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文化模式的內容簡介
「文化模式」這一概念,有各種不同的用途和意思。不同的文化人類學家對文化模式的理解也不同。本尼迪克特認為,文化模式是相對於個體行為來說的。她認為,人類行為的方式有多種多樣的可能,這種可能是無窮的。但是一個部族、一種文化在這樣的無窮的可能性里,只能選擇其中的一些,而這種選擇有自身的社會價值趨向、選擇的行為方式,包括對待人之生死、青春期、婚姻的方式,以至在經濟、政治、社會交往等領域的各種規矩、習俗,並通過形式化的方式,形成風俗、禮儀,從而結合成一個部落或部族的文化模式。
㈡ 何為文化的外顯模式與內隱模式
外顯文化是企業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是企業全體員工在協調、造就外界環境、社會變化、企業相互關系中逐步形成的企業風尚。主要指企業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
包括企業的廠容廠貌、機器設備、產品(含服務)、文化設施、文化教育、規章制度、組織機構、禮儀習俗等文化形態和特質.外顯文化是人們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文化,居於企業表層結構中.它是企業文化的物質載體、表現形式和傳播方式,給人們以企業文化的直觀感覺形象。
內隱文化是企業文化的內層結構,是用來指導企業開展生產經營活動的各種價值觀念、群體意識及體現的員工素質,是企業全體員工在協調、造就外界環境、社會變化、企業相互關系中,以人的精神世界為依託的各種文化現象,如在精神方面有創造、開拓精神、工作態度等;在意識形態方面有競爭意識、改革意識、危機意識等。
外顯文化的最直接體現在於企業的國家特性、民族特性、企業名稱、外觀建築特色、企業內外容貌、企業產品標識及標志、企業產品樣式、顏色及包裝、企業工作服裝等,同時還有企業積極參與的社會活動,內部組織的業余文化活動。對企業的第一印象往往取決於企業的外顯文化。企業外顯文化主要通過企業的物質文化、文化教育、技術培訓和文化娛樂等活動顯現出來。
外顯文化的表現
外顯文化主要表現為形象理念,形象理念要體現兩個原則即:最佳原則和整體原則。
形象理念要集中反映和體現以下意識:
A、榮譽意識——以企業為榮,自覺維護企業形象。
B、使命意識——自覺維護企業利益,以振興企業為已任。
C、團隊意識——維護體現企業的整體形象,表現出良好的精神面貌。
D、大局意識——維護大局就是維護企業形象,維護企業形象也是維護大局。
㈢ 什麼是中國特色企業文化模式
企業文化,哲學為王。日本企業文化的背後是日本哲學,美國企業文化的背後是西方哲學,中國特色企業文化模式就是要創建基於中國偉大哲學的、真正符合中國企業的文化命脈的中國式管理模式。 這樣的企業文化模式必須要如下的特點: 第一,中國特色企業文化模式不能繞開現代企業制度談企業文化。 中國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是企業所有權制度。產權界定不清,企業所有權混亂是企業文化無法由虛入實的最大障礙。這一問題不僅僅停留在國有企業的國有資產管理,還涉及到集體所有制企業改制、民營企業的產權明晰等方面,更普適的企業改革還在於董事會、監事會與執行機構法人治理結構的建立完善;我國商事法律正致力於消滅傳統的關於全民、集體、私營、獨資的按所有制劃分企業的辦法,而代之以獨資、合夥、公司、股份合作的按存在形態的劃分企業的方法。 我們知道,所有權從法律上看具有絕對支配權的物權形式,從管理學上看是最具激勵效果的分配辦法,從哲學上看其決定了主體哲學的存在價值;企業文化歸根到底是企業哲學的問題,如果沒有所有權制度的明確,那麼企業文化將難以激發真正的人力資源潛能。這樣的例子以國有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與民營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比較為典型。 第二,中國特色企業文化模式要建立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以及其哲學背景的基礎上。 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始終在中體西用與全盤西化的激烈爭鋒中尋求真正符合中華民族特點的發展模式。現在很多人在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有很多企業開始以傳統文化為指導塑造企業,但至少在企業管理、企業文化領域,無不在每一次歐風美雨刮來之後一片喧囂,盲從,這就說明我們的企業管理者對於到底什麼是屬於我們自己的中國特色企業文化模式並沒有做深刻的反省。當然,作為企業管理思想的主要傳播者的咨詢公司、培訓公司以及各大主流媒體的炒作是要負責任的,但買單的一方同樣不可推卸應負的責任。觀念決定行為,在探索企業如何發展的過程中缺乏有主見的有高度的指導思想,就必然導致企業的學費越交越多,越交越不值,越交越沒有效果。 第三,中國特色企業文化模式要用中國優秀哲學之道統御西方管理之術。 我們必須要承認的是,目前中國企業正在企業改革的進程中大范圍地吸收著西方優秀管理思想及其制度,並且在辨證運用的過程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這個問題要分開兩個方面來看。 首先我們要思考為什麼日本、韓國、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及我國香港特區能夠在保持自身及其強大的價值觀體系的同時充分實現中西合璧。這其中的關鍵恐怕得益於其對於歷史傳統的高度維護,而中國文化在經歷了以五四運動、文化大革命為主要標志的多次自我否定之後,卻陷入了哲學、價值觀的極其混亂而多元的狀態之中,時至今日,仍然因為經濟一體化、工業現代化、城市化的進程而沒有得到較為明顯的改觀。這是中國應當向日本韓國學習的地方。 其次我們更要思考「落後就是優勢」的根本概念。後發的最大優勢在於習得與創新,也就是能夠以最大的速度最大的范圍整合全世界企業管理的優點和資源為中國所用,在此基礎上創新出屬於中國自己的東西。這里要強調兩點:1)企業管理界應當要樹立堅定的創建中國特色管理模式為己任,並在中國優秀傳統哲學及文化的指導下搭建框架,圍繞這樣的核心價值觀來吸納國外優秀管理資源。2)要加強辨證分析的能力,不要把國外的文化垃圾當作治病的良方,不要把不適合中國特色的西方制度照搬照抄。有些書籍拿著美國四十年代的定量研究表格來中國推,我們不反對個案的適用,但如果傳播開來,這對中國企業管理是極其有害的;有些書籍拿著德國某研究機構的所謂最新成果翻譯出來就大肆宣揚,翻開來看,找不到可以在中國企業適用的地方,做研究我們是不反對的,但做實踐那就差得遠了。 第四,中國特色企業文化模式要充分展現中國企業自己的「個性」。 力帆集團董事長尹明善說得好:「人有人不同,花有百樣紅。」這個特點同樣遇到兩個普遍的問題:企業文化屬於誰?企業文化如何體現企業特色? 其一,企業文化不是老闆文化,也不是企業家文化,無論在企業發展的哪一個階段。文化是一個群體概念,文化現象是群體現象。 講企業文化是老闆文化的人缺乏對人的領導行為原理的基本認識。一個領導者,再好的理念精神,沒有其對追隨者的灌輸,也難成其事;一個追隨者,如果其不認同領導者的價值觀,最後終將離開追隨者的隊伍,而只有認同接受至少不反對領導者的價值觀,其才能作出行為,並在行為的過程中不斷創新、完善、補充領導者的理念,最終形成一個既以領導者精神為核心,也屬於追隨者的文化系統。 對企業文化的認識只停留在認為是老闆文化的人,其對於自己在企業所起的作用也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過於偏激的觀點將導致在企業文化實施中形神分離,談企業文化的人都認為那是領導者自己的文化,而不是自己的文化,這樣的心態,企業文化是難以真正由虛入實的。產權制度的設計當然是最完美的企業文化的實施基礎,普通員工也有企業的股份,他當然說文化也是自己的;但事情不是絕對的,更多的情況是中國企業的員工持股計劃只是一個夢想,但沒有企業的股份並不意味著你就不是企業的一員,你就是游離於企業文化之外的。這就需要用事業的觀點來看待問題。更有甚者,把企業文化的表徵看成是企業家性格的反映,那是非常膚淺的看法。 我們強調企業文化是以企業家精神為主導的,但企業文化屬於以企業領導人為核心的大部分企業人員。 其二,企業文化實施最重要的支點是企業哲學以及核心價值觀,只有抓住這一點緊緊不放,才能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突現自身的企業特色。如果說企業哲學突出的是中國企業特色的話,那麼核心價值觀就是要突出每個中國企業個體的特色。通過提煉蘊涵於企業之中的核心價值觀,並圍繞其設置核心價值觀制度,是企業文化實施中的重中之重。目前國內企業的精神文化提煉仍處於口號式階段,除了內容陳舊、表述雜亂、概念不清之外,最主要的是不知道如何才能將精神文化貫穿於企業經營的過程,多停留在形式主義,口號與企業行為、員工行為嚴重脫節。 我們認為中國企業到底應該使用什麼樣的詞彙來表述自身的企業哲學以及價值觀體系均不是最重要的,關鍵的是要真正捕捉到企業之道、企業之神,並且真正在經營管理中能夠在大部分員工中得到澄清、統一,最後形成共同的行為模式。也就是說,目前中國企業企業文化模式普遍存在的問題在於企業哲學系統的若干元素的缺失,表現為願景、使命的缺失,價值觀體系的混亂,將所有的價值觀放在一起,沒有突出核心價值觀。使得對企業文化實施的指導性不強。 如上四條標准既是中國特色企業文化模式的基本內涵,同樣是指導中國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的四大基本原則,也是衡量其企業文化階段性成果的四大標准。
㈣ 企業文化模式有哪些
1,經營哲學經營哲學也稱企業哲學,源於社會人文經濟心理學的創新運用,是一個企業特有的從事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的方法論原則。它是指導企業行為的基礎。一個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面臨著各種矛盾和多種選擇,要求企業有一個科學的方法論來指導,有一套邏輯思維的程序來決定自己的行為,這就是經營哲學。
2,價值觀念所謂價值觀念,是人們基於某種功利性或道義性的追求而對人們(個人、組織)本身的存在、行為和行為結果進行評價的基本觀點。可以說,人生就是為了價值的追求,價值觀念決定著人生追求行為。價值觀不是人們在一時一事上的體現,而是在長期實踐活動中形成的關於價值的觀念體系。企業的價值觀,是指企業職工對企業存在的意義、經營目的、經營宗旨的價值評價和為之追求的整體化、個異化的群體意識,是企業全體職工共同的價值准則。
3,企業精神企業精神是指企業基於自身特定的性質、任務、宗旨、時代要求和發展方向,並經過精心培養而形成的企業成員群體的精神風貌。企業精神要通過企業全體職工有意識的實踐活動體現出來。因此,它又是企業職工觀念意識和進取心理的外化。企業精神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在整個企業文化中起著支配的地位。企業精神以價值觀念為基礎,以價值目標為動力,對企業經營哲學、管理制度、道德風尚、團體意識和企業形象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可以說,企業精神是企業的靈魂。
4,企業道德企業道德是指調整該企業與其它企業之間、企業與顧客之間、企業內部職工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它是從倫理關系的角度,以善與惡、公與私、榮與辱、誠實與虛偽等道德范疇為標准來評價和規范企業。企業道德與法律規范和制度規范不同,不具有那樣的強制性和約束力,但具有積極的示範效應和強烈的感染力,當被人們認可和接受後具有自我約束的力量。因此,它具有更廣泛的適應性,是約束企業和職工行為的重要手段。
5,團體意識團體即組織,團體意識是指組織成員的集體觀念。團體意識是企業內部凝聚力形成的重要心理因素。企業團體意識的形成使企業的每個職工把自己的工作和行為都看成是實現企業目標的一個組成部分,使他們對自己作為企業的成員而感到自豪,對企業的成就產生榮譽感,從而把企業看成是自己利益的共同體和歸屬。因此,他們就會為實現企業的目標而努力奮斗,自覺地克服與實現企業目標不一致的行為。
6,企業形象企業形象是企業通過外部特徵和經營實力表現出來的,被消費者和公眾所認同的企業總體印象。由外部特徵表現出來的企業的形象稱表層形象,企業形象還包括企業形象的視覺識別系統,比如VIS系統,是企業對外宣傳的視覺標識,是社會對這個企業的視覺認知的導入渠道之一,也是標志著該企業是否進入現代化管理的標志內容。
7,企業制度企業制度是在生產經營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對人的行為帶有強制性,並能保障一定權利的各種規定。從企業文化的層次結構看,企業制度屬中間層次,它是精神文化的表現形式,是物質文化實現的保證。企業制度作為職工行為規范的模式,使個人的活動得以合理進行,內外人際關系得以協調,員工的共同利益受到保護,從而使企業有序地組織起來為實現企業目標而努力。
8,文化結構企業文化結構是指企業文化系統內各要素之間的時空順序,主次地位與結合方式,企業文化結構就是企業文化的構成、形式、
㈤ 文字屬於文化模式中的哪個方面
文化是指人類活動的模式以及給予這些模式重要性的符號化結構,它先於語言文字而存在。
文字是語言的書寫符號。它是人類最重要的輔助語言的工具。擴大了語言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交際功用,對人類文明起很大的促進作用。
㈥ 文化有何功能和特徵什麼是文化模式
文化模式是社會學與文化人類學研究的課題之一。分為特殊的文化模式和普遍的文化模式兩類。
特殊的文化模式是指各民族或國傢具有的獨特的文化體系。它是由各種文化特質、文化集叢有機結合而構成的一個有特色的文化體系。各民族或國家之間有著不同的文化,即文化模式的不同。如以農業為主的經濟,眾多的農村人口,濃厚的家族觀念,重人倫,對祖宗及傳統權威的崇拜等互相聯系形成了中國傳統的文化模式;工商業發達的資本主義經濟,以城市生活為主導,個人主義,總統制等互相聯系而形成美國的文化模式。每一種文化模式內部必然具有自己的一致性,否則各種文化特質、文化集叢便不可能結合在一起形成獨具特色的文化模式。多數學者認為,形成這種一致性的原因是統一的社會價值標准,也有學者認為是一個社會中的人共有的潛在意願。
普遍的文化模式是指一切文化都是由各個不同的部分組成的,這種文化構造適用於任何一個民族的文化。美國人類學家C.威斯勒爾認為,普遍的文化模式包括以下9個部分:①語言;②物質特質;③美術;④神話與科學知識;⑤宗教習慣;⑥家庭與社會體制;⑦財產;⑧政府;⑨戰爭。
㈦ 名詞解釋"文化模式"
文化模式
文化模式是社會學與文化人類學研究的課題之一。分為特殊的文化模式和普遍的文化模式兩類。
特殊的文化模式是指各民族或國傢具有的獨特的文化體系。它是由各種文化特質、文化集叢有機結合而構成的一個有特色的文化體系。各民族或國家之間有著不同的文化,即文化模式的不同。如以農業為主的經濟,眾多的農村人口,濃厚的家族觀念,重人倫,對祖宗及傳統權威的崇拜等互相聯系形成了中國傳統的文化模式;工商業發達的資本主義經濟,以城市生活為主導,個人主義,總統制等互相聯系而形成美國的文化模式。每一種文化模式內部必然具有自己的一致性,否則各種文化特質、文化集叢便不可能結合在一起形成獨具特色的文化模式。多數學者認為,形成這種一致性的原因是統一的社會價值標准,也有學者認為是一個社會中的人共有的潛在意願。
普遍的文化模式是指一切文化都是由各個不同的部分組成的,這種文化構造適用於任何一個民族的文化。美國人類學家C.威斯勒爾認為,普遍的文化模式包括以下9個部分:①語言;②物質特質;③美術;④神話與科學知識;⑤宗教習慣;⑥家庭與社會體制;⑦財產;⑧政府;⑨戰爭。
㈧ 什麼叫做文化模式
文化的定義:文化是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
文化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文化是由人所創造、為人所特有的。
文化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會現象與群族內在精神的既有,傳承,創造,發展的總和。
文化的作用
(1)整合。文化的整合功能是指它對於協調群體成員的行動所發揮的作用。
社會群體中不同的成員都是獨特的行動者,他們基於自己的需要、根據對情景的判斷和理解採取行動。文化是他們之間溝通的中介,如果他們能夠共享文化,那麼他們就能夠有效地溝通,消除隔閡、促成合作。
(2)導向。文化的導向功能是指文化可以為人們的行動提供方向和可供選擇的方式。
通過共享文化,行動者可以知道自己的何種行為在對方看來是適宜的、可以引起積極回應的,並傾向於選擇有效的行動,這就是文化對行為的導向作用。
(3)維持秩序。文化是人們以往共同生活經驗的積累,是人們通過比較和選擇認為是合理並被普遍接受的東西。某種文化的形成和確立,就意味著某種價值觀和行為規范的被認可和被遵從,這也意味著某種秩序的形成。
(4)傳續。從世代的角度看,如果文化能向新的世代流傳,即下一代也認同、共享上一代的文化,那麼,文化就有了傳續功能。
㈨ 社會學和社會人類學如何理解文化模式的
社會學家和社會人類學家使用文化模式這個概念有兩種意義。一是按照文化特徵的不同,把各族的文化看作是不同的文化模式。二是指各種文化元素和文化集叢在功能上互相關聯、互相依存而構成的文化整體,任何文化都是如此,所以是普遍的文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