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商幫文化對現代商業活動的影響是什麼
自古經商一條道——官商結合。在當前體制下,必須官商結合,官商結合並不是指行賄,尤其現今環境,風險非常大,而是尋找機會,獲得政府的支持。有非常多的企業案例可以證明,不是只有行賄才能獲得大發展。
中國商幫文化,是中國歷史所獨有的文化形態,在商幫身上,體現了眾多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德,以晉商為代表,不僅在企業制度上有前所未有的突破,在企業文化上,更是成了中國商人競相學習的標桿。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企業家不僅雄韜武略、高瞻遠矚,更要胸懷虛谷、心繫家國,以自身的張力,影響企業、影響後代,以身作則,傳道立業。
B. 商幫文化有什麼樣的內涵各商幫文化之間有哪些共同點
內涵就是合作。
十大商幫
(豫商、閩商、魯商、浙商、粵商、潮商、蘇商、晉商、徽商、滬商)
魯商:地域分布包括濟南、青島、煙台、威海。魯商始於商州,形成於春秋戰國。文化特徵:「忠信、商議、簡約、謹慎」。魯商「做生意時講究不能虧良心,做生意時不能對不起朋友;談生意沒有酒,談話就索然無味,把雙方的友誼看得很重」。有人說他們是一手拿著《孫子兵法》,一手拿著《道德經》,務實、精明,代表人物是張瑞敏。
蘇商:分布在江蘇省,形成時期是明清時期。蘇商大多起點高,不少創業企業多為知識型、技術型。江蘇人經商以穩見長,自古到今,蘇商大賺大虧、驚天動地的人不多。蘇商具有經濟頭腦,注重薄利多銷,不貪求厚利,以商品全部出手為原則,因此形成了『十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的經營理念。他們主張「貨殖為急」,「時任知物」,實業為主,商貿為副。強調信譽為本,精細作業。因為才子、士紳的不斷加入,蘇商的經商素質相對較高,這一點是蘇商有別於其他商幫的重要標志。代表人物是朱德坤。
浙商:分布在浙江省,形成時期是明清時期。浙商文化的主要內涵特徵表現在:積極穩健的政治態度;機智敏銳的戰略眼光;個人自主的文化觀念;見微知著、以小搏大的務實精神;勤儉刻苦、自強不息的人生態度。「民營、自發、自由」的體制優勢,「特別能吃苦」、「敢冒風險、勇於創新」為浙商精神。他們既有白手起家的草根精神,也有自覺的歷史文化繼承,更會在不同的時代與時俱進,創造性地走在時代潮流的最前列。這些「敢為人先、善為人先」的群體在各地通過同鄉聯誼會、異地商會等形式,團結一心,互通有無,相互借鑒,弘揚和發展了浙商精神的豐富內涵。代表人物是魯冠球。
閩商:分布在 福建省,形成歷史:宋元尤其是明清以來至今興盛。閩商富於冒險精神,緣於宋元以來海洋貿易和明清時期犯禁下海的傳統。自宋以來,福建特別是閩南地區的對外貿易,使閩商的眼界更為開闊,更少循規蹈距,其文化形態處於對中心與權威的游離邊緣,又在多元文化的交織之中,因而也更具蔑視權威、敢於離經叛道。閩商「以商為本」創造了獨具特色的「閩商模式」,其特點是:閩人愛經商、敢經商、善經商。閩商的「敢為天下先、愛拼才會贏」的膽略與魄力運作和「善觀時變」的理性掌控,將閩商的特質與創業的平台完美而又現實地結合在一起。代表人物是丁志忠。
潮商:分布在汕頭、深圳、潮州。崛起是在明朝以後。近代潮商發揚了古代潮商的冒險開拓、義利並舉的商業思想。 「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同樣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商。」這是一句被頻繁引用來形容潮商的話。潮州人有「東方猶太人」之美譽。潮商既有魅力,又很神秘,被認為是當今中國乃至世界最有活力、最會賺錢的經商人群。據《周府》記載:「潮民力稼穡,收果木、蔗糖及魚鹽之利,經商不出布帛、米粟之門。」寥寥數語,盡顯昔時潮汕之商業繁華。代表人物是李嘉誠、黃光裕。
粵商:分布在廣東珠三角地區,形成歷史是西漢初年。由於遠離政治中心、與港澳相鄰,最早培育和開放市場,最早接受東南亞產業轉移,因此它們在全國形成了一種具有鮮明的南越區域色彩風格和帶有濃郁的嶺南文化特色的企業群體,市場敏感性強、接納和包容性強、講求實效和穩健、注重實乾和苦幹。文化特性:自由開放、冒險開拓、以義制利、崇尚信譽。粵商行事低調、財不露白。多為韜光養晦的高手,往往神龍見首不見尾,但粵商是中國城市人中最忙碌的一群,以錢為人生第一要義。「要發財,忙起來」,是粵商的口頭禪。代表人物是李東升。
晉商:山西及周邊地區,形成於春秋時代,明清達到鼎盛,晉商認為誠信不欺是經商長久取勝的基本因素,所以把商業信譽看得高於一切,在其為人之道上也表現出了誠實忠厚的一面,並且一直保持著儉約自律的風尚。晉商的經營風格主要是堅毅、穩健、守信、通變。穩健是晉商的傳統作風,晉商特點:以末起家,以本守之。晉商票號即中國金融業的鼻祖。重視信息,預測行市,壟斷市場,這是晉商致富的重要途徑。代表人物是霍英東。
豫商:河南及中原一帶,中國最早的商人,4000年前已經善於經商。文化特性:艱苦創業,勇闖市場,誠信為本、造福社會。 「草根成長,信用為本,行商無疆,傳承有脈」作為新豫商的特徵。草根成長是豫商最明顯的特徵,而創新是新豫商崛起的神秘力量。中原文化有優秀的一面,熱情、忠厚、誠信,也有其不好的一面,小農意識不但會影響團結,還會阻礙發展。代表人物是朱保國。
徽商:俗稱徽幫,他們的面比較小,就是徽州府,宋代逐漸形成,明清時商業活動遍及全國,在長江中下游一代很有市場,經營業務主要是鹽、米、茶、紙、木材、典當和對外貿易。安徽人做生意重誠信,講仁義是有名在外的。徽商中不乏飽學之士,賈而好儒,亦賈亦儒,這是安徽商人的傳統。有句民諺說:「無徽不成商」,說的是安徽人會做生意。
滬商分布於長江三角洲一帶,南宋中葉及元朝以來,港口貿易使其日益興盛。滬商精明、謹慎小心。代表人物是江南春。
C. 歷史十大商幫有哪些優點
中國歷史十大商幫的成功之道
新聞來源:中國古典油紙傘網
晉商商幫、徽商商幫、陝西商幫、龍游商幫、寧波商幫、江西商幫、廣東商幫、山東商幫、洞庭商幫、洞庭商幫是「中國歷史十大商幫」,他們各有自地域文化特色不同,取得成功經驗也不同,至今他們的很多經驗仍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鑒,現將其情況介紹於後:
1、陝西商幫—行道多多
在明代的商業界里,山西與陝西商人為了對抗徽商及其他商人的需要,常利用鄰省之好,互相結合,人們通常把他們合稱為西商或是山陝商幫。西商在明代前期的勢力很大,他們從經營鹽業中獲得了大量的厚利,可惜利益的原因使他們內部開始分化,陝西鹽商與山西鹽商分道揚鑣,最終陝西鹽商到了四川獨立發展,這也為陝西商幫的最終形成奠定了基礎。
陝西商幫生財的行道較多,在這一點上他們與江西商幫相似。陝西商幫是一個綜合性的商幫,他們對財富的追求與一般商幫相同:盡可能追逐厚利,如果不行,就退而求其次。陝西商幫以鹽商最為著名,經營布業、茶業和皮貨業也是陝西商幫盈利的重要途徑。
點評:雖然貴為中國十大商幫之一,且民風習俗與山西商幫相近,但在外人看來陝西商幫見識短淺,在各個方面都無法與晉幫相比。而對於商業資本的使用上,陝西商人採取的是土財主方式,很少有人投資手工業,這與江南地區商人積極發展手工業的情況恰恰形成鮮明的對比
2、徽商商幫—賈而好儒
徽商與晉商齊名,作為中國商界中的一支勁旅,徽商曾活躍於大江南北、黃河兩岸,以至日本、暹羅、東南亞各國和葡萄牙,無徽不成商叫遍天下。其商業資本之巨、從賈人數之眾、活動區域之廣、經營行業之多、經營能力之強,都是其他商幫所無法匹敵的,在中國商界稱雄數百年。
徽州人都是經商能手,他們善於分析和判斷經濟形勢,在買賤賣貴的不等價交換中牟取厚利,大規模的長途商品販運是徽商致富的一個重要途徑,另外,囤積居奇、特權牟利、牙行制度、高利貸等,也是不少徽商致富的手段。
徽商與其他商幫的最大不同,就在於儒字。徽州是南宋大儒朱熹的故鄉,被譽為儒風獨茂,因此徽商大多表現賈而好儒的特點,他們的商業道德觀帶有濃厚的儒家味。徽商以儒家的誠、信、義的道德說教作為其商業道德的根本,使他們在商界贏得了信譽,促進了商業資本的發展,是他們經商成功的奧秘所在。
點評:大凡稱之為儒商的人,理所當然是一個睿智的人。在他們身上,既充滿優秀傳統文化的烙印,又有和時代發展相適應(或超前)的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質。他們懂得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則,有駕馭市場變化的能力。他們集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於一身,恪守做人第一,經商第二的准則。商人的務實和精明,加之厚重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使得他們處處體現著儒家理想人格的魅力。總之,儒商是屬於有知識、有道德、有謀略、會賺錢的人
3、龍游商幫—海納百川
當徽商、晉商在商場爭雄之時,冷不防在浙江中西南部崛起一個頗有影響的龍游商幫。歷史上所稱的龍游商幫,實際上是衢州府商人集團,其中以龍游縣商人人數最多,經商手段最為高明,故冠以龍游商幫。
龍游商幫雖地處偏僻,卻有著開放的心態,在觀念上也比較新潮。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上,即投資上的敢為天下先精神和海納百川的肚量。明清時期,許多商人將經營商業所賺得的資金用來購買土地或者經營典當、借貸業,以求有穩定的收入。而龍游商敏銳地意識到,要獲得更多的利潤,必須轉向手工業生產和工礦產業上。他們果斷地投入於紙業、礦業的商品生產,或者直接參與商品生產,使商業資本轉化為產業資本,給當時封建社會注入了帶有僱傭關系的新生產關系。龍游商人還不排斥外地商幫對本鄉的滲透,並且相處友善,吸收外地商人於己幫,推進了龍游商幫的發展。
點評:龍游商人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和海納百川的肚量,是他們良好的經商心態的反映。他們雖然是出自一個偏僻之地,既無官府支持,又無強大的宗族勢力作堅強後盾,但他們卻能在強手如林的各大商幫中崛起,自立於商幫之林。
4、晉商商幫—學而優則賈
十大商幫中最早崛起的就是山西商人。歷史上,山西商人稱為晉幫。晉商是明清時國內最大的商幫,在商界活躍了500多年,足跡不僅遍及國內各地,還出現在歐洲、日本、東南亞和阿拉伯國家,完全可以與世界著名的威尼斯商人和猶太商人相媲美。
晉商的歷史雖然可以追溯到周朝的晉唐時期;但真正崛起於明代(1368-1398年),至清乾隆、嘉慶、道光時期已發展到鼎盛。
到清朝中葉,山西商人逐步適應金融業匯兌業務的需要,由經營商業向金融業發展,咸同(1851-1874)時期山西票號幾乎獨佔全國的匯兌業務,成為執全國金融牛耳的強大商業金融資本集團。並形成山西北號(票號)南庄(錢庄)兩大晉商勁旅。
晉商規模如此之大,延綿時間如此之長,經商領域如此之廣,靠的是什麼?晉幫有自己的經商秘訣:一方面以地域和血緣關系為紐帶,凝聚本幫商人的向心力;用傳統道德規范經商的行為;尋求政治上的靠山,庇護本幫的經商活動。另外一個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晉商家族的重要傳統之一學而優則賈。據說晉商家族中一二流的讀書子弟去經商,三四流的子弟才去參加科舉考試,甚至出現過獲得功名後不做官而從商的進士。
點評:晉商學而優則賈理念沒有多少文字記載,而是深深隱藏在晉商的心中,溶化在他們的血液中。正因為如此,使得晉商的文化程度相對於其他商幫是比較高,他們的經營模式也是最先進的,股份制、資本運作等現代經營方式,已經在他們身上萌芽。我們從晉商的成敗,品出了晉商的文化哲理,一個經商世家之所以經久不衰,是因為這些晉商不僅是商人,也是有學識之人,言傳身教,治商有方,並在家族內形成重教之風。
5、寧波商幫—後來居上
寧波商幫是中國商幫中的後起之秀。從它形成之時起,便顯露出它的見識不凡和卓爾不群。
寧波商幫,是指寧波府的商人,以血緣姻親和地緣鄉誼為紐帶連接而成的商業集團。是一個盛行於國內和海外的商幫。寧波商人外出經商歷史悠久,但大規模經商,並且結成商幫則為時較晚。鴉片戰爭後,尤其是民國時期,寧波商幫中新一代商業資本家脫穎而出,把商業與金融業緊密結合起來,從而使寧波商幫以新興的近代商人群體的姿態躋身於全國著名商幫之列。他們所經營的銀樓業、葯材業、成衣業、海味業以及保險業,也是名聞遐邇。
點評:寧波商幫形成的時間較晚,但其發展勢頭卻非常之快。他們的活動區域不斷拓展,最終形成四齣營生,商旅遍於天下的局面。寧波商幫不僅善於開拓活動地域,還善於因時制宜地開拓經營項目。他們的致富之道非常有特點,也非常實用:以傳統行業經營安身立命,以支柱行業經營為依託,新興行業經營為方向,而往往一家經營數業,互為補充,使自己的商業經營在全國商界中居於優勢地位。 [點擊關閉]
6、江西商幫—講究賈德
江西商人絕大多數是因家境所迫而負販經商的,因此,小本經營,借貸起家成為他們的特點。他們的經商活動一般是以販賣本地土特產品為起點,而正是江西商人這些獨特的背景,使得江右商幫具有資本分散,小商小賈眾多的特點。除少數行業如瓷業比較出眾外,其他行業與徽商、晉商等商幫相比經營規模就要顯得相形見絀,商業資本的積累也極為有限。當代著名作家沈從文在他的作品中,曾經就這樣描述江西布商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另外,江西商人濃厚的傳統觀念、小農意識也影響到他們的資本投向,只求廣度,不求深度。所以,盡管江西商人人數眾多,涉及的行業甚廣、經營靈活,但往往在競爭中容易喪失市場。
點評:江西商人講究賈德,注重誠信是江西人質朴、做事認真的性格的一個外在反映,也是江西人頭腦中中國傳統儒家思想的自然流露。江西商人還善於揣摩消費者心理,迎合不同主顧的要求。總之,以銷售盡手中的商品和捕捉商機為原則,這是江西商人發財致富的經驗總結。
7、廣東商幫—內涵豐富
道光十年,英國議會對曾在中國作過商業貿易的英國商人進行一次調查,最後得出的結論是:絕大多數在廣州進行貿易的人都一致聲稱,在廣州做生意幾乎比世界一切其他地方都更方便,更好做。海外流傳著這么一句話:太陽無時不普照粵人社會。
粵商的輝煌時期,還是在近、現代。在近代,由於外國經濟勢力的侵入以及中國緩慢地邁開近現代步伐,晉商、徽商等因為固守傳統而日漸式微,而粵商卻伴隨著近代廣東商品流通的擴大、商品經濟的發展海外移民的高潮而崛起,廣東商人發跡於東南亞和香港、潮汕地區。二次大戰期間,廣東商人雖然曾一度沉寂,但經過戰後若干年的苦鬥,又終於在上一世紀70年代後崛起於中國南部、香港及東南亞。
點評:近代粵商發揚了古代廣東商人的冒險開拓、獨立進取的商業精神,而在參與國際商業貿易的過程中,近代潮商又具有了某種開放的心態。在近代廣東商人身上,我們看到傳統文化與近代商業文化的某種有效的結合與融合。而正是這種文化的發展與融合,也許才是粵商繼晉商、徽商衰落之後仍能發展,並進一步成長的原因。
8、福建商幫—亦盜亦商
福建商幫的興起,一開始就與封建政府的官方朝貢貿易和禁海政策針鋒相對。他們走私進行商業貿易,不能貿易時就進行搶劫,他們具有海盜和商人的雙重性格。
內外勾結的貿易方式是福建海商最常見的經商方式,他們廣泛聯絡沿海居民,建立了許多據點,利用據點收購出海貨物,囤積國外走私商品,以利銷售,他們不僅在海營商,還有許多也是陸地商,水陸兩棲,海上貿易也做,陸地貿易也做。明清福建商人,把國內與國外的貿易緊密地結合起來,努力經營,進行多種形式貿易,從而形成了中國封建社會晚期一個很有影響的地方商幫。
點評:隨著封建社會的消亡,福建商幫卻在海外南洋、台灣等地開辟出新的商業場地。福建商幫中的許多商人,正是以自由商人的身份,大無畏地開拓海外市場,終於在福建幫這棵枯樹上開出了新枝,使福建商幫的商業精神在海外華人和台灣的福建籍人身上得到延續。
9、山東商幫—全民經商
山東商幫是山東人,自然具有山東人的特點:直朴單純,豪爽誠實。正因為如此,與別的商幫相比,山東商幫的致富之道顯得單純,直截了當。山東商幫的致富之道,概括起來,就是長途販賣和坐地經商的商業經營方式,講求信用的商品道德以及規范的商業行為。
山東商幫裡面,主要是大官僚、大地主兼大商人,因此大部分是封建性的商人,這也決定了山東商人所走的道路及商業資本的流向是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雖然山東商幫的致富之道,相對其他商幫來說實在是沒有什麼高明的地方,但他們的這些經驗和經營方式非常實在,生意做起來踏實。
點評:山東人經商,是好的地區的人要經商,不好的地區的人也要經商。一個省份的人,經商的動機和條件相差甚多,彷彿是中國十大商幫的綜合縮影。這在中國是僅見的。
10、洞庭商幫—審時度勢
幾乎就在龍游商幫興起的同時,另一個商幫在中國的洞庭湖上不知不覺地興起了---洞庭商幫。
當年范彝財色盡得,泛舟五湖,引起多少人的艷羨。他經商成功,一定給太湖、洞庭湖流域的人們留下深刻印象。
洞庭商幫是在明萬曆年間才初步形成。
審時度勢,把握時機,這是聰明的商人的做法,而洞庭商人就是這樣聰明的商幫。洞庭商人沒有與徽商、晉商在鹽業和典當經營上爭奪市場,而是揚長避短,穩中求勝,利用洞庭湖得天獨厚的經商條件販運起米糧和絲綢布匹。他們還不斷更新觀念,開拓經營新局面,向外部世界發展著。
尤其是鴉片戰爭後,在作為金融中心的上海,洞庭商人利用自己的鑽天之術,開辟了買辦業、銀行業、錢庄業等金融實體和絲綢、棉紗等實業。在新的歷史背景下,從事著不同於以往的商業活動,由此,洞庭商幫產生了一批民族資本家,走上了由商業資本向工業資本發展的道路。
點評:洞庭商人十分講究具體的經營手段,而這些手段看起來則非常符合現代經商的要求。洞庭商人非常注意市場信息,時常預測行情,在經商過程中,洞庭商人會根據市場行情與商品交換的情況變化而變化自己的經營策略,不拘於成見,只要有利就行。洞庭商人還會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比如商人資金和民風特點,因地制宜的採取獨特的經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