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算大眾文化
大眾文化(popular culture 或 mass culture)是指以大眾傳播媒介(機械媒介和電子媒介)為手段,按商品市場規律去運作的、旨在使大量普通市民獲得感性愉悅的日常文化形態。在這個意義上,通俗詩、報刊連載小說、暢銷書、流行音樂、電視劇、電影和廣告等無疑屬於大眾文化。
大眾文化這一概念最早出現在西班牙哲學家奧爾特加《民眾的反叛》一書中。主要指的是一地區、一社團、一個國家中新近涌現的,被大眾所信奉、接受的文化。
(1)大眾文化都有哪些擴展閱讀:
大眾文化的特點:
1、屬性的商品化
大眾文化是市場經濟的產物, 是文化與工業聯姻的結果。作為一種消費文化, 它具有由文化產業機構生產供現代大眾消費的商品屬性。高雅文化往往羞羞答答, 不承認其商品特性, 或者有意淡化它, 似乎藝術一旦與商品結緣, 就渾身沾滿了銅臭, 褻瀆了審美的聖潔。
大眾文化一開始就以商品的形式出現, 從不隱諱自己的商品屬性。作為文化商品, 它極力開拓文化市場, 以文化、審美去獲取最大的利潤。電影製片廠、電視台、廣播電台、報社、雜志社、網站等正是這些文化商品的生產機構。
2、傳播的媒介化
大眾文化與大眾傳媒關系密切。大眾傳播由專業群體使用大眾媒介, 大量、迅速地傳播信息,對受眾施以影響。大眾媒介包括報紙、雜志、書籍等機械印刷媒介和廣播、電視、電影、網路等電子媒介。
大眾媒介的應用, 拓展了大眾文化的公共領域和大眾文化的對象、范圍。 我們接受人類存在的在象徵意義上超越民族和無可改變的物質特性越快, 那就越好。
3、製作的標准化
現代科學技術為大眾文化的產生提供了技術手段, 不僅表現在傳媒方面, 而且表現在生產製作方面。高新技術的引進、器材設備的更新, 尤其是電腦技術的使用, 提高了大眾文化的質量。因此,大眾文化能夠像工業產品那樣, 生產程序化、規模化、批量化和標准化, 形成了在市場上有競爭力的文化工業。
正是由於大眾文化能夠批量生產、無限度復制, 所以大眾文化具有明顯的標准化、齊一化的特徵, 而缺乏真正藝術品所具有的無可替代的個性特徵。如電視劇、通俗小說、廣播短劇、廣告小品、流行歌曲的生產等等, 一般都按照一定的格式和程序來製作, 形成一定的標准化模式。
4、趣味的時尚化
大眾文化要製作感性愉悅的文化產品, 最初往往吸收、借鑒精英文化和民間文化的特點, 創作出原創性的新模式, 隨即迅速地通過媒介或批量化生產而流行, 形成時尚潮流。在論及大眾文化的時尚化時, 不能不提到造「星」與追」星」現象。
在大眾傳媒高度發達的時代, 明星輩出, 廣泛存在於戲劇、電影、電視等大眾文化領域, 成為大眾審美的」偶像」, 為大眾所接受、仿效和崇拜。一方面, 作為傳媒會」製造」「包裝」明星, 以其平面化、消費性的品格和面貌出現,成為大眾日常生活中關注的對象和興趣的熱點。
⑵ 新時代以來大眾文化的形式有哪些
如今大眾文化的形式主要有三種。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社會在前進的同時,人們的思想也在變化,對精神世界的追求也到達了一個新的高度。於是這種現象給了文化一個推動力,讓更多形式的文化出現在了人們眼中,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這種潛移默化的轉變從知識付費就可見一斑。那麼,新時代以來大眾文化的形式有哪些呢?
第三種形式是電視、廣播以及新媒體。沿襲時代的縮影,電視和廣播在如今並沒有退場,甚至逆流而上,創新出了不同的形式。例如現如今電視已經可以聯網觀看網路視頻、廣播也更新了內容和內涵。新媒體更是我們現在接收文化的主要形式,網路的進步讓更多自媒體出現,同時出現了更多的文化傳播者。實際上,小編只是列舉了三種但新時代以來大眾文化的形式遠不止這些。
⑶ 當今的大眾文化現象有哪些
當今的大眾文化現象有商品化。
法蘭克福學派認為,大眾文化在技術世界中已經喪失了藝術品的創造性,呈現出商品化的趨勢,具有商品拜物教的特徵。霍克海默和阿多諾指出:「由於出現了大量的廉價的系列產品, 再加上普遍進行欺詐,所以藝術本身更加具有商品性質了。
藝術今天明確地承認自己完全具有商品的性質,這並不是什麼新奇的事,但是藝術發誓否認自己的獨立自主性,反以自己變為消費品而自豪,這卻是令人驚奇的現象。
大眾文化的特點:
大眾文化與大眾傳媒關系密切。大眾傳播由專業群體使用大眾媒介,大量、迅速地傳播信息,對受眾施以影響。大眾媒介包括報紙、雜志、書籍等機械印刷媒介和廣播、電視、電影、網路等電子媒介。大眾媒介的應用,拓展了大眾文化的公共領域和大眾文化的對象、范圍。
人們接受人類存在的在象徵意義上超越民族和無可改變的物質特性越快,那就越好。許許多多的異域風情、珍禽異獸,國內外高水平的音樂會、運動會,過去無法親臨現場觀看,現在則在影視中隨處可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大眾文化
⑷ 中國的大眾文化有哪些
大眾文化(popular culture 或 mass culture),是以大眾傳播媒介(機械媒介和電子媒介)為手經按商品市場規律去運作的、旨在使大量普通市民獲得感性愉悅的日常文化形態。在這個意義上,通俗詩、報刊連載小說、暢銷書、流行音樂、電視劇、電影和廣告等無疑屬於大眾文化。[1]
大眾文化這一概念最早出現在西班牙哲學家奧爾特加《民眾的反叛》一書中。主要指的是一地區、一社團、一個國家中新近涌現的,被大眾所信奉、接受的文化。
羅森貝格認為大眾文化的不足之處是單調、平淡、庸俗,以及容易在富裕生活中產生的誘惑和孤獨感。大眾文化往往通過大眾化媒體(網路、電視、報紙、雜志等)來傳播和表現,盡管這種文化暫時克服了人們在現實中的茫然和孤獨感以及生存的危機感,但它也很可能大大降低了人類文化的真正標准,從而在長遠的歷史中加深人們的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