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
影響胡錦濤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要著眼於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形成與我國國際地位相對稱的文化軟實力,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胡錦濤同志也強調:「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
關於「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時代命題,揭示了文化的深刻內涵及其對國家民族事業發展的重大意義,從而確定了文化在整個國家發展戰略中的核心地位。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對於一個國家民族核心價值觀的形成和維持,對於一個國家民族的凝聚與團結,對於一個國家民族的存在與發展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加緊對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研究是一項十分緊迫的戰略任務。
我們可以這樣來定義文化軟實力:文化軟實力是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指在社會文化領域中具有精神感召力、社會凝聚力、價值吸引力、思想影響力等的文化資源。國家文化軟實力,帶有鮮明的國家意識形態屬性,它是我們國家政體的文化顯現,是我們國家利益的獨特呈現方式,體現了我國國家利益與國家意識形態。
中國共產黨帶領廣大人民著力發展的作為軟實力的文化,源於我國古代優秀的傳統文化,源於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源於我黨的革命傳統。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作為軟實力的文化和精神力量的重要作用。中國革命和建設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能夠創造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中國共產黨人重視源於中國優秀傳統的文化、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和中國革命傳統的偉大的精神力量。隨著近些年來中國的快速發展,我國文化軟實力不斷提高,日益受到世界和國人的關注。近期國外學界對「中國道路」、「中國模式」的研究熱,也反映了我國文化軟實力的影響力在不斷增強。
途徑:推進我國文化軟實力建設要著重做好五個方面:進一步推進我國文化軟實力建設,我們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加強國家軟實力建設。 第一,要切實增強國家文化安全的憂患意識,自覺捍衛文化安全。要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針對當前我國文化領域面臨的挑戰和壓力,我們要審時度勢,居安思危,正確應對,真正築起抵禦各種腐朽思想文化侵蝕、確保國家文化安全的思想防線。我們應該記住:一個國家被消滅了,只要這個國家的文化依然存在,這個國家遲早要復興;但一個國家和這個國家的文化被同時消滅了,這個國家也就永遠消滅了。
第二,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為借鑒世界各類文明、抵禦西方腐朽文化和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提供了牢固的經濟基礎。唯物史觀認為,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一經產生,便具有相對的獨立性,並對經濟基礎具有一定的反作用。社會主義文化屬於上層建築范疇,它由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所決定,不僅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同時又極大地反作用於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我國經濟基礎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了我國必須大力提倡社會主義文化,並通過社會主義文化上層建築的反作用,來維護我國的經濟基礎不受侵害和保障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因此,我們絕不能搞「一大二公」單一公有制,也絕不能搞全盤私有。只有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才能從根本上保證我國文化軟實力的不斷提高,才能在與世界文化的交流與對話中,牢牢掌握主動權。
第三,高度重視黨的理論和意識形態工作,為借鑒世界各類文明、抵禦西方腐朽文化提供理論支撐。理論正確,黨就堅強,政策就正確,思想就統一,經濟就發展,社會就穩定。蘇聯解體、蘇共垮台的根本原因是在黨內,而且發端於思想理論,是其逐漸脫離、背離馬克思主義所導致的。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先進文化的核心、靈魂和旗幟。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是繁榮發展中國先進文化的關鍵,也是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根本。只有加強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才能真正在國內外各種思想、理論、思潮的相互激盪中不迷失方向,在與世界不同文化的交融與碰撞中學習、借鑒、揚棄、升華,豐富和發展我國文化軟實力。
第四,緊緊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全國各族人民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主體,人民群眾積極性、創造性的充分發揮是我們事業成功的保證。借鑒世界各類文明,抵禦西方腐朽文化,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必須緊緊依靠廣大人民群眾。我們要始終不渝地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價值觀,始終不渝地堅持人民群眾才是創造歷史的真正動力的主體觀,並把這一思想統一和落實到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為人民執好政的全過程,統一於我國文化軟實力豐富發展的實踐中。
第五,正確處理繼承我國優秀文化傳統與積極借鑒世界各類文明包括西方文明的關系。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不同國家和不同民族文明的存在,使世界文化豐富多彩。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有其長處,這是其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是世界文明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我們應以寬廣的眼界和博大的胸懷,在尊重差異中擴大認同,在包容多樣性中達成共識,積極借鑒世界各國的文明成果,博採眾長,使其熔鑄於我國文化軟實力的發展中。但所有國家和民族,尤其是處於經濟弱勢狀態的國家和人民,必須首先對本國的文明做到自尊、自愛、自信、自立,維護和弘揚本民族的優秀文化和文明。因為文化和文明有著十分豐富而深刻的內涵,絕不能僅僅把科技和物質發展水平作為衡量文化先進與落後、文明高下與優劣的尺度。我們應該珍惜我國科學的、民族的、大眾的文化,並使之發揚光大、生生不息。我們中華民族歷來十分注意學習借鑒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與文明。但是,對於那些對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與文明存有敵意甚至妄圖摧毀的行為,我們的一貫態度則是「威武不能屈」。
提升文化凝聚力。
凝聚力何來?中國是人口大國,我們只有依靠統一的指導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強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規范,也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這種凝聚的力量,是一種社會意識,一種價值理想,是強大的精神力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只有被人民群眾掌握就會凝聚成社會共識,表現出文化發展最主要的民族凝聚
⑵ 如何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一是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文化軟實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國民的精神狀態、意志品格和內在的凝聚力,而這一切主要來自於人們對社會核心價值的認同。所以我們要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提高我國國家軟實力的首要任務,堅持不懈的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鬥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最終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成為全體社會成員普遍理解和接受、自覺遵守奉行的價值理念,成為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
二是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不斷提高我國文化的總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我們要樹立強烈的機遇意識、發展意識,開拓發展思路,拓寬發展途徑,充分發揮我國文化企業的骨幹作用,壯大文化產業規模,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文化產品和文化品牌,推動我國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
三是提高文化傳播力,不斷擴大我國文化的影響力。在當今信息高速發展的社會,文化的傳播力已經成為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決定性因素。我們一方面要不斷豐富和創新文化內容形式,另一方面必須花大力氣提高文化傳播力。要把提升主流媒體影響力作為提高文化傳播力的戰略重點,進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扶持政策,壯大總體實力,提高核心競爭力。
四是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參與支持文化建設,激發全社會的文化創造力。提高國家的文化軟實力,是一個宏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全黨全社會共同努力,要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調動廣大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營造寬松和諧的發展環境,讓一切文化創造的活力竟相迸發,讓一切文化創造的源泉充分流涌,讓一切有志於文化創造的建設者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
⑶ 中國在未來應該如何增強文化軟實力
中華文化擁有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表如此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古人們留下了很多的的傳統文化,至今這些很多的傳統文化都被很好的繼承了下來,所以所以很多人就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就是中國在未來應該如何增強文化軟實力?對於這一問題的回答,其實有很多的方法,比如說大力宣傳我國的優秀文化,激發文化的軟實力,還有就是要面向世界,博採眾長,下面我們具體來解釋一下。
在未來想要增強中華文化的軟實力,對於這一問題,其實也是有很多的方法,比如說要繼承傳統,推陳出新,面向世界,博採眾長,很多時候我們對於文化的態度是比較堅定的,而且還要以更加自信的太對對待我國的優秀文化,要堅定製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好的繼承和發癢中華文化,還有就是要把加大教育方面的投入,教育也是發揚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的條件,採用多種方式來增強文化自信,有利於增強我國的文化軟實力。
⑷ 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主要任務有哪些
1、要努力夯實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基
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快速發展。
2、要努力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
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觀念,代表了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我國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踐證明我們的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是成功的。要加強提煉和闡釋,拓展對外傳播平台和載體,把當代中國價值觀念貫穿於國際交流和傳播方方面面。
3、要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
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
4、要努力提高國際話語權
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精心構建對外話語體系,發揮好新興媒體作用,增強對外話語的創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
(4)如何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擴展閱讀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系「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要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快速發展,不斷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不斷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朝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不斷前進。
⑸ 如何提升國家的文化軟實力
一是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文化軟實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國民的精神狀態、意志品格和內在凝聚力,而這一切主要來自於人們對社會核心價值的認同。歷史經驗表明,任何一個國家要把全社會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來,都必須有一套與經濟基礎、政治制度相適應的核心價值體系。我國是擁有13億人口、56個民族的大國,靠什麼統一人們的思想、凝聚人們的力量?靠的就是統一的指導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強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規范,也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如果沒有這個最核心的東西,就會失去團結一致、共同奮斗的思想道德基礎,就會導致人心渙散、社會混亂。我們要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首要任務,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鬥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不斷增強人們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制度、改革開放事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信念和信心。要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個領域,使之成為全體社會成員普遍理解接受、自覺遵守奉行的價值理念,成為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要積極探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的有效途徑,主動做好意識形態工作,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有力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影響。 二是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不斷提高我國文化的總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也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關鍵。本世紀頭20年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文化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樹立強烈的機遇意識、發展意識,開闊發展思路,拓寬發展途徑,推動我國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要把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作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重要途徑,堅持以政府為主導,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加強社區和鄉村文化設施建設,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公益性文化建設,拓寬服務渠道,健全服務網路,不斷提高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要堅持以市場為主導,通過積極的產業政策和有序的市場化運作,充分發揮國有文化企業的骨幹作用,保護好、引導好民營企業投資文化產業的積極性,迅速壯大我國文化產業的規模,使文化產業占國民經濟比重明顯提高、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要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加快文化產業基地和區域性特色文化產業群建設,培育文化產業骨幹企業和戰略投資者,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文化產品和文化品牌。 三是提高文化傳播能力,不斷擴大我國文化的影響力。傳播深度決定影響廣度。一個國家文化的影響力,不僅取決於其內容是否具有獨特魅力,而且取決於是否具有先進的傳播手段和強大的傳播能力。特別是在當今信息社會,凡是傳播手段先進、傳播能力強大的國家,其文化理念和價值觀念就能廣為流傳,就能掌握影響世界、影響人心的話語權。文化的傳播能力已經成為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決定性因素。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一方面要不斷豐富和創新文化內容形式,另一方面必須花大力氣提高文化傳播能力。新聞媒體是信息傳播、文化擴散的重要載體,在文化傳播中處於特殊地位。要把提升主流媒體影響力作為提高文化傳播能力的戰略重點,進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扶持政策,壯大總體實力,提高核心競爭力,做大做強主流新聞媒體,形成與我國國際地位相稱的輿論力量。互聯網作為20世紀最具社會影響的科技進步的手段和載體,帶來了文化傳播方式的深刻變革。要深刻認識互聯網在文化傳播方面的巨大潛能和可能產生的不可估量的影響,高度重視互聯網的運用和管理,把發展積極健康的網路文化作為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新引擎,努力使互聯網成為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新陣地、公共文化服務的新平台、人們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間。 四是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支持文化建設,激發全社會的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是一個宏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全黨全社會共同努力。人民群眾不僅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要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進一步激發人民群眾的文化創造潛能,使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擁有廣泛而堅實的群眾基礎。要充分調動廣大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發揚藝術民主和學術民主,提倡不同學術觀點、不同風格流派相互切磋、平等討論,營造寬松和諧的文化發展環境,表彰有傑出貢獻的文化工作者,使各類文化人才的才華有展示舞台、創造有實現空間、貢獻得到社會尊重。要採取有效措施、創造有利條件,動員黨政各部門、社會各方面共同參與文化建設,讓一切文化創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文化創造的源泉充分涌流,讓一切有志於文化創造的建設者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
⑹ 新時代該以什麼樣的態度和立場對待文化如何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堅定文化自信,堅定價值觀自信,積極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點。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從根本上說,取決於其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社
新的時代為文藝創作、學術創新提供了無比廣闊的天地,用戶要有信心、有能力創造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無愧於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書寫中華民族新史詩。這樣才能引起人們的共鳴,激發人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心,進而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
(6)如何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文化軟實力集中體現了一個國家基於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產生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古往今來,任何一個大國的發展進程,既是經濟總量、軍事力量等硬實力提高的過程,也是價值觀念、思想文化等軟實力提高的進程。
要加快發展現代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發展骨幹文化企業和創意文化產業,培育新型文化業態,擴大和引導文化消費,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要把握好意識形態屬性和產業屬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 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
⑺ 怎樣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
(一)必須立足於中國的傳統文化
任何文化都不是建立在虛無的基礎之上的,中國傳統文化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身的文化傳統,它貫穿於中國人的價值觀、思維方式、風俗習慣、道德禮儀等各個方面。因此,我們必須立足於中國傳統文化,並對其進行批判繼承,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文化樣式,推進傳統文化的現代化。文化是多元的,世界上各個民族、國家、地區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因此,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打造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必須結合國際國內兩種文化資源,開放姿態,借鑒學習並創新。
(二)提高文化傳播能力,不斷擴大我國文化的影響力
在當今信息社會,凡是傳播手段先進、傳播能力強大的國家,其文化理念和價值觀念就能廣為流傳,就能把握影響世界、影響人心的話語權。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一是不斷豐富和創新文化內容形式,二是提高文化傳播能力。新聞媒體是信息傳播、文化擴散的載體,在文化傳播中處於特殊地位。一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對新聞媒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保障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三是整合新聞傳媒資源,做大新聞產業;四是打造一支復合型的新聞媒體從業隊伍。3
在文化的傳播能力已經成為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決定性因素。要把提升主流媒體影響力作為提高文化傳播能力的戰略重點,進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扶持政策,壯大總體實力,提高核心競爭力,做大做強主流新聞媒體,形成與我國國際地位相當的輿論力量。要深刻熟悉互聯網在文化傳播方面的巨大潛能和可能產生的不可估量的影響,高度重視互聯網的運用和治理,發展積極健康的網路文化,努力使互聯網成為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新陣地。
(三)立足於我國基本國情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必須正視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中國的社會主義社會建立在落後的經濟文化基礎之上,沒有經歷高度發達的社會化大生產階段。在由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中,一方面與舊的經濟形態、社會關系相聯系的思想意識以及價值為方式,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開始大量湧入並深刻改變了中國社會的文化構成。同時,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由於生產力水平仍較落後且發展不平衡,經濟上以生產資料公有制和按勞分配觀、道德觀等還會在社會上長期存在;另一方面各種西方的後現代文化思潮、文化觀念和行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成為基本的經濟制度,社會上還大量存在著不同的階層和利益群體,由此帶來不同的利益觀和價值觀。
(四)軟硬同行,相互促進,協調發展
文化軟實力與經濟、軍事等硬實力有密切的相關性,任何軟實力都是以硬實力為基礎的;相反,軟實力對國家硬實力的提升也產生影響。在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仍然存在的國際環境中,必須重視增強經濟領域的國際競爭力,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以贏得世界人民對我們維護世界和平的信任和尊重。著力增強硬實力的同時,進一步提升文化軟實力,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又好又快發展。一方面,增加商品和服務的文化含量,努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文化產品和文化品牌。另一方面,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文化產業展現了蓬勃發展的生命力,成為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通過世博會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經驗,大力發展文化產業,規范外資引進和文化產品進口,形成以民族文化為主體、吸收外來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場格局。所以,提升中國的文化軟實力,必須和硬實力的建設同時推進,「軟」、「硬」配合,相互促進協調發展。
⑻ 如何提高中國的文化軟實力
文化軟實力作為現代城市發展的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越來越成為一個城市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一個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一個城市的繁榮,首先是文化的繁榮。假如城市是骨架,經濟是皮肉的話,那麼這座城市的文化就是血脈!這文化包括大文化和地域文化。
文化軟實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人民的精神狀態、意志品格和內在凝聚力,而這一切主要來自於人們對社會核心價值的認同。
任何一個城市要凝聚力量,都必須有一套與最高建築的經濟基礎、政治制度相適應的核心價值體系。這個核心價值體系,就是統一的指導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強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規范,也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是大文化。如果沒有這個最核心的東西,就會失去團結一致、共同奮斗的思想道德基礎,就會導致人心渙散、社會混亂。
所以,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提高文化軟實力的首要條件,是毋庸質疑的。
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鬥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個領域,使之成為全體社會成員普遍理解接受、自覺遵守奉行的價值理念,成為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
發展是硬道理,是提高文化軟實力的關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文化的總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要樹立強烈的機遇意識、發展意識,開闊發展思路,拓寬發展途徑,堅持以政府為主導,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加強社區和鄉村文化設施建設,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公益性文化建設,拓寬服務渠道,健全服務網路,不斷提高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要堅持以市場為主導,通過積極的產業政策和有序的市場化運作,充分發揮國有文化企業的骨幹作用,保護好、引導好民營企業投資文化產業的積極性,迅速壯大文化產業的規模,使文化產業占國民經濟比重明顯提高、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要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加快文化產業基地和區域性特色文化產業群建設,培育文化產業骨幹企業和戰略投資者,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文化產品和文化品牌。
一個城市文化的影響力,不僅取決於其內容是否具有獨特魅力,而且取決於是否具有先進的傳播手段和強大的傳播能力。因為傳播深度決定影響廣度。特別是在當今信息社會,上升到國家來說,凡是傳播手段先進、傳播能力強大的國家,其文化理念和價值觀念就能廣為流傳,就能掌握影響世界、影響人心的話語權。可見,文化的傳播能力已經成為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決定性因素,而一個城市尤應如此。
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宣傳文化,需要提升主流媒體影響力作為提高文化傳播能力的戰略重點,進一步加大投入,壯大總體實力,提高核心競爭力。要深刻認識互聯網在文化傳播方面的巨大潛能和可能產生的不可估量的影響,把發展積極健康的網路文化作為提高文化軟實力的新引擎、新陣地、新平台、新空間。
提高文化軟實力,是一個宏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全黨全社會共同努力。人民群眾不僅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要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進一步激發人民群眾的文化創造潛能,使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擁有廣泛而堅實的群眾基礎。要充分調動廣大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發揚藝術民主和學術民主,提倡不同學術觀點、不同風格流派相互切磋、平等討論,營造寬松和諧的文化發展環境,表彰有傑出貢獻的文化工作者,使各類文化人才的才華有展示舞台、創造有實現空間、貢獻得到社會尊重。要採取有效措施,創造有利條件,動員黨政各部門、社會各方面共同參與文化建設,讓一切文化創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文化創造的源泉充分涌流,讓一切有志於文化創造的建設者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
文化決定觀念,觀念決定行為。人有各種各樣的行為,但所有其行為,一定能找到他們共通的文化根源。
例如,中國的封建社會,是世界上最長的封建社會。它為什麼會持續這么長時間?其根本原因就是中國的主流文化始終如一,也就是說,可以改朝換代,但文化沒有變。中國的老百姓跟世界多數國家的老百姓不太一樣,據統計,中國百分之八十五的人不信教,而世界上百分之八十五的人信教。但是,中國人的行為、思想靠什麼來規范呢?靠的是文化,雖然改朝換代了,可中國的主流文化卻沒有變,主流文化涉及中國的長治久安。
有繼承,才有發揚,但繼承不是拿來主義,文化拿來主義是註定不會發揚,也沒有創新的。文化不是盲從,文化是實踐出真知。為什麼改朝換代了,中國的主流文化卻沒有變?這就是文化灌輸。文化灌輸可以以家為單位,而安定是主流文化的基礎,所以,家又是支撐主流文化的安定文化,即所謂家興國定業旺文昌。
主流文化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才能實現,要將主流文化灌輸到人們的血脈里,並一代一代地傳下去。為什麼要一代一代傳下去,這是因為今天的世界大體上還是西方文化主導的世界。而文化決定觀念,觀念又決定行為。我們要傳承中華優秀文化,是因為它有很大的包容性,可以豐富人類文明。21世紀能夠為世界作出貢獻的可能就是中華文化,而這個文化奉獻給世界,會使世界變得更美好。
如果說西方國家在過去幾個世紀的崛起與強大,直接取決於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教育的大規模發展和工業革命的漸次升級,取決於自由市場塑造出來的發展空間和競爭秩序衍生出來的巨大驅動力,那麼這些有利因素的形成,其先決條件則是這些國家在精神文化方面所實現的革命性變革:
一、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把西方國家的人民從神權觀念和對神的依賴的枷鎖中解放了出來,使他們認識到了人的價值與能力,認識到了自己的潛力;
二、啟蒙運動使他們認識和掌握了能夠用來發展並表現自我價值與能力的理性思辨方法,一種與想像、假設、實驗和調整相聯系的方法;
三、西方國家的各界精英體悟到了全面利用人與理性思辨能量的重要性,並且把這種體悟轉化成了大規模的實踐能力與對實踐結果的追求。
西方科學技術的發達是釋放這三大文化能量的直接結果,而其他幾項有利因素的形成,既是理性思辨的建構物,又是保障個人釋放能量的有效制度。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文藝復興之後獲得的優勢無形文化實力決定了西方在近、現代的強大。
基於無形文化實力的重要性,可以合理地認為:打造一流的城市或者說是一流的強國,從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我們能否打造出能量不低於西方列強而道德視野卻高於西方列強的無形文化實力。
打造這樣的文化實力不是從零開始,而是要在中國現有文化資源的基礎上進行。
中國現有文化的核心精華始創於《周易》。《周易》的《系辭》指出:「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亦剛亦柔,剛柔互濟,是天的運作之道。了解天之道,並且能用同樣的方式去制約人的行與止,那就是人類社會的運作之道了。
對於人類社會來說,《周易》認為「剛」的主要體現之一應該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君子要像天體一樣,運行剛健,自強不息)。「柔」的主要體現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君子要像大地一樣,能夠以承載萬物生長的姿態,造福於大眾)。
換言之,按照《周易》的教導,中華民族和她的子孫們要擁有大志(用天與地的運行原則確立人的行為標准)、大勇(自強不息)、大德(厚德載物)和大慧(剛、柔兼具,因勢而為)。如是,《周易》便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發展畫出了基本的藍圖輪廓。
老子和儒家文化的締造者依據各自強調的重點,進一步充實和延伸了周易的核心內涵。他們提出的最有價值的觀點之中,包括儒家的「格物致知」、「仁政」、「制天命」、「民為重,社稷為輕」和「中庸論」,以及老子的「生成論」、「法自然」觀和「弱者道之用」(借弱用柔而進之)的策略主張。
聖賢明示的偉大哲理智慧,華人世代承傳的民族性(其核心是崇尚勤勞、智慧、堅韌、不屈、愛國、正義、慈悲、忠孝和因勢制宜,以及偏好和諧、重視教育與知識),再加上中華兒女在長期應對大自然以及各種嚴峻挑戰的過程中所積累起來的豐富經驗,構成了中華民族文化實力的三大支柱。
這三大支柱確保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存續和發展,使她即便經歷了西方列強的百年蹂躪,依然能夠爬起身來,再度前進。
中國有著西方所無法比擬的「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和效率,然而如果決策不夠科學化,「集中力量」所帶來的損失也會是巨大的。今年以來,智庫這個詞頻頻出現在國人視野。中國社會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和更大進步,還應該包括軟實力的發展,即思想觀念、文化教育方面的突破,而其中政府決策、政策的科學化、合理化改革更是關鍵因素。中國如果能有大量真正獨立的、高質量的民間智庫產生,那麼,中國政府的對內對外決策就能集聚更多各方面賢能達人的合理論證和聲音,從而提升決策的科學性、有效性和民主化,減少失誤。
智庫這個概念對於很多人來說是陌生的,然而在西方世界20世紀初便開始盛行。據統計,全球有5465家智庫,美國智庫有1777家,已經形成了全球最為發達的市場和成熟的運行機制。而中國被國際認可的可被稱為智庫的研究機構,只有74家。
在智庫發達的國家,有人將智庫稱為同立法、行政、司法並立的第四大機構,可見其對社會決策的巨大效用。如著名的蘭德公司的「成名之作」,就是在朝鮮戰爭前夕,於美國政府、軍方一致認定中國不可能出兵的背景下,發表了一個後來為事實所證明的結論:「中國將出兵朝鮮。」盡管他們的研究報告打算以200萬美元出售給五角大樓卻遭到拒絕,但此後的美國政府卻成了他們長期的頭號客戶。蘭德公司也因此確立了自身在美國的價值和影響力。
但是到現在為止,中國智庫所發揮的作用遠遠無法與發達國家相提並論。中國目前95%的智庫都非民間智庫。這就有點像計劃經濟時代沒有任何私營企業一樣,智庫之間缺乏競爭就會存在問題。中國需要多元、多類型的智庫,但目前的狀況並不樂觀,例如,民間智庫本是非盈利組織,但中國現階段的政策卻要求,必須讓其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形式注冊,或找一個政府機構掛靠。另外,社會文化也存在一定問題。企業和個人為社會做慈善,不一定是捐圖書館、捐體育設施,也可以捐助民間智庫,完善中國社會公共政策研究事業,也一樣是做公益事業。在國外,我們可以看到一些著名企業家、政要捐助成立了許多智庫,例如美國的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胡佛研究所、卡特中心、尼克松和平與自由中心等,但中國目前還看不到類似的捐贈。
提高一個城市的文化軟實力,需要各行各業的很多的智庫,而這些智庫最終服務於國家。2009年的一期《瞭望》新聞周刊曾估計: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以政策研究為核心、以直接或間接服務政府為目的的「智庫型」研究機構大概為2000個,數量已經超過智庫發展最發達的美國。但這就跟中國的大學每年生產的「博士」數量世界第一、科研人員總量世界第一、科研經費總額世界第六,而本土卻沒有在無意識形態差異的自然科學領域培養出一名諾貝爾獎獲得者一樣。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發布的《2008年全球智庫報告》,按照國際評判標准僅僅認可中國大陸有智庫74家,比亞洲的印度和日本都要少很多。
缺乏具有國際影響力和公信力的國際化智庫,是中國智庫發展當中最大的缺陷。大國需有大國智庫,在中國的大國崛起歷程當中,有國際公信力和影響力的國際化智庫絕對不能缺席。
由於中國目前95%的智庫是官方智庫,且這些中國思想庫所代表的「軟實力」與中國綜合國力的世界地位不相對稱,也就是說「軟實力」發展大大滯後於「硬實力」,因此政府未來對智庫要進行一定的培育,包括出台一系列改革的措施,將是必然的。一定要引入競爭機制,按智庫本身規律來運作,政府的公共政策出台要進行研究招標。當官方智庫過於行政化,就只會成為行政機關的延伸——或類似於政府宣傳部門,也就無法完成提供「儲備性政策」的工作。同時,還要加大鼓勵民間智庫的發展,在多數領域允許他們與官方智庫公平競爭來獲得項目與經費,否則,連內部競爭都沒有,中國智庫是不可能崛起為能與全球頂尖智庫競爭的「大國智庫」。
智庫,是當下發展和壯大文化軟實力的重要保證之一。推動文化產業在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新形勢下加快發展、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已成為當務之急。
推動文化產業的加快發展,就需要著力培育一批有實力、有競爭力的骨幹文化企業,是增強我市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提升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環節。應著重扶持具有市場領導地位或潛力大的文化企業,鼓勵這些企業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通過跨地區、跨行業聯合或重組,盡快壯大企業規模,提高集約化經營水平,積極「走出去」,充分參與國際競爭,不斷壯大自身實力、提高國際傳播能力和影響力。
另外,加強高端人才培養,豐富的人才儲備是文化產業保持競爭優勢的一個關鍵因素。文化產業是典型的知識密集型產業,需要大批高素質的人才。應積極創造條件,有計劃地培養一批有文化、有素質、有能力的經營人才、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特別是復合型人才;加大人才機制創新,完善人才使用、競爭和激勵機制,吸引和挖掘優秀人才,使優秀人才進得來、留得住、用得上。
再者,積極學習借鑒國內外的有益經驗,可以降低研發成本、縮短創新時間,進一步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步伐和進程。
文化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文化企業,而文化企業首先要構建的,就是企業文化。如果文化軟實力是政府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企業文化就是企業的「文化軟實力」。在推動企業發展的過程中,要把提高企業文化軟實力作為重要發展戰略,千方百計壯大企業文化的整體實力和核心競爭力。企業文化作為現代管理理論,已經成為企業的普遍共識,企業文化建設更是方興未艾。
企業文化是社會文化體系中的一個有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大文化下的亞文化,它是民族文化和現代意識在企業內部的綜合反映和表現。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從創立、發展、壯大過程中形成的價值觀、發展觀、社會責任感、企業制度等的復合體。
企業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企業價值觀是指企業及其員工的價值取向。因為有了這一判斷標准,所以員工才知道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可有可無的;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什麼是可貴的,什麼是要拋棄的。表現為行為,即企業的凝聚力、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責任感、自豪感、精神面貌和職業化行為規范。
企業的價值觀必須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才能夠更好地統一廣大職工的思想和意志,堅定理想信念;才能夠進一步調動職工隊伍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凝聚一切力量,煥發出創新的激情,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才能夠樹立起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主要內容的社會新風尚。企業的價值觀還必須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才能達到「以文化人」的要求,否則,就會導致人心渙散,企業無法健康發展,甚至會造成社會混亂。
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文化的延續和發展,都是在既有文化傳統基礎上進行的文化傳承、變革與創新。如果離開傳統,割斷血脈,就會迷失自我、喪失根本。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形成了優良的文化傳統,不僅成為凝聚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而且對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貢獻。同樣,企業文化是在一個企業中形成的某種文化觀念和歷史傳統,共同的價值准則、道德規范和生活信息,將各種內部力量統一於共同的指導思想和經營哲學之下,匯聚到一個共同的方向,它意味著公司的價值觀,諸如進取、守勢或是靈活——這些構成公司員工活力、意見和行為的規范,管理人員身體力行,把這些規范灌輸給員工並代代相傳。
企業的優良傳統是一個企業寶貴的精神財富和品質積淀,必須堅持以優良傳統和精神為根基,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為引領,以外來健康有益文化為補充,大力弘揚企業的優良傳統和優秀文化,才能夠不斷增強企業文化的影響力和凝聚力。
企業文化不是孤立的,它與企業戰略是相互融合的,與外部環境是相互影響的。作為亞文化,企業文化雖有其個性,但必須以社會主流文化為引領才不致偏離方向。良好的主流文化會促進企業文化的發展,反之就影響和制約企業文化的健康發展;同樣,良好的企業文化會對社會產生輻射作用,不良的企業文化也會對社會主流文化產生破壞作用。
從社會方面來講,構建和諧的企業文化有利於企業間的合作,有利於企業的社會效益的發揮。就企業具體而言,和諧企業文化有利於形成穩定和諧的企業發展氛圍。和諧企業文化能夠體現職工群眾的共同願望,體現團結、合作的企業精神,可以創造生產力、提高競爭力、增強吸引力、形成凝聚力。能夠強化職工隊伍建設,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推動形成心齊、氣順、勁足,穩定、和諧、發展的良好氛圍。和諧企業文化強調的是求同存異、和睦相處、團結友愛、同心同德;具有弘揚正氣、凝聚人心、溝通感情、增進融合等功能,能夠起到化解矛盾、整和關系的作用。
用和諧文化引導廣大職工用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觀察事物,培養職工用寬容的態度看待和處理各種問題,有助於避免思想認識上的片面性和極端化,形成尊重勞動、關愛他人、維護公平、相互關愛、團結互助的道德風尚。
優秀的企業文化服務於先進的文化企業,先進的文化企業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文化產業的發展帶動文化的振興與繁榮,文化的振興與繁榮就必然會提高文化軟實力。
其實,文化軟實力就是無形的文化實力,是精神文化所具有的決定性力量,是一個城市的靈魂和發展的依託。任何一座城市,離開了這個靈魂和依託,那麼,這座城市就會顯得蒼白無力。任何個人、群體、地域或國家,最終的發達與繁榮,都要依賴於這種精神文化,他們所處的地位以及他們的興衰存亡,全都可以在這種「文化」中找到答案。
⑼ 怎樣理解講好中國故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理解:
1、一是主動宣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充分展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舉什麼旗、走什麼路。
要講清楚這一思想是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發展起來的,是從黨的十八大以來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中總結出來的,是植根中國大地、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氣派的科學理論,是順應時代要求、響應人民心聲、遵循執政規律的科學理論。
要講清楚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思路、新目標、新舉措、新實踐。比如中央電視台製作了大型的政論紀錄片《將改革進行到底》《中國外交》《打鐵必須自身硬》《舌尖上的中國》等,給全世界及中國人民一個全方位的中國形象,充分展示了中國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
2、二是主動講好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故事。
要講清楚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講清楚黨帶領人民過上美好幸福生活的堅定決心和責任擔當,講清楚我們堅持人民當家作主,不斷增進民生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波瀾壯闊的奮斗歷程。
3、三是主動講好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故事,展示中國為世界作出的貢獻。
要講清楚中國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講清楚中國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的責任擔當,講清楚中國把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作為矢志追求,為解決人類問題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4、四是提煉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文化精髓。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其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不僅是我們中國人思想和精神的內核,對解決人類問題也有重要價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突出優勢。
我們要把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提煉出來、展示出來,把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不斷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
(9)如何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擴展閱讀:
中國文化軟實力面臨的困境:
中國的硬實力上來了,軟實力在國外影響還不是很大,中國軟實力不能僅僅是太極拳、中華美食、書法、孔子學院等等,更重要的是中國話語、政治價值觀、治理模式等等,而且這種軟實力,不僅對於解決中國的問題,而且對於解決世界的問題都要有一定的影響力。
過去埋頭發展經濟,悶聲發大財,因此忽視了軟實力的提高,以至於國際話語體系被西方話語權體系所主導。中國已經解決了「挨打」的問題,現在要解決「挨罵」的問題。
這種罵一方面是來自於西方,中國迅速崛起雖然引人關注,但中國崛起背後的理念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不少人甚至認為中國雖然在經濟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中國並沒有產生大的理念,更有人認為中國還處在過渡階段,最終還是要全盤接受西方理念,融入西方文明。
但現在,西方對中國的「罵」,實際上,背後透露出的更多的是對中國軟實力崛起的擔心和疑慮,隨著中國的軟、硬實力的崛起,中國話語有可能成為終結西方話語霸權的重要力量。
另一方面是來自於我們國內,我們有一些知識界、媒體界的人還不自信,跟著西方話語後面天天罵自己的國家,罵自己的制度,表現得十分幼稚,總覺得有個無比美好的彼岸世界,也就是西方,特別指美國。當然這個群體和他們的影響力都在日益縮小,這是大勢所趨。
但是,國際輿論格局長期以來是西強我弱,西方主要媒體左右著世界輿論,我們往往有理說不出、或者說了傳不開,「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等論調不絕於耳,當代中國價值觀存在太多被扭曲的解釋、被屏蔽的真相、被顛倒的事實。
中國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非「自塑」,存在信息流進流出的「逆差」、中國真實形象和西方主觀印象的「反差」、軟實力和硬實力的「落差」。因此,一個國家的話語非常重要,話語的核心是理念。
⑽ 如何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
提高文化軟實力,擴大中國文化的影響力,途徑和方式主要是以下三點:
1.全方位傳播,讓世界認識中國。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漢文化作為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精華,蘊含著極其豐富的物質成就與思想底蘊。現在已經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了,而是傳播力決定影響力的信息時代。在當今時代,誰的傳播手段先進、傳播能力強大,誰的文化理念和價值觀念就能廣為流傳,誰就能掌握話語權。因此,我們要建立快捷、覆蓋廣泛的現代傳播體系,使我們文化傳播能力有一個大的提高。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對外文化交流活動,把更多體現中華文化魅力的精品介紹給世界。
2.多角度實踐,讓世界看到不一樣的中國。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可以展示給世界更多精彩的內容,這需要我們多角度地實踐,多角度地展示,才能讓世界看到不一樣的中國。
3.重視海外華文教育,調動海外華人華僑的力量。我國現在分布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僑胞約有5000 萬人,這支力量是中國國家軟實力在海外的表現和擴展。因此,我們要重視海外華文教育,並且充分調動海外華人華僑的力量,促進中外文化的交流。
文化凝結著歷史,文化連接著未來。中華民族歷來以悠久而豐富的文化著稱於世。在當今中國,以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潮中,中國文化畢竟放射出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