—36 彝族葫蘆笙舞 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
140 Ⅲ—37 彝族煙盒舞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141 Ⅲ—38 基諾大鼓舞 雲南省景洪市
142 Ⅲ—39 山南昌果卓舞 西藏自治區
143 Ⅲ—40 土族於菟 青海省同仁縣
144 Ⅲ—41 塔吉克族鷹舞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什庫爾干
塔吉克自治縣

四、傳統戲劇(共計92項)

序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45 Ⅳ—1 崑曲 中國藝術研究院
江蘇省
浙江省
上海市
北京市
湖南省
146 Ⅳ—2 梨園戲 福建省泉州市
147 Ⅳ—3 莆仙戲 福建省莆田市
148 Ⅳ—4 潮劇 廣東省汕頭市、潮州市
149 Ⅳ—5 弋陽腔 江西省弋陽縣
150 Ⅳ—6 青陽腔 安徽省青陽縣
江西省湖口縣
151 Ⅳ—7 高腔 浙江省衢州市、松陽縣
(西安高腔、松陽高腔、岳西高 安徽省岳西縣
腔、辰河高腔、常德高腔) 湖南省辰溪縣、瀘溪縣、常德

152 Ⅳ—8 新昌調腔 浙江省新昌縣
153 Ⅳ—9 寧海平調 浙江省寧海縣
154 Ⅳ—10 永安大腔戲 福建省永安市
155 Ⅳ—11 四平戲 福建省屏南縣、政和縣
156 Ⅳ—12 川劇 四川省
重慶市
157 Ⅳ—13 湘劇 湖南省衡陽市
158 Ⅳ—14 廣昌孟戲 江西省廣昌縣
159 Ⅳ—15 正字戲 廣東省陸豐市
160 Ⅳ—16 秦腔 陝西省
161 Ⅳ—17 漢調桄桄 陝西省漢中市
162 Ⅳ—18 晉劇 山西省
163 Ⅳ—19 蒲州梆子 山西省臨汾市、運城市
164 Ⅳ—20 北路梆子 山西省忻州市
165 Ⅳ—21 上黨梆子 山西省晉城市
166 Ⅳ—22 河北梆子 河北省
167 Ⅳ—23 豫劇 河南省
168 Ⅳ—24 宛梆 河南省內鄉縣
169 Ⅳ—25 懷梆 河南省沁陽市
170 Ⅳ—26 大平調 河南省濮陽縣、滑縣、延津縣
171 Ⅳ—27 越調 河南省周口市
172 Ⅳ—28 京劇 中國京劇院
北京市
天津市
遼寧省
山東省
上海市
173 Ⅳ—29 徽劇 安徽省、黃山市
江西省婺源縣
174 Ⅳ—30 漢劇 湖北省武漢市
175 Ⅳ—31 漢調二簧 陝西省安康市
176 Ⅳ—32 泰寧梅林戲 福建省泰寧縣
177 Ⅳ—33 閩西漢劇 福建省龍岩市
178 Ⅳ—34 巴陵戲 湖南省岳陽市
179 Ⅳ—35 荊河戲 湖南省澧縣
180 Ⅳ—36 粵劇 廣東省文化廳
香港特別行政區民政事務局
澳門特別行政區文化局
廣東省廣州市、佛山市
181 Ⅳ—37 桂劇 廣西壯族自治區
182 Ⅳ—38 宜黃戲 江西省宜黃縣
183 Ⅳ—39 亂彈 浙江省台州市、浦江縣
184 Ⅳ—40 石家莊絲弦 河北省石家莊市
185 Ⅳ—41 雁北耍孩兒 山西省大同市
186 Ⅳ—42 靈丘羅羅腔 山西省靈丘縣
187 Ⅳ—43 柳子戲 山東省
188 Ⅳ—44 大弦戲 河南省滑縣、濮陽縣
189 Ⅳ—45 閩劇 福建省福州市
190 Ⅳ—46 壽寧北路戲 福建省壽寧縣
191 Ⅳ—47 西秦戲 廣東省海豐縣
192 Ⅳ—48 高甲戲 福建省泉州市、廈門市
193 Ⅳ—49 碗碗腔 山西省孝義市
(孝義碗碗腔)
194 Ⅳ—50 四平調 河南省商丘市、濮陽市
195 Ⅳ—51 評劇 天津市寶坻區
河北省灤南縣
遼寧省沈陽市
196 Ⅳ—52 武安平調落子 河北省武安市
197 Ⅳ—53 越劇 浙江省
上海市
198 Ⅳ—54 滬劇 上海市
199 Ⅳ—55 蘇劇 江蘇省蘇州市
200 Ⅳ—56 揚劇 江蘇省揚州市
201 Ⅳ—57 廬劇 安徽省合肥市、六安市
202 Ⅳ—58 楚劇 湖北省
203 Ⅳ—59 荊州花鼓戲 湖北省潛江市
204 Ⅳ—60 黃梅戲 安徽省安慶市
湖北省黃梅縣
205 Ⅳ—61 商洛花鼓 陝西省商洛市
206 Ⅳ—62 泗州戲 安徽省宿州市、蚌埠市
207 Ⅳ—63 柳琴戲 山東省棗庄市
208 Ⅳ—64 歌仔戲 福建省漳州市、廈門市
209 Ⅳ—65 採茶戲 江西省贛州市
(贛南採茶戲、桂南採茶戲)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
210 Ⅳ—66 五音戲 山東省淄博市
211 Ⅳ—67 茂腔 山東省高密市、膠州市
212 Ⅳ—68 曲劇 河南省
213 Ⅳ—69 曲子戲 甘肅省敦煌市、華亭縣
(敦煌曲子戲、華亭曲子戲)
214 Ⅳ—70 秧歌戲 河北省隆堯縣、定州市
(隆堯秧歌戲、定州秧歌戲、朔州 山西省朔州市、繁峙縣
秧歌戲、繁峙秧歌戲)
215 Ⅳ—71 道情戲 山西省右玉縣、臨縣
(晉北道情戲、臨縣道情戲、太康道 河南省太康縣
情戲、藍關戲、隴劇) 山東省萊州市
甘肅省
216 Ⅳ—72 哈哈腔 河北省清苑縣、青縣
217 Ⅳ—73 二人台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
山西省河曲縣
河北省康保縣
218 Ⅳ—74 白字戲 廣東省海豐縣
219 Ⅳ—75 花朝戲 廣東省紫金縣
220 Ⅳ—76 彩調 廣西壯族自治區
221 Ⅳ—77 燈戲 重慶市梁平縣
(梁山燈戲、川北燈戲) 四川省南充市
222 Ⅳ—78 花燈戲 貴州省思南縣
(思南花燈戲、玉溪花燈戲) 雲南省玉溪市
223 Ⅳ—79 一勾勾 山東省臨邑縣
224 Ⅳ—80 藏戲 西藏自治區
(拉薩覺木隆、日喀則迥巴、日喀則 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
南木林湘巴、日喀則仁布江嘎爾、
山南雅隆扎西雪巴、山南瓊結卡卓扎
西賓頓、黃南藏戲)
225 Ⅳ—81 山南門巴戲 西藏自治區
226 Ⅳ—82 壯劇 廣西壯族自治區
227 Ⅳ—83 侗戲 貴州省黎平縣
228 Ⅳ—84 布依戲 貴州省冊亨縣
229 Ⅳ—85 彝族撮泰吉 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

230 Ⅳ—86 傣劇 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231 Ⅳ—87

⑸ 河北省有什麼傳統文化

1、木板大鼓

木板大鼓又名「鼓子快書」,地方色彩濃厚,是河北省中部石家莊地區最流行的曲種。其產生年代尚無實據可查,據知近百年來就有了馳名藝人趙老萬(藝名「大老鴰」)。這種曲藝形式是吸收了冀中民歌及當地做買賣「吆喝」等曲調的特點而發展起來的。

2、梨花大鼓

梨花大鼓早期叫「犁鏵大鼓」,因演唱者手持犁鏵片伴奏而得名。在河北省南部一帶頗為流行,是中國曲壇上一枝別具風採的鮮花。

3、竹板書

竹板書又名毛竹板書、竹板快書,俗稱「大落子」、「京口落子」。是河北省流行較廣的曲種之一。竹板書形式簡單,表現力豐富,有頭板、大按板、二按板、苦相思、流星趕月、垛子板、花板、快板等到眾多板頭和俏腔,隨著故事情節的變化而靈活運用。

4、保定老調

保定老調作為一個特有的戲曲聲腔劇種,有著強烈的地方色彩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它的唱腔質朴健朗,高亢而又清婉。老調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是當地群眾常在口頭哼唱的曲調。

5、泥玩具

泥玩具盛產於新城縣白溝河、玉田縣代家屯等地。它是半塑半畫、以畫為主的小型泥彩塑。造型單純,以品色敷彩、裝飾和繪畫結合的技藝而與眾不同。邢台、河間等地也廣為流傳。

⑹ 世界歷史文化遺產有哪些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如民俗活動、表
演藝術、傳統知識和技能,以及與之相關的器具、實物、手工製品等)和文化空間。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范圍包括:口頭傳統,以及作為文化載體的語言;傳統表演藝術(含戲曲、音樂、舞蹈、曲藝
、雜技等);民俗活動、禮儀、節慶;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和實踐;傳統手工藝技能;與上述表現形
式相關的文化空間。
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56個民族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的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智慧
與文明的結晶,是聯系民族情感的紐帶和維系國家統一的基礎。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加強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的
文化生態發生巨大變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沖擊。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迫在眉睫。
以下公布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518項):

一、民間文學 (共計31項)

序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 Ⅰ—1 苗族古歌 貴州省台江縣、黃平縣
2 Ⅰ—2 布洛陀 廣西壯族自治區田陽縣
3 Ⅰ—3 遮帕麻和遮咪麻 雲南省梁河縣
4 Ⅰ—4 牡帕密帕 雲南省思茅市
5 Ⅰ—5 刻道 貴州省施秉縣
6 Ⅰ—6 白蛇傳傳說 江蘇省鎮江市
浙江省杭州市
7 Ⅰ—7 梁祝傳說 浙江省寧波市、杭州市、上虞市
江蘇省宜興市
山東省濟寧市
河南省汝南縣
8 Ⅰ—8 孟姜女傳說 山東省淄博市
9 Ⅰ—9 董永傳說 山西省萬榮縣
江蘇省東台市
河南省武陟縣
湖北省孝感市
10 Ⅰ—10 西施傳說 浙江省諸暨市
11 Ⅰ—11 濟公傳說 浙江省天台縣
12 Ⅰ—12 滿族說部 吉林省
13 Ⅰ—13 河西寶卷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酒泉市肅州區
14 Ⅰ—14 耿村民間故事 河北省藁城市
15 Ⅰ—15 伍家溝民間故事 湖北省丹江口市
16 Ⅰ—16 下堡坪民間故事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
17 Ⅰ—17 走馬鎮民間故事 重慶市九龍坡區
18 Ⅰ—18 古漁雁民間故事 遼寧省大窪縣
19 Ⅰ—19 喀左東蒙民間故事 遼寧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
20 Ⅰ—20 譚振山民間故事 遼寧省新民市
21 Ⅰ—21 河間歌詩 河北省河間市
22 Ⅰ—22 吳歌 江蘇省蘇州市
23 Ⅰ—23 劉三姐歌謠 廣西壯族自治區宜州市
24 Ⅰ—24 四季生產調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25 Ⅰ—25 瑪納斯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
自治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聯民間
文藝家協會
26 Ⅰ—26 江格爾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布克賽爾蒙古自
治縣、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
楞蒙古自治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
聯民間文藝家協會
27 Ⅰ—27 格薩(斯)爾 西藏自治區
青海省
甘肅省
四川省
雲南省
內蒙古自治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中國社會科學院《格薩(斯)爾》辦
公室
28 Ⅰ—28 阿詩瑪 雲南省石林彝族自治縣
29 Ⅰ—29 拉仁布與吉門索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
30 Ⅰ—30 畲族小說歌 福建省霞浦縣
31 Ⅰ—31 青林寺謎語 湖北省宜都市

二、民間音樂(共計72項)

序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32 Ⅱ—1 左權開花調 山西省左權縣
33 Ⅱ—2 河曲民歌 山西省河曲縣
34 Ⅱ—3 蒙古族長調民歌 內蒙古自治區
35 Ⅱ—4 蒙古族呼麥 內蒙古自治區
36 Ⅱ—5 當塗民歌 安徽省馬鞍山市
37 Ⅱ—6 巢湖民歌 安徽省巢湖市
38 Ⅱ—7 畲族民歌 福建省寧德市
39 Ⅱ—8 興國山歌 江西省興國縣
40 Ⅱ—9 興山民歌 湖北省興山縣
41 Ⅱ—10 桑植民歌 湖南省桑植縣
42 Ⅱ—11 梅州客家山歌 廣東省梅州市
43 Ⅱ—12 中山鹹水歌 廣東省中山市
44 Ⅱ—13 崖州民歌 海南省三亞市
45 Ⅱ—14 儋州調聲 海南省儋州市
46 Ⅱ—15 石柱土家啰兒調 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47 Ⅱ—16 巴山背二歌 四川省巴中市
48 Ⅱ—17 僳僳族民歌 雲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瀘水縣
49 Ⅱ—18 紫陽民歌 陝西省紫陽縣
50 Ⅱ—19 裕固族民歌 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
51 Ⅱ—20 花兒 甘肅省康樂縣、和政縣、岷縣
(蓮花山花兒會、松鳴岩花 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互助
兒會、二郎山花兒會、老爺山 土族自治縣、民和回族土族自治
花兒會、丹麻土族花兒會、七 縣、樂都縣
里寺花兒會、瞿曇寺花兒會、 寧夏回族自治區
寧夏回族山花兒)
52 Ⅱ—21 藏族拉伊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53 Ⅱ—22 聊齋俚曲 山東省淄博市
54 Ⅱ—23 靖州苗族歌鼟 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
55 Ⅱ—24 川江號子 重慶市
四川省
56 Ⅱ—25 南溪號子 重慶市黔江區
57 Ⅱ—26 木洞山歌 重慶市巴南區
58 Ⅱ—27 川北薅草鑼鼓 四川省青川縣
59 Ⅱ—28 侗族大歌 貴州省黎平縣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侗族
自治縣
60 Ⅱ—29 侗族琵琶歌 貴州省榕江縣、黎平縣
61 Ⅱ—30 哈尼族多聲部民歌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2 Ⅱ—31 彝族海菜腔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3 Ⅱ—32 那坡壯族民歌 廣西壯族自治區那坡縣
64 Ⅱ—33 澧水船工號子 湖南省澧縣
65 Ⅱ—34 古琴藝術 中國藝術研究院
66 Ⅱ—35 蒙古族馬頭琴音樂 內蒙古自治區
67 Ⅱ—36 蒙古族四胡音樂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
68 Ⅱ—37 嗩吶藝術 河南省沁陽市
甘肅省慶陽市
69 Ⅱ—38 羌笛演奏及製作技藝 四川省茂縣
70 Ⅱ—39 遼寧鼓樂 遼寧省、遼陽市
71 Ⅱ—40 江南絲竹 江蘇省太倉市
上海市
72 Ⅱ—41 海州五大宮調 江蘇省連雲港市
73 Ⅱ—42 嵊州吹打 浙江省嵊州市
74 Ⅱ—43 舟山鑼鼓 浙江省舟山市
75 Ⅱ—44 十番音樂 福建省龍岩市、福州市
(閩西客家十番音樂、茶亭十番
音樂)
76 Ⅱ—45 魯西南鼓吹樂 山東省嘉祥縣
77 Ⅱ—46 板頭曲 河南省南陽市
78 Ⅱ—47 宜昌絲竹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
79 Ⅱ—48 枝江民間吹打樂 湖北省枝江市
80 Ⅱ—49 廣東音樂 廣東省廣州市、台山市
81 Ⅱ—50 潮州音樂 廣東省潮州市、汕頭市
82 Ⅱ—51 廣東漢樂 廣東省大埔縣
83 Ⅱ—52 吹打 重慶市巴南區、萬盛區
(接龍吹打、金橋吹打)
84 Ⅱ—53 梁平癩子鑼鼓 重慶市梁平縣
85 Ⅱ—54 土家族打溜子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86 Ⅱ—55 河北鼓吹樂 河北省永年縣、撫寧縣
87 Ⅱ—56 晉南威風鑼鼓 山西省臨汾市
88 Ⅱ—57 絳州鼓樂 山西省新絳縣
89 Ⅱ—58 上黨八音會 山西省晉城市
90 Ⅱ—59 冀中笙管樂 河北省固安縣、淶水縣、霸州市
(屈家營音樂會、高洛音樂會、
高橋音樂會、勝芳音樂會)
91 Ⅱ—60 銅鼓十二調 貴州省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貞
豐縣
92 Ⅱ—61 西安鼓樂 陝西省
93 Ⅱ—62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 陝西省藍田縣
94 Ⅱ—63 回族民間器樂 寧夏回族自治區
95 Ⅱ—64 文水鈲子 山西省文水縣
96 Ⅱ—65 智化寺京音樂 北京市
97 Ⅱ—66 五台山佛樂 山西省五台縣
98 Ⅱ—67 千山寺廟音樂 遼寧省鞍山市
99 Ⅱ—68 蘇州玄妙觀道教音樂 江蘇省蘇州市
100 Ⅱ—69 武當山宮觀道樂 湖北省十堰市
101 Ⅱ—70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鄯善縣、哈密
(十二木卡姆、吐魯番木卡姆、 地區、麥蓋提縣
哈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
102 Ⅱ—71 南音 福建省泉州市、廈門市
103 Ⅱ—72 泉州北管 福建省泉州市

三、民間舞蹈(共計41項)

序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04 Ⅲ—1 京西太平鼓 北京市門頭溝區
105 Ⅲ—2 秧歌 河北省昌黎縣
(昌黎地秧歌、鼓子秧歌、膠 山東省商河縣、膠州市、海陽市
州秧歌、海陽大秧歌、陝北秧 陝西省綏德縣
歌、撫順地秧歌) 遼寧省撫順市
106 Ⅲ—3 井陘拉花 河北省井陘縣
107 Ⅲ—4 龍舞 重慶市
(銅梁龍舞、湛江人龍舞、汕 廣東省湛江市、汕尾市
尾滾地金龍、浦江板凳龍、長 浙江省浦江縣、長興縣、奉化市
興百葉龍、奉化布龍、瀘州雨 四川省瀘縣
壇彩龍)
108 Ⅲ—5 獅舞 河北省徐水縣
(徐水舞獅、天塔獅舞、黃沙 山西省襄汾縣
獅子、廣東醒獅) 浙江省臨海市
廣東省佛山市、遂溪縣、廣州市
109 Ⅲ—6 花鼓燈 安徽省蚌埠市、鳳台縣、潁上縣
(蚌埠花鼓燈、鳳台花鼓燈、
潁上花鼓燈)
110 Ⅲ—7 儺舞 江西省南豐縣、婺源縣、樂安縣
(南豐跳儺、婺源儺舞、樂安儺
舞)
111 Ⅲ—8 英歌 廣東省揭陽市、汕頭市
(普寧英歌、潮陽英歌)
112 Ⅲ—9 高蹺 山西省稷山縣
(高蹺走獸、海城高蹺、遼西高 遼寧省海城市、錦州市
蹺、苦水高高蹺) 甘肅省永登縣
113 Ⅲ—10 永新盾牌舞 江西省永新縣
114 Ⅲ—11 翼城花鼓 山西省翼城縣
115 Ⅲ—12 泉州拍胸舞 福建省泉州市
116 Ⅲ—13 安塞腰鼓 陝西省安塞縣
117 Ⅲ—14 洛川蹩鼓 陝西省洛川縣
118 Ⅲ—15 蘭州太平鼓 甘肅省蘭州市
119 Ⅲ—16 餘杭滾燈 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
120 Ⅲ—17 土家族擺手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21 Ⅲ—18 土家族撒葉兒嗬 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
122 Ⅲ—19 弦子舞 西藏自治區
(芒康弦子舞、巴塘弦子舞) 四川省巴塘縣
123 Ⅲ—20 鍋庄舞 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
(迪慶鍋庄舞、昌都鍋庄舞、玉 西藏自治區
樹卓舞)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
124 Ⅲ—21 熱巴舞 西藏自治區
(丁青熱巴、那曲比如丁嘎熱巴)
125 Ⅲ—22 日喀則扎什倫布寺羌姆 西藏自治區
126 Ⅲ—23 苗族蘆笙舞 貴州省丹寨縣、貴定縣、納雍縣
(錦雞舞、鼓龍鼓虎-長衫龍、滾
山珠)
127 Ⅲ—24 朝鮮族農樂舞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象帽舞、乞粒舞) 遼寧省本溪市
128 Ⅲ—25 木鼓舞 貴州省台江縣
(反排苗族木鼓舞、滄源佤族木鼓舞)雲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
129 Ⅲ—26 銅鼓舞 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
(文山壯族、彝族銅鼓舞)
130 Ⅲ—27 傣族孔雀舞 雲南省瑞麗市
131 Ⅲ—28 達斡爾族魯日格勒舞 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132 Ⅲ—29 蒙古族安代舞 內蒙古自治區庫倫旗
133 Ⅲ—30 湘西苗族鼓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34 Ⅲ—31 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35 Ⅲ—32 黎族打柴舞 海南省三亞市
136 Ⅲ—33 卡斯達溫舞 四川省黑水縣
137 Ⅲ—34 ?舞 四川省九寨溝縣
138 Ⅲ—35 僳僳族阿尺木刮 雲南省維西僳僳族自治縣
139 Ⅲ—36 彝族葫蘆笙舞 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
140 Ⅲ—37 彝族煙盒舞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141 Ⅲ—38 基諾大鼓舞 雲南省景洪市
142 Ⅲ—39 山南昌果卓舞 西藏自治區
143 Ⅲ—40 土族於菟 青海省同仁縣
144 Ⅲ—41 塔吉克族鷹舞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什庫爾干
塔吉克自治縣

四、傳統戲劇(共計92項)

序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45 Ⅳ—1 崑曲 中國藝術研究院
江蘇省
浙江省
上海市
北京市
湖南省
146 Ⅳ—2 梨園戲 福建省泉州市
147 Ⅳ—3 莆仙戲 福建省莆田市
148 Ⅳ—4 潮劇 廣東省汕頭市、潮州市
149 Ⅳ—5 弋陽腔 江西省弋陽縣
150 Ⅳ—6 青陽腔 安徽省青陽縣
江西省湖口縣
151 Ⅳ—7 高腔 浙江省衢州市、松陽縣
(西安高腔、松陽高腔、岳西高 安徽省岳西縣
腔、辰河高腔、常德高腔) 湖南省辰溪縣、瀘溪縣、常德

152 Ⅳ—8 新昌調腔 浙江省新昌縣
153 Ⅳ—9 寧海平調 浙江省寧海縣
154 Ⅳ—10 永安大腔戲 福建省永安市
155 Ⅳ—11 四平戲 福建省屏南縣、政和縣
156 Ⅳ—12 川劇 四川省
重慶市
157 Ⅳ—13 湘劇 湖南省衡陽市
158 Ⅳ—14 廣昌孟戲 江西省廣昌縣
159 Ⅳ—15 正字戲 廣東省陸豐市
160 Ⅳ—16 秦腔 陝西省
161 Ⅳ—17 漢調桄桄 陝西省漢中市
162 Ⅳ—18 晉劇 山西省
163 Ⅳ—19 蒲州梆子 山西省臨汾市、運城市
164 Ⅳ—20 北路梆子 山西省忻州市
165 Ⅳ—21 上黨梆子 山西省晉城市
166 Ⅳ—22 河北梆子 河北省
167 Ⅳ—23 豫劇 河南省
168 Ⅳ—24 宛梆 河南省內鄉縣
169 Ⅳ—25 懷梆 河南省沁陽市
170 Ⅳ—26 大平調 河南省濮陽縣、滑縣、延津縣
171 Ⅳ—27 越調 河南省周口市
172 Ⅳ—28 京劇 中國京劇院
北京市
天津市
遼寧省
山東省
上海市
173 Ⅳ—29 徽劇 安徽省、黃山市
江西省婺源縣
174 Ⅳ—30 漢劇 湖北省武漢市
175 Ⅳ—31 漢調二簧 陝西省安康市
176 Ⅳ—32 泰寧梅林戲 福建省泰寧縣
177 Ⅳ—33 閩西漢劇 福建省龍岩市
178 Ⅳ—34 巴陵戲 湖南省岳陽市
179 Ⅳ—35 荊河戲 湖南省澧縣
180 Ⅳ—36 粵劇 廣東省文化廳
香港特別行政區民政事務局
澳門特別行政區文化局
廣東省廣州市、佛山市
181 Ⅳ—37 桂劇 廣西壯族自治區
182 Ⅳ—38 宜黃戲 江西省宜黃縣
183 Ⅳ—39 亂彈 浙江省台州市、浦江縣
184 Ⅳ—40 石家莊絲弦 河北省石家莊市
185 Ⅳ—41 雁北耍孩兒 山西省大同市
186 Ⅳ—42 靈丘羅羅腔 山西省靈丘縣
187 Ⅳ—43 柳子戲 山東省
188 Ⅳ—44 大弦戲 河南省滑縣、濮陽縣
189 Ⅳ—45 閩劇 福建省福州市
190 Ⅳ—46 壽寧北路戲 福建省壽寧縣
191 Ⅳ—47 西秦戲 廣東省海豐縣
192 Ⅳ—48 高甲戲 福建省泉州市、廈門市
193 Ⅳ—49 碗碗腔 山西省孝義市
(孝義碗碗腔)
194 Ⅳ—50 四平調 河南省商丘市、濮陽市
195 Ⅳ—51 評劇 天津市寶坻區
河北省灤南縣
遼寧省沈陽市
196 Ⅳ—52 武安平調落子 河北省武安市
197 Ⅳ—53 越劇 浙江省
上海市
198 Ⅳ—54 滬劇 上海市
199 Ⅳ—55 蘇劇 江蘇省蘇州市
200 Ⅳ—56 揚劇 江蘇省揚州市
201 Ⅳ—57 廬劇 安徽省合肥市、六安市
202 Ⅳ—58 楚劇 湖北省
203 Ⅳ—59 荊州花鼓戲 湖北省潛江市
204 Ⅳ—60 黃梅戲 安徽省安慶市
湖北省黃梅縣
205 Ⅳ—61 商洛花鼓 陝西省商洛市
206 Ⅳ—62 泗州戲 安徽省宿州市、蚌埠市
207 Ⅳ—63 柳琴戲 山東省棗庄市
208 Ⅳ—64 歌仔戲 福建省漳州市、廈門市
209 Ⅳ—65 採茶戲 江西省贛州市
(贛南採茶戲、桂南採茶戲)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
210 Ⅳ—66 五音戲 山東省淄博市
211 Ⅳ—67 茂腔 山東省高密市、膠州市
212 Ⅳ—68 曲劇 河南省
213 Ⅳ—69 曲子戲 甘肅省敦煌市、華亭縣
(敦煌曲子戲、華亭曲子戲)
214 Ⅳ—70 秧歌戲 河北省隆堯縣、定州市
(隆堯秧歌戲、定州秧歌戲、朔州 山西省朔州市、繁峙縣
秧歌戲、繁峙秧歌戲)
215 Ⅳ—71 道情戲 山西省右玉縣、臨縣
(晉北道情戲、臨縣道情戲、太康道 河南省太康縣
情戲、藍關戲、隴劇) 山東省萊州市
甘肅省
216 Ⅳ—72 哈哈腔 河北省清苑縣、青縣
217 Ⅳ—73 二人台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
山西省河曲縣
河北省康保縣
218 Ⅳ—74 白字戲 廣東省海豐縣
219 Ⅳ—75 花朝戲 廣東省紫金縣
220 Ⅳ—76 彩調 廣西壯族自治區
221 Ⅳ—77 燈戲 重慶市梁平縣
(梁山燈戲、川北燈戲) 四川省南充市
222 Ⅳ—78 花燈戲 貴州省思南縣
(思南花燈戲、玉溪花燈戲) 雲南省玉溪市
223 Ⅳ—79 一勾勾 山東省臨邑縣
224 Ⅳ—80 藏戲 西藏自治區
(拉薩覺木隆、日喀則迥巴、日喀則 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
南木林湘巴、日喀則仁布江嘎爾、
山南雅隆扎西雪巴、山南瓊結卡卓扎
西賓頓、黃南藏戲)
225 Ⅳ—81 山南門巴戲 西藏自治區
226 Ⅳ—82 壯劇 廣西壯族自治區
227 Ⅳ—83 侗戲 貴州省黎平縣
228 Ⅳ—84 布依戲 貴州省冊亨縣
229 Ⅳ—85 彝族撮泰吉 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

230 Ⅳ—86 傣劇 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231 Ⅳ—87 目連戲 安徽省祁門縣
(徽州目連戲、辰河目連戲、南樂目 湖南省漵浦縣
連戲) 河南省南樂縣
232 Ⅳ—88 鑼鼓雜戲 山西省臨猗縣
233 Ⅳ—89 儺戲 河北省武安市
(武安儺戲、池州儺戲、侗族儺戲、 安徽省池州市
沅陵辰州儺戲、德江儺堂戲) 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縣、沅
陵縣
貴州省德江縣
234 Ⅳ—90 安順地戲 貴州省安順市
235 Ⅳ—91 皮影戲 河北省唐山市、邯鄲市
(唐山皮影戲、冀南皮影戲、孝義皮 山西省孝義市
影戲、復州皮影戲、海寧皮影戲、 遼寧省瓦房店市
江漢平原皮影戲、陸豐皮影戲、華縣 浙江省海寧市
皮影戲、華陰老腔、阿宮腔、弦板腔、湖北省潛江市
環縣道情皮影戲、凌源皮影戲) 廣東省汕尾市
陝西省渭南市、華陰市、富
平縣、乾縣
甘肅省環縣
遼寧省凌源市
236 Ⅳ—92 木偶戲 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漳州

(泉州提線木偶戲、晉江布袋木偶戲、 遼寧省錦州市
漳州布袋木偶戲、遼西木偶戲、邵陽 湖南省邵陽縣
布袋戲、高州木偶戲、潮州鐵枝木偶 廣東省高州市、潮州市
戲、臨高人偶戲、川北大木偶戲、石 海南省臨高縣
阡木偶戲、郃陽提線木偶戲、泰順葯 四川省
發木偶戲) 貴州省石阡縣
陝西省
浙江省泰順縣

五、曲藝(共計46項)

序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237 Ⅴ—1 蘇州評彈 江蘇省蘇州市
(蘇州評話、蘇州彈詞)
238 Ⅴ—2 揚州評話 江蘇省揚州市
239 Ⅴ—3 福州評話 福建省福州市
240 Ⅴ—4 山東大鼓 山東省
241 Ⅴ—5 西河大鼓 河北省河間市
242 Ⅴ—6 東北大鼓 遼寧省沈陽市
黑龍江省
243 Ⅴ—7 木板大鼓 河北省滄縣
244 Ⅴ—8 樂亭大鼓 河北省樂亭縣
245 Ⅴ—9 潞安大鼓 山西省長治市
246 Ⅴ—10 京東大鼓 天津市寶坻區
247 Ⅴ—11 膠東大鼓 山東省煙台市
248 Ⅴ—12 河洛大鼓 河南省洛陽市
249 Ⅴ—13 溫州鼓詞 浙江省瑞安市
250 Ⅴ—14 陝北說書 陝西省延安市
251 Ⅴ—15 福州伬藝 福建省福州市
252 Ⅴ—16 南平南詞 福建省南平市
253 Ⅴ—17 紹興平湖調 浙江省紹興市
254 Ⅴ—18 蘭溪攤簧 浙江省蘭溪市
255 Ⅴ—19 賢孝 甘肅省武威市、臨夏市
(涼州賢孝、河州賢孝)
256 Ⅴ—20 河南墜子 河南省
257 Ⅴ—21 山東琴書 山東省
258 Ⅴ—22 鑼鼓書 上海市南匯區
259 Ⅴ—23 紹興蓮花落 浙江省紹興縣
260 Ⅴ—24 蘭州鼓子 甘肅省蘭州市
261 Ⅴ—25 揚州清曲 江蘇省揚州市
262 Ⅴ—26 錦歌 福建省漳州市
263 Ⅴ—27 常德絲弦 湖南省常德市
264 Ⅴ—28 榆林小曲 陝西省榆林市
265 Ⅴ—29 天津時調 天津市
266 Ⅴ—30 新疆曲子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
治州
267 Ⅴ—31 龍舟說唱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
268 Ⅴ—32 鼓盆歌 湖北省荊州市
269 Ⅴ—33 漢川善書 湖北省漢川市
270 Ⅴ—34 歌冊 福建省東山縣
(東山歌冊)
271 Ⅴ—35 東北二人轉 遼寧省黑山縣、鐵嶺市
吉林省
黑龍江省海倫市
272 Ⅴ—36 鳳陽花鼓 安徽省鳳陽縣
273 Ⅴ—37 答嘴鼓 福建省廈門市
274 Ⅴ—38 小熱昏 浙江省杭州市
275 Ⅴ—39 山東快書 山東省
276 Ⅴ—40 烏力格爾 內蒙古自治區扎魯特旗、科爾
沁右翼中旗
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
吉林省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

277 Ⅴ—41 達斡爾族烏欽 黑龍江省
278 Ⅴ—42 赫哲族伊瑪堪 黑龍江省
279 Ⅴ—43 鄂倫春族摩蘇昆 黑龍江省
280 Ⅴ—44 傣族章哈 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281 Ⅴ—45 哈薩克族阿依特斯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
自治州
282 Ⅴ—46 布依族八音坐唱 貴州省興義市

六、雜技與競技(共計17項)

序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283 Ⅵ—1 吳橋雜技 河北省吳橋縣
284 Ⅵ—2 聊城雜技 山東省聊城市
285 Ⅵ—3 天橋中幡 北京市
286 Ⅵ—4 抖空竹 北京市宣武區
287 Ⅵ—5 維吾爾族達瓦孜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288 Ⅵ—6 寧德霍童線獅 福建省寧德市
289 Ⅵ—7 少林功夫 河南省登封市
290 Ⅵ—8 武當武術 湖北省十堰市
291 Ⅵ—9 回族重刀武術 天津市
292 Ⅵ—10 滄州武術 河北省滄州市
293 Ⅵ—11 太極拳 河北省永年縣
(楊氏太極拳、陳氏太極拳) 河南省焦作市
294 Ⅵ—12 邢台梅花拳 河北省邢台市
295 Ⅵ—13 沙河藤牌陣 河北省沙河市
296 Ⅵ—14 朝鮮族跳板、鞦韆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297 Ⅵ—15 達斡爾族傳統曲棍球競技 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達斡爾
族自治旗
298 Ⅵ—16 蒙古族搏克 內蒙古自治區
299 Ⅵ—17 蹴鞠 山東省淄博市

七、民間美術(共計51項)

序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300 Ⅶ—1 楊柳青木版年畫 天津市
301 Ⅶ—2 武強木版年畫 河北省武強縣
302 Ⅶ—3 桃花塢木版年畫 江蘇省蘇州市
303 Ⅶ—4 漳州木版年畫 福建省漳州市
304 Ⅶ—5 楊家埠木版年畫 山東省濰坊市
305 Ⅶ—6 高密撲灰年畫 山東省高密市
306 Ⅶ—7 朱仙鎮木版年畫 河南省開封市
307 Ⅶ—8 灘頭木版年畫 湖南省隆回縣
308 Ⅶ—9 佛山木版年畫 廣東省佛山市
309 Ⅶ—10 梁平木版年畫 重慶市梁平縣
310 Ⅶ—11 綿竹木版年畫 四川省德陽市
311 Ⅶ—12 鳳翔木版年畫 陝西省鳳翔縣
312 Ⅶ—13 納西族東巴畫 雲南省麗江市
313 Ⅶ—14 藏族唐卡 西藏自治區
(勉唐畫派、欽澤畫派、噶瑪嘎孜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畫派)
314 Ⅶ—15 衡水內畫 河北省衡水市
315 Ⅶ—16 剪紙 河北省蔚縣、豐寧滿族自治縣
(蔚縣剪紙、豐寧滿族剪紙、中陽 山西省中陽縣
剪紙、醫巫閭山滿族剪紙、揚州 遼寧省錦州市
剪紙、樂清細紋刻紙、廣東剪紙、 江蘇省揚州市
傣族剪紙、安塞剪紙) 浙江省樂清市
廣東省佛山市、汕頭市、潮
州市
雲南省潞西市
陝西省安塞縣
316 Ⅶ—17 顧綉 上海市松江區
317 Ⅶ—18 蘇綉 江蘇省蘇州市
318 Ⅶ—19 湘綉 湖南省長沙市
319 Ⅶ—20 粵綉 廣東省廣州市、潮州市
(廣綉、潮綉)
320 Ⅶ—21 蜀綉四川省成都市
321 Ⅶ—22 苗綉 貴州省雷山縣、貴陽市、劍河
(雷山苗綉、花溪苗綉、劍河苗綉) 縣
322 Ⅶ—23 水族馬尾綉 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
323 Ⅶ—24 土族盤綉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
324 Ⅶ—25 挑花 湖北省黃梅縣
(黃梅挑花、花瑤挑花) 湖南省隆回縣
325 Ⅶ—26 慶陽香包綉制 甘肅省慶陽市
326 Ⅶ—27 象牙雕刻 北京市崇文區
廣東省廣州市
327 Ⅶ—28 揚州玉雕 江蘇省揚州市
328 Ⅶ—29 岫岩玉雕 遼寧省岫岩滿族自治縣
329 Ⅶ—30 阜新瑪瑙雕 遼寧省阜新市
330 Ⅶ—31 夜光杯雕 甘肅省酒泉市
331 Ⅶ—32 金石篆刻 浙江省杭州市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
332 Ⅶ—33 青田石雕 浙江省青田縣
333 Ⅶ—34 曲陽石雕 河北省曲陽縣
334 Ⅶ—35 壽山石雕 福建省福州市
335 Ⅶ—36 惠安石雕 福建省惠安縣
336 Ⅶ—37 徽州三雕 安徽省黃山市
(婺源三雕) 江西省婺源縣
337 Ⅶ—38 臨夏磚雕 甘肅省臨夏縣
338 Ⅶ—39 藏族格薩爾彩繪石刻 四川省色達縣
339 Ⅶ—40 潮州木雕 廣東省潮州市
340 Ⅶ—41 寧波朱金漆木雕 浙江省寧波市
341 Ⅶ—42 樂清黃楊木雕 浙江省樂清市
342 Ⅶ—43 東陽木雕 浙江省東陽市
343 Ⅶ—44 漳州木偶頭雕刻 福建省漳州市
344 Ⅶ—45 萍鄉湘東儺面具 江西省萍鄉市
345 Ⅶ—46 竹刻 上海市嘉定區
(嘉定竹刻、寶慶竹刻) 湖南省邵陽市
346 Ⅶ—47 泥塑 天津市
(天津泥人張、惠山泥人、鳳翔泥 江蘇省無錫市
塑、浚

⑺ 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518項)

一、民間文學 (共計31項)
序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 Ⅰ—1 苗族古歌 貴州省台江縣、黃平縣
2 Ⅰ—2 布洛陀 廣西壯族自治區田陽縣
3 Ⅰ—3 遮帕麻和遮咪麻 雲南省梁河縣
4 Ⅰ—4 牡帕密帕 雲南省思茅市
5 Ⅰ—5 刻道 貴州省施秉縣
6 Ⅰ—6 白蛇傳傳說 江蘇省鎮江市
浙江省杭州市
7 Ⅰ—7 梁祝傳說 浙江省寧波市、杭州市、上 虞市
江蘇省宜興市
山東省濟寧市
河南省汝南縣
8 Ⅰ—8 孟姜女傳說 山東省淄博市
9 Ⅰ—9 董永傳說 山西省萬榮縣
江蘇省東台市
河南省武陟縣
湖北省孝感市
10 Ⅰ—10 西施傳說 浙江省諸暨市
11 Ⅰ—11 濟公傳說 浙江省天台縣
12 Ⅰ—12 滿族說部 吉林省
13 Ⅰ—13 河西寶卷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酒泉 市肅州區
14 Ⅰ—14 耿村民間故事 河北省藁城市
15 Ⅰ—15 伍家溝民間故事 湖北省丹江口市
16 Ⅰ—16 下堡坪民間故事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
17 Ⅰ—17 走馬鎮民間故事 重慶市九龍坡區
18 Ⅰ—18 古漁雁民間故事 遼寧省大窪縣
19 Ⅰ—19 喀左東蒙民間故事 遼寧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 自治縣
20 Ⅰ—20 譚振山民間故事 遼寧省新民市
21 Ⅰ—21 河間歌詩 河北省河間市
22 Ⅰ—22 吳歌 江蘇省蘇州市
23 Ⅰ—23 劉三姐歌謠 廣西壯族自治區宜州市
24 Ⅰ—24 四季生產調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25 Ⅰ—25 瑪納斯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勒 蘇柯爾克孜
自治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聯民間
文藝家協會
26 Ⅰ—26 江格爾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布克賽爾蒙古自
治縣、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
楞蒙古自治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
聯民間文藝家協會
27 Ⅰ—27 格薩(斯)爾 西藏自治區
青海省
甘肅省
四川省
雲南省
內蒙古自治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中國社會科學院《格薩(斯)爾》辦
公室
28 Ⅰ—28 阿詩瑪 雲南省石林彝族自治縣
29 Ⅰ—29 拉仁布與吉門索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
30 Ⅰ—30 畲族小說歌 福建省霞浦縣
31 Ⅰ—31 青林寺謎語 湖北省宜都市

二、民間音樂(共計72項)

序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32 Ⅱ—1 左權開花調 山西省左權縣
33 Ⅱ—2 河曲民歌 山西省河曲縣
34 Ⅱ—3 蒙古族長調民歌 內蒙古自治區
35 Ⅱ—4 蒙古族呼麥 內蒙古自治區
36 Ⅱ—5 當塗民歌 安徽省馬鞍山市
37 Ⅱ—6 巢湖民歌 安徽省巢湖市
38 Ⅱ—7 畲族民歌 福建省寧德市
39 Ⅱ—8 興國山歌 江西省興國縣
40 Ⅱ—9 興山民歌 湖北省興山縣
41 Ⅱ—10 桑植民歌 湖南省桑植縣
42 Ⅱ—11 梅州客家山歌 廣東省梅州市
43 Ⅱ—12 中山鹹水歌 廣東省中山市
44 Ⅱ—13 崖州民歌 海南省三亞市
45 Ⅱ—14 儋州調聲 海南省儋州市
46 Ⅱ—15 石柱土家啰兒調 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47 Ⅱ—16 巴山背二歌 四川省巴中市
48 Ⅱ—17 僳僳族民歌 雲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瀘水縣
49 Ⅱ—18 紫陽民歌 陝西省紫陽縣
50 Ⅱ—19 裕固族民歌 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
51 Ⅱ—20 花兒 甘肅省康樂縣、和政縣、岷縣
(蓮花山花兒會、松鳴岩花 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互助
兒會、二郎山花兒會、老爺山 土族自治縣、民和回族土族自治
花兒會、丹麻土族花兒會、七 縣、樂都縣
里寺花兒會、瞿曇寺花兒會、 寧夏回族自治區
寧夏回族山花兒)
52 Ⅱ—21 藏族拉伊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53 Ⅱ—22 聊齋俚曲 山東省淄博市
54 Ⅱ—23 靖州苗族歌鼟 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
55 Ⅱ—24 川江號子 重慶市
四川省
56 Ⅱ—25 南溪號子 重慶市黔江區
57 Ⅱ—26 木洞山歌 重慶市巴南區
58 Ⅱ—27 川北薅草鑼鼓 四川省青川縣
59 Ⅱ—28 侗族大歌 貴州省黎平縣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侗族
自治縣
60 Ⅱ—29 侗族琵琶歌 貴州省榕江縣、黎平縣
61 Ⅱ—30 哈尼族多聲部民歌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2 Ⅱ—31 彝族海菜腔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3 Ⅱ—32 那坡壯族民歌 廣西壯族自治區那坡縣
64 Ⅱ—33 澧水船工號子 湖南省澧縣
65 Ⅱ—34 古琴藝術 中國藝術研究院
66 Ⅱ—35 蒙古族馬頭琴音樂 內蒙古自治區
67 Ⅱ—36 蒙古族四胡音樂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
68 Ⅱ—37 嗩吶藝術 河南省沁陽市
甘肅省慶陽市
69 Ⅱ—38 羌笛演奏及製作技藝 四川省茂縣
70 Ⅱ—39 遼寧鼓樂 遼寧省、遼陽市
71 Ⅱ—40 江南絲竹 江蘇省太倉市
上海市
72 Ⅱ—41 海州五大宮調 江蘇省連雲港市
73 Ⅱ—42 嵊州吹打 浙江省嵊州市
74 Ⅱ—43 舟山鑼鼓 浙江省舟山市
75 Ⅱ—44 十番音樂 福建省龍岩市、福州市
(閩西客家十番音樂、茶亭十番
音樂)
76 Ⅱ—45 魯西南鼓吹樂 山東省嘉祥縣
77 Ⅱ—46 板頭曲 河南省南陽市
78 Ⅱ—47 宜昌絲竹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
79 Ⅱ—48 枝江民間吹打樂 湖北省枝江市
80 Ⅱ—49 廣東音樂 廣東省廣州市、台山市
81 Ⅱ—50 潮州音樂 廣東省潮州市、汕頭市
82 Ⅱ—51 廣東漢樂 廣東省大埔縣
83 Ⅱ—52 吹打 重慶市巴南區、萬盛區
(接龍吹打、金橋吹打)
84 Ⅱ—53 梁平癩子鑼鼓 重慶市梁平縣
85 Ⅱ—54 土家族打溜子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86 Ⅱ—55 河北鼓吹樂 河北省永年縣、撫寧縣
87 Ⅱ—56 晉南威風鑼鼓 山西省臨汾市
88 Ⅱ—57 絳州鼓樂 山西省新絳縣
89 Ⅱ—58 上黨八音會 山西省晉城市
90 Ⅱ—59 冀中笙管樂 河北省固安縣、淶水縣、霸州市
(屈家營音樂會、高洛音樂會、
高橋音樂會、勝芳音樂會)
91 Ⅱ—60 銅鼓十二調 貴州省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貞
豐縣
92 Ⅱ—61 西安鼓樂 陝西省
93 Ⅱ—62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 陝西省藍田縣
94 Ⅱ—63 回族民間器樂 寧夏回族自治區
95 Ⅱ—64 文水鈲子 山西省文水縣
96 Ⅱ—65 智化寺京音樂 北京市
97 Ⅱ—66 五台山佛樂 山西省五台縣
98 Ⅱ—67 千山寺廟音樂 遼寧省鞍山市
99 Ⅱ—68 蘇州玄妙觀道教音樂 江蘇省蘇州市
100 Ⅱ—69 武當山宮觀道樂 湖北省十堰市
101 Ⅱ—70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鄯善縣、哈密
(十二木卡姆、吐魯番木卡姆、 地區、麥蓋提縣
哈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
102 Ⅱ—71 南音 福建省泉州市、廈門市
103 Ⅱ—72 泉州北管 福建省泉州市

三、民間舞蹈(共計41項)

序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04 Ⅲ—1 京西太平鼓 北京市門頭溝區
105 Ⅲ—2 秧歌 河北省昌黎縣
(昌黎地秧歌、鼓子秧歌、膠 山東省商河縣、膠州市、海陽市
州秧歌、海陽大秧歌、陝北秧 陝西省綏德縣
歌、撫順地秧歌) 遼寧省撫順市
106 Ⅲ—3 井陘拉花 河北省井陘縣
107 Ⅲ—4 龍舞 重慶市
(銅梁龍舞、湛江人龍舞、汕 廣東省湛江市、汕尾市
尾滾地金龍、浦江板凳龍、長 浙江省浦江縣、長興縣、奉化市
興百葉龍、奉化布龍、瀘州雨 四川省瀘縣
壇彩龍)
108 Ⅲ—5 獅舞 河北省徐水縣
(徐水舞獅、天塔獅舞、黃沙 山西省襄汾縣
獅子、廣東醒獅) 浙江省臨海市
廣東省佛山市、遂溪縣、廣州市
109 Ⅲ—6 花鼓燈 安徽省蚌埠市、鳳台縣、潁上縣
(蚌埠花鼓燈、鳳台花鼓燈、
潁上花鼓燈)
110 Ⅲ—7 儺舞 江西省南豐縣、婺源縣、樂安縣
(南豐跳儺、婺源儺舞、樂安儺
舞)
111 Ⅲ—8 英歌 廣東省揭陽市、汕頭市
(普寧英歌、潮陽英歌)
112 Ⅲ—9 高蹺 山西省稷山縣
(高蹺走獸、海城高蹺、遼西高 遼寧省海城市、錦州市
蹺、苦水高高蹺) 甘肅省永登縣
113 Ⅲ—10 永新盾牌舞 江西省永新縣
114 Ⅲ—11 翼城花鼓 山西省翼城縣
115 Ⅲ—12 泉州拍胸舞 福建省泉州市
116 Ⅲ—13 安塞腰鼓 陝西省安塞縣
117 Ⅲ—14 洛川蹩鼓 陝西省洛川縣
118 Ⅲ—15 蘭州太平鼓 甘肅省蘭州市
119 Ⅲ—16 餘杭滾燈 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
120 Ⅲ—17 土家族擺手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21 Ⅲ—18 土家族撒葉兒嗬 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
122 Ⅲ—19 弦子舞 西藏自治區
(芒康弦子舞、巴塘弦子舞) 四川省巴塘縣
123 Ⅲ—20 鍋庄舞 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
(迪慶鍋庄舞、昌都鍋庄舞、玉 西藏自治區
樹卓舞)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
124 Ⅲ—21 熱巴舞 西藏自治區
(丁青熱巴、那曲比如丁嘎熱巴)
125 Ⅲ—22 日喀則扎什倫布寺羌姆 西藏自治區
126 Ⅲ—23 苗族蘆笙舞 貴州省丹寨縣、貴定縣、納雍縣
(錦雞舞、鼓龍鼓虎-長衫龍、滾
山珠)
127 Ⅲ—24 朝鮮族農樂舞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象帽舞、乞粒舞) 遼寧省本溪市
128 Ⅲ—25 木鼓舞 貴州省台江縣
(反排苗族木鼓舞、滄源佤族木鼓舞)雲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
129 Ⅲ—26 銅鼓舞 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
(文山壯族、彝族銅鼓舞)
130 Ⅲ—27 傣族孔雀舞 雲南省瑞麗市
131 Ⅲ—28 達斡爾族魯日格勒舞 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132 Ⅲ—29 蒙古族安代舞 內蒙古自治區庫倫旗
133 Ⅲ—30 湘西苗族鼓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34 Ⅲ—31 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35 Ⅲ—32 黎族打柴舞 海南省三亞市
136 Ⅲ—33 卡斯達溫舞 四川省黑水縣
137 Ⅲ—34 ?舞 四川省九寨溝縣
138 Ⅲ—35 僳僳族阿尺木刮 雲南省維西僳僳族自治縣
139 Ⅲ—36 彝族葫蘆笙舞 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
140 Ⅲ—37 彝族煙盒舞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141 Ⅲ—38 基諾大鼓舞 雲南省景洪市
142 Ⅲ—39 山南昌果卓舞 西藏自治區
143 Ⅲ—40 土族於菟 青海省同仁縣
144 Ⅲ—41 塔吉克族鷹舞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什庫爾干
塔吉克自治縣

四、傳統戲劇(共計92項)

序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45 Ⅳ—1 崑曲 中國藝術研究院
江蘇省
浙江省
上海市
北京市
湖南省
146 Ⅳ—2 梨園戲 福建省泉州市
147 Ⅳ—3 莆仙戲 福建省莆田市
148 Ⅳ—4 潮劇 廣東省汕頭市、潮州市
149 Ⅳ—5 弋陽腔 江西省弋陽縣
150 Ⅳ—6 青陽腔 安徽省青陽縣
江西省湖口縣
151 Ⅳ—7 高腔 浙江省衢州市、松陽縣
(西安高腔、松陽高腔、岳西高 安徽省岳西縣
腔、辰河高腔、常德高腔) 湖南省辰溪縣、瀘溪縣、常德

152 Ⅳ—8 新昌調腔 浙江省新昌縣
153 Ⅳ—9 寧海平調 浙江省寧海縣
154 Ⅳ—10 永安大腔戲 福建省永安市
155 Ⅳ—11 四平戲 福建省屏南縣、政和縣
156 Ⅳ—12 川劇 四川省
重慶市
157 Ⅳ—13 湘劇 湖南省衡陽市
158 Ⅳ—14 廣昌孟戲 江西省廣昌縣
159 Ⅳ—15 正字戲 廣東省陸豐市
160 Ⅳ—16 秦腔 陝西省
161 Ⅳ—17 漢調桄桄 陝西省漢中市
162 Ⅳ—18 晉劇 山西省
163 Ⅳ—19 蒲州梆子 山西省臨汾市、運城市
164 Ⅳ—20 北路梆子 山西省忻州市
165 Ⅳ—21 上黨梆子 山西省晉城市
166 Ⅳ—22 河北梆子 河北省
167 Ⅳ—23 豫劇 河南省
168 Ⅳ—24 宛梆 河南省內鄉縣
169 Ⅳ—25 懷梆 河南省沁陽市
170 Ⅳ—26 大平調 河南省濮陽縣、滑縣、延津縣
171 Ⅳ—27 越調 河南省周口市
172 Ⅳ—28 京劇 中國京劇院
北京市
天津市
遼寧省
山東省
上海市
173 Ⅳ—29 徽劇 安徽省、黃山市
江西省婺源縣
174 Ⅳ—30 漢劇 湖北省武漢市
175 Ⅳ—31 漢調二簧 陝西省安康市
176 Ⅳ—32 泰寧梅林戲 福建省泰寧縣
177 Ⅳ—33 閩西漢劇 福建省龍岩市
178 Ⅳ—34 巴陵戲 湖南省岳陽市
179 Ⅳ—35 荊河戲 湖南省澧縣
180 Ⅳ—36 粵劇 廣東省文化廳
香港特別行政區民政事務局
澳門特別行政區文化局
廣東省廣州市、佛山市
181 Ⅳ—37 桂劇 廣西壯族自治區
182 Ⅳ—38 宜黃戲 江西省宜黃縣
183 Ⅳ—39 亂彈 浙江省台州市、浦江縣
184 Ⅳ—40 石家莊絲弦 河北省石家莊市
185 Ⅳ—41 雁北耍孩兒 山西省大同市
186 Ⅳ—42 靈丘羅羅腔 山西省靈丘縣
187 Ⅳ—43 柳子戲 山東省
188 Ⅳ—44 大弦戲 河南省滑縣、濮陽縣
189 Ⅳ—45 閩劇 福建省福州市
190 Ⅳ—46 壽寧北路戲 福建省壽寧縣
191 Ⅳ—47 西秦戲 廣東省海豐縣
192 Ⅳ—48 高甲戲 福建省泉州市、廈門市
193 Ⅳ—49 碗碗腔 山西省孝義市
(孝義碗碗腔)
194 Ⅳ—50 四平調 河南省商丘市、濮陽市
195 Ⅳ—51 評劇 天津市寶坻區
河北省灤南縣
遼寧省沈陽市
196 Ⅳ—52 武安平調落子 河北省武安市
197 Ⅳ—53 越劇 浙江省
上海市
198 Ⅳ—54 滬劇 上海市
199 Ⅳ—55 蘇劇 江蘇省蘇州市
200 Ⅳ—56 揚劇 江蘇省揚州市
201 Ⅳ—57 廬劇 安徽省合肥市、六安市
202 Ⅳ—58 楚劇 湖北省
203 Ⅳ—59 荊州花鼓戲 湖北省潛江市
204 Ⅳ—60 黃梅戲 安徽省安慶市
湖北省黃梅縣
205 Ⅳ—61 商洛花鼓 陝西省商洛市
206 Ⅳ—62 泗州戲 安徽省宿州市、蚌埠市
207 Ⅳ—63 柳琴戲 山東省棗庄市
208 Ⅳ—64 歌仔戲 福建省漳州市、廈門市
209 Ⅳ—65 採茶戲 江西省贛州市
(贛南採茶戲、桂南採茶戲)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
210 Ⅳ—66 五音戲 山東省淄博市
211 Ⅳ—67 茂腔 山東省高密市、膠州市
212 Ⅳ—68 曲劇 河南省
213 Ⅳ—69 曲子戲 甘肅省敦煌市、華亭縣
(敦煌曲子戲、華亭曲子戲)
214 Ⅳ—70 秧歌戲 河北省隆堯縣、定州市
(隆堯秧歌戲、定州秧歌戲、朔州 山西省朔州市、繁峙縣
秧歌戲、繁峙秧歌戲)
215 Ⅳ—71 道情戲 山西省右玉縣、臨縣
(晉北道情戲、臨縣道情戲、太康道 河南省太康縣
情戲、藍關戲、隴劇) 山東省萊州市
甘肅省
216 Ⅳ—72 哈哈腔 河北省清苑縣、青縣
217 Ⅳ—73 二人台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
山西省河曲縣
河北省康保縣
218 Ⅳ—74 白字戲 廣東省海豐縣
219 Ⅳ—75 花朝戲 廣東省紫金縣
220 Ⅳ—76 彩調 廣西壯族自治區
221 Ⅳ—77 燈戲 重慶市梁平縣
(梁山燈戲、川北燈戲) 四川省南充市
222 Ⅳ—78 花燈戲 貴州省思南縣
(思南花燈戲、玉溪花燈戲) 雲南省玉溪市
223 Ⅳ—79 一勾勾 山東省臨邑縣
224 Ⅳ—80 藏戲 西藏自治區
(拉薩覺木隆、日喀則迥巴、日喀則 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
南木林湘巴、日喀則仁布江嘎爾、
山南雅隆扎西雪巴、山南瓊結卡卓扎
西賓頓、黃南藏戲)
225 Ⅳ—81 山南門巴戲 西藏自治區
226 Ⅳ—82 壯劇 廣西壯族自治區
227 Ⅳ—83 侗戲 貴州省黎平縣
228 Ⅳ—84 布依戲 貴州省冊亨縣
229 Ⅳ—85 彝族撮泰吉 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

230 Ⅳ—86 傣劇 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231

閱讀全文

與隆堯文化遺產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9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7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7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1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5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7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2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2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5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1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0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44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3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