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教:文化意識是指對影響自我、思維和行為的文化有所了解,讓人們理解差異性和共同性。 這句話對不對
意識就是對認識的認識。文化基本上是群體的認識。文化意識就是對群體認識的認識。
人認識自己容易,意識自己難。文化也是一樣,認識容易,意識難。
難就難在意識是對已有認識的觀照,認識不足或不成熟就無法對它進行觀照。
文化不是文物,文物是文化的產物或外表。文化和人群一樣,是生活體或能量群。
文化是隨著群體不停成長的,文化不會失去自己的認同。文化內的陰陽一直互變著。
B. 小學英語文化意識有哪些
一、文化的概念
「文化」一詞包含著極豐富的內涵。文化的經典定義由英國人類學家泰勒(EdwardTylor)1871年在《原始文化》(Primitive Culture)一書中提出:文化是一個「復合的整體(complex whole),其中包括知識、信仰、藝術、法律、道德、風俗以及作為社會成員而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習慣。」功能學派大師馬林諾夫斯基(Bronilsaw Malinowski)則認為:「文化顯然是完整的全體(integral whole),其中包括器具與消費貨物,各種社群的憲章,人們的思想與工藝,信仰與習慣等。」這兩位學者分別代表了狹義文化觀和廣義文化觀。文化包括許多層次和方面,如信仰、習慣、藝術、法律、道德、人情風俗、歷史事件等等,真可謂無處不在,無所不包,因而具有廣泛性、歷史性和多維性。《英語課程標准》指出:「文化是指所學語言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價值觀念等,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有益於對英語的理解與認識,有益於培養世界意識。」從語言的特徵和文化的范疇與內容來看,語言與文化的關系是十分密切的。語言既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又是文化的載體。學習一種語言,就必須了解這種語言所代表的文化,不然將無法正確理解和運用這種語言。這些年的英語教學實踐,使我深切地體會到,在向學生教授英語時,將英語與它所承載的文化緊密地結合起來的重要性。只有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讓他們明白中英文化的異同,才能確實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從而使小學英語教學再上一個新台階。
二、培養文化意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長期以來,在英語教學中語言和文化的這種關系一直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很多教育者似乎認為只要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掌握了語音,詞彙和語法規則就能理解英語和用英語進行交流。而實際上由於不了解語言中所蘊含的文化背景, 在英語學習和用英語進行交流中屢屢出現錯用或誤用的現象。美國的語言學家沃爾夫森(N.Wolfson)說:「在與外族人交談時,本族人對於他們在語言和語法方面的錯誤往往比較寬容;與此相比,違反說話規則時則被認為是不夠禮貌的,因為本族人不可能認識到社會語言學的相對性。以"dog "一詞為例,在語言意義上,中國的"狗" 與英美國家的 "狗"沒有區別,但兩個文化群體里的"狗"的文化意義又相差 甚遠。"狗"一詞在中國人看來總是貶義的, 漢語中常用"走狗"、"喪家犬"、 "狗仗人勢"等來形容所厭惡的人。但是英語國家的人對狗的看法與我們截然不同,他們認為「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忠誠可靠。所以「dog "在英語中往 往含有褒義,如love me, love my dog.(愛屋及烏);a lucky dog(幸運兒)。又如;中國人喜歡以對方為中心考慮對方的情感,如:你感覺怎麼樣?你想要什麼?而西方人往往從自身出發,如「Can I help you ?」「What can I do for you?」 再有如中西方對待老人的態度不同,中國認為「老」是成熟、資深,而在西方「老」則意味著無用、孤獨。果真如此,我們培養的學生將難以知道什麼場合該說什麼話,缺乏基本的交際能力,難以適應新世紀的要求。在此,在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的培養作為一個重要問題被提了出來。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我們尤其要意識到:小學生學習英語是為中學打下基礎,在英語教學中滲透一些有趣的跨國文化、風土人情,最為小學生所接受。由此獲得的認知、情感必將遷移到以後的英語學習中去,這將產生不可低估的作用。
在現今的英語教學中,人們之所以普遍忽視了文化意識的培養,上述的誤解是一個原因,而另一個則是認為文化意識的培養太深奧、復雜,且不易操作。但實際上,文化意識的培養是可以在語言教學的各個階段、各個層次上進行的。現今小學英語教材是依據「話題—功能—結構-任務」理論編寫的,含有極其豐富的內容。其鮮明特點就是內容貼切生活。在接近於實際的情景中有意識地讓學生了解英語文化和漢語文化的差異,增強其文化意識。
三、培養小學生的文化意識的具體方法
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教師要勤於思考、善於挖掘。通過各種語言材料,如情景對話、日常口語來滲透文化。運用各種語言素材,採取多種方法對學生進行文化意識的培養。
(1)創設環境,全方面感受語言文化。
國外教室的布置像個展覽會,追求與眾不同、別出心裁。於是我借鑒它們的經驗,對教室進行特色化布置,在牆上張貼各種英語英文卡片、英語諺語集錦,也可以展示他們收集的有關英語國家的風景名勝、民族文化、風俗習慣等資料。我再讓學生互相參觀各班的教室。平常我也鼓勵學生自己動手來創設教室環境,充滿濃郁異國色彩的文化了解越多時,他們對英語和英語文化的興趣也就越濃厚。這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參與的積極性,也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了解英語及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
搞好校園文化建設,營造濃郁的英語文化氛圍,可以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於是,我就提議學校在教學樓上張貼圖文並茂的英語諺語和格言,宣傳欄里張貼英語國家簡單有趣的帶有解說的圖畫故事,課前或課間播放英語歌曲,讓學生在校園里也可感受濃郁的英語文化氛圍。
(2)聯系生活實際,創設真實有效的交際情景。
語言的實質就是交際,培養學生文化交際的意識需要在真實的情境中開展有效的活動才能更好地實現。表演就是開展課堂對話交際活動的一種有效方法。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手段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在生活情景中學會生活,學會用英語交往,學會體味人生。如在教學《牛津小學英語4B》 Unit7 At a snack bar時,在課堂上創設真實情景,利用多媒體出示一張我在小吃店的照片, 然後讓大家跟著我一起去小吃店。讓一位學生當服務員。鼓勵學生用所學英語開展交際活動,把平時在小吃店的情景用英語適當的表達出來,及復習了食物單詞,又能靈活運用新句型,把買東西的生動情景表演出來。如「Can I help you?」「I』d like some apples.」「 What about these ones?」「No, thanks. I』d like those green ones.」…「Here you are.」「Here』s your change.」在這些對話中滲透了西方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一句「Can I help you?」或「What can I do for you?」集中體現了西方服務員的熱情與主動。又如《牛津小學英語5A》Unit 2 Ben's birthday一課,我們可以組織學生編一段為某位同學過生日的對話,事先讓他們了解西方人習慣當面打開禮物,並表達自己的謝意。在了解這一習俗後,學生的對話就流暢而自然,十分符合西方的思維習慣。如A: This present is for you. Please open and have a look. B: Oh, how nice! I like it very much. Thank you. 這種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場景,使學生身臨其境,不僅激發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也使他們對所學的語言知識和外國的風俗習慣記憶深刻。
(3)組織豐富的課外文化教學活動。
文化的學習不應只限於課內,課堂外的文化教學也是一個很好的延續和補充,它能為學習者提供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具體方法為:
①指導學生閱讀有代表性的外國文學作品。文學作品是傳統文化的積累,也是文化的精華部分。如《哈利波特》《白雪公主》《項鏈》等。
②創辦英語角。可以在班級內,甚至是全校范圍內創辦以文化為主題的英語角,或定期開展一些融知識性和趣味性於一體的競賽和游戲活動等。
③製作手抄報。圍繞某個主題,鼓勵學生精心製作英語手抄報並開展評比展示活動,是培養學生獲取、整合信息的能力以及擴大他們文化視野的好方法。從開展課題至今,學生們製作的手抄報涵蓋了各類主題,如世界瀕危動物、西方民俗風情、自然災害、北京2008奧運會等。這項活動不僅促進了學生對目的語文化的了解,同時也增進了對本民族文化的進一步了解和認識。
④舉行戲劇表演活動。戲劇表演在文化教學中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深受同學們的青睞。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可以以課本劇為依託,鼓勵學生大膽想像和創造,力爭能以目標語言化成員的身份來參與表演。也可以表演兒童感興趣的童話故事。在六一兒童節,我們班和別的幾個班的學生合作表演了外國的經典故事《白雪公主》。全部是英語對白,他們通過角色安排、模仿錄像帶和錄音帶一系列活動,不僅使他們的表演在劇情內容上顯得鮮活、逼真,同是也提高他們的口語水平。我驚喜地發現學生們以不同人員的身份來詮釋劇情的能力越來越強。
(4)利用直觀化教學手段,體驗異國的文化氛圍。
電化教學和多媒體教學為學生學習英語並了解英美文化提供了十分直觀的教學手段,使語言、人和語境緊密地結合,有助於學生熟知西方的傳統習慣和風土人情,還有助於學生感知英美人的體態語言等非語言交際形式。比如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電影和電視引導學生注意觀察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等各方面情況:各階層人們吃什麼,穿什麼,住什麼樣的房子,如何與朋友交往,進行什麼娛樂活動,什麼節日對他們最重要,節日如何慶祝,以及說話的表情、手勢等。在課上盡量播放相關的課文錄像,不僅使學生對課文有了透徹地了解,又使學生直接感受到外國人用來交際的語言、表情、動作等。盡量播放原版的英文兒童歌曲或電影,體味異國文化的真實性。教師平時也應注意收集相關資料,以便在教學中有效地利用這些手段,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結論
總之,語言所傳遞的文化信息是英語教學內容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英語教學中不能只單純注意語言教學,而必須加強語言的文化導入,努力營造交流的語言環境,培養學生強烈的文化意識。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得體地運用語言,提高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和綜合語言的運用能力,全面提高英語水平。
C. 文化意識有哪些方面
意識就是對認識的認識。文化基本上是群體的認識。文化既包括人民所創造的物質文化,也包括精神文化,是人類通過自身努力所創造出來的勞動成果。生活在此基礎上的人必然會受文化的影響。文化意識就是對群體認識的認識。人認識自己容易,意識自己難。文化也是一樣,認識容易,意識難。難就難在意識是對已有認識的觀照,認識不足或不成熟就無法對它進行觀照。文化是隨著群體不停成長的,文化不會失去自己的認同。文化內的陰陽一直互變著。文化就像一棵樹,樹干是思想體系,枝葉是學術和制度。學有哲學,數學和科學。術有藝術和技術。制度分政治,法律,經濟,宗教和教育等。思想體系,學術和制度都有自己獨特的內容和形式。中國哲學的內容和形式和西方的就不同。哲學是思想體系的基石,學術的觀念和制度的理念主要都是哲學思想的體現。思想體系就是文化的綱領。掌握思想體系才能掌握整體文化。思想體系自然產生意識。一個人有沒有文化意識要看他對文化的思想體系有多少認識。認識不足就沒有文化意識,文化意識產生於對文化思想體系的獨到和整體的認識。
D. 什麼是意識文化
文化建設是在長期的醫療實踐過程中產生的一種新型管理理論。它具有社會服務性,信譽至上性,求真務實性,開拓創新性,它是醫院思想政治工作的載體,同時也是現代醫院得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保證。它不是具體的某個方面,其范圍涉及到意識文化,制度文化,服務文化,人才文化,環境文化等幾個方面,是社會和患者對醫院服務水平,人員素質,醫療技術,醫院環境的綜合評價。它在醫院現代文化發展進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意識文化是醫院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從哲學的角度講,意識是人腦的機能,意識具有能動作用,表現為指導實踐,改造世界。具體到醫院文化建設中,意識文化是醫院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形成的一種價值觀念,是指導醫院職工思想情操、價值取向、工作態度、行為方式的准則,是一種群體意識,是一種自覺行為模式,會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其能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一個醫院有什麼樣的價值觀就會形成一種什麼樣的醫院文化。由此可見,意識文化無疑是醫院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具有統領全局的作用,體現著醫院特有地核心價值追求。價值觀是最核心的內容:「高尚正直:立志保持最高水準的醫療道德;仁心仁術:以國人的福利保健為己任,同情遭受疾病折磨之患者,竭盡全力為其解除疾苦;精益求精:在業務上全力以赴,止於至善;誠信正直:以誠待人,公正廉直;齊心協力:創造交流分享,相互尊重的環境,鼓勵成員間的合作、參與,相互信任,不斷進步成長;關心社會,造福社會,盡忠盡職。」醫院文化不是一年兩年,也不是一個人兩個人可以建設起來的,是全體職工共同努力、經過長時間工作積累形成的。醫院文化必須要有自己的個性和特點,這些個性的東西如同醫院的核心競爭力一樣,是學不到、買不來、拆不開、帶不走的。她就包括醫院及其全體員工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價值觀。
意識文化包括經營理念、服務宗旨及群體價值觀等,那根據我們東吳醫院自身特點,我院強調的的「以人為本,為就診者提供及時、安全、有效、經濟、正確、舒適的服務。」並通過有效的載體,使這種意識文化紮根於職工的思想中,如我們醫院前不久組織部分員工進行由市衛生局組織的鎮江市醫院管理幹部培訓班的學習,並及時組織全院職工進行有關醫院文化建設的學習,同時員工們還寫了各自的感想。今天在此又再次學習,可見院部對醫院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又如院部開展的徵求醫院合理化建設的活動,有關醫德醫風的學習活動等,並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和知識競賽,如每年「5•4青年節」、「5•12國際護士節」舉辦的各類文體活動和知識競賽,以及外出旅遊學習等活動。大力弘揚了醫院精神,發展醫院文化,努力提高全院職工的服務意識以及個人素質和整體素質。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將職工的奮斗目標、價值取向、利益追求統一到醫院整體共同目標、共同價值和共同利益上來,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服務理念,使全院員工愛崗敬業、盡心盡責、開拓進取、扎實工作,加強了全院員工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社會責任感,促進醫院長遠發展。
E. 什麼叫文化意識
回答:就是人對於生命的認識和實踐。
F. 什麼是文化意識形態
文化意識形態就是對事物的理解、認知,它是一種對事物的感觀思想,它是觀念、觀點、概念、思想、價值觀等要素的總和。意識形態不是人腦中固有的,而是源於社會存在。
按時間劃分,有原始文化、中世紀文化、現代文化、當代文化等;按性質劃分,有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意識形態文化和非意識形態文化、先進文化和落後文化、資本主義文化和社會主義文化等;按地域來分,有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等。
文化泛指人類社會生產中一切的精神財富和精神創造成果,但是並非所有的精神活動都會參與到政治統治活動中。只有跟現實世界中實際政治行為發生關系的文化,才屬於意識形態。
(6)文化意識是什麼擴展閱讀:
文化的特徵主要是從四個方面體現出來的:地域性、民族性、多樣性、階級性。這是由於全世界各地,不同地區自然環境差異、民族風情風俗習慣差異、主流社會群體利益不同等客觀條件造成了不同地區、不同群體在文化形態上的千差萬別。
而「階級性」是馬克思主義文化觀中的一個重要發現,即不同的文化所體現的價值觀取向、所反映的收益群體是因為階級不同而不同。封建時期的主流文化,總體上是在維護君主高高在上的權威性,已經整個貴族集團與生俱來「高人一等」的特殊性。
G. 人教版九年級英語第七單元3a核心素養的文化意識是什麼
摘要 核心素養有四點,分別是: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文化意識是人們對本民族文化,外來文化或跨文化的整體認識,理解,吸收,興趣,評價,判斷,它還包括由文化本身衍生從而形成的態度,如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等等,在此,我主要談談初中英語學科四大核心素養中的文化意識的重要性以及文化意識的培養策略。
H. 文化意識的釋義
意識就是對認識的認識。文化基本上是群體的認識。文化意識就是對群體認識的認識。
人認識自己容易,意識自己難。文化也是一樣,認識容易,意識難。
難就難在意識是對已有認識的觀照,認識不足或不成熟就無法對它進行觀照。
文化不是文物,文物是文化的產物或外表。文化和人群一樣,是生活體或能量群。
文化是隨著群體不停成長的,文化不會失去自己的認同。文化內的陰陽一直互變著。
I. 文化意識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有文化,不僅僅是指具備天文地理、歷史文化、科學技術這些書本知識,而是由閱歷、眼界、常識和思維方式構成整體精神氣質,是一個人受良好的行為規范與正確的價值觀念的影響,並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文化給人注入力量,使之柔韌而堅強。文化在我們心裡猶如土地在腳下,土地有多重要,文化就有多重要。
有文化的人生活也更有情趣,有文化的人讀過一些書,走過一些地方,明白一些事理,對於書本上看到的知識能自我理解並內化為自己的文化素養,對於別人生活中的閃光處能夠善於發現並勤於學習,因此孜孜不倦地追求著更美好更充實的內心世界。
因為有更豐富的閱歷與更敏銳的洞察力,有文化的人能努力保持生活的新鮮與熱愛,讓自己的生活更有情趣,任何一點文化積淀都是錦上添花。
有文化的人心靈平靜不懼孤獨,文化使人內心強大,有文化的人,內心有足夠多的力量認同自己,支持自己,即使是一路看著寂寞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