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西安民俗文化有哪些

西安民俗文化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3-04 02:12:31

① 請問 西安的民俗有哪些文化 小吃 歷史

歷史
世界歷史名城,華夏精神故鄉—西安。 西安,古稱「長安」、「京兆」。是舉世聞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多、建都朝代最多、影響力最大的都城,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華文化的代表,有著「天然歷史博物館」的美譽。 西安,在《史記》中被譽為「金城千里,天府之國」,是中華民族的發祥之地,由周文王營建,建成於公元前12世紀,先後有21個王朝和政權建都於此,是13朝古都,中國歷史上的四個最鼎盛的朝代周、秦、漢、唐均建都西安。西安高陵楊官寨遺址發現,將中國城市歷史推進到了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同時確定了西安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座城市。 民族:漢族占總人口的98.8%,西安市擁有中國56個民族中的50個,少數民族以回族人口最多 標志性建築:大雁塔、鍾樓、鼓樓、明城牆、大明宮、大唐芙蓉園、小雁塔等
西安是歷史悠久的世界歷史文化名城。西安是舉世聞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國古都之首,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長、建都朝代最多、影響力最大的都城,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華文化的代表。遠古時代,「藍田猿人」就在這里繁衍生息;新石器「半坡先民」在此建立部落,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文王在灃河兩岸建立豐鎬二京,從此揭開了西安千年帝都的輝煌史,有著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200多年的建都史,先後有周、秦、漢、唐等13個王朝在這里建都,有「秦中自古帝王州」的美譽。西安曾經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最早對外開放的城市,著名的絲綢之路以西安為起點;「世界八大奇跡」之一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則展示了這座城市雄渾、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使西安享有「天然歷史博物館」之譽。文物古跡種類之多,數量之大,價值之高,在全國首屈一指,許多是國內僅有、世界罕見的稀世珍寶。
歷代名稱
「西安城」:灃京(周)-鎬京(周)-咸陽(秦)-長安(漢)-常安(新)-常安(南北朝)-大興(隋)-長安(唐)-長安(後梁)-長安(後唐)-長安(宋:注「永興」)-長安(元)-長安(明)-長安(清)-長安(中華民國)-西京(中華民國)-西安市(中華人民共和國) 「西安」: 宗周(周)-內史(秦)-京兆(漢)-京兆(新)-京兆(南北朝)-京兆(隋)-京兆(唐)-大安(後梁)-京兆(後唐)-京兆(宋)-奉元(元)-西安(明)-西安(中華民國)-西安(中華人民共和國)
西安一名的由來
自公元前約11世紀至公元9世紀末,西安曾長期是古代中國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並歷來為地方行政機關——州、郡、府、路、省和長安、咸寧兩縣的治所。在多數朝代,西安屬於郡、府級建制。1928年,在西安首次設市,1948年由省轄市改為國民政府行政院轄市。 198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西安確定為世界歷史名城。
長安古名的廢止
西漢高祖5年(前202年),置長安縣,在長安縣屬地修築新城立名「長安城」,民國初年,長安屬關中道,歸省政府直轄,1928年,民國政府決定成立西安市,分長安縣所屬城內及四關劃歸西安市,1930年11又撤銷西安市政府,原劃長安城地面仍歸長安管轄,成立長安縣城關區管理西安城關行政。1942年,重新成立西安市政處,次年再次成立西安市,再次劃撥「長安城」城關及城周四鄉面積230平方公里劃歸西安市。自此「長安」古名壽終正寢
西安兵馬俑石榴節
p; 西安臨潼既是兵馬俑的故鄉,又是享譽全國的石榴產地。每到秋高氣爽之時,亦正值旅遊旺季,火紅的石榴在陽光下分外引人注目,更為驪山增輝添色,令海外遊客贊嘆不已,駐足不前。西安兵馬俑石榴節把這兩項內容巧妙地結合起來,可使旅遊客同時滿足精神和物質上的享受。在1991年舉辦的首屆兵馬俑石榴節中,身著石榴裙的16位石榴仙子給客人敬奉石榴的場面,曾傾倒萬人。
五毒圖案
五毒圖案是西安關中地區民間流傳的一種辟邪圖案。關中人認為,蠍子、蛇、蛤蟆、壁虎、蜘蛛等五種動物是最毒的動物,俗稱"五毒"。人們在小孩的兜、背心、鞋帽等衣服上綉制五毒圖,是按照"以毒攻毒,厭(古時厭字與壓字形相近,意相通)而勝之"的原則,對傷害孩童的邪毒之物以制約。經過長期的女工實踐,關中婦女對五毒造型進行了修飾美化,逐漸失去了當初凶御凶的本意。80年代以來,隨著西安旅遊業的迅速發展,婦女們將五毒圖案精心綉制於馬夾背心,受到海內外旅遊者青睞,成為獨具地方特色的旅遊紀念。
西安四色禮
四色禮也稱四樣禮,是西安地區比較講究的一種晚輩對長輩所行之禮。四色即四季,表示一年,含有自始至終,完美、美滿等意蘊,是後輩對長輩的祝福。譬如男女定親以後,男方第一次到女方家,必帶四種禮品:煙、酒、肉、罐頭或水果及其它東西,女方家也必湊成四禮品回送,如鞋、襪、鋼筆、筆記本等,讓男方捎回。以後每逢時令節氣,岳父母生日,男方去女方家也常備四樣禮品,但女方就不必回送。若女方家到男方家通常則不拘泥於四樣禮。隨著人們收入增多和生活水平提高,禮品檔次也在提高和翻新。

西安特色小吃

走遍天下的同時也吃遍天下,這是不少吃貨們的理想。西安作為中國歷史古都,除了豐富的旅遊資源,還有大街小巷裡各種讓人眼花繚亂的美食。下面小編就為各位整理一些西安的特色小吃,吃貨們若到了西安不妨照單全吃一遍。
特色小吃有:1、牛羊肉泡饃;2、葫蘆頭泡饃;3、粉湯羊血;4、辣子蒜羊血;5、水盆羊肉;6、羊雜碎;7、臘汁肉夾饃;8、臘羊肉;9、籠籠肉;10、粉蒸肉;11、粉蒸羊肉;12、酸湯水餃;13、寶釧薺菜餃;14、太後火鍋餃;15、餛飩;16、辣子疙瘩;17、秦鎮米皮;18、漢中麵皮;19、麻醬涼皮;20、岐山擀麵皮;21、biangbiang面;22、油潑箸頭面;23、岐山臊子面;24、翡翠;25、擺湯面;26、漿水面;27、乾州酸湯掛面;28、蕎剁面;29、蕎面碗坨;30、蕎面餄餎;31、麻食;32、老鴰撒(月天韭);33、攪團;34、涼粉;35、漿水魚魚;36、煎餅;37、麥飯;38、肉丸糊辣湯;39、乾州豆腐腦;40、鳳翔豆花;41、菜豆腐;42、「西安餃子宴」;43、千層油酥餅;44、鍋盔;45、楊凌蘸水面 (又稱玉帶面);46、賈三灌湯包 (提起來象燈籠,放下似菊花,是陝西一絕)

② 陝西都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或者民俗文化

‍‍陝西有八大怪,大多都是陝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別是:面條寬得像褲帶、鍋盔大得賽鍋蓋、油潑辣子一道菜、老碗似盆分不開、家家房子半邊蓋、有凳不坐蹲起來、婦女手帕頭上戴、秦腔大戲吼起來。‍‍

③ 陝西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1、漢中武侯祠春節文化廟會

時間:每年春節期間

武侯祠春節文化廟會是人們紀念諸葛亮而自發形成的,已傳承千餘年,是陝南最具影響力的旅遊節慶活動之一。期間有古典秦腔戲、少林武術對抗賽、民間秧歌、舞獅、綵船等文藝演出;還將舉辦書畫、攝影、燈展及猜謎活動;民間雜耍、民間工藝品銷售、當地的風味小吃會聚一堂。

2、「延安過大年」秧歌節

時間:每年農歷正月十五

秧歌節在每年農歷正月十五舉辦,是每年一度的「延安過大年」活動中最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動,已連續舉辦長達十五年之久,在陝北地區頗具影響力。

3、葯王山廟會

時間:每年農歷二月初二至二月十一

每年的農歷二月初二,四方群眾在葯王山聚會,紀念我國古代偉大的醫葯學家孫思邈。自唐宋朝一直延續到今天,葯王山古會約定俗成,經久不衰。

4、安康漢陰油菜花節

時間:每年3月下旬

每年3月下旬,在安康漢陰會舉辦「漢陰油菜花節」。

5、漢中武侯墓清明文化旅遊節

時間:每年清明節期間,為期一周

武侯墓清明文化旅遊節前身為「武侯墓清明文化廟會」,是陝南最大的古文化廟會活動,延續近兩千年。

6、安康龍舟節

時間:每年「五一」期間

賽龍舟,又叫龍舟競渡,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也是中國民間的一項傳統體育活動。

7、西安兵馬俑石榴節

時間:每年9月中旬

兵馬俑石榴節為每年9月中旬在臨潼舉行,為期一星期。其主要活動為參觀兵馬俑、華清池貴妃浴旅遊、萬畝石榴園觀賞及品嘗、傳統石榴節慶、驪山古烽火台點火儀式等。

8、西安古文化藝術節

時間:每年9月

西安古文化藝術節是西安市的一項大型的文化旅遊節慶活動。

9、西安城牆國際馬拉松友誼賽

時間:每年11月第1個周日

西安城牆國際馬拉松賽從1993年開始舉辦,在國內外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10、中國長安國際書法年會

時間:每年3月最後一個星期

中國長安國際書法年會,是由陝西省旅遊局主辦的一項大型的國際書法交流活動。漢字書法是中國特有的藝術,具有幾千年的歷史。

④ 介紹一下西安的風俗習慣

1.吃五豆。臘月初五,將大豆、小豆、綠豆、紅豆、黑豆,放入鍋中煮熟,全家人食用,但不能吃完,必須要吃後有餘。以此預祝來年五穀豐登,吉慶有餘。

(4)西安民俗文化有哪些擴展閱讀:

西安是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文化遺存具有資源密度大、保存好、級別高的特點,在中國旅遊資源普查的155個基本類型中,西安旅遊資源占據89個。

西安周圍帝王陵墓有72座,其中有「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墓,周、秦、漢、唐四大都城遺址,西漢帝王11陵和唐代帝王18陵,大小雁塔、鍾鼓樓、古城牆等古建築700多處。

⑤ 陝西有什麼民俗文化

陝西民俗文化有鼓樂、芯子、高蹺、竹馬、旱船、秧歌、舞龍、舞獅、花燈等。陝北的佳縣、洛川、榆林等地稱社火為「打社火」,「地儺子」,陝南的商南、洛南、商縣等地稱社火為「花燈會」,關中扮演社火則被稱為「耍社火」,「耍獅子」,「耍龍燈」,「耍竹馬」等。

陝西是中華民族文化發祥地之一,陝西歷史悠久、民風質朴,從古至今流傳並繼承了許多燦爛的文化藝術產物,民俗文化豐富而獨特,其豐厚的歷史底蘊,孕育了多姿多彩、瑰麗奇特的民俗文化。秦腔、皮影戲、眉戶、唐三彩,這些都是陝西日積月累的歷史文化結晶。

秦腔也稱為「亂彈」,是陝西地方戲的主要劇種,也是我國現存戲曲藝術中最古老的劇種,是京劇、豫劇、川劇、河北梆子等劇種的鼻祖,其唱腔、道白、臉譜、身段、角色、門類和演技均自成體系。其特點是慷慨激昂,寬音大嗓。

⑥ 西安的民俗有哪些文化、小吃、歷史各是什麼

西安節日

長安國際書法年會

時間:每年3月最後一個星期

中國長安國際書法年會,是由陝西省旅遊局主辦的一項大型的國際書法交流活動。漢字書法是中國特有的藝術,具有幾千年的歷史。長安(今西安)既是歷代書法名家輩出的地方,又是保存歷代書法名作碑石最多的地方,被譽為「書法之鄉」。長安國際書法年會於1986年舉辦第一屆,每年吸引眾多的海內外書法名流前來參加獻藝,在國內外有重要的影響。

長安國際書法年會為每年3月的最後一個星期舉辦。屆時,海內外的書法名家和書法愛好者將雲集古城,切磋技藝,交流經驗。年會主要內容有:大型仿唐代雁塔題名儀式;歷代名人墨跡展覽;中外書法家筆會;優質文房四寶展銷;書法理論研討會,參觀碑林、石門十三品活動等。

西安兵馬俑石榴節

時間:每年9月中旬

西安臨潼既是兵馬俑的故鄉,又是享譽全國的石榴產地。每到秋高氣爽之時,亦正值旅遊旺季,火紅的石榴在陽光下分外引人注目,更為驪山增輝添色。西安兵馬俑石榴節把這兩項內容巧妙地結合起來,可使旅遊客同時滿足精神和物質上的享受。

兵馬俑石榴節為每年9月中旬在臨潼舉行,為期一星期。其主要活動為參觀兵馬俑、華清池貴妃浴旅遊、萬畝石榴園觀賞及品嘗、傳統石榴節慶、驪山古烽火台點火儀式等。

西安古文化藝術節

時間:每年9月

西安古文化藝術節是西安市的一項大型的文化旅遊節慶活動,從1990年開始,每年金秋9月舉辦。古文化藝術節薈萃了陝西民間藝術精華,內容豐富。主要活動項目有:

宮廷儀仗鑼鼓;高蹺、旱船、竹馬、耍獅、舞龍等表演;大型宮廷焰火;街頭社火表演;大型文藝節目,如大型音樂歌舞《長安瑰寶》、《絲路風情》、《長安神韻》、《秦俑魂》、《鳳鳴長安》等;深受海內外賓客歡迎的仿唐樂舞;陝西地方戲秦腔、眉戶、碗碗腔、木偶、皮影等;古城牆藝苑,舉行別開生面古城牆夜景夜市入城式,來賓通過南門吊橋,魚貫而入,進入瓮城,然後登上古城牆,盡情觀賞文藝、武術、氣功和仿唐斗雞表演等,參與各種游樂項目;民間工藝品和紀念品展銷。

西安城牆國際馬拉松友誼賽

時間:每年11月第1個周日

西安城牆國際馬拉松賽從1993年開始舉辦,在國內外具有一定的影響力。2003年西安城牆國際馬拉松賽被國家體育總局和國家旅遊局命名為「全國體育旅遊金牌賽事」。比賽期間,會在西安古城牆上舉行男、女組5公里、10公里及半程馬拉松賽。

西安歷史文化

西安古稱長安,是中華民族和東方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110萬年前的遠古時期,人類的祖先就在這里繁衍生息。西安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國都史,先後有13個王朝在此建都,是與羅馬齊名的古都。從西漢起,西安就成為中國與世界各國進行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的重要城市。「絲綢之路」以長安為起點,西至羅馬古城。「長安文化」代表著中華文化的主幹。明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改奉元路為西安府,西安的名稱一直沿用至今。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西安是全國最早響應的省會城市之一。1936年12月12日,這里發生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事變後,設在這里的西安八路軍辦事處,為延安革命根據地輸送了大批青年知識分子和軍需物資。黨和國家領導人周恩來、鄧小平、葉劍英等都在這里領導過革命斗爭。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建國後,西安曾是中央西北局和西北行政委員會所在地,中央人民政府的直轄市;1954年改為省轄市;1984年被國務院列為計劃單列市;1992年被批准為內陸開放城市;1994年被批准為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城市和副省級城市。經過5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西安已形成門類較為齊全的工業體系和城市服務體系,成為我國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國防科技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及輻射北方中西部地區的金融、科技、教育、旅遊、商貿中心。

西安的文化氣息濃厚,不論是文學創作、舞蹈藝術、器樂演奏、書畫風格,還是傳統戲劇、民間表演藝術、古文物收藏,在國內外都有一定的影響。

西安民俗文化概覽

吹糖人

民間 「吹糖人」的藝人,他們將飴糖加熱到適溫時,揪下一團,揉成圓球,用食指沾上少量澱粉壓一個深坑,收緊外口,快速拉出,拉到一定的細度時,猛地折斷糖棒,此時,糖棒猶如細管,立即用嘴吹氣造型。 整個操作過程必須經過苦練,手法要准確、造型要簡潔生動。吹糖人的關鍵技術在吹和捏的功夫上。製糖人先將一小塊飴糖放在手心壓扁,然後握起拳頭,用另一隻手的手指從手心穿過,把糖塊堆成管狀,在把管的最上端咬掉後就可以吹了。製糖人鼓起腮幫子,不一會兒就吹成薄皮中空的扁圓球狀,再用靈巧多變的手法,捏出造型各異的花鳥魚蟲、人物百態等,有的還圖上花花綠綠的顏色。

剪紙

在中華民族的搖籃里,孕育發展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剪紙俗稱窗花,是民族文化的內容之一。剪紙作為一種有著悠久歷史的民間藝術形式,為中華各民族人民所喜愛,其中陝北剪紙猶為引人注目。陝北剪紙包含秦、漢之風,風格既纖細秀美,又粗獷大方,粗中見巧工,土中觀美感,曾連續數年分別在西安、北京等地展出,獲得好評。

鳳翔木版年畫

據史料所考,迄今已有476年歷史。按從事其業的一個家族一幅祖宗檔案記載,明正德二年(1507)肖里村邰氏家族已有八戶從事年畫副業生產;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前,邰氏已開辦早期年畫「畫局」,以後一直延續六代人190多年。鳳翔木版年畫從小到大,由粗到精,經過了多次起落、興衰,成為中國西北地區首屈一指的民間年畫勝地。邰氏《世興畫局》在近兩個世紀的進程中,立足鳳翔,面向全國,打向國外,起到了較大的促進作用。

鳳翔泥塑

陝西鳳翔縣六營的彩繪泥塑,迄今已有400多年歷史。彩繪泥塑有戲劇人物、神話人物、飛禽走獸一百多個品種。這些泥塑,色彩絢麗明快,造型誇張、簡練、質朴大方,妙趣橫生。最受人歡迎的是卧牛、立虎、掛虎、胖娃娃等。這些彩繪泥塑,多被西北各省農村視為逢年過節的佳品,或是給孩子做滿月的紀念品、家庭日常擺設的裝飾品、饋贈親友的禮品。近幾年,鳳翔彩繪泥塑已被陝西省列為旅遊紀念品,對外大量供應。

安塞腰鼓

腰鼓為民間舞蹈中常見的活動,古往今來一直不絕於世。至今,陝西民問,特別是陝北一帶,青少年男女一有空暇,他們腰間斜跨帶子,繫上腰鼓,兩手各執小木棍,於前後左右擊打,並有鑼、釵相敲配合,「嘣一嚓嚓」之聲清脆響亮,格外入耳悅目。陝西各地學校、團體,每遇節日,青少年組織演出腰鼓,是最引觀眾賞目的,而陝北安塞腰鼓,則是獨樹一幟的佼佼者。

洛川蹩鼓

陝北洛川民間舞蹈中的蹩鼓,別具一格。相傳,由秦、漢時軍士操練發展而來的。這種邊蹦邊跳邊打鼓的活動,已紮根民間,代代相傳。表演時,鼓手頭戴武士巾,上扎英雄花,身穿戰服,背插靠旗,腿系雲紋戰裙,扎綁腿帶,腳蹬戰靴,胸前橫掛二尺面寬的圓鼓,邊蹦邊擊,激烈猛狠,隊伍變化多端,時分時合,整齊有序。1989年9月27日「世界旅遊日」慶祝活動在西安舉行開幕式,洛川蹩鼓的精彩表演,受到中外觀眾的熱烈歡迎。

牛拉鼓

陝西咸陽市的「牛拉鼓」,為民間鼓舞中的獨特項目。「牛拉鼓」表演時,兩只牛身披紅彩,各拉一車,上置大鼓,鼓手背向前方,面向後面數百名鑼鼓手,邊敲邊作指揮鼓,落音鏗鏘,迴音相配的鑼鼓聲響徹雲空,鼓手個個身著彩裝,頭戴白巾,腰系綵帶,前後呼應,配合默契。每逢大型慶典或節日,「牛拉鼓」為必演的節目,使觀眾一飽眼福。

蛟龍轉鼓

「蛟龍轉鼓」是陝西民間民俗活動的獨特項目。它流行於乾縣王村鄉一帶,以其粗獷豪放、完整優美的色彩和表演,成為享名省內外的民間打擊樂藝術活動。據傳,明代大王村一個叫梁梅的宦官,神宗萬曆二十一年(1593)告老還鄉,曾組織過多種娛樂活動,其中「蛟龍轉鼓」就是他親自教習的。數百年來,這個傳統節目,紮根於民間,完善於民間,歷久不衰。每年到正月十三日,大王村各鑼鼓隊,從各條街道邊打邊行,最後匯集於村東「三義廟」前,對陣擂打,熱鬧非凡。

跑鼓

流行於陝西麟游縣的「跑鼓」,是漢族傳統的鼓舞之一。表演時,場內架大鼓兩面,兩個鼓手身著武士衣褲,頭戴包巾或武士帽,邊舞邊到鼓前打鼓,打鼓的鼓點,要和鑼、鐃、釵配合默契,渾然一體。鼓手擊鼓時,由慢到快,由緩到緊,都按一定的節拍進行;到激烈處,不但鐃釵拍打變化多端,鑼聲插空相配,而且出現號子喊聲,一陣接連一陣,聲聲互相呼應,氣氛濃烈而不亂調。

秦腔

秦腔也稱"亂彈",唱腔音色高亢激昂,要求用真嗓音演唱,所以保持了原始豪放的特點,角色可分為:老旦、正旦、小旦、花旦、武旦、媒旦、老生、須生、小生、大凈、毛凈,丑角等十幾種。是我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經秦,漢,隋,唐,宋,元,明歷代發展日趨成熟,明末清初盛行於南北各地,對許多劇種都有很大的影響。其特點是:慷慨激昂,寬音大桑.主要流行於西北各地,為群眾所喜聞樂見,其唱腔、道白、板路、臉譜、身段、角色門類自成體系。秦腔所保留的劇目達700多個,為各劇種之首。

陝北說書

陝北說書,據民問口碑傳說,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榆林一帶就有活動。當時把「琵琶」叫「蠍子」(樂器像一個大蠍子),二片木板叫「楞子」,不少藝人或盲藝人靠彈琵琶、敲板說書謀生,唱腔多以「雙音調」連帶敲竹板唱「蓮花落」;後來,在晉北、陝北一帶漸漸形成雙音、單音、落子調、慢板、竹板等調子。陝北說書各地有「九脛十八調」之多,琵琶在延安、甘泉、延長、吳旗一帶流行;三弦在綏德、神木、府谷、內蒙、黃河畔、甘肅省一些鄰縣流行,說書是單音調;佳縣、吳堡是東路調;定邊、志丹、靖邊是西涼調、梅花調。雙音調有慢板、武調、快板三種調子,長短書均用。

陝西皮影戲

皮影戲又名「燈影子」,是我國民間一種古老而奇特的戲曲藝術,在關中地區很為流行。皮影戲演出簡便,表演領域廣闊,演技細膩,活躍於廣大農村,深受農民的歡迎。皮影的製作十分精細,影子的材料選料講究,用上好的驢皮或 牛皮在水中泡軟後,經過泡製,使其光滑透明,然後精心雕刻,塗上 艷麗的色彩。人物、動物等均刻成側影,干透後刷上桐油。四肢、頭 部可動,用細長很支掉牽製表演。演出時,用一塊白紗布作屏幕(屏 幕大小根據場地而定,基本像小電影的銀幕),操作皮影者站在屏 幕下,把皮影貼到屏幕上,燈光從背後打出,觀眾坐在相對燈光方 向觀看。皮影戲以秦腔為主,演唱者和操縱者配合默契。表演技術 嫻熟的,關中人稱其為「把式」,一手拿兩個甚至三個皮影,廝殺、對 打,套路不亂,令人眼花綠亂。

正月十五鬧元宵

鬧元宵,也稱過小年,過十五。從正月初五(也有從初六)起,舅舅給外甥、干父給干兒、奶媽給奶兒開始送燈,一般一個孩子多送一對燈,每個燈十根蠟燭,每增加一個孩子多送一隻燈,外帶一捆麻花、一包糕點。連送十二年。父母也給出嫁的女兒第一年送一對大紅碌碡燈(宮燈)或玻璃燈和一對花燈,叫追燈,有了外孫加送小燈籠。孩子接到燈後每晚打(挑)燈,成群結隊玩耍嬉鬧直到十五。十五晚家家門前彩燈高掛,屋裡院內旮旯拐角燃燭照明,意為鬼邪無處躲藏。新婚媳婦於十四晚回嫁家「躲燈」、十六返回。十五晚上吃元宵、十六晚上稱過「把把年」(意為過年之尾),孩子們可以繼續打燈玩耍、嬉鬧,燈籠繼續懸掛,到十七就全部收了。

陝西十大怪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在陝西這塊黃土地上,由於氣候、經濟、文化等方面原因的影響,陝西人(關中人)在衣、食、住、行、樂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方式,經過匯集稱之為「陝西十大怪」(即「關中十大怪」),也有說「陝西八大怪」的。灞橋地區農村過去在此方面表現的也尤為突出。

一、面條像褲帶面

「扯麵寬得像褲帶」。扯麵也叫biang-biang面,正宗的關中人所做的biang-biang面和通常城裡人所吃的扯麵還是有一定區別的。正宗的biang-biang面,一根面條寬度可達兩三寸,長度則在1米左右,厚度厚時與銅元差不多,薄時卻如同蟬翼。

二、鍋盔像鍋蓋

鍋盔即大餅。傳說在秦朝,秦軍一統六國,四處征戰之際,由於軍中士兵所攜帶的干糧容易發霉變質。於是,軍中的伙夫就發明了今天的鍋盔。又有一說,相傳在唐代修乾陵時,因服役的軍人、工匠人數過多,往往為吃飯而耽誤施工進度,受到懲罰。於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團放進頭盔里,把頭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餅。不論怎麼講,鍋盔饃在陝西已有上千年的歷了。

三、辣子一道菜

辣子在陝西「油潑辣子」是一道正經八百的菜餚。就連西安城裡家家戶戶門前也掛滿一串串喜人的紅辣椒,故俗語雲:「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陝西人怕不辣!"

四、碗盆難分開

老陝吃飯,喜歡用一種耀州產的瓷青花大碗,當地人稱「老碗」,這種老碗甚至比小盆還大,所以往往碗盆難分。在關中農村,每至吃飯時,村莊、門前、樹下,男人們就端著大老碗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邊吃邊聊,此即有名的「老碗會」。

五、帕帕頭上戴

以前關中地區盛產棉花,當地人習慣把用棉花織成的手帕戴在頭上,它既可防塵防雨防曬,還可以擦汗擦手包東西。

六、房子半邊蓋

無論是在西安城還是在關中農村,卻隨處可見「一邊蓋」的房子。據說是因為陝西乾旱少雨,所以這一邊蓋的房子能讓珍貴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

七、姑娘不對外

關中地區肥沃,所以極少有人為生存而奔波於他鄉異地,因而有「好出門不如呆在家」之俗語和「老不出關(潼關)、少不下川(四川)」之民諺。久而久的,不僅男人不外出遠行,就連姑娘也不遠嫁他鄉,現如今同時隔壁對門成親的也見怪不怪,一些村還為不願出嫁離鄉的姑娘修建起「姑娘樓」,築巢引鳳,既為建設新農村吸引更多的外來人才,也了結姑娘們的心願。

八、不坐蹲起來

由於關中的男子們一日三餐都要蹲在一起開「老碗會」,一蹲就是一個多小時甚至更長時間,加之人們冬天喜歡蹲在背風向陽的地方「曬暖暖」或下棋「丟方」,於是關中就養成了「蹲」的習慣。

九、睡覺枕石塊

陝西人不喜歡柔軟的枕頭,而選擇木製的枕頭和石制的枕頭。這是和陝西人憨直的秉性分不開的。在陝西,當夏季酷熱難耐的時候,莊稼漢晚上睡覺的時候,更願意枕著一塊磚頭或者石頭當作枕頭,枕在上面而酣然高眠。而且,陝西人親切地把它叫做:「金不換」,意思就是用金子也不換的寶貝,足以見得陝西人對於這個頭下石塊和木塊做的枕頭,其依戀和痴迷的程度是何等真切了。

十、唱戲吼起來

唱戲,是指唱秦腔。其特點是高昂激越,強烈急促。尤其是花臉的演唱,更是扯開桑子大聲吼,當地人稱之為「掙破頭」,外地人不解其中味,開玩笑說:「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結實,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員要身體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觀眾要膽子大,以免嚇死了」。

⑦ 陝西民俗文化有哪些

唐三彩陶
是在漢代單色釉陶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新品種,是在白地的陶胎上,刷上一層無色釉,在用黃,綠,青等色加以裝飾,燒制而成,色彩鮮麗,光澤柔和,各種栩栩如生的人物,動物俑,實屬三彩之冠。
面花
面花的製作盛行於陝西關中和陝北,當地人稱為花饃。每逢婚喪嫁娶,年節慶典,鄉親們製做出各種各樣的花饃,造型別致,形態逼真,或擺茶陳列,或饋贈親朋,即可食用,又是一種獨具地方特色的藝術品。製作花饃,和面、蒸饃的火候都有講究,只有那些技術高超的人才能蒸出形狀好、不變形的花饃。
眉戶
眉戶在陝西關中地區最為流行,也為外省如甘肅、寧夏、青海、河南、山西等地群眾所喜歡,它是由民歌脫胎發展而來的。盛行於華陰、華縣地區的稱東路眉戶,西路眉戶最早盛行於眉縣及戶縣,唱腔委婉細膩優美動聽。眉戶的唱腔音樂有50多個曲牌,可以表現人物在舞台上豐富的情感和曲折的劇情。
戶縣農民畫
陝西農民畫原於民間,所畫內容多取材於人物、動物、花鳥等,構圖簡潔美觀,注重色彩數量,追求強烈的直觀效果,鄉土風情濃厚,內容健康,朴實,給人積極向上的激情。色彩艷麗,筆法自由,同時也兼收中外其他美術派別的長處,給作品增添了新的格調。
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深受國內外遊客和專家的好評。陝西農民畫主要分布在關中的戶縣,陝北的安塞和洛川。戶縣被譽為「農民畫之鄉」已擁有2000多名土生土長的農民畫家,許多優秀作品被國內外藝術館收藏。
陝北剪紙
剪紙俗稱窗花,為聰慧的勞動婦女所創作,她濃縮著古老的黃河文化。每逢春節,家家窗上,門上貼滿各式各樣剪紙,把人們喜慶,快樂的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近年來,這株黃土高原出生的民族藝術之花飄洋過海,深受國外賓朋的歡迎。
鳳翔彩繪泥塑
鳳翔彩繪泥塑以造型優美、色彩艷麗、生動逼真而享譽海內外。傳說明代朱元璋的軍隊駐扎此地,士兵大都是江西老表,會制陶手藝。落戶為農後,他們在農閑時做些玩具和禮物,久而久之,發展成為今天的彩繪泥塑。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這朵古老的民間藝術之花更加繁盛,成為陝西重要的旅遊紀念品。
鳳翔木板年畫
已有四百七十多年的歷史,有深厚的群眾基礎,紮根於農村。從年畫畫稿,調版,印刷到彩繪,都是鄉村勞動人民在農閑時,手工操作。按農民生產,生活美好期望取材,按農民傳統愛好的造型配色習慣而研製的。經過不斷的吸收前人興味,藝人逐步修改,提高出新,形成了都特的藝術風格。在陝,甘,寧,青,川一帶享有盛名,在國外也有一定影響。
仿秦兵馬俑
隨著秦兵馬俑的發掘與展出,秦兵馬俑復製品也日漸成為中外遊客理想的紀念品和禮品。其造型逼真,品種適宜於藝術館、博物館等陳列,也可供家庭陳設、裝飾、饋贈親友。滿足了中外遊人的購物需求,使秦俑走出陝西,遍跡世界。
仿秦銅車馬
秦銅車馬是1980年我國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東側挖掘出土的兩件大型彩繪銅車馬,工藝精湛,造型生動。仿秦銅車馬形象栩栩如生,能以假亂真,既滿足了中外遊人的購物需求,又充實了我國工藝美術品寶庫。
秦腔,以西安易俗社,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的秦腔最為著名皮影戲。
皮影戲,是中國民間廣為流傳。重點主要在農村,體制多樣,組織分工嚴格有序,保留著民間說書的歷史痕跡
,是近代陝西諸種戲曲的前身。陝西皮影不僅唱腔種類繁多,表演技術高超,而且影人的雕刻技藝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傳統劇目有《會陣招親》《游西湖》等

⑧ 西安獨有的文化特色有哪些

1、西安鼓樂

西安鼓樂是千百年來流傳在西安(古長安)及周邊地區的民間大型鼓樂。在古長安及周邊地區,尤其是秦嶺北麓的眾多寺廟和道觀,這些廟、觀的廟會活動和多家民間樂社是西安鼓樂得以生存的基礎。

西安鼓樂是我國古代音樂的重要遺存,它特有的復雜曲體和豐富的特性樂匯、旋法及樂器配置形式成為破解中國古代音樂藝術謎團的珍貴佐證;它大量的傳譜曲目豐富了中華音樂文化寶庫,將為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進一步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⑨ 陝西有哪些特色的傳統文化

1、歷史世界歷史名城,華夏精神故鄉—西安。西安,古稱「長安」、「京兆」。是舉世聞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多、建都朝代最多、影響力最大的都城,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華文化的代表,有著「天然歷史博物館」的美譽。西安,在《史記》中被譽為「金城千里,天府之國」,是中華民族的發祥之地。

2、中國歷史上的四個最鼎盛的朝代周、秦、漢、唐均建都西安。西安是歷史悠久的世界歷史文化名城。西安是舉世聞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國古都之首,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長、建都朝代最多、影響力最大的都城,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華文化的代表。

3、西安作為中國歷史古都,除了豐富的旅遊資源,還有大街小巷裡各種讓人眼花繚亂的美食。下面小編就為各位整理一些西安的特色小吃,吃貨們若到了西安不妨照單全吃一遍。關中人吃面,喜歡將面和硬揉軟、擀厚、切寬。這種面煮熟以後,撈在碗里,無論是澆臊子,還是潑油辣子,吃起來都很光滑、柔軟、熱火、有筋性。特色小吃有:牛羊肉泡饃;葫蘆頭泡饃;粉湯羊血;辣子蒜羊血;水盆羊肉;羊雜碎;臘汁肉夾饃;臘羊肉;籠籠肉等。

4、賽龍舟,又叫龍舟競渡,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也是中國民間的一項傳統體育活動。安康市北靠秦嶺、南依巴山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深受楚文化影響,民間自古喜龍舟。每逢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漢江兩岸群眾都會用劃龍舟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5、西安臨潼既是兵馬俑的故鄉,又是享譽全國的石榴產地。每到秋高氣爽之時,亦正值旅遊旺季,火紅的石榴在陽光下分外引人注目,更為驪山增輝添色。西安兵馬俑石榴節把這兩項內容巧妙地結合起來,可使旅遊客同時滿足精神和物質上的享受。

閱讀全文

與西安民俗文化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7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29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2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0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5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1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7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4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29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3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5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7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7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19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