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衢州道教文化有哪些

衢州道教文化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5-11 05:44:20

『壹』 告訴大家什麼是道教文化

道教文化紛繁絢燦,包羅萬象,其內容龐雜多端,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道教神學
在道教文化雜而多端的內容當中,有一個核心,就是道教神仙信仰。道教作為一個成熟的宗教,具有一套自己的神學理論,有一種能夠吸引人們進行追求的宗教信仰目標。這種信仰就是,人可以通過努力追求而成為長生不死、功能廣大的神仙。這種神仙信仰乃是道教所闡發的神學理論核心。道教產生之初,即已確立了其神仙信仰,同時這一時期的道教還從古代哲學、原始宗教及古人的養生鍛煉等行為中吸取了許多成分,用來組建其有關神仙信仰的理論和行為體系,奠定了道教神學發展的基礎。在"神仙信仰"這塊"磁石"的吸引之下,道教徒進行了種種吸收、創建文化的活動,營造出一個龐雜的道教文化體系。

道教倫理
道教的倫理道德思想,反映在道教的教規、戒律當中。道教的倫理道德觀念,既吸收了道家的倫理道德觀念,同時也吸收了儒、釋二家的,故其內容愈來愈多,亦愈來愈復雜。其中對道教倫理觀念影響十分顯著的是儒家以忠孝為主軸的三綱五常思想。但和儒家不同的是,道教的倫理道德,主要是靠神靈的威力來貫徹的。道教一方面以長生成仙的美好幻想來引導人們自覺地遵守倫理道德;另一方面又用賞善罰惡的神靈威力來迫使人們遵守倫理道德。正面引導與反面恐嚇相結合,使它的道德倫理准則,在社會上發生更大的影響。此外道教的勸善書,使道教的倫理道德思想更集中、更系統化和更通俗化。
道教哲學
以往道教被認為是一種低級通俗的民間宗教,只有一些近於巫術的符水、齋教、科儀,談不上哲學思辯。但如今大部分的學者皆認為道教有其哲學性的內容。道教哲學是為其教義服務的,是其教理教義的思想理論基礎,換言之,對道教教義的哲學論證就是道教哲學。道教哲學的思想素材一開始就來自中國哲學,主要是道家哲學。道教大量地利用了道家哲學的理性論證,使道教思想中包含世界觀、認識論、倫理學、人生論等豐富的哲學內容,這些內容是道教哲學的基本范圍和構成成分。其中神仙不死之"道"是道教哲學的中心范疇,神仙存在和人能成仙不死是基本的命題,論證人有無成仙的內在根據、人成仙取何途徑是其思想體系中最主要的一面。
道教金丹術
金丹術是道教的一項重要方術,包括外丹和內丹。外丹即通常所說的煉丹術,也稱外丹黃白術。外丹以丹砂、鉛、汞、硫為主要原料與其他葯物相配合置於爐鼎之中,運用"飛"、"抽"、"伏"、"封"、"淋"…等等手段加以燒煉,以求製得服餌後能使人長生不死、羽化登仙的仙丹妙葯。因相信服食金丹才能長生成仙,故歷來道士莫不投入畢生心力加以煉制。雖然服食金丹最後並不能長生不老,但道士在煉丹過程中,卻意外地推動了中國古代科學的發展。隨著外丹術的逐漸衰落,代之而起的是煉養人體精、氣、神的內丹術。內丹術繼承綜合了服氣、胎息、守一、存思等功 法,對後來的氣功 影響很大。

道教醫學
自道教創興之時,道教就把醫術作為其傳道濟世的工具。而且隨著魏晉神仙道教理論體系的建立,道教徒更是把醫葯視為其追求和達到長生的必要輔助手段和必備知識。道教醫學"道法自然"的思想為理論指導,加以進一步發展,從而形成了極富道教特色的人體醫學思想。道教醫學家經過長期濟世行醫的醫療實踐活動,積累了豐富的醫療經驗,並且發明創新了各種能強身健體、延年益壽道教醫學養生功 法,如房中術、服食、辟榖等等。

道教文藝
道教文學藝術就是以宣傳道教教義、神仙長生思想以及反映其宗教生活為題材的內容的各種形式的文學藝術作品。文學藝術可以擴大道教的社會影響,進而提高道教的宗教素質。反過來,道教
的神仙信仰也給中國文學藝術的發展巨大的影響。在道經中,不僅有些道經本身就是文學作品,而道教中的音樂、宮觀建築、神仙圖像等,也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在中國的文學藝術作品中,以道教和神仙為內容的作品更是不可勝計,從中也可以看出道教與文學藝術的密切關系。
當然,道教文化的內容還不止上述六個方面,如果深入地加以探究起來,必將會發現道教文化的豐富及多彩。

『貳』 中國道教名山和建築都有那些

相傳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居處遊憩之地。世人以為通天之境,祥瑞多福,咸懷仰慕。道教潛隱默修之士,喜遁居幽靜之山林,故多擇有仙跡傳說之處,興建宮觀,期蔭仙風而功道圓融。歷代以來,道侶棲止,香客遊人絡繹不絕,故洞天福地已成為中國綿綉河山之勝境。

第一洞天 霍桐山洞
周回三千里,名霍林洞天,在福州長溪縣。

第二洞天 東岳泰山洞
周回一千里,名曰蓬玄洞天,在袞州乾封縣。

第三洞天 南嶽衡山洞
周回七百里,名曰朱陵洞天,在衡州衡山縣。

第四洞天 西嶽華山洞
周回三百里,名曰物仙洞天,在華州華陰縣。

第五洞天 北嶽常山洞
周回三千里,名曰物玄洞天,在恆州常山曲陽縣。

第六洞天 中嶽嵩山洞
周回三千里,名曰司馬洞天,在東都登封縣。

第七洞天 峨嵋山洞
周回三百里,名曰虛陵洞天,在嘉州峨嵋縣。

第八洞天 廬山洞
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洞靈真天,在江州德安縣。

第九洞天 四明山洞
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山赤水天。

第十洞天 會稽山洞
周回三百五十里,名曰極玄大亢天,在越州山陰縣鏡湖中。

第十一洞天 太白山洞
周回五百里,名曰玄德洞天,在京北府長安縣連終南山。

第十二洞天 西山洞
周回三百里,名曰天柱寶極玄天,在洪州南昌縣。

第十三洞天 小溈山洞
周回三百里,名曰好生玄上天,在潭州澧陸縣。

第十四洞天 潛山洞
周回八十里,名曰天柱司玄天,在舒州懷寧縣。

第十五洞天 鬼谷山洞
周回七十里,名曰貴玄司真天,在信州貴溪縣。

第十六洞天 武夷山洞
周回一百二十里,名曰真升化玄天,在建州建陽縣。

第十七洞天 笥山洞
周回一百二十里,名曰太玄法樂天,在吉州永新縣。

第十八洞天 華蓋山洞
周回四十里,名曰容成大玉天,在溫州永嘉縣。

第十九洞天 蓋竹山洞
周回八十里,名曰長耀寶光天,在台州黃岩縣。

第二十洞天 都嶠山洞
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寶玄洞天,在容州普寧縣。

第二十一洞天 白石山洞
周回七十里,名曰秀樂長真天,在鬱林州南海之南也,
又雲和州含山縣。

第二十二洞天 岣漏山洞
周回四十里,名曰玉闕寶圭天,在客州北流縣。

第二十三洞天 九疑山洞
周回三千里,名曰朝真太虛天,在道州延唐縣。

第二十四洞天 洞陽山洞
周回一百五十里,名曰洞陽隱觀天,在潭州長沙縣。

第二十五洞天 幕阜山洞
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玄真太元天,在鄂州唐年縣。

第二十六洞天 大酉山洞
周回一百里,名曰大酉華妙天,去辰州七十里。

第二十七洞天 金庭山洞
周回三百里,名曰金庭崇妙天,在越州剡縣。

第二十八洞天 麻姑山洞
周回一百五十里,名曰丹霞天,在撫州南城縣。

第二十九洞天 仙都山洞
周回三百里,名曰仙都祈仙天,在處州縉雲縣。

第三十洞天 青田山洞
周回四十五里,名曰青田大鶴天,在處州青田縣。

第三十一洞天 鍾山洞
周回一百里,名曰朱日太生天,在潤州上元縣。

第三十二洞天 良常山洞
周回三十里,名曰良常放命洞天,在潤州句客縣。

第三十三洞天 紫蓋山洞
周回八十里,名曰紫玄洞照天,在荊州常陽縣。

第三十四洞天 天目山洞
周回一百里,名曰天蓋滌玄天,在杭州餘杭縣。

第三十五洞天 桃源山洞
周回七十里,名曰白馬玄光天,在玄州武陵縣。

第三十六洞天 金華山洞
周回五十里,名曰金華洞元天,在婺州金華縣。
洞天福地,道教所劃分七十二處名山洞府福地,
其間多得道成仙之所。

第一福地 肺山
在江寧句容縣界

第二福地 蓋竹山
在衢州仙都縣

第三福地 仙磕山
在溫州梁城縣十五里近白溪草巿

第四福地 東仙源
在台州黃岩縣

第五福地 西仙源
在台州黃岩縣嶠嶺一百二十里

第六福地 南田山
在東海東,舟船往來可到

第七福地 玉溜山
在東海近蓬萊島上

第八福地 青嶼山
在東海之西,與扶桑相接

第九福地 郁木洞
在玉芛山南

第十福地 丹霞山
在麻姑山

第十一福地 君山
在洞庭青草湖中

第十二福地 大若岩
在溫州永嘉縣東一百二十里

第十三福地 焦源
在建州建陽縣北

第十四福地 靈墟
在台州唐興縣北

第十五福地 沃州
在越州剡縣南

第十六福地 天姥嶺
在剡縣南

第十七福地 若耶溪
在越州會稽縣南

第十八福地 金庭山
在廬州巢縣,別名紫微山

第十九福地 清遠山
在廣州清遠縣

第二十福地 安山
在交州北

第二十一福地 馬嶺山
在柳州郭內水東

第二十二福地 鵝羊山
在潭州長沙縣

第二十三福地 洞真墟
在潭州長沙縣

第二十四福地 青玉壇
在南嶽祝融峰西

第二十五福地 光天壇
在衡岳西源頭

第二十六福地 洞靈源
在南嶽招仙觀西

第二十七福地 洞宮山
在建州關隸鎮五嶺里

第二十八福地 陶山
在溫州安國縣

第二十九福地 皇井
在溫州橫陽縣

第三十福地 爛柯山
在衛州信安縣

第三十一福地 勒溪
在建州建陽縣東

第三十二福地 龍虎山
在信州貴溪縣

第三十三福地 靈山
在信州上饒縣北

第三十四福地 泉源
在羅浮山中

第三十五福地 金精山
在虔州虔化縣

第三十六福地 閣皂山
在吉州新淦縣

第三十七福地 始豐山
在洪州城縣

第三十八福地 逍遙山
在洪州南昌縣

第三十九福地 東白源
在洪州新吳縣東

第四十福地 缽池山
在楚州

第四十一福地 論山
在潤州丹徒縣

第四十二福地 毛公壇
在蘇州長州縣

第四十三福地 雞籠山
在和州歷陽縣

第四十四福地 桐柏山
在唐州桐柏縣

第四十五福地 平都山
在忠州

第四十六福地 綠夢山
在朗州武陵縣,接桃源界

第四十七福地 虎溪山
在江州南彭澤縣

第四十八福地 彰龍山
在潭州澧陵縣北

第四十九福地 抱福山
在連州連山縣

第五十福地 大面山
在益州成都縣

第五十一福地 元晨山
在江州都昌縣

第五十二福地 馬蹄山
在饒州鄱陽縣

第五十三福地 德山
在朗州武陵縣

第五十四福地 高溪藍水山
在雍州藍田縣

第五十五福地 藍水
在西都藍田縣

第五十六福地 玉峰
在西都京兆縣

第五十七福地 柱山
在杭州於潛縣

第五十八福地 商谷山
在商州

第五十九福地 張公洞
在常州宜興縣

第六十福地 司馬梅山
在台州天台山北

第六十一福地 長在山
在齊州長山縣

第六十二福地 中條山
在河中府虞鄉縣

第六十三福地 茭湖魚澄洞
在西古姚

第六十四福地 綿竹山
在漢州綿竹縣

第六十五福地 瀘水
在西梁州

第六十六福地 甘山
在黔南

第六十七福地 晃山
在漢州

第六十八福地 金城山
在古限戍,又雲石戍

第六十九福地 雲山
在邵州武剛縣

第七十福地 北邙山
在東都洛陽縣

第七十一福地 廬山
在福州連江縣

第七十二福地 東海山
在海州東二十五里

『叄』 衢州有那些歷史文化

一、節慶活動

衢州地理復雜、歷史事件(戰爭、移民等)眾多因此而方言眾多,多受北部吳語、皖南徽語、江西贛語、閩北方言的建州語等的影響,從而形成了復雜多樣,其中江山方言堪稱是漢語活化石保留了不少古代詞彙,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3)衢州道教文化有哪些擴展閱讀

衢州被稱為中國特產之鄉,各縣都有一批名牌旅遊特色產品:開化紙、開化根雕、江山西硯、柯城瑩白瓷等。

柯城區花卉、特禽;衢江區椪柑、竹炭;龍游縣:竹筍、黃花梨;江山市:白鵝、獼猴桃、白菇、蜜蜂;常山縣胡柚、油茶;開化縣龍頂茶、金針菇、根雕藝術。

衢州著名小吃:三頭一掌,衢州三頭分別是兔頭、鴨頭、魚頭和鴨掌,都是衢州地方特色風味食品。

風味特色小吃:衢州烤餅、衢州麻餅、八寶菜、龍游米糊、龍游開洋豆腐乾、龍游發糕、毛豆腐、衢州油炸果、山粉肉、開化青螄、開化焙糕、常山胡柚、菱角豆腐、開化板栗、高家蘿卜絲、衢州椪柑、衢州柑橘、衢紅桔、雙橋粉干、常山索麵。

衢州也是產茶地區,龍游是全國重點茶葉產區之一,有1500多年的種植史。龍遊方山茶、開化龍頂茶、衢州玉露茶、江山綠牡丹等。

『肆』 道教有很多聖地,它們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么

道教主張道法自然,崇拜神仙,並多認為在景色秀麗,林木幽深的地方為神仙聚居之所。修真慕仙的他們所以把天下名山分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

一、 十大洞天
十大洞天,是道教中認為上天派群仙治理之所,它們分別為:
王屋山洞,一稱小有清虛之天,即山西垣曲河,河南濟源兩縣的王屋山。
委羽小洞,一稱大有空明之天,即浙江黃岩縣的委羽山。
西城山洞,一稱太玄總真之天;疑是青海的西傾山;
西玄山洞,一稱三元極真之天;即西嶽華山。
青城山洞,一稱寶仙九室之天,即四州青城山。
赤城山洞,一稱上清玉平之天,即浙江天台縣赤城山。
羅浮山洞,一稱朱明輝真之天,即廣東羅浮山。
句曲山洞,一稱金壇華陽之天,即江蘇茅山。
林屋山洞,一稱元神幽之天。即江蘇吳縣西洞山。
括蒼山洞,一稱成德隱玄之天。即浙江仙居、臨海兩縣間的括蒼山。

二、 三十六小洞天
三十六小洞天,是道教中認為上天派上仙治理之所,它們分別為:
霍桐山洞,名曰霍林洞天,在福州長溪縣,屬仙人王緯玄治之。
東岳泰山洞,名曰蓬玄洞天,在袞州干封縣,屬山圖公子治之。
南嶽衡山洞,名曰朱陵洞天,在衡州衡山縣,仙人石長生治之。
西嶽華山洞,名曰惣仙洞天,在華州華陰縣,真人惠車子主之。
北嶽常山洞,名曰惣玄洞天,在恆州常山曲陽縣,真人鄭子真治之。
中嶽嵩山洞,名曰司馬洞天,在東都登封縣,仙人鄧雲山治之。
峨眉山洞,名曰虛陵洞天,在嘉州峨嵋縣,真人唐覽治之。
廬山洞,名曰洞靈真天,在江州德安縣,真人周正時治之。
四明山洞,名曰山赤水天,在越州上虞縣,真人刁道林治之。
會稽山洞,名曰極玄大亢天,在越州山陰縣鏡湖中,仙人郭華治之。
太白山洞,名曰玄德洞天,在京北府長安縣連終南山,仙人張季連治之。
西山洞,名曰天柱寶極玄天,在洪州南昌縣,真人唐公成治之。
小溈山洞,名曰好生玄上天,在潭州澧陵縣,仙人花丘林治之。
潛山洞,名曰天柱司玄天,在舒州懷寧縣,仙人稷丘子治之。
鬼谷山洞,名曰貴玄司真天,在信州貴溪縣,真人崔文子治之。
武夷山洞,名曰真升化玄天,在建州建陽縣,真人劉少公治之。
笥山洞,名曰太玄法樂天,在吉州永新縣,真人梁伯鸞主之。
華蓋山洞,名曰容成大玉天,在溫州永嘉縣,仙人平公修治之。
蓋竹山洞,名曰長耀寶光天,在台州黃岩縣,屬仙人商丘子治之。
都嶠山洞,名曰寶玄洞天,在容州普寧縣,仙人劉根治之。
白石山洞,名曰秀樂長真天,在雲和州含山縣,白真人治之。
岣漏山洞,名曰玉闕寶圭天,在客州北流縣,屬仙人餞真人治之。
疑山洞,名曰朝真太虛天,在道州延唐縣,仙人嚴真青治之。
洞陽山洞,名曰洞陽、隱觀天,在潭州長沙縣,劉真人治之。
幕阜山洞,名曰玄真太元天,在鄂州唐年縣,屬陳真治之。
大酉山洞,名曰大酉華妙天,去辰州七十里,尹真人治之。
金庭山洞,名曰金庭崇妙天,在越州剡縣,屬趙仙伯治之。
麻姑山洞,名曰丹霞天,在撫州南城縣,屬王真人治之。
仙都山洞,名曰仙都祈仙天,在處州縉雲縣,屬趙真人治之。
青田山洞,名曰青田大鶴天,在處州青田縣,屬付真人治之。
鍾山洞,名曰朱日太生天,在潤州上元縣,屬龔真人治之。
良常山洞,名曰良常放命洞天,在潤州句客縣,屬李治之。
紫蓋山洞,名曰紫玄洞照天,在荊州常陽縣,屬公羽真人治之。
目山洞,名曰天蓋滌玄天,在杭州餘杭縣,屬姜真人治之。
桃源山洞,名曰白馬玄光天,在玄州武陵縣,屬謝真人治之。
金華山洞,名曰金華洞元天,在婺州金華縣,屬戴真人治之。

三、 七十二福地
七十二福地,是道教中認為上天派真人治理的山、洞、壇、溪,它們分別為:
地肺山——在江寧府句容縣界,昔陶隱居幽棲之處。
蓋竹山——在衢州仙都縣,真人施存治之。
仙�山——在溫州梁城縣十五里近白溪草市,真人張董華治之。
東仙源——在台州黃岩縣,屬地仙劉奉林治之。
西仙源——亦在台州黃岩縣嶠嶺一百二十里,屬地仙張兆期治之。
南田山——在東海東,舟船往來可到,屬劉真人治之。
玉溜山——在東海近蓬菜島上,多真仙居之,屬地仙許邁治之。
青嶼山——在東海之西,與扶桑相接,真人劉子光治之。
郁木洞——在玉筍山南,是蕭子雲侍郎隱處,至今陰雨,猶聞絲竹之音,往往樵人遇之屬地仙赤魯斑主之。
丹霞山——在麻姑山,是蔡經真人得道之處,到今雨夜多聞鍾磬之聲,屬蔡真人治之。
君山——在洞庭青草湖中,屬地仙侯生所治。
大若岩——在漫無邊際州永嘉縣東一百二十里,屬地仙李方回治之。
焦源——在建州建陽縣北,是尹真人隱處。
靈墟——在台州唐興縣北,是白雲先生隱處。
沃洲——在越州剡縣南,屬真人方明所治之。
天姥嶺——在剡縣南,屬真人魏顯仁治之。
若耶溪——在越州會稽縣南,屬真人山世遠所治之。
金庭山——在廬州巢縣,別名紫微山,屬馬仙人治之。
清遠山——在廣州清遠縣,屬陰真人治之。
安山——在交州北,安期生先生隱處,屬先生治之。
馬嶺山——在柳州郭內水東,蘇耽隱處,屬真人力牧主之。
鵝羊山——在潭州長沙縣,婁駕先生隱處。
洞真墟——在潭州長沙縣,西嶽真人韓終所治之處。
青玉壇——在南嶽祝融峰西,青烏公治之。
光天壇——在衡岳西源頭,鳳真人所治之處。
洞靈源——在南嶽招仙觀西,鄧先生所隱地也。
洞宮山——在建州關隸鎮五嶺里,黃山公主之。
陶山——在溫州安國縣,陶先生曾隱居此處。
皇井——在溫州橫陽縣,真人鮑察所治處。
爛柯山——在衛州信安縣,王質先生隱處。
勒溪——在建州建陽縣東,是孔子遺硯之所。
龍虎山——在信州貴溪縣,仙人張巨君主之。
靈山——在信州上饒縣北,墨真人治之。
泉源——在羅浮山中,仙人華子期治之。
金精山——在虔州虔化縣,仇季子治之。
閣皂山——在吉州新淦縣,郭真人所治處。
始豐山——在洪州豐城縣,尹真人所治之地。
逍遙山——在洪州南昌縣,徐真人治之地。
東白源——在洪州新吳縣東,劉仙人所治之地。
缽池山——在楚州,王喬得道之處。
論山——在潤州丹徒縣,是終真人治之。
毛公壇——在蘇州長洲縣,屬庄仙人修道之所。
雞籠山——在和州歷陽縣,屬郭真人治之。
桐柏山——在唐州桐柏縣,屬李仙君所治之處。
平都山——在忠州,是陰真君上升之處。
綠蘿山——在朗州武陵縣,接桃源界。
虎溪山——在江州南彭澤縣,是五柳先生隱處。
彰龍山——在潭州澧陵縣北,屬臧先生治之。
抱福山——在連州連山縣,屬范真人所治處。
大面山——在益州成都縣,屬仙人柏成子治之。
元晨山——在江州都昌縣,孫真人、安期生治之。
馬蹄山——在饒州鄱陽縣,真人子州所治之處。
德山——在朗州武陵縣,仙人張巨君治之。
高溪藍水山——在雍州藍田縣,並太上所游處。
藍水——在西都藍田縣,屬地仙張兆其所治之處。
玉峰——在西都京兆縣,屬仙人柏戶治之。
天柱山——在杭州於潛縣,屬地仙王柏元治之。
商谷山——在商州,是四皓仙人隱處。
張公洞——在常州宜興縣,真人康桑治之。
司馬梅山——在台州天台山北,是李明仙人所治處。
長在山——在齊州長山縣,是毛真人治之。
中條山——在河中府虞鄉縣,是趙仙人治處。
湖魚澄洞——在西古姚州,始皇先生曾隱居此處。
綿竹山——在漢州綿竹縣,是瓊華夫人治之。
瀘水——在西梁州,是仙人安公治之。
甘山——在黔南,是寧真人治處。
工晃山——在漢州,是赤須先生治。
金城山——在古限戍,又雲石戍,是石真人所治之處。
雲山——在邵州武剛縣,屬仙人盧生治之。
北邙山——在東都洛陽縣,屬魏真人治之。
廬山——在福州連江縣,屬謝真人治之。
東海山——在海州東二十五里,屬王真人治之。

『伍』 道家文化具體有哪些對現在有什麼影響要具體點的

秦朝:煉丹修仙 之 徐福東渡日本 童男童女
漢朝:五斗米教 之 張魯割據漢中
晉朝:《抱朴子》--葛洪
南北朝:陶弘景 --弘揚《上清經》創立茅山宗道教
隋朝:楊堅曾於開皇二十年(公元600年)下詔「沙門壞佛像、道士壞天尊者,以惡逆論」。隋煬帝楊廣即位後,與其父一樣,既篤信佛教又利用和扶持道教。他上清茅山高道王遠知,並對外丹仙葯深信不疑。隋煬帝還曾集中學者撰作新道書,並編撰道經目錄。
唐朝:高宗李治,追號老君為「太上玄元皇帝」,「聖母為先天太後」,規定王公百僚皆習《老子》,咸亨五年(公元674),以《老子》為官吏考試的科目之一,為道門的理論闡揚奠定了基礎,但他晚年又擬服胡僧枷阿逸多(非道教中人)的葯,幸大臣切諫始未成事。
宋朝:南宋汪應辰《跋石洞霄傳》曰:「劉歆敘《七略》以道家為諸子,神仙為方技。至道家者流有所謂黃帝力牧之書。蓋非特不以道家為神仙,亦不以黃帝為道家也。自崔浩清頒寇謙之之說於天下,是後,道家,方技遂合為一。以黃帝為道家且不可,況又變而為方技乎?」他堅持「道家」與「神仙、方技」有別,這就說明當時民間已經有這個混用的現象。歐陽修《崇文總目敘釋》有「道家類」曰:「道家者流,本清虛,去健羨,泊然自守。」
元朝:全真教--丘處機 國教 與成吉思汗關系密不可分
明朝:明朝建立以後,道教承宋元舊制,分為正一、全真兩大派系,官方發給不同的度牒。明朝皇室因鑒於世居龍虎山張陵後裔在道教中的影響,一方面肯定了元代授正一道教主的地位,但又革除「天師」稱號,改授為正一嗣教真人。在明代皇帝中,特別崇奉道教的明世宗(朱厚熜1522—1566年在位),他自號「玄都境萬壽帝君」,躬親禮齋,許多道事士被授予「少保」、「禮部尚書」等官銜,參與朝政。明代歷世還在京師設置道籙司,在各府設置道正司,在各縣設置道會司,將道教事務列入朝廷行政管理的范圍。
清朝:自明中葉後,道教衰微的勢頭已較為明顯。到了清代,朝野重佛抑道。乾隆年間(1736—1795年)宣布黃教為國教,道教為漢人的宗教;限制天師職權,取消其道教之首的地位,由二品降至五品,並禁止其差遣法員傳度。到了道光(1821—1850年)年代,又取消了傳統的張天師朝覲禮儀。道教丟失了與朝廷的聯系,其地位逐漸下降。

總而言之道教作為本土宗教 對中華大地的影響深遠 在經歷過兩千年的封建統治後 與佛 儒 兩教相輔相成 一些思想和文化底蘊為中華文明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陸』 道教文化有哪些

道家文化的精髓

每當說起中華文化
,
有人總喜歡抬出儒家思想
,
彷彿只有儒家思想孔孟之道才
是中華文化的典範。經常有人說儒家思想如何如何正確、孔子是如何如何偉
大„„卻不知,道家哲學才是在中華文化中最有生命力的部分。

道家哲學是一門最樸素的社會和自然科學。

道家的許多經典著作都精闢地道出了社會和自然的發展規律。如
:
《道德經》
這部道家經典作品中的觀點博大精深,
其理論包羅萬象,
能跨越時空應用世間萬
物。
《莊子》這部文學成就很高的哲學經典所闡述的人生觀、世界觀是如此之精
辟,以至於可以治療現代人的精神空虛。
《莊子》一書中早就具備了「自由平等」
的觀念,
其思想之先進可見一斑。
《孫子兵法》
是一部以道家哲學為理論的兵法,
堪稱眾兵法之綱,
其軍事理論沿用至今,
其正確性仍被證明是無懈可擊的,
倍受
各國軍事家推崇。此外許多國璀如武術、中醫等皆與道家理論有著密切的關系。
相比之下,
儒家只有一套說教色彩很濃的禮教,
除了三綱五常之類的教條外,

乎沒有什麼科學性的思想。
而這種思想體系竟然統治中國數千年,
正是儒家思想
束縛了中華民族創造力。

道家思想促進中華文明的發展,促進中華文明的發展的是道。

道家核心思想: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
道家第一原則:
「道法自然「。順應自然,不要過於刻意,
「去甚,去奢,
去泰「。人要以自然的態度(三個層面)對待自然,對待他人,對待自我。所以
會有「自然——釋然——當然——怡然「。

2.
道家第二原則:
「為而不爭「。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
「;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厚德載物,上善若水「。四種情況:方
而不割
-
有稜角而不傷人;
直而不肆
-
率直而沒有放肆;
光而不耀
-
有光芒而不炫耀;
廉而不剮。體現處世的態度:平和、寬容、自然。

3.
道家第三原則:
「清靜為天下正「。清靜之道,自然之道。
「處無為之事,
行無言之道「高明的管理者要懂得:
「不言之教「,有時無聲勝有聲。
「治大國若
烹小鮮,不可煩,不可撓;烹小鮮者不可撓,治大國者不可煩,煩則人勞,撓則
魚爛「。嚴子陵:
「寵辱不驚,去留無意「。

4.
道家第四原則:虛其心。道就是虛,去除心中的念想、重重心事就是快
樂;即讓心虛著,沒有心事,才能體驗生命的樂趣。虛心:可以學習新知識(更
新知識)
;可以更加包容一切(無成見)
。只有虛其心,才能有容人之量。虛心的
意義:可以超越自己,否定自己,不斷提升自己;虛心是一種美德,——心量特
別大,能包容各色各樣的人,特別是一些有個性的人才(容人之量,是靠把原有
對人的成見、意見、不愉快、抱怨、不滿意等等忘卻才能達到)
。經營智慧:忘
卻屢屢經驗(使自己成功的方法、經驗,學習更新的、更好的東西)才能有更適
合發展的東西。

5.
道家第五原則:
「正言若反「。自然是陰陽對立統一的。
「反動「
-
事物的
發展一定是朝相反的方向運動。
「禍兮福之所依,福兮禍之所伏「,
「大勇若怯,
大智若愚「
(智者一定有所不智的地方,該智則智,不該智則不智——有所智有
所不智)

「相輔相成「——太極管理(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對立面的統一)

美國的張緒道
(新道家)
主張:
從相反的角度考慮同一個問題;
考慮正反的轉化。
學會:放棄掉(防止盛極而衰)
;繼續挖潛。

翻開中國歷史,
可以看到中華文明皆因道學之興而盛,
道學之衰而亡。
中國

歷史上最繁榮的漢唐兩代,漢(文景之治)唐(開天盛世)時期社會都崇尚道家
思想。而漢武帝大搞「罷廢百家,獨尊儒術」正是西漢走向衰亡的開始。儒家思
想根本沒有促進中華文明的發展
,
相反一直在阻礙發展。中國歷史上「最窩囊」
的宋朝和
「最恥辱」
的晚清都是儒家禮學大興的時期。
儒家思想之所以在中國影
響很大是因為統治階級的強烈推崇強烈和大力灌輸。
統治者的推崇儒家思想的根
本原因,
是因為儒家思想維護了統治者的利益。
儒家思想的本質是:
幫助封建統
治者更好的統治其人民。教育民老百姓如何作一個服從君王的順民。正因為此,
中國的封建統治者一直不停地美化儒學、
誤導民眾。
由此產生了數不盡的儒家思
想衛道士。
《水滸傳》中的宋江就是一個典型的受儒學毒害極深的愚民。

現在社會的發展印證了道家思想的正確性。

道教哲學雖沒有被哪個國家追捧和信奉
,
但是任何一個國家的社會發展無不
與道學的發展觀相吻合。一切盡在道之中。道雲:
「無為勝有為」
,
道家提出「無
為政府」的概念。表面聽來覺的此理論很荒唐
,
但是事實證明了道的正確性。如:
中國地方官員為追求政績不切實際的盲目發展
,
結果造成資源極度浪費、環境嚴
重污染。
韓國政府為了扶持民族工業
,
過度干預經濟領域
,
結果反而造成經濟危機,
最終要國民獻血救國。
這些都是違反道家無為理論的惡果與此相反的是:
美國實
行的自由資本主義
,
政府最大限度不幹預經濟,卻始終保持最具活力和競爭力的
經濟。英國實施自由經濟擺脫了長期的衰退
,
進入了持續穩定地增長。英國政府
對幾乎不直接干預經濟領域的活動
,
即使英國國寶「羅爾斯羅依斯」公司被德國
人收購了
,
英國政府也決不幹涉。結果
,
汽車工業全部淪陷的英國反而能超越法國
成為世界第四經濟強國。
「無為政府」並不是要求政府不做事,而是要求政府不
可過度干預社會及經濟的發展。美英兩國雖然不信奉道家哲學
,
但是他們在經濟
上的成功為道家之無為理論作了很好的示範。
也再此證明了道家哲學是包羅萬象
的。

歷史對道家卻的確有許多誤解。

方面人們普遍分不清道家和道教的區別,
把兩著混為一談。
其實道家不是道
教。道教是宗教
,
而道家是哲學體系、是學術流派
,
道家從不宣揚迷信。那些求神
拜仙、練丹畫符之類的事屬於道教,與道家毫無關系。道教與農民起義的關系。
道家哲學主張人保持自然本性
,
這包含了自由的概念。這與儒家思想的教條格格
不入
,
這正是中國老百姓追求的也是封建統治者最忌諱的。因此
,
歷代反政府的農
民起義大多打著道教的旗號(如黃巾軍,義和團等)
,這不僅使道教蒙上了愚昧
的惡名同時也又增加了封建統治者對道教及道家的仇恨。
實事上道教作為宗教很
少干涉政治,
農民起義軍也從不宣揚道教教義,
只是借用道教之名而已。
結果很
多人因此誤解道教
,
進而誤解道家
.
。道家思想完全是理性的、科學的、超時代的
哲學體系。
道家思想是中華民族智慧最高境界。
道家哲學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
最偉大的貢獻。然而遺憾的是:不僅世界人民不識這真寶
,
就連中國人自己也不
知珍惜。如果日本人懂得的了道家無為的道理
,
就不會發動侵華戰爭
,
更不會挨兩
彈之苦了。日本人從中國引進了儒學和佛學卻唯一沒有接受中國的道學
,
這是日
本人犯的最大的錯誤。如果中國的統治者真正學好、用好道家哲學
,
則根本不會
有近代之恥辱。
而且早就實現強國之夢了。
中華民族數千年來推崇儒學而擱置道

,
乃我民族所犯的大錯誤也
!
中華民族應當大力宏揚道家文化精髓,必能使中華文明在世間上大放光芒

『柒』 衢州的民風民俗與其他民族的民風民俗有啥不同

衢州的民風民俗與節日民俗
衢州地處閩、浙、贛、皖交界之處,從雕刻建築、飲食習慣到地方曲藝、民情風俗均深受周邊地域文化的影響。在對吳越文化、徽派文化以及福建的八閩文化和客家文化等諸多文化因素兼容並蓄的基礎之上,衢州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形成了有一定特色的衢州地方文化。
衢州歷史悠久,人文豐富。古為百越之地,至今還有畲族留居於此。本區域以漢民為主,衢州本地人基本和大多數漢民的習俗一樣,重要的還是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原、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此外衢州人還過立夏、冬至、六月年、麻糍等節日。
春節通常除了年夜佳餚要准備外,通常還准備年糕、發糕、八寶菜、江山糕、索麵、凍米糖和粽子。粽子在衢州不僅是端午的節日必備,也是過年的常備,各地還略有不同,龍遊人愛發糕,江山人喜粽子,常山人好做索麵。而年夜守歲是主要的內容,通常是要到12點才放鞭炮來辭舊迎新的!壓歲錢還是小朋友少不了的最愛。
元宵除觀燈外,通常要耍龍燈。
清明節要做的是清明果,一種以米粉為原料的大餃子。這個節日要掃墓。
端午除了粽子,甜酒釀則是這個節日的主飲,另外還有茶食等零嘴食品,五花八門花樣不少。端午是衢州人頗為重要的節日,故時衢州的小孩還都要穿肚兜帶斗笠,這就是由一個典故《王志斬蛟》所帶來的習俗。
立夏時值農忙,衢州農俗有吃麥餅、燒餅、油條的習俗,這一天不可少的菜色是莧菜,正當時的上時菜。
七夕這個節在衢州並不重要,但還是有的地方是要過的,相對來說後面的節日那就是要緊的多了!
七月半也稱鬼節,期間有不少地方的習俗要做醅糕,不同地方不同的過法,過七月半(中元節)一定要掃墓。
中秋節,月餅是食品中的重頭,在衢州原本不是以廣式月餅受歡迎,在衢州的農村現在仍有烤蘇式月餅、徽式月餅的民俗,其中以杜澤桂花月餅最為特色,其為空心月餅,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各地風味的容入,本地民風正被慢慢的淡化!
重陽節州人多要登高,爬山自然是少不了,飲酒也是個內容,而各地要做麻糍也許就和秋收聯繫上了。
冬至在衢州是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在老衢州口中都有「冬至大如年」或「冬至當於年」的說法,這一天還有「有的吃吃一夜,沒的吃凍一夜」的俗語。
在衢州農村北鄉的姚家等,農村裡還有過六月年的習慣,這還有典故,通常是農歷的六月十五六號。這個年要將軍掛門,以避瘟神。
此外江山有專門的麻糍節,用以慶賀一年的豐收,這個節日類似於廟會,要舉行近一個月,從縣城到各地鄉里抬著五穀神和城隍爺遊走。
過完八月中秋衢州農村裡就開始廟會,衢州人俗稱「趕會」從農歷八月廿高家會到九月杜澤會、蓮花會等,類似於江山人的麻糍節,廟會趕到哪,哪裡就熱鬧,哪裡就有的吃,這樣還引來了不少專門趕會商家。
服裝
故時的衢州人還有圍湯布的習慣,一塊湯布圍在腰間即當得腰帶又當得毛巾。通過湯布還能分出人來,東鄉人是白湯布,北鄉人是藍湯布等。
藝術(1)石雕 (2)木雕 (3)磚雕(4)徽式建築
編輯本段宗教教育
宗教
衢州有世界三大宗教的教堂、廟宇和道家的廟觀。
佛教市區原有天寧寺、衛寧寺、轂寧寺、彌陀寺、祥符寺、白蓮庵等。現存天寧寺,位於市區天寧巷內。境內較有名望的寺院還有大洲西山寺、東岳殿;九華山靈鳩寺;爛柯山寶岩寺等。
儒學的主要表現是宗祠,在衢州各地鄉里還有不少名人的宗祠,如趙忭祠在市區鍾樓底,唐初四傑之一楊炯祠,在今高家盈川!
基督教在市區有天主教和基督新教兩派,新教在蛟池街,天主在府山上。基督教在中國的全稱是三自愛國教會,是個不受國外影響的獨立的國人自己的教會!基督教傳入衢州較早,史上還有著名的1900年「衢州教案」。
清真寺在市區下街,十字街頭新華書店斜對面,主要是些來自新疆的維族人,在衢州多以烤肉串為業。
道教市區還有天妃宮、神農殿、周王廟等。原市區道貫巷內還有道觀。

『捌』 道教文化主要包括什麼

道教文化紛繁絢燦,包羅萬象,其內容龐雜多端,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道教的倫理道德思想,反映在道教的教規、戒律當中。道教的倫理道德觀念,既吸收了道家的倫理道德觀念,同時也吸收了儒、釋二家的,故其內容愈來愈多,亦愈來愈復雜。其中對道教倫理觀念影響十分顯著的是儒家以忠孝為主軸的三綱五常思想。但和儒家不同的是,道教的倫理道德,主要是靠神靈的威力來貫徹的。道教一方面以長生成仙的美好幻想來引導人們自覺地遵守倫理道德;另一方面又用賞善罰惡的神靈威力來迫使人們遵守倫理道德。正面引導與反面恐嚇相結合,使它的道德倫理准則,在社會上發生更大的影響。此外道教的勸善書,使道教的倫理道德思想更集中、更系統化和更通俗化。
道教哲學

以往道教被認為是一種低級通俗的民間宗教,只有一些近於巫術的符水、齋教、科儀,談不上哲學思辯。但如今大部分的學者皆認為道教有其哲學性的內容。道教哲學是為其教義服務的,是其教理教義的思想理論基礎,換言之,對道教教義的哲學論證就是道教哲學。道教哲學的思想素材一開始就來自中國哲學,主要是道家哲學。道教大量地利用了道家哲學的理性論證,使道教思想中包含世界觀、認識論、倫理學、人生論等豐富的哲學內容,這些內容是道教哲學的基本范圍和構成成分。其中神仙不死之道是道教哲學的中心范疇,神仙存在和人能成仙不死是基本的命題,論證人有無成仙的內在根據、人成仙取何途徑是其思想體系中最主要的一面。
道教文學藝術就是以宣傳道教教義、神仙長生思想以及反映其宗教生活為題材的內容的各種形式的文學藝術作品。文學藝術可以擴大道教的社會影響,進而提高道教的宗教素質。反過來,道教
的神仙信仰也給中國文學藝術的發展巨大的影響。在道經中,不僅有些道經本身就是文學作品,而道教中的音樂、宮觀建築、神仙圖像等,也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在中國的文學藝術作品中,以道教和神仙為內容的作品更是不可勝計,從中也可以看出道教與文學藝術的密切關系。
當然,道教文化的內容還不止上述六個方面,如果深入地加以探究起來,必將會發現道教文化的豐富及多彩。

『玖』 為什麼稱衢州為南孔聖地

南宋時,孔子第四十八世孫襲封衍聖公孔端友率族人隨高宗南下,賜家於衢,宋亡後,元忽必烈讓孔氏後裔由衢回山東,衢州孔洙以其先人在衢為由不去山東,讓爵山東孔氏,衢州一族從此定居。衢州孔廟世稱孔氏南宗家廟。

衢州旅遊資源豐富,有「神奇山水,名城衢州」之稱。境內江郎山、爛柯山、龍游石窟等150多處景點。1994年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2012年、2013年,連續兩年入選中國十大宜居城市。2013年,成為國家首批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城市。

2016年11月,獲得「全國十佳生態休閑旅遊城市」榮譽稱號。2017年,在中國地級市全面小康指數排名第49;12月,進入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9)衢州道教文化有哪些擴展閱讀

衢州有世界三大宗教的教堂、廟宇和道家的廟觀。

佛教:衢州市區原有天寧寺、衛寧寺、轂寧寺、彌陀寺、祥符寺、白蓮庵等。現存天寧寺、大洲西山寺、東岳殿、九華山靈鳩寺、爛柯山寶岩寺等。

基督教:衢州市區有天主教和基督新教兩派,一處在蛟池街,一處在府山上。史上還有著名的「衢州教案」。

清真寺:衢州市區下街。

道教:衢州市區有天妃宮、神農殿、周王廟等。

閱讀全文

與衢州道教文化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91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7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6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9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4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41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2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