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如何上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如何上

發布時間:2022-05-02 12:02:43

A. 怎樣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B. 學生如何弘揚傳統文化

1、在課堂上學習傳統文化。大學當中有很多關於傳統文化的課程,比如「思政課」,傳統文化的選修課等。這些課程當中都具有傳統文化的內容,大學生要發揮課程的作用,不僅要學好專業知識,還要學好傳統文化知識。

2、利用圖書館、計算機等資源學習傳統文化。學校當中有很多的免費資源,比如學校的圖書館、計算機房等,這些資源當中都記載著傳統文化的內容,大學生閑暇時間多去這些地方轉轉,自覺主動地學習一些傳統文化知識。

3、參加學校的傳統文化藝術展。幾乎所有的大學當中都有一些展覽活動,比如校園文化藝術節,傳統文化藝術展等。這些活動都是校方精心准備的,大學生要多參加這樣的活動,從活動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4、參加傳統文化相關社團。大學當中有很多文化相關的社團,比如漢服社、文學社等。這些社團跟傳統文化息息相關,在這些社團當中,不僅能學習到傳統文化知識,還能感受一股強大的文化氣息。

5、日常生活中,要樹立榜樣,學習榜樣的奉獻精神。達到愛國愛民,建設國家,小到拾金不昧,幫老愛幼。這都是在弘揚傳統文化。像學雷鋒服務底層需要幫助的人,學習那些革命先烈,樹立報國的志向。

C. 如何學習中華傳統文化提出自己的建議

一、 要加大傳統優秀文化的普及。比如,在機關要開展優秀傳統文化學習教育活動,編寫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學習教材;在學校要開設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課程,組織開展中華經典誦讀大賽、傳統文化知識競賽等主題活動;在企業要開展「誠信企業」「誠信商戶」等評選活動;要通過開展示範社區創建活動、弘揚孝賢文化和感恩文化、弘揚優良家風,推進社區、農村和家庭建設。要突出抓示範。通過好人好事的評選和推廣,用榜樣激發全社會崇德向善的力量。
二、要加大文化、文明工作的創建。結合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深入開展文明行為大教育、大勸導、大實踐、大提升活動,突出細節文明建設,從身邊一點一滴抓起,從一個一個具體的不良行為改起,教育引導人們在衛生習慣、交往禮節、禮貌用語、守時守約、尊老愛幼、保護環境、遵守公德等方面踐行文明規范,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
三、政府要重視,比如,要安排財政專項資金,用於扶持地方文化發展。宣傳部門、文化部門要加強指導支持,聯合戰略策劃機構,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和發展戰略策劃方案。要從能乾的事情做起,盡快啟動一批先導性、基礎性重大文化設施項目。同時還要在推動傳統文化轉化創新上選好著力點和突破口,切實做好融合發展文章。
四、要加強對傳統文化遺產的保護。政府、社團等要引導群眾增強文物保護和文化安全意識,保護好歷史文化名城、古鎮、古村落、古文化街區,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生態保護區、研究傳承基地和相關博物館建設,使優秀傳統文化歷久彌新、發揚光大。
五、要創新保護方式。比如與旅遊、與網路「+」相結合,讓文化釋放更大的能量。
六、中央領導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於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合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因此我們要做好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工作。

D.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傳承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

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國民族的靈魂,它承載著一個民族的歷史與精髓,五千年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生活中,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豐富多彩的中華傳統文化。我們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有古老的民族藝術,如:戲劇、國畫;有獨特的風俗習慣,端午節賽龍舟、元宵節鬧花燈……,都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語文是民族文化的載體,語文課程最具有社會文化,民族文化和歷史文化,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根深蒂固。那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弘揚與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呢?這是我們語文教師所肩負的重任,更是我們學習語文的目的,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 加強課內介紹中國的傳統文化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資源豐富的國家,幾千年的歷史,積淀了豐厚的傳統文化,北京故宮、山東泰山、山西五台山等都已經被列為世界遺產,傳統文化,明間工藝、藝術、風俗等都蘊涵著深厚的文化傳統。這就對教師學科知識、教學能力、文化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難忘的潑水節》一文,本文記述的是一個充滿溫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潑水節」被傣族人民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教師應採用圖文對照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觀察,進行探究式閱讀,感受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和快樂,在這一文中就涉及了民族、節日、風俗等許多傳統文化,這就需要教師查找、搜集資料,引導學生了解我國民族節日和民間習俗。再如:《天馬》一文,天馬又稱「馬踏飛燕」,是東漢時期的一件藝術珍品,是我國古代造型藝術,冶鑄技術的結晶,是我國歷史文化的傑作。作為中華旅遊的圖形標志,它不僅顯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還代表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中國正在騰空飛速前進,走向世界。在學習本課時,教師不僅要了解青銅奔馬的歷史背景,通過學習引導學生了解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卓越的創造才能和象徵意義,還要學習濃郁的中國特色文化和文物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在知識的海洋里,教師還要不斷學習,不斷進步,這樣才能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識,雖然在新課程標准里,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但在必要的時候,教師還要拓展、啟迪、陶冶。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
二、 從閱讀中了解傳統文化
通過課內,課外閱讀,了解我國優秀文化,積累詞句,體會故事情節,文章內涵。使學生心靈有所觸動,如:三年級課本中一組教材以「中華傳統文化」為專題,由《孔子拜師》《盤古開天地》《趙州橋》《一副名揚中外的畫》四篇課文組成。課文體裁多樣,內容豐富。《孔子拜師》和《盤古開天地》是敘事性文章,《趙州橋》和《一副名揚中外的畫》是說明性文章。課文中既有描寫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也有神話故事,既有對古代建築的介紹,也有對古代繪畫藝術的描述。使學生在閱讀本組課文的時候,能夠從多個側面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進一步加深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和增強民族自豪感。中國文化內容豐富,僅有課內閱讀是不夠的,教師必須積極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閱讀,讀好書,讀整本書,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素養。教師可指導學生讀古典文詩歌、古典名著、中外故事等,魯迅先生說過「讀書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魯迅先生的話告訴我們,讀書要像蜜蜂采蜜一樣,只有閱讀更多著作,閱讀面廣一些才能得到更多收獲,了解更多文化知識,還能提高自己得寫作水平,俗話說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要養成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得良好習慣,還要引導學生從書本中了解各類文化。在閱讀中,了解文化藝術固然重要,但學會思考文章寓意,文化的精髓更為重要。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小學里,你要教會所有兒童這樣閱讀:在閱讀的同時能夠思考,在思考的同時能夠閱讀」。這也就是重在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和求知願望,在讀中體會,體會中思考,思考中探索,探索中進取。發掘文化內涵,承傳文化精神。
三、 從古詩詞入手,加強傳統文化熏陶
古詩詞是古代文化的遺傳,是古代文明傳承的媒介,更是中華民族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千百年來膾炙人口,學習古詩文,不僅可以培養閱讀能力,而且能啟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如: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我們只有了解了當時「安史之亂」給人民帶來的苦難,才能體會到唐王朝軍隊收復了根據地後,詩人欣喜若狂,激動的淚水沾滿衣裳的高興心情。再如,宋代詩人王安石所作的《梅花》一詩,是詩人在政治上的主張受到挫折後所寫的,詩中借梅花在嚴寒中怒放,清香高潔的品格,來烘托自己不畏強權,孤芳自賞的情懷。古詩語言精緻凝練,只有反復朗讀、吟誦,才能真切體味出詩情、詩意、詩味和詩美。如:賀知章的「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李白的「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吟誦起來音韻鏗鏘,旋律婉轉,悅耳動聽,使人心曠神怡。古詩詞的意境更是繁富多樣的。李白、蘇軾、辛棄疾的詩詞往往以雄偉、粗獷、奇特等感性形象給人精神力量。王維、李清照的詩詞擅長抒發柔美、優雅等感性形象,讓人精神愉悅。學習古詩詞還要把作品的意境和時代背景相結合,融入文化內涵,這樣才能真正認識和領會作品的藝術魅力所在。古詩詞以其精練的語句,豐富的想像,真摯的情感,繁富的意境,承傳著幾千年的歷史文化,是中國文化史上永垂不朽的贊歌。
四、 開展有意義的傳統文化活動
圍繞生活中的傳統文化,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如:搜集和積累各種豐富的文化材料,製作工藝品,書畫比賽,詩歌朗誦,演課本劇等等,這都是和學生的學習緊密相連,適合在不同地域開展,在課堂上學生可搜集、摘抄、閱讀有關祖國傳統文化的文章,在課余時間,教師可指導學生舉行各種文化比賽,通過各種途徑,採用多種方式了解生活中的文化傳統和身邊的文化傳統。目的時打通課內學習和課外活躍,引導學生了解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歷史。
總之,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它就像一座巨大的寶庫。是整個世界文化的重要標志和遺產,需要我們去弘揚和傳承,但弘揚和傳承傳統文化並非一日之功,我們必須要把它和語文教學相結合,與生活相融合,這樣才能永久地弘揚和傳承。

E. 如何在學科教學中滲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在不同的學科教學中都可以滲透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例如在語文課當中是最容易滲透的。上午語文課的教學當中呢,教學生寫字的時候就要教學生。做之端獸正同時寫字兒的時候呢要寫橫平豎直,從而告訴學生們中國人做人是正直的,身體是端正的。而且呢寫方框字的時候呢要寫的方正,也就是做人也要做的要方正。所以在這裡面呢中國人的文化呢誰意思都可以滲透在教學當中的每一個地方。

F. 傳統文化,怎樣講好課

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出自《論語》學而第一。 傳統文化和現代科學知識的最大區別之一是,需要自己的一生命運去體會和驗證。而不僅僅是邏輯知識的收集和證明。 只能通過實修實證。即【躬身力行】【知行合一】不在命運里檢驗的國學是假國學,經不起生活里檢驗的傳統文化是假傳統文化。一、教材分析

(一)、課程性質

傳統文化課程是對少年兒童進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啟蒙課程,是我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中的必修課程之一。

本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徵:

(一)典範性

本課程遵循少年兒童的認知規律,選取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具有積極意義的典範作品作為教育內容,通過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滋養,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趣味性

本課程貼近少年兒童生活,注重興趣培養,教材的呈現形式應符合少年兒童的接受心理,學習形式力求生動活潑、豐富多彩,使少年兒童感受到學習傳統文化的樂趣。

(三)啟蒙性

本課程注重對少年兒童進行傳統文化價值觀的熏陶和影響,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應符合學生年齡特徵和認知水平,體現啟蒙性。

(四)開放性

本課程的學習內容涉及社會生活的許多領域,應充分利用課內外各種可利用的學習資源,組織學生走出課堂,進行參觀游覽、調查訪問、參加村鎮或社區傳統文化活動等,讓學生在感悟、體驗中接受傳統文化教育。

(二)、基本理念

(一)感受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認識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特點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內涵豐富。通過學習,學生可以了解傳統文化的基本內容和特點,感受傳統文化豐富的思想內涵和藝術魅力,從而認識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逐步提升傳統文化素養,培養民族精神

引領學生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髓進行學習,能夠拓寬學生的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實踐領域,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逐步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

民族精神的形成是傳統文化長期熏陶、影響的結果。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對於培養民族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發揮傳統文化的教育功能

強化朗讀、背誦傳統文化的精華,不僅能鍛煉和提高學生的記憶力,而且能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經典的感悟能力。

充分利用當地的課程資源,加強課內外結合、校內外溝通,如參觀文化館、博物館,游覽文化古跡、文化名勝等,使學生直接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感染。

二、課程目標

(一)、總目標

(一)認識傳統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傳統文化的智慧,初步感悟、了解傳統文化的精神、審美理想、審美情趣等,感受中華民族的文化魅力,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不斷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初步了解傳統文化的基本內容和形式,自覺拓展學習視野,積極參與校內外的傳統文化活動。

(四)培養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掌握學習傳統文化的科學方法,養成學習傳統文化的良好習慣。

(五)學習傳統文明禮儀,提高個人修養。

(六)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培養合作意識。

(二)、階段目標

第三學段(7至8年級)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經典古詩文60篇(首或段),能默寫出重要的名言名句。

2.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能藉助相關資料理解所學詩文的基本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觀點態度,品味作品的語言內涵,感受作品的藝術魅力。

3.能針對所學詩文中作者的觀點進行討論,能結合現實生活談出自己的認識和體會,明確日常生活中我們應如何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精神。

G. 如何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

一、扎實學生的語言文字基礎,研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著作。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階段,新課程標准要求語文教學應致力於學生語文基本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語言文字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是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只有掌握一定的語言文字基礎,才能更好地了解和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內涵。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加大力度對學生語言文字基礎的培養,為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打下深厚的基礎。首先,要教會學生讀准字音。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中有許多的生僻字,學生可以通過查字典、拼拼音等形式讀准字音。在其次是要識別一定數量的文字。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中,有許多古今不同義的字詞,了解它的古今意思,能更好的理解古文。再次是掌握一定的詞彙量,如諺語、俗語及成語等。這些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深入研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著作。
二、選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讀本,進行因材施教。
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典籍眾多,或短小精悍,或長篇論著,或淺顯易懂,或深奧晦澀。選擇適合小學生讀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就如大海中航行的輪船找到了前進的方向。並不是所以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著作都在適合在小學階段讀,所以,在選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讀本時,我們要慎之又慎,既有培養學生誦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的興趣,又要蘊含做人做事之道理。並根據學生年齡的差異安排誦讀內容:如:一年級學習《三字經》;二年級學習《百家姓》;三年級學習《千字文》;四年級學習《弟子規》,背古詩詞20首;五年級學習《孝經》,背古詩詞20首;六年級學習《增廣賢文》,背古詩詞20首。而《老子》是經典中的經典,蘊涵著中華民族的大智慧。它對開發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有無法估量的作用。《老子》則適合各年級學生誦讀。
三、開展多樣化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形式。
對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形式必須多樣化,可以根據學生年齡特徵採用游戲、課本劇、歌謠、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進行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讓孩子在游戲中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在游戲中浸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我們可以在班隊會上樹立典型:如自強不息的、勤奮好學的,助人為樂的等等。以榜樣的力量去帶動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教育學生。同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要與中華傳統節日相結合。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節日,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一個節日就是一個動人的故事,每個故事都表現了自古以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以此為載體,搜集與這些傳統節日相關的詩歌、故事,讓學生誦讀、領會,對促進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地形成一定很有效果。這才能實現課程標准倡導的建設開放的充滿活力的課堂。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的學習中,本著從易到難,從少到多,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經典誦讀、背誦、賞析。同時,我們也務必搞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只是語文教學內容的一部分,過多的形式化也許會成為孩子們學習的負擔。孩子們真正的收獲應該是潛心下來,快樂誦讀,並有所收獲。
四、藉助先進的現代教學媒介,提高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因為以我國傳統的文化作為依託,必然會出現一些令孩子難以理解的生僻的詞語。如果處理不當,會使孩子的學習興趣下降。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可以充分運用當前的科技,將國學內容製作成短片或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動漫,應用現代教育媒體充分調動孩子多種感官參與國學學習。藉此培養孩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的興趣,提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效果。我國當代音樂家谷建芬老師利用自己的專業所長把國學經典用音樂的形式演繹,情真意切地再現古詩、古文的韻律美。既淡化了讀詩時的枯燥無味,又增添了語言文字的意境美。這不失是用現代媒介,為國學經典的一種創新。

四、加強校園文化環境建設,注重整體教育氛圍營造,加強校園文化環境建設,打造書香文化校園。利用名言警句、書畫作品等大力豐富國學內容,為學生提供良好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環境和氛圍,讓學生們在潛移默化中獲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和熏陶。創設濃厚的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氛圍,充分利用學校部分宣傳欄、班級「文化展板」專欄,專門開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專欄,介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意義、方法等等。
總之,我們應該把小學語文中的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看做是一個長期而系統的工程,不能僅僅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看成是知識體系,更不能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曇花一現。要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就不得不充分認識到在語文教學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回歸的重要性。

H. 如何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傳統文化,是營造和諧社會氛圍的關鍵。中國是文明古國,但是,當代社會暴露出的道德滑坡不容小視。食品安全領域問題叢生,威脅民眾身體健康;電信詐騙、碰瓷假摔,無不加深社會的誠信危機,出現「陌生人社會」的窘境。緣何產生公民道德滑坡?症結在於傳統文化在社會經濟的發展下逐步邊緣化。無論是孔子倡導的「禮之用、和為貴」,亦或是道家提出的「道法自然」,都是傳統文化的燦爛瑰寶,有利於公民素質的提升、社會發展的穩定。由此可見,傳承傳統文化是發展之基,是社會有序發展的前提。 傳承傳統文化,是民族生生不息的保證。中華民族一直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在近代史的開端,我們被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被迫打開大國,備受欺壓;在國家發展的過程中,歷經風雨、地震等自然災害的摧殘。。。然而,緣何中華民族在歷經磨難之時,卻能浴火重生、化蛹成蝶?關鍵在於傳統文化的力量支撐。 書記說過:「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思想,支撐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這啟示我們,需要以「愚公移山」的恆心、「滴水穿石」的韌勁,傳承中華文化。

I. 如何在語文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一、扎實學生的語言文字基礎,研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著作。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階段,新課程標准要求語文教學應致力於學生語文基本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語言文字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是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只有掌握一定的語言文字基礎,才能更好地了解和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內涵。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加大力度對學生語言文字基礎的培養,為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打下深厚的基礎。首先,要教會學生讀准字音。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中有許多的生僻字,學生可以通過查字典、拼拼音等形式讀准字音。在其次是要識別一定數量的文字。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中,有許多古今不同義的字詞,了解它的古今意思,能更好的理解古文。再次是掌握一定的詞彙量,如諺語、俗語及成語等。這些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深入研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著作。
二、選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讀本,進行因材施教。
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典籍眾多,或短小精悍,或長篇論著,或淺顯易懂,或深奧晦澀。選擇適合小學生讀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就如大海中航行的輪船找到了前進的方向。並不是所以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著作都在適合在小學階段讀,所以,在選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讀本時,我們要慎之又慎,既有培養學生誦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的興趣,又要蘊含做人做事之道理。並根據學生年齡的差異安排誦讀內容:如:一年級學習《三字經》;二年級學習《百家姓》;三年級學習《千字文》;四年級學習《弟子規》,背古詩詞20首;五年級學習《孝經》,背古詩詞20首;六年級學習《增廣賢文》,背古詩詞20首。而《老子》是經典中的經典,蘊涵著中華民族的大智慧。它對開發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有無法估量的作用。《老子》則適合各年級學生誦讀。
三、開展多樣化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形式。
對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形式必須多樣化,可以根據學生年齡特徵採用游戲、課本劇、歌謠、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進行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讓孩子在游戲中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在游戲中浸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我們可以在班隊會上樹立典型:如自強不息的、勤奮好學的,助人為樂的等等。以榜樣的力量去帶動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教育學生。同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要與中華傳統節日相結合。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節日,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一個節日就是一個動人的故事,每個故事都表現了自古以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以此為載體,搜集與這些傳統節日相關的詩歌、故事,讓學生誦讀、領會,對促進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地形成一定很有效果。這才能實現課程標准倡導的建設開放的充滿活力的課堂。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的學習中,本著從易到難,從少到多,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經典誦讀、背誦、賞析。同時,我們也務必搞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只是語文教學內容的一部分,過多的形式化也許會成為孩子們學習的負擔。孩子們真正的收獲應該是潛心下來,快樂誦讀,並有所收獲。
四、藉助先進的現代教學媒介,提高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因為以我國傳統的文化作為依託,必然會出現一些令孩子難以理解的生僻的詞語。如果處理不當,會使孩子的學習興趣下降。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可以充分運用當前的科技,將國學內容製作成短片或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動漫,應用現代教育媒體充分調動孩子多種感官參與國學學習。藉此培養孩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的興趣,提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效果。我國當代音樂家谷建芬老師利用自己的專業所長把國學經典用音樂的形式演繹,情真意切地再現古詩、古文的韻律美。既淡化了讀詩時的枯燥無味,又增添了語言文字的意境美。這不失是用現代媒介,為國學經典的一種創新。

四、加強校園文化環境建設,注重整體教育氛圍營造,加強校園文化環境建設,打造書香文化校園。利用名言警句、書畫作品等大力豐富國學內容,為學生提供良好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環境和氛圍,讓學生們在潛移默化中獲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和熏陶。創設濃厚的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氛圍,充分利用學校部分宣傳欄、班級「文化展板」專欄,專門開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專欄,介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意義、方法等等。
總之,我們應該把小學語文中的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看做是一個長期而系統的工程,不能僅僅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看成是知識體系,更不能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曇花一現。要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就不得不充分認識到在語文教學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回歸的重要性。
參考參考吧,採納

J. 教師如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教師文化素養與知識層次的高低直接影響教育效果,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加強文化學習和積累。有些教師將文化知識的范圍置於某一特定領域之內,未免存在眼界和視角的局限性。其實,從事傳統文化教育的教師應當具有系統觀念和廣闊的視野。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深厚,整個文化系統作為有機的整體包含著密切相關的子系統。教師不僅需要積累某些文化類型的發展歷史、具體形態及特點等基本知識,也應當將其置於文化系統之中加以考察與把握。文化系統各部分之間緊密關聯,其中任何一部分都能體現整體的信息。比如,有的教師在把握中國古老的春節習俗時,不僅了解守歲、拜年、貼春聯、放爆竹、發紅包等一系列年俗活動,還注意深入掌握蘊含其中的豐富文化意涵,包括孝敬、感恩、祈福以及追求和諧圓滿等寓意。這是一種合理的思路和做法,避免了流於表象的簡單涉獵,也推動了民族文化精神與內涵的傳承。

為了促進自身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教師還應當具有廣闊的文化視野。紀錄片《當盧浮宮遇見紫禁城》通過對中外藝術家以及作品進行比較,為人們提供了看待中西文化的嶄新視角和觀點。文藝復興巨匠達·芬奇注重准確完美的寫實,中國元末明初畫家倪瓚追求簡潔傳神的寫意,繪畫風格和技法差別很大。不過,兩種風格各具特色,無優劣之分,而且都是在各自文化土壤上生根發芽而結成的碩果。教師經常對不同國家的文化加以比較和聯系,逐漸擁有了大格局、寬視野,就有可能站在人類文明的高度上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鮮明特點,認識到它在全球范圍內的文化地位和價值,從而增強弘揚與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用心體悟的實踐者

教師在深入了解和掌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還應當做善於體悟、思考並親身參與實踐的有心人。

經過現代教育體系訓練和培養而取得職業資格的教師,大多具有特定的專業背景和優勢,一般經過了較長時間的理論學習與實踐。不過,我們對於教師實踐者身份的強調,更側重於其內心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內涵的體悟與實踐。無論是中國傳統舞蹈、書法、繪畫還是詩詞、音樂藝術,都追求氣韻之美。「氣」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被視為宇宙和生命的本源,「氣韻」則被視為傳統藝術的審美核心。《飛天》《扇舞丹青》等中國古典舞通過將氣息融入舞蹈動作之中,展現生命活力和律動美感,形成各具特色的審美韻味和風格。《蘭亭集序》《祭侄文稿》這樣的書法藝術精品也是書法家一氣呵成的千古名作,筆墨之間彰顯著各自獨特的精神氣韻和藝術魅力。有些優秀教師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在實踐中不斷領悟傳統藝術內在的精神內核與審美韻味,以達到日臻完善的境界。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即便是看似細微的生活方式和習慣也蘊藏著傳統文化觀念與精神。例如,筷子雖然極為普通尋常,但在很多方面都打上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烙印。筷子不同於切割肉類的刀叉,不那麼鋒利、尖銳,體現了內斂含蓄的民族性格以及「以和為貴」的文化精神;人們都稱筷子為「一雙」而很少說「兩根」,且在使用時能夠處理好一主一次的關系,這體現了陰陽學說。自古以來筷子的使用有很多規范與禁忌,能夠從不同角度和側面體現傳統文化觀念。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用心體驗和領悟類似的傳統文化現象,不僅有助於提升自我涵養與修為,也有助於充實和豐富教學內容,促使優秀傳統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積極主動的傳播者

傳統文化在學校教育中占據的比重逐漸增大,但令人遺憾的是,在某些情況下課堂教學效果並不理想。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教師應當成為積極主動探索與實踐以進行有效組織和指導的傳播者。

教師除了需要掌握現代教育傳播觀念和方法,還應當注意採用符合傳統文化特點的方式與手段。當代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認為,中國古典詩詞「對平生為人處世、修養性情都有相當的影響」,應該得到弘揚與傳承。吟誦是學習古典詩詞時的入門途徑,能夠使人感受到詩詞的內在情感和節奏韻律之美。人們以抑揚頓挫的聲調朗誦,形成細膩、深沉和回味式的表達,更容易與詩人產生心靈的感應與交流,從而能夠更好地體會《將進酒》的灑脫與豪邁、《苔》的素雅與清新。當然,為了教學生吟誦古典詩詞,教師首先要用心體味詩詞的美感和情感內蘊,這樣才有可能把自己內心的那份感動和美好體驗傳遞給學生。

為提高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情,教師可以採用情境教學法,有目的地創設具體生動的場景,調動學生積極參與、體驗和感受。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把學生帶到古跡、博物館等傳統文化「現場」,調動他們積極主動的創造意識與行為,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關注度、親近感與認同感,培養創造思維與創新意識。近些年來,很多學校都開設了剪紙、風箏、陶器、中國結等傳統手工藝品的製作課程,教師做示範和指導,學生在輕松、活潑的氛圍中學習和操作,做到了寓教於樂。

閱讀全文

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如何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41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22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9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