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郴州有哪些文化定位的廣告

郴州有哪些文化定位的廣告

發布時間:2023-08-30 19:14:19

Ⅰ 郴州的文化

郴州是一個多民族地區,在全國56個民族中,郴州轄區內有27個民族,民俗資源豐富,地域特色獨特,既有美麗動人的傳說,古老質朴的民間戲曲,又有巧奪天工的民間工藝,如儺戲儺舞、安仁趕分社、瑤族盤王節、伴嫁哭嫁歌、香火龍、元宵花燈及遍布農村各地的趕圩場等,其中以汝城香火龍、嘉禾伴嫁歌、瑤族盤王節、宜章夜故事和安仁趕分社最具代表性。
已經被列入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汝城香火龍,起源於慶賀豐收、祈福祛災的圖騰信仰,特定於每年春節的正月至元宵節期間夜晚隆重舉行,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集中表達了人民追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祛邪消災的美好願望,蘊含了尊敬祖先,追求進步,遵禮崇教的文化底蘊,是一種獨具特色的民間綜合藝術活動。
嘉禾民歌是郴州嘉禾人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實踐中創造出來的文化遺產,它集詩、歌、舞、劇於一的綜合體,既是傾訴婦女情感的抒情長詩,又是反映婦女婚嫁習俗為主要內容的民俗歌舞劇。現已搜集整理的民歌、民謠2369首,有伴嫁歌、情歌、勞動歌、生活歌、兒歌等。精心打造的大型歌舞劇《伴嫁》以音詩畫的舞台藝術形式,再現了湘南地區的農村婚嫁習俗,展現了我市民俗風情的獨特魅力。

Ⅱ 郴州非遺文化有哪些

郴州市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下:

1、湘昆

湘昆是湖南崑曲的簡稱,是湖南省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與中國南方的蘇昆、北方的北昆同源。 因流行於湖省湘南的桂陽、嘉禾、新田、寧遠、藍山、臨武、宜章、郴縣、永興、常寧等地,並以桂陽為其發展和活動中心,故又稱「桂陽崑曲」。

2、汝城香火龍

據民間傳說,宋朝時,汝城連年水災,民不聊生,鄉民扎草龍燒掉,以求消除水災。制稻草龍便成為習俗沿襲下來,成了一種傳統民俗娛樂活動。每年新春佳節之際,各村舉行舞龍活動,慶賀豐收,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3、城關夜故事

其形式是:將傳統民間傳統、神話故事,著名文學、戲劇故事和各時期新人新事等,用戲劇手法將真人化妝、著裝、造型,配之以道具和場景,利用馬、板車、轎子、彩棚等,或馱,或推,或抬,將「故事」高高托起遊行展示,使觀眾見其型而悟其意,聯想其故事情節。

4、蘇仙傳說

蘇仙,名耽,桂陽人。蘇耽早年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一年瘟疫流行,他與母親用桔葉、根、井水配馬嶺山桃石熬制湯劑,救治了病人。後隨道士出遊,民間傳說他已跨鶴成仙。2014年11月11日,蘇仙傳說列入中國第四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5、臨武儺戲

被稱為漢族民俗文化的活化石。儺祭源於原始社會的圖騰崇拜,表演的主要特徵是角色頭戴柳木製做的假面具,扮作鬼神歌舞,表現鬼神的身世事跡。其表演內容涉及漢族民間信仰、2014年11月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Ⅲ 郴州有哪些風俗習慣和文化風采它們與郴州的地理環境和歷史有什麼關系

郴州市位於湖南省東南部,地處南嶺山脈中段與羅霄山脈南段交匯地帶,東界江西省贛州市,南鄰廣東省韶關市、清遠市,西接永州市,北交衡陽市及株州市,距省會長沙市350千米。自古以來,郴州擁有著眾多美譽,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溫泉之鄉」、「中國民歌之鄉」、「中國詩詞之鄉」等,同時作為「粵港澳的後花園」,郴州的經濟發展得非常迅速。然而,在我看來,我覺得我的家鄉—郴州最吸引人的地方不是她有多麼美麗、經濟多麼發達或是有多少旅遊勝地,她最具特色的一點是她擁有著眾多獨特的民俗風情,讓人印象極為深刻。 民俗,即民間風俗,指一個國家或民族中廣大民眾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於人類社會群體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時代和地域中不斷形成、擴大和演變,為民眾的日常生活服務。民俗就是這樣一種來自於人民,傳承於人民,規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為、語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 作為一個多民族地區,郴州有滿、苗、回、蒙古、畲、僮、哈尼、土家、侗、彝、壯、藏、維吾爾、瑤、布依、傣、黎、高山、柯爾克孜、仫佬、仡佬、土、白、納西、朝鮮等25 個少數民族,其中瑤族人口8萬餘人,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2.02%。郴州在其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獨特的民俗文化和傳統習俗。郴州民俗文化積淀深厚,地域特點十分突出,鄉土氣息濃郁淳樸。郴州傳統民俗極為豐富,有安仁趕分社、瑤族起春節、瑤族團圓節、瑤族盤王節、伴嫁哭嫁及遍布農村各地的趕圩場等各色民俗風情,讓親身感受過其民俗的人對其贊不絕口。下面我將從家鄉的眾多民俗風情中選一些重大的,具有深刻影響的民俗風情向大家作簡單介紹。 安仁趕分社 安仁趕分社始於宋朝,是為紀念炎帝神農而流傳下來的民間盛會,屬全國獨有的民俗節日。 相傳炎帝神農氏帶8名隨從到安仁境內嘗百草,治百病,教化百姓農耕。後人為紀念神農氏等9仙,在豪山冷水石山處建了一庵取名為「九龍庵」,把神農野炊過的地方取名為「香火堂」,洗過葯的池叫「葯湖」。後唐時,在宜陽河與永樂江匯合彼岸山清水秀,風景優雅的香草坪建有一

廟,供人祭祀神農氏,人們習俗「擇社日祭神以祈谷」,朝拜者絡繹不絕,先有捧售香燭、紙錢者,繼而交易草葯、藤索、鋤柄、斗笠等等,規模越來越大,漸漸發展到農副土特產交易。宋咸平五年,徙縣治於此,始定每年「春分」、「春社」(一年12個月,農歷劃分為24個節氣,約15天為一節。選擇春分節前三天和後三天為社日也稱春社舉行祭祀活動,俗稱「趕分社」)節日在縣城南門洲「趕分社」,每次趕分社為期7至10天,其中以草葯最具特色。 每年農歷春分節前後,四面八方的人們齊集安仁縣城,進行祭祀炎帝和中草葯材、谷種、農具、農副產品、竹木器等商品交易活動。趕分社期間,草葯市場上擺滿從全國各地甚至東南亞各國採集而來,涉及數網路近千種的中草葯。湖南、湖北、廣東、廣西、江西、河南、新疆、內蒙古等10多個省市近100縣的葯商每年來安仁「趕分社」時,上市集散草葯超過萬擔,人們配好草葯帶回,輔以豬腳炆之,食後下田開耕,既壯身強骨,又祛寒除病,相沿至今。近些年來,當地政府以「分社」搭台,經貿唱戲,「興千年葯市,招天下客商」,使趕分社這一傳統習俗煥發了勃勃生機。 瑤族起春節 瑤族起春節,是瑤族人民的春耕紀念節。每年的農歷三月十一日,瑤胞手持綠葉青枝,敲鑼打鼓,齊集盤王廟,舉行祭春活動,祭祀山川大地,祈禱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瑤族團圓節 瑤族團圓節是為紀念瑤族先祖六男六女受封婚配,團圓成親之日。每年的農歷七月十五日,瑤人殺牲慶賀,喜氣洋洋。入夜,敲鑼打鼓,到村外燃燒篝火,舞動火龍火獅,圍堂歌舞,直到深夜甚至通霄達旦。 瑤族盤王節 瑤族盤王節是瑤族最隆重、最神聖的傳統節日。自農歷十月十六日起,瑤人在盤王廟里舉行「還盤王願」的祭祀活動,歷時7天7晚或5天5晚。節日期間,既有庄嚴肅穆的祭祀活動,也有吟、唱、頌、歌、舞、表演、對白、說笑、與客人對唱等娛樂活動。

伴嫁哭嫁 伴嫁哭嫁是舊時流行全市農村的一種歷史悠久的婚禮習俗。伴嫁、哭嫁,在郴州的不同地區,它的叫法也不一樣,在嘉禾縣稱為「坐歌堂」,桂陽縣叫做「坐花筵」,蘇仙區謂之「坐花園」。伴嫁唱的歌,嘉禾縣叫「伴嫁歌」,桂陽縣叫「唱娘娘」。哭嫁唱的歌,嘉禾縣叫「哭嫁歌」,汝城縣叫「哭喂喂」。名稱雖不一致,但內容大體都是一致的,其歌詞是出嫁閨女哭訴父母養育之恩,哭訴伴嫁姑娘、姐妹之間的離別之情,更多的是表達對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滿,以及對美滿婚姻的嚮往。伴嫁哭嫁歌曲調淳樸簡潔,旋律優美動聽,節奏感很強。演唱時均無樂器伴奏,演唱形式有獨唱、齊唱、對唱、輪唱、邊說邊唱、邊舞邊唱、哭唱、罵唱等。 趕圩場 郴州自古以來就有趕圩場的風俗。自明代以來,郴州民間在水陸交匯處及城鎮周圍設置圩場(集市)進行商品交易。交易日期或「一、四、七」或「三、五、八」或「三、六、九」,各地依習俗而定,沿襲至今。像是我們鎮,就是每月的一、四、七趕圩。圩場上有各種各樣的商品供市民選擇,為周邊市民提供了極大地方便。每回趕圩都是熱鬧非凡吶!並且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圩場貿易活動日益活躍,成為全市農村商品流通的一個主渠道,形成了一批享譽整個湘南地區乃至全省全國的大圩場,如嘉禾縣塘村鎮圩場、永興縣馬田鎮圩場、蘇仙區良田鎮圩場等。 宜章夜故事 宜章夜故事是歷史悠久的民間傳統群眾性文化活動。每逢春節,從初一到十五元宵期間,或單家獨戶,或多戶聯合,或以群團、單位組織裝演夜故事。「故事」游展時,火把通明,爆竹轟鳴,鑼鼓喧天,觀看群眾人山人海,萬人擠街。由於「故事」活動時間在夜間進行,「夜故事」也就由此得名。1995年,省文化廳授予宜章縣城關鎮為「夜故事藝術之鄉」, 臨武儺戲 臨武儺戲,當地人稱之為「神獅子」,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追求方式,主要通過村落、家族或個人請願、還願來祈求美好生活的願望。

這種祈願的表達 以「儺戲」這一娛神又娛人的戲曲形式為載體盛行起來,並口授心傳,代代傳承。儺戲形成於大明成化年間,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逐漸恢復。每年只在正月表演,場地都在戶外,且不固定。儺戲表演過程中,佛、道、儒家文化交錯滲透,具有濃郁神秘的楚巫文化色彩和珍貴的藝術價值,被稱為「戲劇藝術之源」、「中國戲劇的活化石」。 為了寫好這篇論文,我收集了很多資料,還打電話詢問了家鄉的一些老人及朋友,因此了解到很多我原來都沒有聽說過的家鄉特有的民俗,心中也油然而生一種自豪之感,我為家鄉有這么悠久的文化傳統及多種多樣的民俗風情而驕傲。我非常喜歡的一句話就是「人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以至一個想法,都離不開他生活的土地,一個人和他的老鄉身上有同一種味道」。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深刻地體會到民俗的力量。我相信,每個地方的民俗對生長在那片土地上的人的影響都是非常大的。我想,在以後的生活中,自己一定要更多地了解有關家鄉的民俗風情,與此同時,還要像其他的人介紹我們家鄉的民俗風情,讓文化一代代傳承下去!

Ⅳ 湖南郴州的文化特色有哪些

郴州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
1.郴州是湖南首批歷史文化名城。郴州是中華民族農耕文化的發祥地之一,炎帝神農氏發現「嘉穀」、教民耕種、開創中國原始農耕文化的神奇地方。耒水、耒山,都因神農及其後裔在此製作耒耜而得名。郴州自古被譽為「九仙二佛之地」,是道佛文化發揚壯大的福地,蘇仙、王仙、成仙得道之能事在民間廣泛流傳,通醫道、識百葯的蘇耽用井水煮桔葉醫治瘟疫,跨仙鶴升天,留下「橘井泉香」佳話傳遍五湖四海,成為了我國古代醫葯史和醫葯界的象徵。郴州歷來是文人墨客薈萃之地。唐宋文人杜甫、韓愈、劉禹錫、秦少游等,均在此留下膾炙人口的詩文,市內著名的風景區蘇仙嶺因其美妙的神話傳說,被譽為天下第十八福地,嶺上宋代的「三絕碑」、市內的「義帝陵」、北湖韓愈的「叉魚亭」、坦山「勸農碑」處處記載著郴州古老的歷史, 1988年被湖南省政府公布為歷史文化名城。
2. 郴州體現了湖湘文化與嶺南文化的交融與發展。郴州是湖南的「南大門」,素有「楚粵之孔道」之稱。長期發展中,郴州人既充分汲取了湖湘文化「敢為天下先」的豪氣和自強不息的銳氣,又繼承發展了嶺南文化開放包容的大氣和拼搏進取的勇氣,成就了一座具有光榮傳統的英雄城市,留下了毛澤東、朱德、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戰斗足跡,養育了鄧中夏、黃克誠、肖克、鄧力群等一大批中國現代史上高級的政治軍事人才。尤其是朱德、陳毅所發動的湘南起義,成為了中國革命史、建軍史上不朽的豐碑。郴州還是中國女排五連冠的起飛地,老一代中國女排集訓郴州,卧薪嘗膽,成就「五連冠」偉業,震驚世界排壇。「無私奉獻、團結協作、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郴州精神深入人心,鼓舞著郴州人民戰勝了罕見的洪災、冰災,郴州被譽為「英雄的城市」。

閱讀全文

與郴州有哪些文化定位的廣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9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7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7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1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5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7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2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2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5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1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0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44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3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