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發布時間:2023-08-31 21:22:14

⑴ 膠南傳統文化有哪些

祭海

【祭海】青島地區的沿海漁民,自古以來就有農歷3月19日祭海的習俗。

春汛起錨前,漁民們在海邊擺上供物,點香燒紙,乞求海神保佑平安。

此俗延續至今,但祭海的形式和內容有所變化,稱為"上網節",是歡送漁民出海並預祝豐收的節日。

海防部門也借機宣傳海上規約和安全生產知識。

即墨市田橫鎮周戈庄祭海上網儀式最為隆重,裝扮一新的上百艘漁船停泊海灘,五顏六色的網標迎風飄揚,鞭炮若雷,號子震天,各種民俗表演紛紛登場,大戲開台,連唱3天3夜,規模十分盛大。

嶗山道教音樂

【嶗山道教音樂】道教音樂是我國民間音樂的組成部分。

嶗山是中華道教勝地,其道樂有獨特之處。

嶗山道樂經曲,多由上古民歌和民困空正間號子演變而成,具有強烈的東夷文化氣息。

後來,風行全國的"十方經韻"傳入,融入了嶗山道樂。

金代,全真道北七真來嶗山傳真佈道,特別是丘處機三次來嶗山,把嶗山道樂和十方道樂進行了廣泛交流,逐漸形成了風格獨特和檔次齊備的道樂體系。

嗣後,嶗山道樂分為"內山派"和"外山派",特別是外山派道樂使用管弦伴奏,而且又直接參與各種民俗活動,促進了嶗山地區民間吹奏樂的蓬勃發展。

許多民間老藝人多師承嶗山道樂,許多道樂名曲在民間流傳至今。

剪紙

【剪紙】青島地區的民間剪紙有悠久的歷史和濃郁的地方色彩。

逢年過節,家家都剪窗花、貼門箋,以示慶賀。

婚嫁喜事,也要用窗花、牆花、天棚花裝飾新房。

人們常以剪窗花手藝來品評姑娘、媳婦的心手巧拙。

青島地區內尤以黃島區的民間剪紙最負盛名,已有300餘年的歷史,其剪紙在清代曾被作為貢品。

近幾年來,青島民間剪紙多次參加全國民間藝術展並獲獎,剪紙藝人還汪悔到墨西哥、瑞典等國作現場表演。

餑餑磕子

【餑餑磕子】青島地區農村的花樣麵塑久負盛名。

逢年過節及喜慶之日,家家都要做些好吃中看的花樣面餑,以示喜慶,後來便用雕刻出的專用模子來製作這些麵食。

這些餑餑磕子又稱"面模",造型質朴,圖案採用浮雕與線刻結合的方法刻成,裝飾性很強。

用面模做成的魚、桃、元寶、荷葉、蓮蓬和十二生肖等象徵吉祥的麵食,造型美觀。

即墨市留村鎮葛村的面模馳名遠近,這一技藝始於1802年,後經代代相傳至今。

即墨鑲邊

【即墨鑲邊】明清時期,即墨縣民間就廣泛流傳著"小扣鎖"(又稱捏綉)和刺綉等手工工藝,1918年手工藝人盧忠溪從外國洋行引進一幅義大利"手拿花邊"底樣,經他試做成功後,便廣為傳播。

許多民間藝人在加工製作過程中,不斷吸收"小扣鎖"、刺綉等工藝特點和針法,使之相互交融,逐漸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工藝針法,稱為"即墨手拿花邊"。

嗣後,逐漸成為品種繁多、用途廣泛、絢麗多姿的"即墨鑲邊"。

這種工藝品銷往歐、美和東南亞4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國際上享有"抽紗瑰珍"之美譽。

泊里紅席

【泊里紅席】膠南市泊里紅席有悠久的歷史,據傳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後經代代相傳,編席技術便在泊里一帶流傳下來,成為一種傳統的家庭手工工藝。

這種席是用高粱秸劈成篾子,有紅白兩種顏色,交叉編織出各種不同花紋的圖案,故稱紅席。

因其編織嚴密、紋理清晰、光滑柔軟、美觀輕便,故深受民間喜愛,遠銷全國各地,並作為本地土特工藝產品進京展覽。

青島草編

【青島草編】草編是青島地區的民間傳統手工藝品,遍及所屬各地農村,尤以平度市所產最為著名。

草編品種有花樣辮、手編提籃、草帽、茶杯墊、坐墊、門簾、草地毯等十幾種、數百個品種,所用之原料有麥秸草、金絲草、玉米皮、蒲草、茅草、棉桿皮等十幾種植物秸桿和莖葉。

農村婦女多以此手工藝品虧游為家庭副業。

青島草編工藝精細,造型美觀,色彩協調,文雅質朴,少數供應國內市場,大宗銷往國外。

膠州秧歌

【膠州秧歌】又稱"地秧歌",俗稱"扭斷腰"、"三道彎",是山東省三大秧歌之一。

膠州秧歌有230多年的歷史,清代膠州包煙屯趙姓、馬姓兩家於1764年逃荒關東,沿途乞討賣唱,逐漸形成一種邊舞邊唱的形式。

返回故鄉後,經多年相傳,不斷改進,到1863年便基本成型,舞蹈、唱腔、伴奏均有一定程式。

演員10人分為鼓子、棒槌、翠花、扇女等5個行當,表演程式有十字梅、大擺隊、正挖心、反挖心、兩扇門等,伴奏樂器除嗩吶外,還有大鑼、堂鼓、鐃鈸、小鑔、手鑼等,唱腔曲牌有30餘個。

1860年後,又在膠州秧歌的基礎上,創立了秧歌小戲,有35個劇本。

1957年,膠州秧歌進京演出,博得好評。

嗣後,全國150個文藝團體先後來膠州學習膠州秧歌,北京民族舞蹈學院還將膠州秧歌列為必修課程。

1991年的"中國首屆秧歌大賽"中,膠州秧歌獲優秀獎。

柳腔

【柳腔】地方劇種。

產生於清代中期的即墨西部,由民間說唱"本肘鼓"演變而成。

乾隆年間,"肘鼓子"傳入即墨後,與當地民間小調、秧歌相互融合,逐漸由說唱變為演唱,雖然形式簡單、表演朴實,但因鄉音濃郁、生動有趣而頗受歡迎。

約在百餘年前,又因受萊陽縣四弦小調的影響,開始用四弦胡琴伴奏,並配以嗩吶幫腔。

初用四胡伴奏時,因無定式曲譜,琴師與演員不能完全協調,只能配合著往上溜,故稱"溜腔"。

後因溜字不雅,改為"柳腔",即墨也因之稱為"柳腔之鄉"。

後來,柳腔戲逐漸流行於膠東一帶,並於30年代傳入青島市區,深受婦女和老人喜愛。

茂腔

【茂腔】地方劇種。

源於"肘鼓子"。

清乾隆年間,肘鼓子傳入青島地區的膠州、膠南等地,民間藝人吸取肘鼓之長,糅進當地民間小調,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本肘鼓"。

清咸豐年間,"本肘鼓"又與蘇北的"海冒調"結合,形成了新的唱腔,稱為"冒肘鼓",亦稱"茂肘鼓"。

嗣後,又吸取膠州秧歌、諸城秧歌的曲調,形成了原板、二板、反調、大悲調、快打慢唱等板腔體系。

膠州、膠南、諸誠、高密等地的民間藝人,自發地組成了許多"茂肘鼓"戲班。

1949年後,將"茂肘鼓"正式定名為"茂腔",其傳統劇目有120餘個。

龍燈

【龍燈】青島嶗山區素有"神仙之宅、靈異之府"的美名,龍燈舞也久負盛名。

嶗山區北宅鎮五龍村的龍燈舞始於清同治九年(1870),龍身9節,全長11米,龍身為深灰色,每年春節除在各村演出外,必到即墨縣城表演,其串龍、大小五花、滾龍等表演程式,方圓百里都有名氣。

中韓鎮孫家下庄於光緒年間辦起舞龍燈的同樂會,所舞之龍身長40米,晚間龍身內點燃蠟燭,光彩奪目,蔚為壯觀。

九獅圖

【九獅圖】又稱九獅舞,1924年即墨城北閣里村民借鑒雙獅舞編排而成。

12名演員中,4人扮成2隻母獅,7人各扮1隻子獅,1人執綉球,在熱烈的鑼鼓聲中,7隻子獅環繞2隻母獅歡騰跳躍,執綉球者穿插其中。

其表演有各種程式,通過一連串的舞蹈動作,表現獅子的氣質、神態和性格。

九獅圖的表演屬硬架子燈舞,要求演員具備一定的武功基礎。

漁家宴

【漁家宴】是匯合青島地區農漁人家的飲食品種、飲食習慣和飲食風格的特色宴,有各色菜餚、食品共80餘個品種。

該宴以鮮活小海鮮和嶗山土特產為原料,經規范化處理,並經復雜的烹調工序加工,成為一桌充滿鄉土氣息的宴席,表現出豐富的漁家飲食文化內涵。

即墨老酒

【即墨老酒】又名即墨黃酒,其釀造歷史可上溯到2000多年前,有正式記載是始釀於北宋時期。

它以黍米、麥曲和嶗山礦泉水為原料,按照"黍米必齊、曲櫱必時、水泉必秀、陶器必良、火劑必得"的古代造酒六法釀制而成。

酒色紅褐,盈盅不溢,晶瑩純正,醇厚爽口,有舒筋活血、補氣養神之功效,深得古今名人贊許。

清代道光年間即暢銷全國各地。

海雲庵糖球會

【海雲庵糖球會】海雲庵位於青島市四方區海雲街,始建於明代。

舊時,農歷正月十六是該庵廟會,香火頗盛,是市區內三大傳統廟會之一。

因廟會上賣山楂糖球的特別多,久而久之,便習稱為"海雲庵糖球會"。

1986年,青島市恢復了這一深受群眾歡迎的民俗節日,會期定為3天。

廟會之日,茂腔、柳腔、皮影、雜耍、剪紙、年畫、秧歌大賽、鑼鼓大賽等民間藝術活動豐富多彩,造型各異的糖球琳琅滿目,各種風味小吃和手工藝品應有盡有,每年前來趕會的中外遊客有100萬人之多。

自1990年起,海雲庵糖球會被列為國家重點旅遊項目。

清溪庵蘿卜會

【清溪庵蘿卜會】清溪庵又名"玉皇廟",俗稱"下村廟"。

位於青島市市北區道口路。

始建於元代,現已拆除。

舊時,每逢農歷正月初九玉皇誕辰,此處有盛大廟會,為市區三大廟會之一。

又因民間有"正月初九吃蘿卜不牙疼,又可治百病"的說法,故蘿卜成了這個廟會的主要商品。

久而久之,就有"清溪庵蘿卜會"之名。

又因該庵在台東鎮,故又稱"台東蘿卜會"。

1991年,青島市恢復"蘿卜會"這一民俗節日,會期為3天。

會上商家雲集,人流如潮,各類商品琳琅滿目,蘿卜雕刻大賽倍受歡迎,趕會的遊客達100餘萬人次。

青島櫻花會

【青島櫻花會】青島櫻花引進的歷史已近百年,多栽植於中山公園,總數達2萬余株。

青島櫻花會已有80餘年的歷史,每年4~5月間在中山公園舉行。

屆時,公園櫻花路兩側數千株櫻花盛開,花團錦簇,燦若雲霞,市民們扶老攜幼,親朋結伴,前來游春賞花。

青島市近郊的許多縣、市和省內各地區的群眾,也都專程來青島赴此盛會。

平度大澤山葡萄

【平度大澤山葡萄】平度市北部的大澤山區素有"葡萄之鄉"的美譽,這里出產的葡萄是傳統的地方名產。

舊時,每年農歷七月二十二日是大澤山農民祈求"財神"保佑的傳統節日。

1987年,平度市根據廣大果農的意願,將這一天改為"大澤山葡萄節",廣大果農載歌載舞歡慶葡萄豐收。

1991年,平度市又決定將"大澤山葡萄節"改為"平度葡萄節",時間定在每年9月1~3日,成為集文化、旅遊和經貿於一體的重要民間節慶活動。

青島國際啤酒節

【青島國際啤酒節】始於1991年,是以啤酒為媒介,融經貿、旅遊、文化為一體的大型節慶活動。

自舉辦以來,歷屆都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及國內的啤酒廠家參加,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達100餘萬人。

1994年,坐落在石老人國家旅遊度假區內的青島國際啤酒城建成,佔地35公頃,總建築面積47萬平方米,成為青島國際啤酒節的永久性場所。

一年一度的啤酒節開幕時間約在7、8月份,會期14~16天。

自1997年第七屆啤酒節起,改由國家6個部門與青島市共同主辦。

⑵ 漁燈節的介紹

漁燈節是山東省煙台市開發區的漢族民俗節日,是煙台經濟技術開發區及蓬萊沿海漁家文化的典型代表,流傳於轄區內十幾個漁村。除了傳統的祭祀活動,在廟前搭台唱戲及鑼鼓、秧歌、舞龍等亦是漁民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鮮明的漁家特色,豐富的文化內涵,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駐足。漁燈節從傳統的元宵節中分化而來,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現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5年3月3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煙台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國漁燈文化之鄉」稱號授牌儀式在煙台經濟技術開發區初旺村舉行。煙台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全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創建國家級漁燈文化之鄉的開發區。該稱號是繼2008年漁燈節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後,煙台經濟技術開發區獲得的又一項國字型大小榮譽。

⑶ 山東威海的習俗有哪些

1、漁民節,漁民長期生產生活中形成的一種傳統習俗。常常進行開光、敬龍王、敬海神娘娘、拿行、跳水族舞等活動。漁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祈求海神保佑,出海平安,魚蝦豐收。

2、穀雨祭海祈福,春汛水暖,百魚上岸,休息了一冬,漁民開始整網打漁,為了預祝豐收,最主要是為了祈求平安,人們虔誠地向海神獻祭,並舉行盛大儀式,成為漁家狂歡節。

3、剪紙,海里的魚、蝦、蟹以及漁家生活和海上勞作等場景都栩栩如生,形成獨具威海特色的「海味剪紙」。

4、乳山大秧歌,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的傳統民間舞蹈。與海陽大秧歌、膠州大秧歌、商河鼓子秧歌,並稱山東四大秧歌。

5、新船點睛,新船造好後,只畫眼,不畫睛。也就是邊上是大大的黑眼圈,中間是白色的一個大圓,下水之前,船主請人選擇黃道吉日,屆時,敲鑼打鼓放鞭炮,船主親自為新船點睛。

閱讀全文

與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9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1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8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4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1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4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9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2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9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