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關 太原的地方文化
從人文環境來說,太原自古處於華夏民族與草原民族交往和沖突的中心地帶。從夏商周直到宋元明清,先後有群狄、諸戎、匈奴、鮮卑、羯、氐、羌、突厥、回紇、女真、契丹、蒙古、滿等民族在此與漢民族進行過激烈的沖突和斗爭。在這樣的歷史環境下,或緣於仿效,或緣於抵禦外敵,保家立國,太原一帶「人性勁悍,習於戎馬」,如杜佑在《通典》中說的「並州近狄俗,尚武藝」,形成了尚武,強悍、俠義的民風。太原「亂世出英才」,「並州自古多英豪」。晉陽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太原人見多識廣,對於戰爭極為熟悉。歷朝歷代統治者利用這一優勢,在當地招募、組織素質精良,戰鬥力極強的軍隊。這是晉陽在歷史上占據重要戰略地位的人文因素。
卓爾不群的氣質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文化。自然造化賦予太原這樣一種獨特的自然、人文環境;使得太原在文化層面上具有了極富個性、極具風採的特點。
包容性
由於自古地處漢民族與游牧民族的交錯地帶,農耕文明與草原文明的過渡地帶,因而太原必然在文化層面體現出包容的特性。
首先表現在政治上的包容。漢族、胡民族政權統治時,在國家大政方針上,常常照顧對方的利益,以緩和矛盾,加速民族融合,以維護鞏固其統治。如周初,成王封其弟叔虞於唐地(今太原地區)時,就為其定下了「啟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治國方略,在生活習俗上又照顧戎狄的傳統習慣,從國家大政方針上兼顧戎狄的利益。
其次表現在民族上的包容。漢民族主導下的游牧民族內遷,使太原成為北方民族融合的中心,豐富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組成。東漢末年,政府在太原地區的汾陽、祁縣、忻州、文水等地大規模安置內遷的匈奴部族,共計15萬人,開中國大規模接受游牧民族的先河,此後,游牧民族內遷的趨勢不斷。李淵父子太原起兵時,就有胡人成員參與。胡人安祿山曾兼任河東節度使,駐守過太原。唐晚期,李光弼保護太原時,用的軍隊基本上都是以胡人為主的朔方軍。到五代末期,太原地區的各民族大致已經完成的融合,漢胡之間的界限,特別是文化上的差距漸少,生活習性趨同。今天,曾分布在太原的部分少數民族已經不見了蹤跡,顯然已經融入了太原這塊土地,成為太原人的一個組成部分了。因此太原人身體里流動的不僅僅是漢族的鮮血,更有匈奴、鮮卑等游牧民族的血緣基因。
第三,文化上的兼容並蓄。政治的包容與民族的融合,促進了文化上的兼收並蓄。在太原南郊出土的春秋趙卿墓,其中有不少青銅器物兼有中原和草原文化的特點。
開放性
不同民族間的反復沖突與交融,各種政權你來我往的攻伐征討,促進了人員的頻繁流動,必然帶來文化上的開放性。太原早在原始社會就與周邊地區有著密切的來往。考古資料表明,太原光社文化,其影響涉及內蒙、河套及陝西東北部。夏商周時期,太原盆地的諸戎群狄一直與中原地區有貿易往來,所謂「戎狄薦居,貴貨易土,土可賈也」。春秋時期,大原盆地的漢族,就以開放的心態對待周邊的戎狄,與戎狄通婚,進行貿易。當時晉與活動廠太原西南的狐氏之戎交好,晉公室與其首領狐突的兩女兒聯姻,一位成為晉文公重耳的母親,一位成為晉惠公夷吾的母親。漢民族這種對外開放的態勢一直沿續了下來。戰國時期,趙國與周邊進行經濟貿易往來,在晉陽製造的貨幣流通於中原各國,甚至在今內蒙古的赤峰都發現過晉陽貨幣。南北朝時期,是古代民族大沖突大融合的黃金時代。從太原近幾年的考古發現中可以看到,太原在北齊時,與周邊的交流是非常活躍的。隋唐時,太原也是東西方交流的通道,甚至同遠在萬里之外的西域、波斯都有著相當的聯系和交往。宋朝,太原地區是中原與契丹、遼、西夏進行互市貿易的重要樞紐。元時,太原與西方交往更頻繁。著名的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曾來過太原,並在其游記中,留下大量的記載。明清時期崛起的晉商,以太原為主要基地和商埠碼頭,與外省甚至外國貿易,以山西富有的鹽、鐵、麥、棉、皮、木材等特產,進行長途販運,換取江南的絲綢、茶等,再轉銷西北、蒙、俄等地。清代中葉,山西商人不懼艱險,遠涉重洋,在日本的東京、大阪、橫濱、神戶以及朝鮮的新義州等地,設立了票號海外分庄,從事國際匯兌業務,開創了我國金融機構向海外設庄的新紀元。其開放的意識在當時領中國風氣之先。
多樣性
農耕文明與草原文明的交錯與過渡的地理因素,漢胡融合雜處的人文環境,其在文化上必然體現出一種多樣性的特點。首先是種族的多樣性。我國古代幾次大的民族融合,太原地區都是重要的場所。從古代最早的戎狄到後來的鮮卑、匈奴、羯、羌直到契丹、女真、蒙古、滿族,都曾在晉陽大地歷史舞台上演出一幕幕的歷史活劇,至今,太原仍然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城市,有26個少數民族分布在太原。其次是性格上的多樣性。久受儒家文化教育的熏陶,太原人知義、尚信、講求氣節,務實純朴。又因久居邊塞和民族沖突與融合的要沖,頻臨戰事,強化了太原人尚武的精神,使他們具有了粗獷豪放,堅韌剛烈、尚武俠義的性格。
完備性
太原最具特色的地方,是它表現在文化層面上所具有的完備性。
一是歷史傳承的完備性。2500多年的悠久的建城歷史,使太原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的西周春秋時期。三家分晉,趙以太原為都城,在此拉開戰國序幕和中國封建社會的開端,並與封建社會共進退,經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進入社會主義社會。中國歷史發展進程在太原的履歷表上得到了完整的體現。它也見證了中國所有朝代的興衰更替。因此是當之無愧的歷史文化古城;
二是社會環境上的完備性。易守難攻,可進可退的地理形勢,豐饒的物產和發達的手工業,強悍的民風,再加上幾個朝代苦心經營的堅固城池,這幾種因素匯集起來,決定了太原具有一個自成一體,小而全的社會環境。在外敵來犯時,它可以據險自守,長期不依賴外界,自給自足,獨立存在。又可以在條件具備時,主動出擊,影響中原政權。誰占據了太原,誰就擁有了逐鹿中原的基礎和資本。這種既能獨善其身,又可兼濟天下的戰略優勢,在歷史上成就了許多政治家的宏偉抱負,或建一姓王朝,或成千古英名,推動了中國封建社會的不斷前進。但同時,恰恰正是因為這種自成一體的完備性,常常在國家動盪之時,給封建割據勢力以支持,逆潮流而動,與歷史前進的趨勢相抗衡;
三是城市角色的完備性。太原可稱得上是千面之城。它曾經是九個封建政權的都城,同是又是歷朝歷代重要的軍事重鎮。它既是古代重要的農業、畜牧業、手工業基地,又是古代北方重要的貿易樞紐,特別是明清以後,隨著晉商的崛起,又成為一個商業和金融業的都會。中國古代城市所應有的各種角色與功能,太原都經歷過、扮演過,因此,是歷經世事滄桑的集大成者。這種完備性,自古以來不斷塑造著太原人自信進取、開拓創新、敢為天下先的精神風貌,另一方面,在天下太平、戰事不興時,也常常助長太原人萬事不求人、肥水不落外人田的處世哲學。太原所表現出的這種完備性,在全國范圍內絕無僅有,成為我國城市文明史上獨特的文化現象。
太原文化是一種混雜了中原農耕民族與北方游牧民族民風民氣民俗民性的文化,是一種頑強進取、剛健有為、多元開放、勤儉務實的文化。太原也許沒有江南那麼的儒雅風流蘊藉,但更多的是錚錚鐵骨、颯颯豪氣、獵獵俠風以及金戈鐵馬和古道駝鈴。
② 山西太原有哪些特產
1、清徐葡萄
清徐葡萄,山西省太原市清徐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清徐葡萄有龍眼、黑雞心、瓶兒、牛奶、驢奶、西營葡萄、白瑪瑙、黑瑪瑙、紫玫瑰、白雞心等品種。清徐葡萄,皮薄、粒大、色澤美觀。肉厚、味道甜、果肉柔軟多汁。
2、晉祠大米
晉祠大米,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晉祠大米產於太原晉祠鎮一帶,這種大米,顆粒長,個頭大,外形晶瑩飽滿,呈半透明狀,米色微褐,做出飯來顆粒分明。
3、太谷餅
太谷餅是山西省太原傳統特產名吃,因產於太谷縣得名。始於清代,太谷餅具有甜而不膩、酥而不碎,味美鮮香等特點。
4、山西老陳醋
山西老陳醋,山西省太原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山西老陳醋已有3000餘年的歷史,素有「天下第一醋」的盛譽,以色、香、醇、濃、酸五大特徵著稱於世。
5、太原頭腦
太原頭腦是太原特有的一種風味小吃,為湯狀食品。在一碗湯里放上三大塊肥羊肉、一塊藕、一條山葯。湯里的佐料有黃酒、酒糟和黃芪。品嘗時可以感到酒和羊肉的混合香味,味美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