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北京的文化特色有哪些
一、北京的四合院
在民國初年,真正形成為繁榮的平民市場,被視為老北京平民社會的典型區域。天橋因市場的興起而繁榮發展,而這一市場,又是面向平民大眾,集文化娛樂和商業服務為一體,文商結合, 互為促進。它的興起不僅是一個經濟現象,也是一個文化現象。
Ⅱ 北京文化有什麼代表作嗎
《我不是葯神》、《戰狼2》都是北京文化參與出品的,被成為爆款電影, 非常不錯
Ⅲ 哪些最能代表老北京文化
四合院和胡同
京劇
飲食
風俗特產
Ⅳ 北京有哪些歷史文化
廟宇
北京的宗教寺廟遍布京城,現存著名的有:佛教的法源寺、潭柘寺、戒台寺、雲居寺、八大處等。道教的白雲觀等。伊斯蘭教的北京牛街禮拜寺等。藏傳佛教(喇嘛教)的雍和宮等,天主教西什庫天主堂、王府井天主堂等。基督教的缸瓦市教堂、崇文門教堂等。
燕京八景
燕京八景指北京舊時的八個景觀,包括薊門煙樹(西土城)、盧溝曉月(盧溝橋)、金台夕照(金台路)、瓊島春蔭(北海公園)、居庸疊翠(八達嶺)、太液秋風(中南海)、玉泉趵突(玉泉山)和西山晴雪(香山、八大處)。
北京地區八景的說法最早見金代古籍《
明昌遺事》,此後歷代方誌包括《
宛署雜記》(明)、《
宸垣志略》(清)等對燕京八景均有提及,早期的燕京八景與之後的燕京八景略有出入,至清乾隆年間,乾隆皇帝親自主持修訂了燕京八景的說法並下旨建造御書燕京八景碑,燕京八景的景觀和描述才固定下來。
京劇
京劇是地道的中國國粹,深受京城老百姓的喜愛,走在北京的街頭,經常可以聽到路邊傳來抑揚頓挫的京戲段子。京劇的源頭還要追溯到幾種古老的地方戲劇,1790年,安徽的四大地方戲班——三慶班、四喜班、春公班、和春班——先後進京獻藝,獲得空前成功。徽班常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演出,於是,一種以徽調「二黃」和漢調「西皮」為主,兼收崑曲、秦腔、梆子等地方戲精華的新劇種誕生了,這就是京劇。
在200年的發展歷程中,京劇在唱詞、念白及字韻上越來越北京化,使用的二胡、京胡等樂器,也融合了多個民族的特色,終於成為一種成熟的藝術。京劇集歌唱、舞蹈、武打、音樂、美術、文學於一體,與西方歌劇有類似之處,所以被西方人稱為「peking
opera」。除京劇外,北京還有雙簧、
相聲、評書、京韻大鼓等,樣樣堪稱國粹。
胡同
胡同是最具北京特色的民居之一,最早起源於元朝,「胡同」一詞在蒙古語中是「小街巷」的意思。北京的大小胡同星羅棋布,數目達到7000餘條,每條都有一段掌故傳說。胡同的名稱五花八門,有的以人物命名,如文丞相胡同;有的以市場、商品命名,如金魚胡同;有的以北京土語命名,如悶葫蘆罐胡同等。
經調查,北京最古老的胡同是三廟街,至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最長的胡同就是東西交民巷,全長6.5里;最短的胡同,長不過十幾米;最窄的胡同要數前門大柵欄地區的錢市胡同,寬僅0.7米;而位於東城區的南鑼鼓巷,現在已經成為北京八條特色商業街之一,國外友人眾多,胡同兩旁明清風格的建築和各式各樣的酒吧為北京增色不少。
四合院
四合院就是東南西北四面建房,合圍出一個院子,院子的外牆又組成了胡同的邊牆。院內北房為正房,東西兩側為廂房,除大門外,沒有窗戶或通道與胡同相連。四合院里寧靜、封閉,是老北京的傳統民居。散落在市區的名人故居和王府一般都是比較正宗的四合院,如前海西街的恭王府。近年來北京的高樓大廈越建越多,四合院已經不多見了,現在只有在二環路里還有兩片較完整的四合院區。
Ⅳ 北京民俗文化有哪些
北京民俗文化有胡同,天橋,戲園和廟會。
Ⅵ 老北京的民俗文化有哪些
北京節慶民俗文化
1、老北京春節
初一拜年僅限男人、佛堂上供、置天地桌、供擺祭祖、天地桌前接神、佛像、祖宗牌位和長輩三叩頭
2、老北京臘八
老北京人歷來把臘八視為「年禧」即將到來的信號。尤其是商家開始下達帳貼兒,准備要帳,所以人們一語雙關的說:「送信兒的臘八粥」。在民間臘八熬粥,除了供佛祀祖以外,主要是在親友鄰居之間當作相互饋送的禮物。其次才是「哩哩啦啦二十三」的自家享用。但是,凡有親喪「守制」的則不熬粥。
3、老北京端午
祭神祭祖紀念先賢、掛菖蒲插艾葉防瘟避災、最講究的供品是玫瑰餅、黃米小棗粽子最受歡迎、身上佩五彩粽子祈福增壽、貼葫蘆花以辟「五毒」
4、老北京重陽
老北京人在重陽節時,常常用登高、佩戴茱萸、賞菊、飲菊花酒、吃花糕、食烤肉、涮羊肉、吟詩作賦等方式來慶祝,以祈求平安健康,而這些風俗,也一直流傳至今。吃花糕是老北京重陽節時必不可少的。
5、老北京中秋
老北京過中秋非常熱鬧。拜月、賞月、玩月、喝團圓酒、吃團圓餅,北京孩子還會玩兔兒爺。據民俗專家介紹,老北京家家都要設置拜月台,用於祭祀。
6、老北京迎春
立春亦稱「打春」、「咬春」,又叫「報春」。這個節令與眾多節令一樣有眾多民俗民俗風情,有迎春行春的慶賀祭典與活動,有打春的「打牛」和咬春吃春餅、春盤、咬蘿卜之習俗等。自周代起立春日迎春,是先民於立春日進行的一項重要活動,也是歷代帝王和庶民都要參加的迎春慶賀禮儀。
Ⅶ 北京的特色傳統文化有那些
1、四合院,中國傳統合院式建築,其格局為一個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東西廂房和倒座房組成,從四面將庭院合圍在中間。
2、胡同,為保護古都風貌,維護傳統特色,北京城區劃定了二十餘條胡同為歷史文化保護區,像南鑼鼓巷、西四北一條至八條等就被定為四合院平房保護區。
3、京劇,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又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
4、相聲,民間說唱曲藝。它以說、學、逗、唱為形式,突出其特點。主要採用口頭方式表演,以北京話為主。主要道具有摺扇、手絹、醒木。
5、廟會,舊時北京過年的主要習俗。在廟會上,有不少民俗活動,諸如:摸石猴、窩風橋打金錢眼等。內容有舞獅、傳統民族花會、現代舞、北京民俗人物造型等。
Ⅷ 北京有哪些具有文化標志性的地標建築
引言:北京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古城,也是我國的政治經濟中心,有很多具有文化標志性的地標建築,比如故宮博物院、天安門、八達嶺長城、天壇、國家體育場等,下面一起和小編來了解一下這些標志性的地標建築。
三、結語
八達嶺長城是古代防禦工程萬里長城的一部分,天壇是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祈福的場所。國家體育館也稱為鳥巢,舉辦了2008年的奧運會,經過改造以後,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國家體育館承辦男子冰球全部賽事,女子冰球決賽部分賽事及冬殘奧會冰橇冰球部分的賽事。我們可以一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