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華夏文化如何形成

華夏文化如何形成

發布時間:2022-05-09 09:52:39

1. 華夏民族是什麼時候形成的

華夏族是一個特定的稱呼,是指周朝時期,周天子分封國家的子民。
大致形成於周朝的東周時期,此時列國爭霸。
比如商鞅是衛國人,但是他幫助了秦國人,比如吳起是曹國人,他擔任過魏國、楚國等官職。
比如孔子 孟子等,是魯國人,但他們也在齊國待過一段時間,而且孔子生前周遊列國,所以諸國肯定有統一的語言才能通行無忌啊。
而歷史記載越國(勾踐的國)與中原諸國語言不通。所以很明顯看得出來華夏族指的就是東周(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原人,因為周朝的封國大多集中在北方。
北至遼寧,南至江南。東至東海,西至隴西。這一范圍呢。
大致就是春秋五霸、戰國七雄那些,以及很多小國,比如蔡國、衛國、魯國等等。

2. 求問華夏民族是怎樣形成的

「華夏」一詞,中國人經常使用,或自稱是「華夏民族」,或稱中國為「華夏」。關於「華夏」一詞的來歷,《說文》將「華」解釋為「榮」,將「夏」解釋為「中國之人」。這里的「中國」即指「中的」、「中州」、「中土」等,在春秋時期一般包括鄭、蔡、沈、申、息等國。
「華夏」最早實際上是指中原——今河南的代名詞。那麼,中原為何稱為「華夏」,歷代史書說法不同。最近由施宣國等主編的《千古之謎》,對「華夏」及華夏民族的形成作了概括說明:「原始社會末期,在我國境內存在著三大部落聯盟:中原的黃帝部落、東方夷人部落,包括太皞氏、少昊氏、蚩尤、後羿以及南方的三苗集團。這三個部落集團構成了華夏民族的主要力量。從現在的文獻上看,他們在相互的戰爭中,中原地區的炎黃部落顯然佔了一定的優勢,華夏民族的中堅和核心部分。這三大部落在當時雖有區域上的暫時割據,但是他們的活動范圍都是互相錯落的。黃帝有熊氏世居河南新鄭,經過南征北戰,足跡越過華北平原,北達燕山南北,席捲江漢平原,南抵江淮流域,東臨大海,西至甘肅,活動在『中國』的范圍內。……炎黃部落之間的『阪泉之戰』,炎黃和蚩尤部落之間的『涿鹿之戰』以及中原與三苗集團的幾次戰役,就是促進華夏族形成的關鍵性事件。可以說,華夏族是以炎黃部落聯盟為主體,融合了一部分東夷集團和南方三苗集團而形成的。」
關於「華夏」與「華夏族」的形成,考古學家馬世之在《試析炎黃文化的發祥地》一文中有不同的解釋:「炎黃文化即早期華夏文化。中國古代華夏集群的主體系由炎帝族與黃帝族構成,『華夏』一詞的由來同炎黃文化直接攸關。關於『華』,不少學者認為,《周禮》和《國語》中提到的華即華山,古代華山就在河南境內,很可能即今嵩山。或謂源自『華陽』。《史記·秦本紀》載:『[昭襄王]三十三年,客卿胡傷攻魏卷、蔡陽、長社,取之。擊芒卯華陽,破之。』《集解》謂:『司馬彪曰:華陽,亭名,在密縣。』《正義》謂:『《括地誌》雲:故華城在鄭州管城縣南三十里。《國語》雲史伯對桓公,虢、鄶十邑,華其一也。華陽即此城也。』華陽城位於新鄭縣城北約20公里的華陽寨……」馬先生還以1975年在湖北雲夢縣睡虎地出土的秦簡《編年記》載有:「三十四年,攻華陽」作為印證,說「華陽」就是今新鄭的華陽故城。還引用著名考古學家唐蘭《西周青銅銘文分代史微》釋命簋銘說「華,地名,……在今河南密縣,西為嵩山,是夏族舊居,所以華即是夏,中華民族起於此」。
另外,關於「華夏族」的起源,還有認為與夏王朝的建立有關,也有認為與華山、夏水有關,但多數學者根據《國語·晉語四》中記述的「昔少典娶於有蛟氏,生炎帝、黃帝。」認為與居住在有熊(今河南新鄭一帶)的炎黃部落有關。

3. 中華文化的形成原因

中國文化是指由中華民族在東亞大陸這片廣遼的土地上創造的文化。而中國文化的形成又與中國的地理環境存在緊密的聯系。中國不但疆域遼闊,而且地理環境比較優越,為發展農業提供了適宜的條件。而在中國佔主導地位的傳統文化都是建立在農業生產的基礎上,並隨著農業區的擴大而傳播。而不同的地理環境與物質條件,久而久之形成了不同的風俗習慣,也造就了不同區域文化。農業民族對農業的重視和對土地的依賴,發展成重農抑商和安土重遷的觀念;生活在海濱的人民則致力於海上交通與海外的聯系;北方游牧則以遷徙和戰斗對付自然環境和異族的壓力。這些強烈的地域特點使中國文化的多樣性非常明顯。但是正因為中國地理條件過於優越,中國歷史上曾經長期缺乏開放的動力,其中也有儒家思想的消極影響,當時中國是東亞及至全世界最強大最富足的國家,完全做到自給自足,但人們長期處於這種優越感和自我陶醉中,僅滿足維持簡單的再生產,而閉關鎖國,繼續著原有的發展模式,抗拒和排斥著新的、先進事物和技術的出現和發展。這正是重農抑商,重土安遷等傳統保守的農業思想在後期給人們和社會發展帶來的弊端。但中國農業經過長期的生產過程,也積累了極為豐富的農業生產技術,農業科學為著稱於世。並且中國傳統節日,均來自於農事,是由農業節氣演化而形成的,並不像許多其他民族那樣,多源於宗教。

以家族為本位的宗教集體主義和尊軍重民相反相成的政治文化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君主的統治和社會的穩定,但很大程度也制約了人性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而中國文化的特點則有一下幾點:

1.同化力。即外域文化進入中國後,大都逐步中國化,

融入中國文化而成為其中一部分。例如佛教文化的傳入和中國化。它並不是中國本土的文化,經過幾百年,佛教高僧東渡等都不能使佛教文化完全征服中國的士大夫。結果,佛教一部分變成中國式佛教,一部分消融於宋明理學之中。其原因之一可能是中國人民受中國傳統思想的熏陶之久,難以接受新的思想並為之改變。原因之二可能是佛教來源於外國,其弘揚的思想和觀念與中國傳統思想有一定的差距,其中有一部分思想可能還與中國傳統思想相反,不利於中國統治者的統治,所以在一方面,中國傳統者可能對這些思想進行打壓或者將有利於自己統治的思想替代它或融合於佛教中。

2.融合力。指中國文化並非單純的漢民族文化或則黃河

域文化,而是在漢民族的基礎上善於有機地稀缺中國境內各民族及不同區域文化——如巴蜀文化,西域文化等。為什麼中國文化具有如此之大的融合力呢?首先中國歷史經歷了戰亂與穩定的周期性運動,國家的分裂時有發生,特別是游牧民族的侵擾與入住中原,使得中原人民與游牧民族接觸機會大大增加,他們之間需要溝通和互相融入對方的生活,其間正是不同的文化的交流,碰撞乃至融合。而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極具魅力,先進性,以及其精湛的農業技術文對部分游牧民族生存的幫助,使得中國文化占據主要地位,並且不斷融合了其他文化的精華。其次是當時統治者的政策及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如當時忽必烈深刻意識到「國家單行漢法無疑也」,為游牧民族「漢化」以及漢民族文化的融合做出了積極的貢獻。而清朝時,滿漢貴族入住中原不久,便已「習漢書入漢俗,漸忘我滿洲舊制」這些都體現了中國文化的極大的融合力,但是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外來文化的不斷「侵襲」,我們在眾多文化中似乎有點迷失自我了,美國大片,韓潮等新鮮文化的沖擊著我們,有的年輕一代在這些文化中分不清孰對孰錯,只是一味跟風,丟失了傳統美德而崇尚外國那些時尚但是卻被視為糟粕的文化。在這個全球化快速發展的時候我們更應該擦亮眼睛,分辨清楚,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融合外來文化的優秀之處……

3.延續力,即中國文化長期以來明顯的先進性多次同化以武力入住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如宋元時期契丹,蒙古人南下,多次建立起強大有力的統治政權,但其總是被先進的中原文化所同化。其原因同上,中國的先進性及其悠久性。傳統文化幾千年的源遠流傳,影響了眾多中國人民,形成了潛移默化的影響,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延續奉獻著。但傳統至今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其的重視似乎還不夠,像之前韓國竟然將我國的端午節說成是他們的傳統節日,而中國的茶道由中國傳播到日本的,但是現在日本卻將茶道發揚得比中國本土還好……在外國對中國文化非常感興趣並發揚光大時,我們卻只顧著看外國的文化,而忽略了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的傳播,保護和弘揚……經過這些刺激後,我們新的一代是否該反省一下加大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增強其延續性……

4.凝聚力。具體表現為文化心理的自我認同感和超越地域,超越國界的文化群體歸屬感。如數千萬計浪跡天涯的華僑華裔,在他們意識中,從未忘記自己是中華兒女。其原因有一、地理位置:自上古時華夏族建國於黃河流域,自認為居天下之中央,故稱中國,而將周邊地區稱為四方。由一開始的自我優越意識上升到後來的民族自豪感。是一種對自我對本民族的自我認識感和自信。二、由於中國曾經的落後和遭受了眾多入侵的戰爭,使得眾多中華人民擁有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之心,一心為中國的繁榮昌盛而奉獻自己的一份力,不屈不饒地位中國的勝利而奮斗著的民族精神。三、中國傳統思想的潛移默化,中國傳統的「落葉歸根」
「根」的思想深深埋在每一個人心中,不管是華僑還是台灣人民,他們總是心繫中國(大陸),認為自己永遠是個中國人!

中國文化人在淵源流傳著。而將其發揚光大的重任則落在我們年輕的這一代上……

4.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亦稱華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文明。一般認為,中華文明的直接源頭有三個,即黃河文明、長江文明和北方草原文明,中華文明是三種區域文明交流、融合、升華的果實。在黃河流域產生的農業文明,受到歷史時期自然地理因素的影響,不斷向長江流域農業文明過渡、發展。長江流域農業文明是黃河流域農業文明的繼承和發展。黃河流域早期農業一般主要是種植粟,長江流域農業主要是種植水稻。北方草原游牧文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黃河流域農業文明區域和北方草原游牧文明區域有一過渡地帶,這一地帶也是歷史時期游牧民族和農業民族(主要是漢族)相互爭奪的主要區域,在這一區域農業文明和游牧文明也不斷獲得直接的交流、融合。
中華文化的起源。來源:康永盛世文化傳播
中華民族在神農時代以前的政治形態是部落政治,而部落的領袖是「巫」。這種說法與傳統的認知差異很大,在歷史上人們的認知中「巫」是迷信的,「巫」是裝神弄鬼沒有知識的。實際上在先民的原始時代「巫」是科學家,「巫」代表知識的權威。
原荒時代,先民知識未開,見大自然各種現象,如地面上的山川河流,氣候變化的風雨雷電等等。因不了解,而心生疑、恐怖。對於這些疑惑要想獲得答案,只有去向「巫」就教。巫對於這種現象,經過觀察,思考,分析等過程後做出的結論是風有風神,雨有雨神,雷有雷神,電有電神,其它日月星辰山河大地無不是各有一位神在主宰。神主宰論,現代人看來太不科學,太迷信了。但誰敢保證當代科學家對宇宙現象所做的解說,等千年以後,不會被推翻而指為迷信,反科學的呢?
另外,人類有兩件事情無法自己處理,必須要求助於他人。一是生理的,人沒有不生病的,人生了病必須要請醫生診治。二是心理的,人要做一件事情,事前總是患得患失,東想西想,猶豫不決,這時必須要請教他人提供意見作參考。現在的人當然知道,生了病要去醫院診療。心中有猶豫不決的事,要請教至親好友,或者向專家咨詢。在原始時代,這兩件事發生了,求助於同一人,就是「巫」。由古「醫」字寫作「醫」,及卜筮的「筮」字可做證明。
(一)先談一談巫的治病,原始時代,先民所害的疾病是很簡單的。多數是飲食不適合,所引發的腸胃病「腹瀉」之類,和氣候不適應所引起的「感冒發燒」等。當先民生病去求助巫的時候,巫最初也是用祈禱的方式求助於神。但是病是現實的,正在腹瀉的病人靠祈禱是止不住的。聰明的巫便改換用食療的方法,順手采一些植物給病人吃。當然沒有經過白老鼠、白兔子、猴子做試驗,直接做臨床,是非常危險的事。所以病人吃的結果,有的病好了,有的沒有影響,有的更嚴重了。巫又把它記錄下來,什樣的草治什麼病,把植物的形狀繪出來。到神農時候又把它整理歸類匯編成「神農本草經」,所以傳說的神農嘗百草,就是指此事,絕對不會是用自己做試驗。
(二)再關於問事:先民所問的事,以氣象為主。主要是為了打獵。讓我們回想一下,氣象台具有最新的科學儀器,尚且無法預測氣象的變化,巫又有什麼本領可以確實預測呢?然後巫發現對於事情發展的推斷,不如用葯治病一樣那麼直接,那麼明顯,會產生極大的落差。對於人民的問題,又不能不回答。聰明的巫對於人民所提的問題不再予以明確的答案,而改采比喻的方式給對方一個暗示。而其比喻多隨興採用民謠歌詞。一直流傳到伏羲,把歷代的巫回答人民的答案加以整理歸納成六十四個個案,這就是《易經》的由來。「醫」和「易」是一對雙胞胎,是人類文化的兩大主軸,有關《易經》的版本流傳:在人類沒有符號文字之前,是採用結繩記事,《易經》的八卦的「陽爻」,「陰爻」是用一個大結,和二個小結分別做代表。一串一串繩子結掛在牆壁上就是「卦」的由來。而六十四卦是由八卦重疊而組合成的,因此每一個六十四卦的卦是由二個三爻卦相聯結,所以便稱做「連三」。又因為三爻卦中沒「三」這一卦,只有「山」「艮為山」。由結繩進步到符號文字以後,把「三」連結起來就像「山」如乾卦的排列是「」好像兩個山字連結起來的樣子,故把「連三」改為(連山)了。由於文明的進步,人類知識漸開,對周遭事務的認知也有改變,故對(連山)易有所修訂整理。至黃帝時代,發明了文字,把原先掛在牆壁的(連山)易,修改成平面的符號。發現易的排列,應該由坤干兩卦開始。而且人類生活最重要的地方是大地,故把坤、干排在乾卦前面,排在第一,為了正名故改為(歸藏)。一直延用到殷朝。周文王被紂王政治迫害,被囚在羑里。周文王被囚困在羑里為了避免紂王對他起謀反的疑心,所以對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的書籍不敢讀。只有弄一本(歸藏)易來讀,以示胸無大志。即是文王羑里演易故事的由來。(歸藏)易經周文王修訂整理即改名為《周易》。對《周易》發揚最有力的是孔子。孔子周遊列國反魯,六十八歲獲得《周易》,發現自己心中一切的疑問,在《周易》中都可以得到滿足的答案。孔子讀《周易》「韋編三絕」可見其用功夫之勤。並為《周易》寫了十篇文章,闡揚《周易》的理論。最後感嘆「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自嘆讀易太晚了,假如在五十歲讀到《周易》的話,就不必周遊列國,到處問道了。《周易》經過孔子整理後,就定稿了,以後再也不會有人敢更改隻字片語。所以(連山)、(歸藏)、《周易》實際上是一本書,由於版本不同而書名亦有所異。
[編輯本段]早期文化
近代考古在中原地區發現的裴李崗文化、賈湖文化等,7000年前至10000年前已經進入以原始農業、畜禽飼養業和手工業生產為主,以漁獵業為輔的原始氏族社會,其中出土的龜甲契刻符號與約3000年前的殷商甲骨文有類同和相似之處,是目前中國乃至世界發現最早與文字起源有關的實物資料。當華夏文明在中原發展的時候,現在的中國疆域內還分布著其他各種文化。其中,距今5000年到10000年的文化,近代以來考古發現的金陵北陰陽營文化、高郵龍虯庄文化、嘉興馬家浜文化、餘姚河姆渡文化、含山凌家灘文化、潛山薛家崗文化、天門石家河文化、巫山大溪文化等,分布於長江下游、中游和上游等地。三星堆遺址發現的古蜀文明,更是達到了非常高的程度。

5. 華夏族是什麼時候形成的,最初由哪些人群組成

8000年前。華夏先民分為許多部落,活躍於黃河中下游,自黃帝時統一為華夏部落聯盟。其中比較著名的首領有太昊(伏羲)、少昊(白帝)、顓頊(黑帝)、黃帝、炎帝(赤帝)、帝嚳(高辛氏)、祝融、伯益、舜帝、堯帝。。
華夏族,即漢族,華夏也稱「夏」、「諸夏」,又稱「華」或「諸華」。古代居住於中原地區的漢民族的先人以區別四夷(東夷、南蠻、西戎、北狄)又稱中華。華與夏曾相互通用,「中華」又稱「中夏」。孔子視「夏」與「華」為同義詞。在甲骨文中,華這個字的地位非常崇高。
華夏族是黃河流域的最早居民,文明史最早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黃河流域的大地灣文明和裴李崗文明,其文明傳承脈絡是:大地灣文明和裴李崗文明——仰韶文明——龍山文明——二里頭文明。
漢朝以後該族又稱為漢人,但是華夏這個稱謂並沒有因此消失,而是延續至今。二十世紀之前使用得最多的稱謂是」華夏人「。比如漢朝多以」華夏人「自居。而明朝即以漢自居也以華夏自居,兩個詞為同義詞。總之,漢族和華夏族作為整體族稱是自從漢朝到現在最普遍的。
古代漢族往海外移民時自稱華夏人,由此產生「華人」一詞。「華人」一詞最初指漢族,但隨著華夏文明擴展到全國各地,「華人」的概念漸漸由當初單指漢族,擴展到中華大地受中華文明影響的少數民族,成了全體中華民族的代稱。

6. 華夏文明是如何形成的

嵩山地區還吸收和融入了若干周邊地區的其他文化因素,如江浙地區的良渚文化,西北地區的龍山時代文化,東南地區的馬橋文化,還有一些來自豫北、冀南地區的文化因子。

可以這樣說,在中華大地上,沒有一個地方像嵩山地區那樣,在新石器時代後期至青銅時代早期那樣,能廣泛而大量地吸納來自各地的文化精華。這既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同時,作為世居嵩山的先民來說,又必須有一種廣為吸納的寬廣胸懷。四面八方的文化潮流,蜂擁而至,是抵拒還是吸納,這本身反映了一方居民的氣度和胸襟。嵩山先民以其特別開闊的胸襟和特別浩大的氣度,吸納了四方文化,並將這些文化投入到嵩山這一文明煉爐之中,經過匯聚、碰撞、交融、升華,逐步形成了華夏文明。

7. 我們自稱華夏一族,那麼這個部落是如何形成的

華夏族就是廣義的漢族,如今的華夏族意思是只生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者皆為華夏族,華夏是區域文化概念,中華大地上形成了比較穩定的文化共同體時就是華夏族群形成之際。一般來講,華夏形成於周朝。華夏以來的人文,青銅器的銘文,甲骨文,等文字的傳承為秦始皇統一後書同文做好了准備。漢民族的形成就水到渠成了。在沒形成漢民族之前,關鍵還是奴隸主文化文字融合,逐漸形成認同。

8. 中華文化的特點內容及如何進成的

中華文化的特徵——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源遠流長】上溯殷周時期,下至明清時期,及至現代,中華文化從未間斷。
原因:
1.文字(漢子)的存在。漢子是中華文化的基本載體,記載了文化發展的歷史軌跡和豐富成果,是中華文明得以傳承,為書寫中華文化發揮重大作用,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
2.史書典籍。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我國歷史上編撰的史書,其規模之大,存留之豐,為世界僅有。
3.包容性。中華文化求同存異,兼收並蓄。這種文化包容性,有利於各民族在和睦的關系中交流,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和對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博大精深】表現在:
1.獨特性:既包括教育、歷史、哲學、道德,也包括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等方面的內容。
2.地域性。各地區文化帶有明顯的區域特徵,不同區域文化長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鑒、相互吸收,既漸趨融合,又保有各自特色。
3.民族性。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9. 中華文化 是怎樣產生的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發展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種文化。包括文學藝術,衣食住行,交往,風俗習慣等一定的規則和慣例

10. 「華夏文明」是怎麼傳承下來的,起源於什麼時候

五千年前,在古代黃河流域的華山與夏水之間,由炎黃二帝帶領著諸多部落,成立了華夏族,經過長期的發展形成了最早的“華夏文明”。而之所以能將文明傳承至今,是因為中國人民經過千年的拼搏,不斷的艱苦奮斗,經過歷朝歷代的改良,才使“華夏文明”得以傳承。

一、遠古部落時期

正因黃帝處於“三皇五帝之首”,被人尊為華夏始祖,之後部落賢人倍出,堯舜禹分別繼位,點燃了‘華夏文明’的第一把火。堯帝開創禪讓制先河,制定四時成歲,為百姓頒授農耕時令;舜帝孝順慈心,勞作時不遠鞭抽耕牛,縱是被繼母陷害仍舊以孝當先;禹帝三過家門不入,只為平活水土,“開九州,通九道”,成立夏朝,這就是文明的第一段傳承。

以上三個時期為整個“華夏文明”的傳承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後又經過了歷朝歷代的改善和完整,人們用生命將其傳承,才有了現在的“華夏文明”!

閱讀全文

與華夏文化如何形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3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2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9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4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