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蘇州玉石文化有哪些

蘇州玉石文化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5-06 21:36:35

1. 玉器的發展與文化特徵是什麼(中國文化史)

一、中國玉器源流

中國從原始社會開始生產玉器,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逐步形成了獨立的專業,多集中於畿、都邑。自宋至清,蘇州成為全國性的制玉中心。歷代王室朝廷皆設有玉器作坊,進行生產。因玉硬度較高,加工時需要特殊的工具和方法,故加工過程大體有選料、畫樣、鋸料、做坯、打鑽、做細、光壓、刻款等若干工序。仿古玉還要增加「致殘」和「燒古」等工序。奴隸社會治玉以青銅工具為主。封建社會由青銅工具逐步變為鋼鐵工具。石英砂硬度高於玉,因此自古用於磨玉,又名「解玉砂」。當無齒鋸前後推拉或鉈、鑽旋轉接觸玉材時,放進用水調勻的石英砂,隨工具運動而琢磨成器。玉器的造型、花紋都是靠這種方法製成。所以,先秦稱琢玉,宋人稱碾玉,今稱碾琢,以示與雕刻、工藝有別。
中國玉器的藝術風格歷史演變如下:
在中國南方,良渚文化的大型玉璧和高矮不同的多節玉琮,標志著治玉工藝已與石器工藝開始分離。玉器造型較為復雜,已能碾琢陰線、陽線、平凸、隱起的幾何形及動物形圖案裝飾,具有樸素稚拙的風格。商周時代的玉器以形象單純、神態突出,多用雙勾隱起的陽線裝飾細部為其特徵,並出現了俏色玉器。春秋戰國時期玉器工藝有了廣泛的發展,各諸侯國競相碾治,精益求精。秦漢玉器與精雕細刻的春秋戰國玉雕相比,在藝術風格上趨向雄渾豪放。漢玉隱起處常用細如毫發的陰線雕飾,有如古畫上的游絲描一般剛勁有力,以彌補其立體感不強的弱點。這是漢玉技法上的一個特點,對後世玉器有著深刻影響。唐、宋玉器色如羊脂,光澤瑩晶,質地精良,技術精湛,禽獸花卉的題材和玲瓏剔透之器增多,寫實能力大為提高,開始出現世俗化的傾向,在形神兼備上達到了極高的造詣。這與當時繪畫、雕塑藝術的成熟有著密切的關系。元明清時期南北兩地玉器普遍發展,是中國玉器史上極其光輝的時代。現存北海團城內的元代瀆山大玉海,明汪興祖墓出土的玉帶板,朱翊鈞墓出土的玉圭、玉帶鉤、玉盂、玉碗、玉壺、玉爵、玉佩等可以代表這時期玉器的特點。在繼承宋代玉器特點的同時,出現加工粗放或碾琢繁瑣的兩種互相排斥的傾向。元明玉器還受到文人書畫的影響,發展了碾琢文人詩詞和寫意山水畫的玉器,也往往鐫刻名家款識,追求文人高雅的情趣。清代乾隆時期的玉器因玉材豐富、皇家提倡和社會需要,技藝成熟達到空前的高峰。另外,中國維吾爾族的碾玉工藝富有地方色彩,是中華民族玉器藝術寶藏的組成部分。在後期封建社會仿古思潮影響下,以「返樸」為目標,追仿「漢玉」風格而生產的各式玉器,被稱為仿古玉,這種玉器始於宋而盛於明清,有著自己特殊的美學價值,也是古代玉器的組成部分。

二、中國玉器文化特徵與地位

我國玉器文化源遠流長,從下列比較中可看出其特徵與地位。
1.從采玉時間上比較。
這里有兩個可比點,即采玉時間的早晚和持續時間的長短。大約12000年以前,我國遼南原始居民就開始用蛇紋石打制砍砸器,7000年前的新樂文化出現了磨製較精的彩石石鑿,河姆渡出現了彩石玉塊,距今6000-4000年的新疆羅布淖爾先民已經採用和闐玉磨製無孔石斧。在此後4000年裡,我們祖先的治玉活動從未間斷過。而國外最早使用玉器的是公元前3000-2000年的西伯利亞原始文化,他們用軟玉製造工具和圓盤,但此後便銷聲匿跡,未再重現了。日本古代硬玉大珠出現於繩文時代中期(公元前2900年-公元前2300年),碧玉管出現於彌生時代(公元前300年-公元300年),到了古墳時代(公元300年-440年)治玉工藝便衰落以至消亡。印第安人玉器開始於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900年趨於消失。關於采玉時間的早晚,雖因檢測手段不同,可能出現一定的誤差,但可以肯定中國是用玉最早的國家之一,同時也是用玉持續時間最長的國家。
2. 從玉質、玉色上比較。
國外各產玉地點所出玉色澤較為單調,如日本、印第安玉器以翡翠為主,其軟玉亦呈深淺綠色,歐洲軟玉呈青、綠色,貝加爾湖附近所出玉石上帶有墨點,孔東原始文化出白色軟玉,而我國和闐玉除了青、碧、墨色之外,還有黃、白等色玉,其中尤以羊脂白玉最優。日本硬玉和碧玉,毛利人碧玉,印第安瑪雅硬玉之質地均缺少溫潤晶瑩之感,而我國和闐玉質地細膩縝密。因此,從玉質、玉色上比較,和闐玉亦是國外玉石所不及的。
3. 從琢玉工具上比較。
我國琢玉用的旋轉性工具,可能始於原始社會的紅山文化與良渚文化,後來又逐漸發展為「水凳」。日本、西伯利亞、印第安瑪雅等地又以何種工具琢玉呢?日本學者從現行攻玉法推論,認為日本古代玉器也是用旋轉性工具碾琢的,此外不見其它論證材料。在印度,19世紀玉工操作旋轉性工具的圖示流傳至今,為一老年玉工用右手推拉弓弦以帶動圓砣旋轉,左手執玉琢磨,估計操作不便,效率較低。這幅圖中的琢玉工具比《天工開物》所描繪的水凳晚了3個世紀,在其結構、傳動裝置上也遠比水凳落後。不容否認,中國古代旋轉性琢玉工具在當時是最先進、最完善的。
4. 從碾琢技藝上比較。
我國古代玉器工藝有7000餘年的歷史,積累了豐富而寶貴的經驗,這方面日本、歐洲、毛利、瑪雅和阿拉伯等地的碾玉技藝都是望塵莫及的。在這里須對痕都斯坦玉-莫卧兒玉的碾琢技藝作一下具體分析。我們承認痕都斯坦琢玉技藝已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並對我國晚清及現代玉器工藝產生過較大影響。乾隆對痕玉有過極高的評價,他在詩文中說:「璞韞崑山,鏤傳印度」,「西昆率產玉,良匠出痕都」,並贊其玉器「瑩薄如紙」,或比作「蟬翅」。又贊其琢磨精美:「葉簇見重層,刀斧渾無跡」,「細入毛發理,渾無斧鑿痕」,「精鐫本鬼工」,但費解的是他竟誤認為痕玉是「水磨」而成。從現存的莫卧兒玉器考察,胎薄如紙者有之,但胎厚類瓷者亦不乏其例。蘇州仿「蕃作」中也有薄胎的,其中菊瓣盤薄如蟬翼,呈半透明狀態,說明蘇州玉工有能力把玉器磨得很薄。那麼為什麼我國古代玉器中器胎偏厚者居多?這與玉材難得,價格昂貴有關。若琢磨得過薄,一則費工,二則使玉材耗損過大,三則有損玉質美,給人以不堅實感,易與玻璃器混淆,故治玉不提倡薄胎之工。清代晚期玉業接受了痕都斯坦玉器的莨苕科植物圖案與寶石鑲嵌兩個特點,並發展成"仿蕃作",這說明我國玉工對痕玉技藝持揚長避短的態度,吸收其優點以豐富和發展自己,而又揚棄了其不符合我們民族傳統的薄胎及阿拉伯器形等因素。
5. 從玉器功能上比較。
我國古代玉器與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都有著密切聯系,前面已經介紹了它所具有的五方面社會功能。歐洲人認為,軟玉(Nephrite)掛在腰間有治癒腎病的功效,這自然是一種迷信的認識,但其原始社會的玉器工具尚有一定的實用價值;日本人對玉和玉器的認識較歐洲人復雜,他們認為玉除了裝飾功能之外,尚有"咒術的、寶器的、祭祀的"功能;阿拉伯玉器大致也僅限於生活用具和瓶盆之類;印第安瑪雅人玉器與神官的職司、祭祀有關,此外尚有生活用玉和裝飾玉器。總之,上述各國玉器所具有的社會功能均不及中國古代玉器所產生的廣泛的社會功能。
6. 從玉器造型上比較。
中國古代玉器型制相當豐富。國外古代玉器造型大致如下:日本古代玉器只限於珠、管、塊、勾、櫛形以及抽象化的動物,少見器皿;毛利人玉器僅見神像、佩、斧;西伯利亞新石器時代也僅有斧、鑿、盤等工具和器皿,且造型均較簡單;阿拉伯玉器以器皿為主,其器型別致,獨具一格,但類型也較單純;印第安瑪雅玉器型制比上述各地稍多,有工具、珠、管、片、人物浮雕和象生玉等,但與中國古代玉器型制相比,瑪雅玉器也顯得相當單調了。
7. 從玉器裝飾圖案上比較。
中國古代玉器之裝飾圖案,有幾何形、動物、植物、文字以及繪畫性、綜合性等多種題材。而日本、歐洲、西伯利亞、毛利等地玉器則多呈光素狀或飾簡單的幾何形圖案,裝飾甚少。其中瑪雅和阿拉伯等地玉器的裝飾圖案,有其自己的獨特風格,如痕玉之莨苕葉飾和「西蕃蓮」與「鐵線蓮」等花紋。印第安瑪雅玉器紋飾以人物圖案為精,但與中國古代玉器圖案裝飾相比,便顯得黯然失色了,尤其是中國古玉上的繪畫性圖案,在世界琢玉史上獨具特色。

2. 蘇州玉雕的設計風格是什麼:詳細描述

蘇州素有「工藝之市」之稱,蘇州玉石雕刻技藝尤以其精美、雋秀的藝術特色和地域風格享譽海內。清納蘭常安《愛宜室宦遊記》載,「蘇州專諸巷,琢玉、雕金,鏤木、刻竹、與夫髹漆、裝潢、像生、針綉,咸類聚而列肆焉。其曰鬼工者,以顯微鏡燭之,方施刀錯。其曰水盤者,以沙水滌濾,泯其痕跡。凡金銀、琉璃,綺、銘、綉之屬,無不極其精巧。概之曰『蘇作』。廣東匠役,亦以巧馳名,是有『廣東匠,蘇州樣』之諺」。明清時期,蘇州的玉石雕刻達到了同時代所有人艷羨的高度,堪稱同行業的翹楚。 「良工雖集京師,工巧則推蘇郡」,尤其是陸子剛等琢玉名手的技藝更是名震京師,譽滿四方。自此,「蘇玉」逐漸形成了「空靈、飄逸、細膩、精巧」的藝術特色。空靈,即疏密得當、虛實相稱;飄逸,即清新雅緻、線條流暢;細膩,即八面玲瓏、琢磨工細;精巧,即構思奇妙、意蘊無窮。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蘇州人琢玉、愛玉當與蘇州人的生活習性和生存環境有關,溫潤而涵泳的水文化滋養了蘇州人溫良恭儉的品性,二千餘年的歷史文化積淀,塑造了蘇州人溫文爾雅的情懷。歷史上的玉雕人以宗教虔誠般的敬業精神,將自己對社會、對生活的所感、所思、所悟全部傾注到自己的作品中,創造了許多鮮活生動的、充滿了人格化的作品,他們通過製作來愉悅感情,滿足審美的想像和精神上的追求,也給後世留下了極具文化內涵的藝術財富。幾百年過去了,歷史又彷彿重現。蘇州經濟的發展、民眾的富足,使玉器收藏愛好者日增,琢玉業再掀狂瀾。在古城區相王弄、光福、東渚等地已大大小小分布了幾百家玉器作坊,發展趨勢日盛,各地玉雕名手也紛紛集聚蘇州,從業人員過萬人。有志於傳承和發展「蘇幫」玉雕優秀傳統的玉雕人,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一步確立「蘇幫」玉雕的形象,推動傳統文化產業的傳承和發展,於2008年3月發起成立蘇州工藝美術行業協會玉雕專業委員會,並舉辦了蘇州市首屆「子岡杯」玉雕精品展。

3. 想找個在蘇州比較有名的玉雕大師,有嗎

有的,蘇工玉雕大師很多雕工也非常好,比如翁祝紅大師......
翁祝紅,中國玉石雕刻大師,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生於1973年,1991年工藝美術學校畢業後進杭州玉雕廠學習玉雕技藝,1995年起專門從事水晶佛像雕刻,虔心探究水晶·佛教·藝術三者之融合。
2004年創立「菩提.心晶」玉雕工作室,專業從事天然水晶佛教藝術創作,致力於將水晶的靈動與佛教的庄嚴神聖有機結合。作品在歷年天工獎、百花獎 西博會等全國性大獎屢獲金銀獎。
2006年被評為中國玉石雕刻大師。
2015年,受邀在普陀山南海觀音參加「慈愛之光——玉石佛造像藝術展」。現為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理事,浙江省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常務理事,大師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其創作的作品利用水晶的天然皮色及晶面的質感,水晶特有的透視關系,用足亮光與亞光相結合的工藝,突出造型的立體感及視覺對比,線條流暢,點面得當,自然美與藝術美的完美結合。

4. 關於玉器之美

中國玉器之美

玉在中國人心目中,是個美麗的字眼,僅《說文解字》所收的玉部字就達100餘個,而由它組成的詞彙則更是不計其數,並多含有高貴、美好、堅貞等文化意義。時至今日,我們也常用冰清玉潔、金玉滿堂、玉顏、玉體等來稱謂那些美好的事物,就連起名字也常用玉字或玉部首的字,可見炎黃子孫對玉的喜愛和崇拜。
一般說來,任何一種物體被人喜愛、尊崇,大概不外乎兩種原因:一是這種物體的材料和外在的形式使人產生審美上的愉悅,再者是這種物體所隱含的文化內涵使人產生認同和喜愛。中國玉器則是二者最完美的結合,它不但有著優美的質地和造型,而且也深具人文的觀念、情感和民族的精神。英國李約瑟博士曾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贊許到:「對玉的愛好,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特色之一,三千多年以來,它的質地、形狀和顏色一直啟發著雕刻家、畫家和詩人的靈感」。近代著名學者章鴻釗先生也曾感嘆道:「玉與吾民族愈相與團結而有不可分離之觀,凡研究中國民族史者必詳玉之始末」。可以說,中國玉器不但包含著民族的好尚、積累著民族的智慧,寄託著民族的感情,反映著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結構和哲理思想,而且在中國政治、宗教、文化、思想等方面亦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發揮著其他工藝美術品所不能替代的社會功能和作用。同時,尚玉、貴玉也已成為中華民族的一種社會風尚,中國玉器也以其獨特的藝術特色受到世人的青睞和珍愛。
一、材料美
在古代,玉是美石的同義詞。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曰: 「玉,石之美,有五德者。」楊伯達先生認為:「玉之美的發現者應是尋找玉石、打造玉石器的人,這兩件事起初往往由一人承擔,他們在尋找和磨治玉石工具當中逐步發現和領悟了玉之美,並形成了玉之美感和概念。這種美感是玉的色彩、光澤及其硬度、韌度在頭腦中的反映,並形成感覺和認識。承認並喜愛玉之美的人便將其加工成塊、珠、管等裝飾品用以打扮自己」。從目前考古資料來看,新石器時代古人對玉的認知已具相當高的水平,紅山文化、良渚文化、龍山文化以及其他史前文化所出土的玉器,經檢測鑒定,均屬礦物學中透閃石玉材。透閃石,無色,是一種含水和氟的鈣鎂硅酸鹽,其成分不含鐵或含鐵量很少。硬度為6-6.5度,因其單晶多作纖維狀細密交錯的聚合,故其質地均呈現出溫潤細膩的半透明感。我國新疆和田玉是世界上最好的透閃石玉料,常見的顏色主要有白、青、黃、碧、墨等。大約從新石器時代晚期,優質的和田玉開始輸入中原,春秋戰國,尤其是漢代之後,和田玉成為帝王貴族千方百計索求的寶物。到了清代,由於乾隆皇帝愛玉成癖,從而使和田玉用量達到歷史的高峰,每年僅宮廷用玉就達幾十噸,為當時玉器製作提供了優良的材料。
由於和田玉料質地細膩,光澤柔和而不炫麗,通體呈現出一種含蓄而柔和的美感,所以古有「君子比德於玉」之說,甚至將玉人格化。《禮記?聘義》載:子貢問於孔子曰:「敢問君子貴玉而*碈者,何也?為玉之寡而碈之多與?」孔子曰:「非為碈之多故*之也,玉之寡故貴之也。夫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於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詩雲:『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故君子貴之也。」在這里孔子根據玉的物理屬性和社會需要十分巧妙地將融天地之精華的寶玉,賦予了十一種德行,從而使玉發展成一種具有倫理政治價值觀(孝親忠君)的「德」化玉,成為真善美的載體和化身。玉的這一光輝形象,數千年來,對中華民族優秀民族性格的塑造,道德觀念的培養,全社會精神文明的建設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楷模作用和促進作用。
當孔子提出玉有十一德之後,又有管子的「玉有九德」、苟子的「玉有七德」等說法,其核心內容也多是以孔子提倡的仁義道德為基礎的。到了漢代,統治者「獨尊儒術」,使得「玉德」理論得到進一步的提煉和強化。許慎《說文解字》釋玉曰:「石之美有五德者,潤澤以溫,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橈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絜之方也。」若將其釋譯成白話,即「具有濕潤的色澤,有如君子的仁德;表裡如一,毫不虛假,有如君子的義德;敲擊時聲音舒揚悅耳,傳播到遠方,有如君子的智德;寧碎斷而不彎曲,有如君子的勇德;切磨的稜角方正而不傷人,有如君子的絜德。」可見古人極為重視玉的質地與特性,尤其是和田玉中的羊脂白玉,備受古人的喜愛推崇,長期以來成為品德高尚,心靈純潔的象徵。同時,我們也不難看出,在玉之諸自然屬性中,溫潤是其突出的特點,這一點正與中華大地先民追求的道德准則和民族性格相吻合。這樣玉之美與和善結合起來,以象徵仁愛、和平、和諧。玉之溫潤特點,表達出了中華先民的美好心願,並使之成為炎黃子孫最為鍾愛之物。
二、工藝美
優美的玉料令人心醉,精湛的工藝更加令人贊嘆。歷史上無論哪一件玉器作品,都是工藝大師用心血和汗水澆成,都是琢玉工人聰明智慧的結晶。為了琢制一件玉器,真不知有多少人為之操勞、奔忙。如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大禹治水玉山」,從選料設計到最後刻字完工,全部工程用了整整十年時間,耗銀兩更不計其數。即便是琢制一件小型玉器,也是要經過藝人們反復思索勾畫,根據材料限定的條件進行精心的設計和琢磨,才能完成。因此,一件成功的作品,不但需要有工藝師的高度工藝技巧,而且還要有藝術家的思維和創作才能,可以說,它是一種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完美結合。
玉器的工藝源於石器的製作,但又有別於石器,並較之石器更加細膩、復雜。首先要選材,因為只有選材得當,才能加工出好的玉器。二要設計,玉器的設計必須絕對服從材料本身所給予的特定條件,盡量使作品成為材料美和造型美的有機結合體。三要琢磨,這是玉器製作最關鍵的一環,也是玉器製作最獨特的技術。工藝大師們必須根據設計要求,通過砣具實施切割、勾撤、去地、鑽孔、鏤空等各種工藝,一點一滴的細心琢磨,從而達到器物造型逼真、形象生動的藝術效果。最後則是拋光,拋光就是為了使玉器更加光亮,但決不能有絲毫損傷、破壞玉器造型和紋飾的現象出現。清代李澄瑤所著《古玉圖說》曾記載了當時治玉中國玉器之莢的全過程,從備料到成型大致要經過13道工序,同時由於玉料質地堅硬,而且韌性較大,所以作工的艱難程度是其他材料所不可同日而語的。
此外,中國玉器工藝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創新,到了明清時期,逐漸形成了以京作(北京)、蘇作(蘇州)、番作(西域)為代表的玉作風格,特別是因色施藝的巧作玉器,更為玉器工藝增添了絢麗的光彩。
1.京作
京作玉器是以北京為中心的玉作工藝風格,也可以說是北方玉器的代表。京作玉器造型渾厚、莊重。圓雕和浮雕的作品較多,圖紋工藝亦比較復雜。如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各類仿古玉和時作玉,均呈現出一種高貴典雅的氣質和悠然灑脫、落落大方的京城風貌。尤其是動物形圓雕,無論是獸類,還是禽類,大都豐滿圓潤,刻劃的敦實健壯。器皿類則較為厚重、平穩。雖然有時也作花草纏繞,盤根錯枝的藝術處理,但仍不失其淳樸、端莊的地方特點和舒展開朗的北方風格。
2.蘇作
蘇作是指以蘇州為代表的玉作工藝。明宋應星《天工開物》曾載: 「凡玉由彼纏頭回或溯河舟,或駕橐駝,經庄浪人嘉峪,而至甘州與肅州。至則互市得之,東人中華,卸萃燕京。玉工辨璞高下定價,而後琢之。良工雖集京師,工巧則推蘇郡。」顯而易見,在明代,蘇州的琢玉工藝,已被推為全國之首。而著名的琢玉藝人陸子岡,就是蘇州玉作高手之一。
蘇作玉器一般小件較多,圖紋則以江南景色和文人畫為主,工藝精細,奇巧玲瓏。據載,道光年間,蘇州著名琢玉藝人徐鴻,除善琢小件玉器外,又精於雕鏤象牙。他能以一寸大小的象牙,雕成葫蘆和桃實,宛然如真。技藝的纖巧,令人嘆為鬼斧神工,這類器物常用來作為佩飾。另一藝人朱宏晉,能在玉石、象牙、玳瑁、瑪瑙、螺殼等薄片上,雕成極精細的花鳥、樓台、亭橋、山水等鏤空圖景,惟妙惟肖。從而可知,蘇作玉器擅長一個巧字,它多在小料和簡單的造型上,利用鏤空、勾撒等工藝,施展自己的才華,發揮自己的特長,把人們常見的事物、景物、描繪琢磨得栩栩如生,具有輕柔溫和的江南情調和優美俊秀的瑰麗風貌,不失為明清玉作中的一朵奇葩。
3.番作
番作亦稱西番作。是指中國西部邊陲及其接壤鄰國的玉器製作工藝。主要包括北印度、西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東部等地的玉器,又曰痕都斯坦玉器。由於該地區與中國內地在宗教信仰、生活習俗等方面都有著很大的不同,所以玉器的製作,帶有濃郁的異國情調。
乾隆二十年左右,番作玉器開始進入中原,並受到了皇帝的青睞,因此,番作玉器漸興。其工藝一般都比較規矩、精巧,造型多為盤、碗、盒等生活日用器皿。但壁薄如紙,晶瑩細潤,裝飾手法常常以鑲嵌為主。不僅有嵌金、銀絲,貼金箔,而且還有嵌各色寶石和玻璃等,從而使溫潤的玉器更顯得華貴和絢麗多姿。同時器面上的花紋多以飽滿豐厚的西番蓮為主,別開生面,讓人耳目一新。
4.巧作
巧作,也稱俏色。它是玉工依玉材之自然色澤紋理,巧妙地加以設計運用,施以適合玉材的琢磨技法,使作品的造型與顏色達到自然完美的藝術效果的一種特殊工藝。
以現有的資料可知,早在商代古人就已經比較熟練地掌握了這種技巧,如安陽殷墟出土的兩件玉鱉,便是利用材料色澤的不同而精心設計琢磨出來的巧妙之作。唐代以後的巧作玉器更加成熟,何家村出土的瑪瑙牛首杯、元代的秋山玉、清代的「桐蔭仕女圖」、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翡翠白菜等,均稱得上是絕世精晶。
由此可見,中國玉器工藝,既是一種具有濃郁東方藝術特點的特殊工藝技術,又是數千年來中國人聰明智慧的體現,它那巧奪天工的技巧和所飽含的那種妙不可言的、動人的生活情趣,使中國玉器藝術更加五彩繽紛。
三、寓意美
中國玉器之所以深入人心並一直延續發展至今,使炎黃子孫愛玉、貴玉傳統經久不衰,究其原因,除了玉器材料本身的魅力處,更重要的還是人們所賦予它的種種文化意義。主要表現在:
(1)玉是宗教神靈的象徵:古人認為玉是山石之精,具有靈性,並視作神物,人們不僅使玉器在原始宗教中充當著溝通人與神的角色,用來祭祀天地山川、祖先神靈,而且還深信玉具有祛疫辟邪,攘除災禍的特殊功能。從而,長期以來,玉器一直成為炎黃子孫的保護神,同時也是庇佑自己生命的靈物。佩玉辟邪的觀念,長期以來深植中國人的心底。
(2)玉是政治權力的象徵:隨著階級的出現,中國玉器又賦予了新的含義,並形成了系統的用玉制度,根據玉的品類、尺寸、紋飾、色澤、質地、數量等來表明體現其身份的高低,使玉成了一種明辨貴*,標志地位的象徵,深具權力和政治的意義。
(3)玉是品格道德的象徵:玉在傳統文化中,還是一種儒家思想中美德的體現,「玉之美,有五德者」奠定了儒家用玉的理論基礎,成為君子為人處世、潔身自愛的標准,所以歷代都以佩玉為時尚,無論天子還是士庶,皆把佩玉作為人格完美、品德高尚的象徵。
(4)玉是珍寶財富的象徵:玉不僅在宗教、政治領域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在經濟上也具有極高的地位。由於玉的質地優良,產量稀少,所以自古以來就被視作珍寶。管子曾曰:「珠玉為上幣,黃金為中幣,刀布為下幣。」商代甲骨文的「寶」字,即為屋內藏有貝(貨幣)和玉,戰國時期關於和氏璧的記載,更加說明了上好的玉器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和價值。因此,玉之為寶的觀念,不僅刺激了玉器的發展,而且在古代社會的政治交往中也佔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5)玉是吉祥福瑞的象徵:中國玉器不僅質地優良,而且內涵豐富、寓意美好。特別是明清時期,大多作品「圖必有意,意必吉祥」。有的反映了古人升仙得道的思想,有的體現了企求再生的觀念,而更多的則是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即吉祥的祝福。如大猴背上爬一小猴,寓意為「輩輩封侯」;蓮花與魚合雕在一起,則為「連年有餘」。此外那些豐富多彩、包含吉祥寓意的圖案畫面,如喜上眉梢、松鶴延年、五福捧壽、五子登科等,更是道出了人們企盼吉祥、憧憬未來的思想感情。在這里它們不僅是一種裝飾,也是一種心靈的寫照,同時還流露著美好的願望和樂觀的情緒,具有無言的魅力和一切詞句均替代不了的功能。可以說,它帶著社會的和聲,凝結成諧音、符號、象徵等中國特有的吉祥寓意性的藝術語言,使創作者和欣賞者從中得到享受和滿足,並躍出造型和畫面,進入到一個立體的、更飽滿、更充實的世界。尤其是當玉器步人百姓之家並與鄉土文化緊密結合後,它更加成為一種富貴平安、吉祥如意的象徵物了,從而使得尊玉、愛玉的傳統觀念深植中國人的心裡。
《考工記》曾載:「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其中材美工巧一直成為古人乃至今人治玉的原則,並取得了驚人的成就。試觀歷代玉器作品,盡管它們各自的功用不同,形制也有差異,但皆以燦爛的光芒照耀著玉器發展史的每一篇章。那堅密細潤的材料,別具一格的造型,精湛卓越的技巧,怎能不令人迷戀贊嘆,拍手叫絕?同時它們還以其瑰麗的身姿,體現著時代的特色和民族的個性,有的渾厚庄嚴,有的玲瓏剔透,有的雖說質材無華,製作欠精頗帶刀斧痕,卻也顯示出了大巧若拙的氣質。
此外,中國玉器的裝飾圖紋同樣也顯露著歷代玉工的聰明才智和創作能力。器物畫面上無論是幾何紋、自然寫實紋、還是抽象的神話動物紋等,均表現得筆觸靈活、線條生動,簡練中蘊含著豐富的意趣,矯健中表現出生動的靈性,得心應手,揮灑自如。然而如上所述,中國玉器所引起的美感,並不僅僅來自於形式,其主要的應來自於構成它的特定因素,即人的因素。是人賦予了它種種的思想觀念和文化內涵,這樣才使得天才的藝術大師們把自然美、精神美巧妙地匯集於一體,把人文觀念與社會功用滲透於玉器之中,把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含蓄地綜合體現在乎凡的藝術作品裡。同時也正是這種比自然物象更生動、更有魅力的人文觀念,使人們在領略和玩賞中,從心底激起一股精神,激起一種比生活更加色彩斑斕的憧憬,並誘發出希望和情愛。也就是說,玉器之美,早已超出了單純的造型、工藝和材料之美,它是一種再生的美,升華了的美。這種美像春雨滲入大地似的,在人的精神里埋下了價值和能量。因此,它不但博得了人們對玉器不可割捨的愛,而且也顯示出牽心動魂的藝術魅力。

5. 蘇州玉雕一條街在什麼地方

蘇州有名的玉雕街應該是平江區園林路,這里有很多玉雕工作室,蘇州市玉石文化協會也在這條街上,就在蘇州最有名的兩大園林拙政園和獅子林附近的。

6. 蘇州哪個玉雕大師最好

李康先生出生於吳越地區,從事玉雕事業近20年,在這一深厚的玉文化歷史沃土之中,承受大環境的熏陶,加之勤勉於持之以恆,經過多年的刻苦鑽研,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現任蘇州市玉石文化行業協會常務理事。2012年被評為中國玉石雕刻高級技師。(蘇州市平江區子涵軒玉器店)

7. 玉雕師王月清怎樣,他的作品咋樣他是省級大師還是國家級大師

1、王月清 著名玉石雕刻家,蘇州市玉石文化行業協會常務理事。作品獲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獎、」陸子岡杯「銅獎等多項行業大獎。
2、他的作品,東西完美、物有所值。
3、是省級大師。

王月清,1973年出生於氣候溫和,湖山毓秀,土地膏腴,物產富饒,享有「人間天堂」的蘇州——歷史文化古鎮光福。從小受工藝文化藝術的熏陶,學習繪畫,對玉石的偏愛從事玉石雕刻,虛心求學,博採眾長,融傳統和現代文化,賦予玉石生命和感染力。

8. 7. 在我國源遠流長的玉石文化歷史中,玉石的使用經歷了哪些發展階段

一、史前時代

中國玉器源遠流長,已有七千年的輝煌歷史。七千年前南方河姆渡文化的先民們,在選石制器過程中,有意識地把揀到的美石製成裝飾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揭開了中國玉文化的序幕。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晚期,遼河流域,黃河上下,長江南北,中國玉文化的曙光到處閃耀,以太湖流域良渚文化、遼河流域紅山文化的出土玉器,最為引人注目。

良渚文化玉器種類較多,典型器有玉琮、玉璧、玉鉞、三叉形玉器及成串玉項飾等。良渚玉器以體大自居,顯得深沉嚴謹,對稱均衡得到了充分的應用,尤以淺浮雕的裝飾手法見長,特別線刻技藝達到了後世也幾乎望塵莫及的地步。最能反映良渚琢玉水平的是型式多樣,數量眾多,又使人高深莫測的玉琮和獸面羽人紋的刻畫。

與良渚玉器相比,紅山文化少見呆板的方形玉器,而以動物形玉器和圓形玉器為特色。典型器有玉龍、玉獸形飾、玉箍形器等。紅山文化琢玉技藝最大的特點是,玉匠能巧妙地運用玉材,把握住物體的造型特點,寥寥數刀,把器物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十分傳神。"神似"是紅山古玉最大的特色。紅山古玉,不以大取勝,而以精巧見長。

從良渚、紅山古玉多出自大中型墓葬分析,新石器時代玉器除祭天祀地,陪葬殮屍等幾種用途外,還有辟邪,象徵著權力、財富、貴賤等。中國玉器一開始,就帶有諸多神秘的色彩。

二、先秦時代

傳說中的夏代,是中國第一個階級社會。夏代玉器的風格,應是良渚文化、龍山文化、紅山文化玉器向殷商玉器的過渡形態,這可從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玉器窺其一斑。二里頭出土的七孔玉刀,造型源出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多孔石刀,而刻紋又帶有商代玉器雙線勾勒的濫觴,應是夏代玉器。

商代文明不僅以莊重的青銅器聞名,也以眾多的玉器著稱。商代早期玉器發現不多,琢制也較粗糙。商代晚期玉器以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玉器為代表,共出玉器755件,按用途可分為禮器、儀仗、工具、生活用具、裝飾品和雜器六大類。商代玉匠開始使用和田玉,並且數量較多。商代出現了仿青銅彞器的碧玉簋、青玉簋等實用器皿。動物、人物玉器大大超過幾何形玉器,玉龍、玉鳳、玉鸚鵡,神態各異,形神畢肖。玉人,或站,或跪,或坐,姿態多樣;是主人,還是奴僕、俘虜,難以辨明。商代已出現我國最早的俏色玉器――玉鱉。最令人嘆服的是,商代已開始有了大量的圓雕作品。

西周玉器在繼承殷商玉器雙線勾勒技藝的同進,獨創一面坡粗線或細陰線鏤刻的琢玉技藝,這在鳥形玉刀和獸面紋玉飾上大放異彩。但從總體上看,西周玉器沒有商代玉器活潑多樣,而顯得有點呆板,過於規矩,這與西周嚴格的宗法、禮俗制度也不無關系。

春秋戰國時期,政治上諸侯爭霸,學術上百家爭鳴,文化藝術上百花齊放,玉雕藝術光輝燦爛。東周王室和各路諸侯,為了各自的利益,都把玉當作自己(君子)的化身。他們佩掛玉飾,以標榜自己是有"德"的仁人君子。"君子無故,玉不去身。"每一位士大夫,從頭到腳,都有一系列的玉佩飾,尤其腰下的玉佩系列更加復雜化,所以當時佩玉特別發達。能體現時代精神的是大量龍、鳳、虎形玉佩,造型呈富有動態美的S形,具有濃厚的中國氣派和民族特色。飾紋出現了隱起的谷紋,附以鏤空技法,地子上施以單陰線勾連紋或雙勾陰線葉紋,顯得飽和而又和諧。人首蛇身玉飾、鸚鵡首拱形玉飾,反映了春秋諸侯國琢玉水平和佩玉情形。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多節玉佩,河南輝縣固圍村出土的大玉璜佩,都用若干節玉片組成一完整玉佩,是戰國玉佩中工藝難度最大的。玉帶鉤和玉劍飾(玉具劍),是這時新出現的玉器。

春秋戰國時期,和田玉大量輸入中原,王室諸侯競相選用和田玉。此時儒生們把禮學與和田玉結合起來研究,用和田玉來體現禮學思想。為適應統治者喜愛和田玉的心理,便以儒家的仁、智、義、禮、樂、忠、信、天、地、德等傳統觀念,比附在和田玉物理化學性能上的各種特點,隨之"君子比德於玉",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學說應運而生。這是中國玉雕藝術經久不衰的理論依據,是中國人七千年愛玉風尚的精神支柱。三、秦漢時代

秦代出土秦玉寥寥可數。秦玉藝術面貌還有賴於地下考古的新發現。

漢代玉器繼承戰國玉雕的精華,繼續有所發展,並奠定了中國玉文化的基本格局。漢代玉器可分為禮玉、葬玉、飾玉、陳設玉四大類,最能體現漢代玉器特色和雕琢工藝水平的,是葬玉和陳設玉。

漢代葬玉很多,但工藝不平不高。反映漢代玉器工藝水平的是陳設玉。這些寫實主義的陳設玉有玉奔馬、玉熊、玉鷹、玉辟邪等,多為圓雕或高浮雕作品,凝聚著漢代渾厚豪放的藝術風格。漢皇室裝飾玉有衰落的趨勢,多見小型的心形玉佩、玉剛卯、玉觿等。近年,偏居嶺南的漢代南越王國出土大批裝飾玉,以龍虎並體玉帶鉤、鏤空龍鳳紋玉套環最為精美,堪稱稀世珍寶。東漢時,陰線刻紋又復甦盛行,繪畫趣味有所加強。

四、魏晉南北朝隋唐時代

在中國玉器工藝史上,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是高度發達的漢唐玉雕間的低潮,出土玉器極少,而且都具漢代遺韻,有所創新者,唯有玉環和玉盞。究其原委,當時不愛好琢玉,而盛行吃玉。在神仙思想和道教煉丹術的影響下,覓玉、吃玉達到了瘋狂的程度。早期玉器的美術價值的禮儀觀念,這時消失殆盡。

隋代著名的玉器有李靜訓墓出土的金扣白玉盞,琢磨精細,質地溫潤,光澤柔和,金玉互為襯托,富麗高雅。

唐代玉器數量雖不多,但所見玉器件件都是珍品,碾琢工藝極佳。唐代玉匠從繪畫、雕塑及西域藝術中汲取藝術營養;琢磨出具有盛唐風格的玉器。八瓣花紋玉杯,獸首形瑪瑙杯,既是唐代玉雕藝術的真實寫照,又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實物見證。

五、宋元時代

公元960至1234年的274年間,是中國歷史上宋、遼、金的對峙分裂時期。宋代承五代大亂之餘,雖不是一個強盛的王朝,而在中國文化史上卻是一個重要時期。宋、遼、金既互相撻伐又互通貿易,經濟、文化交往十分密切,玉器藝術共同繁榮。宋徽宗趙佶的嗜玉成癮,金石學的興起,工筆繪畫的發展,城市經濟的繁榮,寫實主義和世俗化的傾向,都直接或間接地促進了宋、遼、金玉器的空前發展。宋、遼、金玉器實用裝飾玉占重要地位,"禮"性大減,"玩"味大增,玉器更接近現實生活。南宋的玉荷葉杯,北宋的花形鏤雕玉佩,女真、契丹的"春水玉"、"秋山玉",是代表這一時期琢玉水平的佳作。

元代玉器承延宋、金時期的藝術風格,採取起突手法,其典型器物是瀆山大玉海,隨形施藝,海神獸暢游於驚濤駭浪之中,頗具元人雄健豪邁之氣魄。

六、明清時代

明清時期是中國玉器的鼎盛時期,其玉質之美,琢工之精,器形之豐,作品之多,使用之廣,都是前所未有的。明清皇室都愛玉成風,乾隆皇帝更是不遺餘力地加以提倡,並試圖從理論上為他愛玉如命尋找依據。定陵出土的明代玉璽、清代的菊瓣形玉盤、桐蔭仕女圖玉雕,都是皇室用玉。其時民間玉肆十分興隆,蘇州專諸巷是明代的琢玉中心,"良玉雖集京師,工巧則推蘇郡"。

明清玉器千姿百態,茶酒具盛行,仿古玉器層出不窮。

明清玉器借鑒繪畫、雕刻、工藝的表現手法,汲取傳統的陽線、陰線、平凸、隱起、起突、鏤空、立體、俏色、燒古等多種琢玉工藝,融合貫通,綜合應用,使其作品達到了爐火純青的藝術境界。

閱讀全文

與蘇州玉石文化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1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2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