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金華市有什麼旅遊文化資源
對於特大城市的印象,或許很多人的心裡都會是一些省會城市的名字,但其實在浙江,有一座城市早早的就在為成為特大城市做著准備,並且據說三年內就要成為特大城市了。但這座城市卻非常的低調,盡管已經被權威機構評為二線城市,卻仍然很少有人知道,甚至還有不少人對這座城市的印象停留在當地特產-火腿上面,這座城市叫做金華。
不得不說,金華是一座很有魅力的城市,盡管名氣不夠,但下轄的縣市有名氣也算是給這座城市爭了光,順便一提,筆者覺得金華火腿真的很好吃哦!
『貳』 金華的民風民俗
1、廟會
金華各地,舊時廟會眾多,尤以農歷八月十三日胡公大帝廟、會最盛。屆時善男信女燒香拜佛,絡繹不絕,商賈雲集,百貨陳雜,除舉行午迎佛」等俗定儀式外,還有表演「迎大旗」、「三十六行」、「翻九樓」、「迎台閣」、「演大戲」等娛樂活動。
「所謂好淫伺是也。一會之興,有煙火,有戲班,且多至十餘」(光緒《金華縣志》),廟會之盛可見一斑。現時,各地廟會活動仍經常舉行,但封建迷信活動已基本廢除,為演戲、放電影、迎龍燈、游藝、展覽等活動所替代。廟會多被改造成娛樂活動會、物質交流會和文化節。
2、白石灣風景區
白石灣風景區坐落於浙江中部,位於浦江與義烏之間,距浦江縣城5公里。該景區導游小陳說,白石灣屬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在13℃~17℃之間。景區內大氣環境質量、水環境質量達到國家1級標准,是一塊無污染、空氣純凈之地。據說,在每年的春節前後,景區峽谷被流水沖刷了一年的鵝卵石露出水面,這些灰褐色的石頭在冬日陽光的照耀下,變得像雪一樣的潔白,白石灣因此而得名。
3、燈會
是金華最具特色的民間藝術娛樂活動,人們通過迎、燈,以示驅邪除瘟,去災祈福,求五穀豐登、人畜平安。日時燈會都在元宵舉行,因此,元宵節又稱「燈節」。一般於農歷正月初十起燈,甘日散燈,十四、十五、十六三日最興。
4、婚俗習慣
媒人要拿把紅雨傘在手上,新郎到新娘家接走新娘時,媒人要打開紅雨傘接大舅子上車,而且要准備一條香煙給大舅子。到了男方家,下車後,男方家要安排人把媒人的紅雨傘接過去,女方親戚才能進男方家入席喝茶吃飯。以前我金華朋友結婚就這樣的。
『叄』 金華地方有什麼文化歷史嗎
金華古稱婺州,因其「地處金星與婺女兩星爭華之處」得名,具有1800多年的歷史和燦爛文化。現轄婺城區、蘭溪市、義烏市、東陽市、永康市、和金華縣、武義縣、浦江縣、磐安縣,總面積為10917平方公里,總人口為440多萬。是一座人文薈萃,教育鼎盛的歷史文化名城,是山川秀麗,環境優雅的旅遊勝地;是一個生態環境良好,整潔亮綠,文明有序,居住舒適的現代化山水園林城市。
金華建置久遠,古屬越國地,秦人會稽郡。自三國吳寶鼎元年(公元266年)置郡始名東陽。後歷名金華、婺州,或設郡、州、路、府、道,或設專區和地區。1985年金華撤地設市。
金華山川秀絕,人傑地靈,金華市區的地勢是兩山夾一川。即位於北山(金華山)和南山(仙霞嶺余脈)中間這塊「金衢盆地」中部最富饒的土地上。金華北山雙龍現為國家級風景區,層巒迭嶂,林木參天,岩洞奇特,有水石、風霧和洞天奇觀。尤以「一水穿開岩底石,片槎引入洞中天」的雙龍洞、「一瀑垂空下,洞中冰雪飛」的冰壺洞和「洞落千尋通地脈,光生一線透天門」的朝真洞最為著名。景區內還有港澳台胞熟知的黃大仙祖宮。
金華的奇秀山水吸引了無數文人雅士,留下了許多名篇佳作。南宋女詞人李清照登八詠樓賦詞:「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易安居士的慷慨之歌堪稱八詠樓之絕唱。袁吉《登金華山》,以「金華山色與天齊,一徑盤紆盡石梯。步步前登清漢近,時時回首白雲低」來描述當年北山風光。陳了昂的《登金華觀》、孟浩然的《寄赤松道士》、蘇軾的《卧羊山》、王安石的《山橋》等,更為金華之山光水色增輝添彩。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游金華山記》中生動地描述了北山三洞諸景。及至近代,郁達夫的《金華北山》、葉聖陶的《記金華的兩個岩洞》,寫得娓娓動人,饒有情趣。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朱德、宋慶齡、彭德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曾先後到過雙龍。1996年12月,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費孝通登八詠樓欣然賦詩:「婺水悠悠江上樓,易安飄泊不勝愁,萬里江水今勝昔,八詠聲韻傾神州。」
金華文化燦爛古跡遍布。金華山是道教名山,雙龍洞有「三十六洞天」之稱,還是在香港、東南亞、北美等地香火有極的黃大仙出生、修道之仙地,現有黃大仙祖宮。太平天國侍王府,是我國目前保持原貌最完整、壁畫藝術最豐富、建築規模最大的太平天國遺跡。還有天寧寺大殿、八詠樓、法隆寺經幢,明月樓、城隍廟、古城牆、一覽亭等一批歷史文化遺跡。市域有5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20多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金華物寶天華,名人輩出。如:駱賓王、貫休、宗澤、呂祖謙、陳亮、朱丹溪、宋濂、李漁。近現代,有黃賓虹、張書旗、吳茀之,張振擇、邵飄萍、何炳松、陳望道、馮雪峰、吳晗、潘漠華、艾青、朗靜山、嚴濟慈、蔡希陶等。他們的功績、成就,彪炳於史,為後人留下了一份寶貴的財富。
崇文重教,人才搖籃。金華人民崇尚教育,重視人才資本的投入,以「書香門第」,「耕讀家風」為榮。新中國成立後,金華教育事業獲得迅速發展。近幾年錄取高校、中專的考生每年達五、六千人,錄取人數、比例均居全省榜首。數以萬計的學生學業有成,散布於海內外。東陽市「百名博士匯一市、千名教授同故鄉」,傳為佳話。人才是金華的一大優勢,通過實施「科教興市」的發展戰略,將有助於實現科教興經濟的相互結合與促進。
金華富有悠久的歷史潮流和深厚的民族文化教育底蘊,又有地方個性,詩詞戲曲,輩出傑作;文章書畫,代有名家。金華戲曲源遠流長,有400多年歷史的婺劇是金華文化藝術中的奇葩,具有渾朴粗獷、唱腔獨特、鼓樂豐富、武功見長的藝術特色。1962年,浙江婺劇進京演出的《斷橋》,被周恩來總理譽為「天下第一橋」。
『肆』 歷史是根,文化是魂。金華,一座有著2200多年建城史,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和多彩的文化傳統、名人
⑴如:各位遊客,你們好!歡迎大家到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金華來旅遊觀光。我們金華有豐富的歷史遺存、深厚的文化底蘊、悠遠的人文傳承、秀美的山水風光。金華之旅一定會給大家留下美好的回憶。(意對即可) ⑵如:名稱:金華道情特色:道具簡單、表演方便、語言幽默,是人們喜聞樂見的一種地方曲藝。(意對即可) ⑶如:艾青,20世紀中國詩壇泰斗,他用嘶啞的喉嚨歌唱傷痕累累的「母親」,他用樸素的語言傾訴他對土地的深愛。 |
『伍』 金華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杭州雕版印刷、龍舟勝會、花朝節、熗柿、越劇、舞龍。
『陸』 金華名勝古跡簡介
金華地處浙江中部,建城已有1700多年歷史,是這我國著名歷史文化名城。金華風景秀麗,名勝古跡眾多.峰、洞、瀑、湖一應俱全,是我國江南的游覽勝地之一。
「千古風流入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洲」。這是宋代女詩人李清照游入詠樓的詩句;「金華山色與天齊,一徑盤紆盡石梯;步步前登清漢近,時時回首白雲低。」這里唐代詩人袁吉言辭金華山的絕句;「銀河倒瀉入冰壺,道是龍宮信是巫。滿壁珠璣飛作雨,一天星斗化為無。瞬看新月輪輪飽,長有驚雷陣陣呼,壓倒雙龍何足異,嵌崎此景域中弧。」這是現代詩人郭沫若游冰壺洞的佳作。
金華山青水秀,物產豐富,是浙江「第二糧倉」和「水果之鄉」。「金華火腿」更是馳名中外。
金華是文化之邦,地傑人靈,人才輩出。是「文化之鄉」、「花卉之鄉」。其中東陽被譽為「人才之鄉」;東陽和浦江又被命為「民間工藝之鄉」;浦江、義烏、蘭溪是傳統的「書畫之鄉」。金華人民純朴善良,勤勞智慧,其中永康被稱「百工之鄉」、東陽又稱「建築之鄉」。金華市總面積10900平方公里,人口434萬,其中市區30.8萬人。金華氣候溫和,四秀分明,年平均溫度17.3 ℃,最高41℃,最低-9.6℃。交通便利是浙、閩、皖、贛四省的交通要道和重要貨物集散地。義烏機場和即將建成通車的金溫鐵路,加上即將興建的郵電通信網,構成了浙中的重要交通樞紐。92年開始建設的金華經濟開發區,面積54.4平方公里,已形成基礎設施齊全、交通便捷、布局面合理、服務完善的良好投資環境
『柒』 金華的民風民俗有哪些
1、金華國際黃大仙旅遊節
金華是黃大仙道教文化的發祥地。經過近1700年的歷史積淀,黃大仙文化已逐步成為一種博大精深、影響深遠的宗教文化。每年十月,金華都會在黃大仙祖宮和蘭溪黃大仙故里舉行大型法事活動,同時也有豐富的旅遊活動期待遊客的參與。
時間:十月
地點:黃大仙祖宮
2、金華鬥牛大獎賽
金華鬥牛始於宋明道年間,積習相沿,經久不衰,金華鬥牛是牛與牛相鬥,不同於西班牙的人與牛斗,被譽為"東方文明鬥牛"。其場面之驚險、壯觀,令人贊嘆。遊客屆時可以觀賞到精彩的鬥牛賽,加深對於當地文化民俗的了解。
時間: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
地點:金華鬥牛場
3、金華燈會
燈會娛樂,早在西漢武帝時代,就有「漫衍魚龍,角牴之戲」。明清以來,燈事更興。人們通過迎燈,以示驅邪除瘟,去災祈福,求五穀豐登,人畜平安。舊時燈會都於元宵舉行,元宵節又稱「燈節」。一般起燈於農歷正月初十,散燈於廿日,以十四、十五、十六日最興。
金華燈會,燈彩品目繁多,造型千奇百妍,絢麗多姿。龍燈是燈會的主燈。龍燈中最有代表性的數橋燈(金華、蘭溪稱板凳燈,浦江稱長燈),一般均有百餘橋(一節為一橋),長者數百橋,甚至千餘橋,橋燈分龍頭和燈橋兩部分。
『捌』 金華民俗文化特色有哪些
金華歷史文化源遠流長,自然景觀獨特,山水風光又多與文化相交融.該區長期受越文化的熏陶,而「吳越文化」無疑是華夏文化的重要分支;金華城市漫長的發展史積淀了深厚的歷史文化.此外還具有顯著的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特徵.在分析金華旅遊開發現狀及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旅遊開發應發揮其文化內涵豐富的優勢,重點發展高層次、深內涵的旅遊形式,如:山水文化旅遊、歷史文化旅遊、宗教文化旅遊及民俗文化旅遊.
『玖』 金華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第一批金華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一 民間音樂(1項)
黃大仙傳說
二 民間美術(19項)
東陽木雕
東陽竹編
浦江麥稈畫
剪紙(浦江剪紙 王風剪紙 永康剪紙)
義烏農民畫
婺州窯
婺劇戲服
東陽中國結
東陽藍印花布
東陽土布
武義棕編
武義農耕竹編
永康錫器
磐安大涼傘
磐安亭閣花燈
義烏百子燈
浦江麵塑
糧食砌(蘭溪糧食砌 東陽米塑)
根藝(浦江竹木根雕 義烏根藝 武義根藝 婺城根雕)
三 民間音樂(6項)
金華民歌
黃大仙道教音樂
磐安先鋒
磐安四吹
磐安銅鑼調
鑼鼓班(東陽畫溪民樂吹打 義烏鑼鼓班)
四 民間舞蹈(20項)
金華橋燈(浦江板凳龍 東陽許宅花燈 磐安迎燈 婺城板凳龍 義烏迎龍燈)
迎會(浦江迎會 蘭溪梅江迎會)
永康十八蝴蝶
磐安煉火
跳魁星(金華 婺城)
永康九獅圖
蘭溪斷頭龍
浦江魚燈
浦江滾地龍
浦江 棶馬
婺城竹節龍
舞獅(蘭溪游埠舞獅 婺城舞獅)
金東讓河迎花樹
磐安烏龜端茶
磐安迎大旗
磐安長旗
武義花燈花轎
武義鯉魚跳龍門
秋車(東陽秋車 義烏鞦韆)
鑾駕(蘭溪鑾駕 金東鑾駕)
五 民間戲曲(6項)
浦江亂彈
高腔(西安高腔 東陽侯陽高腔 義烏高腔)
金華婺劇
永康省感戲
崑腔(武義草昆 金東崑腔)
木偶戲(武義 婺城)
六 民間曲藝(5項)
蘭溪灘簧
金華道情(金華 義烏 東陽 浦江)
小鑼書(義烏 金東)
金華寶卷
浦江琴鑼說唱
七 民間雜技(3項)
高蹺(義烏高蹺 東陽蔡宅女子高蹺)
疊羅漢(義烏疊羅漢 磐安疊牌坊)
東陽翻九樓
八 民間手工技藝(6項)
金華火腿(金華火腿 東陽「上蔣火腿」腌制 浦江竹葉熏腿)
金華酒
義烏紅曲釀酒
婺州舉岩茶
義烏紅糖加工
蘭溪蜜棗加工技藝
九 民俗風情(5項)
蘭溪諸葛後裔祭祖
金華鬥牛
廟會(永康方岩廟會 磐安茶場廟會)
大蠟燭(東陽 武義)
磐安大祭馬
『拾』 金華文脈如何解釋
以「山水城市,仙游勝地」著稱的金華有著1700多年的文化積淀,自南宋成為陪都以來,一直是江南文化中心和文化禮儀之地,許多歷史名人如陶淵明、沈約、李清照、陸游、呂祖謙、陳亮、唐伯虎、徐霞客、李漁、黃賓虹等都與金華有不解之緣,宋元時期金華學派與金華文派更是文化興盛,名傳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