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文化自信的三個來源
新時代中國的顯著特徵之一是,中國以堅定的文化自信看待國際國內問題。這就要回答一個問題,中國為什麼有堅定的文化自信?
中國的文化自信深深植根於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之中。在漫長的中國歷史進程中,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從來沒有失去對中華文明和文化的自豪與自信。即使在民族危亡的艱難時刻,始終有一批人,保持堅定的文化自信和清醒的頭腦,在艱難困苦中奮起。正是這種「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的文化精神才使中國在一次次的危難中重新奮起,實現中國歷史上的多次復興。
中國的文化自信,還來源於中國的祖先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上曾經創造過的輝煌歷史和燦爛文明。中國有5000年從未間斷的文明史。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留下來的論述和經典,幾乎涵蓋了政治、經濟、科技、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面,成為中華文明從不間斷的重要源頭,也為世界文明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其中兩項與文化有關(即造紙術與印刷術),對世界文明傳播的貢獻意義重大。
中國今天的文化自信是自身經濟文化快速發展的自然結果。經濟發展為中國的文化發展和繁榮提供了強大的經濟基礎,不斷繁榮的文化成為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經過40年的發展,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從1978年的3000多億元人民幣增長到現在的約83萬億元;中國的研發投入從微不足道,到現在成為世界第二大研發投入國;中國的文盲率從建國初期的84%,改革開放初期的38%,下降到現在的6%左右;目前中國在校大學生3000多萬,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有1億多人接受了高等教育,形成規模宏大的研發隊伍;中國的科技論文總量躍居世界第二,高水平的論文總量也處於世界前列。因此,當前中國的文化自信可以講是水到渠成。
開放包容是活力源泉
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這種開放包容的文化態度是中國有堅定的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
不忘本來。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系統全面地整理了我們的思想文化遺產。改革開放之初就恢復成立了國務院古籍整理規劃小組。在過去的近70年裡,特別是近40年,我們總共整理出版了2.4萬多種中國的典籍,並規劃實施了多項古籍出版工程,如二十四史的整理工程、善本再造工程;同時與時俱進地推動對中國文化的深入研究,如出版《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
吸收外來。近百年來,特別是在過去的40年裡,中國全面、系統、准確地翻譯出版了世界各國的優秀文化經典,如飢似渴地學習、研究、借鑒西方的科技文化。現在從古希臘到當代世界各學科、各學派的重要經典和代表作幾乎都有中譯本。如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漢譯世界名著》,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出版的《當代政治學術著作叢書》《國際政治關系叢書》等。中國每年新引進出版國外圖書版權達1.7萬多種,有不少圖書的英文版與中文版同時出版。對世界優秀文化的研究和吸收借鑒是中國有堅定文化自信的應有之義。
面向未來。十九大報告指出,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中國注重少年兒童的文化培育,用古今中外的優秀文化哺育我們的孩子。以少年兒童圖書出版為例,中國目前每年新出版少兒圖書近5萬種。在過去的20年裡,中國的少兒出版領域以年均15%的速度持續增長,目前市場上可買到的少兒圖書近28萬種。
② 文化自信的底氣來源於哪兒
源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強大文化基因和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所迸發的持續文化動力。
文化自信源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強大文化基因。不忘本來,方能贏得未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是我們的本來。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有其固有的根本。
這個根本,就是其文化。中華民族擁有5000年文明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延續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支撐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歷經劫難而浴火重生,這一文化血脈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最強大的文化基因。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中華民族有著深厚文化傳統,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體系,體現了中國人幾千年來積累的知識智慧和理性思辨。這是我國的獨特優勢。」
文化自信源於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所迸發的持續文化動力。不忘初心,方能繼續前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這個初心。
中國共產黨成立95年以來,在馬克思主義先進理論武裝下,順應歷史潮流、勇擔歷史重任、敢於作出巨大犧牲,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領導中國人民打敗了壓在自己頭上的各種反動派,使中華民族改變了被壓迫、被奴役的命運,整個國家實現了團結統一和繁榮富強。
(2)文化自信源自哪裡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政治信念、市場意識、社會理念、公民倫理和人本精神等層面具有自己獨特的內涵與價值,是構建中國話語體系的最佳支撐。
我們在面對各種文化價值的沖擊和社會思潮的碰撞時,能夠完全有信心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講好中國故事,發出中國聲音,打造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話語體系。
堅持為經濟文化落後的發展中國家提供經驗借鑒,打破「中國威脅論」和「中國崩潰論」的西方話語偏見,發出和傳播我們自己的價值理念,為人類文明作出我們的獨特貢獻。正是這種科學的文化方向,我們才能在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充滿文化自信。
③ 中華文明的自信來源於何處
中華文明的自信來自於自己內生文化的優秀和傳承性。
我國的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這是每一個受過義務教育的人都知道的。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與之同名的有古巴比倫,古埃及和古印度但是其他的文明都因為很多原因受到了損失,只有我國的文化在歷史的傳承中不斷沿襲,獲得了較好的保存和保障。這是我國文化文明自信的對初始來源。
最後必須提到一點的是中華文明的自信也植根於我們的經濟發展之中,當前我國經濟實力總體上升,也取得了國際上的地位,隨著我國話語權逐漸增加,和其他國家的聯系不斷加強,中華文明傳播的范圍也逐漸增長,有更多的外國人願意來學我們國家的語言和文化,幫助我們來弘揚中華文明,這也是我們中華文明的自信源泉之一。
④ 何謂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源於哪裡
這種文化可以孕育出發達的社會環境,這種文化是有未來的。並且可以讓這個社會與個人都感覺到舒適,這種文化就會讓人自信
⑤ 文化自信的根基是什麼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當代先進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三大基石。
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邏輯延伸,是道路、理論和制度自信的內在基石和外在表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正在經歷並必將完成三大轉變。
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探索到定型的轉變,社會主義的中國特色的表述方式從事後比較到事先規劃並在實踐中現實彰顯的轉變。
二是在國際舞台上從被動適應國際規則融入國際潮流到主動維護和完善國際秩序引領國際潮流的轉變,實現這些轉變需要更加堅定的文化自信。
我們堅定自信的文化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由源自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根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不斷發展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是堅定文化自信的根基。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靈魂和血脈,仁愛孝悌、謙和好禮、誠信知報、精忠愛國、克己奉公、修己慎獨、見利思義、勤儉廉正、篤實寬厚、勇毅力行等傳統美德,是普天之下中華兒女的精神家園。舉世無雙的豐厚文化積淀,是中華民族自豪的資本,也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根基。
⑥ 文化自信的來源是什麼
文化自信的來源:
第一個來源,是中華文化綿延五千年而生生不息的優秀傳統,是那種融入民族的血脈之中,成為民族靈魂和基因的傳統。
第二個來源,是中國近代以來,在中華民族積貧積弱,無數仁人志士尋求救國救民、救亡圖存的艱難奮斗中,特別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爭取民族解放、國家獨立、社會進步的偉大斗爭中形成的革命文化、紅色文化、優良傳統。這是中華文化中極為豐厚的新篇章、新傳統。
第三個來源,是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後,經歷前後兩個三十年建設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包括艱難曲折的探索、挫折、失誤中形成的,特別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形成、豐富和發展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文化自信的重要意義:
文化自信為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打牢思想根基,提供精神、智慧和道義的支撐。道路、理論、制度的內涵界定,都包含著文化的基礎要素。
道路的確立、理論的架構、制度的建立,都必然由中國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決定。因此,文化自信是「更基礎」的自信。
文化自信的內涵,不僅滲透在經濟、政治、社會等方面,還滲透在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等日常思想方式、行為方式、生活方式、審美追求等方面。國家、民族、群體、個人失去了文化自信的根基、靈魂,必將無所適從。因此,文化自信是「更廣泛」的自信。
⑦ 文化自信的來源,表現及作用
文化自信指的是文化主體對本民族文化的無比熱愛,對本民族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本民族文化精神的自覺實踐,對本民族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心,當代中國文化自信主要是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自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一種文化綜合體,它根源於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譜系,脫胎於中華文化的豐腴沃土,內生於當代中國的歷史性實踐,契合於當代世界文化發展的康莊大道。
一自信來自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
馬,當代中國的文化自信,首先來源於馬克思主義,站在了科學的制高點上。
其次,當代中國的文化自信還在與馬克思主義站在了道義的制高點上。
二自信來自新的價值觀念的崛起。
中國的崛起,實際上代表著一種新型文明的崛起,中國的成功,實際上代表著一套新的價值觀念的成功,這是中國為保存人類文明的多樣性做出的重大貢獻,也是中國奉獻給全人類的寶貴精神財富。
三文化自信來自於中華文化的滋養
中華民族5000年的燦爛文化,足以支撐起當代中國人的文化自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沒有割裂,傳統沒有忘記,本來他是從歷史深處走出來的,根據與中華文化的豐腴沃土,具有鮮明的內生特質和遺傳慣性。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塑造了獨步世界上千年的東方古國,近代以來,盡管受到西方工業文明的沖擊,但其中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依舊,可以為人們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提供啟迪,為全球治理提供啟發,為道德建設提供資源。
⑧ 文化自信的來源
中華文明的自信來自於自己內生文化的優秀和傳承性。
我國的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這是每一個受過義務教育的人都知道的。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與之同名的有古巴比倫,古埃及和古印度但是其他的文明都因為很多原因受到了損失,只有我國的文化在歷史的傳承中不斷沿襲,獲得了較好的保存和保障。
這是我國文化文明自信的對初始來源。
(8)文化自信源自哪裡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可貴的精神品質。堅定文化自信,對於高揚國家、民族和人民思想精神上的旗幟,對於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進而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堅定文化自信是匯聚中國力量的源泉。文化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是人民構建精神家園、增進思想認同的基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動力。
⑨ 中國文化的自信來源於哪裡
如今一直在強調“文化自信”,越是竭力想證明的,實際上就是一種不自信。我們不清楚,除了我們還有哪個民族在反復強調自己的歷史和文化是卓然獨立,亘古不變,最優秀的。以現代的眼光來看,凡是優秀的文化都是全人類共享的。
更要認識到在越來越全球化的今天人類優秀的文化都是全人類共享的,不必強調出自哪裡,作為一個重新崛起的民族,有責任為世界貢獻出充滿智慧的物質、思想、文化、藝術、制度……豐碩成果。這就是賦予一代代民族精英永恆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