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土家族的民風民俗
1,節日
土家族民間非常重視傳統節日,自年始至年終,可謂月月有節。正臘月間的年節(過趕年)、元宵節,二月社日、花朝節,三月寒食節、清明節,四月初八牛王節,五月端午節,六月初六向王節,七月乞巧節、女兒會、月半節,八月十五中秋節,九月初九重陽節,十月初一「寒衣節」等等,都是較為重大的節日。
2,婚戀
土家族歷史上的婚姻比較自由,男女雙方經過自由戀愛,徵得雙方父母同意,經土老師(巫師)作證,即可結為夫妻。
在恩施石窯、大山頂等地,有「女兒會」的習俗,即每年農歷七月十二日,青年男女通過「女兒會」,唱歌跳舞,彼此愛慕,結為終身伴侶。
改土歸流後,土家族被迫實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辦婚姻。土家族實行一夫一妻制,解放前有姑舅表婚和填房婚之俗。姑舅表婚,即姑家之女必嫁舅家之子,又稱「還骨種」;兄亡弟收嫂,弟亡兄收弟婦,稱為「坐床」。但這些習俗到近代就已不存在了。
(1)慈利文化習俗有哪些擴展閱讀
土家族自稱「畢茲卡」(意為本地人),有自已的語言,土家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接近彝語支。大多數人通漢語,目前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聚居區還保留著土家語。沒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漢文。崇拜祖先,信仰多神。
主要從事農業。織綉藝術是土家族婦女的傳統工藝。土家族的傳統工藝還有雕刻、繪畫、剪紙、蠟染等。土家織錦又稱「西蘭卡普」,是中國三大名錦之一。
土家族愛唱山歌,山歌有情歌、哭嫁歌、擺手歌、勞動歌、盤歌等。傳統舞蹈有「擺手舞」、「八寶銅鈴舞」及歌舞「茅古斯」。樂器有嗩吶、木葉、「咚咚喹」、「打傢伙」等。
② 張家界自然風光和民俗文化
張家界市地處湖南省西北部的澧水之源,武陵山的腹地,總面積為9563平方公里。其氣候屬中亞熱帶山原型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6攝氏度左右,四季宜人。
張家界地處於雲貴高原隆起區與洞庭湖沉降區之間,既受隆起的影響,又受沉降的牽制,加上地表水切割強烈和岩溶地貌極其發育,形成了當今這種高低懸殊、奇峰林立、萬石崢嶸、溪谷縱橫的自然奇觀。
八十年代以前,張家界還不為外人所知。自從畫家吳冠中先生於1979年底發現這片神奇的土地之後,嘩然傳開。現已成為規模宏大,集游山、探洞、平游、漂流、民族風情表演等內容於一體的全國罕見的綜合類特級游覽勝地。
張家界市全市人口153萬多,其中土家族、白族、苗族、侗族和瑤族等少數民族佔全市的64。張家界市現轄有永定區、武陵源區、慈利縣和桑植縣四個縣級行政單位。中國革命最富於傳奇色彩的賀龍元帥就誕生在這一塊神奇的土地上。
張家界,歷史悠久,風光旖旎。自從畫家吳冠中先生於1979年底發現這片神奇的土地,經過18年的大力開發建設,現已成為規模宏大,集游山、探洞、平游、漂流、民族風情表演等內容於一體的全國罕見的綜合類特級游覽勝地。
張家界市以其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聞名於世。有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索溪峪自然保護區、天子山自然保護區、楊家界等景區組成的武陵源風景名勝區,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此外,市境主要自然、人文景觀還有「武陵之魂」天門山、「百里畫廊」茅岩河、「亞洲第一洞」九天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八大公山、「江南名剎」普光禪寺、「楚南盛景」五雷山,以及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員會舊址、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長征出發地、賀農故居等。全市已開發景區景點12處,開辟游覽線30多條,可供觀光游覽的主要景點景觀300餘處。
張家界市生物資源十分豐富,據「八五」森林資源清查統計,市境有木本植物106科320屬850種,脊椎動物146種。有國家級保護植物56種,其中一級保護的6種,二級保護的20種;有國家級保護動物40種,其中一級保護的有5種,二級保護的有21種。全市有自然保護區5處,總面積3.49萬公頃。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處,即八大公山自然保護區,面積2.32萬公頃;省級自然保護區3處,即張家界自然保護區、索溪峪自然保護區、天子山自然保護區,總面積0.87萬公頃。已建立湖南張家界大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市森林覆蓋率63.66,活立木蓄積量1024.1萬立方米。
張家界市是一個多民族地區,在這里生活著漢族、土家族、苗族、白族、回族等20多個民族,其中的這些少數民族在漫長的繁衍、發展、承傳過程中,形成了各自獨特的風俗和習慣,包括生產生活習俗、婚嫁喪葬習俗、信仰習俗、歲日節令、歌舞曲藝等。其中,以土家族的擺手舞、茅古斯舞,白族的仗鼓舞,苗族的接龍舞,融合多民族的九子鞭,儺願戲、花燈,以及大庸陽戲等最具代表性。遊客進入張家界市境,隨處可見土家苗寨、吊腳木樓、石磨水碾、筧槽筒車、小橋清溪。這些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與自然景觀相互映襯,渾然一體,成為張家界市旅遊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武陵源風景名勝區
武陵源,位於湖南省西部,距省會長沙約400公里。這由張家界、索溪峪、天子山三部分組成的國家級著名旅遊風景區,總面積369平方公里,其中屬國家一級保護區面積53.5平方公里,二級保護區面積55.5平方公里,三級保護區面積203平方公里。現辟有旅遊線路14條70公里,觀景點560多個。武陵源屬世界上罕見的砂岩風林地貌,整個景區,溝壑縱橫,岩峰高聳,綠樹翠曼,獸鳥成群,有「大自然迷宮」、「天下第一奇山」之美譽。
武陵源是當今中國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國旅遊勝地四十家之一,風景區面積369平方公里,由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索溪峪自然保護區,天子山自然保護區和楊家界景區四大部分組成。共有30多條游覽線。精華游覽線有黃石寨、金鞭溪、天子山、黃龍洞、寶峰湖等五條。新近開發的楊家界景區因其獨特的生態資源的絕美的風景吸引了不少遊人心弛神往。
武陵源,被國內外遊客譽為「人間仙境,世外桃源」、「天下第一奇山」、「山的代表、山的典型、山的精靈」、「擴大的盆景,縮小的仙境」、「中國山水畫的原本」。景區內三千座岩峰熱撥地而起,聳立在原始曠野之上,八百條溪流蜿蜒曲折,穿行於莽盪峽谷之中,可謂融、林、洞、湖、瀑於一身,集奇、秀、幽、野、險於一體,「五步一個景,十步一重天」,因而被評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
1982年,國務院批准建立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從而填補了中國無國家公園的空白。1992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張家界下屬的武陵源接納為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對象,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之後,境內的天門山又被命名為國家森林公園。1986年,中國的第一條漂流旅遊線在市境內的茅岩河開發推出。至今,全市又新增省級風景名勝區三個(茅岩河、九天洞、天門山)。全市被列為省級、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自然保護區的面積多達500平方公里。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
張家界,又名青岩山,1982年9月25日被國務院命名為我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有各類植物1000多種,其中喬木類517種相當於整個歐洲的一倍多,森林覆蓋率達97.7以上,公園內幾千座山峰撥地而起,千姿百態,鬼斧神工,令人傾倒。這里3000座奇峰撥地而起,岩峰的四邊如斧砍刀削般齊整而又形態各異。岩縫幽谷間,一年四季,泉流巨瀑,構成了一幅幅奇特美妙的圖畫,主要游覽點有黃獅寨、腰子寨、袁家界、砂刀溝、金鞭溪等。其中黃獅(石)寨、金鞭溪為遊客必去之地。峰林奇異,是張家界景觀的一大特點。既形態各異,又相互對立,觀之毫無呆板之意,彷彿一切都是經過藝術大師的著意安排。張家界不僅山奇、而且水秀。位於砂刀溝猴兒洞下的瀑布,從200多米高的石壁頂上飛瀉而下,聲如雷鳴,勢若奔馬,蜿蜒於山巒深谷間的金鞭、琵琶溪、花溪、礦洞溪、砂刀溝等5條溪水,汩汩流淌,與天上的白雲、兩岸的綠樹相映成趣,置身其間,飄飄然如入仙境。山奇、水秀,構成了張家界奇幻美麗的風貌和神韻。
索溪峪自然保護區
索溪峪,原屬常德地區慈利縣,1988年8月武陵源區政府成立後劃歸武陵源管轄。索溪峪的景觀,以山水為依託。不僅山奇、水秀,而且橋險、洞幽。有十里畫廊、西海、百丈峽、寶峰湖、黃龍洞等游覽點200多個。由於處於砂岩與石灰岩交接處和峰林地貌比較發育,索溪峪的山沒有張家界那麼峭峻,但卻也巍巍層列,站在索溪鎮或進入「十里畫廊」、「西海」等觀景區,只見深溝幽谷中的石峰,一座簇擁著一座,綿延一、二十里,尤如一幅水墨長卷,煞是壯觀。山坳溪水旁,農舍散落,雞犬啼鳴,房頂的炊煙鳧鳧,屋旁亭亭修竹,使得這里雄奇中透著清秀,幽深中帶著恬淡,粗獷中含著嬌媚,給人以心曠神怡之感。索溪峪的水,也有另一番風韻,神堂灣潛流飛瀑,一瀉直下,轟如驚雷,翠若碧玉。素有「人間瑤池」美稱的高峽平湖寶峰湖,湖光瀲艷,波平如鏡。湖崖峰巒高聳,湖內群山倒映。還有無數汩汩小溪,一年四季,常流不息,淅瀝叮咚之聲,不絕於耳,信步漫遊,悠然自得,情趣盎然。橋險,是索溪峪的一獨特景觀。索溪峪境內各種形狀的險橋很多,其中尤以百丈峽的交鋒橋和十里畫廊猢猴樂園西側仙女洞口處的自生橋為最有特色。據有關史料記載,交鋒橋建於宋代,全長約60餘米,只有一個獨拱,全用岩石堆砌而成,天衣無縫,獨具一格。自生橋又名仙女橋,橫跨於兩座高聳入雲的石峰之間。該橋全長約有26米左右,寬卻不足2米,厚也不過30至40公分。橋兩頭的岩石夾縫中,青松傲立,從橋上往下俯視,滿目岩壑深谷,令人不敢出足前行。關於這座橋的來歷,民間有如下的傳說:宋末農民起義領袖向大坤起義兵敗,被朝廷派兵追至絕崖之上,前無進路,後有追兵,正在危亡之急,忽有仙女飄然而來,拋出一白色綢帶化成一座石橋,幫助向王躲進了神堂灣,擺脫了官兵的追殺。自此,探險者莫不紛紛而至,一為察看當年向王天子留下的遺跡,二想親身體驗一下該橋的險峻。索溪峪還是一個地下有不少溶洞的世界。據有關部門勘察,索溪峪共有大小溶洞59個,目前開放的有黃龍洞、駱駝洞、觀音洞、金雞洞、仙女洞、牛耳洞等。其中黃龍洞為中國大陸第二大長洞,總長20餘里,內有兩層水洞,兩層旱洞,分一個水庫,兩條陰河,兩處瀑布,四個深潭,十三個廳堂,數十座山峰,故有「洞中乾坤大,地下別有天」之稱,遊人至此,無不謂為奇觀。
天子山自然保護區
天子山,位於武陵源景區北部,南與張家界相接,東連索溪,總面積100平方公里,辟有黃龍泉、茶盤塔、老屋場、鳳棲山、石家檐五個游覽區,有一座天橋、兩個天池、四個天門、五個溶洞等80餘個景觀景點。天子山居武陵源景區地勢最高處,其中主峰1250餘米,登臨其上,俯瞰腳下成千峰林,漫無邊際,白雲迷霧,環繞飄浮,景觀氣勢磅礴,層次豐富,觀後使人胸襟開闊。「雲霧」、「月夜」、「霞日」、「冬雪」為天子山天象四大廳觀。天子山的雲霧奇觀,有雲海、雲瀑、雲濤數種。每當久雨初睛後或蒙蒙細雨時,立於七星山高處由東往西俯視整個天子山地區,便會看見萬畝石林空間,先是朦朧大霧,繼而白雲飄浮,不久即將四周群峰淹沒,其勢十分磅礴渾厚,故名雲海。而當天氣變化,降雨驟停時,將軍寨、石家檐等處的大片白雲,又從山頂翻滾下來,宛如巨大的水流,鋪天蓋地,飛瀉而降,是為雲瀑。雲濤的景象,則多出現在黃龍泉等地,其形狀如大海中的洶涌波濤,觀之使人很自然地有了「氣蒸雲澤夢,波撼岳陽樓」的意境。天子山的月夜,幽靜而朦朧,每當夜深人靜、萬籟俱寂時,朦朧的月色給峰林披上了一層「魔紗」,白晝雄奇的群峰此刻似一群群猙獰的魔影聳立於幽谷之中,加上獸鳥的嚦嚦叫聲,使人倍感大自然的無窮神秘。霞日,作為天子山的天象奇觀之一,多出現在晴日的清晨,每當早晨五、六點鍾的時候,立於天子山上,遙望東方,先是幾片紅雲,抹在天際,瞬息,一輪紅日冉冉升起,頓時雲蒸霞蔚。陽光下,千萬座石峰婷婷而立,千姿百態,無以言表。冬雪,多在每年的春節前後,此時的天子山,青松和峰巒全被大雪覆蓋,四處銀裝素裹,白雪皚皚,冰柱低懸,冰花四散,山野間時有山麂、野豬在洋天雪地里覓食嬉戲。南國遊人,可在這里領略到「北國風光」。
總之,張家界、索溪峪、天子山各景區,既各具特色,又難於分割,互相映襯,互為依託,由此構成了武陵源溶「雄奇、險峻、渾厚、幽深、秀麗、野趣」於一體的壯美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