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英國和德國哪個更早成立
1950年5月9日,法國外長R.舒曼提出歐洲煤鋼共同體計劃(即舒曼計劃),旨在約束德國。1951年 4 月18日,法、意、聯邦德國、荷、比、盧 6 國簽訂了為期50年的《關於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的條約》。1955年6月1日,參加歐洲煤鋼共同體的 6 國外長在義大利墨西拿舉行會議,建議將煤鋼共同體的原則推廣到其他經濟領域,並建立共同市場。1957年3月25日,6國外長在羅馬簽訂了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與歐洲原子能共同體的兩個條約,即《羅馬條約》,於1958年1月1日生效。1965年4月 8日,6國簽訂了《布魯塞爾條約》,決定將歐洲煤鋼共同體 、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和歐洲經濟共同體統一起來,統稱歐洲共同體。條約於1967年7月1日生效 。歐共體總部設在比利時布魯塞爾。1991年 12月11日,歐共體馬斯特里赫特首腦會議通過了建立歐洲經濟貨幣聯盟和歐洲政治聯盟的《歐洲聯盟條約》 ,(通稱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簡稱馬約)。1992年2月1日,各國外長正式簽署馬約。經歐共體各成員國批准,馬約於 1993 年11月1日正式生效,歐共體開始向歐洲聯盟過渡。
歐共體創始國為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 6 國。1973年,丹麥、愛爾蘭和英國加入歐共體,1981年,希臘加入歐共體。1986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加入歐共體。1992年12月召開的歐共體愛丁堡首相會議決定,從1993年起開始與奧地利、瑞典、芬蘭並稍後與挪威就其加入歐共體的問題進行正式談判。1993年10月29日,歐共體布魯塞爾特別首腦會議計劃於1994年3月1日前結束談判,以使4國得以於1995年1月1日加入歐共體。
1640年英國在全球第一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的先驅。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共和國。1660年王朝復辟,1668年發生「光榮革命」,確定了君主立憲制。1707年英格蘭與蘇格蘭合並,1801年又與愛爾蘭合並。18世紀後半葉至19世紀上半葉,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19世紀是大英帝國的全盛時期,1914年佔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國,自稱「日不落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開始衰敗。英國於1920年設立北愛蘭郡,並於1921年至1922年允許愛爾蘭南部脫離其統治,成立獨立國家。1931年頒布威斯敏斯特法案,被迫承認其自治領在內政、外交上獨立自主,大英帝國殖民體系從此動搖。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經濟實力大為削弱,政治地位下降。隨著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相繼獨立,到60年代,英帝國殖民體系瓦解。1973年1月英國加入歐洲共同體。 歷史上,英格蘭,蘇格蘭,威而士和愛爾蘭是四個國家。後來英格蘭和威而士由聯姻合並,再後來,都鐸王朝的最後一個國王伊里莎白一世無後,便傳為給她的外甥,蘇格蘭國王瞻姆士,於是蘇格蘭和英格蘭合並。後瞻姆士的兒子查理被克倫威爾的革命軍推翻,克倫威爾統治期間武力征服了愛爾蘭。1923年,英國國會決定將愛爾蘭分為2部分,南部的23個郡獨立為愛爾蘭共和國,北部的4個郡作為北愛爾蘭仍留在英國。大不列顛是個島,是英格蘭,蘇格蘭和威而士共同組成,所謂UK是Unit kingdom的縮寫,也就是聯合王國的意思。
㈡ 德國成為世界的製造大國,是否有其歷史文化淵源
現在,「德國製造」彷彿與「品質保障」完美地劃上了等號,小到手錶、廚房用具,大到傢具家電、汽車,件件精品,德國製造在全球製造業中毫無疑問地處於領先地位。
但從歷史角度考量,英國的工業製造反而比德國的開始得更早。18世紀工業革命結束後,當英國工業順勢達到難以企及的高度時,德國還處於以農業為主要經濟來源的地步,製造業的技術相差得可不止一星半點兒。
這幾乎是羞辱的做法徹底激發了德國對於製造業逆轉的堅定決心,打造出完美的產品質量。德國的工廠紛紛學習西方強國的製造業,改造傳統產業的生產技術,對產品質量提出嚴格的審查,大力發展鋼鐵、機械、電氣等製造行業,推動實體經濟的不斷發展,這才有了現在市場上寶馬、西門子等一批全球知名企業,讓德國穩穩站在了世界工業強國之林。
這就是「德國製造」的歷史淵源,苦盡甘來,現時美滿。
㈢ 英國和德國兩個之間的商務文化區別
由於其經濟發展較早,英國人常常給人一種孤傲、難以接近的印象。事實上,每個民族都有其自相矛盾的雙重性格,這一點在英國人尤為明顯。英國小說家約翰·福爾斯在1964年寫過一篇文章,他把英國民族的兩重性分為「英吉利性格」和「不列顛性格」。他說:「英吉利性格」是寬容、謹慎和公道;而「不列顛性格」則代表帝國主義,因循守舊,傲慢自大。總的來說,英國人性格孤僻,生活刻板,辦事認真,對外界事物不感興趣,往往寡言少語,對新鮮事物持謹慎態度,具有獨特的冷靜的幽默。他們保守、冷漠,感情輕易不外露,即使有很傷心的事,也常常不表現出來。他們很少發脾氣,能忍耐,不願意與別人作無謂的爭論。英國人做事很有耐心,在任何情況下,他們都不面露焦急之色。與英國人打交道的商務人員有必要對他們的民族性格和特徵進行一個大概了解,這樣與英國人的商務交往中才能「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德國人特別注重禮節形式,尤其是在商務場合中,他們樂於享受各種禮節的形式,例如,打招呼時要稱呼他們的頭銜,切不可隨意稱呼他們的名字。只有在被允許的情況下,才可以稱名,一般情況下不能稱呼他們的姓。
德國人相互見面時,最傳統的問候和談話內容是天氣,如「今天天氣可真好!」「今天的天氣不太好!」等等。這樣既達到了相互問候寒喧的目的,同時也能掩飾因沒有其他話題可談的窘態。
德國人忌諱「13」和「星期五」,認為「13」是厄運的數字,如「13」與星期五在同一日,就更為不吉利。他們認為核桃是不詳之物。忌諱四人交叉握手,認為這是不禮貌的作法。他們忌送薔薇、百合花,認為這些花是用來悼念亡者的。他們還忌諱他人過問自己的年齡、工資、信仰、婚姻狀況等問題。在顏色方面,他們對紅色以及摻有紅色或紅黑色相間的顏色都不感興趣~
㈣ 德國和英國誰更強大
綜合國力主要比的是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軍事德國不在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內,所以政治上不如英國德國的GDP排在世界前三位,所以經濟上英國不如德國文化方面,兩國都有大概1000多年的歷史,文化史也差不多有這些年,英國比德國早一些進入資本主義,德國的文化名人比英國多一些,所以這點上,二者不相上下吧科技上德國應該比英國強,二戰後德國基本上是從新發展,如果科技上不去的話肯定是不行的,再者德國的魯爾區是世界著名的工業區,其科技力量也是很強大的,所在這一點上,德國要強於英國有了高科技 有了發達的工業,軍事實力自然就強大,所以英國不如德國綜上:德國的綜合國力要強於英國
㈤ 英國和德國哪個強大些
綜合國力主要比的是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軍事德國不在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內,所以政治上不如英國德國的GDP排在世界前三位,所以經濟上英國不如
德國文化方面,兩國都有大概1000多年的歷史,文化史也差不多有這些年,英國比德國早一些進入資本主義,德國的文化名人比英國多一些,所以這點上,二者
不相上下吧科技上德國應該比英國強,二戰後德國基本上是從新發展,如果科技上不去的話肯定是不行的,再者德國的魯爾區是世界著名的工業區,其科技力量也是
很強大的,所在這一點上,德國要強於英國有了高科技 有了發達的工業,軍事實力自然就強大,所以英國不如德國綜上:德國的綜合國力要強於英國
㈥ 英國與德國歷史傳統有什麼不同
英國是通過資產階級革命的方式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最終實現了貴族與資產階級的妥協,保留了國王,實行君主立憲體制。而德國通過王朝戰爭的形式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即普魯士的統一。雖然也保留了國王,但專制主義比較濃厚。
㈦ 英國,德國,哪個國家文化更博大
博大?不大!一樣大不?不一樣大!不大一樣?大不一樣!
㈧ 我想認真看看英國和德國的歷史文化,求高手指點!!
了解德國的近現代史,就必須了解三位德國人,即使有的人曾經發動過世界戰爭。
瓦格納—尼采—希特勒。
書名就是《瓦格納尼采希特勒》,作者趙鑫鑫。
還有二戰後德國為恢復經濟,所作出的貢獻—「華沙之跪」。
認識德國,就要認識德意志民族,日耳曼民族的思想。
英國的你就讀《丘吉爾傳》,能完全代表大英帝國的就只有丘吉爾了,近代史中的英國人太傲慢,以為全世界都是他家的。二戰後的英國人事事都或多或少的看著美國。只有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英國人,傲慢中帶有倔強,那鷹鉤鼻不是白長的。
㈨ 求英國、法國、德國的部分歷史
去找一下《大國通史》系列吧,尤其是《英國通史》(錢乘旦等)、《德國通史》(丁建弘)、《法國通史》(不記得誰了),在新浪愛問共享資料里能有下載的,快速瀏覽一下,摘抄一下就完了。
㈩ 英國和德國的發展史有什麼區別是哪國先創造文字
德國那片土地最早是法蘭克王國分裂出來的,由於地處歐洲,歷史上比較亂,幾經被人佔領統治,分裂,比較復雜
英國以前是小荒村,後來被羅馬帝國統治,傳進了一些先進文明,開始發展,由於地處島國,獨立性比較強,遇到的戰爭比較少
至於文字,他們可沒創造過什麼文字,他們用的都是拉丁字母,外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