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文化的特質有哪些
中國文化的特質,第一是多元性,第二是包容性,第三是連續性。
一、中國文化具有多元性的特點。儒家思想是傳統社會的主流思想,是大傳統。但實際上要從中國文化的整體來講,儒釋道三家的思想自魏晉南北朝以來始終是並存的,這說明中國的學術思想具有多元的性質。
二、中華文化的另一個特質,是它的包容性。中國文化不排外,儒家思想對佛道的包容和吸收是一個顯例。道教也是多方面吸收。中國人也不排外,即使是偏遠的文化不發達的窮鄉僻壤,那裡的民眾也不排外。
遇有不同國度、不同風俗的人們,他們對不同的衣著打扮會好奇、會圍觀,但是絕不嘲笑。也可以說,包容性是中國文化的最大特點。
三、中國文化還有一個特徵是它的連續性。五千年的文明,三千年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其文化的思想和禮俗,大體上延續下來了。中間當然有變異,有時也會產生文化的斷裂,但中國文化的根脈、種姓特徵、風俗習慣,可以說一直延續到現在,這和書寫工具漢字有很大關系。
現在用的漢字,從秦始皇統一中國實行的「書同文」,到現在過去了兩千多年,一直在使用,即使在數字化時代,也沒有感到太大的不便。漢字是中國文化的載體,也是中國文化的符號。
(1)中國文化的特徵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文化對周邊國家的影響:
一、日本
日本武士刀是由唐刀演化而來,日本的音樂、建築學習了大量中國的古曲和建築樣式(特別是唐代)。中國的茶文化從宋代時期由日本僧人榮西將茶種帶回日本並遍種日本,由此茶文化在日本發展起來
二、韓國
每年2月和8月,韓國人會按照傳統方式到文廟去祭祀孔子,還有完全按照傳統儒家教學方式授課的學院,講授的主要課程就是儒家的經典《四書五經》。
2. 中華文化有什麼特點
中華文化的特徵——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源遠流長】上溯殷周時期,下至明清時期,及至現代,中華文化從未間斷。
原因:
1.文字(漢子)的存在。漢子是中華文化的基本載體,記載了文化發展的歷史軌跡和豐富成果,是中華文明得以傳承,為書寫中華文化發揮重大作用,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
2.史書典籍。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我國歷史上編撰的史書,其規模之大,存留之豐,為世界僅有。
3.包容性。中華文化求同存異,兼收並蓄。這種文化包容性,有利於各民族在和睦的關系中交流,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和對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博大精深】表現在:
1.獨特性:既包括教育、歷史、哲學、道德,也包括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等方面的內容。
2.地域性。各地區文化帶有明顯的區域特徵,不同區域文化長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鑒、相互吸收,既漸趨融合,又保有各自特色。
3.民族性。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3. 中國五大文化特徵
1、世代相傳。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內有所中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但是大體上沒有中斷過,總的來說變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歷史悠久。有五千年的歷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廣度---豐富多彩,「精深」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測。
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徵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源遠流長是說有著五千年一脈相承的歷史,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其它國家歷史都很短暫,因為歷史上它們不是已經消亡就是被同化了。博大精深是說我們的歷史積蘊很厚,內涵很深,牽涉人類的方方面。麵包羅萬象。這兩點對我們當然很重要!我們能從深厚的歷史取之不盡的營養中取其精華,將我們的民族文明更好的一直傳承發揚下去,我們中華憑著豐厚的底蘊經歷五千年風雨烽火屹立不倒,是我們的驕傲!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原因
還得益於它特有的包容性
(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原因:漢字傳載。史學典籍存傳。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2)包容性:①含義:即求同存異和兼收並蓄。所謂「求同存異,就是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諧相處,所謂「兼收並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積極成分。
②意義:這種文化的包容性有利於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系中交,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對外域文化的理解。
4. 中華文化的特點是什麼
中華文化的特點如下:
1、中國文化具有獨特性。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和傳承工具,也是文化最顯著的標志。
2、中國文化具有主體性。
即獨自開創並形成完備的文化體系,自來公認中國、印度、西洋並列為世界三大文化系統者,實以其差異特大而自成體系之故。
3、中國文化具有持續性。
即既成體系和獨特傳統得以傳承綿延,中華文化五千多年來從未中斷。
4、中國文化具有多元性。
中國文化是由不同的異質文化融合而成的,在中國儒、道、釋三種文化是同時並存的。
中國文化的精髓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禮儀之邦,「禮」乃中國文化的精髓。古代的「禮射」不僅貫穿與融合了華夏數千年璀璨的歷史文明,而且深度影響了世界,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人類為維系和發展優良的社會秩序與生態和諧而共同遵守的道德規范;是人類文明與智慧的結晶。「禮」和「射」分別為中國古代六藝之一,包括「禮、樂、射、御、書、數」。
古代中國的《禮記·射義》思想傳入江戶時代的日本,孕育了日本江戶時期射箭中的「文射」儀禮。日本現代的弓道正是將《禮記·射義》和江戶時代的《射法訓》一道兒奉為國之經典的。
5. 中國文化的特點有哪些
中國文化的特點有
1、中國文化具有獨特性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和傳承工具,也是文化最顯著的標志。每個漢字都有其形成演變的歷史。獨特的楹聯通過獨特的書法表現出來,鈐印上獨特的名章與閑章,一望即知是典型的中式裝飾。其他諸如中華繪畫、建築,以至飲食、服飾等,都有其極強的個性。
2、中國文化具有主體性
即獨自開創並形成完備的文化體系。梁漱溟說:「中華文化獨自創發,慢慢形成,非從他受。」、「自來公認中國、印度、西洋並列為世界三大文化系統者,
實以其差異特大而自成體系之故。」
3、中國文化具有持續性
即既成體系和獨特傳統得以傳承綿延,中華文化五千多年來從未中斷。
4、中國文化具有多元性
中國文化是由不同的異質文化融合而成的。中國在春秋戰國時代本來存在著多種不同的地域文化,後來才合成一個大體統一的華夏文化。到公元一世紀初印度佛教文化的傳入,大多數的時間里,在中國儒、道、釋三種文化是同時並存的。
5、中國文化具有變通性
留下了許多選擇的空間,對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釋。中國人講「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民間就變成了一個詞兒叫變通,什麼都可以變,什麼都可以通。在中國,法律上允許的和法律上禁止的都可能禁止,也可能允許,很靈活。
6. 中國傳統文化的本質特徵是什麼
1、民族特質: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其顯著特點是:儒、佛、道三家民族文化,共同支撐,又相互融合。
2、歷史悠久:如中國傳統文化的儒家文化有五千年的歷史。
3、博大精深:博大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廣度豐富多彩,精深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測。
中華傳統文化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主要由儒、佛、道三家文化為主流組成。傳統文化不僅思想深邃圓融,內容廣博;更重要的是,儒家、佛家、道家三家文化,高揚道德,為國人提供了立身處世的行為規范,以及最終的精神歸宿。儒家以仁義教化為核心;道學以順應自然為核心;佛學以慈悲、大愛、解脫為核心,強調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在儒、佛、道三家文化基礎上派生出的各種藝術(如繪畫、雕塑、書法、戲劇、節日等),是其具體表現形式。
7. 中國文化的特點
1、中國文化具有獨特性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和傳承工具,也是文化最顯著的標志。每個漢字都有其形成演變的歷史。獨特的楹聯通過獨特的書法表現出來,鈐印上獨特的名章與閑章,一望即知是典型的中式裝飾。其他諸如中華繪畫、建築,以至飲食、服飾等,都有其極強的個性。
2、中國文化具有主體性
即獨自開創並形成完備的文化體系。梁漱溟說:「中華文化獨自創發,慢慢形成,非從他受。」、「自來公認中國、印度、西洋並列為世界三大文化系統者,
實以其差異特大而自成體系之故。」
3、中國文化具有持續性
即既成體系和獨特傳統得以傳承綿延,中華文化五千多年來從未中斷。
文化分支:
傳統思想:老莊的道家思想、墨家思想、佛家思想、兵家思想等。
傳統節日:元宵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粽子、賽龍舟、屈原)、中秋節、重陽節、臘八節(大年三十、紅包、守歲、團圓飯)、除夕、春節(元日)為代表等。
中國戲劇:崑曲、越劇、豫劇、湘劇、京劇、皮影戲、粵劇、川劇、黃梅戲、京戲臉譜、地方戲等。
中國建築:長城、牌坊、園林、寺院、鍾、塔、廟宇、亭台樓閣、井、石獅、民宅、秦磚漢瓦、兵馬俑、故宮(紫禁城)、頤和園、布達拉宮、平遙古城、喬家大院、蘇州園林、杭州園林、徽派建築、十里長亭、天壇、鳥巢、水立方等。
漢字漢語:漢字、漢語、對聯、謎語(燈謎)、歇後語、熟語、成語、射覆、酒令等。
傳統中醫:中醫、中葯、《黃帝內經》、《針灸甲乙經》、《脈經》、《本草綱目》、《千金方》等。
8. 中國文化有哪些基本特徵
中國文化具有獨特性: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和傳承工具,也是文化最顯著的標志。每個漢字都有其形成演變的歷史。獨特的楹聯通過獨特的書法表現出來,鈐印上獨特的名章與閑章,一望即知是典型的中式裝飾。其他諸如中華繪畫、建築,以至飲食、服飾等,都有其極強的個性。中國文化具有主體性:即獨自開創並形成完備的文化體系。梁漱溟說中華文化獨自創發,慢慢形成,非從他受。自來公認中國、印度、西洋並列為世界三大文化系統者,實以其差異特大而自成體系之故。中國文化具有持續性:體系和獨特傳統得以傳承綿延,中華文化五千多年來從未中斷。中國文化具有多元性:中國文化是由不同的異質文化融合而成的。中國在春秋戰國時代本來存在著多種不同的地域文化,後來才合成一個大體統一的華夏文化。中國文化具有變通性:留下了許多選擇的空間,對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釋。
9. 何謂文化,中國文化的特徵是什麼
中國文化的基本特徵是:
1.關注人和人生活的集體主義的人文精神;
2.重視人類群體倫理秩序的倫理本位立場;
3.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天人合一境界;
4.簡歷在自然經濟和宗法社會基礎上的尊君重民思想;
5.尚中貴和的民族心態和生存智慧.
摘自《中國文化導論》,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10. 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有哪些
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
1、世代相傳。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內有所中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但是大體上沒有中斷過,總的來說變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歷史悠久。有五千年的歷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廣度:豐富多彩,「精深」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測。
(10)中國文化的特徵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傳統文化舉例:
1、時節季令:一年四季,一季三個月,常用孟、仲、季來稱呼。如:孟春、仲春、季春。
2、中國戲劇:京劇、越劇、秦腔、潮劇、崑曲、湘劇、豫劇、曲劇 、徽劇、河北梆子、皮影戲、川劇、黃梅戲、粵劇、花鼓戲、巴陵戲、木偶戲、梨園戲、歌仔戲、廬劇等。
3、傳統文學:主要是指詩詞曲賦。《詩經》、《楚辭》、;先秦詩歌、漢賦、漢樂府、民歌〔南北朝時期〕、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如四大名著(《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聊齋志異》等。
4、民間工藝:潮綉、剪紙、風箏、中國織綉(刺綉等)、中國結、泥人、面人、麵塑、紋樣(饕餮紋、如意紋、雷紋、回紋、巴紋、祥雲)、千層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