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為什麼說陝西是文化大省

為什麼說陝西是文化大省

發布時間:2023-08-25 03:18:50

⑴ 陝西的文化淵源

在華夏這塊神奇的土地上,承伏羲――女媧之習尚,五千年留存下來的傳統文化與祖輩傳承的民俗文化,已經成為我們偉大祖國燦爛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她承載了先民的哲學、美學、民族史學諸多的文化內涵。其中民俗文化更是中華炎黃子孫的精神基礎,還是一首頌揚農耕文化的膾炙人口的贊歌。陝西因為其厚重的歷史淵源,其民俗文化的獨特性體現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和深厚,集中展現出中華民族民間文化的底蘊,蘊涵著黃土地粗獷豪放的神韻。
陝西的民俗文化在民間有著十分廣闊和厚重的群眾基礎,民間蘊藏著鮮活而豐富的內容。在改革開放取得輝煌成就的同時,祖祖輩輩生活在這塊黃土地上的人們,呼喚著我們民族、民俗文化的騰飛和發展,有眾多的民間藝人渴盼這些民族的精華能夠走向世界;專家、學者、企業家們也都期待著他們能夠一展身手,使這一古老純朴的民族民俗文化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上重振雄風,得以弘揚我們的民族精神。
這些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活躍在民間,活躍在基層。陝西民俗文化藝術節的舉辦,就是要從深閨中把她們請出來,撩起大紅的蓋頭,露出俊俏的臉龐,讓她們在當今的舞台上一展風采。使她們能夠得到全社會的關注,使我們的民俗文化寶貴遺產薪火傳承、經久不衰,這是時代賦予我們這一代人的神聖使命。
★ 陝西民俗文化藝術節的盛況
由於是陝西省首次舉辦這樣的節日,由於省政府的高度重視,由於陝西是中華文明發祥地舉辦民俗文化藝術節所具備的獨特優勢,再加上民間各界的大力響應,其規模之大、形式之新、參與之廣,必然將會產生極大的社會轟動效應。她所營造的祥和、歡樂和喜慶的氣氛,將是建國五十五年來各類其他的社會文化活動所不可比擬的。這一屆民俗文化藝術節將為參與的企業打造絢爛奪目的企業形象,將為擴大企業知名度和張揚企業品牌,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歷史機遇。企業將伴隨著民俗文化的發展,一起走出三秦,遍及中國,飲譽世界。
★ 藝術節主題、特性、宗旨、目的、效果
主題:歡樂、文明 、祥和、健康
特性:地域代表性、民族獨特性、傳統深厚性、群眾廣泛性
宗旨:弘揚傳統文化、展示三秦風采、增強企業活力、振奮民族精神
目的:挖掘、保護、展示、發展
效果:繁榮文藝嘉年華 民俗文化展風采
打造品牌走出去 企業形象樹起來
★ 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陝西省文化廳
承辦單位:文化藝術報社
協辦媒體:陝西日報、陝西人民廣播電台、陝西電視台、西安晚報、西安人民廣播電台、西安電視台、華商報、三秦都市報、陽光報等三十多家媒體
支持媒體:中央電視台、鳳凰衛視、香港大公報、新浪網、中國娛浪網、慧聰網、文化藝術報網、天人網路、中國西安在
線、西安網訊、古城熱線、陝西省政府信息網。
榮譽顧問:張保慶 (中共陝西省委副書記)
楊永茂 (中共陝西省委副書記)
馬中平 (中共陝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潘連生 (陝西省副省長)
安啟元 (原陝西省政協主席)
牟玲生 (原中共陝西省委副書記)
董繼昌 (原陝西省委副書記)
藝術顧問:李若冰 (陝西省文聯主席)
冀玉鎖 (原陝西省檢察院檢察長)
任賢良 (中共陝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廣電局局長)
秦天行 (陝西省文化廳廳長)
尹維祖 (陝西省記協主席)
陳忠實 (陝西省作協主席)
孫豹隱 (陝西省文化廳副廳長)
肖雲儒 (陝西省文聯副主席)
賀 藝 (陝西省音協主席)
李開方 (陝西省舞蹈家協會主席)
方鄂秦 (陝西省美術家協會主席)
鍾明善 (中國書協副主席)
劉文西 (原中國美協副主席)
楊曉陽(中國美協副主席、西安美院院長)
賈平凹 (西安市文聯主席)
趙季平 (中國音協副主席、陝西省歌舞劇院院長)
王新民 (西安市出版局局長)
李秋實 (西安市廣電局局長)
張書省 (陝西電視台副台長)
鄒宗緒 (陝西省美協副主席)

⑵ 陝西文化特色有哪些

陝西文化特色有哪些

陝西文化特色有哪些,每一座城市都有屬於它自己的特色文化,而陝西是中華民族及華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許多人對它有著別樣的情感。以下分享陝西文化特色有哪些?一起來看看。

陝西文化特色有哪些1

一、陝西歷史文化

陝西是中華民族及華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早在80萬年前,藍田猿人就生活在這里。1953年在西安城東發現的半坡村遺址,展示出6000年前母系氏族社會的進步和文明。座落在陝北黃陵縣的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陵,成為凝聚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

先後有西周、秦、西漢、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大夏、隋、唐等十餘個政權在陝西建都,時間長達1000餘年,是我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時間最長的省份,長期成為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留下了極為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

省會西安是全國六大古都之一。兩千多年前,以古長安為起點的 「絲綢之路」開通,使陝西成為全國對外開放的發源地,都城長安成為聞名中外的中西商貿集散地。唐代,陝西成為中國與日本、東南亞、朝鮮等國家和地區的文化交流盛地。

迄今,周語、秦裝、唐禮的遺風在這些國家和地區猶存。近現代以來,陝西是響應辛亥武昌首義宣布獨立的首批省份之一,特別是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在陝北領導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奠定了新中國的基石,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

「秦中自古帝王州」。陝西在歷史長河中不僅展現了朝代更替的變化歷程,鑄造了民族盛衰、強弱易勢的歷史印跡,同時,也孕育和創造了豐富深邃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造就了一大批光照千古的文化巨匠,他們為人類留下了燦爛的文化藝術成果。

從西周「制禮作樂」的周公旦,到秦代創制隸書的程邈;漢代大史學家司馬遷及班彪、班固、班昭,關中經學大師馬融;唐代大詩人王維、白居易、杜牧,大書法家柳公權、顏真卿,畫家閻立德、閻立本,訓詁學家顏師古等等:他們的不朽著作和業績,樹起了人類文化史上的巍巍豐碑,廣為世人敬仰。

二、陝西當地特色

陝北的黃土風情,西安、寶雞的關中文化,漢中、安康的陝南風俗各具特色。

秦腔

也稱為「亂彈」,是陝西地方戲的主要劇種,也是我國現存戲曲藝術中最古老的劇種,是京劇、豫劇、川劇、河北梆子等劇種的鼻祖,其唱腔、道白、臉譜、身段、角色、門類和演技均自成體系。其特點是:慷慨激昂,寬音大嗓。以西安易俗社和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的秦腔最為著名。

皮影戲

是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道具戲之一,通過燈光把雕刻精巧的皮影戲映照在屏幕上,由藝人們在幕後操動影人,伴以音樂和歌唱,是一種深受人民喜愛的古老而又奇特的戲曲藝術。

皮影萌芽於漢,發展於唐,興盛在宋朝。陝西是中國皮影戲的發源地,其皮影之盛行至今仍為全國之冠。陝西皮影不僅唱腔種類繁多,表演技術高超,而且皮影匠人的雕刻技藝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傳統劇目有《會陣招親》、《游西湖》等。

眉戶

眉戶在陝西關中地區最為流行,也為外省如甘肅、寧夏、青海、河南、山西等地群眾所喜歡,它是由民歌脫胎發展而來的。盛行於華陰、華縣地區的稱東路眉戶,西路眉戶最早盛行於眉縣及戶縣,唱腔委婉細膩,優美動聽。眉戶的唱腔音樂有50多個曲牌,可以表現人物在舞台上豐富的`情感和曲折的劇情。

戶縣農民畫

陝西農民畫源於民間,所畫內容多取材於人物、動物、花鳥等,構圖簡潔美觀,注重色彩數量,追求強烈的直觀效果,鄉土風情濃厚,內容健康朴實,給人積極向上的激情。陝西農民畫主要分布在關中的戶縣還有陝北的安塞和洛川。戶縣被譽為「農民畫之鄉」,現有2000多名土生土長的農民畫家,許多優秀作品被國內外藝術館收藏。

陝北剪紙

剪紙俗稱窗花,為聰慧的勞動婦女所創作,她濃縮著古老的黃河地域文化。每逢春節,家家窗上、門上貼滿各式各樣的剪紙,把人們喜慶、歡樂的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近年來,這株黃土高原出生的民族藝術之花飄洋過海,深受國外賓朋的歡迎。

鳳翔木板年畫

已有470多年的歷史,紮根於農村。從年畫畫稿、調版、印刷到彩繪,均按農民傳統愛好的造型配色和傳統習慣而研製,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在陝、甘、寧、青、川一帶享有盛名,在國外也有一定影響、。

面花

面花的製作盛行於陝西關中和陝北,當地人稱為花饃。每逢婚喪嫁娶、年節慶典,鄉親們製作出各種各樣造型別致、形態逼真的花饃,或擺茶陳列,或饋贈親朋,既可食用,又是一種獨具地方特色的藝術品。

仿秦兵馬俑

隨著秦兵馬俑的發掘與展出,秦兵馬俑復製品也日漸成為中外遊客理想的紀念品和禮品。其造型逼真,既適宜於藝術館、博物館陳列,也可供家庭陳設、裝飾、饋贈親友。

仿秦銅車馬

秦銅車馬是1980年我國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東側挖掘出土的兩件大型彩繪銅車馬,其工藝精湛,造型生動。仿秦銅車馬造型栩栩如生,能以假亂真。

唐三彩

是在漢代單色釉陶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新品種,是在白底的陶胎上刷上一層無色釉,再用黃、綠、青等色加以裝飾,燒制而成。其色彩鮮麗,光澤柔和,形象逼真。

鳳翔彩繪泥塑

鳳翔彩繪泥塑以造型優美、色彩艷麗、生動逼真而享譽海內外。傳說明代朱元璋的軍隊駐扎此地,士兵大都是江西老表,會制陶手藝。落戶為農後,他們在農閑時做些玩具和禮物,久而久之發展成為今天的彩繪泥塑,成為陝西重要的旅遊紀念品。

陝西文化特色有哪些2

陝西的特色有什麼

陝西有很多的名勝古跡,並且還是很多歷史名人的出生地,陝西在上古文明時期就已經是中國的領地,後來一步步的發展,經歷了各種各樣的劃分之後這才有了現在的陝西。

中國人被稱之為炎黃子孫,這個「炎黃」指的是炎帝和黃帝,然而這兩位傑出領袖其實誕生地就是陝西。還有華胥氏,華胥氏是伏羲、女媧等人的祖先,所以說變相來講陝西其實是中國文明的發祥地。除了領導人才,陝西還出現眾多文臣武將,像是鍾馗、倉頡。而陝西之前被稱之為「秦」,後來得名陝西,簡稱為「陝」。

陝西的特色有很多種,有羊肉泡饃、肉夾饃、兵馬俑、長城、黃土高原等等,在教育方面也是很多著名的大學。

陝西文化特色有哪些3

陝西省民俗文化

No、1合陽提線木偶戲

合陽提線木偶戲(又稱「合陽線胡」),地處渭南黃河之濱,與山西西部地區相鄰,是中國北方提線木偶的獨有之秀。

明末清初,號稱「關中八高士」之一的郃陽舉人李灌(向若)對線戲的唱腔、音樂、劇目及木偶製作等方面作了較大改革,使其更趨於完整化、戲曲化。清乾隆、嘉慶、同治年間曾多次前往蘇州、揚州、北京等地演出,影響極大。

該劇種包含了提、撥、勾、挑、扭、掄、閃、搖等技巧和創造性的獨有特技,賦予提線木偶以藝術生命,使之栩栩如生。線戲的唱腔、音樂蒼涼悲壯、委婉細膩,多具秦地特色。樂器演奏擁有錚子、截子等特種樂器別具一格,特色鮮明。傳統劇目意境美妙、文字優美,具有較高的文學性。

解放後,一些劇目被移植改編為舞台劇目,在省內外享有聲譽。該劇種目前人才匱乏,市場蕭條,直接影響了它的進一步發展。如何保護這一傳統劇種,是當前一項極為重要的任務。

No、2陝北說書

陝北說書是西北地區十分重要的曲藝說書形式,主要流行於陝西省北部的延安和榆林等地。最初是由窮苦盲人運用陝北的民歌小調演唱一些傳說故事,後來吸收眉戶、秦腔及道情和信天游的曲調,逐步形成為說唱表演長篇故事的說書形式。

陝北說書的傳統表演形式是藝人採用陝北方言,手持三弦或琵琶自彈自唱、說唱相間地敘述故事。根據伴奏樂器的不同,或稱之為「三弦書」,或稱之為「琵琶書」。到20世紀三四十年代,陝北說書在著名藝人韓起祥等的改造下,發展成一人同時操用大三弦(或琵琶)、梆子、耍板、名叫「麻喳喳」的擊節木片和小鑼(或鈸)五種樂器進行伴奏的曲藝說書形式。

陝北說書的唱詞通俗流暢,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曲調比較豐富,風格激揚粗獷,素有「九腔十八調」之稱,其中常用的有【單音調】、【雙音調】、【西涼調】、【山東腔】、【平調】、【哭調】、【對對調】、【武調】等。

陝北說書的傳統節目很多,其中代表性的長篇有《花柳記》《搖錢記》《觀燈記》《鵰翎扇》等,短段有《張七姐下凡》等。從20世紀40年代起,陝甘寧邊區文協成立了說書組,由新文藝工作者林山等幫助韓起祥和其他藝人陸續編演了一些配合革命斗爭的新書目,如《劉巧團圓》《王丕勤走南路》《宜川大勝利》《翻身記》《我給毛主席說書》等。

韓起祥和劉緒旺、黨福祥、王進考等是富有影響的陝北說書名藝人。近些年來,陝北說書的發展陷入困境,老藝人們逐漸離世,藝術傳承後繼乏人,急需扶持和保護。

No、3鳳翔彩塑

鳳翔彩塑是一種民間工藝美術品。它是將粘土和紙漿攪拌成塑泥,先制好模子,翻成胎胚涼干,上白色底粉,隨後塗彩,繪畫和上光即成。泥塑大都是空心圓塑體,也有浮雕式的掛件,既是兒童喜愛的玩具,也是陝西的旅遊紀念品。

鳳翔彩繪泥偶屬於陝西省的特產,是一種泥制民間工藝美術品,也是極受兒童喜愛的玩具。其創作基地主要集中在鳳翔城東六道營一帶。鳳翔彩繪泥塑為陝西省鳳翔縣的一種民間美術,當地人稱「泥貨」。鳳翔縣位於關中平原西部,境內出土的春秋戰國及漢唐墓葬中均有泥塑的陪葬陶俑,可見其泥塑工藝歷史之久。

相傳,明太祖朱元璋打下江山之後,將他的第六兵營解甲歸田,落戶於此,此後這一帶就被稱作「六道營」,流傳至今。

鳳翔彩泥偶品類繁多,大致可分掛件、擺件、手玩件。其大小尺寸不等,大的有30至40厘米的,小的只有幾厘米。20世紀60年代前,六營村及周邊村有三百多戶農家生產泥塑,現在只有胡深、胡新民、胡永興、韓鎖存、杜銀等藝人利用農閑時從事泥塑創作與生產。

No、4鳳翔木版年畫

鳳翔木版年畫產自陝西省關中平原西部的鳳翔縣,是中國知名的木版年畫產區,是中國民間年畫其中的一大流派,始於唐宋,盛於明清,被國外收藏家贊譽為「東方智慧的結晶」,在世界各著名博物館皆有收藏。

鳳翔木版年畫,主要分為門畫、十美畫、風俗畫、戲劇故事畫、家宅六神畫和窗花畫六類;品種最多的時候有六百多種,現在經過木板年畫的第二十代傳人邰立平數十年的恢復、挖掘、整理和創新的有三百多種。

木版年畫是寶雞民間藝術中一枝古老獨特、別具風採的藝術奇葩,深受關中廣大農村群眾的喜愛。

寶雞的木版年畫主要在風翔,風翔木版年畫繼承、發揚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線條手法,同時吸收了歷代寺廟壁畫、石刻筆法、刀功特點,以線刻為主,線條剛勁有力,簡明質朴,生動大方;色彩以紅、綠、黃、紫為主,再襯以黑色線條,對比強烈,生活氣息濃郁,形象豐滿逼真。印刷時先用顏色印染天地,再開紅光、塗胭脂、加重彩,後套黑線主版。畫面既和諧朴實,又生動別致。

No、5陝北秧歌

陝北秧歌是流傳於陝北高原的一種具有廣泛群眾性和代表性的傳統舞蹈,又稱「鬧紅火」、「鬧秧歌」、「鬧社火」、「鬧陽歌」等。它主要分布在陝西榆林、延安、綏德、米脂等地,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其中綏德秧歌最具代表性。

綏德可謂陝北秧歌的中心,那裡的農村至今仍保留傳統的秧歌表演程式、禮俗和風格特色,其中既有古代鄉人驅儺的「神會秧歌」、「二十八宿老秧歌」,也有1942年之後才興起的新秧歌。

秧歌表演者常有數十人,有的多達近百人,在傘頭的率領下,踏著鏗鏘的鑼鼓,和著嘹亮的嗩吶,作出扭、擺、走、跳、轉的動作盡情歡舞。沉浸在歡樂愉快的喜慶氣氛中的陝北高原秧歌表演十分紅火。

陝北秧歌在1942年的延安新秧歌運動中成為主角,被賦予了新的精神風貌和時代內容,並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而傳遍全國。

陝北秧歌表現了陝北群眾質朴、憨厚、樂觀的性格,具有突出的歷史文化價值。

No、6安塞剪紙

安塞剪紙是流行於陝西省安塞縣的一種漢族民間藝術。大凡喜慶的日子,安塞婦女都要鉸剪紙、貼窗花。臘月天,婦女們圍在一起,早早就為春節剪紙,臨近年關,家家戶戶新糊的潔白窗戶紙上貼滿了紅紅綠綠的剪紙。這樣,一個村子就是一個剪紙藝術展覽會。

安塞剪紙不僅造型美觀,剪工精緻,而且具有深邃的歷史文化內涵,包含了美學、歷史學、哲學、民俗、考古學、文化人類學等多方面的內容,被譽為「地上文物」和文化「活化石」。安塞剪紙形式多樣,風格淳厚凝煉,線條粗獷明快,寓意單純質朴,充滿對平安吉祥的祈望之情。

安塞剪紙,在內部裝飾上,以隨意裝飾和意象裝飾為主,有時用意象和具象裝飾相結合,一般常用的裝飾紋樣有鋸齒紋、月牙紋、紡錘紋、菱形紋以及雲勾、萬字、富貴、磚包城等。剪法上分雙鉸、單鉸和零鉸。

雙鉸,即折鉸,剪一些對稱圖案和局部對稱紋飾;單鉸,凡不能對稱剪的形象,就用單鉸。雙鉸和單鉸相結合,是安塞剪紙的傳統鉸法。零鉸,是將一幅剪紙局部形象分開單獨剪出,然後在紙上拼成完整的圖案。剪紙作者多不畫草稿,而是大刀闊斧,剪隨心走,信手剪來。安塞剪紙寄情寓意,頗有講究。

No、7茯磚茶製作技藝

茯磚茶,已有600年歷史,其前身為陝西「涇陽磚」。茯磚茶約在公元1368年即朱元璋洪武元年前後問世,因它的效用類似土茯苓,形似磚塊,故名「茯磚茶」。2008年,茯磚茶製作技藝入選中國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茯磚茶是黑茶的一種,它是用黑毛茶加工而成,基本工藝流程分為原料選配、篩制加工、汽蒸渥堆、蒸茶加汁、壓制定型、發花乾燥。

茯磚茶對於消膩去脂有獨特功效,需要通過特殊的「發花」工藝,以使磚體內密布「金花」密布,這也是茯磚茶最具特色的工藝。「發花」的實質是通過控制一定的溫濕度條件,促使優勢菌冠突散囊菌的生長繁殖,產生金黃色的閉囊殼,俗稱「金花」,它在茯磚茶的含量與茶葉滋味、香氣密切相關,能直接影響茯磚茶的品質。

這些民俗文化的歷史都有一定的歷史,時間總是能沉澱很多好的東西,這些文化和民俗不僅只是表面的雕塑,剪紙,或者舞蹈,它同時還體現了人們的智慧,歷史,還有人的感情。

中國文化大省當中,歷史文化底蘊最深厚的是哪個

中國具有五千年文明史,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歷史文化遺存,都對華夏文明的進步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我們來看下中國的這幾個歷史文化大省。

⑷ 陝西特色文化

陝西歷史文化悠久,具體特色文化如下:

1、陝西方言

受地理、歷史、政治及遷徙等因素影響,陝西各地方言從語音到詞語都有很大差異。從整體語感看,陝西方言分為關中話、陝北話、陝南話三部分。秦嶺以南除洛南、商州、丹鳳外是陝南方言區,延長、甘泉、延安以北除定邊外是陝北方言區,陝南、陝北方言區以外的地域是關中方言區。

關中方言曾經是周秦漢唐四大朝代的官方語言。漢代的大一統格局和民族大融合更促使了西安話影響全國各地的方言,唐代達到鼎盛。

2、革命聖地

近代的陝西是現代中國革命的聖地。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0月19日,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吳起鎮,從此,中共中央在陝北戰斗、生活了13個春秋。延安成為中國革命聖地,中國共產黨在這里領導了全國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

3、歷史文物遺存相當豐富

陝西是中華民族文明和華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1963年發現的「藍田猿人」,是全國發現的時間最早、最為完整的猿人頭蓋骨化石。約三四萬年前,關中地區的原始人類逐步進入氏族公社時期。1953年發現的西安半坡村遺址,就是六七千年前母系氏族公社的一座定居村落。

陝西曾長期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從西周到唐朝有14個王朝在這里建都,長達1100多年,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跡。境內地上地下文物遺存極為豐富,文物點密度之大,數量之多,等級之高,均居中國之首。

秦阿房宮、秦始皇陵、漢陽陵、乾陵、橋陵等都記錄印證了陝西古代文化,其中已開發的秦始皇兵馬俑坑,就展現了一個巨大地下雕塑藝術寶庫,反映出當時高超的藝術水平,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個光輝篇章,號稱世界第八大奇跡。

4、歷史名城

陝西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6個):西安、延安、韓城、榆林、咸陽、漢中。

陝西的省級歷史文化名城(11個):黃陵、鳳翔、乾縣、三原、蒲城、華陰、城固、勉縣、府谷、神木、佳縣。

(4)為什麼說陝西是文化大省擴展閱讀:

陝西的秦始皇兵馬俑

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人類古代精神文明的瑰寶」。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秦始皇兵馬俑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千米處的兵馬俑坑內。秦俑豐富而生動地塑造了多種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風格渾厚、洗練,富於感人的藝術魅力,是中國古代塑造藝術臻於成熟的標志。它既繼承了戰國以來中國的陶塑傳統,又為唐代塑造藝術的繁榮奠定了基礎,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說陝西是文化大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9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7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7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1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7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2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2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5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1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0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4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3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