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宗祠文化始於哪個朝代

宗祠文化始於哪個朝代

發布時間:2022-05-11 04:49:46

『壹』 晉祠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古典宗祠園林建築群,這些建築群與什麼特點

山西的“晉祠”不僅歷史悠久,建築群與其它建築也格外不同,造型獨特、風景如畫,無論是壁畫還是碑刻都展現出古代們將藝術與建築相結合的獨特傳統文化特色。

三、晉祠的選址十分講究,以山水構成古建築獨有特色

古人對於建築的選址和環境非常的在意,因為自然與人類是息息相關的,甚至可以成為人類的精神的象徵,古人有雲“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可見自然與人類的文化內涵和道德息息相關。晉祠就完美的體現了建築與自然相融合的特性,晉祠背靠懸山,前面是汾水,依靠山勢的起伏構建了壯觀的景象,又利用泉水來烘托其意境和效果,讓人心神所往。

總結

晉祠的景美不勝收,將大自然與建築相結合,建造了了一幅幅美麗的風景,將嚴肅的宗祠變得靈動有生命力。古人因為傳統觀念的影響對於天有著崇拜的心理,而晉祠依地型巧設樓閣,展現出古代人們的智慧和審美。

『貳』 蔡氏宗祠是那個朝代哪個官員的住宅

如果說的是位於福建省建陽市麻沙鎮的蔡氏大宗祠,其供奉的是以南宋著名理學家蔡元定為首的族屬及後人,不過蔡元定本人專注治學不曾為官。建陽蔡氏傳有九儒,即蔡發、蔡元定、蔡淵、蔡沆、蔡沉、蔡格、蔡模、蔡杭、蔡權。
如今,在建陽蔡氏的祠堂,依然有「五經三注第、四世九賢家」的楹聯,這是表彰建陽蔡氏九儒對宋儒學所做出的重大貢獻。
所謂五經三注,指的是易經、詩經、書經、禮經、春秋五論。其中建陽蔡氏注易經、書經、春秋五論。四世九賢,是建陽蔡氏始祖爐公的九世孫蔡發,十世孫蔡元定,十一世孫蔡淵、蔡沆、蔡沉,十二世孫蔡格、蔡模、蔡杭、蔡權。他們祖孫四代人,崇尚孔孟所倡導的儒家學說,探討自然界與社會淵源長達150餘年。共著述48書,內容包羅萬象,涉及理學、易象、天文、地理、禮樂等,堪稱南宋巨著。

蔡元定(1135年12月17日—1198年9月11日),字季通,學者稱西山先生,建寧府建陽縣(今屬福建)人,蔡發之子。南宋著名理學家、律呂學家、堪輿學家,朱熹理學的主要創建者之一,被譽為「朱門領袖」、「閩學干城」。幼從其父學,及長,師事朱熹,熹視為講友,博涉群書,探究義理,一生不涉仕途,不幹利祿,潛心著書立說。為學長於天文、地理、樂律、歷數、兵陣之說,精識博聞。著有《律呂新書》、《西山公集》等。
蔡元定是理學家中「慎獨」的典範。曾對諸子曰:「獨行不愧影,獨寢不愧衾。」這句話被蔡氏子孫作為祖訓,載入族譜之中代代相傳。這句話其實就是告誡子孫後代,就算一個人獨自活動,沒有人監督,也要憑著高度的自覺,按照一定的道德規范行事,不做任何違背道德、信念的事。
慶元四年八月初九(1198年9月11日)蔡元定病逝,守臣上奏,旨許歸葬,子沉扶柩三千里以還,十一月初六,葬於建陽莒口翠嵐山之源,公元2000年海內外眾裔孫集資將西山公墓建成「西山陵園」。
開熹三年(公元1207年),誅侂胄,枉者皆伸,朝廷對蔡元定平反招雪,初贈迪功郎,寶佑四年贈太子太傅謚文節。明嘉靖九年詔元定崇祀啟聖祠。
清康熙四十四年,聖祖仁皇帝頒賜宋儒蔡元定「紫陽羽翼」金匾。

建陽蔡氏九儒,包括蔡元定父子祖孫一門,四代共九人,即蔡元定,元定之父蔡發,元定之子蔡淵、蔡沆、蔡沈,蔡淵之子蔡格,蔡沈之子蔡模、蔡杭、蔡權。他們對程朱理學的研究頗著成就,堪稱理學世家,蔡氏九儒著書立說,羽翼朱子之道,聚徒講學,繼承閩學之脈,其論著被其後裔及門人匯編成集,刻版發行,成為中國學術史上的一大盛事。
在南宋時期,蔡氏一門四代均被宋理宗題匾褒獎,恐無第二門。寶祐三年(1255)至寶祐四年(1256),宋理宗連續三次加封蔡元定誥諭「賦材卓絕,道德取法於當時;造詣精純,模範儀型於後世」。寶祐三年(1255)五月六日,宋理宗還親筆御賜「西山」「廬峰」大字,命蔡元定孫蔡杭刻字於西山、雲谷山上。
除蔡元定外,宋理宗蔭封蔡元定父蔡發誥諭「闡河洛之教,誦橫渠之銘」;蔭封蔡杭父蔡沉誥諭「修身持敬,勤著述,垂於百世」;加封蔡元定孫蔡杭誥諭「窮理盡性,真得考亭之源流;博古通今,無愧後學之軌范」……一門四代均受歷代皇帝褒獎,深究其因,皆與蔡家一門「慎獨」好家風有著很大關系。
早在唐代乾寧年間(894—898),蔡家的祖先蔡爐就舉家南遷至建陽麻沙,蔡氏一門家族到建陽之後,世代傳承孔孟之學,習文練武,名人輩出。據統計,有25人成為衛國武官,有41人成為廉政文官。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從第九世蔡發起到第十二世蔡權,一門之內,四世出了九位大儒,號稱「蔡氏九儒」。
地處南平市建陽區麻沙鎮的蔡氏祠堂大門有「五經三注第,四世九賢家」的楹聯,表彰了建陽蔡氏九儒對宋儒學所作的重大貢獻,這與蔡氏一門自始至終恪守「慎獨」的好家風有著必然的聯系。
蔡元定,字季通,號西山,其父蔡發是位理學家。蔡元定幼時,其父便授以《西銘》,稍長即授以二程《語錄》、邵氏《經世》、張氏《正蒙》。同時,不間斷以「蔡氏家訓」教誨,告誡他應「為人良善,天必佑之。知錯責己,天心相之。仁義禮智,時刻注意」,並說「『慎獨』乃處世之第一要領」。
蔡發逝世,蔡元定登西山絕頂,構築書屋,在此忍飢呑齋,刻苦讀書,長達38年。他自詠:「獨抱葦編過客稀,單瓢不厭屢空時。幽然自與庖義近,春去人間總不知。」其間,著有《易學啟蒙》等14部書,並協助朱熹撰成《近思錄》《資治通鑒綱目》等重要著作。
宋寧宗慶元二年(1196)秋,韓侂胄擅政,朱熹被定為「偽學魁首」去職罷祠。作為朱熹得意門生的蔡元定,被以「佐熹為妖」的罪名,貶謫三千里外的湖南道州監管。
到了道州,遠近的讀書人久聞蔡元定的聲名,來求學者日眾。蔡元定面對逆境,並無畏懼:「彼以學來,何忍拒之,若有禍患,亦非閉門塞竇所能避也。」他雖身有疾患,仍抱病授徒,並常貽書訓其子及門生曰「獨行不愧影,獨寢不愧衾,勿以吾得罪故,遂懈一日」,又說「步步守著仁義禮智信,可傳子孫」。
蔡元定對「慎獨」是知行合一之人。他在彌留之際,還再三囑咐將棺木劈小,喪事從速從簡,拒收慰銀,都可看出他的言行一致。
「獨行不愧影,獨寢不愧衾」是蔡元定恪守「慎獨」的座右銘,意思是人們行走坐卧都要行為端正。慎獨的「獨」字有二義,一是指一個人獨處時,在沒人看管的情況下,能嚴格要求自己,不做虧心事,不做違反道德的事;一是指自己的心理活動,對於一個不好的念頭,都要警惕,都要克服,這樣可以使自己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不受權力慾望干擾,做一個表裡一致、行走坐卧都行為端正的人。
在「慎獨」家風的熏陶下,蔡元定的三個兒子淵、沆、沉自幼聽從父訓,克己復禮,慎獨處世。長子蔡淵長從朱熹,隱德不耀,受父師之命,隱居九峰專心著書,他的遺訓一是「屋漏無愧,暗室無欺」;次子蔡沆以「慎獨」為座右銘,舉動端嚴,用心數年著成《春秋五論》。
慶元四年(1198)八月初九日,蔡元定去世,三子蔡沉扶柩以歸,贈銀以途者眾,蔡沉跪謝堅不肯受。受朱熹之託,他隱於九峰,反復十年,著成《尚書集傳》二書。他的遺訓是,「世事多顛倒,唯仁實可依」。
蔡氏九儒共有著述48書,內容包羅萬象,涉及理學、易象、天文、地理、禮樂、兵制、度數等。這些著述的匯編歷經七百多年的編輯和流傳過程,至今仍得以流傳的蔡氏九儒書,蔡氏九儒書是閩學史上的一部巨著,在中國文化學術史上這確是一個奇觀,一個家族連續四代九人,以理學為中心內容,深入研究,精心撰著,從而形成博大的學術體系,這種罕見的學術現象,在學術史,出版史和人才發展史上都是十分獨特的。

『叄』 為何祠堂祭祖文化只在中國南方,而中國北方沒有呢

宗祠文化多數都是來自於南方的,因為在古代,漢人大舉南遷時,很多北方人也都流散在了南方,當時南方就已經有了宗祠文化,所以,很多北方人祭祖的宗祠都在南方。而且現今的大多北方人,都是直接去親人的墓地祭祖,比較直接,他們不會像是南方人那麼正規的去建立一些祠堂祭拜,北方人原本就是直率簡單,所以,在多數北方人心中,直接去墓地祭拜,更加直接方便,也能表達自己對先人的懷念。

南方原本就是一個生活品質非常高的地方,而北方人生來就比較粗獷,他們直接將祖輩安放在墓地,每到清明節、重陽節,人們都會拿著鮮花、水果、食物去祭拜,這樣的祭祖方式也可以表達心意,所以這就是南北之間祭祖習俗的差異。

『肆』 宗祠與公祠有何區別

宗祠:宗祠,又稱宗廟、祖祠、祠堂。是儒教供設祖先的神主牌位、舉行祭祖活動場所,又是存放家族亡故先輩牌位、舉行家族內各種儀式或處理家族事務的地方。

公祠:指過去由社會公眾或某個階層為共同祭祀而修建的房屋。我國現有的公祠很多,如蘇公祠、張公祠、韓公祠等。

區別:

1、宗祠是同族人祭祀祖先的場所,而公祠是為祭祀某個名人而修建的。

2、宗祠為同宗族人所共同擁有的建築物;而公祠是公共建築物。

(4)宗祠文化始於哪個朝代擴展閱讀

據清初《光澤縣志》載,當地「從前各族宗祠無幾,近數十年,凡聚族而居者,城鄉多各建祠。春秋祭祀,序昭穆,崇功德,敬老尊賢,頗有追遠睦族遺意。」一般家族不僅有一族合祀的族祠、宗祠(或稱「總祠」),族內各房、各支房,往往還有各自的支祠、房祠,以奉祀各直系祖先。

祠堂的建築大多講究「風水,通常是在祖先最先居住的地方,將舊房改建成祠堂;一些家族建宅時,往往先建祠堂。

在中國傳統的儒教文化里,宗祠文化是一項不可蔑視的姓氏宗族文化,由於封建社會遺留下來的傳宗接代思想的根深蒂固,中華民族就產生了姓氏文化,全世界任何國家的姓氏文化都沒有像中國這樣延續數千年來都沒有間斷。

雖然在文化大革命時期,破四舊在一定程度上阻滯了其發展甚至受到嚴重批判,但作為一種宗族文化,一種植根於百姓骨髓的傳統,還是迅速地在中國大地蔓延生息,香火不斷,最具象的一面,即是宗祠文化。

『伍』 祠堂出現在哪個朝代

「祠堂」這個詞語最早出現於漢代,但是,祠堂這種性質功能的建築,出現於遠古社會末期,父系氏族時代。
祠堂是儒家祭祀祖先或先賢的場所,漢代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祠堂」成為早有的祭祀場所的名稱。但是,這種具有祭祀功能的建築,絕非漢代才出現,早在遠古社會末期,父系氏族時期,部落里出現一種公共場所的建築,這種建築的功能是祭祀和祈求,兼有占卜、慶祝和重大決定功能。它不是一般部落會議的場所,因此平時嚴格封閉,由巫人、祭司等專門神職人員管理,其他人僅僅活動日齊聚於此。這個集族權、神權於一體的建築,就是最早的祠堂。只是當時不叫這個名稱。

『陸』 起源於北方的宗祠文化,為什麼在南方才能發揚光大

我覺得祠堂到南方才發揚光大的原因有三點。

首先是歷史遺留因素。

在古代時,多耕地的北方與多水田的南方相比用具自然優勢,畢竟當時農耕用具不發達,水田在開發上不如旱地,所以在當時北方是兵家必爭之地,經常有戰火,所以使得很多北方人南遷,家庭也四分五裂,宗祠被毀,宗族觀念也漸漸被沖淡。

而北方人的到來會侵吞佔有大量本屬於南方人的資源,為了能夠與之抗衡保證自身的生產發展,南方人不得不聯合起來,通過供奉宗祠的方式來加強內部的穩固性。

而且北方成年男子結婚後往往會分家,意思說出去獨立,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祠堂的影響力。

『柒』 宗祠文化起源於北方,為什麼南方的祠堂比北方多

宗祠文化起源於北方,為什麼南方的祠堂比北方多?

我們常常可以在一些影視劇裡面看到,一些大家族都有自己的祠堂,裡面擺放著很多的牌位,這些牌位都是家族當中已經死去的人們,而這樣的大家族很多也都是當時的名門望族,流傳時間很長,名聲很高。不過「祠堂」這種地方,在現代社會來說其實並不多見,而且大部分都在南方,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南方的祠堂要比北方更多呢?

相較而言,北方那些大家族,成千上百年世代祖居於此,宗祠也比較固定,所以在數量要少於南方。但是就歷史而言,往往要比南方宗祠來的長久。像晉祠、孔廟,這些都是非常著名的。

最後除了前面說的戰亂問題,還有經濟條件方面的因素。從建宗祠,到維護宗祠,都是需要用到錢的。前面我們也說了,北方人口多,可是土地相對而言就分配得少了,在耕地比較缺乏的情況之下,糧食收入自然也就保證不了年年豐收了。

在古代的農耕時期,家族沒有富裕起來,宗祠的維護自然就受到了影響。

南方可就不一樣了,不管是耕地的面積分配,還是南方氣候條件,都是非常有利糧食收成的。有多餘的財力去維護宗祠的完整性,這是北方當時很難做得到的。

『捌』 胡氏宗祠的建設沿革

龍川胡氏宗祠始建於宋。宗祠是一個家族的族徽,徽州人尋根文化底蘊十分厚重,徽州人在與同姓人交談時常用的一句話就是「都是一個祠堂的」,可見祠堂在尋根之旅中有標志作用。
嘉靖二十五年(1547年),里人兵部尚書胡宗憲倡導捐資擴建。懸掛在宗祠正廳上首的匾額書有「宗祠」兩個大字,上款為(明)「嘉靖丁未年(1547)」,下款是「光澤王書」。
清光緒四年(1878年),重修。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再次重修。現建築主體仍保持了明代徽派建築藝術風格,而內部裝飾則以清代風格為主。

『玖』 大宗祠和宗祠的區別

1、大宗祠:大宗祠是中華民族祭祀祖先場所。中國的封建社會以忠孝禮義為制度基礎,大宗祠作為家族的象徵,自然在人們心目占里有極高的地位。

3、總結:大宗祠是家族的象徵,也是中華民族祭祀祖先場所。宗祠是儒教供設祖先的神主牌位、舉行祭祖活動的場所,又是從事家族事務活動的地方。

(9)宗祠文化始於哪個朝代擴展閱讀:

大宗祠的建築:

流坑大宗祠是流坑村最為考究的建築,尤其是其前院的三座牌坊不僅在景觀上有不可忽視的標志作用,在村民心目中也有著強烈的認同感。

2004年江西對此大宗祠進行修繕,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遵循「全面保護、尊重歷史、還原風貌、突出重點」的總體保護和整治原則,對這一區域的總體布局、道路系統、綠化系統、人文景觀、牌坊及影壁的復原進行了全方位的規劃設計,盡其所能地展現了流坑村的歷史原貌。

據稱,規劃實施結束後,流坑可能進一步成為今後研究江西乃至中國歷史與民俗的重要基地。

宗祠的地位:

在中國傳統的儒家文化里,宗祠文化是一項不可蔑視的姓氏宗族文化。由於封建社會遺留下來的傳宗接代思想的根深蒂固,中華民族就產生了姓氏文化。

全世界任何其他國家的姓氏文化,都沒有像中國這樣延續數千年來都沒有間斷。雖然在文化大革命時期,破四舊在一定程度上阻滯了其發展,甚至受到嚴重批判,但作為一種宗族文化,一種植根於百姓骨髓的傳統,還是迅速地在中國大地蔓延生息,香火不斷,最具象的一面,即是宗祠文化。

『拾』 請問,祠堂里的先祖畫像,這樣供奉方法、行為,起源於什麼朝代

「祠堂」這個名稱最早出現於漢代,當時祠堂均建於墓所,曰墓祠;南宋朱熹《家禮》立祠堂之制,從此稱家廟為祠堂。當時修建祠堂有等級之限,民間不得立祠。到明代嘉靖「許民間皆聯宗立廟」,後來倒是做過皇帝或封侯過的姓氏才可稱「家廟」,其餘稱宗祠。所以,應該是明代

與宗祠文化始於哪個朝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91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7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6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9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4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41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2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