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文化的構成因素
文化由六種基本要素構成:
1,信仰,是關於世界如何運轉的觀念
2,價值觀,是道德評價的標准
3,規范和法令,是行為的指導方針
4,符號,觀念和價值觀的表徵。
5,技術
6,語言
② 文化的構成要素是什麼
社會學家們一般認為,文化由六種基本要素構成:
信仰(beliefs),是關於世界如何運轉的觀念(ideas about how the world operates)。
價值觀(values),是道德評價的標准(criteria of moral judgment)
規范和法令(norms and sanctions,在新出版的有些社會學譯著中,把sanction譯為「獎懲」,具體意義可根據上下文確定。)是行為的指導方針(guidelines for behavior)
符號(symbols),觀念和價值觀的表徵(representations of ideas and values. 注意:「representation」在近年的心理學文獻中被譯成「表徵」)
技術(technology)
語言(language)
③ 企業文化要素有哪些
構成企業文化的要素有5個方面:企業環境、價值觀、英雄人物、典禮儀式、文化網路。其三大結構要素,即企業物質文化要素、企業制度文化要素、企業精神文化要素。 企業文化的結構 企業文化理論出現的必然性 企業文化理論的出現有其歷史的必然性: 一是由於生產力的發展,新型辦公工具如網際網路等的普及應用,企業的日常管理規則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勞動工具的變化要求思想觀念的更新; 二是勞動中人的智力因素比例增加,腦力勞動者人數相對增長,相應地,企業管理者也不能再把這些高素質的員工視作機器人,而是要給員工以感情尊重、理智尊重; 三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的需要滿足層次攀高,企業必須適應這一新情況,從而制定出適合現代人的管理方法,這一點與社會人 在管理界的提出有相同的現實基礎; 四是競爭加劇,企業為了在競爭中取勝,在提高勞動效率的同時,職工的生產積極性與創造性在勞動中顯得越來越重要,企業必須提出符合需要的價值觀念,如創新、服務、信譽等; 五是企業規模的擴大、跨國公司的出現,成千上萬人,甚至是不同國籍、不同民族的人在一個公司工作,需要統一思想、統一觀念、統一行為。 企業文化的特質歷史性歷史性是一切社會事物的最基本屬性之一。企業在一定的時空條件下產生、生存與發展,企業的現象本身就是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折射,企業本身就是創造歷史的載體,去討論先有企業還是先有文化,就像討論先有蛋還是先有雞一樣。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企業的經營與政治活動、文化現象的聯系千絲萬縷,揮之不去。可以說,企業文化是歷史的產物,必定帶有歷史的烙印,折射出大到一個時代,一個國家的一定時期,或者一個民族、一個地域 ,小到一個地方區域的經濟與文化特徵。反過來,企業文化一旦形成,也在改造著企業所處的環境,因為企業必竟是走在時代前列的社會生活中最活躍的社會組織,信息交融與思想變革首先從企業發生。當代的企業文化的基礎,是已經比較成熟的商品經濟理論。 人本性企業文化關注的中心,在於對企業中人的因素的管理與激發,雖然如此做的終極目標在於企業價值的順利實現,但這並不妨礙企業以開發人的潛能為切入點的管理模式為企業帶來的巨大張力。當衣、食等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得到滿足,人們需要滿足交流的需要、給予的需要、被尊重的需要、個人價值實現的需要等等。一個人一生中最寶貴、歷時最長的時間與空間都是用於職業生涯的,所以,企業的成長與發展需求與個人的成長與發展需求在企業文化這個層面達到了完美的契合。企業文化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文化,著力於以文化因素去挖掘企業的潛力,尊重和重視人的因素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 復雜性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每個企業都在特定的環境中生存與發展,所面臨的歷史階段、發展程度,以及本身固有的文化積淀都不相同。成功是不能復制的,企業文化也同樣不能拷貝。把別人成功的企業文化照搬照抄教條行事,或者如趙括談兵一樣將優秀的企業文化奉為金科玉律,試圖找到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最終只會害了企業。 動態性一個企業的企業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在一定時期之內的相對穩定性。隨著企業的發展以及企業生存環境的變化,企業文化也隨之發生改變。有一種說法叫做呈螺旋式上升狀,這其實是一種理想狀態下優秀的企業文化的發展態勢。僵化的、落後的企業文化也在運動,只是在企業內部的沒有經過合理的梳理、整合與提煉的文化因素沒有形成良性體系,各種文化因素的沖突正在進行量變的積累。一個優秀的企業的文化體系建成之後,就會顯示其對外部因素以及新生文化因子強大的吸收力、包容力、與消化力,形成動態開放的系統。 有機性企業文化是一個整體有機系統,企業文化的各個構成要素以一定的結構形式排列,各個要素相對獨立,各司其職。同時,企業文化又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個嚴密有序的有機結合體,由企業內互相聯相聯系、互相依賴、互相作用的不同層次、不同部分結合而成。企業文化既然以企業價值實現為最終目標,那麼就不可能不涉及到企業的戰略規劃;既然以人為本,那麼就不可能不涉及到人力資源開發;既然是一種管理方法,那麼就不可能不涉及到企業的管理制度可以說,企業文化今天之所以被管理界推崇倍至,與它的這一性質不無關系。 品牌本身是一個具有文化屬性的概念,文化是品牌識別固有的一面,它是品牌的主要動力。品牌是企業文化的標志,其內涵包括了企業文化的方方面面。品牌文化的建立與運營離不開企業文化的支持和依託。品牌的物質基礎是產品,品牌的精神基礎是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品牌的靈魂。 企業文化主要建立在企業管理基礎上,這是一個相對比較封閉的系統,主要面向企業內部,主體是人。在長期的經營基礎上,企業文化隨著企業的發展會慢慢積累、成型,更多的是自發的,都要經歷由不自覺到自覺,無系統到系統的過程,需要不斷的總結、提煉和提升。 品牌文化主要是企業銷售的環節上建立起來的,是一個完全開放的系統,主要面向企業外部,主體是物或可物化的存在。在總結市場競爭狀況、自身產品狀況、消費者因素的基礎上精心策劃的,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中,給產品一個明晰而獨特的定位,塑造鮮明獨特的形象,與消費群體的性格、消費習慣、年齡等因素相吻合
④ 文化要素是哪四個
1、物質要素。
2、精神要素。
3、語言和象徵符號要素。
4、規范體系。
⑤ 企業文化要素有哪些
構成企業文化的要素有5個方面:企業環境、價值觀、英雄人物、典禮儀式、文化網路。其三大結構要素,即企業物質文化要素、企業制度文化要素、企業精神文化要素。
企業文化的結構
企業文化理論出現的必然性
企業文化理論的出現有其歷史的必然性:
一是由於生產力的發展,新型辦公工具如網際網路等的普及應用,企業的日常管理規則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勞動工具的變化要求思想觀念的更新;
二是勞動中人的智力因素比例增加,腦力勞動者人數相對增長,相應地,企業管理者也不能再把這些高素質的員工視作機器人,而是要給員工以感情尊重、理智尊重;
三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的需要滿足層次攀高,企業必須適應這一新情況,從而制定出適合現代人的管理方法,這一點與社會人 在管理界的提出有相同的現實基礎;
四是競爭加劇,企業為了在競爭中取勝,在提高勞動效率的同時,職工的生產積極性與創造性在勞動中顯得越來越重要,企業必須提出符合需要的價值觀念,如創新、服務、信譽等;
五是企業規模的擴大、跨國公司的出現,成千上萬人,甚至是不同國籍、不同民族的人在一個公司工作,需要統一思想、統一觀念、統一行為。
企業文化的特質歷史性歷史性是一切社會事物的最基本屬性之一。企業在一定的時空條件下產生、生存與發展,企業的現象本身就是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折射,企業本身就是創造歷史的載體,去討論先有企業還是先有文化,就像討論先有蛋還是先有雞一樣。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企業的經營與政治活動、文化現象的聯系千絲萬縷,揮之不去。可以說,企業文化是歷史的產物,必定帶有歷史的烙印,折射出大到一個時代,一個國家的一定時期,或者一個民族、一個地域
,小到一個地方區域的經濟與文化特徵。反過來,企業文化一旦形成,也在改造著企業所處的環境,因為企業必竟是走在時代前列的社會生活中最活躍的社會組織,信息交融與思想變革首先從企業發生。當代的企業文化的基礎,是已經比較成熟的商品經濟理論。
人本性企業文化關注的中心,在於對企業中人的因素的管理與激發,雖然如此做的終極目標在於企業價值的順利實現,但這並不妨礙企業以開發人的潛能為切入點的管理模式為企業帶來的巨大張力。當衣、食等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得到滿足,人們需要滿足交流的需要、給予的需要、被尊重的需要、個人價值實現的需要等等。一個人一生中最寶貴、歷時最長的時間與空間都是用於職業生涯的,所以,企業的成長與發展需求與個人的成長與發展需求在企業文化這個層面達到了完美的契合。企業文化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文化,著力於以文化因素去挖掘企業的潛力,尊重和重視人的因素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
復雜性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每個企業都在特定的環境中生存與發展,所面臨的歷史階段、發展程度,以及本身固有的文化積淀都不相同。成功是不能復制的,企業文化也同樣不能拷貝。把別人成功的企業文化照搬照抄教條行事,或者如趙括談兵一樣將優秀的企業文化奉為金科玉律,試圖找到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最終只會害了企業。
動態性一個企業的企業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在一定時期之內的相對穩定性。隨著企業的發展以及企業生存環境的變化,企業文化也隨之發生改變。有一種說法叫做呈螺旋式上升狀,這其實是一種理想狀態下優秀的企業文化的發展態勢。僵化的、落後的企業文化也在運動,只是在企業內部的沒有經過合理的梳理、整合與提煉的文化因素沒有形成良性體系,各種文化因素的沖突正在進行量變的積累。一個優秀的企業的文化體系建成之後,就會顯示其對外部因素以及新生文化因子強大的吸收力、包容力、與消化力,形成動態開放的系統。
有機性企業文化是一個整體有機系統,企業文化的各個構成要素以一定的結構形式排列,各個要素相對獨立,各司其職。同時,企業文化又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個嚴密有序的有機結合體,由企業內互相聯相聯系、互相依賴、互相作用的不同層次、不同部分結合而成。企業文化既然以企業價值實現為最終目標,那麼就不可能不涉及到企業的戰略規劃;既然以人為本,那麼就不可能不涉及到人力資源開發;既然是一種管理方法,那麼就不可能不涉及到企業的管理制度可以說,企業文化今天之所以被管理界推崇倍至,與它的這一性質不無關系。
品牌本身是一個具有文化屬性的概念,文化是品牌識別固有的一面,它是品牌的主要動力。品牌是企業文化的標志,其內涵包括了企業文化的方方面面。品牌文化的建立與運營離不開企業文化的支持和依託。品牌的物質基礎是產品,品牌的精神基礎是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品牌的靈魂。
企業文化主要建立在企業管理基礎上,這是一個相對比較封閉的系統,主要面向企業內部,主體是人。在長期的經營基礎上,企業文化隨著企業的發展會慢慢積累、成型,更多的是自發的,都要經歷由不自覺到自覺,無系統到系統的過程,需要不斷的總結、提煉和提升。
品牌文化主要是企業銷售的環節上建立起來的,是一個完全開放的系統,主要面向企業外部,主體是物或可物化的存在。在總結市場競爭狀況、自身產品狀況、消費者因素的基礎上精心策劃的,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中,給產品一個明晰而獨特的定位,塑造鮮明獨特的形象,與消費群體的性格、消費習慣、年齡等因素相吻合
⑥ 企業文化的構成要素包括哪些各自的內容包括什麼
企業文化通常分為四層,第一層是表層的物質文化,第二層是幔層的行為文化,第三層是中層的制度文化,第四層是核心層的精神文化。
1、企業文化的物質層
企業文化的物質層也叫企業的物質文化,它是由企業員工創造的產品和各種物質設施等構成的器物文化,是一種以物質形態為主要研究對象的表層企業文化。
企業生產的產品和提供的服務是企業生產經營的成果,它是企業物質文化的首要內容。其次是企業創造的生產環境、企業建築、企業廣告、產品包裝與設計等,它們都是企業物質文化的主要內容。
2、企業文化的行為層
企業文化的行為層又稱為企業行為文化。如果說企業物質文化是企業文化的最外層,那麼企業行為文化可稱為企業文化的幔層,或稱第二層,即淺層的行為文化。
企業行為文化是指企業員工在生產經營、學習娛樂中產生的活動文化。它包括企業經營、教育宣傳、人際關系活動、文娛體育活動中產生的文化現象。它是企業經營作風、精神面貌、人際關系的動態體現,也是企業精神、企業價值觀的折射。
3 、企業文化的制度層
企業文化的制度層又叫企業的制度文化,主要包括企業領導體制、企業組織機構和企業管理制度三個方面。
企業領導體制的產生、發展、變化,是企業生產發展的必然結果,領導體制特別是領導人的管理理念和管理風格對企業文化的影響極大。企業組織結構,包括正式組織結構和非正式組織,是企業文化的載體。企業管理制度是企業在進行生產經營管理時所制定的、起規范保證作用的各項規定或條例,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具有強制約束力的制度在企業文化特別是行為文化的形成過程中發揮著十分關鍵的作用。
4、 企業文化的精神層
企業文化的精神層又叫企業精神文化,相對於企業物質文化和行為文化來說,企業精神文化是一種更深層次的文化現象,在整個企業文化系統中,它處於核心的地位。
企業精神文化,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受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意識形態影響而長期形成的一種精神成果和文化觀念。它包括企業精神、企業經營哲學、企業道德、企業價值觀念、企業風貌等內容,是企業意識形態的總和。它是企業物質文化、行為文化的升華,是企業的上層建築。
企業文化的功能
(一)企業文化具有導向功能
所謂導向功能就是通過它對企業的領導者和職工起引導作用。企業文化的導向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二個方面。
1.經營哲學和價值觀念的指導
經營哲學決定了企業經營的思維方式和處理問題的法則,這些方式和法則指導經營者進行正確的決策,指導員工採用科學的方法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事實上,一個公司缺乏明確的價值准則或價值觀念不正確,我們則懷疑它是否有可能獲得經營上的成功。」
2.企業目標的指引
企業目標代表著企業發展的方向,沒有正確的目標就等於迷失了方向。完美的企業文化會從實際出發,以科學的態度去制立企業的發展目標,這種目標一定具有可行性和科學性。企業員工就是在這一目標的指導下從事生產經營活動。
(二)企業文化的約束功能
企業文化的約束功能主要是通過完善管理制度和道德規范來實現。
1.有效規章制度的約束
企業制度是企業文化的內容之一。企業制度是企業內部的法規,企業的領導者和企業職工必須遵守和執行,從而形成約束力。
2.道德規范的約束
道德規范是從倫理關系的角度來約束企業領導者和職工的行為。如果人們違背了道德規范的要求,就會受到輿論的遣責,心理上會感到內疚。同仁堂葯店「濟世養生、精益求精、童叟無欺、一視同仁」的道德規范約束著全體員工必須嚴格按工藝規程操作,嚴格質量管理,嚴格執行紀律。
(三)企業文化的凝聚功能
企業文化以人為本,尊重人的感情,從而在企業中造成了一種團結友愛、相互信任的和睦氣氛,強化了團體意識,使企業職工之間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這時,「廠興我榮,廠衰我恥」成為職工發自內心的真摯感情,「愛廠如家」就會變成他們的實際行動。
(四)企業文化的激勵功能
共同的價值觀念使每個職工都感到自己存在和行為的價值,自我價值的實現是人的最高精神需求的一種滿足,這種滿足必將形成強大的激勵。,他們會加倍努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維護企業的榮譽和形象。
⑦ 關於文化及其要素、特徵
社會學與其他人文科學研究的基本問題之一。廣義的文化是指人類創造的一切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的總和。狹義的文化專指語言、文學、藝術及一切意識形態在內的精神產品。
詞源 「文化」一詞在西方來源於拉丁文cultura,原義是指農耕及對植物的培育。自15世紀以後,逐漸引申使用,把對人的品德和能力的培養也稱之為文化。在中國的古籍中,「文」既指文字、文章、文采,又指禮樂制度、法律條文等。「化」是「教化」、「教行」的意思。從社會治理的角度而言,「文化」是指以禮樂制度教化百姓。漢代劉向在《說苑》中說:「凡武之興,謂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後加誅」。此處「文化」一詞與「武功」相對,含教化之意。南齊王融在《曲水詩序》中說:「設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遠」。其「文化」一詞也為文治教化之意。文化一詞的中西兩個來源,殊途同歸,今人都用來指稱人類社會的精神現象,抑或泛指人類所創造的一切物質產品和非物質產品的總和。歷史學、人類學和社會學通常在廣義上使用文化概念。
文化概念的界定 文化一詞尚無統一的定義。在近代,給文化一詞下明確定義的,首推英國人類學家E.B.泰勒。他於1871年出版了《原始文化》一書。他指出:「據人種志學的觀點來看,文化或文明是一個復雜的整體,它包括知識、信仰、藝術、倫理道德、法律、風俗和作為一個社會成員的人通過學習而獲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習慣。」
英國人類學家B.K.馬林諾夫斯基發展了泰勒的文化定義,於20世紀30年代著《文化論》一書,認為「文化是指那一群傳統的器物,貨品,技術,思想,習慣及價值而言的,這概念包容著及調節著一切社會科學。我們亦將見.社會組織除非視作文化的一部分,實是無法了解的。」他還進一步把文化分為物質的和精神的,即所謂「已改造的環境和已變更的人類有機體」兩種主要成分。
用結構功能的觀點來研究文化是英國人類學的一個傳統。英國人類學家A.R.拉德克利夫—布朗認為,文化是一定的社會群體或社會階級與他人的接觸交往中習得的思想、感覺和活動的方式。文化是人們在相互交往中獲得知識、技能、體驗、觀念、信仰和情操的過程。他強調,文化只有在社會結構發揮功能時才能顯現出來,如果離開社會結構體系就觀察不到文化。例如,父與子、買者與賣者、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關系,只有在他們交往時才能顯示出一定的文化。法國人類學家C.列維—斯特勞斯從行為規范和模式的角度給文化下定義。他提出:「文化是一組行為模式,在一定時期流行於一群人之中,……並易於與其它人群之行為模式相區別,且顯示出清楚的不連續性」。英國人類學家R.弗思認為,文化就是社會。社會是什麼,文化就是什麼。他在1951年出版的《社會組織要素》一書中指出,如果認為社會是由一群具有特定生活方式的人組成的,那麼文化就是生活方式。美國文化人類學家A.L.克羅伯和K.科拉克洪在1952年發表的《文化:一個概念定義的考評》中,分析考察了100多種文化定義,然後他們對文化下了一個綜合定義:「文化存在於各種內隱的和外顯的模式之中,藉助符號的運用得以學習與傳播,並構成人類群體的特殊成就,這些成就包括他們製造物品的各種具體式樣,文化的基本要素是傳統(通過歷史衍生和由選擇得到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其中尤以價值觀最為重要。」克羅伯和科拉克洪的文化定義為現代西方許多學者所接受。
上述各種文化定義,互有長短,反映了近現代人類學家、社會學家和社會心理學家對文化認識的歷史過程。
文化的要素 主要包括:①精神要素,即精神文化。它主要指哲學和其他具體科學、宗教、藝術、倫理道德以及價值觀念等,其中尤以價值觀念最為重要,是精神文化的核心。精神文化是文化要素中最有活力的部分,是人類創造活動的動力。沒有精神文化,人類便無法與動物相區別。價值觀念是一個社會的成員評價行為和事物以及從各種可能的目標中選擇合意目標的標准。這個標准存在於人的內心,並通過態度和行為表現出來、它決定人們贊賞什麼,追求什麼.選擇什麼樣的生活目標和生活方式。同時價值觀念還體現在人類創造的一切物質和非物質產品之中。產品的種類、用途和式樣,無不反映著創造者的價值觀念。
②語言和符號。兩者具有相同的性質即表意性,在人類的交往活動中,二者都起著溝通的作用。語言和符號還是文化積淀和貯存的手段。人類只有藉助語言和符號才能溝通,只有溝通和互動才能創造文化。而文化的各個方面也只有通過語言和符號才能反映和傳授。能夠使用語言和符號從事生產和社會活動,創造出豐富多彩的文化,是人類特有的屬性。
③規范體系。規范是人們行為的准則,有約定俗成的如風俗等,也有明文規定的如法律條文、群體組織的規章制度等。各種規范之間互相聯系,互相滲透,互為補充,共同調整著人們的各種社會關系。規范規定了人們活動的方向、方法和式樣.規定語言和符號使用的對象和方法。規范是人類為了滿足需要而設立或自然形成的,是價值觀念的具體化。規范體系具有外顯性,了解一個社會或群體的文化,往往是先從認識規范開始的。
④社會關系和社會組織。社會關系是上述各文化要素產生的基礎。生產關系是各種社會關系的基礎。在生產關系的基礎上,又發生各種各樣的社會關系。這些社會關系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創造文化的基礎。社會關系的確定,要有組織保障。社會組織是實現社會關系的實體。一個社會要建立諸多社會組織來保證各種社會關系的實現和運行。家庭、工廠、公司、學校、教會、政府、軍隊等都是保證各種社會關系運行的實體。社會組織包括目標、規章、一定數量的成員和相應物質設備在內,既包括物質因素又包括精神因素。社會關系和社會組織緊密相聯,成為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⑤物質產品。經過人類改造的自然環境和由人創造出來的一切物品,如工具、器皿、服飾、建築物、水壩、公園等,都是文化的有形部分。在它們上面凝聚著人的觀念、需求和能力。
文化的一般特徵 主要有:①文化是由人類進化過程中衍生出來或創造出來的。自然存在物不是文化,只有經過人類有意無意加工製作出來的東西才是文化。例如,吐痰不是文化,吐痰入盂才是文化;水不是文化,水庫才是文化;石頭不是文化,石器才是文化等。
②文化是後天習得的。文化不是先天的遺傳本能,而是後天習得的經驗和知識。例如,男男女女不是文化,「男女授受不親」或男女戀愛才是文化;前者是遺傳的,後者是習得的。文化的一切方面,從語言、習慣、風俗、道德一直到科學知識、技術等都是後天學習得到的。
③文化是共有的。文化是人類共同創造的社會性產物,它必須為一個社會或群體的全體成員共同接受和遵循,才能成為文化。純屬個人私有的東西.如個人的怪癖等,不為社會成員所理解和接受,則不是文化。
④文化是一個連續不斷的動態過程。文化既是一定社會、一定時代的產物,是一份社會遺產,又是一個連續不斷的積累過程。每一代人都出生在一定的文化環境之中,並且自然地從上一代人那裡繼承了傳統文化。同時,每一代人都根據自己的經驗和需要對傳統文化加以改造,在傳統文化中注入新的內容,拋棄那些過時的不合需要的部分。
⑤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特定的階級性。一般文化是從抽象意義上講的.現實社會只有具體的文化,如古希臘文化、羅馬文化、中國古代文化、中國現代文化等。具體文化受到諸多條件的制約,其中最主要的是受自然環境和人們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制約。如有石頭,才有石器文化;有茶樹,才有飲茶文化;有客廳和閑暇時間、才會有歐洲貴族的沙龍文化。文化具有時代性、地區性、民族性和階級性。自從民族形成以後,文化往往是以民族的形式出現的。一個民族使用共同的語言,遵守共同的風俗習慣,養成共同的心理素質和性格,此即民族文化的表現。在分裂為階級的社會中,由於各階級所處的物質生活條件不同,社會地位不同.因而他們的價值觀、信仰、習慣和生活方式也不同,出現了各階級之間的文化差異。
文化是由各種元素組成的一個復雜的體系。這個體系中的各部分在功能上互相依存,在結構上互相連結,共同發揮社會整合和社會導向的功能。然而特定的文化有時也成為社會變遷和人類自身發展的阻力。
《中國大網路全書——社會學》
⑧ 什麼是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就是指;一個人、一個社會團體、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生產生活的習慣的定性(基本的文化素質表現)。這是一種思想程序,不以意志為轉移;可以形象地說:「你的衣、食、住、行、言,處處都在從側面折射出你的基本層次」,通俗的說法就是:通過你的行為表現,一眼就能看透你骨子裡的東西,你不需要刻意的去掩飾什麼,因為這毫無意義!文化因素對個人來講,是透視一個人的受教育情況及生存環境情況的理想工具。
(8)文化要素包括哪些方面擴展閱讀
社會因素包括歷史因素和人文因素兩大類。歷史因素中有時代因素,民族因素、地域因素,這些因素比較穩定,不是經常變化的。人文因素是社會因素中最活躍的也是經常變化的因素。人文因素包括人的習俗性格、宗教信仰、文化素養、審美觀念等。
⑨ 什麼是文化文化基本要素是什麼
「文化」一詞很難定義,從人學視野分析,文化就其本質來講有三種基本涵義:它既是一種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又是一種價值觀,還是人格和個性的培育過程。
這里,文化的作用更重要的就是對人的作用,文化是人的第二生命,它對人的影響是根本的和長遠的。文化的實質是塑造人格,改造人的內在精神世界。可以說,文化建設的根本是人的素質,文化是什麼樣的,人也就是什麼樣的,文化建設應落實到提高人的素質上來,那種離開提高人的素質的文化建設,大多會流於形式。
必須在文化建設方向、人民基本文化權益保障、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文化產業體制改革等方面下功夫,以期文化事業在塑造人格,改造人的內在精神世界上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