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學校如何弘揚傳統文化
1、以活動為載體,搭建傳播傳統文化的平台。通過實踐活動寓教於樂,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文化積淀。一是要求學生對有關的傳統文化進行調查摸底,寫出調查報告,分析現狀,展望未來。這樣的調查能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加深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認識。
2、開設傳統文化大課堂,加強基本人文知識訓練。語文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利用學校的大課堂開設傳統文學講座,內容包括詩詞曲賦鑒賞、儒家經典賞析,中國古文化、中華傳統美德、中國民風民俗研究等。
3、把語文訓練和人文素質教育和諧統一起來,將傳統文化寓於語文教學中。漢語是最富有詩意的語言,簡單的幾個字不僅表達了豐富的內涵,還可以營造優美的意境。如國畫,在寥寥幾筆中蘊含著豐富的內涵,它們可以創造出悠遠的意境。
意義:
1、優秀的民族文化既是民族振興的精神動力,又是建設先進文化的重要基礎。在經濟全球化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背景下,弘揚優秀的民族文化,並結合時代特點加以創新,在中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進程中,我們的祖先創造了輝煌燦爛、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
2、傳統文化講究崇尚倫理、注重人文理性、強調和諧觀念、倡導憂患意識等等,學習和研究這些中國傳統文化,進而繼承、弘揚和發展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在指導下,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弘揚優秀的民族文化遺產,加強對國民全面素質教育的培養,都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
② 區域推進傳統文化進校園的具體實施方法有幾方面
摘要 2、拓展校園文化。
③ 為更好地開展傳統文化教育請提出幾點合理化建議
從傳統文化的流失現象入手,把能維護傳統文化傳承的方法措施寫下來。
1、在傳統節日宣傳傳統文化活動。中國的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等,它們都是通過歷史傳承下來的。這些傳統的節令風俗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的經濟狀況、生活習慣,體現了親情、團聚,以及偉大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氣節、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禮儀等,如,端午節,紀念屈原活動。發揚對國家民族的忠心、氣節。
2、舉辦傳統文化的講座。
3、鼓勵創作演出傳統文化節目。在電影、電影、廣播、報紙、網路,各方面增加傳統文化教育節目。
4、在城鄉建設方面,開辟傳統文化公園,文化牆,進行宣傳。
5、在學校等教育團體、單位開展四德教育、傳統文化方面教育,開展「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
6、在學校教材上增加傳統文化內容。
文化特點
1、世代相傳,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內有所中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但是大體上沒有中斷過,總的來說變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其顯著特點是:儒、佛、道三家民族文化,共同支撐,又相互融合。
3、歷史悠久。如中國傳統文化的儒家文化有五千年的歷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廣度—豐富多彩,「精深」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測。
④ 如何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校園文化建設
1、開設更多關於傳統文化的課程,系統地對中小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
學校將傳統文化教育作為學生的必修課程列入教學大綱,開設更多的關於傳統文化的課程,系統有針對性地對中小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品質教育。提倡和鼓勵學生組成各種興趣小組,研讀國學名著,提高自身文化修養。
2、精心組織活動,讓廣大學生在傳統文化熏陶下思想升華
精心設計和組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傳統文化活動,例如邀請校內和校外專家舉行弘揚傳統文化的系列專題講座;充分利用節慶日和紀念日,深入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唱響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民族精神的主旋律;組織以班級為單位的中國傳統文化主題演講比賽、徵文比賽、書畫比賽、歌舞比賽等,讓學生感悟經典、啟迪人生。
3、校領導高度重視,營造高雅健康的校園文化氛圍
學校領導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從制度上重視,開展「書香校園工程」,從學習傳統文化入手,構建「德育特色學院」。從措施上重視,真正從根本上凈化校園文化環境,營造道德色彩濃重的校園文化氛圍,消除低俗文化,抑制垃圾文化的傳播;在校園設施建設上,布置具有豐富傳統文化內涵的雕塑、書畫等文化作品,使校園的山、水、園林、路、教學樓等都達到使用功能、審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有機統一。
置身於這樣的校園文化中,師生員工很容易實現耳濡目染,促進主體人文意識的養成,提升主體平等向善、獨立自信的人文情懷。因此,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可以發揮其對學校人文底蘊的形成、對主體人文意識養成和主體性調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拓展內容: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意義:
校園文化的主體是全體師生員工,在校園文化建設的參與中,主體的能動性得以調動,校園文化才能得以創新和發展。因此,必須努力提升校園主體的人文素養。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有著豐厚的人文文化積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凝聚著幾千年文明的智慧,包含著反映民族精神的基本價值觀念,如自強不息、崇尚和諧、重義輕利等。
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可以在傳承和弘揚中營造具有濃厚人文氣息的校園文化,增強學校的人文底蘊;可以在把握優秀傳統文化價值內涵的基礎上,引導校園主體注重個人德性和品行的修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立積極健康的校園主流文化,為校園主體提供精神支撐和心靈慰藉。
⑤ 呂信偉:如何推動傳統文化進校園進課堂
你好:如何推動傳統文化,可以看看以下幾點:
1、將傳統文化「請」進校園,著力營造富有濃厚的傳統文化氣息的校園環境。
具體說來,學校的整體規劃建設,可以設計一些能體現我國傳統文化精髓的代表性建築、人物塑像、園林景觀等。一草一木暗香浮動,一字一畫德育無聲。學生只有在校園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才能將其內化為求知做人的基本態度和基本品質。其次,要創設文化課堂教學情境。像在教室的牆壁上張貼古代名人的畫像和書法家撰寫的名言警句,在黑板報上專門開辟「民族文化快餐」一角等等,以此來營造一種濃厚的文化氛圍。
2、立足課堂,播撒傳統文化的種子
(一)、激發興趣,讓學生找到成功的樂趣。
(二)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內涵,並通過恰當的方式傳遞給學生。
(三)、強化誦讀,與賢哲進行精神的對話、心靈的溝通,進而喚醒學生的心智與靈魂、促進其生命成長。
3、在課外實踐活動中,滲透、弘揚傳統文化。
(一)引領學生親近名著,品味經典。大凡名著,都是一個時代智慧的結晶, 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之根,這些啟迪智慧的典籍,大多是能打動人心靈的作品,是時代和民族的瑰寶,理應功在當時,利在千秋,應該讓經典伴隨學生的成長。
(二)、激勵學生走進傳統節日,傳承中華文化。現在不少學生對我們的傳統節日淡漠了。傳統節日蘊含著我們民族的情感追求。端午節,人們吃粽子,劃龍舟,都有著憑吊屈原的主題。人們懷念屈原實際是在傳遞著愛國精神的火炬。中秋節吃月餅、除夕夜吃餃子,這都反映了我們民族重團圓、重親情、重和諧的情感追求。在這些節日里,應提醒學生從中感受文化的氛圍。
可以引導學生調查了解家鄉特有的節慶、傳統習俗,傳統文化藝術及淵源。引導學生廣泛閱讀有關家鄉的文選典籍,並初步了解家鄉婚嫁文化、飲食文化、節令文化等傳統文化形式。考察家鄉的名勝古跡與由來。考察家鄉的歷史名人和遺跡。考察家鄉某些地名的由來。考察家鄉的飲食文化、服飾文化特點。訪問民間藝人,了解傳統工藝。組織學生為宣傳家鄉的傳統文化開展實踐活動。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⑥ 如何讓傳統文化走進校園
1.政府組織文化、教育專家對傳統文化學習內容,就階段性的必修、選修分別進行頂層設計和科學界定。制定從幼兒園到大學等不同階段的課程、課時、教學方法、教學目標和評價體系。將傳統文化學習納入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體系中進行統籌謀劃。採取動畫寓教於樂的方式,把傳統文化和藝術教育融入相應課程。
2.將「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建立專項事業經費。整合文化資源進入學校,開展學校教育資源與文化藝術素質兩大培訓。借鑒「傳統戲曲文化進校園」的經驗,在文學、書法、繪畫、民間技藝等相關領域積極探索傳統文化與現代科學技術相融合的手段,創新傳統文化在青少年中的傳承及傳播方式。
3.對「傳統戲曲文化進校園」動畫製作提供專項經費支持,將已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崑曲、京劇、秦腔、黃梅戲、花鼓戲等地域性戲曲進行創造性地普及推廣。通過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將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有機結合起來,不斷創新文化傳承品牌和大眾普及方式。
4.強化公共服務責任,通過組織與傳統文化相關賽事等活動,將「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以人們喜聞樂見、能夠廣泛參與的方式不斷予以推廣。
⑦ 傳統文化進入校園有什麼好方法嗎
傳統文化進入校園其實最好的方式就是尋找一些優異的傳統文化內涵和古代詩篇,之後加入到中小學生的平時課內閱讀或者是課外閱讀中,這樣其實對於中小學來說也是達到了一定的要求。而且這樣一方面中小學生可以在年幼的時候就得到了思想上正確的指導,另一方面,傳統文化也可以在新鮮血液中進行傳承,所以這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對於文化傳承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所以傳統文化進校園有著很多的方式方法,我們需要在嘗試中不斷去找到最適合傳承文化的一種方法。而且我們要在過程中堅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一根本方法,這樣才會使中華傳統文化的積極意義更大,才能推動中國文化的偉大復興,也最終成就中國夢。所以為了打造這個目標,需要我們全中國人民共同去努力。
⑧ 如何推動傳統文化進校園進課堂
一、將傳統文化「請」進校園,著力營造富有濃厚的傳統文化氣息的校園環境。
高品位的校園文化環境能為語文教學提供廣闊的空間。徜徉在一個隨時隨地都能學到新知識、新學問,能獲得審美感受的校園中,更能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具體說來,學校的整體規劃建設,可以設計一些能體現我國傳統文化精髓的代表性建築、人物塑像、園林景觀等。一草一木暗香浮動,一字一畫德育無聲。學生只有在校園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才能將其內化為求知做人的基本態度和基本品質。
其次,要創設文化課堂教學情境。像在教室的牆壁上張貼古代名人的畫像和書法家撰寫的名言警句,在黑板報上專門開辟「民族文化快餐」一角等等,以此來營造一種濃厚的文化氛圍。
二、立足課堂,播撒傳統文化的種子
(一)、激發興趣,讓學生找到成功的樂趣。
回望歷史,古人學語文不僅有強記,也有孔子與學生「浴乎沂,風乎舞雩」的暢快,更有各種各樣的輕松的文字游戲。開玩笑、猜謎語、寫對聯、填詩詞,嬉笑怒罵,激揚文字,將語言玩到盡興玩到極致。也有垂髫小兒、弱冠書生學以致用,在日常生活中常享「語文」的樂趣,常品成功的快樂。
我們的老師,要努力營造語文課堂的文化氛圍,力求語文課多一點文化氣息,讓學生在課堂上領略到「文化」應有的甜味與魅力。要努力讓語文動起來、活起來,從歷史故事中明理,從歷史笑話幽默中得智,從成語典故中積知,從對聯猜謎中獲趣,從多種渠道入手,積極激趣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震撼他們的心靈,讓學生人人成能手、成英雄。
我的做法是,精心選擇三百個典型的成語,既學習語音字形,成語運用,又增加作文文采,還能了解一些文化常識,知道一些文學典故,更能帶動名句名篇的背誦。我們進行成語接龍,師生名字鑲嵌,歷史故事大串聯等活動,收效很大。此外,散文、詩歌品賞,對聯,猜謎,及自製謎面。雖然有些幼稚,但在快樂中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開啟了學生的創造才能。玩轉語言,玩透語文,學生再面對課本、考試、競賽,便能找到「老叟戲頑童」的快樂。
在教學中,我常引用與課文相關的典故詩文,鋪墊蓄勢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和興趣。或者根據課文內容選擇恰當的播放音樂,或激昂慷慨或沉緩婉轉的音樂。或者利用多媒體製作相關影像材料,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精湛與美妙。
(二)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內涵,並通過恰當的方式傳遞給學生。
1.感受傳統文化的自然美。教材中寫景、狀物、山水游記、田園詩歌等課文,對自然美進行了鍾情的描述,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幅幅多姿多彩的自然畫面,這些圖景經過了作者的攝取拼接,已不再是純客觀景物,它已經是人格化了的自然,它飽含了作者的情思。
2.感受傳統文化的社會美。教材中的課文為我們展開了一軸軸性格鮮明的人物畫卷和一幅幅生動的社會畫面。正義感,嫉惡如仇的精神,對愛情的忠貞,虛心好學的品質,見義勇為,樂於助人的精神構成了社會美的主體。《鄒忌諷齊王納諫》中虛心接受批評、聞過即改的作風,《送東陽馬生序》中不辭勞苦、虛心求學的精神等等,都可在學生心靈中種下真、善、美的種子。教師要准確傳導出作品中的情感特徵,讓學生在心靈深處受到傳統文化的震撼,受到洗禮,從而陶冶其美好高尚的情操。
⑨ 如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語文教學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也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有之義。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來看,其中也包含了大量的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語文教師應當具備傳統文化的滲透意識,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與理解傳統文化,這也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關鍵所在。
一、加強認識,提高教師自身文化素養
不少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還缺乏傳統文化滲透教學的自覺意識,由此要更好地開展小學語文傳統文化滲透教學,語文教師首先應當具備傳統文化的滲透意識,能主動在教學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這是開展傳統文化滲透教學的前提所在。
學校可以多開展這方面的宣傳學習,可以讓語文教師認識到傳統文化滲透教育的重要性,從而主動在語文教學中開展這方面的滲透教育。
二、課內多種方式實施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1、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年齡還比較小,特別是小學低段的學生,他們剛剛入學,有強烈的好奇心,但注意力很容易分散,由此教師需要在教學中營造情境,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2、開展合作探究,挖掘傳統文化要素
小組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也比較適合於小學語文的教學,語文教師在開展傳統文化滲透教育時,也可以嘗試開展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去學習與探究,從中更好地理解與認識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三、課外多種途徑並施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1、鼓勵課外傳統文化閱讀,營造傳統文化氛圍
2、開展豐富多彩活動,滲透傳統文化要素
為讓傳統文化的滲透教育更有效,除平時的課堂中所進行的文本教學之外,語文教師還可以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實踐活動。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語文教學的要點:
1、要教會學生讀准字音。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中有許多的生僻字,學生可以通過查字典、拼拼音等形式讀准字音。
2、是要識別一定數量的文字。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中,有許多古今不同義的字詞,了解它的古今意思,能更好的理解古文。
3、是掌握一定的詞彙量,如諺語、俗語及成語等。這些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深入研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著作。
⑩ 學校如何做傳統文化
首先是「道」,「道」如果我們捕捉不到的時候就是「德」;「德」如果我們還不能形成主流的時候,就靠人,就是「善」,就是引導大家向善;然後這個「善」難以形成主流的時候,就教「禮儀」;這個「禮儀」形成不了主流的時候靠「法制」。你們知道一個發展的規律嗎?如果我們知道這樣的一個規律,我們把國學教育只退化到復古的那個禮儀上面,那也不是真正的禮儀。因為那個禮儀是帶有虛假的,帶有死板的,帶有城府的那種禮儀。什麼跪拜啊,什麼90度鞠躬啊,你說學生現在如果他在你這里學了這種禮儀,他在社會上,大家可能會覺得他是一個怪人。我們要把國學教育里的好東西、精華給學生,而不是把外在的形式化的、甚至是城府的那個東西給孩子,那我們將是害了孩子。
我們現在國學怎麼教育,我們傳統文化怎麼教育,關鍵的是現在沒有多少教師能講國學了。因為大家現在把西瓜丟掉了,抓一個芝麻。「道、德、仁、禮」,真正的「禮」是什麼?真正的「禮」是對人恭敬、謙虛、尊重。並不是外在的那種復古的形式,所以我們抓的是芝麻丟掉了西瓜。我們現在的國學教育形成了兩張皮,大家在這兒學了,然後回去呢,不能變成真正的核心價值觀深入孩子的心靈。那我們倒不如不把這個國學作為主流引進去,這樣的國學是一個標簽了。
那我們應該怎麼教?因為我們現在的教師沒有幾個人能教國學了。我們應該怎麼教?讓孩子背。我們只要讓孩子去背,背國學經典就行了。我們選一本比較好的國學經典讓孩子去背,讓孩子快樂地背,不要逼孩子們背。我們古代的人不像現在的應試考試,我們古代的人就是從背書開始,古代的人考秀才也好,考狀元也好,考什麼也好,他先背書。為什麼?他背到入心的程度的時候,那個經典裡面的東西他自然明白,不需要大家教的。我們現在學生都背考試的東西去了,背歷史、地理,什麼政治,背那些東西去了,就是為分數去背書了。我們如果形成真正的背國學經典的這種風氣,這個孩子一定是會成為一個博學多才,是一個「道」和「理」明理的孩子,明理實行的孩子。
大家知道嗎,我就是一個不背歷史地理的人。我現在50歲了,我記憶力超好,大家都知道我這個人能脫稿講話發言,你看我赤手空拳上來就面對你們各種問題,我不需要提前考慮你們向我提什麼問題的。為什麼?因為我從來不背歷史地理政治,因為我從小學到現在我就背經典,而且我持之以恆地背。大家看我這種狀態,那麼你看我講各種課、各種科目,這兩年我講了40多課,我還開辦了這么多欄目,我隨大家出題目。我為什麼各種課我都能講呢?因為能夠舉一反三了,觸類旁通。這就是我實踐的結果,國學經典就是這樣學的。
現在我們社會上的國學班辦偏掉了。如果你要想真正地把傳統文化引進去,我建議你選一本適合孩子的經典,讓孩子每天背,但是不要逼迫他,讓他願意背。只要他每天都背那一本,那麼他很快三個月有三個月的效果,一年有一年的效果,三年有三年的效果,三年以後這個經典裡面的道理一定會成為他的老師的,你放心,經典一定會自動地成為他的老師。那我背的經典,現在是深入我心靈的一個老師,我遇到任何問題,我就請教它,我就從這個經典裡面找答案,我從經典裡面找力量。所以說,我們現在這個傳統的文化,我們現在要這樣來把握,不要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我們要抓住傳統文化的精華,就必須要把這個精華交給孩子自己去把握,我們這個路子就對了。
我的國學老師就是把精華讓我自己去把握。這一本經典你去學,你天天學,以後你學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你一切都明白了。我發現我現在是這樣的,我正在朝這個方向發展,這個經典就是我的老師了,它就是我無聲的老師了。所以說,如果你這樣去實踐,就不會誤導孩子。我在講座的時候我也告訴大家,現在習主席主張國學經典進教科書。我也說了,現在我們的教師都不會講國學了,他們一講就會偏。
所以我建議背,讓學生背。只有讓學生背,把掌握經典精髓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自己。只要他背經典,他堅持背下去,這個國學經典一定會融入他的生命,他一定會同這個國學經典相應的。這是我給你的答案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