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學校的制度文化包括哪些方面

學校的制度文化包括哪些方面

發布時間:2022-05-04 10:40:54

㈠ 校園文化包括哪些內容

校園文化包括學校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1、物質文化: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文娛體育活動設施,以及優美綠化的環境等。
2、制度文化:校訓、校紀、校規、班規、學生守則、入隊入團條件、勞動制度、清潔衛生制度,以及考試規則、休息制度等。
3、精神文化:校風、教風、學風、班風,師生員工的價值觀念、精神狀態、群體心理、人際關系,以及英雄雕塑、升旗儀式、文娛體育科技活動等。
學校:
學校教育是由專職人員和專門機構承擔的有目的、有系統、有組織的,有計劃的以影響受教育學校教育者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並最終使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達到預定目的的社會活動。
學校教育指受教育者在各類學校內所接受的各種教育活動,是教育制度重要組成部分。學校教育的具體活動受到社會需求影響,必須符合社會發展趨勢,承擔著對社會輸送人才的職能。一般說來,學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學校主要分為五種: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

㈡ 校園文化建設包含什麼內容呢

校園文化建設是以學生為主體,校園為主要空間,涵蓋院校領導、教職工在內,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群體文化。

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提升素質。校園文化的功能,不是直接可以觸摸的到的,然而生活在校園之中的人時時、處處可以感受得到。因此校園文化建設首先要把提升素質作為重中之重抓好抓實,促進師生、員工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不斷提升。素質的提升,不完全來自課堂,課堂之外的活動,包括必要的社會實踐、社會調查、社會公益活動是提升素質的重要渠道。

二是塑造情操。通過學生自己組織的社團活動,塑造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諸如體育競技比賽、登山、游泳對訓練體能、增強體質的好處自不待言,其中對培養團隊精神、合作意識、堅忍不拔的意志力、拼搏精神、是不可或缺的手段與方式。

三是營造氛圍。通過各種各樣的文藝、體育、軍訓、理論探討,學術報告,營造一種生機勃勃,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學子們置身於這種環境之中,受這種精神的熏陶,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久而久之,就會成為一個有知識、有教養、有進取精神,有良好氣質、天天向上的人。

㈢ 校園文化建設包括哪些

校園文化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這里主要談談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課余文化、輿論文化、人際關系等幾個方面的問題。
1.加強物質文化建設,美化校園環境。校園文化建設應從以創建優美校園為主要內容的物質文化入手。
2.加強制度文化建設,強化管理機制。學校應遵循教育規律,依據教育方針和教育法規,圍繞培養「四有」新人這個核心,建立和健全各種規章制度。
3.加強課余文化建設,豐富校園生活。
4.加強輿論文化建設,形成優良校風。
5.創造和諧人際關系,優化人際環境。

㈣ 學校文化體系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 能具體解釋嗎

摘要 你好,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㈤ 學校文化包括( )文化、( )文化和制度文化

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物質文化建設是一種外在的、外顯的文化。也即硬環境的建設,如校園建築,布局,校舍內部的陳設布置,校園的綠化、美化等等。倡導發揮全體師生員工的主人翁意識,人人動手,讓環境來潛移默化的熏陶人,影響人。

制度文化是指在學校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具體體現出來的學校管理的獨特風格,是學校全體成員共同認可並自覺遵守的行為准則。制度文化是一種管理文化,建立和健全學校規章制度,塑造良好的校園制度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校園制度文化主要表現為學校規章制度。規章制度是否科學合理,是一所學校校園文化程度高低的標志。它規范著學校的辦學行為,教師的教學行為以及學生的從學行為。文化約束人,文化造就人,常規管理既要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又要切合學校的實際,具有校本化的特徵。

校園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從奠定「人和」思想,到上下一心擰成一股繩,從確立「三風」內容,到具體落實外化為行動;從開展校園活動,到深入人心內化為品格。努力培育校園文化精神,用精神文化來凝聚師生的人心,用精神來鼓舞人,用精神來教育人,用精神來提升人。

㈥ 學校文化主要包括什麼內容

教育的理想和追求(學校的辦學理念、價值觀、信仰等);對學校功能及社會責任的理解(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對個性的理解(校服、校旗、校徽、校報等);對學習、工作的態度(優良的校園文化又培養了優秀的人才);對集體的看法(看到自己的成績,找出自身不足)。

教育的理想和追求:學校的辦學理念、價值觀、信仰、教風和學風等方面。

對學校功能及社會責任的理解: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利於調動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

對個性的理解:為營造鮮明的校園文化,每一所學校最好有自己獨特的標識,如校牌、校服、校旗、校徽、校報等。這些標識一方面突出了學校的整體形象,另一方面也能激發師生員工的榮譽感和責任感。

對學習、工作的態度:校風是學校全體成員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形成的相對穩定的精神狀態和作風。優良的校風是一面旗幟,激勵著教師為人師表,辛勤育人,也鞭策著學生勤奮學習,積極向上。

對集體的看法:正確地把握自身條件,看到自己的成績,找出自身不足,明確學校的最近發展區,提出重點發展項目,落實切實可行的措施。



組成部分

學校文化由觀念文化、規範文化和物質文化構成。

觀念文化也叫精神文化,包括辦學的指導思想、教育觀、道德觀、思維方式、校風、行為習慣。觀念文化可分解為四種成分:認知成分、情感成分、價值成分、理想成分。觀念文化是學校文化的內核和靈魂,是學校組織發展的精神動力。

規範文化也叫制度文化,是一種確立組織機構、明確成員角色與職責、規范成員行為的文化。規範文化有三種表達方式:組織形態、規章制度、角色規范。規範文化發揮著育人職能的制度保證。

㈦ 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包括哪些內容

1、全面開展校風、教風、學風建設。要在規范辦學行為、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遴選和集成社會的先進文化,弘揚主旋律,大力營造優於社會環境的獨特氛圍,使教育和引導體現在細微之處,體現在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相互關懷和關心之中,體現在班級、團隊組織的溫暖和鼓勵之中,

體現在高年級同學對低年級同學的愛護和幫助之中。扎實開展師德教育,建設熱愛學生、為人師表、教書育人、鑽研教法、不斷探求的優良教風,倡導教師關注每一個學生每一天的學習生活,及時鼓勵學生的進步,及時發現解決每一個學生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讓學生在校園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落實好《中小學生守則》和《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建設勤奮努力、積極向上、認真誠信、充滿興趣、樂於探究的良好學風,倡導學生把准備為祖國和人民做貢獻作為學習的目的,把對知識的興趣和追求作為學習的動力,愛動腦、勤動手、上好每一節課、完成好每一次作業。

認真抓好班級和團隊工作,建設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快樂和諧、健康向上、爭做主人的良好班風,倡導營造充滿正氣的濃厚氛圍,引導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他人的事情幫助做好,集體的事情一起做好。

2、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要精心設計和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吸引力強、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校園文化活動。充分利用好「五四」青年節、「六一」兒童節、「七一」建黨紀念日、「十一」國慶節及教師節等重大節慶日,「九一八」、「南京大屠殺」等國恥紀念日,

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設計、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利用入學畢業、入隊離隊、入團、成人儀式等有特殊意義的日子,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堅持每周一次的升國旗儀式,發表緊密聯系學生實際、內容生動具體的國旗下講話。

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重視課間特別是大課間體育活動,使學生既放鬆身心、增強體質,又增進對同學、對集體的情感。保證共青團、少先隊每周的活動時間和條件,注重教育教學活動與團隊活動有機結合,支持團隊組織發揮自身優勢開展好已有的品牌活動,並鼓勵結合實際創新活動形式。

強化課後科技、藝術、體育、娛樂活動,廣泛組織多種類型的興趣小組和學生社團活動,每學年都應組織體育運動會和各種形式的藝術節、科技節及讀書、讀報、演講等活動,積極推廣優秀少兒歌曲,開展多種形式的歌曲演唱活動。

少數民族地區的學校還應結合本民族的文化、風俗和節日,開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園文化活動。開展校園文化活動,要尊重中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充分考慮他們的年齡差異、地域差異和個體差異,切合各地實際,

既體現知識性、科學性,更突出趣味性、娛樂性,最大限度地調動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反對形式主義。

3、重視校園綠化、美化和人文環境建設。要把校園建成育人的特殊場所,充分利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營造德育的良好環境和氛圍,使校園內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石都體現教育的引導和熏陶。

要從本地自然環境和條件出發,有條件的學校應在校園內栽花種草,綠化、美化校園,還可以開辟小種植園、小養殖園,不具備綠化條件的學校也要加強校園環境建設,使整個校園干凈、整潔、美觀、有序。

要對校園人文環境進行精心設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園環境的設計、維護和創造。學校的校訓、校歌、校徽、校標等設計要體現學校特點和教育理念,有條件的中小學要建好校史陳列室和共青團、少先隊室。

要充分利用板報、櫥窗、走廊、牆壁、雕塑、地面、建築物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體現教育理念,如張貼、懸掛革命領袖、英雄人物、勞動模範、科學家、藝術家等傑出人物的畫像和格言,製作、設計介紹家鄉自然風光、風土人情、建設成就的圖片和文字,

繪制、創作引導學生勤奮學習、健康生活、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卡通人物形象等,特別是鼓勵、展示學生自己創作的作品,引導學生從確立遠大志向做起,從增強愛家鄉的情感做起,從規范行為習慣做起,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

有條件的中小學要發揮校園廣播站、電視台和網路的作用,不斷拓展校園文化建設的渠道和空間。

(7)學校的制度文化包括哪些方面擴展閱讀

1、物質文化

完善的校園設施將為師生員工開展豐富多彩的寓教於文、寓教於樂的教育活動提供重要的陣地,使師生員工教有其所、學有其所、樂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樂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啟迪和教育。

完善的設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築和場所,將使人心曠神怡、賞心悅目,將有助於陶冶校園人的情操,將塑造校園人的美好心靈,將激發校園人的開拓進取精神,將約束校園人的不良風氣和行為,將促進校園人的身心健康發展。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質文化是實現目的的途徑和載體,是推進學校文化建設的必要前提;物質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撐。

校園物質文化,屬於校園文化的硬體,是看得見摸的著的東西。校園物質文化的每一個實體,以及各實體之間結構的關系,無不反映了某種教育價值觀。

2、精神文化

它主要包括校園歷史傳統和被全體師生員工認同的共同文化觀念、價值觀念、生活觀念等意識形態,是一個學校本質、個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園精神文化又被稱為「學校精神」,並具體體現在校風、教風、學風、班風和學校人際關繫上,展示於校園生活各個角落,包括學生們在路上的行走及行為規范等。

(1)校風建設。校風建設實際上就是校園精神的塑造,校風作為構成教育環境的獨特的因素,體現著一個學校的精神風貌。在校風體現形式上,校風主要表現在校訓、校歌、校徽和校旗上。好的校風具有深刻「強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環境氣氛要求的心理和行為時刻感受到一種無形的壓力,

使每一位校園人的集體感受日趨鞏固和擴展,形成集體成員心理特性最協調的心理相容狀態;好的校風具有對學校成員內在動力的激發作用,催人奮進;好的校風對學校成員的心理發展具有保護作用,對不良的心理傾向和行為具有強大的抵禦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種不良心理和行為的侵蝕和干擾

(2)學風建設。學風是指學生集體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治學態度和方法,是學生在長期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衛生習慣、行為習慣等方面的表現。

優良學風像校風、教風一樣,對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對學生人格品質的發展和完善,對培養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接班人,都有重要意義。

(3)教風建設。教風是教師在長期教育實踐活動中形成的教育教學的特點、作風和風格,是教師道德品質、文化知識水平、教育理論、技能等素質的綜合表現。

要抓好校風建設首先必須抓好教風建設(包括工作作風建設),因為學校是育人的場所,是人才的搖籃,而教師是人才的培養者,理應在「三育人」(即管理育人、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的過程中發揮主力軍的作用,

只有在幹部職工中樹立起實事求是、艱苦奮斗、勤政廉政、團結協作、高效嚴謹、服務周到、細心耐心的工作作風和在教師中樹立起為人師表、教書育人、治學嚴謹、認真負責、耐心細致、開拓進取的教風,

才能引導和促進勤奮學習、積極向上、嚴謹求實、尊師重教、遵紀守法、舉止文明的優良學風的形成。總之,沒有良好的工作作風和教風就難以形成良好的學風。

(4)學校人際關系建設。學校人際關系包括學校領導之間的關系、學校領導與教職工之間的關系、教師之間的關系、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良好的學校人際關系有助於廣大師生員工達到密切合作,形成一個團結統一的集體,更好的發揮整體效應。

3、制度文化

校園制度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內在機制,包括學校的傳統、儀式和規章制度,是維系學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機制,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保障系統。「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規章制度、規范了師生的行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風,才能保證校園各方面工作和活動的開展與落實。

但僅有完整的規章制度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負責將各項規章制度予以執行和落實的組織機構和隊伍,因此,還必須加強相應的組織機構建設和隊伍建設。也就是說,制度文化建設實際上包括制度建設、組織機構建設和隊伍建設三個方面,

組織機構建設和隊伍建設是確保制度建設落到實處,並使其真正起到規范校園人言行的關鍵環節,校園文化組織機構的健全和完善,校園文化隊伍的勤奮與能幹,對正常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決定性的作用。

㈧ 校園文化內涵應該包括哪些

㈨ 校園文化建設的制度文化

校園制度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內在機制,包括學校的傳統、儀式和規章制度,是維系學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機制,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保障系統。「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規章制度、規范了師生的行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風,才能保證校園各方面工作和活動的開展與落實。但僅有完整的規章制度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負責將各項規章制度予以執行和落實的組織機構和隊伍,因此,還必須加強相應的組織機構建設和隊伍建設。也就是說,制度文化建設實際上包括制度建設、組織機構建設和隊伍建設三個方面,組織機構建設和隊伍建設是確保制度建設落到實處,並使其真正起到規范校園人言行的關鍵環節,校園文化組織機構的健全和完善,校園文化隊伍的勤奮與能幹,對正常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決定性的作用。

㈩ 現代學校文化制度有哪些方面

學校文化建設對於教育內涵發展和學校質量提升的重要性是毋須贅言的。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走過了極不平凡的幾個階段,從最初追求規模與效率上的擴張到如今轉向對質量與公平的注視,教育走上了注重內涵發展的道路。而對於學校的內涵發展,文化建設是學校應對時代變革和提升辦學質量最根本也最深層的舉措。根據當代教育管理改革的趨勢和走向,一流學校的建設關鍵在於一流學校文化的建設,它是一所學校綜合素質的體現,也是綜合競爭力的表現。了解一所學校,很重要的就是了解其深層次的文化品質,因為教學模式、管理程序甚至人力資源等都可以引進,唯獨文化性格是一所學校獨具的生命力。在廣大中小學的硬體建設日益趨同的今天,校際競爭已經轉向辦學質量、辦學特色、辦學品位的競爭。這時候,學校的文化性格是否鮮明,文化生命力是否旺盛,是否能成為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助推器,就直接決定了學校的成敗。因此,可以說學校的內涵發展也即特色發展,而特色發展也就要求學校要從自身的歷史和現實狀況出發,尋求一條適合自身的發展道路。
一、學校文化與辦學特色關系之辨:以文化建設鑄就特色學校
1、如何界定「學校特色」
如何界定學校特色,實在是有太多的理解和認識。有研究者認為,學校特色主要是指獨特的辦學思想、特色的教師群體、校本化的課程體系、
高水平的特色項目、個性化的學校文化等要素。從本質上來講,學校特色就是一所學校有別於其他學校對教育教學的個性化(校本化)理解與個性化(校本化)實踐,並由此在學校整體風貌上所表現出來的獨特性。
2、學校文化與學校特色的關系
學校文化建設與學校特色形成,具有內在要素的高度相關和工作方式上的緊密聯系。實踐中有學校從形成學校特色的角度,提出了學校文化建設的目標,有學校從全面提升學校文化內涵的角度,提出了學校特色建設的任務。因此,真正的學校文化是有特色的,本身就有校本化和特色化的一面,而真正的學校特色應該是文化性和是整體性的。辦學特色的內涵必定有相應的學校文化來支撐,學校文化建設是辦學特色的基礎,辦學特色必然要體現學校的文化建設。沒有深厚文化底蘊的特色,不成其為特色,不會得到社會的認同。任何一所特色學校,都是繼承原有學校文化的優良傳統,吸收其精華,並根據時代的發展,不斷揚棄,整合改造,從而形成學校的個性風貌。可見,學校文化對學校特色辦學至關重要,只有具有不同文化特質與風格的學校,才能形成特色、創立品牌、彰顯個性,具有持久的生命力。特色學校總是具有某種文化底蘊而具有繼承性、創造性、時代性和穩定性。
[鄭金洲:辦學特色歸根結底要體現在學校自身建設上,或者說體現在學校文化上。學校的辦學特色,從文化學的意義上講,主要涵蓋三個方面:一是學校在思想觀念、價值規范上的特色。二是學校在制度、模式、結構等行為方式上的特色。三是學校在物質環境、校園建設等方面的特徵。]
3、以文化建設鑄就品牌學校
致力於學校文化與特色建設研究,一定要基於學校,為了學校發展,實現學校重構。學校文化建設是為學校的發展服務的,要緊緊圍繞教育這個核心。落到實處就是要文化育人。在這個過程中,文化的要義不是作為純文化來解構的,而是有機滲透在教學、科研等方面,要通過解讀、提煉來還原並加以分析。因此,建設學校文化不是一項孤立的工作,而是和培育學生心智品德、提升教學質量、建設優良師資緊密結合在一起。
在本課題研究的方案設計中,我們提出的研究目標是:形成區域內以人為本,以教師學生自主發展為本,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以「和諧、健康、生態、精緻、開放、多元」為基本特徵的區域學校文化。形成一批以「開放性、多元性、個性化」為文化特徵的品牌學校。所以,歸結到一點,建設學校文化就是形成學校特色,我們開展學校文化建設這樣一個研究項目,最終是要打造一批文化底蘊深厚、辦學特色鮮明、社會聲譽良好的優質學校。
二、學校文化與特色發展方向明晰:構建什麼樣的文化與特色?
當我們認識到學校文化與學校特色之間的關系,明確以學校文化建設作為形成學校特色的努力方向後,需要澄清的一個核心問題就是:構建何種文化特色?
1、回到原點進行思考
學校特色建設不能為特色而特色,需要在學校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形成與學校文化相一致、相匹配、相吻合的學校特色。在現實形態中,任何一所學校都是有自己獨特特徵的。所以,回答構建什麼樣的文化特色,就需要我們回到教育的原點進行思考:辦什麼樣的學校?培養什麼樣的人?思考辦學的核心理念是什麼,這是我們進行學校文化建設的核心。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柏拉圖曾說:政府反映人性。國家不是石塊或木料,而是由它們的公民的品格做成的。如其所言,文化建設的最終成效是要體現在人身上的。辦學特色最終體現為所培養學生的質量和綜合素質、科學研究的水平以及社會服務功能的發揮。我們所要構建的學校文化特色,就是要培養出有較高文化素養和特色品質的人。圍繞這一核心價值觀點,我們所倡導的辦學特色,必須以學校優秀的文化底蘊為基礎,是在鮮明有個性、明確並深刻的辦學思想指導下形成的校風、教風、學風、校訓等不同於其他學校的學校精神和文化傳統。應該是一面長期探索實踐中逐漸形成並不斷發展的、具有學校個性的旗幟。它遵循教育方針和教育規律,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的檢驗,並且有無限的發展前景和空間。
在本課題研究的方案設計中,我們提出的區域學校文化建設研究的總目標是:區域形成「和諧、健康、生態、精緻、開放、多元」的體現生命成長的,具有閔行特色的學校文化;學校文化呈現多元、人本、開放、個性化的特徵,在學校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歷練出一支有智慧、有創造的專家型校長隊伍。在學校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注重學生的主動參與、團結協作、並逐步形成學校獨特的學生文化,在教師的師德建設與專業成長中能呈現繼承發展、追求卓越、廉潔高效的教師文化。可以看出,我們所倡導的學校文化特色應該是基於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成長,為了學校可持續發展的文化,終結點還是為了提升學校質量和育人水平。
2、校長的角色與職責
校長作為學校的核心和靈魂,一個重要的職責就是提出並闡釋學校的核心價值觀。為此,校長應該對社會改革和發展的形勢、教育事業的性質、學校的歷史和現實、青少年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徵等都有比較全而和深入的了解。既要有識別教育改革機遇的敏感性,又要有捕捉發展機遇的膽略,樹立現代辦學理念,在重視校長和學校領導班子在形成學校核心價值觀中的主導作用的同時,也要廣泛地徵求廣大師生員工的意見和建議,並努力把辦學理念轉化為師生的共同追求。
可以從如下四方面來判定辦學特色:1.校長是否有獨特的辦學理念;2.學校是否有獨特的校園文化;3.學校是否有體現辦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4.學校是否有特色教師和特長學生。
三、學校文化與特色發展路徑選擇:如何構建文化與特色?
1、理清基本思路
學校文化與特色的構建是一個由整體到部分、由價值到內容、由靜到動的生成過程。從基本步驟上看,首先是要明確學校文化的主導價值觀,學校文化特色的營造要根據學校獨特的教育理念和培養目標來設計和實施;然後理清「家底」,即梳理校史、校情,在此基礎上進行文化建設發展定位(這特別適合於老校、名校的學校文化建設);再來制定學校文化發展規劃及階段目標,繪就願景與藍圖,凝聚和團結全校師生,形成學校凝聚力;最後進行實施與評價,在學校的各項活動中實現新的學校文化追求,促進學校文化的內部生成。
現代學校文化建設要根據學校辦學理念和育人目標,對復雜的社會文化進行選擇、提煉和再創造,逐步生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這里教育理念的解讀、明確的培養目標至關重要,而如何用具有個性化的教育理念來張揚學校的個性,來得到師生和社會的共同認可,如何根據培養目標形成富有特色又充分體現教育理念的校本課程,如何形成與學校追求的教育理念相吻合的管理文化等,只有對這一切經過深思熟慮的考量才能凝聚成學校獨有的文化價值取向,才能突出學校的文化特色,彰顯學校的個性形象,全面提高辦學水平。
2、重視基礎文化建設
學校文化關涉到物質、制度、行為和精神各個層面,基礎文化建設要從課程文化資源開發、教師文化建設、學生文化建設、物質環境營造、規章制度構建等多方面積極主動地植入學校特色的文化內容。
——優化物質文化。一個學校的物質文化建設應當體現滿足基本要求和突出個性化要求兩個要素。「滿足基本要求」是學校應當具備最起碼的物質條件,「突出個性化要求」是指一個學校的物質文化建設要有自己的特色、特點和特徵,而且要在外在環境上充分展現出來。此外,物質環境文化建設不僅僅是要關注物質形態的環境文化,更要關注構建和諧的人文環境,創設良好的育人軟環境。比如,改善教師辦公條件,優化學生學習環境,學校的物質文化建設應側重於關注人們在選擇、製作、安置這些物質時想些什麼,有什麼樣的情感體驗,注入更多的人文關懷。
——創新制度文化。制度文化不等同於制度,而是指人們制定、對待制度的思維方式與執行制度時的情感體驗。學校規章制度的制定應當貫徹「以人為本」的原則,從教職工是學校的主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個角度出發,起到教育人、鼓舞人、激勵人的作用。學校規章制度的制定應當盡可能地規范健全,使之成為依法治校在學校里的具體實施範本。一方面要追求文本規章的合理與完善,另一方面,還要重視執行制度時的公平與公正。
——規范行為文化。學校一切的運作都要通過有組織的活動和師生的行為來實現。學校行為文化能促使師生體現規范的行為和態度,體現現代人所具備的行為習慣與風尚,彰顯辦學品味。作為學校文化的一個方面,學校行為文化是一所學校歷史文化積淀在現階段的顯露,而作為學校文化「動態」的部分又是需要維護和可以塑造的。落實在管理層面上,它包括對道德行為、教學行為、活動行為、研究行為等的組織、監督和調控。要做到道德行為抓細節,教學行為抓常態,活動行為抓特色,研究行為抓校本。學校行為文化需要全體師生員工的參與和堅持才能傳承和發揚,才能達到文化育人之境界。
——凝聚精神文化。學校精神文化是學校文化的深層次體現形式,它是學校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受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意識形態影響而形成的為全部或部分師生員工所認同或接受的精神成果與文化理念,表現為學校風氣、學校傳統,以及教職員工的思維方式等,是學校整體精神面貌的集中體現。學校精神文化應從學校的教育實踐、教師的教學實踐、學生學習實踐中提煉並與本校的辦學特色相聯系,讓全體師生員工共同參與學校文化的構建。明確了精神文化范圍,就要豐富師生的精神文化內涵。在辦學過程中不斷增強三個意識:責任意識、傳承意識和吸納意識。
3、開展特色項目研究
打造學校文化特色,需要我們在重視基礎文化建設的同時,從學校自身的傳統與現實出發,開展特色項目研究。其實,從學校各自的實際出發,尋求形成學校文化特色,是每一個學校管理者不斷探索的目標。學校文化特色的形成由於各自的歷史不同,沒有現成的、統一的模式可循。在大量同類型學校相互競爭的態勢中,只有借鑒企業「錯位經營」策略,避開同質化的交鋒,在注重學校「本色」的基礎上注重開發自我的特有能力,將學校品牌引入「無競爭空間」,建立起學校文化的戰略個性,才能提升學校文化力,提高社會知名度,也才能更好地使社會公眾建立起對學校的品牌認知與忠誠。學校的文化特色是在辦學的實踐中逐步積淀形成或顯現出來的,因此需要學校管理者在學校歷史發展中關注「生成」,積聚文化內涵,培育文化特色。同時要關注學校是否有體現辦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課程特色的建設是一所學校特色的重中之重。特色項目、特色活動能否持久,很大程度上要看它是否已課程化。課程化是特色制度化的保證,只有這樣特色才能持久、穩定。
四、幾個需要思考和關注的問題
1、關注課程和教學文化
學校特色建設首先需要關注的是學校課程與教學的特色形成。教育最大的特色是在課程統領下的課堂教學的組織和生成,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最重要的載體,一切背離或淡化課堂教學的所謂特色都是與素質教育背道而馳的。學校文化建設如果不能夠體現在課程與教學中,就依然是一種外在的、表層的、形式的、抽象的理念和哲學。只有當課程與教學充分體現了學校教育理念和教育哲學時,才是內化了的、落實了的、具體化的學校文化價值觀,才能轉化為學校的物質和精神財富,才能充分發揮育人功能和作用。所以學校特色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建設特色課程體系和特色教學文化。課程與教學的特色,既可以體現在課程實施的高水平上,也可以體現在課程與教學管理的高效益上,更鮮明地體現在學校課程開發上,需要學校努力構建具有校本化特徵的課程設置和課程門類,努力形成由特定的課程與教學所造就的師生共性行為特徵。
學校文化要著眼於學校的培養目標,圍繞課程實施、課程管理和課程開發,進入課堂和學科,而不局限於短期性、突擊性的所謂每年幾次的「文化活動」和「文化節日」;使學校文化建設與每一個教師的日常教學工作聯系在一起,與改進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形成教學品位和追求教學風格相結合,由此學校文化建設成為全體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常態性的學校生活。課程文化作為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學校文化建設不再游離於學校日常教學活動之外,而成為教師和學生的日常生活和生存方式。
2、尊重傳統,注重積淀與提升
——尊重傳統。文化具有很強的歷史繼承性,學校文化特色的形成不是一日之功,它是在學校發展過程中由模糊到清晰、由嘗試到自覺的文化積淀,凝聚了學校一代又一代師生的智慧和汗水。每所學校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都有不同於其它學校的歷史,必將積淀並衍生出屬於自己的深厚的文化特色。它基於學校自身的歷史文化底蘊,蘊涵著學校發展的機遇,學校管理者必須努力把握這種文化機遇,著力於重新發掘、梳理、發現學校的歷史文化資源,並由此形成鮮明的學校特色。一所好的學校,一定是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也一定能在歷史的積淀中贏得良好的發展空間。而拋棄學校文化和傳統,不斷變換、人為打造、突擊創新的所謂的學校特色,最終將導致學校價值觀和方向感的失落,學校歷史和文化記憶的遺忘,學校不可避免地趨向平庸,學校特色也會逐步消解。
[石中英:學校的歷史文化傳統是學校師生員工多年努力創造、探索和實踐的產物,是構成學校軟環境的主要部分,賦予學校與眾不同的內涵和特色。學校核心價值觀的形成一定要有歷史意識,重視對學校歷史文化傳統的梳理、分析和挖掘,積極繼承學校歷史文化傳統中那些積極的價值原則,把它們作為激勵和團結全體師生員工的情感紐帶。]
——注重積淀與提升。學校文化特色的形成不能一蹴而就,要靠長期的積淀與傳承。每所學校都不能指望在很短的時間內創建出自己的、優秀的學校文化。一所老校的學校文化是一代代教師和學生經過很長的歷史積淀沉澱下來的,是通過不斷篩選、凝聚傳承發展過來的。同任何地區文化、時代文化一樣,學校文化的發展和創新不是建立在空中樓閣之上的,必須與傳承的優秀文化統一起來。
辦學特色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發展、積累的過程,是辦學理念經過幾代、甚至十幾代人的不懈奮斗、追求,與時俱進,不斷積累、充實、提煉、延續,不斷升華的過程,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學校文化的一部分,並變成師生員工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和集體意識。在學校文化建設中,學校多年來形成的良好辦學特色與辦學理念要保持和發揚,同時要結合時代與區域特點,進行文化創新,這樣學校的文化建設才會有生機與活力。
3、完善四項核心制度建設
我們一定要明確一個核心觀念,我們所開展的區域學校文化建設研究是在現代學校制度的背景下進行的,要尤為關照「現代學校制度」這一背景因素。在項目研究第一階段,政府層面主要開展了師資隊伍建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教育教學督導、教育財政撥款、校長隊伍考核與選拔這五大框架制度的設計;學校層面進行了學校章程、發展規劃、形象設計、民主管理四項核心制度建設。按照項目推進步驟安排,2008.11—2009.5全區中小幼學校應完成現代學校文化建設四項必選項目設計並進行實施。所以,對我們所有的項目實驗校而言,必須進一步完善四項核心制度建設。尤其是在當前背景下,國家、省市和地區都在制定教育中長期發展規劃,區教育工作會議也把制定閔行教育中長期發展規劃作為本屆政府的重點工作。因此,學校要關注教育發展的時代背景和現實要求,根據基礎教育變革和發展趨勢,樹立中長期規劃意識,著眼於整體、著眼於內涵、著眼於長期,做好學校發展規劃,謀劃文化發展戰略,勾畫學校發展的藍圖。

閱讀全文

與學校的制度文化包括哪些方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41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22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9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