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丹寨「又雙叒叕」真的火了嗎
10月17日至25日,歷時一個多星期的中國丹寨非遺周將在貴州省黔東南州丹寨萬達小鎮隆重舉辦。
巧奪天工的非遺技藝,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位於貴州十萬大山深處的丹寨匯集了苗侗等近21個少數民族聚居,擁有豐富的非遺文化。據不完全統計,丹寨縣全縣范圍內納入非遺名錄的項目多達145項,包含貴州省級非遺21項、國家級非遺7項,是名副其實的中國非遺之鄉,其中蠟染、古法造紙、卡拉鳥籠等傳統非遺技藝更是馳名中外。
⑵ 貴州少數民族體育項目,屬於國務院批準的貴州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什麼
一 民 間 文 學
1、苗族古歌:貴州省台江縣、黃平縣
2、刻 道(苗族):貴州省施秉縣
二 音 樂
1.侗族大歌:貴州省黎平縣 2.侗族琵琶歌:貴州省榕江縣、黎平縣 3.銅鼓十二調 :貴州省貞豐縣、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
三 舞 蹈
1.蘆笙舞(苗族錦雞舞、苗族蘆笙舞鼓龍鼓虎�6�1長衫龍、苗族蘆笙舞滾山珠) :貴州省丹寨縣、貴定縣、納雍縣 2.木鼓舞(反排苗族木鼓舞、滄源佤族木鼓舞) :貴州省台江縣
四 戲 劇
1.花燈戲(思南花燈戲、玉溪花燈戲) :貴州省思南縣 2.侗 戲 :貴州省黎平縣 3.布依戲 :貴州省冊亨縣 4.彝族撮泰吉 :貴州省威寧縣 5.儺 戲:(武安儺戲、池州儺戲、侗族儺戲、沅陵辰州儺戲、德江儺堂戲) 6.安順地戲:貴州省安順市 7.木偶戲(遼西木偶戲、漳州布袋木偶戲、泉州提線木偶戲、晉江布袋木偶戲、邵陽布袋戲、高州木偶戲、潮州鐵枝木偶戲、臨高人偶戲、川北大木偶戲、石阡木偶戲、郃陽提線木偶戲、泰順葯發木偶戲)
五 曲 藝
布依族八音坐唱 :貴州省興義市
六 雜技與競技(貴州無)
七 美 術
1.苗綉: 貴州省雷山縣、貴陽市、劍河縣 2.水族馬尾綉: 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
八 手工技藝
丹寨苗族蠟染技藝 :貴州省丹寨縣 2.西江千戶苗寨吊腳樓營造技藝 :貴州省雷山縣 3.苗族蘆笙製作技藝 :貴州省雷山縣 4. 玉屏簫笛製作技藝 :貴州省玉屏侗族自治縣 5.苗族銀飾鍛制藝 :貴州省雷山縣 6. 茅台酒釀制技藝 :貴州省 7. 皮紙製作技藝 :貴州省貴陽市、貞豐縣、丹寨縣
九 傳統醫葯 (貴州無)
十 民 俗
1.苗族鼓藏節 :貴州省雷山縣 2.水族端節 :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 3.布依族查白歌節 :貴州省
4.苗族姊妹節 :貴州省台江縣 5.侗族薩瑪節 :貴州省榕江縣 6. 仡佬毛龍節 :貴州省石阡縣 7.水書 :貴州省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
⑶ 貴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貴州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苗族古歌
道刻
侗族琵琶歌
侗族大歌
銅鼓十二調
木鼓舞( 反排木鼓舞)
蘆笙舞( 錦雞舞)
蘆笙舞( 鼓龍鼓虎)
蘆笙舞( 滾山珠)
儺戲
安順地戲
彝族撮泰吉
木偶戲
八音坐唱
布依戲
花燈戲(思南)
侗戲
苗族銀飾鍛制技藝
苗族服飾( 刺綉)
丹寨苗族蠟染技藝
水族馬尾綉
苗族蘆笙製作工藝
玉屏簫笛製作技藝
苗寨吊腳樓營造技藝
烏當手工土紙製作技藝
貞豐小屯白棉紙手工製作技藝
石橋白皮紙製作技藝
茅台酒釀制技藝
牯藏節
姊妹節
布依族查白歌節
侗族薩瑪節
端節
水書
仡佬毛龍節
⑷ 非遺文化有哪些啊
1、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如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在中國侗族地區一種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自然合聲的民間合唱形式。1986年,在法國巴黎金秋藝術節上,貴州黎平侗族大歌一經亮相,技驚四座,被認為是「清泉般閃光的音樂,掠過古夢邊緣的旋律」。
2、鳳陽花鼓
鳳陽花鼓又稱「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鑼」、「雙條鼓」等,是一種集曲藝和歌舞為一體的民間表演藝術,但以曲藝形態的說唱表演最為重要和著名,一般認為形成於明代。 鳳陽花鼓主要分布於鳳陽縣燃燈、小溪河等鄉鎮一帶。
3、嘉善田歌
嘉善田歌是吳歌的一個品種。 嘉善田歌是浙江一種獨特的歌謠形式,是過去勞動者尋求慰藉、抒發思想感情的歌聲。田歌有獨唱、對唱和以三人、五人、七人、九人組成的歌班形式演唱,最常見的是把當地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編成長篇,到處演唱。
4、崑曲
崑曲是現存的中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起源於明代(公元14—17世紀)。崑曲的唱腔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對中國近代的所有戲劇劇種,如川劇、京劇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崑曲表演包括唱、念、做、打、舞等,這些內容亦是培訓京劇演員的基本科目。
5、黎族傳統紡染織綉技藝
黎族傳統紡染織綉技藝是中國海南省黎族人民創造的一種紡織技藝,它集紡、染、織、綉於一體,用棉線、麻線和其他纖維等材料做衣服和其他日常用品。黎族人民從小就學習扎染經紗布、雙面綉、單面提花織等紡織技藝。
⑸ 貴州省羅甸縣邊陽鎮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可以直接登錄羅甸縣政府網站查詢,有非常詳細的介紹。同時,根據《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第二條 本法所稱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並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包括:
(一)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
(二)傳統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
(三)傳統技藝、醫葯和歷法;
(四)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
(五)傳統體育和游藝;
(六)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
第二十九條 國務院文化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對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可以認定代表性傳承人。
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應當符合下列條 件:
(一)熟練掌握其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二)在特定領域內具有代表性,並在一定區域內具有較大影響;
(三)積極開展傳承活動。
認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應當參照執行本法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評審的規定,並將所認定的代表性傳承人名單予以公布。
⑹ 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1、冊亨布依戲
布依戲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之一。布依戲,過去稱「土戲」、「歡戲」,在布依語中稱「谷藝」。冊亨縣布依戲主要流傳於巧馬鎮、丫他鎮、秧壩鎮、弼佑鄉、八渡鎮、百口鄉、雙江鎮、者樓鎮等地。
冊亨布依戲是用布依語演唱的戲曲,並在布依八音、八音座唱(板凳戲)的基礎上發展形成。據板萬戲班手抄歷史資料《歡戲歷源》佐證,布依戲至少在1741年(清乾隆六年)時就已形成,至今已有270多年的歷史。
2、侗戲
侗戲流傳於貴州省黎平縣、榕江縣、從江縣,廣西自治區三江侗族自治縣以及湖南省通道自治縣的部分侗族村寨。黎平位於貴州東南部,東連湖南靖州、通道,南臨廣西三江,西北兩面與從江、榕江、劍河、錦屏接壤,是黔、湘、桂三省區交界地。縣境內民族眾多,侗族佔60%以上。
侗戲大致分為兩類:一是以侗族民間故事為題材的如《珠郎娘美》、《郎夜》、《莽歲》、《美道》等;一是根據漢族小說、戲劇編纂或改編的,如《梅良玉》、《秦香蓮》、《梁山伯與祝英台》等,還有連台本戲,如梁士錦《行歡坐夜》、《投軍別窯》、《打陸文秀》等。
3、福泉陽戲
福泉陽戲的正規演出每年舉行3次。第一次在農歷正月間演出,演出時間4天4夜;第二次在農歷五月十三日「單刀會」當日為紀念關羽而演出,地點在當地的關帝廟前,時間1天;第三次演出在農歷六月二十四日,為紀念神話中的二郎神和歷史上的二郎(川主、水神)而演出,祈求庇佑一方平安。此外,還為民間「還願」進行演出,但相對於正規演出要簡單得多。
福泉陽戲由內壇和外壇兩部分組成。內壇就是以祭祀儀式出現的二十四壇法事,具有還願的性質,故民間又稱為「還陽戲」、「還願戲」或「願戲」,有開壇、發牒、正清、領牲等二十四請神、延神、酬神、送神儀式和「上刀山」、「下火海」、「頂華蓋」、「懸鉤釣斗」等特技(法術)表演。
4、思南花燈
源於唐代,盛行於明末清初。由於歷史原因,思南花燈受鄰省的影響較大。且自漢代以來,漢民族的不斷遷入,中原文化、吳越文化、巴楚文化隨之先後進入,與土著文化長期共存,使得思南花燈具有很大的融合性。在明、清時期,思南花燈活動頻繁,在演出的組織形式上多以自然村寨為主,並設燈會、設會長,即燈頭。
思南花燈在貴州戲劇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廣大農民在生產勞動中的必然產物。它的題材、內容、形式都來自人們的日常生活,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婉轉動聽的唱腔,高亢激越的花燈打擊樂,優美迷人的舞蹈以及美麗獨特的服飾道具,而倍受人們青睞。
5、錦雞舞
苗族錦雞舞主要分布在丹寨縣排調鎮的也改、黨早、甲石、排保、南群、加配、麻鳥、羊先、羊告、也都和雅灰鄉境內雅灰、送隴等苗族村寨。
錦雞舞最初的功能是祭祖,並且只能在12年1祭的祭鼓活動中才能跳,用於喚醒祖靈,以及在活動後將祖靈送回安息之地。後隨著社會的發展,在「吃新節」、「跳月」以及大型慶典的迎賓禮儀活動中錦雞舞也被廣泛運用。
6、布依族「雯當姆」
布依族民間舞蹈「雯當姆」,流傳於貴州省荔波縣洞塘鄉及翁昂鄉布依族地區。縣內山川秀麗,氣候宜人,四季如春,因喀斯特面積大、地貌多樣,生物豐富,與雲南石林、重慶武隆共同申報「中國南方喀斯特」於2007年6月27日,被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列為世界自然遺產。
「雯當姆」,漢語譯意為「矮人舞」。舞蹈別出心裁地在肚皮上畫上可愛的胖娃娃形象,並用大籮筐套蓋住真人的臉和胸部,作為布依族帽子道具,然後利用腰肚肌肉收放的表現力,造成人物豐富的表情變化。
7、苗族大遷徙舞
分布於貴州省赫章縣河鎮、可樂等鄉鎮。苗族大遷徙舞苗族稱「夠戛底戛且」,意為尋找居住的地方,為赫章苗族記載苗族大遷徙歷史過程的民間舞蹈。
苗族大遷徙舞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以舞蹈形式記錄祖先遷徙歷程,舞蹈場面宏大,古歌悠遠,舞步凝緩。一些如「留戀」「回望」等舞蹈動作,如此故土難離,讓觀者潸然淚下,苗族大遷徙舞在赫章苗族中極具影響,是苗族人民千百年來在艱苦環境中形成的民族精神的直觀載體。
⑺ 我國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1
Ⅰ—1
苗族古歌
貴州省台江縣、黃平縣
2
Ⅰ—2
布洛陀
廣西壯族自治區田陽縣
3
Ⅰ—3
遮帕麻和遮咪麻
雲南省梁河縣
4
Ⅰ—4
牡帕密帕
雲南省思茅市
5
Ⅰ—5
刻道
貴州省施秉縣
6
Ⅰ—6
白蛇傳傳說
江蘇省鎮江市
浙江省杭州市
7
Ⅰ—7
梁祝傳說
浙江省寧波市、杭州市、上虞市
江蘇省宜興市
山東省濟寧市
河南省汝南縣
8
Ⅰ—8
孟姜女傳說
山東省淄博市
9
Ⅰ—9
董永傳說
山西省萬榮縣
江蘇省東台市
河南省武陟縣
湖北省孝感市
10
Ⅰ—10
西施傳說
浙江省諸暨市
11
Ⅰ—11
濟公傳說
浙江省天台縣
12
Ⅰ—12
滿族說部
吉林省
13
Ⅰ—13
河西寶卷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酒泉市肅州區
14
Ⅰ—14
耿村民間故事
河北省藁城市
15
Ⅰ—15
伍家溝民間故事
湖北省丹江口市
16
Ⅰ—16
下堡坪民間故事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
17
Ⅰ—17
走馬鎮民間故事
重慶市九龍坡區
18
Ⅰ—18
古漁雁民間故事
遼寧省大窪縣
19
Ⅰ—19
喀左東蒙民間故事
遼寧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
20
Ⅰ—20
譚振山民間故事
遼寧省新民市
21
Ⅰ—21
河間歌詩
河北省河間市
22
Ⅰ—22
吳歌
江蘇省蘇州市
23
Ⅰ—23
劉三姐歌謠
廣西壯族自治區宜州市
24
Ⅰ—24
四季生產調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25
Ⅰ—25
瑪納斯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聯民間文藝家協會
26
Ⅰ—26
江格爾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聯民間文藝家協會
27
Ⅰ—27
格薩(斯)爾
西藏自治區
青海省
甘肅省
四川省
雲南省
內蒙古自治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中國社會科學院《格薩(斯)爾》辦公室
28
Ⅰ—28
阿詩瑪
雲南省石林彝族自治縣
29
Ⅰ—29
拉仁布與吉門索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
30
Ⅰ—30
畲族小說歌
福建省霞浦縣
31
Ⅰ—31
青林寺謎語
湖北省宜都市
⑻ 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貴州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苗族古歌
道刻
侗族琵琶歌
侗族大歌
銅鼓十二調
木鼓舞( 反排木鼓舞)
蘆笙舞( 錦雞舞)
蘆笙舞( 鼓龍鼓虎)
蘆笙舞( 滾山珠)
儺戲
安順地戲
彝族撮泰吉
木偶戲
八音坐唱
布依戲
花燈戲(思南)
侗戲
苗族銀飾鍛制技藝
苗族服飾( 刺綉)
丹寨苗族蠟染技藝
水族馬尾綉
苗族蘆笙製作工藝
玉屏簫笛製作技藝
苗寨吊腳樓營造技藝
烏當手工土紙製作技藝
貞豐小屯白棉紙手工製作技藝
石橋白皮紙製作技藝
茅台酒釀制技藝
牯藏節
姊妹節
布依族查白歌節
侗族薩瑪節
端節
水書
仡佬毛龍節
⑼ 貴州有哪些民間手工藝
貴州的民間手工藝品主要有:
1、貴州蠟染,亦被稱作「貴州蠟花」,最早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代。它以素雅的色調、優美的紋樣、豐富的文化內涵,在貴州民間藝術中獨樹一幟。蠟染,是一種古老的防染工藝,古稱「蠟纈」,與絞纈、夾結一起被稱中我國古代染纈工藝的三種基本類型。
⑽ 貴州非遺文化有哪些
然而,「非遺」的本質並不是如此「高大上」的,而是源於最瑣碎、最鮮活的生活之中,是滲透在朝升夕落的「日子」里,濃縮在「衣食住行」的點滴中。
貴州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大省,現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85項(140處)、省級561項(653處),數量位居全國前列。一起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