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禮樂教化是什麼意思
禮樂教化是用禮樂教化人民的意思。
禮樂始自夏商,到周朝初期周公「制禮作樂」形成獨有文化體系,後經孔子和孟子承前啟後,聚合前人的精髓創建以禮樂仁義為核心的儒學文化系統,從而得以傳承發展至今,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華民族的「禮樂文化」,奠定了中國成為「禮樂之邦」,也被稱之為「禮儀之邦」。「禮樂文化」在中華文明史上,創造了人類的輝煌。雖然現代工商業科技文明過分重視物質利益,使得傳統的「禮樂文化」受到商業世俗文化的沖擊,已失去古典純朴的的本質精神。
傳統的「禮樂文化」在今天還是能起到提升人類道德,使人們達到自我完善的作用。早在夏商周時期,古代先賢就通過制禮作樂,形成了一套頗為完善的禮樂制度,並推廣為道德倫理上的禮樂教化,用以維護社會秩序上的人倫和諧。禮樂文明在數千年的中華文明發展史上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至今仍有其強大的生命力。
(1)什麼是禮樂文化擴展閱讀
禮樂文化對中國的影響
禮儀活動傳播一種價值觀,實現對人的教化,這是各種宗教普遍的做法,中國儒家的禮教也採用了這種做法。在民間,從滿月、百日、周歲就開始了,親朋好友都來鑒證這個孩子現在來到了這個世界上。而真正的「禮」是從「冠禮」開始的,「禮始於冠」。「冠禮」就是成年禮。
成年了,你現在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都是有責任的,你再不是一個孩子,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對社會負責。這就是「冠禮」的內容,不是大家吃喝一頓就完了。「冠禮」也給予你一個做人的尊嚴。
所以古代在「冠禮」的同時還要請一個德高望重的長者或師長給他取一個字(原來他只有名,現在要取一個字),從今以後,跟他同輩的人,比他小的晚輩,都不能直呼其名,而要稱他的字,以示對他的尊重;他自己也要意識到,不能像沒成年那樣胡來了,肩上有了責任和義務。
儒家禮的教化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培養人的敬畏之心。有所敬畏,就不能胡來;沒有敬畏,就可以為所欲為。「人在做,天在看」;「舉頭三尺有神靈。
」至於這個神靈是誰,在每個人的心目中可以有不同,但是都要有所敬畏,哪怕你敬畏的就是自己的良心,哪怕你說我要對得起子孫後代,也是敬畏,為了你的子孫後代,你就不能亂來。信仰就是培養敬畏之心。
Ⅱ 禮樂是什麼意思
「禮樂」形式內容包括禮儀、音樂。中國的文化,非常重視禮樂。禮就是指各種禮節規范,樂則包括音樂和舞蹈。禮樂的起源,與人類文明的演進是同步的。「禮樂文化」在中華文明史上,創造了人類的輝煌。雖然現代工商業科技文明過分重視物質利益,使得傳統的「禮樂文化」受到商業世俗文化的沖擊,已失去古典純朴的本質精神。但是,傳統的「禮樂文化」在今天還是能起到提升人類道德,使人們達到自我完善的作用。
有文字可考的禮樂始自夏商,到周朝初期周公「制禮作樂」形成獨有文化體系,後經孔子和孟子承前啟後,聚合前人的精髓創建以禮樂仁義為核心的儒學文化系統,從而得以傳承發展,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民族的「禮樂文化」,奠定了中國成為「禮樂之邦」,也被稱之為「禮儀之邦」。早在夏商周時期,古代先賢就通過制禮作樂,形成了一套頗為完善的禮樂制度,並推廣為道德倫理上的禮樂教化,用以維護社會秩序上的人倫和諧。禮樂文明在數千年的中華文明發展史上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仍有其強大的生命力。
Ⅲ 禮樂文化對中華文明發展史有怎樣的影響
禮樂是古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禮樂文化」在中華文明史上,創造了人類的輝煌。
傳統的「禮樂文化」能起到提升人類道德,使人們達到自我完善,用以維護社會秩序上的人倫和諧。
禮樂文明在數千年的中華文明發展史上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Ⅳ 禮樂是什麼意思
禮節和音樂。古代帝王常用興禮樂為手段以求達到尊卑有序遠近和合的統治目的。
禮樂制度起源於西周時期,它和封建制度、宗法制度一起,構成整個中國古代的社會制度,對後世的政治、文化、藝術和思想影響巨大。
禮樂制度分禮和樂兩個部分。禮的部分主要對人的身份進行劃分和社會規范,最終形成等級制度。樂的部分主要是基於禮的等級制度,運用音樂進行緩解社會矛盾。
禮樂起源
西周時期,周天子分封天下,所分封的諸侯國林立,為維護其以周天子為中心的有秩序的統治。周文王的第四個兒子,周武王之弟——周公旦開始制禮作樂,即周禮。
周禮作為各級貴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則,成為維護宗法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禮樂制度在這一時期,得到非常完善的發展,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調。
東周時期,周王室衰弱,諸侯爭霸,禮壞樂崩,禮樂制度受到嚴重沖擊,進而造成儒家創始人孔子,將致力恢復西周時期的禮樂制度作為了自身的畢生追求。
以周代禮樂為工具來維護周天子的宗法統治,形成了周代特色的禮樂制度、禮樂文化和禮樂文明,對後來歷代中國社會發展都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Ⅳ 禮樂是什麼意思
摘要 禮樂是一種制度,西周時期,周天子分封天下,所分封的諸侯國林立,為維護其以周天子為中心的有秩序的統治,周文王四子,周武王之弟——周公旦開始制禮作樂,即周禮。周禮作為各級貴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則,成為維護宗法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Ⅵ 周代禮樂文化主要包括那些
禮樂制度」,也就是以「樂」從屬於「禮」的思想和制度,這是一種頗為完備的典章制度。樂有「房中」、「雅」、「頌」之分,舞有「大武」、「勺」、「象」之別。禮、樂、刑、政四術是奴隸主階級統治的重要手段。其中禮、樂是在統治階級內部所設立的一種等級制度,而刑、政則是對下民的。禮可以區分貴賤等級,樂可以使「人」互相敬和。禮、樂的結合不僅能維護奴隸主貴族內部的等級秩序,更能有效地統治人民。所以,「禮」是「樂」的內容,「樂」是「禮」的表現。作為音樂制度,它包括樂縣、舞列、用樂等都有其森嚴的規定。因此,在祭祀、宴享、朝賀等場合的禮節儀式中,都規定了與之相配合的各種音樂。如祀天神「奏黃鍾、歌大呂、舞《大夏》」;祭地示「奏太簇、歌應鍾、舞《咸池》」。舉行大饗時「兩君相見,楫讓而入門,入門而縣興。楫讓而升堂,升堂而樂闋,升歌清廟,下管象武,夏龠序興……客出以雍徹振羽」(《禮記》)。諸侯宴使臣時,可用小雅《鹿鳴》、《四牡》、《皇皇者華》(《左傳•襄公四年》)。關於樂隊、舞隊的編制,《周禮•大司樂》中載有:「王宮縣,諸侯軒縣,卿大夫判縣,士特縣」的規定,可見其等級的森嚴。這些規定,一方面體現於祭祀、宴享等日常的雅樂活動之中,另一方面貫徹在由大司樂進行的國子教育中。由此可見,西周的禮樂制度就是等級制度。這種制度可以說是對音樂社會作用的重視。但由於這種制度規定的太死,使這種奴隸主階級視為理想的「雅樂」趨於呆板、僵化。
jiachuanlss2008來自愛問知識人2010-07-28 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