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苗文化老家是哪裡

苗文化老家是哪裡

發布時間:2022-05-04 03:53:29

1. 彭水苗寨好寨好耍不

好玩。
位於彭水縣的鞍子苗寨,是一個集苗鄉自然風光、苗民村落、苗文化習俗、苗舞、苗歌為一體的民族風情旅遊景區,是一處苗族氣息保存完好的苗族村寨。喜歡民族特色的朋友可以去體驗一下當地民族文化。

2. 岜沙苗寨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現在不少喜歡去探險的驢友們都喜歡去隱蔽的地方遊玩,像是世外桃源之地、或者一些原始生態部落。在我國就有一個比較奇特的部落,之所以說它奇特,是因為這個部落是中國唯一一個允許持槍的地方。我們知道中國是禁止買賣槍支的,除了警察和一些其它特殊職業的人才允許佩戴槍支,而這個部落卻是中國最後的持槍部落。

對於這個持槍部落,不知道你們了解它還有哪些風俗習慣呢?一起留言分享一下吧。

3. 貴州民族文化的特色是什麼

第一部分
特色旅遊
一、特色旅遊景區
1、國家級、省級風景名勝區;
2、經典紅色旅遊景區、景點;
3、國家級、省級、市級自然保護區;
4、國家級、省級、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國家級、省級,珍稀動植物森林公園;
6、歷史古鎮;
7、民族文化旅遊村寨;
8、國家級地質公園;
9、修閑度假溫泉;
10、定期舉辦的社會旅遊文化節慶;
11、山澗河道漂流。
二、特色旅遊商品
1、蠟染、刺綉、銀器、雕刻、編織、裝飾品、奇石,能工巧匠等民族民間工藝品;
2、天麻、杜仲、靈芝、石斛、吳茱萸等名貴葯材;
3、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特色食品。
第二部分
特色文化
1、民族歌舞;
2、民族服飾;
3、民族民間文學文字;
4、貴州花燈;
5、地戲儺戲黔劇;
6、雜技、絕技、絕活等絕技絕活;
7、文物古跡;
8、少數民族風俗節日。
第三部分
特色飲食
1.
特色風味小吃;
2.
特色火鍋;
3.
特色菜餚;
4.
特色副食品;
5.
特色條味品;
6.
特色肉製品。
第四部分
特色農產品
1.
特色糧油產品;
2.
特色蔬菜產品;
3.
特色水果產品;
4.
特色花卉產品;
5.
特色畜牧獸禽產品;
6.
特色經濟林木產品。
第五部分
特色工業品
1.
特色礦產品及金屬製品;
2.
水泥、大理石、地板、門窗、管材、塗料、建築輔料工具等建材;
3.
化肥、橡膠、有機化工、化工原料、合成材料等化工產品;
4.
高新科技工業產品。

4. 據說楚國的國人大多是苗族,真的嗎

楚國的楚人有一部分是苗族的事情是真的。楚國是周朝時期華夏族在中國南方建立的一個諸侯國。楚人當時也是楚族,楚族是多元的,在黃河、長江流域遠古先民的長期交往、爭戰與融合中,終於在荊楚地區形成有共同語言、共同經濟生活、共同文化和共同心理素質的楚族。楚族就是以楚地而得名。

楚族的族源來自何方,或者原本就是楚地土生土長的民族,歷來眾說紛紜。胡厚宣在《楚民族源於東方考》一文中進一步提出「楚之始祖為祝融」。此外,許多學者認為楚人屬於苗蠻族。周谷城在其《中國通史》指出,楚人之自稱「蠻夷」。

(4)苗文化老家是哪裡擴展閱讀:

苗族的歷史根據歷史文獻記載和苗族口碑資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於黃河中下游地區,其祖先是蚩尤,「三苗」時代又遷移至江漢平原,後又因戰爭等原因,逐漸向南、向西大遷徙,進入西南山區和雲貴高原。自明、清以後,有一部分苗族移居東南亞各國,近代又從這些地方遠徙歐美。

苗族在上古時代有「荊楚」、「荊蠻」、「南蠻」等的得名,便是如此。禹伐「三苗」的殘酷戰爭以後,中原文獻不再有「三苗」的記載。荊楚、楚荊、荊蠻、南蠻等不同的呼喚,都是泛指苗族人們的共同體,他的前身,還是三苗,歷商、周至戰國後期,三苗後裔在「荊」、「楚」、「蠻」的抽象掩蓋下,又出現於史冊 。這些稱呼把苗和其他族稱混同在一起。宋以後,苗才從若干混稱的「蠻」中脫離出來,作為單一的民族名稱。

5. 苗族的姓是怎樣產生的

滇東南苗族姓名文化初探

侯 健

苗族與藏族、彝族、蒙古族、維吾爾族等民族一樣,有自己的姓和名,而現當代苗族在書面上所反映出來的卻是漢姓漢名,那苗姓苗名到哪裡去了呢?苗族為什麼不用自己的姓和名?難道苗族的姓名消失了嗎?回答是否定的。千百年來,由於苗族歷史上的不斷遷徙和對統治者的懼怕,不得不隱姓埋名,改用漢姓漢名,導致苗族姓名文化瀕臨消亡的境地。然而,位於雲南省東南部的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的苗族同胞除了書面上使用漢姓漢名以外,在民間至今還繼續使用自己的苗姓苗名,將自己的姓名文化繼續延伸下去。因此,苗族的姓名文化與其它文化一樣,同樣有著較高的研究價值和歷史意義。
一、 苗族姓名的使用狀況
在雲南省滇東南地區(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居住著70餘萬苗族同胞,其語言為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川黔滇方言川黔滇次方言第一土語,即西部方言苗語。居住在越南、寮國、泰國、美國、加拿大、法國、澳大利亞和阿根廷等國家的苗族與滇東南地區苗族同源,人口近100萬人,也操此方言。苗族的姓氏,從現象上看,其使用的歷史是較為悠久的。由於苗族歷史上沒有文字記載和苗族的長期的遷徙,導致苗族的姓與名在史籍文獻中沒有任何記載,這對研究苗族姓名文化帶來諸多問題和困難,可是,我們不能因為苗族姓氏沒有文獻記載而否認它的存在,苗姓的存在是客觀的,因此,筆者在研究苗族姓名文化中發現,姓氏的源流可以折射出苗族歷史的某個側面,而且在這些苗族的姓氏稱謂方式基本不屬於漢族百家姓的范疇。下面列舉苗族姓氏和苗族使用漢姓的情況作個比較:

漢姓



楊、韓

陶、吳



















康、鄒、朱


苗姓(苗文)

vos

yeus

dlob

jait

chib

nyangb

nguk

dangs

dluas

hmaob

rangs

gongt

bluat

nf
漢語譯音

















德瓦







巴瓦



同時,苗族在使用漢姓中還有少部分姓蔡、徐、劉、黃、顧、謝、蹇、灰、艾等,這種情況在他們的家族中也很難說清楚自己的苗姓是什麼,有的認為自己的家族是從漢族演變而來。
讀解苗族的姓和名,有著它極其深刻的文化內涵,主要表現在紀念前輩,祈求健康,興旺發達等方面。同時,在取名時,使通過深思熟慮的,既不重復,又有一定的象徵意義。就滇東南苗族而言,由於苗族多居住於崇山峻嶺,其名字的含義多與所處的自然環境有關。如女性的取名一般以花草樹木、生活用具為主。花草樹木類為如「Bangx」(漢意:花兒)、「Nzhuab」(漢意:綠色)等,生活用具類為「Vangb」(漢意:簸箕)、「Chouk」(漢意:篩子)、「Geuf」(漢意:籃子)等,其它類為「Ncaik」(漢意:姑娘)、「Nzeuf」(漢意:幺女)、「Gob」(漢意:金子)、「Hnob」(漢意:太陽)等;男性的取名一般為威武、健壯、機靈為主。如「Zhod」(漢意:老虎)、「Ncut」(漢意:大象)、「Nyox」(漢意:牛)、「Dled」(漢意:小狗)等,其它類如「Yaob」、「Nzheus」(漢意:幺兒)、「Nyax」(漢意:銀子)等。苗族名字中帶有金光物體的一般為女性,銀光物體的一般為男性,如「金子」一般用於女性名字,「銀子」一般用於男性名字。更有意思的是苗族認為「太陽」是女性,「月亮」是男性,因此,在苗族民歌中經常出現「太陽妹妹」(ngoux hnob)、「月亮哥哥」(ndrous hlit)的詞彙,這就是苗族在自然、宇宙和審美領域認識上與漢族的異同,為何異同?另文探討,這里不宜多談。偶爾,有的家庭因所生的孩子都是女孩或男孩而希望得到一男孩或女孩,則將最小的女孩或男孩的名取為男孩或女孩的名字。在取老名時,更注重其名字的文化內涵,同時考慮到其歷史和有紀念意義的名字。或者說,苗族在取名時,對求名者或家族是帶著美好的祝願和願望的。如:「Nof」(苗音:諾)、「Zhud」(苗音:主)等,意為希望今後能出人頭地。「Nyax」(苗音:年)、「Vangf」(苗音:旺)等,意為希望今後財源滾滾。「Nqaid」(苗音:階),意為紀念蘆笙祖師董階施以,「Nzhuab」(苗音:妝),意為綠色生命。年輕人對長輩的尊稱都以「蚩尤」的「尤」字來稱呼,因此,「蚩尤」一詞在滇東南苗族語言中就成了「長輩」、「祖輩」的代名詞。苗族的取名藝術在少年期的名字以自然物、崇拜物的詞彙居多,成年期則以象徵性、內涵深的詞彙居多。由此可見,苗族的取名是一個比較嚴肅和莊重的禮儀過程,這個過程反映了古代苗族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也體現苗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苗族的取名有其獨特的規律,這是與苗族的傳統文化有很大聯系的。在滇東南苗族中,有幾個支系的苗族至今還存在著一種古老的取名習俗,苗族將這種名字稱之為「取老名」。這種取名習俗主要流行於自稱為蒙抓(Hmongb Nzhuab)、蒙豆(Hmongb Dleub)、蒙詩(Hmongb Shib) 的苗族之中。而且,這種古老的取名方式在苗族社會生活中所取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因為它的形成與一個人的地位、身份有著密切的聯系。
苗族的取名習俗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乳名。乳名是家庭新成員誕生後的第一個人生禮儀,在苗族的社會生活里,必須通過巫師進行法事,正式接納其為家庭的新成員。嬰兒出生的第三天早上必須請巫師來為家庭新成員招魂,意為家族添新丁,告訴祖先認可,香火不斷。嬰兒由父母為之取名。如男嬰一般取名為「咪保」(Mid Baok)、「咪亞」(Mid Yal)、「咪洛」(Mid Lox)等,女嬰一般取名為「咪奏」(Mid Nzeuf)、「咪彩」(Mid Ncaik)、「咪汪」(Mid Vangb)等。嬰兒長成少男或少女後,則自然去掉「咪」字,而加上其姓氏進行稱呼。西部苗族的姓名一般是名前姓後。如「保哚」(Baok Dlob)、「羅皆」(Lox Jait)、「彩德瓦」(Ncaik Dluas)等,「哚」(Dlob)即苗族的「陶姓」,「皆」(Jait)即苗族的「李姓」,「德瓦」(Dluas)即苗族的「侯姓」;而「Baok」(保)、
「Lox」(羅)、「Ncaik」(彩)等為名。小孩若是經常夜裡哭鬧或多病,就請巫師來求神算卦,根據巫師卜卦的情況,認為小孩需要認「乾爹」。或到岔路口「搭橋」接「乾爹」,第一個路過者便成了「乾爹」,將「乾爹」接回家後,把情況向「乾爹」說明,孩子的父親就抱著嬰兒向「乾爹」下跪,乞求「乾爹」為孩子改名;或去拜祭岩石,認岩石為「乾爹」,嬰兒的名字就被重新更名為「Reb」(漢意:石頭), 「乾爹」給孩子改名後,原來的名字就逐步淡出這個家庭的生活圈。
第二階段為父子連名與母子連名。滇東南地區苗族的父子連名與貴州黔東南苗族的父子連名制是不同的,滇東南苗族的父子連名只針對父親母親,與兒子無關,也和祖輩無關,而且,這種父子連名的稱呼是自然形成,不需要舉行任何儀式,結婚生子後即可稱呼。例如,某小伙或姑娘結婚生小孩後,就自然地將小孩的名字和父親的名字或母親的名字連在一起稱呼,如「保哚」婚後有一子取名為「東」(Dongs),眾人則將保哚稱為「東孜保」(Dongs Zid Baok),意為東的父親是保,對其妻子則稱為「東那彩」(Dongs naf Ncais),意為東的母親是彩,等等。但不與祖輩的名字相連。如果說一個村裡有兩對父與子的名字相同,那麼在稱呼時必須加上其姓氏來進行區分。
第三階段為取老名。取老名是滇東南苗族最為重要的人生禮儀,是苗族成年男性從幼稚走向成熟的一個重要標志。一般情況下,在生下第一個小孩滿月後或者過一段時間後再定,日子選定後,要殺豬宰雞,舉行儀式,邀請岳父岳母或本家族的長輩來為其取老名,舉行取名儀式時,讓老人或岳父坐在上席,求名者必須端著雙杯酒分別敬給長輩和岳父,並在下方下跪乞求長者或岳父賜給一個老名,岳父則要問起其家族中都有哪些取過什麼樣的老名後,經過一番思考,給其女婿取老名。例如「保哚」,就會取名為「奏保」(Zeux Baok),其妻也被稱為「那奏保」(naf Zeux Baok),外人則稱其為「奏保哚」(Zeux Baok Dlob),這樣就將其姓氏也連在一起了。如果說家族中對這次取名的目的為紀念某個祖宗的話,就會將的老名取為這個祖宗的名字,以示紀念。例如,「保哚」的某個祖宗的名字叫「妝」(Nzhuab),那麼「保哚」的老名將取為「妝保哚」(Nzhuab Baok Dlob),但大家稱呼「妝保」的時候,就會讓族內人想起本家族曾經有一個祖宗的名字叫「妝」。取了名字後,求名者必須下跪磕頭,表示感謝。
二、 苗族姓氏的源流
關於苗族姓氏的源流,歷史悠久,可追溯到「三苗」時期。項姓苗族認為他們是西楚霸王項羽的後裔。1 在吳姓苗族口碑材料中有部分認為自己是明朝將領吳三桂的後代。何光岳先生說:「蚩尤是苗族人一直公認的民族祖先。……後裔便姓蚩姓尤。」2 今文山苗族「羅姓」和「楊姓」,便是「蚩姓」和「尤姓」。王萬榮先生研究發現,楚人的姓名稱謂特點為名前姓後,與文山苗族的姓名稱謂特點相一致,並認為楚人的「熊姓」,就是今文山苗族的「熊姓」。3 在苗族民間故事《兄妹造人煙》中也講述到苗族的姓氏是由於黃水朝天後,人們被洪水淹死,只剩下兄妹倆躲在牛皮鼓裡隨著洪水而漂,洪水退卻後,兄妹倆出來一看,世上的人已經死亡,無奈,兄妹倆只好結為夫妻,繁衍人煙。生下一個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孩子,哥一氣之下,將其子殺了,把其肉拋灑在馬棚里、桃樹上、李樹上、岩石邊等,第二天早上起來一看,馬棚里、桃樹李樹下、岩石旁都出現了人家,這些人家就分別姓馬、姓陶、姓李、姓侯……。4 筆者從多年的調查中發現,苗族姓氏稱謂中的「dlob」(哚)不是「桃樹」,而是「黑」;「jait」(皆)不是「李樹」,而是「理」;「dluas」(德瓦)不是「猴子」;「rangs」(冉)是「驢」,與「馬」相近。這個故事也可看出苗姓來源基本的源和流,但很大程度上是根據漢語直譯苗語進行杜撰,與苗族姓氏本身的含義是自相矛盾的。因此,研究苗族姓氏是不能從當今苗族所使用的漢姓字面上去理解的,要從苗姓的字面和字意上去加以研究,才有可能涉及到苗族姓氏的源流。
對於這些姓氏,首先,從苗語的字面上來理解其意。Vos(王),苗語的意思是「弓箭」;Yeus(楊),苗語的意思是「祖先」,非「羊」;Dlob(陶),苗語的意思是「黑」,非「桃」;Jait(李),苗語的意思是「理」或「禮」,非「李」;Chib(羅),苗語的意思是「選拔」,非「鑼」;Nyangb(張),苗語的意思是「媳婦」或「草」;Nguk(古);苗語的意思是教嬰兒學舌,如「Haik nguk」,屬於象聲詞類,在現代苗語中沒有實際意義,非「鼓」;Dangs(項),苗語的意思是「亡」或「亡、完」;Dluas(侯),在現代苗語中沒有實際意義,非「猴」;Hmaob(熊),苗語的意思是「蚜蟲(膩蟲)」,非「熊」;Rangs(馬);苗語的意思是「驢」,非「馬」;Gongt(宋),苗語的意思是「針」;Bluat(康、鄒);苗語的意思是「瓣」,屬苗語量詞類,Nf(周),苗語的意思是一種鳥名(nongs nf lib),非「辣」。
其次,從苗族的歷史淵源來讀解。羅姓(Chib音蚩)、楊姓(Yeus音尤)是以祖先的名字命姓,紀念自己的祖先蚩尤;李姓(Jait音皆),「李」、「禮」、「理」為同音字,以禮節習俗中的論理命姓,證明苗族是一個禮儀的民族;王姓(Vos音沃),以武器命姓,說明古代苗族發明了弓箭來捍衛自己的家園;馬姓(Rangs音冉),以家畜命姓,說明苗族曾在有驢的地方居住並且飼養過驢,諸如山東、山西、河北、河南等省;而項姓(Dangs音黨)、侯姓(Dluas音德瓦,註:Dluas通Druas),以國破家亡來命姓,至今馬關、麻栗坡縣和越南北部苗族民歌中還有「Dangd nad ndox dangs njuat(意為『天亡我也』)」冠詞,而且在國外苗族的傳說中,項姓和侯姓原為結拜兄弟,後代不許通婚的習俗,一直延續至今。而國內苗族也有類似情況,如侯姓、徐姓和蔡姓也如此。苗族使用漢姓漢名,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古代的民族戰爭,尤其是黃帝與蚩尤之間的部落戰爭失敗後,使他們懼怕華夏族的殺戮而隱姓埋名,最後改漢姓,以免招徠殺身之禍,自己的姓氏則逐步淡出記憶而被忘卻。這場部落戰爭迄今還在苗族的心靈深處記憶猶新。另一方面是雍正年間「改土歸流」後,雲貴總督鄂爾泰在陳報經理「苗疆」十一事認為,「苗人多同名」,應「各照祖先造冊」,凡「不知本姓者,官為立姓,以便稽查」,強制性的政策迫使苗族不得不改名換姓。
從苗族的姓氏現象上看,這些姓氏的起源是與苗族的歷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有的姓氏稱謂顯然是從古苗語中分離出來的。值得說明的是古苗語是沒有現代苗語那樣發達,例如1957年創制苗文時,川黔滇方言苗語的韻母只有13個(國外苗文的韻母也是13個),而今苗語卻借用和吸收了漢語中的大部分韻母對自己的韻母進行充實,發展到了25個,同時苗族也學會了漢語韻母的發音(僅限於中國西部方言苗語)方法,因此使苗語顯得更為豐富。所以,在苗族姓氏的某個發音中是否就是從古苗語中分離出來呢?回答是肯定的。例如:「Nguk 」(古姓),可能從「gud」(頑固、古板)分離演變過來,而「Dluas」(侯姓)則可能從「as、druas」(死、破)中分離演變而來。這些語言如何發展演變?又如何由一個詞分離成兩個詞?因無文獻史料記載,只能從現代苗語的發音現象來推斷。自從清代「改土歸流」後,很多苗族姓氏被漢姓取代,苗族也開始接觸漢文化,苗族的姓氏被逐步淡化。在這里,要指出的是,滇東南苗族是無家譜的民族,更沒有什麼「字排」,他們是以幾代人來進行估算自己在某地居住歷史的長短。特別是苗族遷入雲南以後,基本上居住在崇山峻嶺之中,與外界隔絕,接受漢文化的程度較低,又沒有自己的文字記載,因此,要記錄自己的家譜幾乎不可能的事。出現所謂「家譜」和「字排」,是新中國建立後,苗族的後生們接受學校教育後,受到漢文化的影響後而派生的。
三、結 語
應該清楚地意識到,苗族姓名文化與苗族的服飾製作手工藝、民間歌謠、巫文化一樣,正在瀕臨消亡,這就是苗族的傳統文化危機。盡管人大已立法及許多民俗專家、學者大聲疾呼保護民族傳統優秀文化,但由於受現代文化的沖擊和長期以來形成的社會制度對其的制約,導致了一些有價值的民俗文化被當作落後或者封建迷信而加以排斥和指責,從而加速了它的消亡。苗族民俗文化現象的日趨消亡,首先是苗族上層和苗族知識界對苗族的文化在認識上存在著差異;其次是苗族自身的文化素質普遍偏低,造成了對姓名文化認識的不到位,再次是貧困地區的政府部門的精力主要放在扶貧上,而沒有認真研究如何保護開發民族文化資源,導致了苗族與其他民族被動地接受漢族的文化而漸漸放棄少數民族自身有價值的文化。如果在這樣發展下去,用不了幾年,苗族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將灰飛煙滅。因此,苗族的姓名文化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范疇,應該採取一定的積極措施,加以搶救和保護。一、政府應該鼓勵和支持苗族或者其他少數民族運用自己的姓名,才能有效的保護這一悠久的民族文化;二、苗族的上層人士和在政府謀職的苗族官員應該帶頭使用苗姓苗名,用漢語將苗族的姓氏翻譯後並規范和固定下來;三、對新出生的苗族嬰兒要引導其家長改用苗姓苗名,從而逐步普及。
綜上所述,盡管姓名只是一個便於人們稱呼和區分你、我、他的符號,經過幾千年的歷史演變到今天,姓名已經成為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化載體,並賦予一定宗教的神秘色彩。姓名文化是人類最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質的文化,是人類脫離了原始、野蠻時代而進入文明時代的重要里程碑。姓名文化作為苗族文化領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其歷史的興衰是分不開的。不難看出,姓名文化在苗族社會生活中佔有相當的地位和作用,苗族姓名是與苗族的政治、歷史、文化、宗教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只要大家共努力,苗名苗姓將隨著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而永遠延續。
--------------------------------------------------------------------------------

1 項朝宗:《記我的祖先項崇周》,載《雲南文史資料選輯》第24輯
2 何光岳:《東夷源流史》,江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
3 王萬榮:《楚苗文化關系略論》,載《中南民族學院學報》1998年第2期
4 楊光漢主編:《雲南苗族民間故事集成》,中國民間文藝家出版社1990年出版

[作者簡介] 侯 健,1963年出生,男,苗族,雲南馬關縣人,民族語翻譯,文山州文化局紀委監察室主任,雲南省苗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文山州苗學研究會副秘書長。

(原載《文山高等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4年第17卷 第3期,有改動)

6. 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好玩嗎 遊玩攻略

這里有非物質文化遺產,這里是黎苗族村落,在三亞不僅是天涯海角等美景,還有濃厚的人文氣息,比如黎苗文化等著你來探索,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有什麼好玩的,開放時間以及票價是什麼時候,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檳榔谷最初是一個黎族山寨,後發展成為海南島最大的一個展示海南原著民民族風情的地方。景區由非遺村、甘什黎村、谷銀苗家、《檳榔·古韻》大型實景演出、黎苗風味美食街等區域構成,風景秀麗。

在景區既能感受置身熱帶雨林的旖旎風光,又能聽婉轉黎歌,領略民族風情,還能走進並了解黎族古老的船型屋,看綉面紋身的黎族老阿婆織黎錦。景區有黎家美食一條街,可以品嘗純正的竹筒飯等黎家小吃,對於喜歡民俗旅遊或者想讓孩子了解下黎苗文化的來朋友來說,很適合這里。

少數民族獨特的風俗真的都很有意思,也很珍貴,希望寶貴的文化能保留下來。老黎族人都會全身紋身,我們看到了幾個黎族老太太,臉上胳膊上,只要能看到的地方都有粗粗的線條紋身,想想都覺得疼。他們紋身後為防止身上出血感染,會穿用見血封喉樹皮製成的衣服。這個樹的名字聽著像武俠招式,一聽就很知道是種牛氣的樹。

說「檳榔谷」的命名,椰子代表 海南 ,檳榔代表黎家,在黎家,沒有檳榔不成禮,沒有檳榔不成婚,這「檳榔」二字可以說是 海南 『黎族人的文化字元,而聚居在 海南 中部山區的黎族,以原神秘雨林為棲身,只有走入檳榔谷,走入黎家文化,進入這一片神秘雨林地,才能感受原汁原味的民族風情

景點位置: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甘什嶺自然保護區內

開放時間及票價

園區營業時間為08:00-17:30,16:30停止入園

門票:淡季80人民幣/旺季96人民幣/滑索35人民幣/觀光車35人民幣;《檳榔.古韻》表演:普通席位140人民幣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交通指南

1.景區班車

國光酒店(9點20)→三亞度假村→景利萊酒店→美麗新海岸→綠海田園→碧海藍天→425醫院→團結街口→新風街口→鳳凰島→一方百貨→鹿回頭廣場→夏威夷酒店→夏日百貨→大東海廣場→榆亞路→吉陽衛生院→返程(16:10)

2.海汽大巴

在三亞汽車總站購買至「三道」的車票,上車後告知售票員在檳榔谷景區新大門下車即可,票價約14元,全程歷時約45分鍾

想看黎族、苗族文化的,一定要去參觀檳榔谷,濃郁的黎苗文化,濃濃的亞熱帶風情,一個非常有文化底蘊的地方,黎族阿妹也很熱情,景區區間車坐上超級涼爽兜風啊,隨手一拍皆是美景,沒有任何污染的純天然的美景,去了就想留下來。

7. 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好玩嗎

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介紹 景區特色 一台 二族——黎族 位於海南三亞的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在這里既有著天然的生態風景,還有這少數民族的民俗風景,讓之前來這里進行遊玩的每一位遊客都感受到無比的放鬆和休閑。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的遊玩特色吧。

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介紹
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創建於1998年,地處北緯18°,位於保亭縣與三亞市交界的甘什嶺自然保護區境內。景區坐落在萬余棵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檳榔林海,並置身於古木參天、藤蔓交織的熱帶雨林中,規劃面積5000餘畝,距亞龍灣海岸26公里,距三亞市中心28公里。檳榔谷因其兩邊森林層巒疊嶂,中間是一條延綿數公里的檳榔谷地而得名。景區由非遺村、甘什黎村、谷銀苗家、田野黎家、《檳榔·古韻》大型實景演出、蘭花小木屋、黎苗風味美食街七大文化體驗區構成,風景秀麗。景區內還展示了十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黎族傳統紡染織綉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急需保護名錄。檳榔谷還是海南黎、苗族傳統「三月三」及「七夕嬉水節」的主要活動舉辦地之一,文化魅力十足,是海南民族文化的「活化石」。

景區特色
2015年7月,檳榔谷榮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稱號,作為中國首家民族文化型5A級景區,檳榔谷還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基地、十大最佳電影拍攝取景基地,分別獲國務院、文化部、農業部頒發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國家文化出口重點項目」、「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五星級企業」等多項國家榮譽。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秉承「挖掘、保護、傳承、弘揚海南黎苗文化,使其生生不息」的使命,向世界再現了海南千年的昨日文明,是海南原住民文化的傳承者和創新實踐者。
一台
大型原生態黎苗文化實景演出《檳榔•古韻》;二族——黎族和海南苗族;四寶——鎮園四寶,分別為龍被、樹皮布,綉面文身和鼻簫;五項——五大體驗項目,分別為高空滑索、竹竿舞、拉烏龜、攀藤摘花、牛拉木輪車;七區——非遺村文化體驗區、百年古黎村文化體驗區、谷銀苗家文化體驗區、《檳榔·古韻》大型實景演出體驗區、黎苗風味飲食文化體驗區、蘭花小木屋民宿體驗區、田野黎家民俗體驗區;九館——文身館,黎族民俗館,陶藝館,圖騰藝術館,無紡館,麻紡館,棉紡館、黎錦龍被館,山欄文化館;十絕——海南十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黎族打柴舞、黎族原始制陶技藝、黎族紡染織綉技藝、黎族樹皮布製作技藝、黎族鑽木取火技藝、黎族「三月三」節、黎族竹木器樂、黎族船形屋營造技藝、黎族服飾、海南八音器樂。

二族——黎族
黎族是海南島上最早的居民,早在遠古時代,黎族同胞就在這塊土地上刀耕火種。他們最初居住在靠近河流、港灣的山崗上,後來逐漸朝全島各地擴散定居,艱難創業。作為海南的原住民,黎族人勤勞勇敢,能歌善舞,以獨特的民族文化和絢麗的織錦工藝著稱於世。

黎族主要分布在海南島的中部和西部,現有人口140餘萬。黎族語言屬於漢藏語系壯侗語族的黎語支,文化特徵與中國南方的壯、布依等民族有著密切的淵源。黎族又分為哈、杞、潤、賽、美孚五個支族。

8. 苗族文化調查報告

苗族民居不僅是日常生活的地方,同時也是一個民族文化集中表現的場所。苗族建築藝術。同苗族其他門類藝術一樣.積淀有很多純粹的苗族文化成分。平時的生活、生產勞動、親朋聚會、宗教話動,如紡織、刺綉、飼養、婚宴、祭祀等都在這里進行。這些文化成分直接呈現在建築形式的表層。或隱含在建築形式之內部。由於這些習俗話動和自然條件的長期影響,這些文化成分構成苗族建築藝術特色的內容。

一、風趣的建房習俗

建房在苗族人民的生話中是一件很庄嚴的人事,擇屋基選日子十分講究。苗族一般是村寨聚居,宅地選擇避陰向陽,有的選在周圍盡是綿延起伏的峰巒中,有的選擇在背靠峭壁的山峰或群山環抱的山腰裡,有的選擇在蒼松翠柏下或山巒層疊的高山上。有錢的人家還專門請來風水先生定向采標,選擇宅基。

宅基擇好後,選日子至關重要,首先要從上輩的年庚八宇推測:有無屬相相剋,如無克相,即是吉兆。一般是定在當年的秋冬,苗家喜歡丑、亥、已、未、酉、卯等日子為吉日良辰。吉日定好後,主人請來手藝高超的木匠師傅,帶著酒、肉、角、糯米飯、香紙和斧子、鋸子、尺子上山選好一棵茂盛、粗壯、挺直的杉木作新房的中柱,稱為「架馬」。砍樹前,木匠師傅向杉樹的根捋酒、掐肉以示祭祀,並念道:「哪棵樹最大?哪棵樹最高?這棵樹最大!這棵樹最高!人有九抱九,高到九雲霄,今天把你砍,造房萬年牢。」吉語念完後,木匠師傅用斧子在樹上砍三斧,遞給主人砍三斧。再將斧子交給幫忙的人將樹砍倒。樹倒的方向很有講究,一定設法將樹倒向東方,以示吉利。再將砍倒的樹按中柱尺寸鋸斷、剝皮、刨光,運到家中。木匠還要燒香點燭,殺雞敬魯班師祖,在柱頭上認真彈上一條中墨線,稱作「發墨」,表示新房動工。

新房立好後要上大梁,在起房造屋中,上樑被視為是一件隆重的大事。梁木選擇也很講究,一般選用杉木、椿木、梓木等。這類樹木的再生性很強,主樹被砍伐後,來年又從根部發出很多新枝,表示興旺發達。當地的習俗是梁木由郎舅送,上樑這一天,郎舅家將梁木砍好,製成毛壞,用紅布包裹,請人抬到主人家,主人要備鞭炮到寨邊迎接梁木。

梁木抬到主人家後,木匠師傅再按尺寸進行細加工。定好時辰,架好上樑樓梯,准備上樑。上樑時還要唱上樑歌,上樑開始,木匠師傅在新房堂屋唱道:「一進堂屋四四方,主家請我來上樑,腳踏雲梯步步高,登上新房亮堂堂,仙桃堂中累累掛,主家富貴萬年長。一上一步人氣吐,二上二步子孫強,三上三步家豪富,四上四步狀元郎,五上五步五子登科,六上六步六畜興旺。」上樑後,主人家使將幾筐用孺米做成的彩色梁粑,從樑上撒下,大人、小孩蜂踴而進,哄搶梁粑,歡聲一片,滿堂喜慶。

苗族民居落成,通常要舉行傳統的"接龍"儀式背災吃福.這是這個古老的民族對黃河故土的眷戀和嚮往。

新房裝神龕也是一件很嚴肅的大事,裝神龕講究要求高於大門框架,俗話說「神龕高過堂屋門,子孫發在自家門。神龕低於屋口,榮華富貴往外走。」新房裝大門也十分講究,擇定吉日,木匠將大門裝上,親朋好友都來祝賀。村寨里德高望重的族老要穿新裝,穿新鞋,包新頭帕。並准備一個裝有米的盤子,米上放有錢幣、銀器和彩色絲線,以及大人、小孩新裝各一套,當地稱「富貴盤」。

二、苗家的生活起居

苗族的起居與生活習俗相關。中間較兩邊次間稍寬,通常隔成前後兩間,前間寬大,為堂屋,是全家飲食、取暖、待客的地方,安設神龕。過去,一般都在堂屋正中安設四方形斗狀火坑,坑內安鐵三腳,火種終年不熄。火坑上方置一支架或掛鉤,放食品及掛東西。堂屋左面中柱腳置放枯角奉祀,有的還在中柱邊豎立一小竹子作「長命樹」。祭祖時,傾數滴酒和掐小點肉於火坑邊或門外即可。堂屋後小間專住男性老人,絕不許住已婚的兒子或媳婦。左右次間分為前後兩間,左前間為兒子卧室或客房,後間父母卧室或火坑豬牛圈和廁所在樓腳或房屋附近。

有些苗族居室,床不能與梁平行橫置。當地喪俗稱:「江西供頭,湖廣供腳,苗蠻水家橫梁奪。」意即江西籍的漢人死了,頭朝外腳朝內豎停在堂屋裡;兩湖籍的漢人死了,頭朝內腳朝外豎停在堂屋裡;當地的苗族、布依族和水族死了人,順著大梁橫停在堂屋裡。因此,不能像停屍一樣將床順梁橫置。同樣道理,用木頭做成的鍋蓋、抓蓋之類傢俱,亦忌諱橫放。

祖輩房的方位有一定的習俗規定。一般三間房中,中間叫「曹北」。即堂屋。堂屋的左右,有一間多鋪以地板,稱為「夯公」,即祖先的方位,是房屋中最神聖的部位,是主人家祖先神靈的集中地。因此,這個方向的座位是長輩和老人的天下,年青人—輩份在祖輩者除外—是不允許往這個地方坐的,與吊腳樓的堂屋為全家的活動中白不同.祖輩房的「夯公」才是全家活動的中心。而其它設施則與吊腳樓建築的第二層規劃大同小異.即都辟有火塘、卧室、灶房等。

苗家的堂屋與火坑屋,是苗家住宅室內的中心空間,它充分顯示了苗家的民族意念和虔誠的信仰。苗家對於火坑有著特殊的感情。據《風凰廳志》記載:「當時苗民被迫,遷徒深山老林,無房居住,只好棲身岩穴,或者搭棚為屋,避風躲雨,因為窮的沒有鋪蓋。所以藉助火坑燒火禦寒」。因此,各地苗居不論那種樣式的住宅,都設有火坑,而且是不分晝夜、季節、長年不熄。以象徵苗家興旺不熄,它培育了苗家親切、溫愛、安全的特殊感情和群體精神空間的共識心理特徵。

塘內放的三角鐵架象徵祖先,故不能踏腳;一家人圍坐在它的周圍。在祖先的庇護下,充分體現出家的溫暖。對出坑的設置還很講究。通常用條石鑲成之後,又用椿木在周圍圍成正方,然後在火坑周圍用硬木鋪成離地面約一隻左右的「地樓」。苗家稱之為「拉總」或「總站」。譯成漢語則是「床鋪」或「冷鋪」。有的還用桐油將火坑、地樓油一次,平時擦礙明光閃亮。堂的安置。要與中柱屋脊相對為標准,偏前偏後俱非相宜,極邊一排中柱下方.是安家神的位置.苗家謂之為「夯告」。平常供祭時。向該處燒香紙、奠酒敬之,所以在圍火坑烤火時,主賓有別。倫常有序.立規以循;即以中柱一邊為上方長者坐之.下方坐主家晚輩,其它兩方不論也。火坑旁的祖先靈位處是神聖的地方。因此不準生人隨便上去。

過去,苗族的屋內布局以火塘為中心,人們的起居、飲食、祭祖、敬神、打坐均在火塘旁。火塘用青石板砌成,再用椿木圍成正方形,然後在火塘周圍用質地堅硬的木地板鋪「地樓」。「地樓」離地面約30厘米,苗族稱之為「拉總」或「總站」,意為「床鋪」或「冷鋪」。平時,火塘總是打掃得乾乾凈凈的,有的人家還用桐油油得油光鋥亮。現在苗家多有了木架床,晚上睡覺不再卧在火塘旁,借火取暖禦寒,但火塘邊仍是安靈設位祭祀祖先的地方。所以,到苗家作客,如未得到主人邀請,不能在「地樓」火塘邊的凳子上坐。當主人邀請就座時,必須到外面擦掉鞋子上的泥巴,然後再到火塘旁坐下。

吊腳樓在湘西民居中運用得非常巧妙,它不僅增加了使用空間,而且它上面的披檐還起遮陽的作用。吊腳樓挑出部分不大,兩米以內。除了起日常生活一般作用外,在湘西還有它特別的用途:湘西苗族男女青年是自由戀愛,姑娘們在這里綉花,可清楚地觀察下面的人群,找到如意的小夥子,她們就從樓上扔手絹以傳情送愛,這是湘西苗族特有的風俗。

三、苗族民居的裝修

苗族民居的裝修,與苗家的獨特風俗息息相關,普遍採用木板裝修。由於多是干欄式吊腳樓,底層進深很淺,一般只能關牛關豬、安磨、堆柴放草,很少住人。此層多用木枋或厚板橫裝,保留著井乾式建築的遺風。二樓是全家活動的中心。樓面半虛半實,人稱「半邊樓」。靠里為實,挖火塘,砌爐灶;靠外為虛,上鋪樓板,安床睡覺,設廊小憩。堂屋位於二樓上。二樓大門,門檻特高,據說如此,「財喜」不至外溢.其實是為了確保生活在吊腳樓上幼兒的安全。門上連楹赫然是對威嚴的木製水牛角,腰門的上門斗,也著意做成牛角形。苗俗認為,世上水牛威力最大,有其把門,安然無恙。把牛視若神靈,足見以農耕為生的苗族同胞對牛的崇拜。苗家大門及房門的裝修也與眾不同:大門上寬下窄,房門上窄下寬。以為如此,便於財寶進屋,利於產婦平產。

苗家許多重要活動,諸如結婚、喝滿月酒、辦喪事和架橋、立碑等紅白喜事宴請賓客時,多在二樓堂屋內舉辦「家庭舞會」,賓主共跳蘆笙舞、踩鼓舞。此類舞蹈,頓地為拍,節奏感強,舞者又多,往往三五十人齊集在堂屋裡「咚咚」起舞,聲震全寨。為適應此種民俗活動的需要,苗族民居採取了加密立柱、樓枕和加厚樓板的工藝來增強建築物的堅固性。

在吊腳樓二樓上,堂屋通常是空著的。兩次間,在地面與樓板結合處,用木板隔成前後間。有的在堂屋東壁上,或東次間的板壁上設祖先靈位。許多人家,在板壁上貼有用白紙剪成的太陽、月亮與若干小山神圖案,人們稱之為「保爺」,神為禳災祛禍之靈物。在堂屋東側的中柱旁,或東次間的中柱旁,多見「花竹」、「花樹」之類物品。這是舉行過「栽花竹」、「栽花樹」活動所留下的。婚後多年不育,或有女無子,或子女多病,請來巫師「栽花竹」、「栽花樹」,以求如願。必到孩子長大成人後,才能拆除被視為靈物的「花樹」或「花竹」。

有的人家.在大門門媚上掛有竹簽、刺條、破網、廢鐵等物件,認為可以避邪。吊腳樓的三樓上,存放雜物,有的人家也作卧室用。卧室設於次間前半部。明間樓上不住人,否則會得罪祖先。

苗族民居在裝修上的最大特點,是在吊腳樓二樓寬敞明亮的走廊上,安裝苗話叫「豆安息」的美人靠。美人靠欄桿的設置也很講究,它由幾十個向外隆出的彎月形人小木條等距離排列組成,木條上方固定在一根長長的方形橫木上,下方固定在一條寬寬的坐凳上,坐凳之下,由平板精裝與樓板連接,形成一個木製陽台。這里敞亮、舒適,既可憑高遠眺,飽覽賞心悅目的苗嶺景色。又可體息聚會,是各家人口盤桓最多之處。勞動之餘,男人們常在此抽煙飲茶,談古道今;婦女們常在此洗染晾曬,挑花綉裙:兒童們常在此讀書學習,嬉戲玩耍。

苗家的吊腳樓飛檐翹角,三面有走廊,懸出木質欄桿。欄桿雕有萬字格、喜字格、亞字格等象徵吉祥如意的圖案。懸柱有八棱形、四方形,下垂底端,常雕綉球、金瓜等形體。吊腳樓通常分兩層,上下鋪樓板,壁板油漆發光。樓上擇通風向陽處開窗。窗綉花形千姿百態,有雙鳳朝陽,喜鵲鬧梅、獅子滾球等。吊腳樓的下層多作貯藏糧食的谷倉或擺放傢具農具。樓上則為主人居室或客房。樓外長廊為婦女們綉花挑紗、織錦、打花帶、晾紗、晾衣的場所,和土家吊腳樓不同,苗家吊腳樓上樓的梯子一般設在屋內,而不像土家吊腳樓設在屋外。

四、橋與巫教文化

苗家人鍾愛橋,是因為在他們的巫教文化心理中,認為人從另外一個世界來到人間,統統是從橋上過來的;橋是幼兒的保護神,傳說架橋立板凳是給來投胎的魂靈以方便,板凳是供給投胎的魂體休息;橋是供給投胎的魂體行走,如果其走累了沒有板凳坐,遇河溝沒有橋過,「魂」過不來,就生不了小孩。因此,家家戶戶都有自己的橋或板凳。每年農歷二月初二的「祭橋節」期間,家家戶戶都不惜破費雞、鴨、魚、肉、酒等佳餚來供敬象徵生育神和保護神的村旁附近架設的舊橋(板凳),或用桃、李、杉樹架設新橋(板凳),陷含有兩性崇拜的意思。這天,可以說是苗家的「兒童節」,.父母們把娃娃們打扮得分外漂亮,不許打罵小孩。他們有什麼要求,只要父母能辦到的,盡量予以滿足。祭橋儀式在早上舉行.去祭橋的娃娃至少要有兩個蛋吃,並且必須在頭上纏一絲麻線.表示命運之神已將後代牢牢地「纏」住,不會夭析。

苗族架橋祭橋的緣起,傳說是古代苗家美女仰阿莎興起的。仰阿莎與天上的美男子略那——月亮結為夫妻多年沒有生育兒女.神仙暗示他倆在二月初二去架橋便可懷孕生子。正如禮俗歌所唱:「回頭看遠古,是誰先架橋,是誰先祭橋?來唱仰阿莎,他倆配成雙。過了好幾年,沒育兒和女。他倆著了急,商量去算命。翻過九重坡,過了九條河,遇著一神仙,……神仙勸他倆,他倆莫要優。你倆莫要愁;坳上三裸杉,是姜央栽的,回去把它砍,用它來架橋。三根排排架,一頭靠那山,一頭靠這山;一頭靠火龍,一頭靠水龍,當天就架好.兒女得過來。略那仰阿莎。砍倒三棵樹,架好那座橋。說來也逢巧,正逢二月二,生出一男孩。殺豬來祭橋。殺鴨來祭橋,米酒一大壇.燒香燃紙祭。就從那時起.苗家代代傳,每逢二月二.家家來架橋,戶戶來祭橋。」

這樣,苗鄉的橋的產生就有兩種途徑,一叫有意架橋,一叫無意架橋。前者為婚後不育,刻意求子。祈求兒童健康無恙;後者指為來往交通方便而別無他求的架橋。橋需要經常維修,但求子護兒之橋只能由橋主自家來修,他人是絕對不能代勞的。任何一座橋.只准維修.不得拆除。若因交通條件改變了,可能不要原橋了,也必須在原地象徵性地平鋪三塊木板或三塊石頭—用材通常用三,只能單不能雙,以供祀祭。民俗認為,若不如此,就會導致橋毀家破.斷子絕孫。架橋與祭橋習俗相輔相成,互為促進,這是當地苗鄉的橋豐富多姿的根本所在。

五、鼓樓與蘆笙藝術

蘆笙,是苗族的主要樂器之一,是苗族文化的符號和象徵,是表達苗族人民思想感情的紐帶,是苗族人民奮進向上的精神支柱。

苗族蘆笙歷史,淵源流長,有人說,蘆笙是苗族歷史文化發展的見證。在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吹笙鼓簧,吹笙吹笙,鼓簧鼓簧」的詩句出現。據考古發現,江川李家山出土的兩件戰國時期的葫蘆笙,是我國最早的笙類樂器之一。由此看來,蘆笙源於古代苗族先民,由於苗族歷史上的不斷遷徙而形成了蘆笙的文化體系,並在苗文化中佔了主導地位。

苗族鼓樓建築藝術,.既具有寶塔式的建築藝術,又有苗族吊腳樓的建築藝術,是個名符其實的樓閣形式,只有節日喜慶時節,方能使用。因可存放蘆笙,亦稱為「蘆笙樓」。

苗族鼓樓,一般都建於寨子的中央,多柱多邊形立體尖頂寶塔形,為三節樓閣結構,最高一節,內榨樓板存放銅鼓,活長梯由內腔壁爬上。

鼓樓的建築工序,先用鋼鑿斜鑿墊柱巨石到一定的深度,對稱栽實於場地的四周,再將巨木柱和外沿墊地厚穿枕架於基石鑿處,斜度向里,用內穿杭撐著諸柱內上方,造成圓錐形寶塔樓架。樓身用厚木板嵌裝成多邊菱形橢壁。壁外雕琢各種花草鳥獸,飛蝶魚蟲,農夫耕耘,苗人吹笙跳舞,人獸混雜,和平相諧,圖案清晰,線條粗獷,頗有生活氣息。每節樓身腰部,各圍裝一圍圈亭宇飛檐裝飾。樓身頂部,用尖實木帽復蓋。樓腹空腔圓形,用來存放集體的蘆笙。

苗族鼓樓,玲瓏俊秀,獨具民族風格,是苗族人民審美意識和智慧的營造物。

在苗族的建築系列中,除了以上述及的私用民居外,還有許多供公用的設施如吹笙踩鼓的蘆笙場、銅鼓堂;青年社交的跳花坡、遊方坪(在黔西的六枝,黔中雲霧山等一些地方還擇期建造「姊妹棚」、「公棚」、「遊方房」、「坐花房」、「坐茶棚」等臨時構築物);方便行人過往的各類橋梁。此外,在湘西還有專門進行「跳香」的「跳香堂」、「跳香廟」,安放龍舟的船廓等等,雖然比較簡陋,但其特殊功能是別的建築所不能替代的,並且蘊藏著的豐厚的風俗文化信息代碼。

苗族民居是情感意志的物態化。其中凝聚了苗族長期積累下來的社會生活美學情感和文化意識,如堂屋中祭祖牛角的堆放、門窗花格的製作、走廓扶手的排列、樓下雄柞的安裝等等,無不體現出約定俗成的民族氣派,成為廣大苗族群眾喜聞樂見的一種居住形式。因而,說苗族民居充分地昭示了「勤勞勇敢」這個苗族人民的形象,是苗族文化的一種象徵、一種聚合.也是不為過的。

無論是文化還是藝術都來源於生活,建築也是這樣。不管是有意或無意都能反映出當時當地的生活習慣、道德情操。苗族特有的歷史、民旅心理素質、民族性格和審美意識也融鑄出了苗族獨具特色的建築文化。

9. 黔中苗文化風俗習慣

1.一夫一妻制。1949年以前,苗族除了個別原妻不生育而有一夫多妻外,其餘都是實行一夫一妻制。苗族一般都不與他族通婚。同民族不同服飾的支系也少通婚或不通婚。苗族禁止家族內通婚。在黔東地區,甚至凡是拜為兄弟的被視為同宗人,其子女是兄弟姐妹關系,也不能通婚。近幾十年懂得了姑舅結親不科學,也改變了姨表、姑表結親的舊習俗。?

2.自由戀愛。苗族越是聚居地區,越是婚姻自主,通過青年男女親自參加「遊方」社交活動來實現。即使有父母包辦,只訂婚而未結婚的,也可以自由參加正常的「遊方」社交活動。黔東南男女青年的「遊方」社交活動,一般在喜慶或者節日的白天進行。屆時,男青年便到不同家族的村邊固定的遊方場上去吹口哨,作「哦嗬」聲,唱歌邀請,姑娘們聽了就知道小夥子們已到,就悄悄互相邀約來與小夥子們見面,互相介紹、談心、交流見聞,以及互相對歌。這樣反復多次,從中發現意中人,再進一步的單獨談心,建立感情。有的地方則是每天晚間進行。各村寨的小夥子吃完飯後,就三五成群地去不同家族的村寨「遊方」。

黔西北一帶的苗族社交叫做「玩花山」或者「跳月亮」、「吃平飯」。他們每逢節日(即農歷正月初一至十五;五月初五等),各地的未婚男女青年便歡聚在幾個村寨的一個山坡上,互相介紹、交談、對歌等等,如一見鍾情,便可傾吐愛慕之心。雲南楚雄一帶的苗族,在數十年前還有「姑娘房」的習俗,即由集體專設兩座公房,以便未婚男女青年在勞動之餘分房休息或住宿,男房的青年和女房和青年互相對歌,借機擇偶。此外,在雲南紅河個別苗族地區還有「搶姑娘」的陋習,如果被搶去的姑娘不同意,可以回去;如果女方願意,雙方都回去告知父母,准備舉行婚禮。居住在湘西一帶包括黔東北、鄂西和戰四川東南角的苗族青年男女也必須在「會姑娘」自由戀愛的基礎上才能締結婚約。廣融水苗族自治縣的男女青年則通過「坐妹」(即到女方家的火塘邊談心、對歌等)。經過多次「坐妹」,彼此感情融洽即可確立戀愛關系。?

3.訂婚。苗族通過自由戀愛後,男方就可請媒人前往女方家正式求婚,一般媒人去的次數越來越好,俗稱「親以多求為貴」。如果女方家同意就可舉行訂婚禮。但具體儀式苗族各地互有差異。在湘西一帶,如女家有心許配,必須經過家族喝了「放口酒」表示贊同之後,才能正式訂婚。然後男家再擇吉日向女家過禮,即送糯米粑、茶油和酒肉等。女家還要請家族人吃喝兩天三晚。過禮後,男家又擇地日娶親。

在川黔滇交界的苗族,男方請媒人到女家訂親,往往媒人會說某家想要你家姑娘去背水喝。如果女方同意,媒人就回來給男方家長傳訊,並擇定吉日,准備結婚。如果是父母包辦婚姻,則由男方父母先殺一隻羊送到女方家去,女方收一半,留一半由男方家帶回,表示不增加男方家的負擔,並表示願意成親。此後,男方家請媒人帶一對雞、一袋炒麵和若干雞蛋送到女家去,表明訂婚心意,這就算完成了訂婚手續;如果女方不同意,就殺一隻羊送到男家去表示退禮。男女雙方商定結婚日期之後,雙方家長積極准備禮物、食物和物色陪郎及陪娘各兩三人。
4.結婚。苗族婚禮一般都很隆重,屆時男、女主家都宰豬殺羊招待鄉親和來賓。一般都包括送親、迎親等程序。但各地的婚禮儀式也是不一樣的。

例如在川黔滇一帶,苗族舉行婚禮時,男家殺一頭豬、一對雞、酒數壺、雞蛋若乾和活牛一頭,由新郎的陪郎送到女家去,以作接新娘的禮物。他們在女方家住一兩天,女方家也殺一頭豬來接待,並留一半給男方家以作回禮;同時,新娘和陪娘就跟著新郎和陪郎一道到男家來。途中,男方兩男在前面開路,新娘和陪娘在後面,挑禮物的走在最後。當新娘走近新郎家時,由新郎的父母出來迎接新娘和陪娘。晚 飯時,新娘和陪娘坐一桌,新郎和陪郎坐一桌,其餘的人隨便就坐。夜間,男女青年唱歌,吹蘆笙、口琴等;老年人也參加唱歌,熱鬧非凡。

在湘西一帶,當娶親隊伍來到門前時,女家首先關門,賓主同時放鞭炮,男家用一包錢從門縫送入門內,叫做送「開門禮」,女家才開門迎接。吃完早飯就發親,由堂兄背新娘上轎,新娘除親屬陪同外,還有女友和兒女雙全的「引親娘」以及歌師等等。

新娘的女友們都身著盛裝,只有當新娘踩篾篩進男方家門,才知道誰是新娘。進門後,不拜堂,一直走到火坑邊坐下,由主婚人讓新郎新娘共喝一杯酒,共吃一塊肉,然後合用一盆葯水洗臉以除邪氣。主婚人唱完「合事歌」,晚飯後由雙方的歌手對歌,連續三天,婚禮才算結束。?

5.回門。苗族婚姻都有回門的習俗,即新娘嫁到新郎家後都要回娘家。但何時回,回娘家居時間多長,及其儀式的繁簡。都因地而異。有的地方必須是經回門後才能過性生活。如湘西在婚禮三天之內新郎新娘只能見面,不能同居,直到回門在娘家住一晚,第二天再回男家,這一天晚上才是親郎新娘的成婚之夜。在川黔滇,則是新娘在夫家住一兩個月後,新郎陪新娘回娘家住幾天,之後,雙雙返回新郎家長住。黔東南地區送新娘回門

10. 榕江縣管轄行政區有多少

榕江縣位於貴州東南部,都柳江中上游,幅圓面積3315.8平方公里,轄20個鄉鎮(其中民族鄉6個),總人口32萬餘人,其中以侗、苗、水、瑤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佔84.4%。2002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完成5.6億元,財政收入2950萬元,財政支出125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10元,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和省州確定的「新兩山」(月亮山、雷公山)扶貧重點的少數民族貧困縣之一。幾年來,在中央、省州的支持幫助下,全縣社會經濟取得長足的發展,基本實現了鄉鄉通程式控制電話、通國電、通電視,城鄉建設和村容寨貌得到進一步改善。榕江舊稱古州,為江南八百州之一,歷史文化悠久,民族文化底蘊深厚,民族風情原始古樸、原汁原味,文物古跡保存完好,旅遊資源豐富多彩,享有「風情濃郁、璞玉渾金、無跡不古、山水獨秀」的美稱。
主要表現在:
1、民族風情、民族文化原始古樸,底蘊深厚,群眾基礎深。榕江共有15個少數民族,其中以侗、苗、水、瑤四大主體少數民族占總人口84.4%,構築了榕江縣獨具地域文化色彩的民族文化。同時,各民族支系眾多,獨具特色,個性顯明,其中侗族有8個支系,苗族有15個支系,水、瑤民族鄉有6個,加上長期封閑,沒有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民族文化保存完好,形成了榕江獨特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
2、榕江是苗、侗文化祖源地。苗族先人沿江而上到達黔東南的第一站是古州榕江,然後再分化到各縣,這在苗族史學研究中已是不爭的事實。無論從苗族古歌、黔東南州志及有關縣志中都有印證,榕江城內的苗王廟為苗族獨一無二的祭祖廟都說明這一事實。2000年,北京、上海等地研究民俗學和旅遊的專家、學者、教授在認真考察了榕江月亮山後,一致認為榕江月亮山苗族的歷史文化是世界苗族中最古老、最原始的。侗族於苗族之後進入榕江,現有八個支系,是黔南州侗族支系最多的縣,五十年代中期國家民委創造的侗文都是以車江章魯村的語言作為標准音而創建的。 早在1997年湖南師大的旅遊資源專家考察了榕江資源後,就得出「榕江是苗侗文化祖源地」的結論。
3、旅遊資源相對集中,連線連片。全縣旅遊資源80%左右都集中在三條精品旅遊線上。
4、區位優勢好。榕江地處都柳江中上游,處在321國道線和202省道的交叉口連介面,是貴州東出湖南、南下廣西的重要通道,是桂林、張家界、荔波樟江、黃果樹、舞陽河各大景區之間的聯絡點。
景區概況:
榕江古榕風景名勝區為省級風景名勝區,2000年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完成景區總體規劃和可研報告,規劃突出立足於千株百年古榕樹資源和侗苗民族文化祖源地,規劃分為四個景區,分別是:三寶千戶侗寨景區,宰盪侗族大歌景區,七十二寨侗鄉景區,龍塘奇觀景區,景區之外規劃有39處獨立景點。景區共規劃有景物67個,其中一級景物10個,二級景物38個,三級景物15個,四級景物有4個。主要集中分布在兩大片區,其一是樂里片區,包括侗族七十二寨侗族的侗族風情和龍塘奇觀,資源分布相對集中,以古樸濃郁的苗族侗族風情和風格獨具的侗族建築、村寨、服飾為景源特點;其二是縣城古州、車江鄉、忠誠鎮、栽麻鄉片區,以古榕群和千戶侗寨為景源特徵,是風景名勝區的重點片區,具有鄰近縣城,交通方便等優勢。
當前榕江旅遊業發展突出存在的幾個問題和困難:
1、以交通為主的基礎設施落後。目前縣際公路隨著321國道和黎榕公路改造完成的基礎上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連接縣內各景區的公路交通情況非常差,等級低。
2、資源豐富,特別是民族文化底蘊深厚,保存完好,但在資源挖掘和整理上滯後,景點建設跟不上,資源尚未形成產品進入市場。
3、對旅遊資源的宣傳力度不夠。
4、旅遊業人才缺乏,從業人員素質不高,服務質量低。
榕江縣旅遊業發展思路
為搶抓機遇,夯實基礎,迎接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縣委、縣人民政府高度重視旅遊業的發展,明確地提出今後一段時期全縣經濟發展總體思路的奮斗目標即為抓好「一個提升、兩個基礎、三個特色」,其中「三個特色」就是包括有「特色旅遊業」的發展,把特色旅遊業作為後續支柱產業的突破口來抓。
榕江縣特色旅遊業發展思路是:圍繞建設黎平、榕江、從江南部侗族民族文化「金三角」的前提,依託榕江特定地域特色的原始生態和多民族原生文化旅遊資源,把榕江建成一個中國苗侗文化中心和充分展示各民族生活習俗的觀光旅遊區,使旅客能感受,體驗不同民族的風情習俗,集旅遊、休閑、度假、科考為一體的旅遊目的地。
發展戰略:重點突出「三條線、五張牌」。
「三條線」即:
①車江—宰盪侗族風情旅遊線,以車江、宰盪、大利為重點,主要展示鼓樓、花橋、民居等建築文化精華與侗族大歌、琵琶歌等音樂文化經典,以及祭薩、哆耶、行歌坐夜等侗族傳統習俗,同時可以飽覽與人居環境相和諧的古榕群,古楠木群,古楓樹群等奇觀。
②都柳江原始生態和侗苗文化旅遊線。以沿都柳江畔的擺貝、八蒙、都江、古州、車江為主,在80公里的線上可以展示都柳江純潔水資源,月亮山、孔明山原始森林植被與苗侗水等多民族原生文化。主要位托於321國道便利的交通條件。
③以晚寨、本里、空申、小丹江為代表的侗苗民族風情旅遊線,突出展示晚寨侗族琵琶歌,七十二寨侗族風情、岑最、卡寨苗族戰國發式,空申空烈苗族超短裙與茅人節、小丹江苗族風情及雷公山原始森林。
「五張牌」,著重樹立「都柳江精品線」、「古榕群」、「苗王廟」、「兩汪超短裙苗族風情」、「晚寨琵琶歌」五個品牌。
目前我縣首先考慮發展的景區主要是依託321國道和黎榕公路便利的交通條件,重點建設古榕群「千戶侗寨」,擺貝、大利、宰盪等民族村寨,逐步推向三條旅遊線建設。榕江由於基礎設施比較落後,需要國家投入建設的很大,圍繞黎平機場的通航,為盡快形成黎榕從片區旅遊業的發展,當前最急需的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建設:
一是「三寶千戶侗寨」的排污排水工程和民族風格房屋的恢復保護工程。三寶千戶侗寨位於古榕風景名勝區的中心景區,與縣城一河之隔,共有侗族2467戶,13197人,素有「天下第一侗寨」的美稱。是全國南部侗族聚居最多的村寨,南部侗族標准音所在地。數百株百年古榕群、世界最高樓層最多的三寶鼓樓及三寶千戶侗寨的民族風情、民居村寨等為景區的主要景觀。其祭薩儀式傳統神秘古樸,薩瑪節是南部侗族現在最古老而盛大的傳統節日,其活動氣氛熱烈,場面龐大,頗具吸引力。從1982年開始已有零星的遊客到榕江旅遊。之後,遊客量逐年增加,尤其是「西瓜節」、「薩瑪節」的舉辦,吸引了不少的海外遊客,2002年遊人總數達5.5萬餘人,初步形成一定規模的旅遊市場。
二是興華到擺貝旅遊公路建設。榕江月亮山苗族的歷史文化是世界苗族中最古老、最原始的,興華擺貝苗寨是月亮山中最古老的苗寨之一。全村有349戶,1558人,民族村寨歷史悠久,民族風情原始,神秘古樸,民族文化底蘊豐厚。其百鳥羽毛服飾,蠟染堪稱一絕。古老莊重肅穆的鼓藏節、古瓢舞等民族風情為世界旅遊資源的極品。雖然交通條件尚未改善,仍有很多海內外的遊客自發到擺貝村游覽、觀光、考察,市場潛力很大。如果321國道改造完成,修通擺貝連接321國道的旅遊公路,擺貝村將成為都柳江畔一個亮點。
三是大利、宰盪旅遊公路的建設。栽麻鄉大利村、宰盪村距縣城25公里,為侗族大歌之鄉,距黎榕公路都只有6公里,兩個村共有500多戶,2400餘人,皆為侗族。主要景觀為侗族四合院特色民居、鼓樓、花橋、青石板古道、侗族大歌等民族風情和400年樹齡的古楠木,古楓樹群及村寨與山水的完美結合。由於交通困難,不能正常通車,許多旅行社預定的許多旅遊線路經常被迫改線或步行到村寨。建成該片區的旅遊公路,這兩村將成為看鼓樓、花橋、聽大歌最近的旅遊點。

閱讀全文

與苗文化老家是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41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22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9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