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革命文化
革命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偉大斗爭中構建的文化,它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革命」為精神內核和價值取向,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借鑒世界優秀文明成果,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
它是革命實踐的偉大創造,是中國革命事業的精神遺產和文化傳承,是中國共產黨人和廣大人民群眾優良傳統和品格風范的集中體現,是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它起源於五四新文化運動和中國共產黨成立,形成於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豐富發展於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以及改革開放時期。
近代中國人民開展一系列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斗爭,為革命文化的孕育提供了土壤。無數仁人志士以挽救民族危亡為己任,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從洋務運動到戊戌變法,再到辛亥革命,最終都沒能完成救亡圖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
歷史證明,舊式的農民戰爭、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革命、照搬照抄西方資本主義的道路都走不通。要贏得國家獨立和人民解放,必須找到新的先進理論和社會力量,開辟新的道路。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革命的面貌為之一新。
(1)落後的革命文化有哪些擴展閱讀:
從本質意義上看,革命文化與紅色文化是一致的,相對而言,紅色文化是更形象的表述。紅色是血與火的顏色,中國人民賦予其特定的文化內涵,象徵希望、熱烈、勇敢、創造、奮斗、犧牲等。紅色是中國共產黨黨旗、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顏色。
這種特定顏色及其象徵意味,與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革命精神、品格情操和價值訴求形成完美的「同構」關系。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不同階段,形成了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不同的表現形態。
這些革命文化,是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是無數革命先烈的鮮血和生命鑄就的,是中華精神的革命創造與薪火相傳,永遠閃耀著光芒。
『貳』 外國有哪些文化革命是有負面效果的政治辯論要用,要證明文化革命沒有必要
復雜性、政治甚至文化上的世界化,不應該重新提倡盲目排外的、封閉的、狹隘的民族主義。民族主義是一種落後的意識形態。在今天,在世界舞台上會有更強的適應和競爭能力。
總之、整合為—個有機整體,歷來起著分裂、消極、各國家日益被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出現了經濟、科技,因此同其他民族友好合作地交往、不斷吸收其它民族的優秀文化成果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精神。我們的祖先曾經克服地域阻隔上的種種困難,走出中華大地去發展同世界其它各民族的交往、現實性、溝通和互補。
建構當代民族精神在肯定民族傳統中的優秀的精神文化的同時、特別在信息技術革命的推動下;過去人們注意實體,現在則把注意力轉向關系、過程,這是歷史所證明了的真理、國際化、地域的文化局限性的矛盾推動著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佛教曾經是一種外來文化,也往往是中華民族自身發展的緩慢時期、學習、互相取長補短更成了當今各國各民族關繫上的主流、多樣、復雜的現象世界進入不變的、海上的各種「絲綢之路」,總是推動和促進了中華民族自身的發展、他國家,回到現實世界;過去人們主張原子論、機械論,現在則主張系統論。各民族彼此開放、善於吸收和利用其它民族所創造的積極成果,都不可避免地具有局限性和弱點,在人們的社會生活和實踐活動越來越具有全球性、世界性的今天,但我們祖先卻接納了這種文化並把它與儒學。應該看到,發達國家的文化也有精華和糟粕之分,越是具有民族性的精神文化越會得到他民族,我們對世界文化發展的貢獻就會更大,我們發展民族文化的路子會更加寬廣。不同民族、不同歷史背景下形成的不同文化自有它們存在的各自實踐上。這樣說當然不是要一慨排斥西方文化,我們有我們的弱點和問題。只要我們對西方文化抱清醒的、分析的態度,那末有條件有選擇地吸收西方文化中的科學合理的方面、道學結合起來,使之成為中國古代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鴉片戰爭以後,封閉就落後。發展自己的時代特色,是一種創新發展的精神品質,這種精神品質是中國文化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新理論使得西方的文化、精神和價值觀傳統經歷著歷史性的深刻變化。過去曾處於支配地位的科學主義思潮正和人文主義思潮彼此滲透結合起來。馬克思主義發源於歐洲,但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以來的實踐過程中把它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並將它與中國革命實踐、社會和自然協調發展的思潮所取替、一體化迅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在精神上、他地區的歡迎。可以說,在文化上利用他人之長補己之短也是當今時代的—種潮流。在這種潮流面前,我們越是在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基礎上善於學習,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精神。
應該承認中華民族文化和外民族文化、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和區別,但不應該將這種差異、區別誇大到彼此不能相容的地步,甚至用它們來反對和取代傳統文化。在資產階級奪取政權和社會工業化過程中所形成的許多思想、觀念、內在的本質和規律世界,現在則覺得應該回到多樣性,對於糾正和克服過去在中央集權行政體制下形成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還是很有好處的,會有利於現代化的實現和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時代上、理論在目前已明顯地表現出不能適應當代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過渡的需要,不僅不能有利於當代發達工業社會的問題和矛盾的解決。西方許多有遠見的思想家理論家在批判地反思近代乃至更為久遠的古代的各種思想時提出了許多新思想。實際上,世界各地區、文化上反而主張多樣性、多元性的原因,這種局限性和弱點就表現得更為明顯。人們活動的全球性和民族的、善於學習其它民族的長處、合作、團結的民族關系,才形成了多民族的中華民族大家庭,中華民族的傳統精神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結果,創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時代精神文化,就越是會受到世界人民的歡迎和重視、中國傳統文化結合起來。歷史的經驗表明,對外開放。開放就進步,某些人「飢不擇食」地盲目崇拜、照抄照搬;以分析為主的思潮正在走向以綜合為主的思潮;過去人們在科學認識領域主張排除偶然性;過去流行的征服和掠奪自然的思潮正在為人,於是過去在西方流行而目前在西方受到責難的那些思想、理論反而在中國大陸上得到了迅速的傳播,而應該分析。大漢族主義和地方民族主義、大民族主義和小民族主義歷來不利於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不應該盲目的崇洋媚外,不應該不作分析地,中華民族在抵禦西方列強對中國侵略、瓜分的同時仍然不斷向西方各國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文化。孫中山在領導中國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的過程中也學習了西方資產階級思想家和政治家提出的民主主義思想、個人中心的個人主義價值觀曾經在西方價值觀中佔有核心的支配地位,現在這種地位在動搖,正在被對他人、全球化。此外,隨著工業化的生產力向信息化自動化生產力的發展、義務的觀念所取代。某些學者甚至認為反映工業社會的現代主義正在被反映未來信息社會的後現代主義所取代。大概由於我國當前發生的變化是一種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一體化的發展趨勢,整個人類越來越在世界范圍內被組織,不應該借口差異、經濟全球化、吸收、引進其它民族文化中的精華、傳統上的根據,也自有它們在文化空間上的穩定性,但任何民族的文化不論有怎樣悠久的傳統和頑強的生命力、張力、單一的,當代西方工業發達國家的許多有識之士已經認識到了中國傳統文化對於治理工業發達國家社會病的價值;過去強調主客體區分的思潮正在演變為主客體統—的思潮,人們獲得了更多的閑暇時間發展自己的精神文化空間、現代和過去之分,只能引導人們走向民族文化虛無主義、民族自卑主義。在這樣一個世界上,誰善於向其它民族學習,追求著更加豐富多採的精神文化。這就是為什麼在科學、技術,誰就會得到更快的發展,即使目前處於不發達狀況,也可以通過向發達國家的開放、學習、推陳出新的原動力還是應該鼓勵東西文化交流,順其自然發展、不分良莠地一概照抄照搬,曾經開辟了陸上。當今世界在科學技術革命,甚至它們本身就是當代各種社會問題和社會矛盾得以形成和出現的思想理論根源、各民族、整體論、區別去絕對地肯定一方和絕對地否定另一方、有時甚至是反動的作用,居住在中華大地上的各民族正是由由於不斷反對和克服各種形式的民族主義,才發展了平等、老師
要正確對待外國精神文化。
但是如何使中國的文化傳統得到更好的發揚?
現在我們的傳統節日越來越被人淡忘,
特別是青少年
責任在政府、學校、從中央集權的行政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過程,人們非常需要工業社會和市場經濟初級階段上的各種思想和觀念,全然忘記了那些思潮的各種局限性。十分明顯,這種對西方文化盲目崇拜的態度不可能引導人們正確地建構當代民族精神、主張從變化、有機論、社會甚至生態環境要承擔更多責任、無法學習和引進其它民族的優秀成果的時候,不應該「食洋不化」、信息;個體至上;而每當由於客觀的或主觀的原因,無法對外開放、消化並同自己的傳統結合起來、引進,避免發達國家在發展過程中經歷的各種曲折、付出的各種代價,可以形成自己的後發優勢。加快自己的發展進程。
向外國外民族學習要承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厚德載物"的雍容大度、包容萬物的寬容精神。中華民族"會通"與融合的思想,以實踐為基礎,正確對待傳統優秀文化,正確對待外國文化,在弘揚傳統文化的同時吸收外國文化中的精華,再加上我們的創新和開拓,這就是建構當代中華民族精神的正確道路。
『叄』 舊革命包含哪些革命
辛亥革命。中國的革命史分為五個時期,其中舊民主主義革命,就是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
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反清革命活動和三民主義。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民族民主革命,是二十世紀中國的第一次歷史性巨變。
中國革命由舊民主主義向新民主主義的轉變。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和中國工人階級的壯大,新文化運動的興起,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
『肆』 革命文化是什麼
革命文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由中國共產黨人、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共同創造並極具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是一種重要資源,包括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
發掘和利用紅色文化獨特的價值功能,不僅有利於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實踐性,還對打造具有中國特色和世界影響的紅色文化產業新品牌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4)落後的革命文化有哪些擴展閱讀:
倡導的是崇高思想境界和革命道德情操,傳播其理念、彰顯其精神有利於紅色革命精神深入人心。一是紅色文化是開展青少年德育的有效載體。
紅色文化資源內容豐富,每一處革命遺跡、每一件珍貴文物、每一堂傳統課都是鮮活的教材,都折射著革命先輩崇高理想、堅定信念、愛國情操的光芒。
用鮮活的歷史告訴青少年,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建立在他們對祖國深厚的愛之上。一個人對祖國愛得越深,歷史的責任感就越強烈,人生目標就越明確,人生信念就越堅定。古往今來,彪炳史冊的無一不是忠誠的愛國者。
『伍』 革命文化是指什麼
革命文化一般指社會革命中的文化現象。
在我國,革命文化往往特指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文化,包括革命理論和革命文藝等等。
新民主主義文化綱領的核心內容是:發展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
相對於革命文化,我國今天的文化是建設文化、創新文化;仍然需要發揚革命文化的優良傳統。
『陸』 革命文化傳統有哪些
1 黨的生日2 南昌起義3 井岡山精神4 遵義會議敢於承認錯誤端正黨的路線的精神5 飛奪瀘定橋敢於犧牲敢於勝利壓倒一切困難排除一切險阻的精神6 長征精神7 延安精神艱苦樸素自力更生,8 西安事變拋棄前嫌共敵外辱民族大義為重的精神,9 西柏坡精神,10 趕考兩個務必精神,11 建國初期槍斃劉青山張子善嚴厲打擊貪腐的決心和精神,12 雷鋒精神,13大 慶鐵人王進喜精神14 農業學大寨精神,15 張思德 焦裕祿 .孔繁森幹部為人民服務精神
『柒』 紅色革命有哪些精神
具體如下:
1、紅色精神是指共產黨的紅色精神,最早表現為一九一九年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其核心是愛國主義。在中國共產黨90年的歷史中,形成了很多可歌可泣的「紅色精神」。如「軍民團結、艱苦奮斗」的井岡山精神,「不怕艱難險惡」的長征精神,「改變作風、提高素質」的延安精神,「艱苦奮斗、勇於開拓」的北大荒精神,「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艱苦奮斗」的西柏坡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勇攀科學高峰」的兩彈一星精神。
2、意義:在中共九十年的歷史中,是什麼使共產黨能克服艱難波折奮斗不息?是什麼使其在內憂外患的多重壓力下突破險境絕處逢生,直至今日成為東方強國?答案是紅色精神!
『捌』 什麼是紅色革命文化
所謂革命,通常情況下是指社會變革和政治變化
紅色革命文化,則是指以無產階級的共產黨為領導的旨在推翻三座大山進行的社會變革的過程,現在紅色革命的內涵又有了擴大,泛指思想向上的文化
『玖』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文化破壞事件
******我記得的兩個版本,分別是「七大」和「十大」
《〈〈〈〈阻礙中國古代文明的七大事件〉〉〉〉》
當公元前212年,阿基米德被攻入敘拉古城的羅馬士兵殺死的時候,那個士兵並不知道自己親手扼殺了燦爛的古希臘文明。從此歐洲由於宗教迷信進入了愚昧黑暗的中世紀,知道一千多年後,科學文明才因為哥白尼,伽利略等人重新回到歐洲大陸,如果這個偶然因素被排除,那麼以古希臘的文明水準,穩定地發展,在之後幾前年裡,歐洲也完全可能成為封建時代的文明中心,而不是只有中國在幾千年裡孤獨地站立在世界文明的山巔。
無獨有偶,中國古代文明也遭遇過七次類似的重大打擊,如果不是這幾次巨大的打擊,中國古代燦爛的文明甚至完全有可能以自己的加速度,在歐洲的教士們還在幾千年前和古埃及法老一樣的方式在紙草和羊皮上記錄時,就突破到近代文明來。
歷史是沒有如果的,不過我們還是可以來看一看,這八個事件究竟是如何阻擋了華夏文明發展的車輪,甚至於將文明的發展倒車回去的。說只有七次,是因為這幾次都影響重大,意義深遠,而類似陳勝吳廣起義這樣的事雖然是重大事件,但是對於中國整體的文明來說,只是農民起義罷了,特別是對於科學文明來說,並起不到什麼決定性的作用,因此不會進行討論。
***第一件秦始皇的焚書事件
秦始皇一掃六合,統一了中國,又作了廢分封,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等有利於文明發展的措施,《史記·秦始皇本紀》:「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可是不久就發生了使文明倒退的「焚書」事件。歷史上說秦始皇焚書總是和坑儒一起說的。不過從現代眼光看,從文明發展的角度看,坑儒事件只是封建社會中君王殘酷鎮壓政敵所常見的手法,而且被害的儒生,方士據說只有四百六十人,比起後來幾個朝代的文字獄來說還差的遠。但「焚書」事件對中國古代文明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反作用。
據說在公元213年,當時有個儒家的學者在宴會上批評秦始皇設郡縣的做法,一些儒生也不斷議論對秦始皇的政策不滿。丞相李斯是恐怕這些反對他的人危害國家統治或者是自己的地位,提出了焚書的建議:
史書除《秦紀》以外,六國史書一律燒掉;《詩》、《書》、百家語除博士官收藏的以外,其他人藏書都集中到郡,由郡守、尉監督燒掉;醫葯、卜筮、種樹等書不在禁列;
於是在全國各地都燃起了燒書簡的熊熊大火,過去東周時期幾百年逐步累積起來的諸子百家學說成果就這樣毀於一旦,很多就此失傳。
這里需要指出的是不僅僅是這些學術成就的損失。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局面,非常有利於各類學說的發展,是我國古代學術發展的黃金時代,也正是在中國自行發展出現西方近代科學的前提,如果不是這次焚書事件,百家爭鳴能夠繼續,很有可能在不久的時代里,在中國就能有人喊出:「知識就是力量」這樣的豪言,使中國出現培根這樣的哲學家,並出現現代實驗科學。
可惜的是從此幾千年,直到現在也再也沒有如此良好的學術研究氛圍了。因此此後的中國學術研究都只是在先賢的基礎上發展鞏固,很少出現什麼新的學術思想。
因此中國的科學和文明走上了一條獨特的有中國特色的道路。
***第二件事:獨尊儒術
由於秦朝的迅速崩壞,
取代的漢朝吸取了秦的教訓,要尋找一條不同於秦的道路。
漢武帝的時候,為了擺脫上前一代大臣以及太後的影響,尋找能集道德,政法,思想三位一體的治國之道,需要尋求一種哲學體系來支撐。
漢武帝因此到處舉賢納士來尋求治國之道,《漢書武帝紀第六》記載道:丞相綰奏:「所舉賢良,或治申、商、韓非、蘇秦、張儀之言,亂國政,請皆罷。」奏可。」這個丞相綰叫做衛綰,是漢武帝的老師,說使用韓非,商鞅的學說的人只能亂國,不能使用,因此漢武帝也不再使用法家的理論,事實上漢朝初期推廣的是蕭規曹隨的黃老之學。而法家理論對於治理國家來說是不可避免的,後來中國的朝代也還是不斷有人推崇以法治國。
可是緊接著發生的事情,使以法治國這樣的概念,再也沒有成為中國人思想中的主題,現在社會上,我們抱怨法律不健全,不斷有人以權蓋法,官本位等思想,就是從這件事種下的根。
《漢書·董仲舒傳》中的這段文字:「及仲舒對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學校之官,州郡舉茂材孝廉,皆自仲舒發之。」就是說只發揚孔子的學說,廢除其他的學說。董仲舒這個名字應該是被永遠記住的名字,就是這個人以自己的智慧徹底謀殺了所有其他偉大的學說,使現代人評論中國人的哲學思想時,首先想到是是儒家思想,甚至只有儒家思想。這樣後世的知識分子只能學習儒家學說,先秦的百家爭鳴的學術自由自然是妄想,甚至於連學習其他學術思想的機會都沒有了,因為只剩下儒學才是學習,並為國家錄取的正路。
這一點和歐洲中世紀只有學習神學才是唯一獲得知識的正式途徑沒有什麼區別。雖然漢武帝採用這個措施對漢朝的統治是有利的,但是對於中國的文明發展來說,在以後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特別是封建後期,儒家思想成為制約文明發展的因素後,董仲舒獨尊儒術所造成的儒學在中國也造成了特別厚重的枷鎖,使的中國在向近代科學邁進時步履艱難。
於是中國後面幾千年的文明許多學者都概括為儒家文明,這聽上去便不覺的是很豐富的感覺。
但是由於中國文明這時候還是處於封建社會的上升期,之後還是創造出盛唐這樣的文明高潮。
***第三件事金元入侵
隨著歷史車輪到達宋代,
中國特色的封建文明達到了最高峰,宋朝的賦稅收入在中國古代歷史中也是最高,人民生活水平也相當高,導致司馬光慨嘆:走卒類士服,農夫躡絲履。有西方學者說當時一位歐洲君主的生活水平還比不上東京汴梁一個看城門的士兵。宋代的科學文化也達到了高潮,理學家程頤的「格物致知」已經體現出科學研究的思想,沈括等科學家的成就達到了當時世界最領先的水準。而當時甚至已經出現了工廠生產等資本主義萌芽,就在這樣一個發展的最好時機,由於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使這個時機被錯過,否則中國可能是最先實現工業革命的國家,而這個時機的錯過,導致中國再也沒有在封建社會時期遇到這樣好的發展時機。
北方金元的連續入侵,導致中國北方的生產水平完全倒退。
由於金元都屬於游牧民族,在進入中原後都按游牧民族慣例大肆掠殺,使北方的人口大幅降低,其中部分則遷移到南方(其中唯一的好處是使南方特別是兩廣地區的文明大大的發展了),金元統治者還在中原實行原始的奴隸制度,在農業區實行放牧,以及民族歧視政策,這些都導致了當地文明的倒退。讓人感嘆的是,當金的後裔滿清又一次統治中原的時候,他們又犯了同樣的錯誤,比如歧視漢人,滿人不從事生產,不讀書,甚至將杭州的西湖改成了馬場,不過由於明朝的經濟文化並不出眾,因此文化上的倒退並不象在宋朝的那次那樣明顯。
而中國封建文明也因此開始慢慢地走向下坡路。
當金元的游牧民族逐步被當地漢民族先進的文明同化時,已經過了幾百年,而再也沒有機會達到北宋那好的時期。這當然是因為其後的唯一的漢族政權明王朝,在科技文明等發展的方面實在是做的最糟糕的一個朝代。
可以說幾乎都是失敗的,倒退的。
因此阻礙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大事件里和明朝相關的是最多的。
***第四件事明朝的統治方針
這樣的段落標題似乎對明朝的統治者太過於苛刻了,但事實上一點也沒錯,明朝幾代君王里除了明成祖萬曆帝還算可以外,其他的君王都基本可算是昏君,整個國家在統治下,整個國家生產落後,毫無朝氣,到處是密探的恐怖統治,可說是最差的封建時期了。
自明太祖朱元璋取得天下後,為了將元朝強制實行的牧業恢復為農業,將大量的土地分配給農民,使得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不過這種開國時期的發展相當程度是在元朝長期的生產力壓制後的反彈,如果換成任何一個前朝政權來統治也都能達到開國時期的發展。由於對剛剛從蒙古統治壓抑下,明朝的統治者對於傳統特別著重,理學這時候發展成為用儒學中的倫理來管理國家,人民生活的一切方面的理論。而這樣的理論宣揚的不是發展,而是禁慾,只要維持原始的農業自然經濟就可以了,這樣才符合簡朴的道德風范。這種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的生產完全走回封建社會初期的形式去了,因此在後期,導致糧食供應趕不上人口的增長。
在這樣的治國方針下,雖然在中後期,又出現資本主義的萌芽,即使沒有滿人的入侵,還是很難爆發出工業革命的。
與此理雪家們已經完全脫離了宋朝理學初創時尋求天地間真理的初衷,變成完全僵化,淪為統治階層工具的東西,在同時禁錮著人們的思想。而八股文的出現,使得知識分子階層整體被僵化,從而使得科學文明再一次停步了。
***第五件事明朝的八股文
朱元璋有一次臨朝聽奏,刑部主事茹太素寫了洋洋萬言陳說時務,朱讀了半天也不知道他在說什麼,不由得大怒,將茹責打了一頓。後來又讓人繼續讀,讀到最後才涉及正題,所提幾條建議也還可行。他一面向茹道歉,一面下令糾正浮誇的文風。又欽定了奏言的格式,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等八個部分組成,通稱「八股文」。又規定在科舉中,應試考生也要按八股文體做文章,後來連字數都有了限制。這種文體格式死板,內容空洞,束縛人們思路。可是讀書人為了考功名,都只好學習八股文,很多人連書都不讀了,只研究怎樣寫好八股文,於是這樣發展出來的知識分子,很多也是毫無思想,可見對文明的發展八股文起了多大的破壞作用。所以明末清初的大學者顧炎武曾說:「八股之害,甚於焚書。」
當明清兩朝的讀書人開始沉迷在八股文里鑽營時,整個國家的科技文化的發展便陷於停頓了。
但是由於一個人的存在,當時中國還是很可能成為近代史中領先的強國,那就是鄭和,這個人比哥倫布早九十二年開始了偉大的航海,甚至有證據表明,是鄭和的船隊(由他的副手率領)發現了美洲和澳洲。鄭和的功績我們都很知道了,可以這樣講,當時成為世界的霸主,建立日不落中華帝國的不二時機就在眼前。當時中國事實上也的確是稱霸於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海上霸主,鄭和的寶船是1500噸的巨艦,百年後哥倫布使用的最大的船才100噸。只要鄭和所進行的偉大事業能繼續下去,現在在美洲,澳洲以及世界其他很多地方建立龐大殖民帝國的將是中國人,可是由於明王朝的理學觀念和下文所說的事件,使我們錯過了在地球上拓展國土的最好時機。
***第六件事明清的海禁和劉大夏的極端愚蠢
鄭和七次下西洋,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他航海所得到的資料和航海技術,也使得當時中國是海上的絕對霸主。
可是前文已經說過明朝的治國方針是一種非常保守的,滿足於自給自足的思想,發展生產對於明朝來說不不對的,因為這違背了簡朴的美德。因此當時的永樂帝和大臣們沒有一個從鄭和的描述聯想到其中的巨大商業利益。當然由於當時中國還是世界上最富足最強大國家,這些王孫大臣自然沒有動力去海外撈世界。於此相反,當時歐洲各國的君主無不夢想著能打開到東方的新航路,帶來大量財富,對航海都非常支持。不過我國東南沿海的居民一直都有出海的傳統,當時民間的海上貿易也相當繁榮,因此如果明能支持航海事業,中國人建立美洲殖民地完全是可能的。
可是由於日本的倭寇開始騷擾中國沿海,明朝便禁止了民間出海,明太祖屢頒海禁令。洪武四年(1371)十二月,宣布「仍禁瀕海民不得私出海」。洪武十四年,又宣布「林示瀕海民私通誨外諸國」。洪武十七年正月,「禁民入海捕魚」。洪武二十三年十月,詔戶部「申嚴交通外番之禁」。洪武二十七年正月,甚至下令「禁民間用番香、番貨」。明太祖制訂律法,對於違禁者及私行放禁的濱海軍衛官兵,都要處以嚴刑。明太祖的海禁,使唐、宋、元以來的海外貿易遭到沉重打擊。至永樂時,明成祖宣布:「不許沿海軍民人等私自下番交通外國,遵洪武事例禁治。」小小的海盜竟然讓號稱最強大的明帝國,簽署這樣的命令,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都從沒有過,從這點看出明朝的外強中干,以及極端保守。
就這樣由於國家的海禁,就此扼殺了我國當時還是最領先的航海事業,中華日不落帝國就此成為泡影。更主要的問題是,明清兩朝由於禁止民眾出海,而當時又不象漢唐一樣和西域各國通好,這樣在陸地和海洋上都把國門關閉起來,形成了閉關鎖國的狀態,由於那時侯歐洲的近代科學逐漸起步,中國的故步自封便失去了及時獲得最新的科技知識的機會,一直到被炮火打開國門,這個損失是非常大的。
鄭和死後,連國家進行的航海事業也停止下來,之後發生的事則是讓人發指的損害民族利益的事。
以兵部侍郎劉大夏為主的官員便停止了航海活動,理由是是航海太花錢,對百姓負擔太重。由於鄭和下西洋,並不象其他歐洲國家航海是為了經濟利益,而是向其他國家顯示中華的威儀,因此很花錢。但他們沒有看出航海可能帶來的經濟利益,這點反而是南宋的趙構做的很好,他是歷史上最支持海上貿易的皇帝,原因是每年需要交給金國的歲幣太多了,只能想辦法多賺錢。話歸本文,劉大夏這樣做其實更深的含義是防止宦官的勢力變大,但是從鄭和這樣少有的有作為的宦官身上下手,也可見這些人的眼光短淺。劉大夏據說是一個很認真的官員,而且還十分關注百姓疾苦,不過這個人實在受八股文毒害太深,目光短淺,居然做了一件人神共憤的事情,他將鄭和幾十年積累的技術資料從宮里偷出來,全部付之一炬了。這個極端愚蠢的做法,可以堪比焚書坑儒的秦始皇,這樣使得明的航海技術倒退了幾十年,由於這是是歐洲大航海時代的關鍵幾十年,劉大夏的做法可以說改變了歷史。可笑又可嘆的是,他做這件事的時候一定還以為是為百姓做了件好事。可以說把這個人弄個鐵像跪在鄭和像前放在中國航海博物館前也不為過。
請大家原諒我對這個人咬牙切齒說了這么多,公正地說把責任歸罪於他個人是不公平的,當時的明王朝的軍臣可以說都是一群沒有見識,只知道鑽營,謀私利的庸碌之輩,因此有「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這樣的說法。歸根結底,是理學的保守思想和八股文毒害了中國知識分子階層,即使是有見識的人也脫離不了這個局限。
讓人惋惜的是,之後滿清政府依然延續了「海禁」政策,甚至還在收復台灣後,曾經打算放棄掉,把百姓都牽到大陸,真是讓人嘆息。我們可以看出,在思想保守落後的社會里,是不可能有科技文明的大幅度進步的。
因此中國在古代成為海上霸主的夢想,終歸還只是夢想罷了。
中國古代的文明在遭受了以上那麼多次巨大的打擊後,已經到了清王朝中後期,這時候中國的科技文明已經逐漸落後於西方列強。可是清王朝為了維護自己少數民族的統治,採取了比前朝更保守更專制的統治。
雖然清朝有為的君王比明朝多的多,但是在思想領域的保守使進步和發展成為「不合祖制」的罪過,因此和不斷進取發展的西方列強相比,差距越來越大。
但是在鴉片戰爭之前,清帝國還是世界上最富足的國家,因此雖然被西方國家船堅炮利打開了國門,簽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我們還是有可能奮起反追,從而再次領先的。因此在飽嘗國家落後的痛苦後,以李鴻章為首的洋務派開始了向西方列強學習的洋務運動
***第七件事洋務運動和百日維新的失敗
我們都知道洋務運動最後以中日甲午戰爭的失敗而告終,但是洋務運動還是為中國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礎,特別是西方近代科學思想的引入以及近代中國工業的初步建立。可是洋務運動還是失敗了,他並沒有能使中國擺脫被西方列強殖民化,而與此同時進行的日本的明智維新卻成功的使日本成為了一個強國。
因此我們必須檢討洋務運動為什麼沒有成功而明智維新卻成功了。
這個問題很多歷史學家都有過論述,蔣介石也曾經評論過,我很同意他的觀點,他認為關鍵是雙方領導人的認識不同。伊藤博文的著眼點,在與建國建軍久遠的規模有關聯的問題—政治、憲法、經濟、社會的組織,軍事的制度,科學的精神和方法。因為伊藤博文知道「先立乎其大者遠者」,所以日本的建國建軍,自始即著眼於基本精神,故其維新的基礎頗為深厚。』『相反的是,我國(清廷)李鴻章則是深受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觀念,只知道西方國家「大炮之精純、子彈之細巧、器械之鮮明、隊伍之雄整,實非中國所能及」,以為「中國但有大炮、輪船兩樣,西人即可斂手」。而對於立國建軍的大政方針,和科學文化的根本之圖,尤其科學的基本精神,則不聞不問。『因此,他主持洋務幾十年,亦僅止於聘請顧問、訓練洋槍、抽取關稅厘金、設立機器製造局、造船廠、招商局、礦務局,求其「船堅炮利」而已。『其結果,海軍毀於中日黃海之戰,陸軍敗於中日朝鮮之役,關稅主權旁落於外人之手,內憂外患,禍亂紛乘。『李鴻章和伊藤博文的優劣,即於此判若雲泥了!
其實這並不能完全怪李鴻章的見識短淺,他正是由於受到前文所說的僵化的中國八股文式的教育,思想怎能不僵化,而且中國是天朝大國的思想已經流傳了幾千年,當時的知識分子一直到普通百姓誰不是這樣想的。
當中國的確是最先進最文明的國家時,這樣想是自豪,而當國家已經落後時,繼續這樣想,就只是夜朗自大了。可惜由於前文所說的閉關鎖國,國家落後了也沒有人知道。因此直到洋務運動開始的時候,還有人在說這樣的昏話,「洋人以勢力勝,中國以禮義勝」,「所恃者,中國數千年禮義廉恥之維」,則實在是中國幾千年文化所造成的副作用了。而反觀日本由於過去從來沒有達到過文化的領先,從唐朝時期日本的大化改新開始,日本就開始在學習中國,在發現西方的先進後轉而學習西方列強,相對中國來說,文化的失落比較少,也比較習慣,因此能十分徹底地學習,並掌握到西方的基本精神,而中國幾千年的老大架子是很難取掉的,因此即使開始學習也能難作到虛心。
正是由於以上的原因,之後由光緒皇帝和康有為梁啟超等人試圖實行的更徹底的改革時,只經過了短短的一百天,便遭受到保守派和洋務派的阻撓而夭折了,因此稱為百日維新。
百日維新和洋務運動在當時社會環境下失敗或許是必然的,但還是要說,如果,如果不是中國的封建歷史這樣長,而變的如此保守,這次的變革或許會成功,那麼中國或許徹底抹去近代史中太多的屈辱。如果這六次事件的前幾件沒有發生的話,後面的悲劇或許也不會發生。我們的歷史會更主動更積極地發展。
但是歷史畢竟沒有如果,而且是那麼多如果,中國的歷史遭受了那麼多次巨大的打擊,還能夠屹立不倒,本身就值得我們驕傲,畢竟中華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沒有絕斷的文明。公元前18世紀古印度文明被雅利安人取代,公元前1600年赫梯人入侵,古巴比倫滅亡。元前6世紀,古埃及被波斯滅亡。而各類其他文明甚至整個族類被滅絕的也多不勝舉,惟有華夏文明以其巨大的生命力持續了下來,即使曾經被游牧民族統治,卻仍然以其強大的同化力量將之溶入了中華文明的整體中。
因此我們有理由為自己的文明和民族驕傲,也有理由相信,只要我們能吸取前代的教訓,將這類損害民族和文明的事件減少甚至不再發生並轉化為動力,中華文明再次站在世界頂端是我們完全能實現的。
《〈〈〈中國歷史上「10黑」〉〉〉》
1 秦始皇焚書坑儒 哲人雲:消滅一個民族先從文化上消滅它,此言不虛。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才俊輩出,各種思想交相輝映,這是歷史上文化最燦爛的時刻。但是,隨著秦的大一統,消滅了其他諸侯國的文化不說,為了搞愚民政策(怕知識分子批判引導人民反抗),坑殺無數讀書人和文化典籍。這是中國文化史上最悲劇的時刻,基本上也是開了歷朝歷代文字獄的先河。但是,愚民政策最終被證明是愚蠢的,最後推翻秦的劉、項,都是讀書不多之人。
2 漢武帝獨尊儒術 隨著漢朝的建立,經濟和文化又開始發展起來。到了武帝時,為鞏固中央集權,統一知識界思想,重用儒學大師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打擊了其它思想流派的餓生存空間。開明的政治制度走向專制,活躍的思想被扼殺,發展中的初等級市場也遭破壞。《鹽鐵論》中對此有詳細的論述,關於鹽鐵是官營還是放開允許民營,是與民爭利還是讓利於民,是禁錮思想還是允許民間思想與朝廷對話,此事爭論劇烈,但最終武帝罷桑弘羊,對鹽鐵官營。中國錯過了一個走向政治開明/學術自由/市場繁榮的機會。實際上,武帝大興兵戎,國庫吃緊,漢朝的禍根也在此埋下。
3 漢黨禁之爭、黃巾之變及三國戰亂 先是,東漢黨禁之爭以宦官集團勝利告終,士大夫集團遭受空前打擊幾乎一蹶不振,而後宦官專權,中央權力旁落,黃巾之變加劇了對社會經濟文化的破壞,至三國時代破壞達到極點,中國歷史發展倒退了數百年。設想,如果赤壁之戰以曹魏集團勝利告終,中國可能早幾十年統一,結果又如何?但歷史無法假設。
4 宋朝理學的興起 以二程和朱熹為首,以儒家之名,理學興起並成宋代國學,這些大師的道德文章是好的,但是不能以一家標准要求天下。理學對中國人文思想是個巨大的打擊,其占據統治地位也預示人文啟蒙不能在中國快速興起。其後的元朝,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使中國的發展停滯不前。
5 明末張居正革新失敗和蘇州資本主義萌芽被扼殺,先是,明初鄭和下西洋目標不明,無功而返,而西洋的航海術此後卻藉助中國技術空前大發展,繼之張居正一條鞭法革新失敗,蘇州手工業資本化道路失敗,中國繼續走封建主義道路,而此時,西方處於大航海時代和文藝復興,將中國逐漸甩開。
6 清軍入關 清軍入關採用了血腥的手段,揚州十屠,嘉興三屠,幾乎每一處經濟發達地都被一掃而空落後文化對先進文化的征服,是個悲劇。
7 鴉片戰爭及太平天國之變 鴉片戰爭使中國的頭上壓上了一座資本主義大山,而太平天國之變更是雪上加霜,清王朝根本已無法將革新圖強提上日程。
8 戊戌維新失敗 洋務運動失敗,近鄰日本的明志維新以及甲午之戰刺激了中國知識分子和統治者,百日維新最終失敗,而如果再次假設又如何?但是,戊戌維新開啟了近代中國政治變革的先河。
9 七七事變 中日的這場戰爭導致了兩國的共同悲劇,至今兩國傷痕仍然無法抹平,互相不信任。更為關鍵的,勝利後的中國也未實現和平,試想,如果國共1945年和談成功,結果又會如何?歷史仍然無法假設。
10 文化大革命 政治浩劫,文化浩劫,經濟浩劫。使知識分子的思想變得懦弱,社會責任感下降,仗義執言的士大夫精神逐漸消失。
『拾』 紅色文化有哪些內容
紅色文化內容:
有唱紅歌、閱讀紅書、觀看紅色電影、書寫紅色勵志格言、舉辦紅色專題講座、了解紅軍長征歷程、游歷紅色旅遊景區等。
紅色文化是革命戰爭年代由中國共產黨人、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共同創造並極具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紅色文化是一種重要資源,包括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其有別於其它文化的根本點在於紅色,紅色代表了權威、勇氣、革命等意義。
中國紅色文化有一個形成、發展、積淀、豐富、創新的文化演進過程,已經經歷或必將經歷包括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各個歷史時期,直到共產主義最終實現的整個歷史進程。
紅色文化意義:
紅色文化是革命戰爭年代,由中國共產黨人、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共同創造的中國特色先進文化,其中蘊含了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紅色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紅色文化是對中華優秀傳統和世界文化的繼承、發展和創新。
它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信仰、制度、作風、道德、革命精神等種種優秀傳統,紅色文化極具民族特性,是非物質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