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西歷史文化
江西省,簡稱贛。因為江西最大河流為贛江而得簡稱。
江西作為明確的行政區域建制,則始於漢高帝初年(。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劉邦派穎侯灌嬰率兵進駐南昌,並修築南昌城,俗稱灌嬰城,取"昌大南疆"和"南方昌盛"之意,定名"南昌",並為豫章治郡,隋初為洪州治。
唐、宋為江南西道及洪州治所,為東南有名的都會,故又稱"洪都"。 江西古代就形成了讀書成風的優秀傳統。相傳最早在江西傳播中原文化的是孔子的弟子澹臺滅明。中國從隋唐以後,通過科舉制度選拔人才,至清代,歷代全國進士計98689人,江西進士10506人,佔10.7%;
全國狀元724人,江西狀元41人,佔5.6%。江西另有武狀元6人。 江西也是佛道兩教的源流之地,形成了寵大的宗教派別。道教是中國本土產生的宗教。江西龍虎山,是道教正一派的發源地,創始人為漢代張道陵和他的曾孫張盛。
張道陵被張盛尊為掌教、正一天師,因而又稱天師道或正一道,為中國道教的鼻祖。金、元以後,正一派與全真派南北對峙,成為獨樹一幟的道門分支。廬山東林寺,是中國佛教十派之一凈土宗的發源地,創始人是晉代慧遠和尚。
因此,江西龍虎山天師府、廬山東林寺等,一直是全國重點寺院,近年來,多有外地和日本、韓國佛教徒前來朝拜。 另外,江西的農業自古就以種植水稻為主。隋唐以後,國家經濟重心南移,江西土地得到進一步開發,經濟繁榮興旺,成為國家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
茶葉種植和加工也大大發展,數量和質量都居全國之首。同時,陶器、造船和銀、銅冶煉在全國亦居領先地位。明清時期,江西成為全國造紙業和以布為主的紡織業中心。農業和手工業的發達,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工商業市鎮。
(1)贛文化有多少支柱擴展閱讀:
江西建制沿革
江西開發的歷史可以上溯到距今一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
江西境內有邗越(干越)、百濮,《荀子·勸學篇》註:「邗越古國名」。已進入青銅器時代,與中原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水平一致。春秋戰國時期,吳、越、楚三國分爭江西 。
秦設三十六郡,江西屬九江郡,置廬陵縣、新淦縣、南壄縣。而江西作為明確的行政區域建制,則始於漢高帝初年。時設豫章郡(贛江原稱豫章江),郡治南昌縣,下轄18縣。
漢武帝時劃全國為13個監察區,稱13部州,江西屬揚州刺史部。獻帝建安五年(200年)時,孫策分廬陵、雩都等縣置廬陵郡。建安十五年(210年),孫權厘置彭澤郡(旋廢)、鄱陽郡。嘉禾五年(236年),孫權廬陵南部都尉,隸揚州。
隋時曾作行政區劃調整,州的級別降與郡同,因而隋代的江西地區設有7郡24縣。至唐時增加到8州37縣。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劃全國為10道監察區,江西屬於江南道。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時增為15道,屬江南西道,其監察區下轄8州,治洪州(南昌市)。
江西地區先轄於吳後轄於南唐。在這個時期出現了相當於下等州的新的行政區劃6州、4軍、55縣。交泰元年(958年),南唐中主決定建南都於洪州,並因此升洪州為南昌府。
宋代在州之上改道為路,初設江南路,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分江南路為江南東路和江南西路,江西地區被置9州、4軍、68縣,其大部分隸屬於江南西路,仍治洪州,另有一部分隸屬於江南東路 。
元朝開始確立行中書省制度(簡稱行省)。江西行省轄區大於今江西省區。除包括了今江西絕大部分地區外(原江西東北地區隸屬於江浙行省)和今廣東省的大部分。江西行省下轄13路、2直隸州以及48個縣、16個縣級州。
明朝雖然基本上保留了元朝的省區建制,但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改路為府和改州為縣。江西承宣布政使司轄13府78縣,地域基本等同今天的江西省區。
清代改江西布政使司為江西省,行政區域基本承襲明建制。另在吉安府增設蓮花、南昌府增設銅鼓、贛州府增設虔南等3個縣級廳,同時升寧都縣為省轄直隸州。巡撫成為全省最高行政長官,下設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管民政、財政與司法監察。
江西省共轄81縣。1934年從安徽劃婺源縣入江西省,1947年劃回安徽省,1949年再次劃歸江西省。
2014年,江西省列入國家農村信息化示範省。2016年6月,贛江新區成為第18個國家級新區。
2. 江西吉安簡介
吉安,江西省地級市,古稱廬陵、吉州,元初取「吉泰民安」之意改稱吉安,位於江西省中部,贛江中游,西接湖南省,南攬羅霄山脈中段,贛江中游,據富饒的吉泰平原,是江西建制最早的古郡之一,是贛文化發源地之一。吉安下轄2區1市10縣。全市總面積25300平方千米,2016年人口為530.4萬人。吉安是贛文化三大支柱之一,自古乃人文淵源之地,「三千進士冠華夏,文章節義寫春秋」,孕育了自成一系的江右廬陵文化,素有「金廬陵」、「江南望郡」、「山水福地」、「文章節義之邦」、「狀元之鄉」、「才子之鄉」、「廬陵風光半姑蘇」、「將軍市」、「紅色搖籃」、「革命聖地」的美譽。吉安有革命搖籃井岡山、武功山、青原山、羊獅慕、白鷺洲書院、吉州窯、廬陵文化生態園、 文天祥紀念館、渼陂古村、陂下古村、快閣、槎灘陂、遂川梯田等著名景區景點。2017年,吉安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33.47億元 。2017年11月,榮獲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2018年10月,吉安獲評健康中國年度標志城市。
3. 江西傳統文化有哪些
贛文化 贛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子系統。經長期發展,它又派生出一系列自己的文化分支,構成層次豐富、脈絡清晰的網路。贛文化包含了潯陽文化、豫章文化、臨川文化、廬陵文化、袁州文化、贛南客家文化等諸多子系統。其銅文化、瓷文化、書院文化、禪道文化、蘇區文化、文學、藝術、哲學等,各自構成了相對獨立的系統,它們對中華民族文化史有著重大的推進作用[91] 。
臨川文化 臨川文化是以江西臨川為匯合中心,人文、風物、哲學、教育、文學、藝術、科學、技術、醫理、學術、宗教、民俗、體育、語言、建築、美食等實行向性組合,而形成獨具特色,自有特徵,承上啟下的區域文化。臨川文化背景下誕生了宰相詞家晏殊及其兒子晏幾道,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醫學家陳自明,地理學家朱思本,著名的戲劇家湯顯祖等歷史文化名人[92] 。
廬陵文化 廬陵文化以廬陵古治屬為核心,輻射而涵蓋現今吉安市十餘縣(區)及周邊市區的區域性文化。廬陵文化源於七千年前的青銅文化,以「三千進士冠華夏,文章節義堆花香」而著稱於世。「一門六進士,隔河兩宰相」、「五里三狀元,九子十知州,十里九布政,百步兩尚書」、『』父子探花狀元,叔侄榜眼探花「至今仍傳為佳話。「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永樂大典》主纂解縉、宋代大文豪楊萬里、原中國國家副主席曾慶紅、原國務院副總理余秋里、中國著名數學家王梓坤、中國探月首席科學家(「嫦娥之父」)歐陽自遠、南宋愛國名臣胡銓等一批歷史文化名人、知名學者先後孕育或誕生在這里。
贛南客家文化 贛南客家人的進取精神、鄉土意識和淳樸務實精神孕育了江南第一宰相鍾紹京、盛唐詩人綦毋潛、北宋名醫陳恕、宋代詩人曾幾、散文家魏禧、孫中山先生的先祖孫勰,以及革命年代叱吒風雲的將軍古柏、肖華等名人。贛南600餘幢客家圍屋被稱為「東方的古羅馬」。客家民俗文化包括山歌、贛南採茶戲、東河戲流傳至今[93] 。
4. 吉安市的市花是什麼
吉安市的市花是杜鵑花。
杜鵑花又名映山紅,中國傳統歌謠「映山紅」就因杜鵑花而來,杜鵑花為常綠灌木草本植物,花期為早春和中春時節,花色豐富多姿。
同時杜鵑花也是我國中西南地區典型的酸性圖指示植物;杜鵑花除開其美麗的外觀所具有的的觀賞價值之外,也具有相當高的葯用價值。
吉安是贛文化三大支柱之一,自古乃人文淵源之地,孕育了自成一系的江右廬陵文化;吉安市是江西建制最早的古郡之一,是贛文化發源地之一。
杜鵑花的寓意:
1、思念:它是一種能夠代表思念的花兒。不過,它僅僅能夠代表對遠赴海外求學或者打拚的親人的思念,不常用於表達對身邊家人的想念。
2、繁榮:自古以來,它就是一種非常吉祥的花兒,當它開滿山坡的時候,當年地里的收成一定很好,國家也要因此而富強。所以它也能夠代表祖國的繁榮。
3、友誼:它還可以代表我國人民與外國友人友誼長存。因為它是我國文化的一種標志,將它贈與國際友人,能夠表達出較多的善意,以及希望與對方長久交往的美好願望。
5. 贛文化的介紹
贛文化泛指贛地從古至今所創造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贛文化在上古時代脫胎於越文化、吳文化,在兩千多年中不斷和中原文化融合,最終發展成贛文化。總體看,贛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子系統。經長期發展,它又派生出一系列自己的文化分支,構成層次豐富、脈絡清晰的網路。1從地域角度看:贛文化包含了潯陽文化、豫章文化、臨川文化、廬陵文化、袁州文化等諸多子系統。1從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重要作用角度看:江西的銅文化、瓷文化、書院文化、禪道文化、蘇區文化、文學、藝術、哲學等,各自構成了相對獨立的系統,它們對中華民族文化史有著重大的推進作用。
6. 吉安市有幾個縣
截止2021年3月31日,吉安市有十個縣。
吉安市轄2區1市10縣,分別為吉州區、青原區、井岡山市和吉安縣、泰和縣、萬安縣、遂川縣、永新縣、永豐縣、吉水縣、峽江縣、安福縣、新干縣。市政府駐地吉州區。
境內有佛教聖地——青原山,產生了禪宗青原派,吉安因此名揚海內外。吉安位於江西省中部,贛江中游,西接湖南省,南攬羅霄山脈中段,據富饒的吉泰平原,是江西建制最早的古郡之一,是贛文化發源地之一。
(6)贛文化有多少支柱擴展閱讀:
吉安是贛文化三大支柱之一,自古乃人文淵源之地,孕育了自成一系的江右廬陵文化,素有「金廬陵」、「江南望郡」、「山水福地」、「文章節義之邦」、「狀元之鄉」、「才子之鄉」、「廬陵風光半姑蘇」、「將軍市」、「紅色搖籃」、「革命聖地」的美譽。
吉安有革命搖籃井岡山、武功山、羊獅慕、白鷺洲書院、吉州窯、廬陵文化生態園、文天祥紀念館、渼陂古村、陂下古村、燕坊古村、快閣、槎灘陂等著名景區景點。
先後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全國電子信息產業科技興貿創新城市、全國新型工業化(電子信息)產業示範基地城市、外商投資最佳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省級文明城市、省級衛生城市、江西省首屆生態宜居城市等榮譽稱號。
吉安也是長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員。2017年11月,獲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2018年10月,吉安獲評健康中國年度標志城市。
7. 贛文化的贛地人文
江西素有文章節義之邦的美譽,贛文化的精髓所在,核心奧義為:「文、章、節、義」。可以說自古以來文章與節義並重,不僅是對贛文化主體精神的評判之一,而且是江西人士遵循的人生信條和追求目標。
在宋代以前,江西所出人才並不突出,除陶淵明之外幾乎舉不出其他有份量的文化名人,但在北宋中後期迅速崛起並完全取代了河南作為文化中心的位置(單就詩家而言,唐時「唐詩大家胥出中州」,至宋時,則轉而為「宋詩大家胥出江西了」,唐有「李杜韓白」,三位中州人一位蜀人;宋有「歐王蘇黃」,三位江西人一位蜀人),並且一直保持到明代中前期。況且宋朝是華夏文化的造極之世,宋明時期又是中國學術文化史上的第二個諸子百家時代,江西文化人無疑是其中的主角。兩宋時期,眾多文化巨子從江右噴薄而出,叱吒風雲,開宗立派,引領潮流,晏殊、晏幾道、歐陽修、李覯、曾鞏、王安石、黃庭堅、陸九淵、楊萬里、姜夔、周必大、文天祥等就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這一時期也無疑是江西人文輝煌燦爛、如日中天的極盛之期,並且為華夏文化之登峰造極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從而對中華文化的進程作出了無與倫比的巨大貢獻。元代至明初,江西文人承宋代之餘烈,在正統的文化領域里,取得的成就和地位仍然首屈一指,之後也在比較高的水平上運行。元代以來江西所產的著名文化名人有馬端臨、虞集、揭傒斯、劉時中、吳澄、羅欽順、解縉、魏良輔、湯顯祖、宋應星、王猷定、魏禧、朱耷、蔣士銓、陳三立、文廷式、李瑞清、陳寅恪、蕭公權、傅抱石、梅汝璈、程懋筠、胡先驌、黃秋園、古龍、公劉等等,亦可稱得上超超玄箸矣!這樣一個在中國文化極盛之期取得最高成就的省份應該占據其中之一席。
8. 贛文化的概述
贛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子系統,經長期發展,它又派生出一系列自己的文化分支,構成層次豐富脈絡清晰的網路。
近代以來,新淦出土的青銅鼎、余干出土的陶器、靖安挖掘出的古劍古扇這些在江西現已出土的文物表明,江西或許在殷商時期,就應經擁有了一個獨立於中原的文明體系!從而形成了江西特色的贛文化體系。她是以江右人民的生產實踐為基礎、以贛鄱農業文明為核心,歷經數千年發展起來的一種特色文化。萬年仙人洞文化見證了江西上萬年的水稻耕作歷史,自然條件的優渥使得江西農業非常發達,隨著人口的繁盛也就有「萬點青山萬戶煙」的江南景緻。但也因為如此,東、南、西三面環山,北面臨江的江西地理使得贛地人民戀於溫飽、安分守故。江西人的「官本位」意識濃重,但又好於爭訟。北宋袁州(今宜春)知州楊侃就說,如果官員不「自紊其法」,那麼「民知法是易治」。 這也得利於江西書院教育興盛、科舉文化強勢的歷史傳統,「耕讀傳家」被公認為處世准則。
注重自身修行是江西人的重要思想。儒學的綱常道德歷來都是江西人最為的標准價值取向。秦漢之際吳芮,以百越王而進奉漢朝,即便劉邦寡義也仍得善終。東漢徐稚不與世合污,公舉為南州高士。歷史上江西官吏一經上任,即刻便要禮祀孺子祠、祭掃孺子墓。南宋文人李道傳就評價說:「竊觀國朝文章之士,特盛於江西,如歐陽文忠公、王文公、集賢殿學士劉公兄弟、中書舍人曾公兄弟、李公泰伯、劉公恕、黃公庭堅……此八九公所以光明俊偉,著於時而垂於後者,非以其文,以其節也。蓋文不高則不傳,文高矣,而節不能與俱高,則雖傳而不久。」江西文人一生都以研究品學道德為炙求。朱熹愛「道問學」,陸九淵好「尊德性」。鵝湖寺一辯後,二者都覺悟到要「去短集長」,在書院講書以開曉世人。而優良的道德情操在亂世表現的尤為突出,晉朝的陶淵明便不為五斗米而折腰。唐朝的盧肇即便熟識當朝宰相李德裕也不願在科場上走後門。北宋王安石在阻力重重的政治壓力下依然執著施行變法改革。南宋永新八子弟(劉、顏、張、段、吳、龍、左、譚)在抗元兵敗的情形下毅然率3000隨眾跳潭殉節。明初朱棣奪政,黃子澄等江西士人「忠憤激發,視刀鋸鼎鑊甘之如飴,百世而下,凜凜猶有生氣」。清初「易堂九子」、星子的「髻山七子」持節堅不出仕。
隋唐以來,江西的書院教育昌盛,儒學研究盛行。曾鞏便說世人慕學發憤,讀《詩》《書》六藝,「其人入之深,則雖更衰世而不亂」,「君夫正心修身,為國家天下之大務,則在其進之而已」。而對於哲學道理,陸九淵更有見解,他強調「自立、自重」,主張「人當先理會所以為人」,一生立志「求道、明道、踐道」。他認為讀書人應該與師友問難辯詰,但個人主見就「思則在己」,同時一並指出「學苟知本,六經皆我注腳」,「萬物森然於方寸之間,滿心而發,充塞宇宙,無非此理。」以陸九淵為首的江西心學如此發達,黃宗羲便指明說「姚江之學,惟江右得其正傳」。
江西文人的哲學思想帶動其他學術領域的一並強盛。陶淵明開創中國田園詩的新天地,歐陽修領軍古文革新運動,王安石率先倡導道德性命之學,劉敞等帶動宋人評議漢儒之風,黃庭堅的「脫胎換骨、點石成金」之詩風更發展出江西詩派的驚然出世,楊萬里文采活脫之特色使其遠超同輩,湯顯祖的戲劇更是建立元曲之基礎。治史方面,江西人更是卓有巨功,歐陽修獨撰《新五代史》、合撰《新唐書》,編寫《集古錄》。樂史的《太平寰宇記》、徐夢莘的《三朝北盟匯編》、馬端臨的《文獻通考》都是開創治史新風重要典籍。劉恕、劉攽更是同時貢獻了史學巨著《資治通鑒》的編撰工程。地理學方面,汪大淵的《島夷志略》是中西交流史上的史詩巨篇,朱思本繪制的《輿地圖》精確度遠勝前人。科技方面,張潛的《浸銅要略》是中國古代唯一的煉銅專著,曾安止的《禾譜》是驚世的水稻品種巨作,宋應星的《天工開物》成為當世最全的農業手工業網路全書,趙友欽的《革象新書》把天文歷法知識投入人類生活試驗中,科學說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此外洪遵的《泉志》、周德清的《中原音韻》,雷發達(樣式雷)的建築工藝,董奉的葯學理論,都在不同的領域詮釋了江西文化的多元性。
明中後期以後,贛文化開始逐漸衰弱。盡管如此,仍然誕生了如八大山人、蔣士銓、陳寅恪這樣的文化大家,更有著一批產生了相當影響的文化流派。現北京大學、南昌大學、江西師范大學等高校均設有贛文化研究機構,南昌紅谷灘新區的秋水廣場有展現贛文化煌煌千年的贛文化長廊。
9. 新余到吉安坐汽車需要多久~在哪個汽車站坐車~票價是多少有沒有中午1點到2點發車的
基本每個小時都有一趟車,大概一個半小時左右,票價大概四十吧,在城南車站,火車站外面的汽車代售點也可以買票上車。
吉安,是江西省地級市。古稱廬陵、吉州;元初,取「吉泰民安」之意改稱「吉安」。境內有佛教聖地——青原山,產生了禪宗青原派,吉安因此名揚海內外。
吉安
是贛文化三大支柱之一,自古乃人文淵源之地,孕育了自成一系的江右廬陵文化,素有「金廬陵」、「江南望郡」、「山水福地」、「文章節義之邦」、「狀元之鄉」、「才子之鄉」、「廬陵風光半姑蘇」、「將軍市」、「紅色搖籃」、「革命聖地」的美譽。
吉安有革命搖籃井岡山、武功山、羊獅慕、白鷺洲書院、吉州窯、廬陵文化生態園、文天祥紀念館、渼陂古村、陂下古村、燕坊古村、快閣、槎灘陂等著名景區景點。
10. 江西人怎麼樣
中國這一千年中國傳統文化真正的根髓在江西.這是江西的特點,也是江西現在的缺點,這也是江西未來的優點.
生意人的話或許沒有錯,江西有缺點,特別是在這個商業化的社會,江西很多的優點反而成為缺點.不過要了解真正的江西,可能要到真正的江西鄉村山水和佛院走走,那裡才是真正原滋原味的江西人,而不是在現實中迷茫困頓的江西人.
江西人的地理位置其實有其特點,它在江南中國主要省份的最中部,他是一個文化交流最頻繁的地方,這一千年中國傳統思想的根基其實正在江西,也許有人不同意我的觀點,但是我有很多證據,中國傳統文化的支拄有儒家佛家和道家,江西是佛家,道家和儒家最重要的成熟地,其實看看中國著幾百年高人們的江西留下的印跡,就會明白.
江西的奇特地位可能正在於她中國南方主要省份的最中部,受周圍文化影響是很深厚的,比如九江為代表的贛北受湖北文化影響很深,甚至連說的話都很相似,行為方式也相似,湖北文化中很有楚文化的狂放,也很有點很河南人的精明和狡猾,其實那句俗語的原話是三個九頭鳥比不上一個九江佬,湖北人在九江人面前很吃虧其實是文化方面的原因,九江人不缺狂放,也不乏精明和狡猾,但他比湖北多的是象陶淵明象廬山這樣做為文化深度上的支撐,九江人更染上了點江西的深厚味,按照金庸的說法是招式差不多,內力高些
江西的東邊臨川市受吳越文化的影響很深厚,江西的東北部比如婺源原來就是徽文化的一部分.江西的西邊受湖湘文化的影響很深,比如修水.那裡的房屋都是湖南式的,江西的南部贛州是客家文化的重要地域.中國最有特點而且佔中國主導地位的文化在江西全齊備了.就象板塊的撞擊能產生高峰一樣,文化的撞擊也能產生文化的奇觀.
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東西,江西周圍省份所產生的最重要最根基的思想人物都和江西有深的淵源,比如廣東的陳白沙,浙江的王陽明,福建和安徽南部的的朱熹,湖南的王夫之都和江西有很深厚的關系.
原來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江西能產生如此多的文化奇觀,比如九江,最能代表江西人的人就是大詩人九江人陶淵明,最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山正是九江廬山,比如修水,一個很偏遠的很不起眼的小地方,竟然能產生象黃庭堅,陳寅恪這樣的文化巨檗,比如臨川,一個交通很不發達的小城竟然能產生象湯顯祖,王安石這樣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世界性的人物,比如吉安,一個藏在山裡,總被人們誤以為是窮山惡水出醜婦刁民的紅色革命老區,誰有知道,這里誕生過文天祥,歐陽修,解縉這樣的大英雄大文豪和大奇仕。
中國近一千年來最出人才的有幾個地域,蘇州地區,揚州地區,寧波地區,紹興地區,徽州地區,然後還有江西的臨川和吉安地區.前幾個地方出盡人才其實都不奇怪,可以很好解釋,這幾個城市可以說都是在南方政權的文化中心杭州和南京周圍.而臨川和吉安是遠離文化中心的,卻人才備出,我猜想原因正是文化的匯集碰撞和交流.
我相信贛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支撐點.而且是最重要的一個支撐點,而且是越來越重要的一個支撐點,吳越文化是另一個支撐點,楚文化也是一個支撐點,中原文化是另外一個支撐點,或者還有齊魯文化.所有的人都沒有注意到江西,因為江西的文化象陶淵明一樣,善隱厚重,隔代發作.
這也很象江西文化很有代表性的風水先生和和尚們.誰也沒有注意到江西的風水先生和和尚們對中國的隱性影響.
我有個猜想,贛文化應該是中國文化的隱性的核心和支柱,周圍幾種文化包括楚文化,吳越文化,粵文化是贛文化向各個方向上延伸的幾個觸角.中國傳統文化的真正的根在江西.有意思的事是中國的根在道教,道教的根正在江西.
我們知道江西是中國gov---ment的搖籃,有意思的是,中國革命的幾代最高領導人,他們比較遙遠的根都在江西.比如孫中山,毛,鄧,江,胡.所有人知道這點也並不會把這當做一回事情,但我明白,這是江西的精魂在主導著中國的現在和未來.人們理解江西都是窮則反,卻沒有主要到更深厚的文化根源.其實anthter gove---ment的搖籃是在廣東,而廣東文化受贛文化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沒有贛文化就沒有廣東文化,這是我最近才注意到的事情.
人們只注意到顯性的湖南,浙江,廣東等地,卻沒有注意到隱性的江西。所以當西方文化進入中國的時候,只有觸及到了江西,才算真正觸動了中國,只有江西動了,中國才是真正意義上徹底地反抗,中國的改革也是這樣,未來也只有江西改變了,中國的全盤和民族的命運才真正能得到改變。這是我的一個很有意思的猜想。總之中國的命運和江西有關。
也許有人問,江西文化乃至於中國文化的根髓最重要的根到底是什麼,一句話,考政治上經常提到的,實事求是.或許我可以用一句話歸結,江西是這幾百年中國實學的搖籃.中國傳統文化的韌性和堅挺正在江西,沒有江西做為根基,中國傳統文化將不能前行.
我想當人們明白江西的老百姓所承受的延承中國傳統文化的使命的時候,也就會理解,為什麼那個到江西做生意的商人會對江西人有那麼多不好的話,江西人真的承載地太多太重.
古代的江西經濟是中國最發達的地方之一,很多地方都是農桑富庶之地,這種「魚米之鄉」的無憂生活使江西人沒有一種很強的自主經商意識,也造就了今日江西人勤奮務實、缺少沖擊力、與世無爭的中庸心態。
幾千年來,勤勞、好學、聰慧的江西人民在農耕經濟基礎上創造了獨特的物質文化和燦爛的精神文化。南豐蜜桔是著名的貢桔,在海內外有很大影響。作為經濟交往和貢品,突破了純資源物質形態,創造了獨特的蜜桔文化。廣昌白蓮始種於唐高宗儀風年間,南宋紹定元年就有「蓮鄉」之美稱。文化底蘊的的深厚也使得江西人具備了吃苦耐勞、敦厚務實的特質。江西歷史上,文學、藝術、史學、科技大師輩出,臨川還被喻為「才子之鄉、文獻之邦」,撐起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半壁江山。
縱觀中華民族文化史,對今天中華民族文化心理結構形成、發展、定型產生主要影響的,是宋明以後在中國哲學佔主導地位的程朱理學、陸王心學、南禪佛學與老莊道學。而理學發源於江西,定型於江西,中國儒家思想的哲學化、體系化,在江西這塊土地上最後完成。禪宗的中國化,最後也是在江西得以完成。同時,江西是道教的主要發源地與傳播地,至今仍為道教的活動中心之一。文化的包容性,使得江西人的性格也帶有濃厚的兼容並蓄色彩。
江西的地理與人文也影響到了江西人的性格。從區域色彩看,江西屬於「吳頭楚尾」,加上是內陸城市,江西人在一定程度上也擁有封閉、保守、自滿自足的小農經濟意識。而江西人當中,其先民很多也是因逃避戰亂,為尋求安寧的環境才南遷而至,渴望和平、安居樂業的心態影響到後裔中。而長期熏陶的封建儒家忠誠思想及道家的無為理念,使安於現狀、忠誠守信的烙印很深。
因為江西人普遍有脾氣,好面子。總認為自己怎麼樣怎麼樣好,家鄉怎麼樣怎麼樣好。可是我要說的是,我們該清醒了;其實,走出去江西人才明白。江西在外界人心中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特點。
一說江西,外地人很多能想出來的是,江西有個景德鎮有陶瓷。老表們不服氣了。你胡說八道!且不說江西歷史悠久有至少3000年的歷史,不說南昌是英雄城,是軍旗升起的地方,井岡山是革命的搖籃...單說江西有「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之稱,有避暑勝地廬山,有鄱陽湖候鳥保護區、龍虎山國家風景名勝區、井岡山國家風景名勝區、三清山國家風景名勝區就夠那些沒見過山水的莽夫為之傾慕了,更別說還有中國最美的山村,婺源...沒錯,在江西人眼裡這些夠自豪了。
可是江西人不知道的是,其實外人不知道這些。為什麼?因為江西人喜歡低調,大都走中庸路線,可能有的人一輩子都沒出過山,而走出去的,也被外界同化了,早忘了自己是江西人,忘了自己的家鄉的美麗,更忘了宣傳自己的家鄉,更別說吸引別人了。春晚十幾年沒變的是江西的主持人永遠拿CHINA,拿陶瓷說江西。彷彿除了陶瓷再沒有什麼拿的出手了。其中,春晚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江西主持人說著貌似親切的「江西話」。
這也算是一個獨特的風景。足夠矇混別人的耳朵,讓外地人知道這是江西話吧?!但江西人都知道,江西這個地方語言可謂是博大精深啊。因為江西有個特點,每個城市都有不同的語言,甚至每個縣里的每個鄉都說不同的話。但偏偏,卻沒有一個統一的。而精深就更有討論了,因為江西各地的方言有的你從普通話的角度去分析你絕對根本聽不懂什麼意思,就算你和他是同縣不同鄉。
於是,江西人一般都是很小的圈子,別人聽不懂你講話嘛,自己普通話又不標准,帶點方言的普通話走出去,問個路,都要迷惑別人半天。於是,江西人有了不團結的稱號。難怪嘛,走出去都不知道對方是老鄉。只能很羨慕那些上海人,河南人,北京人,天津人,海南人...老鄉一認一個准。當然,這只能怪江西山多,交通不方便,老輩人和山那邊的人沒辦法認識,只能各說各的。還好現在交通便利了,聯系方式也多樣了,但江西人語言不統一的情況可能永遠都改不了了。而正是由於地理,江西人養成了根深蒂固的觀念。
江西人普遍有錢第一件想的事就是做房子,在老家蓋個漂亮的房子,這其中不泛有安慰老人,給孩子好的環境,但可能最重要的是證明自己比鄰居強。但他們忘了,自己甚至把自己的子孫後代都定家仍然在農村甚至在山裡。於是,一代代人就這樣永遠都走不出去。 也正是地理,江西人養成了最獨特的中庸之道。凡事只求安全。凡事不爭不搶。
從社會穩定來講,這的確是好事,可是從建設來看待,這無疑是軟弱沒有創造的表現。江西人骨子裡都有個態度,這就是尊重知識,不管你是什麼樣人,都會從小被灌輸讀書才是硬道理。而那些不讀書的,或者讀書不好的永遠是被人鄙視的,而江西人做生意的偏偏大多數是讀不下書的。這就是江西人的特點,經商不是大道而是旁門,只有迫不得已才會去經商。你除非成為很有錢的,不然你永遠都受不到江西人的尊重。所以,江西出了很多的文化名人,但卻沒出現一個經商奇才,就算有,可能也被大家忽視了。因為這不是主流。
偏偏。江西拿不出什麼好的大學,江西財經,南昌大學在省里都很難被學子選擇。這不能不算是個悲哀。校園的建設雖然是漂亮,但領導們彷彿都忘了大學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不是環境,而是老師,是他們帶出來的學術氛圍。片面的搞大校園卻搞不大名氣。當然,同樣的。江西也拿不出大工業基地。因為沒有人才。自己培養的都出去了,別人又吸引不進來。精明的江西老闆,對來江西的外地人給出的工資是沒法子跟皖浙這些鄰近省比的。偏偏,老闆門很辛酸的樣子,解釋說,江西消費低,我給你的已經不錯了。
再說這里有美景,這里有很多好吃的,有板鴨有金橘。。客人總算是留住了,因為他也想知道江西有什麼好吃的。可悲的的是尊敬的孟書記只是帶領著資溪的麵包大王坐客在小崔會客室為資溪麵包做推銷,為江西毛竹產業做廣告。。。貌似江西已經把麵包做成了特產。
可憐的江西人,有多少地方還是國家級的貧困縣有多少人溫飽都解決不了。可憐的我們什麼才能把全國人均消費水平最低的帽子摘掉。
一直好客卻內向的江西人,一定得改變觀念啊!把家裡的好東西拿出來,招待那些只是想了解下江西好奇江西的外地人,給他們抽金聖煙,吃金橘板鴨,帶他們去廬山,去婺源,告訴他們江西其實很漂亮。
一直很勤勞聰明的江西人,一定要把房子搬出山外啊!把自己的子孫後代送出外面,見見外面的世界!
一直讀書很用功的江西人,一定要用知識去改變命運,去改變江西!
告訴全世界 江西不因CHINA而自豪,而是CHINA因為有江西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