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茶文化和紐帶哪個厲害

茶文化和紐帶哪個厲害

發布時間:2022-05-06 02:09:33

Ⅰ 茶文化在中華民族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800字

中國飲茶歷史最早,陸羽《茶經》雲:「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早在神農時期,茶及其葯用價值已被發現,並由葯用逐漸演變成日常生活飲料。我國歷來對選茗、取水、備具、佐料、烹茶、奉茶以及品嘗方法都頗為講究,因而逐漸形成豐富多采、雅俗共賞的飲茶習俗和品茶技藝。茶作為風靡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之一,飲茶嗜好遍及全球。在英國,茶被視為美容、養顏的飲料,形成了喝早茶、午後茶的時尚習俗,稱茶為:「健康之液,靈魂之飲。」在法國人眼裡,茶是「最溫柔、最浪漫、最富有詩意的飲品。」在日本,茶不僅被視為是「萬病之葯」,而且在日本人在長期的飲茶實踐中,使飲茶脫離了日常物質生活需要的范圍,發展升華為一種優雅的文化藝能——茶道。
在我國,茶被譽為「國飲」。「文人七件寶,琴棋書畫詩酒茶,」茶通六藝,使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載體。茶被人們視為生活的享受,健康的良葯,提神的飲料,友誼的紐帶,文明的象徵。
在博大精深的中國茶文化中,茶道是核心。茶道包括兩個內容:一是備茶品飲之道,即備茶的技藝、規范和品飲方法;二是思想內涵。即通過飲茶陶冶情操、修身養性,把思想升華到富有哲理的境界。也可以說是在一定社會條件下把當時所倡導的道德和行為規范寓於飲茶的活動之中。這兩個基本點,在唐人陸羽 《茶經》中都明顯得到體現。 通過品茶活動來表現一定的禮節、人品、意境、美學觀點和精神思想的一種飲茶藝術。它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並通過茶藝表現精神。興於中國唐代,盛於宋、明代,衰於清代。中國茶道的主要內容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同時配以情緒等條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稱為美學宗教,以和、敬、清、寂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則是承唐宋遺風。

Ⅱ 什麼是茶文化,茶文化那些品質

1.茶文化的內涵其實就是中國文化的內涵的一種具體表現和中國文化而論之。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謂,茶文化的精神內涵即是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等習慣和中華的文化內涵和禮儀相結合形成的一種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徵的一種文化現象,也可以說是一種禮節現象。禮在中國古代用於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禮作為中國社會的道德規范和生活准則,對中國精神素質的修養起了重要作用;同時,隨著社會的變革和發展,禮不斷被賦予新的內容,和中國的一些生活中的習慣與形式相融合,形成了各類中國特色的文化現象。茶文化是中國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中國不僅是茶葉的原產地之一,而且,在中國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區,至今仍有著豐富多樣的飲茶習慣和風俗。
2.茶被認為「國飲」,茶被人們視為生活的享受、健康的良葯、提神的飲料、友誼的紐帶、文化的象徵傳統主要有熱愛祖國 、無私奉獻、堅韌不拔、謙虛禮貌、勤奮節儉和相敬互讓等品質

Ⅲ 中國茶文化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中華茶文化市場,包含茶的生產、製作、銷售等茶產業,同時還具備著品茶、評茶、茶賽、茶藝、茶的研究等精神文化表現。同是也體現她以茶為主的文化特色。中華茶文化包括的面很廣,博大精深,包容著政治、經濟、社會、人生等多方面的內容。中華茶文化集哲學、倫理、歷史、文學、醫學、保健、藝術等為一體,包含著深厚的文化知識、科學技術、經濟能源、發展潛力等因素,成為推動社會進步和歷史發展的潤滑劑。茶文化是中華民族大文化的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群眾文化的一個載體,她具有豐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內涵,是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她以其深刻的內涵和特殊的魅力,在中華民族文化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所以,她承傳、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的優良傳統、精神實質、社會功能。

精神調劑 陶冶情操 審美教化

中華茶文化歷史悠久,是在民間土壤里發育起來,幾千年來,飲茶風習在民間之盛,已達到「茶為食物,無異米鹽」,成為日常生活「開門七件事之一」的必需品。關繫到人類的生活、勞動、生產和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等等,亦即與人的利害關系相當密切。馬克思主義認定,勞動創造了人,創造了語言,產生了意識和創造工具的能力,並在社會共同勞動和交往中產生了藝術。所以,人們在長期勞動、生活中,經過生產實踐、科學實踐、和其他社會實踐中積累的知識和經驗,這正是產生中華茶文化的形式和內容。使茶文化很快成為一門倍受關注的學問,吸引著多少文人騷客、政要權貴、佛門高憎書其事、詠其事、研其事。茶文化成為獨樹一幟的文化生活景觀。

中國古代的時候,人們對中國茶就非常認真的研究。根據記載,中國開始研究茶文化,可以追溯到西晉杜育的《荈賦》,唐代中期茶人和詩僧皎然的《飲茶歌?誚崖石使君》,著名茶聖陸羽的《茶經》,明代茶人張源的《茶錄》等,一些茶家和愛好者從事研究,並著書立傳,以供後人參考研究,使之相互傳承發揚光大。茶,可以提神解乏,以茶養生、自娛、敬客、贈友,完全變成一種充滿審美情趣的藝術行為。人類在種植、加工茶葉的辛勤緊張的勞動中,把製作出來的成果,在勞動之餘或休閑時候,慢慢捂出一套泡茶和品茶的技藝。隨著藝術的提高,現代的茶家們根據沖泡全過程,總結出八道程序:「白鶴沫浴、觀音入宮、懸壺高沖、春風拂面、關公巡城、韓信點兵、鑒嘗湯色、品啜甘霖。」把泡飲香茗的全過程用文字來提煉,並提升到茶文化的高層次來表現,使之更精彩生動。茶家們在泡飲時,認真講究茶質、用水、茶具、沖泡,「水用清泉,爐以炭火,茶具小巧,茶講形、香、色(湯色)、韻。」自成一家,別具一格。增進娛樂性,提高情趣,陶冶情操。

同時,茶家們的品嘗方法也很講究,不是大碗豪飲,而是小啜、含口、徐咽、細品,通過品嘗過程中的感受和遐想,產生審美的愉悅,進入詩化的美妙的境界句,達到哲理的高度。人們在工作之餘,休閑聚會的時候,用上優質的茶具,拿上一泡好茶,圍坐在一起,或是評茶論道,或是促膝談心,或是暢談天下大事……;有的和著茶韻吟詩誦賦、揮毫潑墨、讀書看報、自娛自樂,激勵情感,心胸坦盪,受益非淺;有的自捧一杯香茗,淡然而坐,慢斟細品,清心無欲、拋棄煩惱、修身養息,借品茶體驗和領悟清和、儉約、自尊、廉潔、求真、求美的高雅境界等等。通過開展茶文化活動,可以激發人們認識美、熱愛美、追求美、創造美的生活情趣和理想。提高人們的審美能力,豐富人們的審美經驗,改變人們的審美態度。

從泡茶到品嘗的藝術過程,人們把它歸納為「茶藝」,古代的茶家把它稱為「茶道」,亦稱作「茶德」。如唐代的劉貞亮就提出「茶十德」:「以茶散悶氣,以茶驅腥氣,以茶養生氣,以茶除癘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嘗滋味,以茶養身體,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其中「利禮仁」、「表敬意」、「可雅志」、「可行道」等就是屬於茶道精神范疇。劉貞亮所說的「可行」之「道」,是指道德教化的意思。即飲茶可以有助於社會道德風尚的培育,明確地以理性語言將茶道的功能提升到最高層次,可視為中國古代茶道精神的最高概括。這就是在泡茶和品嘗這個過程中,所追求、體現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風尚,它經常和人生處世哲學結合起來,成為人們的行為准則和道德要求。安溪茶商感德鎮的吳高明在太原勇斗持刀匪徒的事跡;黃澤輝汕頭勇擒持刀竊賊等,這些見義勇為的壯舉,正是他們成長在茶鄉,受到誠信為本,分清善惡,仗義為重,勤勞致富的美德陶冶感染,產生了內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諧統一,所譜寫一曲又一曲的正氣歌。所以,茶文化可以起到精神調劑,宣洩情感,陶冶性情,宣傳教化,規范行為,審美情趣,社會道德風尚的培育等作用。激起人們對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分清丑惡,辨別是非,改造世界觀。

溝通感情 以和為貴 團結和諧

早在唐代,飲茶就在中華大地非常盛行,幾千年來流傳至今,成為最時尚的日常生活景觀。人們不管是在家人相聚,還是在商場、賓館迎賓待客,商務洽談,交際往來,休閑會友等,都離不開它。宋代文人杜小山的詩句「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大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那種在寒夜來造訪的特殊客人,以茶勝酒,品茗敘舊的歡樂之情,別有一番情趣,截然不同的意境,躍然紙上。正如現代南安蔡四田先生寫的詩句:「故友親朋鄰里家,上門一到請杯茶。手端香茗表心意,勝過登樓上酒吧。」明代文學家許次紓在《茶疏》「論客」中有「賓朋雜沓,止堪交觥籌,乍會泛交,僅須常品酬酢。」體現以茶交友的道理。所以早在先前,人類就用茶來互相交流,互相溝通,交際會友,成為感情交流的必須品。

人們由於政治利益,經濟利益,也由於信念、性格、修養和人生觀等等的差異,人與人之間是一個充滿各種復雜心理因素的互相作用的整體,彼此之間必然會產生摩擦和糾葛,和發生矛盾。而常常依賴於內在的情感溝通和心理認同,通過各種方式的交流來溝通情感,傳達信息,促進理解加強團結。在家中,泡上一壺好茶,使家人親屬團聚同飲上一杯香茗,增強了親情和代與代之間和諧氣氛。對鄰里、朋友、賓客捧上一杯熱茶,這一微妙方式,可以和氣生財,消除誤解,化解矛盾,成為人們之間進一步增強友誼,增進了解,加深感情的好途徑,這種認識、了解、熟悉的過程,也就是改變、溝通人際關系的過程。互相交流,互相認同,互相理解。以達到和誠相處,同飲香茗,共話友誼,使人類在和煦的陽光下共享親情、友情,促進社會和諧。真乃:「樂者天地之和,禮者天地之序。」

同時,通過舉辦「茶藝」和「茶王賽」等茶文化活動,可以吸引和激勵人們的好奇和興趣,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力和激勵了人們的競爭意識,自覺和不自覺的參與和情不自禁的狀態中拋開糾葛和隔閡,聚合到一起,互相交流經驗,暢談觀點,切磋技藝,互相支持,和同其他群體成員一起,為同一個目標的成功而興奮、失敗而沮喪。從而達到團結凝聚,和睦相處,

台灣茶業的發展,與大陸有著千絲萬鏤的關系,特別跟安溪的茶事和茶文化更是分不開。拒史料記載:清威豐五年,安溪人林鳳池率先把烏龍茶引入台灣。據說台灣有名凍頂烏龍茶就是從這起源的;還有台北的木柵地區,當地的台灣同胞都習慣把這里生產的鐵觀音茶葉稱為「安溪鐵觀音」。至今台灣仍保持著「以茶代酒」的待客習俗。近幾年來,隨著兩岸關系的和諧發展,兩岸茶商互相交易,頻繁來往,茶文化和鐵觀音成了兩岸交流合作的重要紐帶,兩岸茶緣愈結愈深厚。茶情依依,茶韻點點滋心頭。近幾年來,每年約有20萬安溪籍台灣同胞回到家鄉探親訪友、旅遊、經濟貿易,其中有不少是經營、銷售茶葉的。所以,茶文化使海峽兩岸同胞自覺不自覺的拋開隔閡,茶葉在兩岸關系中牽線搭橋的作用日益明顯。宋微宗趙構的《大觀茶論》中提到「致清導和,韻高致靜」是中國茶基本精神的高度概括。讓大陸、台灣兩岸在茶文化的溝通、吸引、激勵的社會效能中,達到化解矛盾、消除誤解、增進了解、以和為貴,早日使祖國疆域完整,同胞團圓,和睦相處。同時,安溪的鐵觀音茶產業、茶文化已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它將成為世界和平使者,促進和平、繁榮富強,人民的大團結。所以,茶文化可以製造友好氛圍,化解矛盾,團結和諧的社會功能。

傳播知識 增進交流 促進發展

中華茶文化因其特定的內涵,具有很強的民族性,在不斷的豐富發展的過程中,不斷的延伸繁榮,在國內普及推廣。也不斷向周邊國家傳播,不斷影響著這些國家的飲食文化。中國茶與茶文化對日本的影響最為深刻,尤其上日本茶道的發展,有著十分密切的淵源關系。日本代表團井摩紀小姐學過茶道,她表示日本的茶文化源於中國,「中國的茶文化是一門了不起的藝術」。日本傳統文化也源自中國,中日之間的文化交流源遠流長,可以促進兩國青年友好交流。同時也傳入朝鮮、俄國等周邊國家,從不同時期的茶禮、茶具、茶宴、茶道、品嘗方式等等,跟中華茶文化有不少相同之處。

台灣的烏龍茶製作技術本是安溪人於清代傳入的。在台灣的一些茶事活動都具有相同之處,在大陸流行的茶王賽、茶藝、茶歌、茶舞等文化也在台灣不斷地演繹和發展。如今在閩台農業合作的推動促進下,台商又將台灣先進的制茶技術傳回了安溪。以茶文化等方式交流往來,互相傳播知識,如今已成為兩岸加深聯系和鄉情的重要方式。據初步統計,台商已在安溪登記注冊台資企業有60多家。其中茶葉企業有24家,投資總額976萬美元。隨著大片台資茶葉基地的建立,台資茶廠的開辦,台商不僅帶來了資金、設備、知識和技術,而且帶來了新的觀念,新的管理模式,安台的經貿合作,達到了傳播知識,互相交流,促進發展的蓬勃發展的態勢,大大的推動了安溪茶產業的發展,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深遠的社會效益。

同時,還通過「茶藝表演」、各類「茶王賽」、「茶業萬人培訓」、「安溪鐵觀音神州行」、「海峽兩岸茶文化交流會」「中華茶產業國際合作高峰會」等交流活動,全面普及、傳播茶文化知識和科學技術知識,使之達到傳播知識,促進交流,發展經濟的效果。如:1996年11月,安溪茶藝到北京獻演,第二天北京日報一篇報道顯眼寫著「安溪茶藝一夜傾倒北京城」。產生極大的轟動效應。

樂中求智 修身養性 有益健康

人類通過茶文化的活動,如茶藝表演、茶王賽,休閑品嘗,茶歌、茶舞、茶詩等等,在娛樂中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和哲理,人們在身心愉悅的同時,滿足求知需求;提高感知記憶能力、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和藝術欣賞水平;激勵人們智力的開發,啟迪智慧,增強智能,促進思維嚴密活躍,提高邏輯思維能力;舒暢了心情,掌握了技能,激發豐富了想像力,發掘創造力,使人變更聰明能幹,更能適應社會要求,因而越來越被人重視。如通過茶王賽以後。茶農在激烈的競爭中,啟發了如何改變傳統製作方式;如何用空調器來調制溫度;如何發展生態茶園等等,以提高質量,製作精品,樹立品牌,使茶產業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中國人飲茶已有幾千年的歷史,開始是將其作為食物,然後作為葯物,後來成為飲料,隨後發展為一門生活藝術。隨著茶藝的成熟,古代至今,曾有一大批文人騷客介入茶事活動,撰寫了很多的茶作品,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茶詩,提高了飲茶的文化品位,使品茗成為一種藝術享受。如盧仝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陸羽的《茶經》、徐謂的《徐文長秘集》、許次紓的《茶疏》等等。特別是羅廩的《茶解》專門談到品嘗意境:「山堂夜坐,手烹香茗,至水火相戰,儼聽松濤,傾瀉人甌,雲光縹渺,一段幽趣,故難與俗人言。」真正的茶人品茶,最好是山堂夜坐,親自動手,觀水火相戰之狀,聽壺中沸水發出像松濤一般的聲音,香茗人杯,茶煙裊裊,恍若置身於雲光縹渺之仙境,這樣的幽人雅趣是難以和俗人講清楚的。真乃靜神養性,如脫俗塵之境界。

日本高僧把中國的茶藝帶到日本後,把它作為修行佛法追求得道的一種手段,並將其作為佛門清規的組成部分,被嚴格的傳承下來。我們現代人,在緊張的勞作之後或節假日之中,也常帶著家人、朋友或單身一個,尋找一處清靜幽雅的環境,泡著香茗,或慢斟細品、或看書閱報、或揮毫潑墨、或吟詩作對,拋棄一切世俗之舉,人間憂煩,潛心養性,達到美的享受和更高的精神境界,陶冶了情操,有利於身心健康的發展,提高了人們的精神境界。

人類從發現茶到利用茶,已有幾千年,一直把茶當作治病、保健之良葯。據記載:「神農嘗百草之滋味,水源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當此之時,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荼」是茶的古稱,歷代著名的醫書皆記載了茶的功效,包括明目、令人思維敏捷、輕身換骨等。人類在獲取生產資料的過程中付出了繁重的體力或腦力勞動,使人們在一段時間內身心處於緊張狀態,而這種長期的緊張狀態,會嚴重地損害勞動者的生理、心理健康,這就需要人們在緊張勞作之餘安排休息時間來進行精神和體力的調理,中華茶文化的泡茶和品嘗過程所創造的輕松愉快的氛圍,使人們的緊張狀態得到鬆弛,勞累得以消除,體力得到恢復。有效的幫助和促進勞動者的心理、生理、身體的健康。公元1211年日本僧侶榮西在其著作《吃茶養生記》一書中寫道:「茶是養生的神奇良方,對延年益壽具有超凡的力量,從古至今,它一直是山居者長壽的萬靈丹。」

茶的葯用成分關於茶葉的葯用功效,早在2000多年前已被公認。但由於科學技術水平的限制,茶在葯用上很大程度還屬於經驗性質的。20世紀後期以來,茶葉生物化學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醫學研究的參與,使得對茶葉的葯用有效成分及其葯理功效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目前已經證實,茶葉中和人體健康關系的成分主要有以下幾類:1、咖啡鹼。是一種中樞神經的興奮劑,因此具有提神作用。2、多酚類化合物。3、多種維生素。如維生素B族、葉酸、維生素C、E、K等。4、礦質元素。如磷、鉀、鈣、鎂、錳、鋁、硫等。5、氨基酸。6、其他。如二苯胺、a-氨基丁配、還有脂多糖等,它們含量雖然不高,但具有獨特的葯效。

醫學界的人士和茶家們,根據對茶長期研究中,把中國茶的葯用總結有十個方面。1、茶能使人化痣潤膚,振奮精神,增強思維和記憶力。2、茶能消除疲勞,促進新陳代謝,並有維持心臟、血管、等正常機能的作用。 3、飲茶對防止齲齒有很大的好處。4、茶葉有抑制惡性腫瘤的作用,飲茶能明顯地抑制癌細胞突變。 5、茶葉含有妊娠婦女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鋅。6、茶葉中含有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7、飲茶能抑制細胞衰老,使人延年益壽。8 、飲茶能防止動脈硬化,高血壓和腦血栓。9 、飲茶能興奮中樞神經,增強運動能力,提高運動員的比賽成績。10、飲茶有良好的減肥和美容效果,特別是中國的烏龍茶效果尤為明顯。

茶家在長期從事茶產業中,體會、掌握了科學技術、科學管理和利用茶文化來提高茶的質量,有利身心健康,搞活產銷渠道,發展經濟的重要性。他們積極參加各種培訓班,大力發展生態茶園,樹立品牌意識,從茶樹種植、施肥、病蟲害防治、茶葉製作的全過程,到產品包裝,都要求技術過硬,細心操作,認真檢驗,作到產綠色、自然、健康的生態茶。發揮茶文化的功能,讓消費者更了解,更放心、更廣泛的去接受它,達到全民促進身心健康的效能,讓人類的明天更和諧健康幸福。

發展經濟 情系民生 構建新生活

茶文化最明顯的特點和最大的功能,除了它具有中華民族大文化的功能,還具有很強的促進經濟發展,繁榮經濟市場,推動社會效益的功能。因為一般精神文化的社會效益和功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過開展活動,陶冶情操,潛移默化的長期作用產生的。而茶文化不但具有大文化的功能,還具有它的獨特性:就是通過一定的茶事活動,直接和經濟掛鉤,立即取得經濟效益。在今天的商品經濟社會里,這種效能發揮的越來越明顯,自覺或不自覺地成為人們發展經濟的特殊手段。如「鐵觀音茶王賽」在香港舉辦中,評出的茶王在激烈的競爭中,100克鐵觀音身價竟達11萬港元的天價,這就是通過茶文化的功能所起的經濟效應。還有「茶藝表演」「茶文化節」等等,就是運用了這種效能,使社會生活出現了「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現狀。

回顧中國的茶史,根據記載,早在先秦時期,中國就有茶的出現,在這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國的茶幾經起落,幾經興衰。而在那「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年代。那些帝王將相、高官達貴,誰曾關心詢問茶事、民生之事,似乎從來沒有考慮過要賦予茶事活動以崇高使命。雖然他們也經常品茶、茶宴、賜茶等茶事活動,但是他們脫離了人民群眾,只會壓迫,剝削、苛詐、統治人民。那能去體會到「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那種「皆辛苦」的滋味。那些整日為生活忙碌奔波的勞苦大眾,不可能對中國茶的作用和效能進行探討、研究,更不可能用其來發展經濟,促進社會效益而有所作為。七十年代以前,國家由於忙著搞政治運動和注重發展農業生產,茶產業被當做付業,甚至當為「割資本主義尾巴」而遭到冷漠。所以,長期以來中國茶的對民生作用和社會效益得不到發揮,中華茶文化不是在前進,而是停滯,甚至比其他國家還落後。

改革開放以來。從安溪茶產業的發展,讓我們可以看出中華茶文化市場對發展經濟,促進民生的重大意義和作用。九十年代以前,雖然安溪縣是盛產烏龍茶的故鄉,全縣每個鄉鎮都有種植茶葉,象感德、祥華、長坑、西坪等地方,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擁有茶園。以前,茶農種植、管理都是靠天吃飯,不懂的科學管理、防治病蟲害、改造低產園、剪枝促芽等科學方式。製作茶葉的設備十分落後,從采青到產品,全部採用人力手工來製作,都是採用一般傳統人工製作方法,在製作中消耗掉很大的勞動力。加工出來的茶葉質量差、成本高、市場銷售慢、價格低、茶農收入微薄,經濟得不到發展,生活貧困,使民生難於脫貧富裕。在1978年,安溪縣茶葉總產值僅950萬元,曾經是福建省最大的國家級貧困縣之一。

俗話說:「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的統一,缺一不可。天時,就是指機遇。安溪茶產業興盛於改革開發縱深發展之時,經濟競爭激烈,經濟市場繁榮時代,這種機遇真是千載難逢。地利,就是指地理環境所造成的優越性。安溪是烏龍茶之鄉,鐵觀音唯一發源地,它的氣候、地貌、土壤、溫差、濕度等特定條件是生產優質鐵觀音的優越基礎。人和,就是指人與人之間和諧;領導者和人民關系的和諧,(包括觀念、決策、導向、作用等);人和自然界的和諧。縱觀歷史發展的歷程,天時、地利是客觀的,人和是主觀。人要主動、積極、創造性的、充分利用客觀的優越性,來發揮主觀能動性,使之「天、地、人三者合一」,而進行創造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同時,建成集商貿、加工、餐飲、運輸等為一體的中國茶葉貿易中心,中國茶文化旅遊中心,成為中外馳名的「中國茶都」。為開展各類茶事活動基地,為茶農創造提供貿易、交流、發展經濟中心基地;舉辦「茶葉萬人培訓」工程和各類茶葉技術、管理培訓,狠抓精品,創造品牌;藉助「茶藝」「茶王賽」等茶文化活動,走向北京、上海、香港、新加坡等地區;同時,成功舉辦「海峽兩岸茶文化交流會」、「中華茶產業國際合作高峰會」等茶葉合作交流活動。這樣,提升了安溪鐵觀音的知名度,把安溪茶葉推向全國、全世界。如今,安溪全縣108萬多的人口,涉及茶產業的近80萬人,據不完全的統計,在全國各地開設的茶莊(店)茶藝館有3萬多家,僅茶葉營銷人員近10萬人,產品出口銷售於日本、俄羅斯、東南亞、歐美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縣擁有茶園40萬畝,年產茶葉4萬噸,(預計今年產量將達歷史最高水平5萬噸)產值45億元人民幣。茶文化市場成為安溪的傳統特色龍頭支柱產業,成為真正的民生企業。同時,形成了一業促百業,「一業旺,百業興」的大好局勢。2005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5156元,安溪縣被評為「全國縣城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使這個閩南最大的貧困縣一躍進入了全國「百強縣」。茶文化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富有很強的生命力,在社會上長期存在和發展,始終影響著生產方式和精神生活方式,才使社會和諧平衡的發展,並不斷地創造出更高層次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茶文化市場的繁榮,推動茶產業的發展。茶產業是產生茶文化的基礎,茶文化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動力。以茶產業興盛為基礎,以所取得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為動力,明天將發揮更大的市場作用。

Ⅳ 茶文化的介紹和茶道~

茶文化:
茶作為風靡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之一,飲茶嗜好遍及全球。在英國,茶被視為美容、養顏的飲料,形成了喝早茶、午後茶的時尚習俗,稱茶為:「健康之液,靈魂之飲。」在法國人眼裡,茶是「最溫柔、最浪漫、最富有詩意的飲品。」在日本,茶不僅被視為是「萬病之葯」,而且在日本人在長期的飲茶實踐中,使飲茶脫離了日常物質生活需要的范圍,發展升華為一種優雅的文化藝能——茶道。
在我國,茶被譽為「國飲」。「文人七件寶,琴棋書畫詩酒茶,」茶通六藝,使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載體。茶被人們視為生活的享受,健康的良葯,提神的飲料,友誼的紐帶,文明的象徵。
在博大精深的中國茶文化中,茶道是核心。茶道包括兩個內容:一是備茶品飲之道,即備茶的技藝、規范和品飲方法;二是思想內涵。即通過飲茶陶冶情操、修身養性,把思想升華到富有哲理的境界。也可以說是在一定社會條件下把當時所倡導的道德和行為規范寓於飲茶的活動之中。這兩個基本點,在唐人陸羽 《茶經》中都明顯得到體現。
古代眾多的茶道專著,盡管年代不同,流派不同,在泡飲技藝上卻有一個共同點,即一切外部表現形式都是為反映茶的大自然美,反映茶的「鮮香甘醇」,絕非為表演而表演。因此中國茶道要求:(一)茶具必須清洗潔凈;(二)主張用輕清之水煎茶,有條件時用泉水、江水,甚至用松上雪,梅花蕊上雪化水煎茶;(三)講求水沸適度。(四)要求使用名貴優質茶具,並規定首先要將茶碗燙熱或烤熱,以便於茶湯香氣充分升揚。

茶道
通過品茶活動來表現一定的禮節、人品、意境、美學觀點和精神思想的一種飲茶藝術。它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並通過茶藝表現精神。興於中國唐代,盛於宋、明代,衰於清代。中國茶道的主要內容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同時配以情緒等條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稱為美學宗教,以和、敬、清、寂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則是承唐宋遺風。
茶道法則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則。唐代為克服九難,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宋代為三點與三不點品茶,「三點」為新茶、甘泉、潔器為一,天氣好為一,風流儒雅、氣味相投的佳客為一;反之,是為「三不點」。明代為十三宜與七禁忌。「十三宜」為一無事、二佳客、三獨坐、四詠詩、五揮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會心、十二鑒賞、十三文僮;「七禁忌」為一不如法、二惡具、三主客不韻、四冠裳苛禮、五葷餚雜味、六忙冗、七壁間案頭多惡趣。

日本茶道
表現形式 中國茶道的具體表現形式有兩種。 ①煎茶。 把茶末投入壺中和水一塊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藝術品嘗形式。②鬥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攜帶茶與水,通過比茶麵湯花和品嘗鑒賞茶湯以定優劣的一種品茶藝術。鬥茶又稱為茗戰,興於唐代末,盛於宋代。最先流行於福建建州一帶。鬥茶是古代品茶藝術的最高表現形式。其最終目的是品嘗,特別是要吸掉茶麵上的湯花,最後鬥茶者還要品茶湯,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算鬥茶的最後勝利。③工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區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流風余韻。清代工夫茶流行於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廣東的潮州。工夫茶講究品飲工夫。飲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兩種,特別是待客,更為講究。

Ⅳ 中國的茶文化

中國茶文化

中國是茶的故鄉,制茶、飲茶已有幾千年歷史,名品薈萃,主要品種有綠茶、紅茶、烏龍茶、花茶、白茶、黃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葯物療效,又富欣賞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國個人高雅的娛樂和社交活動,坐茶館、茶話會則是中國人社會性群體茶藝活動。中國茶藝在世界享有盛譽,在唐代就傳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飲茶始於中國。茶葉沖以煮沸的清水,順乎自然,清飲雅嘗,尋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點。同樣質量的茶葉,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沖泡技術不一,泡出的茶湯會有不同的效果。我國自古以來就十分講究茶的沖泡,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泡好茶,要了解各類茶葉的特點,掌握科學的沖泡技術,使茶葉的固有品質能充分地表現出來。
中國人飲茶,注重一個「品」字。「品茶」不但是鑒別茶的優劣,也帶有神思遐想和領略飲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壺濃茶,擇雅靜之處,自斟自飲,可以消除疲勞、滌煩益思、振奮精神,也可以細啜慢飲,達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華到高尚的藝術境界。品茶的環境一般由建築物、園林、擺設、茶具等因素組成。飲茶要求安靜、清新、舒適、干凈。中國園林世界聞名,山水風景更是不可勝數。利用園林或自然山水間,搭設茶室,讓人們小憩,意趣盎然。
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很重禮節。凡來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禮儀是必不可少的。當有客來訪,可爭求意見,選用最合來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時,對茶葉適當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飲茶時,要注意客人杯、壺中的茶水殘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開水,隨喝隨添,使茶水濃度基本保持前後一致,水溫適宜。在飲茶時也可適當佐以茶食、糖果、菜餚等,達到調節口味和點心之功效。

更詳細資料請點擊鏈接!

http://www.zhmz.net/Article_Class2.asp?ClassID=20

Ⅵ 茶的價值和茶文化的存在在當今社會有什麼意義

中國茶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的國粹。茶文化在長期的不斷沉澱和積淀中,融合了很多的優秀思想。茶的價值和茶文化在當今社會的存在有什麼意義?

有利於社區文明建設。經濟發展了,但文化不能落後,社會風氣不能骯臟,道德不能墮落和醜陋。茶文化具有改變社會不公平消費行為、創造精神文明、促進社會進步的功能。它在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和豐富文化生活方面起著明顯的作用。茶文化是知識性的、趣味性的和娛樂性的。

Ⅶ 茶葉的繁榮在文化中起了什麼作用

茶葉的繁榮在文化中起了什麼作用?茶葉作為茶文化的一個載體,有利於促進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制茶工藝早在四千多年前就已經存在,茶葉融聚了採茶人的辛苦和汗水,是老百姓智慧的結晶。茶葉的繁榮可以讓更多的人懂茶愛茶,甚至會讓當代年輕人開始嘗試飲茶,主動了解茶文化,保護和傳承有關茶的歷史、茶的文化。
01、反映了悠久的中華文明和禮儀之邦。

早在四千年前,老百姓就開始種植茶葉,品茶鑒茶更是不在話下。文人吟詩賦詞時會邀請三五好友圍坐一席飲茶,即便是尋交的一部分,能拉近飲者雙方的感情交流。茶與文化的融合,體現了開放、和平共處的和諧理念。越來越多的外國人被茶的魅力所吸引,他們主動將茶文化介紹給身邊的親朋好友,成為傳播茶文化的外國使者。

Ⅷ 關於茶葉、飲茶文化、紫砂、歷史方面的說明

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它發乎神農,聞於魯周公,興於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風靡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茶葉、咖啡和可可)之一,並將成為21世紀的飲料大王,飲茶嗜好遍及全球,全世界已有50餘個國家種茶,尋根溯源,世界各國最初所飲的茶葉,引種的茶種,以及飲茶方法、栽培技術、加工工藝、茶事禮俗等,都是直接或間接地由中國傳播去的。中國是茶的發祥地,被譽為「茶的祖國」。茶,乃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茶葉的傳說:

傳說是在公元前2737年,神農上山采葯,那天我們的醫葯祖先邊采邊嘗,不知不覺中已嘗了近72種中草葯。草葯中的毒性令他覺得口乾舌燥,渾身非常的不舒服,於是便坐在樹下休息,正在這時,幾片樹葉飄落在他面前,憑著往常的習慣,他又撿起樹葉放入口中嘗試,可是令他驚奇的是,過了一會兒神農開始覺得身體舒暢起來,口也不渴了,渾身好像一下子輕鬆了下來,而口中的樹葉還留給他了一口的清香。... ...根據記載,茶葉在中國最早是作為葯物使用的。在我國,傳說茶是「發乎於神農,聞於魯周公,興於唐而盛於宋」茶最初是作為葯用,後來發展成為飲料。東漢時期的《神農本草》中記述了以上故事「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支」。

茶 --- 中草葯和蔬菜 --- 茶葉的發現
茶樹原產於我國西南地區。早在三國時期(公元220-280年)我國就有關於在西南地區發現野生大茶樹的記載。1961年在雲南省的大黑山密林中(海拔1500米)發現一棵高32.12米,樹圍2.9米的野生大茶樹,這棵樹單株存在,樹齡約1700年。

起初人們將大的茶葉放在水中煮,茶湯用作葯用,嫩葉則作為蔬菜食用,隨著時間的推移,茶慢慢得成為一種珍貴的食品,只為皇家御用。

茶 --- 酒的替代品 --- 茶文化的萌芽
茶的珍貴,自然而然,茶成為一種奢侈的飲品,有錢人士僅用它來宴請上賓。逐漸的,茶慢慢發展成為了酒的替代品。魏晉南北朝開始出現了一些以茶養廉示儉的事例。

茶 --- 飲料 --- 茶文化的形成/興盛
唐朝是封建文化的頂峰,也是茶文化形成的主要時期。茶的引用從皇宮顯貴,王公爵士直至僧侶道士,文人雅士,黎民百姓,全國上下幾乎所有人都飲茶。 茶的飲用越來越普遍,文人雅士嗜茶眾多,開始將茶與詩詞歌賦結合起來。如大詩人白居易,一生嗜茶,每天吃早茶(「起嘗一甌茗「 《官舍》),午睡起一碗茶(「起來兩甌茗「《食後》),晚茶(「晚送一甌茶」《管閑事》)。許多著名的詩詞歌賦出現於那個時代。 世界著名的第一本完整的茶書《茶經》也出於同期。同時,作茶的技術也隨之而日益進步,人們飲茶的方式從原先的熬煮茶湯變成了只將沸水沖入干制的茶葉以得茶湯。 茶成為了人們間交流的紐帶,友誼的橋梁。人們喜歡聚在一起,泡壺好茶,吟詩作樂,享受好時光。

今天,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了茶葉的健康價值。茶,成為了和諧與溫馨的象徵。

飲茶文化
中國飲茶文化起源於上古時期,有『神農氏嘗百草,遇毒,以荼解之』的說法。經幾千年的發展,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日本茶道是於我國唐代傳入日本,而現在提起茶道,人們卻只知日本茶道,不禁使我們不得不做些什麼以弘揚中華這一寶貴的傳統文化。

一、茶文化的定義茶葉是勞動生產物,是一種飲料。茶文化是以茶為載體,並通過這個載體來傳播各種文化,是茶與文化的有機融合,這包含和體現一定時期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二、茶文化的內涵茶文化是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其內容十分豐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藝術、醫學保健、歷史考古、經濟貿易、餐飲旅遊和新聞出版等學科與行業,包含茶葉專著、茶葉期刊、茶與詩詞、茶與歌舞、茶與小說、茶與美術、茶與婚禮、茶與祭祀、茶與禪教、茶與楹聯、茶與諺語、茶事掌故、茶與故事、飲茶習俗、茶藝表演、陶瓷茶具、茶館茶樓、沖泡技藝、茶食茶療、茶事博覽和茶事旅遊等廿一個方面。

三、茶文化體系茶史學:茶的起源,發現和利用,茶文化形成、發展、演變、特點及表現形式;茶文化社會學:茶文化對社會各方面的影響,社會發展與進步對茶文化的作用和社會各階層與茶文化關系;飲茶民俗學:歷史和現代,各個地區和民族,城市和農村飲茶習俗;茶的美學:成品茶外形設計、名茶取名、茶包裝設計及宣傳廣告等;茶文化交流學:國際國內研討、茶文化展示、茶藝表演、少兒茶藝、茶葉歷史文化博覽及茶事旅遊;茶文化功能學:茶文化資源、特性、歷史茶文化和新時期茶文化、茶文化功能、茶文化對現代社會及精神文明建設作用等。

四、茶文化特性歷史性:茶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其歷史非常悠久。武王伐紂,茶葉已作為貢品。原始公社後期,茶葉成為貨物交換的物品。戰國,茶葉已有一定規模。先秦《詩經》總集有茶的記載。漢朝,茶葉成為佛教「坐禪」 的專用滋補品。魏晉南北朝,已有飲茶之風。隋朝,全民普遍飲茶。唐代,茶業昌盛,茶葉成為「人家不可一日無」,出現茶館、茶宴、茶會,提倡客來敬茶。宋朝、流行鬥茶,貢茶和賜茶。清朝,曲藝進入茶館,茶葉對外貿易發展。茶文化是伴隨商品經濟的出現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誕生的。歷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識形態,以雅為主,著重於表現詩詞書畫、品茗歌舞。茶文化在形成和發展中,融化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釋家的哲學色澤,並演變為各民族的禮俗,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和獨具特色的一種文化模式。時代性: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給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內涵和活力,在這一新時期,茶文化內涵及表現形式正在不斷擴大、延伸、創新和發展。新時期茶文化溶進現代科學技術、現代新聞媒體和市場經濟精髓,使茶文化價值功能更加顯著、對現代化社會的作用進一步增強。茶的價值是茶文化核心的意識進一步確立,國際交往日益頻繁。新時期茶文化傳播方式形式,呈大型化、現代化、社會化和國際化趨勢。其內涵迅速膨脹,影響擴大,為世人矚目。

民族性。各民族酷愛飲茶,茶與民族文化生活相結合,形成各自民族特色的茶禮、茶藝、飲茶習俗及喜慶婚禮,以民族茶飲方式為基礎,經藝術加工和錘煉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藝,更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表現出飲茶的多樣性和豐富多採的生活情趣。藏族、土家族、佤族、拉祜族、納西族、哈薩克族、錫伯族、保安族、阿昌族、布朗族、德昂族、基諾族、撒拉族、白族、肯米族和裕固族等茶與喜慶婚禮,也充分展示茶文化的民族性。

地區性:名茶、名山、名水、名人、名勝、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地區茶文化。我國地區廣闊,茶類花色繁多,飲茶習俗各異,加之各地歷史、文化、生活及經濟差異,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在經濟、文化中心的大城市,以其獨特的自身優勢和豐富的內涵,也形成獨具特色的都市茶文化。上海自1994年起,已連續舉辦四屆國際茶文化節,顯示出都市茶文化的特點與魅力。

國際性:古老的中國傳統茶文化同各國的歷史、文化、經濟及人文相結合,演變成英國茶文化、日本茶文化、韓國茶文化、俄羅斯茶文化及摩洛哥茶文化等。在英國,飲茶成為生活一部分,是英國人表現紳士風格的一種禮儀,也是英國女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和重大社會活動中必需的儀程。日本茶道源於中國。日本茶道具有濃郁的日本民族風情,並形成獨特的茶道體系、流派和禮儀。韓國人認為茶文化是韓國民族文化的根,每年5月24日為全國茶日。中國茶文化是各國茶文化的搖籃。茶人不分國界、種族和信仰,茶文化可以把全世界茶人聯合起來,切磋茶藝,學術交流和經貿洽談。

五、茶文化的社會功能主要表現在發揚傳統美德、展示文化藝術、修身養性、陶冶情操、促進民族團結、表現社會進步和發展經濟貿易等。

傳統美德是經過幾千年積淀下來的被歷代人們所推崇的美好道德,是民族精神和社會風尚的體現。茶文化具有的傳統主要有熱愛祖國、無私奉獻、堅韌不拔、謙虛禮貌、勤奮節儉和相敬互讓等。吳覺農先生和湖南劉先和,為茶葉事業鞠躬盡瘁,既是愛國主義者,又是當代茶人傑出代表。陸羽《茶經》,是古代茶人勤奮讀書、刻苦學習、潛心求索、百折不撓精神的結晶。以茶待客、以茶代酒,「清茶一杯也醉人」就是中華民族珍惜勞動成果、勤奮節險的真實反映。

以茶字當頭排列茶文化的社會功能有「以茶思源、以茶待客、以茶會友、以茶聯誼、以茶廉政、以茶育人、以茶代酒、以茶健身、以茶入詩、以茶入藝、以茶入畫、以茶起舞、以茶歌呤、以茶興文、以茶作禮、以茶興農、以茶促貿和以茶致富。

茶是中國的驕傲、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豪。飲茶可以思源。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約瑟博士,將中國茶葉作為中國四大發明(火葯、造紙、指南針和印刷術)之後,對人類的第五個重大貢獻。唐代陸羽《茶經》是世界第一部茶書。中國茶文化對世界影響功能顯著。

以茶會友是茶文化最廣泛的社會功能之一。今天所處的市場經濟,競爭激烈,優勝劣汰,講利益、講效益。但人情較為冷漠,人際關系趨於淡漠。通過茶樓、茶藝館品茗或茶藝,朋友聚在一起,互通信息,交流感情,增進了解,溝通友誼。朋友相聚在舊式茶館里,隨意說笑,回憶人生,重新享受到生命的樂趣。

古代就有「寒夜客來茶當酒」之說,以茶代酒體現傳統美德,符合今天中央倡導的厲行節約制止奢侈浪費行為的規定要求。

以茶育人是新時期茶文化孕育出來的新的社會功能。上海少兒茶藝通過自己動手,學習茶科學,弘揚傳統優秀文化,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在敬茶中,展現出對老人、長輩的尊敬,對父母的孝敬,對同學的敬意。

六、茶文化對現代社會的作用現代社會依靠高科技和信息,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物質財富將越來越多,生活也將更加富裕。東亞一些國家在推行工業化過程中,在吸收西方的優秀科技和工藝技術的同時,西方頹廢的文化價值觀、風俗習慣也侵蝕到社會,隨之產生道德危機、拜金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等傾向。社會發展的經驗表明,現代化不是唯一目標,現代化社會需要與之相適應的精神文明,需要發掘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資源。茶文化所具有的歷史性,時代性的文化因素及合理因素,在現代社會中已經和正在發揮其自身的積極作用。

茶文化是高雅文化,社會名流和知名人士樂意參加。茶文化也是大眾文化,民眾廣為參與。茶文化復蓋全民,影響到整個社會。茶文化對現代社會的作用主要有五個方面:

1、是茶文化以德為中心,重視人的群體價值,倡導無私奉獻,反對見利忘義和唯利是圖。主張義重於利,注重協調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提倡對人尊敬,重視修生養德,有利於人的心態平衡,解決現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質;

2、是茶文化是應付人生挑戰的益友。在激烈的社會競爭,市場競爭下,緊張的工作、應酬、復雜的人際關系,以及各類依附在人們身上的壓力不輕。參與茶文化,可以使精神和身心放鬆一番,以應付人生的挑戰,香港茶樓的這個作用十分顯著;

3、是有利於社區文明建設。經濟上去了,但文化不能落後,社會風氣不能污濁,道德不能淪喪和丑惡。改革開放後茶文化的傳播表明,茶文化是有改變社會不正當消費活動、創建精神文明、促進社會進步的作用。

4、是對提高人們生活質量,豐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顯。茶文化具有知識性、趣味性和康樂性,品嘗名茶、茶具、茶點,觀看茶俗茶藝,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5、是促進開放,推進國際文化交流。上海市閘北區連續四屆舉辦國際茶文化節,擴大了閘北區對內對外的知名度,閘北區四套班子一致決定茶文化節要一直辦下去,並投資在閘北公園興建茶文化景點,以期建成茶文化大觀園。國際茶文化的頻繁交流,使茶文化跨越國界,廣交天下,成為人類文明的共同精神財富。

紫砂

穿越了五百年的時光隧道, 紫砂帶著滿身的溫潤款款而來。 聚籠了氤氳繚繞的茶香, 氣韻靈動,媲美金玉, 成為多少人鍥而不舍追逐的夢!
明代,因茶而生

供春、時大彬、邵大亨……這是紫砂歷史上的座座豐碑,歲月的滄桑洗練出眾多紫砂大師的極致工藝。提及紫砂壺,依然是人們意識中的一種主流。始於明,盛於清的紫砂工藝,最初是因茶而誕生的,文人墨客在淺飲輕酌之中成就了紫砂的精魂,也成就了紫砂壺在這個舞台上的流光異彩。

文人的參與洗卻了紫砂的缸瓦土氣,從明代四大家唐寅、文徵明、藍、沈周到清代的董其昌、陳曼生和當時藝人的合作佳話,到劉海粟、韓美林和馮其庸在當代紫砂大師的作品上揮毫潑墨、精雕細琢。正是文化一點一滴的熏染浸潤,提升了紫砂壺的工藝價值,也烘托出歷代大師那充滿了文化內涵和藝術底蘊的傳世之作。

如今的紫砂壺依然是為茶而生,為茶而盛。壺,含孕了氤氳茶香,茶,溫潤了紫砂亞光,一把經過了茶的滋養和呵護的紫砂壺,通體散發著一種高貴與祥和的亞光色,和那些被置於案頭、束之高閣而頂禮膜拜的壺相比,少了一些生澀,多了幾分親切,這也是眾多紫砂大師共同的感覺:壺,是拿來用的,茶能養壺,壺也襯茶,而且,一個紫砂茶壺只能泡一種茶葉。經過一段時間茶的滋養,紫砂壺才能表現出「外類紫玉,內如碧雲」的狀態,也只有和茶的生死相依,壺才能真正綻放自己的高雅,這也是紫砂壺延續自己生命力的唯一理由。

Ⅸ 茶文化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的作用

摘要 親,很高興為你解答問題 。茶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體,各個民族之間文化認同的紐帶。五千年歷史源遠流長中,茶文化在農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交往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茶馬古道,絲綢之路。各個民族以茶為友,和睦相處,共同進互利互惠的貿易。茶文化加深了各民族之間的交流。也滿足了各民族精神需求。加深了文化認同。所以說,茶文化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閱讀全文

與茶文化和紐帶哪個厲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1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2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