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第一個是什麼
在我國第一個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是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也是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數千年的演進中,許多節日都固化形成了豐富多樣的文化習俗和節日風尚。「但祈蒲酒話昇平」,掛艾草菖蒲、煮艾水擦身、飲雄黃酒,寄託著祛病除災、迎祥納福、平安康健的美好生活願望。
端午節的來源和簡介。
端午節本是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祈福辟邪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於上古先民擇「飛龍在天」吉日拜祭龍祖、祈福辟邪,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中原,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
以上內容參考銅仁新聞網——人民網評:特殊時節過端午,從傳統文化中汲取新力量
B.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有哪些
1、春節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C. 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是什麼
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是端午節。
一、端午節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日期: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
二、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族人民世代相傳,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已有42個項目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位居世界第一。
三、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天中節等,是我國的民俗大節,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以上內容參考:搜狐網-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人民網-如何保護文化遺產
網路-端午節
D. 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是
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端午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作為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蘊藏著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深厚情感。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劃龍舟、插艾草、沐蘭湯、吃粽子、掛香囊等豐富多彩的民間習俗與活動。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端午節的命名
端午節:「端」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歷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端午」。
重午節:「午」,屬十二地支,夏歷以地支紀月,五月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節又名「重午節」。
除此之外,端午節的叫法還有:端陽節、重五節、當五汛、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非遺中的端午
E.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是什麼時候
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是端午節。
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7個傳統節日:
1、春節
春節,即農歷新年,是一年之歲首,亦為傳統意義上的「年節」。
2、清明節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
3、端午節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午日節、龍舟節、正陽節、浴蘭節、天中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4、七夕節
七夕節,又名七巧節、乞巧節、雙七、七姐誕等,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
5、中秋節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時在農歷八月十五。
6、重陽節
重陽節,為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7、中元節
中元節,即七月半祭祖節,又稱施孤、鬼節、齋孤、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等。
F. 中國首個選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是哪個節日
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是端午節。
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天中節等,源於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於正南中天,處於全年最「正中」之位,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飛龍在天」。
端午是「飛龍在天」的吉祥日子,龍及龍舟文化始終貫穿在端午節的傳承歷史中。端午節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端午節本是上古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祈福辟邪的節日。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人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糅了多種民俗為一體,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