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如何看待美國文化

如何看待美國文化

發布時間:2022-05-02 04:16:41

A. 如何看待美國文化在中國的影響

美國文化,現在已經影響了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飲食、影視、服飾、價值觀和婚姻等。例如街頭,隨處可見身穿歐美、日韓嘻哈風格服飾,耳朵上戴著超大式的耳塞,邊走邊哼;或頂著爆炸頭,戴滿金屬飾品的年青人;肯德基、麥當勞、尊寶批薩等食品吸引了大量的顧客;音像店裡,搖滾、嘻哈等流行音樂被放在最顯眼的架子上,我們的傳統民族音樂被遺忘在了不起眼的地方;電影院里好萊塢大片風頭最勁,其驚險的鏡頭和特技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票房一路飆升;如今的節日更是多得數不勝數,情人節、愚人節、聖誕節的隆重程度已經趕上了春節。。
尤其是媒體(電影、電視節目、圖書、音像製品和網路服務等)沖擊著中國文化市場(特別是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這些文化沖擊變得更加明顯、更加強烈、更加趨於白熱化),中國青少年的價值觀念就會潛移默化地美國化。目前中國在經濟、技術等方面與發達國家還有很大距離,文化產業不夠發達,不能夠滿足有些青少年衣食住行高標準的需求,使青少年對美國產生崇拜、嚮往之情。一部分青少年的文化價值重心偏向西方文化,「西化」思想在這些青少年中深受歡迎。在網路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網路的公開性、全球性使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能夠十分方便地突破國界和地域限制來推行文化霸權,滲透價值觀念,擴張文化影響,
改革開放後,西方餐飲業大量進軍中國,沖擊了中國的餐飲業,部分改變了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影響最大的是快餐,這種飲食方式符合當代人的快節奏生活,因而肯德基、麥當勞在神洲遍地開花。中國的快餐也就應運而生,一改中國人細嚼慢咽的飲食習慣。面對美國網路文化的強大沖擊,中國青少年如果過多地接觸可能會產生親近感、信任感,甚至認同和依賴。這種文化侵入不僅會模糊青年一代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可和民族身份的認同,削弱民族感,甚至使他們成為崇拜美國文化的人。由於美國文化的沖擊,中國社會在有關婚姻的問題上種種觀念變得更為開放,社會的容忍度明顯地增大了,離婚率、一夜情等和我國的傳統文化理念明顯背道而馳。所以我們在吸取外來文化中好的一面的時候也應該時刻警惕自己時刻注意。外來文化沖擊使人們出現了求新和崇洋趨勢,享樂主義、個人主義有所抬頭,使傳統的道德行面臨扭曲變形的危機,也使人們的政治意識形態面臨挑戰。

B. 談談對美國文化的認識

美國人民是個勇敢而愛好自由的民族. 他們原本來自世界各地, 是許多不同的文化、種族和宗教, 經過長時期的共存結合而形成的, 漸漸他們以身為美國人而自豪.
18世紀中葉, 英國在美洲的殖民地與英國之間, 已有了裂痕. 殖民地的擴張, 使他們產生某種自覺, 自覺到英國的迫害, 而萌生獨立的念頭. 1774年, 來自12州的代表, 聚集在費城, 召開所謂第一次大陸會議, 希望能尋出一條合理的途徑, 與英國和平解決問題, 然而英王卻堅持殖民地必須無條件臣服於英王, 並接受處分. 1775年, 在麻州點燃戰火, 5月, 召開第二次大陸會議, 堅定了戰爭與獨立的決心, 並發表有名的獨立宣言, 提出充分的理由來打這場仗, 這也是最後致勝的要素. 1781年, 美軍贏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1783年, 美英簽定巴黎條約, 結束了獨立戰爭. 美國自古是印第安人的土地,印第安人在這片土地上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從十六世紀起,歐洲殖民者來到這里,美國先後淪為多個國家的殖民地。 1776年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的人民開始進行了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爭取獨立的斗爭。經過多年奮戰終於取得了勝利建立了美利堅合眾國。此後美國不斷擴大它的領土,一直延伸到太平洋沿岸和阿拉斯加。在南北戰爭後美國的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迅速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在20世紀美國打贏了兩次世界大戰,這種優勢進一步保持和發展。直至現在美國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是其它國家學習和超越的對象。 美國人一般對辣味不感興趣,喜歡鐵扒類的菜餚,喜歡吃各種新鮮蔬菜和各式水果。美式牛扒最好是三成至五成熟。外面一層肉剛熟,火候向里逐漸遞減,最裡面幾乎是生的,從熟透的肉色到嫩紅,過渡自然。蘸點盤子里調好的醬汁,清爽香滑。
美國式飲食不講究精細,追求快捷方便,也不奢華,比較大眾化。一日三餐都比較隨便。
早餐以麵包、牛奶、雞蛋、果汁、麥片、咖啡、香腸等為主。午餐一般在工作地點用快餐(快餐是典型的美國飲食文化,十分普及),一般有三明治、水果、咖啡、漢堡包、熱狗等。晚餐是正餐,比較豐盛,有一二道菜,如牛排、豬排、烤肉、炸雞等,配麵包、黃油、青菜、水果、點心等。也有不少人上餐館用晚餐。美國餐館很多,一般供應自助餐、快餐、特餐(固定份飯)、全餐等各種形式的餐飲,價格一般比較低廉,也可點菜,點菜價格最高。早餐一般在8時左右,午餐一般在12時-14時,晚餐一般在18時左右。他們在臨睡前有吃點心的習慣,成人以水果、糖果為主,孩子則食用牛奶和小甜餅。
美國位於北美洲南部,東臨大西洋,西瀕太平洋,北接加拿大,南靠墨西哥及墨西哥灣.全境由東向西可分為5個地理區:東南部沿岸平原分大西洋沿岸平原和墨西哥沿岸平原兩部分.這一地帶海拔在200米以下,多數由河川沖積而成,特別是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土質油黑,土壤肥沃.河口附近有一些沼澤地.位於這一地理區的佛羅里達半島是美國最大的半島.
美國的官方語言是英語.但由於地理的阻隔、時間的流逝,美英兩

美國人民是個勇敢而愛好自由的民族. 他們原本來自世界各地, 是許多不同的文化、種族和宗教, 經過長時期的共存結合而形成的, 漸漸他們以身為美國人而自豪.

C. 如何看待美國社會如何看待美國文化

教育方面的,人文史學在美國教育中的作用等等。從中引用一部分,再加以分析,一定足夠你寫的文章了。
美國的高等教育十分重視人文和歷史教育,人文歷史學科的院系在美國是較普遍地設置的。如,馬里蘭大學是一個由馬里蘭州辦的州立高等教育系統,由十三所大學組成,比如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是這一大學系統中最主要的大學,它擁有師資和研究力量雄厚的歷史系,所開設的歷史課程的內容也十分豐富。對於一所綜合性大學,擁有這樣的歷史系是可以理解的。在馬里蘭大學系統的其它院校都有歷史系。而馬里蘭大學系統中有些是工科或自然學科類的大學,如,University of MD Biotechnology、University of MD Environmental Science等。這在中國大陸簡直是不可想像的(因為香港和台灣地區擁有人文系科的高校的比例也是相當高的)。現在,我們擁有歷史系等人文系科的高校並不多,主要是綜合類大學和師范類院校。而且,目前或縮小招生規模,或是將歷史系易名,或是將其改為其它系科,中國的許多高校是唯恐有歷史系和哲學系等人文系科。同時,在美國的大學中,人文歷史學科的課程是大學生必修課的重要內容。而中國高校的人文歷史課卻基本是面向各自專業的,非人文專業的學生學習人文課的很少。當然,這種狀況目前已經得到改善,我們的許多大學都在採取各種措施來努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包括科學素質。如,許多非綜合性大學開始設立人文學院等。但是,與美國大學久成體系的人文歷史教育機制相比,我們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
美國的大學為什麼會如此重視人文和歷史教育呢?究其根源,是由於美國高等教育(實際上是整個的美國教育)以「通才」教育為根本理念的教育精神和原則決定的。而人文歷史教育是「通才」教育的基本內容。所謂的「通才」教育,即,不論是文科、理工科還是其它學科,都把全面培養大學生的人文與科學知識及其思維方式作為辦學的宗旨和主要內容,其目的就是為了使大學生對人類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有較為系統和深入的認識和理解,養成學生兼具人文和科學的思維方式。由於美國的大學是將向大學生全面傳授各種知識作為重點,因此,專業技能和技術的教育在美國的大學教育中是第二位的。這在其大學教育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了體現。美國的大學一般不將自己視為培養技術專家的地方,所以在美國從來沒有哪所大學以自己是「工程師的搖籃」一類的榮譽來自詡。美國大學十分重視人文知識的培養在專業與技能學習中的基礎地位,不少專業性和技能性較強的學科和專業在本科階段是不設置的,必須要等學生在本科階段打下較為合理的知識結構的基礎上才能去學習。如,律師是美國最吃香的職業,學習法律的人自然也相當多。但是,美國的大學本科沒有法律系和法學專業,只有修完了人文和社會學科的大學生才有資格去進一步學習法律。我認為,這種思路和做法是相當有道理的。因為,法律是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生活的一種規范,它是附著人類社會的出現而形成的,現實社會的法律是對歷史上法律的繼承與發展。因此,如果一個人缺乏對人類社會歷史和現實生活的深刻認識,那麼,法律對他來說只是一堆機械的條文,他也就不能真正很好地懂法和執法。
美國的大學都普遍設有人文學科的院系,也與這些院系的畢業生就業不難,而且往往能在社會競爭中出類拔萃直接相關。在美國歷史學畢業生不僅就業領域相當廣泛,而且不少人成為美國社會的中堅人才,如,美國國會中有不少議員是人文系畢業的,美國總統也不乏學文科出生。因為美國是一個講實用的社會,如果一個專業的學生畢業生找不到工作,那它在美國社會是無法生存下去的。當然,美國人文歷史畢業生就業容易,與他們大學期間所學的知識結構和內容全面合理有關,因而具有較為全面的學科知識有關。上面已說,美國大學講「通才」教育,也就是說,大學生是文理科的知識都要學的,人文歷史系科的學生則必須學許多其它學科的知識,因此,美國的人文歷史畢業生往往既掌握了較為全面的人文歷史知識和思維方式,又兼具科學知識和思維能力。如,以馬里蘭大學的歷史系,學生四年所修的120個學分中有一半左右是非歷史類的,其中包括不少自然學科的課程。那麼,人文歷史學科的學生怎麼能聽懂理工科的課程呢?美國大學的自然學科課程有不少是講基礎性知識的,而不是講某一學科很專深的知識。加上美國中學階段也沒有中國高中教育階段的那種文理分班的作法,因此,學生聽課並沒有什麼困難。美國大學重視人文歷史教育,不單在於讓學生掌握基本的人文歷史知識,更關鍵得是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歷史思維能力。實際上,現代社會知識的更新是很快的,大學所學的不少知識往往會過時的,但是,人文歷史精神和思維方式的培養卻是最根本的,是不容易過時的。由此反觀中國大學的人文歷史院系和專業不受重視,反差何其鮮明啊!我想,究其根源,除了社會上不重視人文歷史專業畢業的學生,以致學生就業難外,更深層和更主要的原因還在於,許多人包括學生都沒有真正意識到人文歷史知識和素質的學習和培養對人自身的發展和參與社會競爭的決定性意義。其次,也與我們國家目前人文歷史學科教育內容的教條、僵化和脫離現實生活及教育方法的落後等有直接關系,也就是說,它並沒有真正起到培養學生人文精神和自由思想的作用。
我們的大學經常說要培養大師級的學者,要成為世界級的大學;我們的學生也經常立志在走向社會之後要成為激烈社會競爭的佼佼者。那麼,如果對中美大學人文歷史教育理念作一個比較的話,我們從中是否能反思和悟出一些有益的東西呢?

D. 美國文化中美文化價值觀的差異

中國是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東方大國, 歷史文化源遠流長。而美國是只有兩百多年歷史的國家,其主導文化為歐洲文化。 由於地理位置、歷史背景、發展過程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中美兩國文化間存在巨大的差異。

一、美國文化的特點

文化開放、文化包容、文化進取是美國文化的三大特徵,也是美國文化的優勢。美國文化的開放性,有利於美國現代化的推進;美國文化的包容性,有利於美國多元文化的形成與發展,有利於美國文化的豐富多彩;美國文化的進取性,有利於美國人民戰勝困難不斷追求美好的生活。總之,美國文化的優勢是美國發展的動力。

(一) 美國文化開放的基本形式

1.通過人員流動而實現的文化交流。

2.報刊、印刷品和音像製品是進行文化交流的最普遍形式。

3.學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是實現文化開放的基本方式。

4.計算機網路、衛星通信系統 、電話的廣泛運用 ,正成為文化開放的最有發展前途的形式。

(二)美國文化包容體現在三個方面

1.各種政治思想可以在美國存在。

2.美國容納了各國文化之精華,且各種文化互相滲透 、彼此交融。 在美國,常見的有歐洲文化、亞洲文化、拉美文化、非洲文化、印第安文化等。

3.美國文化具有寬容兼納的一面,美國的宗教和難民政策就是一個很好的體現。

(三)美國文化進取性的特徵

1.美國人敢於探險,體現為對地理考察、對企業的風險投資。

2.美國人對權利和優越的追求,體現為美國人對公民權利及美國夢的追求。

二、美國文化模式

美國文化是建立在「個人自由」和「人人平等」的基礎上的,平等的概念貫穿美國的各種社會關系。美國人的平等觀念以人性為基礎, 強調每個人生來具有不可低估的價值:「We are all human,after all.」在美國 ,「平等」是指機會平等 ,即所有人在生活中有同樣的機會,無論其膚色、性別、國籍來源和宗教信仰如何,而不是在處境方面人人一樣。 在《獨立宣言》中,傑斐遜提出要維護天賦人權、人人生而平等的權利。

個人主義是美國文化模式的主要內容, 這里的個人主義不是利己主義,美國人的個體觀念根植於英國哲學家洛克為代表的哲學傳統。 個人主義在西方人那裡是一個美麗的字眼。

「個人主義」作為一種社會哲學和政治哲學,強調個人獨立性、創造性,強調個人自由發展,不受或少受社會、政治和宗教勢力的限制。

個人主義使美國人習慣於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奮斗, 獨立地求生存、求發展,而不依賴他人。跨文化交流學者拉里·A·薩姆瓦說:「在西方文化中,個人是至高無上的,個人主義是首要的和肯定的價值觀。 這種價值觀在美國可能是主導一切的。 」

中國人看重的是群體意識,注重整體價值。 個人應為社會做貢獻,個人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群體利益高於個體利益。孔子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一直以來,中國人都強調集體主義,認為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 當兩者產生沖突時,個人利益應該做出必要的犧牲以保全集體利益。

三、中國人對美國的誤解

(一)中國人認為美國種族歧視嚴重 ,是一個充滿歧視的國家

確實,美國曾經有過黑奴及種族歧視的歷史,這是美國歷史上的恥辱。但是,這也是美國人的榮耀所在,因為美國人通過自己百年奮斗不但解決了黑奴問題, 而且基本上解決了種族歧視,以及其他各種歧視的問題。

在美國, 歧視是十分敏感的話題, 而且是非常嚴重的罪行。在美國求職招聘,不能過問性別、不能過問年齡、不能過問籍貫、不能過問家庭情況(包括是否已婚,是否有孩子),更不可把膚色、種族、民族條件作為招聘的條件。 否則,就有歧視嫌疑,除非你能夠說明這份工作非某類人做不可,否則就要被告上法庭,以涉嫌歧視罪被起訴。

(二) 美國的教育收費很高,窮人的孩子讀不起

談起美國的教育,許多中國人的誤解也很深。 其實,美國教育是很公平的,教育機會均等這一條做得非常到位。 在美國,嚴格執行K-12義務教育制度,即從幼兒園到高中畢業,美國均執行免費的義務教育。學生不用交學費, 也不收其他費用。 無論什麼孩子,只要在美國,都可以就近入學。 大學雖然收費,但是,並不會因此導致有才能而無經濟能力輟學的現象發生。 因為美國有四萬多個基金會,還有許多大型公司企業,他們會提前在這些大學里物色那些有才能而家庭貧窮的學生給予資助。所以,在美國凡是被錄取的學生,都是有辦法讀完書的。

E. 談談你對美國文化的看法

美國歷史文化就是一部擴張進化史,不停擴張,然後又出現問題,然後又不挺的解決問題,美國是由一群歐洲的探險者和罪犯這種流浪者建立的,這些人有野心,有能力,而且有些時候很團結,當他們踏上美洲大陸,不管你在歐洲是什麼地位,大家都要團結在一起,為了大家共同的權利而斗爭,這是一群渴望自由的人,所以自由成為了美國一個口號。隨著歐洲販賣黑奴導致美國的社會結構開始發生變化,黑人,印第安人,白人,導致了美國出現一些很嚴重的社會矛盾,隨著奧巴馬成為總統,這個問題也在慢慢的被解決了。美國的歷史就是一個不停添加佐料的過程,就如一棵樹不停吸收外界的養分,茁長成長。當他吸收到了一些危險成分那就有危機產生,而這個樹的根基確比較牢靠,導致其抗風險能力也在增強。
其實美國沒什麼獨特的,就那麼二百看歷史,她只是因為機遇好,未來中國一定能超過他,並且可以打倒她。

F. 美國文化的特點有哪些

一、強調獨立、個性而又不排斥他人

作為一個從原野里創造出來的國家,美國在資源豐富亟待開發的早期,機會雖多,可是蠻荒未辟,心須獎勵個人獨立創造的性格,凡是囿滅個性發展的各種因素都視作當時拓殖精神的阻礙,加以貶責,同時,在艱苦開拓的過程中,每個民族都必須發揮本民族的長處,尊重並吸取其他民族的優秀品質。

二、冒險、開拓、富有創新精神

美國人的格言是「不冒險就不會有大的成功,膽小鬼永遠不會有大作為」。從首批英國移民踏上北美大陸,到美利堅合眾國成立這一個半世紀里,北美險惡的自然條件,培育了美國人頑強拼博,艱苦奮斗性格。北美豐富的資源等待著開發利用,培育了美國人開拓進取、敢於冒險的精神。從文化學的角度考察,北美在一定程度上曾經是一片文化真空,闖入這真空的,不是有組織的文化單位,而是一批對於傳統制度已失去好感的亡命者。

三、自由、平等精神美國是一個崇尚自由的國家。北美殖民地歷史的一個重要的特徵就是封建秩序從來沒有在那裡存在過,在美利堅民族的形成過程中,許多從歐洲大陸來的移民把資產階級自由思想帶到了美洲。

四、實用主義實用主義在美國不僅僅是職業哲學家的哲學,而且是美國人的哲學。由於美國沒有悠久燦爛的古老文化,因此文化的創造只有在北美大陸的開發過程中才能出現。而要開發這片富庶的處女地,就必須打破一切的條條框框,服從於實際問題的解決,在這種歷史背景下,美利堅民族形成了實用主義的哲學觀。

五、物質主義美國文化是物質性的,他們認為生活舒適是理所當然的人生追求,並且懷著優越感看待那些生活水準不如他們的人。當美國人談論一個人的價值時,主要指物質價值,而且除開這個通常標准外,他不管什麼別的標准。由於基督新教價值觀的影響,美利堅民族至今仍以賺錢多少作為評價一個人社會地位高低的重要依據,仍然以賺錢聚財為榮。

G. 如何理解美國文化社會和人

個人主義與自我驅動:美國人的自我觀 按照文化社會學原理。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這種文化猶如一個人的思想和行為模式,多少具有一致性:每一種文化內部又都有其特殊的目標,而這種目標是其他別的社會所沒有的,所以不同的社會有不同的文化模式。」0那麼.美國的文化模式是什麼呢7對美國文化模式的研究.離不開對美國個人主義的探討.因為個人主義是美國文化模式的基本特徵和主要內容。我們現在需要進一步討論的是個人主義的思想淵源是什麼7美國人是如何認識自我的7美國個人主義是如何變遷的?中國人如何在堅持集體主義的前提下,吸收美國個人主義中的合理成分?通過對上述問題的探討,進而深入理解美國文化的多樣性。 個人主義思想淵源之審視 美國人的個體觀念根植於以17世紀英國哲學家洛克為代表的哲學傳統。洛克斷言,生物的個人是自然的基本單位。洛克從人的自然狀態出發,推定一切個人都是為自我利益而生存、奮斗的。社會乃是這樣的一群人以自願的契約形式組成的一個共同體,其目的乃是維護組成該共同體的個人的利益。洛克在《政府論》中指出:「人類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獨立的,如不得本人的同意,不能把任何人置於這種狀態之外,使受制於另一個人的政治權力。任何人放棄其自然自由並受制於公民社會的種種限制的惟一的方法,是同其他人協議聯合組成一個共同體,以謀他們彼此間的舒適、安全和和平的生活,以便安穩地享受他們的財產並且有更大的保障來防止共同體以外任何人的侵犯。」②很顯然,洛克強調了個人的權力,個人組成共同體,目的還是為了個人的利益。 盡管17世紀的英國思想傳統被認為是個人主義概念的起源,但這個名稱的創立者卻是托克維爾。他在美國考察了9個月零幾天,並於1835年發表了(《論美國的民主》一書,在書中他首次實用了「個人主義」一詞。他認為,個體的存在先於社會的秩序,自身利益即是個體的行為目的,而社會制度則起源於個體間的互動之中。托克維爾闡述了關於民主國家中的個人主義,並對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做了區分。他說:「個人主義(Indivialism)是一種新的觀念創造出來的一個新詞。我們的祖先只知道利己主義。利己主義是對自己的一種偏激的過分的愛,它使人們只關心自己和愛自己甚於一切。個人主義是一種只顧自己而又心安理得的情感,它使每個公民同其同胞大眾隔離,同親屬和朋友疏遠。因此,當每個公民各自建立了自己的小社會後,他們就不管大社會而任其自行發展了。」他得出結論說:「利己主義是跟世界同樣古老的一種惡習。」「個人主義是民主主義的產物,並隨著身份平等的擴大而發展。」「隨著身份日趨平等,大量的個人便出現了。這些人的財富和權力雖然不足以對其同胞的命運發生重大影響,但他們擁有或保有的知識和財力,卻可以滿足自己的需要。這些人無所負於人,也可以說無所求於人。他們習慣於獨立思考,認為自己的整個命運只操於自己手裡。」托克維爾在書中回答了「個人主義為什麼在民主革命後比在其他時期強烈」這個問題。他寫道:「當民主社會在貴族制度的廢墟上剛剛建立起來的時候,人們的彼此孤立和隨之而來的利己主義特別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民主社會不僅有大批早已獨立的公民,而且每天還有一些昨天剛剛獲得獨立並陶醉於新得到的權力的人充實進來。這些新人自負,相信自己的力量,認為今後無須求助別人。他們的一言一行,不難證明他們只知有己。」「公民當中的那些原來高高在上的人,不會立刻忘記他們昔日的高貴。……他們個個孤處一隅,認為除了自己以外,用不著去管別人。反之,過去社會地位卑微而現在由於革命而跟眾人平等的人,雖然享受了新得來的獨立,但內心裡卻有一種不安的感覺。一旦遇到某一位老上司,他們總是投以既表示勝利又表示害怕的目光,隨後遠遠地躲開。因此,在民主社會初建的時候,公民們往往願意獨善其身,不與別人接觸。民主制度給人們帶來的不是使同胞們彼此接近,而民主革命則使人們互相迴避。」 亞當·斯密是英國啟蒙思想家之一,古典經濟學的創始人。在他看來,個人利益是人們從事經濟活動的出發點;而從利己的目的出發而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就是「經濟人」。人類的經濟行為,無不建立在分工的基礎上;而分工之必要,乃是為了利己的目的而進行交換。此種看法也可以反過來理解,即人們的分工與交換都是出於利己的需要。他有一段經常被後世學者引用的話:「我們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飲料,不是出自屠夫、釀酒家或烙面師的恩惠,而是出於他們自利的打算。我們不說喚起他們利他心的話,而說喚起他們利己心的話。我們不說自己需要,而說對他們有利。」①斯密主張經濟自由主義,反對國家對經濟領域的干預。他認為,經濟的繁榮,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決非靠政府的指導所能實現;它的原動力不是來自國家,而是來自人們的利己之心。 真正代表早期美國個人主義思想的是富蘭克林,他在著作中提出了「自助者天助」的觀點。 美國人是贊同個人主義的。美國近代史上的愛默生,他的名字幾乎無人不曉。愛默生在他對個人主義所作的著名的定義中,不僅改變了對個人主義評價的意義,而且也改變了對個人與體制之間關系的理解。愛默生認為,「如果社會被認為是反對每一個社會成員人格的一個陰謀的話,人們應該躲避社會。」愛默生深知社會並不是一種抽象的力量,而是由人組成並創立的,他繼而說,「社會是一個其成員同意成立的合資經營的企業,為了更好地保證每一個股東能得到麵包,必須換取吃麵包人的自由和文化。」他認為社會是建立在其成員允諾的基礎之上,社會受制於個人的選擇與行動,所以,社會制約不是不可逾越的。愛默生對美國個人主義作了最好的注釋。他說,有一條永遠新鮮而崇高的教義,那就是:有一個「人」。人不是一個農民,或是教授,或是工程師,但是他是一切。人是祭司、學者、政治家、生產者、軍人。「認識你自己」與「認識大自然」是同一個格言。他主張人自己啟示自己,而不是從另一個心靈那裡接受真理;人應該經過相當時期的幽思,反省,自己掌握住自己。

H. 美國的文化價值觀是什麼

  1. 多元文化(包括民族包容,宗教包容,人種包容,文化包容等)

  2. 公民自由(包括個人價值的實現,個人自由,多黨競選等)

  3. 限制公權力

美式價值觀的核心差不多就是這些,其它的,像愛國主義、人權、民主等,算是普世價值觀,大部分現代國家都有。

--------------

順便說一句,一個國家宣傳的價值觀,不等於這個國家真能做到,我國是這樣,美國也是這樣。

美國也有愛國主義教育。民主寫在24字核心價值觀里,人權寫在我國憲法里。愛國主義不是我國獨有的,民主、人權也不是美國獨有的,這些不要搞混了。

I. 中國人怎樣看待美國文化

不同階層有不同看法,而且文化也分很多種。
一般來講,中國人不懂得美國政治文化,只認為是一種虛偽,不知是世界上目前最好的政治制度之一。
中國人不懂美國經濟文化,只認為是強大的,不知道美國對外壟斷對內鼓勵競爭的核心經濟政策。
中國人對美國的娛樂文化最熟悉好萊塢,不理解美國娛樂文化的多元性和多樣性以及嚴肅性都遠超其他國家。
中國人唯一比較了解的就是美國的傳統文化,那就是認為沒有傳統,不理解其崇尚自由和個人奮斗的民族底蘊。

J. 如何看待歐美文化

美國文化,現在已經影響了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飲食、影視、服飾、價值觀和婚姻等。例如街頭,隨處可見身穿歐美、日韓嘻哈風格服飾,耳朵上戴著超大式的耳塞,邊走邊哼;或頂著爆炸頭,戴滿金屬飾品的年青人;肯德基、麥當勞、尊寶批薩等食品吸引了大量的顧客;音像店裡,搖滾、嘻哈等流行音樂被放在最顯眼的架子上,我們的傳統民族音樂被遺忘在了不起眼的地方;電影院里好萊塢大片風頭最勁,其驚險的鏡頭和特技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票房一路飆升;如今的節日更是多得數不勝數,情人節、愚人節、聖誕節的隆重程度已經趕上了春節。

閱讀全文

與如何看待美國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7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7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5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1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5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0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5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0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6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