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農村文化生活哪個平台

農村文化生活哪個平台

發布時間:2022-05-11 07:15:32

1. 鄉村文化建設包括哪些方面

1、豐富文化活動,培育文化氛圍

要充分發掘本村的文藝、民間藝人,由其指導村民開展相關的文體活動。同時要建立健全吸引文藝骨乾的激勵機制,保障村級組織都有文藝骨幹。

2、建設娛樂體育設施

擴大投入建設農村文化陣地,力爭每個行政村都有圖書室、閱報室、棋牌室、黑板報和老年活動中心以及群眾性文化娛樂體育設施。力所能及的組織村民開展文化體育活動,以豐富村民業余文化生活。

3、確立村文化聯絡員,組織舉行文化活動和比賽

組織協調管理,開展舞蹈教學培訓,不定期地舉行舞蹈比賽,設置名次、獎品,以提高村民的參與熱情。



(1)農村文化生活哪個平台擴展閱讀

鄉村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推進,鄉村文化短板日益突出。以鄉村文化旅遊為例,旅遊與文化相結合,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

鄉村旅遊中所蘊含的文化,不同於城市旅遊所蘊含的文化,這是鄉村旅遊吸引遊客的重要原因。旅遊者選擇鄉村旅遊,不是因為其價格便宜,而是享受鄉村旅遊中的文化特色,讓城市旅遊者遠離城市的繁華和喧鬧,尋求回歸大自然的親切感,展示鄉村豐富的旅遊資源。

因此,鄉村文化發展意義重大。

2. 豐富農村文化生活的活動有哪些

農村文化生活的活動主要有唱京劇,社戲,放電影,開展棋類比賽,老年人的撞球比賽等等。

3. 有沒有三農文化網

有 中國三農文化網是目前中國最大的三農文化門戶網站,以服務三農為宗旨,解讀涉農政策,關注農民生活加強農民文化建設,豐富農民文化娛樂生活,傳遞致富信息,記錄社會變遷,立足農村,溝通城鄉,全面宣傳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展示改革開放 30年來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成就和新農村對外開放的良好形象,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新農村傳播三農文化,加強國際文化交流,營造招商引資的良好環境,進一步讓世界了解中國新農村、讓中國新農村走向世界,促進新農村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走向新的輝煌。

欄目設置以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突出服務、公益、娛樂特色。主打欄目《文化娛樂》、《致富情報》、《鄉村風采》、《教育培訓》、《三農人才》、《農民文化》《三農法制》、《投資指南》、《在線教育》等相關欄目。自創辦以來受到廣大農村觀眾的歡迎和信賴,社會影響力很大。

中國三農文化網將各個自然村以名片黃頁的形式載入到網站上,宣傳新農民、新農村、新農業,發展農村特色,幫助農民銷售農產品、引進種養技術及新優品種等。同時三農文化網的成立,不但給農村帶來信息,帶來收益,同時也將會給生活在城市中的你、我、他帶來一份收獲和選擇,通過中國三農文化網,可以更好的認識農村,了解農村,愛上農村,同時更能享受農村帶來的綠色食品,自然生態,風土人情。

中國三農文化網的團隊將會以百分之百的責任感,開拓創新、誠信服務、精益求精的精神,為 廣大農民、企事業單位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展望明天,我們將不斷推陳出新、完善平台服務功能、強化服務質量,以農民、企業需求為業務導向,充分發揮我們人才、技術和服務體系優勢,更好的為農民、為企業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服務。

4. 如何豐富農村文化生活

摘要 親,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5. 鄉村康養有哪幾個模式興起的鄉村康養對鄉村都有哪些影響

鄉村康養有哪幾個模式

1、鄉村民宿康養模式

主要適用於有大量閑置特色民居或村內有大量村民和田園生態環境優越的村落。通過盤活鄉村閑置特色民居,引導和帶動在地村民民居的閑置房間,打造以田園環境、食療文化等產品為主的康養庄園和主客共享的康養旅居民宿集群。

2、鄉村文化康養模式

主要適用於有傳統養生文化、國學文化、或是佛教、道教等文化資源的村落。核心是將康養文化融入到鄉村生產、生活、生態中,通過開發系列文化靜心康養產品,將靜態的康養文化打造成為動態可體驗的文化主題活動、文化交流平台、文創產品、康養活動等。

3、鄉村森林康養模式

主要適用於有豐富的森林生態資源的村落。通過發展森林生態優勢,通過景觀的提升,延長生產產業鏈,發展發展林上、林下經濟,打造綠色健康農產品,發展森林食療、動療、環境康養以及森林的科普宣教等系列產品。

4、鄉村醫療康養模式

主要適用於有中草葯種植基礎或是可整合中醫名人資源村落。通過發揮中醫葯資源優勢,開發葯療、浴療、食療、氣療、枕療等系列中草葯康養體驗產品,並將草本、木本、花卉等中草葯植物融入到康養生活的生態環境,打造鄉村醫療康養度假目的地。

興起的鄉村康養對鄉村都有哪些影響

1、促進城鄉要素雙向流動

鄉村康養產業可以幫助鄉村地區實現從「輸血式發展」向「造血式發展」轉型,促進勞動力、土地、資本、技術、信息等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無障礙流動,進而從經濟、社會、生活等多方面推進城鄉一體化。

2、推動鄉村產業轉型升級

鄉村康養產業具有覆蓋面廣、產業融合度高、產業延伸鏈長的特點。通過推動鄉村康養產業與鄉村傳統產業的融合發展,能夠有效激活鄉村資源,提高鄉村產業附加價值和產業韌性,從而加速鄉村傳統產業創新升級,帶動鄉村區域發展。

3、創新鄉村振興新模式

鄉村康養產業通過對鄉村的現有資源進行科學合理開發利用,依靠產業創新的轉變發展方式,創新鄉村發展的新產業和新業態,轉換鄉村內增長動力,為鄉村的發展提供支持,推動鄉村的長期穩定發展,創建鄉村振興發展的新思路。

4、提升鄉村生活的品質

發展鄉村康養產業,不僅能夠將追求品質體驗、具備高消費力的城市客群引流到鄉村地區,還可以促進鄉村「健康、養生、休閑」的康養理念的形成和提升,對鄉村當地居民產生積極的輻射引領作用,有利於鄉村生活品質的提升。

6. 我國對加強農村文明鄉風建設還採取了哪些措施

一、新形勢下必須加強鄉風文明建設

鄉風是由一個地方人們的生活習慣、心理特徵和文化習性長期積淀而形成的。鄉風文明本質上是農村精神文明層面的要求,包括思想、道德、文化、科技、風俗、法制、社會治安等諸多方面,集中反映了農村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透過鄉風,人們往往可以感知當地百姓的思想修養,道德素質和文化品味。鄉風文明是新農村建設的靈魂,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發展現代農業的思想基礎和平台,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加強鄉風文明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必然要求。 鄉風文明是指農民的思想狀況、精神風貌、文化素養、道德水準不斷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學,社會風尚健康向上;教育、文化、衛生、體育事業和諧協調發展。當前我國農村正處在溫飽向小康過渡的階段,社會的急劇變化改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傳統生活方式,農民要求衣食住行等物質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更要求精神文化生活有一個大的提高,要求加強鄉風文明建設。

(二)加強鄉風文明建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加強鄉風文明建設顯得尤為迫切,由於長期受到小農經濟意識的影響,一些農民還存在著封建落後意識,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加強以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為主要內容的鄉風文明建設,開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代科學技術知識的普及教育,使農民掌握市場經濟的基本知識,提高科技文化素質,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三)加強鄉風文明建設是農村社會穩定的重要保證。農村穩定事關國家長治久安。農村不穩定,整個政治局勢就不穩定。堅定不移地以鄉風文明建設為抓手,大力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幹部隊伍建設,解決好農民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切實把農民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保證農村社會的安定穩定。

(四)加強鄉風文明建設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部分。我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就占絕大多數。鄉風文明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在農村的具體體現,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靈魂。抓好鄉風文明,培養有道德、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不斷提高農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引導農民養成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倡導積極健康的社會風尚,營造和諧融洽的社會氛圍,促使農民由傳統生活方式向現代文明生活方式轉變,具有重大意義。可以說,沒有農村的鄉風文明,就不可能有全社會的精神文明。

二、當前鄉風文明建設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隨著改革開放和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鄉風文明也出現了一系列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有些問題還比較突出,主要表現在:

(一)農村文化設施落後。由於經濟的、歷史的等原因,農村文化設施建設的投入嚴重不足,農村文化陣地建設滯後,鄉無文化館、村無文化室,農村文化生活單調乏味,無法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二)農民群眾思想觀念落後。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部分農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出現偏差,尤其是部分青年農民的艱苦奮斗精神、勤勞致富思想淡化。農村社會風氣缺乏強有力的正確引導,長期形成的陋習和現行的不良風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文明風氣的形成,少數農民缺乏健康的精神追求,有的地方甚至封建迷信活動盛行,崇尚科學文化知識的氛圍不濃,制約了鄉風文明建設。

(三)農村衛生狀況較差。由於生活習慣和公共設施建設滯後,農村臟亂差現象普遍存在。許多農村忽視了人居環境與自然的和諧,建房雜亂散,糞土亂堆,垃圾亂倒,污水亂潑,禽畜放養,飲用水不符合衛生標准,生態環境惡化。農村醫療體系不健全,醫療衛生水平低下,醫務人員素質低,設備簡陋,加上醫葯價格飛漲,遠遠超出了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超出了廣大農民的經濟承受能力,農民有病得不到及時醫治,有的請巫婆、庸醫看病,「看病難,看病貴」,因病返貧大量存在。

(四)農村文化教育落後。黃色書刊、音像製品在農村得到擴散,打牌賭博現象普遍存在,污染了農村的社會風氣。農村兒童隔代撫養現象普遍,輟學現象嚴重。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沒有抓好,青少年違法犯罪率呈明顯上升態勢,危害了農村的社會治安。部分農民精神空虛,求神信佛的人多,有的人得了病,不去醫院看病,反而求助於巫婆神漢;家裡有什麼事情不順請神漢驅邪,家人外出,紅白喜事,還要燒香拜佛占卦預測吉凶。

(五)農村社會管理落後。部分農村基層組織協調、管理和幫助農民群眾增收致富的能力不強。農村基層幹部整體素質不高,有的作風霸道,不講民主,辦事不公,欺壓群眾,黨群干群關系緊張。許多農村村務公開得不到推廣,財務制度不健全,財務管理混亂,公開的賬目真實性難以保證。

(六)農村社會穩定問題突出。農村鄰里糾紛、為瑣事而大打出手的行為時有發生;婆媳不和、虐待老人、不贍養老人等現象普遍存在,嚴重影響家庭和諧;盜竊、搶劫等侵財型犯罪居高不下,因糾紛引發的刑事案件增多;小偷小摸、賭博等治安案件上升;集體上訪、越級上訪等群體性事件增多;農村宗派勢力、黑惡勢力抬頭,有的稱霸一方,群眾沒有安全感。

7. 如何豐富農村文化生活,牢牢佔領思想文化陣地

在80~90年代的農村,文化生活的幾大標志性事件——「看電影」、「看大戲」、「逛廟會」、「祭祖先」,其中與思想相關的「看電影」、「看大戲」這兩樣牢牢的吸引了農村人的心,每逢這樣的機會出現,總是會出現人山人海。

到了2000年以後,農村的生活隨著網路的接入和智能手機的覆蓋,弱化了「看電影」、「看大戲」的吸引力,而且現代農村的文化生活與生活節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比如農忙、農閑、傳統節假日時的文化生活各不相同,打麻將、賭博成了農村的習俗。

豐富農村文化生活的目的是什麼?這點要說的清楚,如果是一味的控制思想,那麼以前很難,現在信息獲取這么容易怕是難上加難,但如果是拉近思想的距離,加強思想的豐富程度,還是有很多方法的,但總歸一點——【趨利避害】,凡是都是為了百姓的利益考量,或游戲、或比賽、或激勵,均可一試。

8. 五六線城鎮和鄉村文化娛樂與演藝情況怎麼樣說說三五年內發展趨勢。

當今中國城市化的速度很快,可以說城市化的影響已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包括最偏遠的農村。

由於中國的現代化過程也是經濟由農業佔主要地位向工業佔主要地位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必然導致民眾的居住生活狀態快速從村落化專項都市化,所以,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現代化小康社會與都市化有著不解之緣。

當今的農村發展已經和城市牢牢綁在一起,城市化對農村的影響,不僅表現在經濟結構和經濟模式的改變,也表現在生活模式的改變。改革開放以來, 各種先進的思想文化傳入, 使農村的整體面貌也獲得了極大的改觀, 農民的思想觀念和文化素質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單調沉悶的農村文化生活逐漸得到改善,傳統的文藝聽說書、看唱戲等逐漸退出人們的視野。
也正因為年輕人有接受新文化迅速的先天優勢,使他們在前輩面前對當代文化具有更多的話語權、更能把握潮流,因此,他們逐漸成為鄉村新文化潮流的主宰。快節奏、消費性、快餐化的文化則受到更多人的青睞。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聽廣播、看電視電影,打撲克麻將等娛樂方式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普及和追捧,城鎮及農村的生活也變得豐富多彩起來。

近幾年, 國家在農村建設方面的力度正在不斷加大, 農民的生活也日益富足, 文化生活更是愈來愈多樣化,未來發展趨勢將一片向好。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文化演出等資訊,可以登錄 http://www.52drama.com 「劇匯王朝」官網進行查詢。

「劇匯王朝」匯聚劇本、劇目、劇團、劇院 、劇友等演出全生態,是全國性演藝行業互聯網綜合服務平台。不僅服務於一二線城市主流演出市場,劇院、劇團及演出經紀公司;同時也服務於五六線城鎮及鄉村文化娛樂演藝,各類文藝匯演接洽及文藝表演團隊等。希望對您有幫助~

9. 農村和城市文娛活動區別

農村娛樂文化生活的發展
1、從不同的年齡段來看
在農村, 老年人是一個容易被忽略的人群, 我認為, 一方面是因為自身生物體 制的限制, 另一方面, 是因為社會迅猛的發展, 各種現代化的娛樂方式讓他們無 暇快速接受, 所以會很難融入到年輕一代的圈子裡。 再因為老一輩的娛樂方式逐 漸消失,也就造成了老年人文化活動貧乏的局面。
青少年恰恰相反, 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 各種信息化產物也進入家庭, 比 如手機、電腦等高科技。所以,相對來說,在接受能力強,信息獲取方便的條件 下,娛樂內容也逐漸豐富、多樣化。但同時也因為在農村,精神文化生活整體還 缺乏科學系統的指導和管理, 所以多樣的娛樂方式對青少年必定也會產生不良的 影響,後面會具體分析。
成年人介於兩者之間,結合了有二者的特點,不做贅述。
2、從時代變遷帶來的變化看
改革開放以前, 我國的經濟狀況還沒轉好, 那個時代的人對於娛樂文化的理解 和認識也還只是停留在傳統時期,比如:看大戲、祭祀祖先、說書等。
2/7頁
自改革開放以來, 各種先進的思想文化傳入, 使農村的整體面貌也獲得了極大 的改觀, 農民的思想觀念和文化素質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所以逐漸脫離了原來那 種單調、沉悶的農村文化生活,聽廣播、看電視電影、打撲克麻將等娛樂方式得 到了很好的普及和追捧。如今,網路技術的發展,同樣進入到了人們的視野,尤 其受年輕一代的喜歡,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了。
總的來說, 近幾年, 國家在農村建設方面的力度正在不斷加大, 農民的生活也 日益富足, 文化生活更是愈來愈多樣化。 在我所調查的范圍內, 大多數的居民對 如今的生活狀態還是比較滿意的。
三、農民對娛樂文化生活需求的特點
1、農民用於娛樂文化生活方面的消費支出逐年增長。
我簡單統計了三個村莊調查家庭在娛樂文化消費方面的支出情況。 2012年, 農民人均文化教育、娛樂消費支出 365.07元,比上年增長 2.23%。其中,人均 文化教育、娛樂用品消費支出 175.41元,增長了 19.58%
2、農村娛樂文化基礎設施投入有所增加。
調查中我發現, 村莊都建有小型簡易的健身器材, 以及一些宣傳
3、農民對娛樂文化的關注度提升。
隨著農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帶來了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強,求知、求美、求 樂、求健康、求參與成為廣大農民的共同要求,呈現出以廣播電視為主,報刊、

10. 如何用先進文化佔領農村文化陣地

針對當前農村文化建設較為薄弱,特別是農村文化陣地建設進展緩慢,農民文化生活單一枯燥,給發展繁榮農村文化帶來了一定困難的現實問題,賓縣縣委宣傳部利用一個月時間,專門組織開展了調研工作。通過現場走訪、召開座談會、發放調查表等多種形式,深入到賓縣鄉鎮農村地區,對農村文化陣地建設和利用陣地開展活動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原因等進行了全方位了解,結合現實的成功經驗,探索一些能夠加強和改善農村文化陣地建設的有效措施。 農村文億陣地建設的現狀 近年來,賓縣經濟社會發展迅猛,人民群眾的精神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農村文化建設,特別是農村文化陣地建設有了長足的進步,推動了農村文化的繁榮,提高了廣大農民的生活質量,有力地促進了農村三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 1、公益性文化陣地不斷完善 賓縣在上級部門的幫助下,新建成210平方米的中共北滿分局史跡陳列館一處;爭取哈爾濱市文化建設專項資金20萬元,新建了300平方米的縣文化館多功能展廳,功能及配套設施齊全,並對外開放;建有圖書館一處,露天體育場一處。同時,重點在全縣部分鄉鎮開展了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和農村體育健身工程。2006年以來新建了建築面積300平方米的賓西綜合文化站和建築面積460平方米的新甸綜合文化站兩處。全縣新建農民黨校和新型農民學校(綜合活動室)10餘所,年培訓人數近萬人次。投資近20萬元在休閑廣場建文化長廊一處,便民閱報欄兩處。 2、農村文化陣地建設不斷加強 通過近年來新農村建設的全面展開,全縣農村環境衛生有了新改善、社會風氣有了新變化、文化陣地建設有了新突破。除了傳統的黑板報、宣傳櫥窗、廣播等陣地外,又增加了有線廣播電視、新型農民學校、農家書屋、閱報欄和科技文化中心戶等,其中有線廣播電視入戶率達到96%,活動室和示範戶創建率分別達到76%和78%,到2008年農村文化活動室和農家書屋創建達46個,建閱報欄46個,新添置圖書4萬多冊、乒乓球桌等設備;自2006年以來,分別在全縣各鄉鎮建設了農村體育健身工程。該工程項目主要包括:標准化籃球場地一處,標准化籃球架子一付,7件套健身路徑一套。2007年在賓西鎮、平坊鎮、民和鄉、滿井鎮等4個鄉鎮分別建設了城市路徑工程。該工程項目主要包括:11件套健身路徑一套。這些農村文化陣地為豐富農民文化生活提供了條件,為繁榮農村文化夯實了基礎,為統籌城鄉文化一體化創造了機會,利用率較高,深受農民朋友的歡迎。 3、群眾性文體活動不斷深化 多年來,賓縣自上而下廣泛開展了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以現有文化場所和設施為陣地,以各鄉鎮文藝骨幹為核心,以村級文化中心戶為主體,以縣級專業文藝人員為保障,建成三級文化網路,自編自演以歌頌黨、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為主題,宣傳黨的好政策和改革開放三十年取得的成績,既注重思想教育性、群眾參與性、藝術欣賞性,又有地方特色、鄉村特色和群眾特色的各種貼近生活、群眾喜聞樂見的節目,極大地豐富了農村文化生活,深受廣大群眾的歡迎。同時,開展「三下鄉」、送電影下鄉、廣場文藝匯演、文化大篷車下鄉等活動不斷,據不完全統計,近幾年,全縣共舉辦各類群眾性廣場文藝活動130多場。僅2008年就有大型文藝活動13項近30場,小型文藝活動近50場,觀眾達20餘萬人次。節慶活動有聲有色,重大活動主題鮮明。2008年開展了「迎奧運、迎大冬」為主題的系列文體活動,掀起農民體育運動新高潮,群眾性體育活動在全縣農村和民間得到推廣。此外,基層各地組織建起了籃球隊、乒乓球隊、巧手編織隊、讀書小組、書畫小組、文藝演出隊、鄉間樂隊等隊伍。群眾性廣場文藝活動逐步形成了組織網路規范化、內容特色多元化、參與對象社會化、表演形式系列化的格局。做到「鄉鄉有活動,村村有歌聲」,用先進文化佔領農村思想文化陣地,讓公民道德行為走進千家萬戶。創建失地農民培訓學校,根據農民自身和企業的需求,對失地農民開展技能培訓。2008年對全縣就業年齡段的失地農民基本上輪訓一遍,引導農民「洗腳上崗」、「洗腦進城」,至今已有多批農民從學校結業走上了致富之路。為做好服務「三農」這篇文章,縣電視台開設了集政策性、知識性、服務性、趣味性於一體的專題節目《這方熱土》,每周一期,每期15分鍾,至今已播出50多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目前農村文化建設面臨的問題 雖然近年來農村文化建設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是也還存在許多不容忽視的新情況、新問題。一些村裡無文化活動場所,無文娛活動設施,更談不上良好的文化氛圍;農村文化的滯後,導致封建迷信及腐朽沒落的黃色、黑色文化沉渣泛起,死灰復燃;人們的思想道德水平不高、法律意識淡薄、精神生活空虛。具體表現出以下「三少三低」的現象: 1、文化場所少,陣地使用率低。比如有一個鄉鎮共有7個村、56個自然屯、23000口人、農家書屋3個、文化活動室2處、村級休閑活動場所2處,活動室有的就是幾張桌子、幾把椅子和幾張報紙,圖書類型比較單一,很多內容都已經過時陳舊,適合當代農民閱讀的書刊極少,因此文化活動很少,許多場所長年處於閑置狀態,農村文化陣地的使用率極低。 2、資金投入少,資源利用率低。由於基礎相對薄弱,鄉村兩極不可能拿出更多的資金發展農村文化事業,造成鄉村文化事業經費嚴重短缺,活動室無力充實,圖書室的藏書更是有減無增,正常的文化活動無法開展。與此同時,現有文化資源配置又不合理,使用效率不高,多年來,在農村文化建設方面都進行了一定的投入,建立了一些文化陣地,添置了一些文化設施,但是,這些建設都是各自為陣,缺乏統一管理,致使農村有限的文化資源過於分散,難於發揮作用。以圖書為例,彼此互不交流,其結果是除少數圖書室使用效率較好,大多數圖書長年無人問津,利用率極低,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3、形式創新少,活動吸引力低。隨著農民群眾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他們的文化消費結構、消費觀念都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他們對文化的需求迅速增長,但目前農村的文化生活仍比較單調、乏味,農忙時幹活農閑時打麻將、看牌,還是許多農民文化生活的真實寫照。目前大多數農民的文化生活自下而上依次為:看電視、打牌、閑聊、參加文體活動。不能說我們沒有開展文化活動,而是我們對農民文化需求的特點研究滯後,文化活動從形式到內容都沒有多少創新,給農民提供的活動缺乏時代性和吸引力。 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以下四個方面的原因: 1、受地域因素影響。有些鄉鎮相對閉塞,經濟上並不很富裕,政府目前根本無法拿出更多的資金投入農村文化建設,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農村文化建設的進一步發展。2、受認識因素影響。一些基層領導對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還不到位,思想上重視不夠,農村文化建設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一手硬、一手軟」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 3、受主體因素影響。由於各種因素,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流,留守鄉村的大多是中老年人、婦女和小孩群體,他們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不高,使農村文化建設難有更大進步。 4、受載體因素影響。當前,農村群眾的文化需求日益呈現多樣性,但一些文化幹部對不同群體的文化需求研究不夠,不善於運用新手段、創建新載體,組織活動過於簡單和老套,對群眾缺乏吸引力,社會效益不佳。 加強新時期農村文化建設的對策 1、思想促動,把握群眾文化需求方向。一是以先進文化引導農村文化。要把農村文化建設作為「鄉風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來抓,在政治思想上要突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宣傳與教育,在社會倫理上要突出「和」、「美」的觀念,在人文精神上要突出文明健康向上的特徵,在社會價值觀體繫上突出個體發展與社會、自然和諧發展的共同理想。二是注重從滿足農民需求出發建設農村文化。當前,農民的文化需要出現了「求富、求知、求樂」的特點,探索農村文化發展的新思路,我們就必須尊重和適應農民文化需求的新變化,綜合運用各種文化手段,滿足農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文化需求。 2、投入拉動,建立多元化的籌資體系。經費投入問題,是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堅持國家、社會一起辦的方針。實踐證明,在政府財力、物力有限的條件下,由政府包辦農村文化建設,既不現實,也不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而由社會各方面共同參與農村文化建設,不僅有巨大的潛力,而且具有日益高漲的積極性。為此,必須建立以政府和社會力量共同投資的多元化籌資渠道。一方面,當地政府要根據農村經濟的發展情況,將農村文化建設經費列入年度財政預算,優先加大投入力度,保證農村文化陣地的設備更新、圖書資料訂閱、活動開展等必要的經費開支;另一方面,要積極鼓勵社會力量和已經富裕起來的農民為農村文化建設投資或通過集體、個人聯建、聯辦等形式,共同發展,共同受益。 3、隊伍帶動,建立健全長效運行機制。目前農村文化建設最困難的問題不是陣地如何建起來,而是如何確保陣地的永續利用。農村文化建設是一個覆蓋面廣、牽涉領域多的系統工程,必須要有一套切實可行的長效管理運行機制,才能擺脫「一年轟轟烈烈,兩年四分五裂,三年自生自滅」的窘境。首先,要穩定和充實文化工作隊伍,各鄉鎮文化站要保證有一名專職文化幹部,同時要配齊各文化場所的管理人員和其他人員,並保證他們的各種待遇。其次,要著力培養文化人才,積極扶植農村專業和業余文化隊伍,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組一支業余文藝隊伍,同時特別要充分發揮老人協會等民間組織的作用和離退休老幹部、老教師、德高望重的老前輩等的余熱,動員他們積極參與農村文化陣地的建設和管理工作,文化部門要經常舉辦各種形式的文化培訓,為農村培養文化人才。再次,要健全必要的獎勵機制,對文化工作開展得好的鄉鎮、村予以獎勵,對長期在農村工作並做出一定貢獻的文化工作專業人員給予適當的物質獎勵。最後,要建立內部規章制度,根據農村文化陣地的特點,及時建章立制.完善措施、規范管理,使農村文化建設走上制度化、規范化和科學化的管理軌道。 4、管理驅動,發揮現有文化資源的作用。農村文化建設,一方面要繼續加大投入,建好陣地,完善設施,另一方面還要注重現有文化資源作用的發揮。一是要充分發揮現有陣地的作用,要走出「建陣地紅紅火火,搞活動冷冷清清」的怪圈,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把廣大農民群眾從廟堂里、從牌桌上吸引到文化陣地里來。可以借鑒居仁鎮三合村把文化陣地交給老年協會管理、使用的做法,將鄉村文化陣地與老年協會、教師、婦女、青少年等文化活動比較活躍的群體聯合使用與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率。二是要發揮政府在文化建設中的主導作用,對圖書、音像製品進行整合,可以成立「中心圖書室」或「文化超市」將全鄉鎮的圖書、音像製品全部集中起來,並建立「流動文化服務站」,定期在各站所和各村開展圖書借詞、音像播放等文化服務,使有限的文化資源發揮最大的作用。 5、創新推動,提高文化活動的吸引力。農村文化要做到持續發展,很重要的一點是要不斷創新。要注意研究新時期農民文化需求的新特點,設計一些符合農村實際的、行之有效的活動載體,來提高文化活動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一要創新文化陣地建設。根據目前農村的實際,要重點抓好以農家書屋、農村活動室、農村休閑廣場為主要內容的農村文化陣地工程建設,特別是要注重將互聯網引入鄉村文化陣地,添置一些電腦。免費讓群眾在網上查找一些需要的信息,農民群眾同樣可以享受免費的上崗服務。同時,管理人員還可定期將在網上獲得的有關信息在固定的「信息欄」中發布。二要創新文化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是農村文化建設的「催化劑」,要摒棄過去那種「地點老在集鎮,節目吹拉彈唱,時間都在晚上,觀眾政府組織,領導上台講話,群眾遠遠觀望」的陳舊模式,成立一支老教師、老幹部、老藝人組成的文藝小分隊,開展村頭文化、田頭文化、庭院文化活動。同時。要抓好民間文化的挖掘整理,將當地流傳的傳統文化搬上舞台,這些文化遺產不僅富有生活氣息。而且對村民最具有召喚力,可以極大地提高文化活動的吸引力。

閱讀全文

與農村文化生活哪個平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91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7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6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9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4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41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2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