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如何與文化多樣性共處

如何與文化多樣性共處

發布時間:2022-05-09 02:11:28

㈠ 人們應該怎樣對待文化的多樣性

1.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間,應該相互尊重,在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時,共同維護、促進文化的多樣性。
2.堅持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堅持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永恆主題。承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須遵循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
3.就要求我們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平共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反對盲目自大、貶低、排斥異文化,或者妄自菲薄、盲目崇拜異文化的錯誤傾向。

㈡ 「在多元化並存的世界中,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對待文化多樣性」

「在多元化並存的世界中,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對待文化多樣性」應當說,多元性的存在是一種歷史,是一種歷史的必然,是歷史的基礎,是歷史的表現,這即不奇怪,也不今天才出現,更沒有必要去分析和說明;即只有在歷史一元論的條件下,它才是一個問題,而我們也從來不需要/支持/維護資本主義理論,所以,所謂的什麼如何對待,這是一個偽命題,它不存在,即你如何對待,它都是正確的,是可以的,是必然的。

㈢ 如何對待文化的多樣性

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徵,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
對待文化多樣性,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樣性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應遵循的原則是: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㈣ 如何正確對待多樣的文化

首先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承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須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睦相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

各國應根據本國、本民族的實際情況,結合自身發展的需要,有選擇地借鑒和吸收外來文化。反對照搬外來文化,也反對全盤否定外來文化、「封閉主義」。

因為文化具有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很難將文化給出一個准確地,清晰的分類標准。因此,這些對文化的劃分,只是從某一個角度來分析的,它是一種嘗試。

對文化的結構解剖,有兩分說,即分為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非物質文化)。

有三層次說,即分為物質、制度、精神三層次;有四層次說,即分為物質、制度、風俗習慣、思想與價值。有六大子系統說,即物質、社會關系、精神、藝術、語言符號、風俗習慣等。

㈤ 如何對待文化的多樣性

1.態度上,要尊重與認同文化多樣性,
2.努力發展好本民族文化
3.堅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
4.各民族文化和睦相處,求同存異。

㈥ 如何尊重和保護文化多樣性

保護文化多樣性要以內心尊重為前提

1925年4月29日,魯迅在《墳·燈下漫筆》這一名篇中,針對那些贊頌「中國固有文明」的外國人,有這么一段精闢的分析:

「外國人中,不知道而贊頌者,是可恕的;佔了高位,養尊處優,因此受了蠱惑,昧卻靈性而贊嘆者,也還可恕的。可是還有兩種,其一是以中國人為劣種,只配悉照原來模樣,因而故意稱贊中國的舊物。其一是願世間人各不相同以增自己旅行的興趣,到中國看辮子

,到日本看木屐,到高麗看笠子,倘若服飾一樣,便索然無味了,因而來反對亞洲的歐化。這些都可憎惡。」

從前被稱為「固有文明」的東西,現在則換了個時髦的說法,叫做「文化多樣性」,贊頌「中國固有文明」,也改叫保護「中國文化多樣性」了。名號變了,但是其心態,仍然不出魯迅在整整80年前歸納出來的這四種。

比如近年來北京出現的眾多「民間環保組織」,其主要精力並不是用於幫助治理北京市令人難以忍受的環境污染、保護北京的生態環境或弘揚北京的文化傳統,卻是高高在上地要去保護邊陲地區的生態旅遊環境和少數民族的文化多樣性。

「環保人士」反對開發雲南怒江水電的一大理由,是認為這將會改變原住民的生活方式,破壞文化多樣性。我最近有機會去怒江走馬觀花體驗了一下那裡的生活方式。與怒江人民的熱情好客、淳樸善良給我留下同樣深刻印象的,是那裡的貧困。

當地政府安排我們慰問的貧苦人家,與我們無意中闖入的人家相比,竟還算是殷實的了。後者的貧苦程度超過了30年前我在福建山區之所見,可謂家徒四壁——不,連牆壁也沒有,只是四面透風的木頭而已,當地之所謂杈杈房、木楞房,需要用火塘取暖。

「環保人士」稱開發怒江實際上會讓原住民變得更貧困,難怪同行的司馬南質問:「我不知道像這樣全部家當用一根扁擔就能挑走的生活,還能再貧困到哪裡去?」

一位著名的「環保人士」在講座中放了一張怒江原住民小孩嶄露好客笑顏的照片後感嘆說:「怒江人民雖然很窮,但是過得很幸福,他們願意祖祖輩輩一直這么過下去。」通過一張照片,她似乎就成了怒江人民的民意代表了。

而我倒是知道這么一件令「環保人士」尷尬的事:

三名來自怒江的大學生去年應邀參加北京「環保組織」舉辦的討論會,「環保人士」預計他們會反對開發怒江才發出邀請,沒想到他們在會上反而支持開發怒江,令「環保人士」感到吃驚甚至失望。

怒江僳僳族姑娘、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新聞系學生和玲在會上發言說:「我了解的多數怒江人的想法,就是能過上好日子。而移民補償,對於他們來說是一筆很大的數目。應該說搬遷問題不會遇到太大阻力……山民搬遷後的生活,無論如何會比原來的好。」

怒江人民的貧困生活以前從來沒有獲得北京那些「環保」老爺、小姐們的垂青,等到聽說怒江人民想要破壞「原生態」脫貧了,他們才來為怒江人民指明道路。有的說怒江不應開發水電,而應該開發「生態旅遊」。但是,如果「生態旅遊」真得到大規模開發,生態還會一成不變嗎?

最有趣的一個脫貧替代方案是,把計劃用於開發怒江水電的數百億元投資改為生態補償救濟金把怒江人民世世代代養起來。且不說投資者並不是慈善家,不會把投資資金當善款,即使這個夢想得以實現,怒江人民就願意被永遠養著,不能謀求自身的發展?怒江一位環保官員憤怒地說:「怒江人民又不是豬!」

自己安貧樂道是美德,希望別人安貧樂道卻是缺德。那些口口聲聲說怒江原住民過慣了幸福的貧困生活並且願意一直這么過下去的「環保」老爺、小姐們,自己願不願意去過過這種「原生態」的生活?

從史料記載看,怒江各族人民也並不是天生就喜歡過這種生活,而是由於各種原因,經歷了多次大遷徙,被迫上山棲息。

近年來為了保護山林,當地政府一直在對山民進行搬遷,用一位官員的話說:「即使怒江不開發水電,生態移民也不會停止。」

貧困不是文化。民族文化也不是靜止不變的。既然我們早就告別了漢代的生活方式,歷經了多個朝代的演變,拆掉了裹腳布,脫下了長衫馬褂,融入了現代文明的洪流,又憑什麼要求少數民族繼續保留其「原生態」,作為博物館的展品供我們研究、欣賞呢?

保護文化多樣性是從保護生物多樣性引申而來的,其實大謬不然。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相對應的,應該是尊重文化多樣性。文化的主體是有尊嚴有意識的人,而不是動植物,外人對他人的文化應該尊重,卻不應該自以為高人一等,要當他人的保護人,只許自己變,卻不準他人也變。

㈦ 運用文化多樣性知識如何處理不同文化之間的關系

運用文化多樣性知識如何處理不同文化之間的關系不同文化之間的關系應該這樣處理:1、要尊重不要蔑視。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有各自的文化,任何文化都有其民族性,形成了文化的多樣性。文化的民族性是指能夠反映民族精神、民族特性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國民品性、人格追求、倫理情趣等思想文化的本質特徵,是文化的民族風格、民族氣派的表現。文化多樣性是人類共同的遺產。人類社會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形成了多種多樣的文化,千姿百態,各有所長。文化多樣性對於人類社會就如同生物多樣性對於生物界那樣必不可少。一種文化如同一種基因,都擁有自己的歷史精神和人文傳承,有獨特的美麗和智慧,多基因的世界才具有更大的發展潛力。如同物種基因單一化會造成物種的退化,文化單一化將使人類的創造力衰竭,使文化的發展道路變得狹窄。保護文化多樣性是出於經濟和社會的迫切需求。世界已進入信息時代,促進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將是創新。要推動創新,就要求很多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歷史背景的人共同生活、工作在一起,進行跨學科的交流與合作,因此必須相互尊重。尊重與維持文化的多樣性,就是加強不同人群共同合作、共同發展的有效途徑。2、要交流融合而不要試圖同化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另一個沖擊表現在,在加強經濟、政治、文化交往的同時,各個國家、各個民族之間的矛盾和沖突並沒有明顯減少,甚至表現得比以往更加深刻和尖銳。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確保不同文化的共存,是當今世界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這一問題能否解決,決定著全球能否走向和平、穩定和繁榮。國際社會應當制定一個共同戰略,以消除植根於不同宗教、種族和社會之間的沖突,應當在寬容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為推動不同文明、種族和族群的發展壯大共同作出最大努力。各國間移民現象比過去更加明顯,規模更大。如何讓已經移民本土的外來民族融入當地社會,已經成為世界普遍面對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更應該強調民族、文化沒有優劣之分,要交流融合而不要試圖同化。3、提倡不同文化間的和諧共處尊重文化多樣性,就是尊重各國人民在歷史進程中創造的多彩文明和生活方式,尊重各國選擇社會制度和發展模式的自主權。文明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徵,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在人類歷史上,各種文明都以自己的方式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積極貢獻。存在差異,各種文明才能相互借鑒、共同提高;強求一律,只會導致人類文明失去動力、僵化衰落。各種文明有歷史長短之分,無高低優劣之別。歷史文化、社會制度和發展模式的差異不應成為各國交流的障礙,更不應成為相互對抗的理由。尊重和承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應該成為當今世界大多數國家普遍接受的國際關系准則。世界各國,無論強弱,無論大小,都應在尊重各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建立新型的合作夥伴關系。應當提倡不同文化間的和諧共處、取長補短,提倡各種文明相互間共處而不是沖突,對話而不是對抗,交流而不是封閉,兼容而不是排斥,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㈧ 如何共同維護和促進世界文化多樣性的發展

①承認文化多樣性的價值,加強同其他國家在文化領域的交流和交往,增進相互了解。②尊重文化多樣性,我們在文化上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③遵循各國文化一律平等原則,我們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平共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④反對一切形式的文化霸權主義,在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時,共同維護,促進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閱讀全文

與如何與文化多樣性共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1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2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