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古城文化怎麼過年

古城文化怎麼過年

發布時間:2022-05-11 12:33:56

❶ 誰知道荊州古城文化

一、歷史沿革:
荊州以原境內蜿蜒高聳的荊山而得名。1949年7月成立荊州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治江陵縣荊州鎮。同月,析江陵之沙市建市,屬省轄市。1955年,沙市市劃歸荊州專署管轄。1979年,沙市市復為省轄市。1983年劃出荊門縣改荊門市,為省轄市。1994年經國務院批准,撤銷荊州地區、沙市市,合並設立荊沙市,潛江、仙桃、天門三市劃出為省轄市。1996年更名為荊州市,京山縣、鍾祥市劃出。市政府駐沙市區。

二、地區位置:
荊州市位於東經111°150—114°050,北緯29°260—31°370。地處湖北省中南部,江漢平原腹地, 長江自西向東橫貫全市,全長483公里。荊州東連武漢、西接宜昌、南望湖南常德,北毗荊門、裹樊。總面積1.41萬平方公里,其中平原湖區佔78.7%,丘陵低山區佔21.1%。全市轄荊州、沙市2區和江陵、 公安、監利3縣,代管松滋、石首、洪湖3市,下設119個鄉鎮,18個街道辦事處,共有3398個村(居)委會,24835個村民小組。

三、人口民族:
荊州市是湖北省人口最稠密的地市之一。
全市總人口642.1萬人,人口密度456人/平方公里,占湖北省總人口的10.7%。全市城鎮人口超過200萬人,占總人口33.0%。中心城區面積 54平方公里,人口75萬。

四、歷史文化
荊州人傑地靈,物產豐宮,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自古就有文化之邦、魚米之鄉的美譽。
荊州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春秋戰國時期,20代越王定都荊州,長達411年。楚先民創造了堪與古希臘雅典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荊州出土的戰國絲綢、越王勾踐劍和整套石磬編鍾,無不折射出楚文化的熠熠光輝。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一鳴驚人」的政治家楚莊王、楚國名相孫叔敖等等,都是從荊州這塊土地上走上歷史舞台。
荊州是三國文化的發祥地,120回的《三國演義》,有82回寫到荊州。「市內三國勝景遍布,保存完好且長達10.5公里的荊州古城牆,被譽為「 中國江南不可多得的完璧」。1992年發掘的雞公山文公遺址,經考古界鑒定為「中國第一,世界罕見」。
荊州還是中國龍舟文化的發源地,一年一度的「中國荊州國際龍舟節」,已成為荊州獨具特色的文化品脾、擴大開放的重要載體和全市人民的盛大節日。

五、經濟發展:
荊州是一座充滿商機的城市。
自古以來,荊州就是商賈雲集之地。早在漢代,荊州就是全國十大商業都會之一;近代,荊州又是我國最早對外通商的內河港口城市,荊州沙市早在中日甲午戰爭後就與重慶、杭州、蘇州一起被定為通商口岸。
今天的荊州市,地處中西部大開發的前沿陣地,區位優勢獨特。為全國「四大增長極」十字軸線的交叉區域,距北京、香港、上海、重慶均為1000公里左右。荊州市是國家重要的農業綜合商品生產基地和輕紡、化工基地,是一座充滿商機、充滿活力、充滿希望的城市。

六、旅遊:
荊州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荊州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文化旅遊、生態旅遊蔚為大觀。全市旅遊景點呈現「一城三片」的格局。「一城」即聞名遐邇的荊州古城,其中紀南城、關公廟、章華寺、烏林古城場、華容道等人文景觀經久不衰,荊州博物館被評為國家首批「4A」博物館,位居全國地市級博物館之首,館藏文物達12萬余件,其中,西漢古屍等國家一級文物近300件(套)。中心城區的古城公園、九龍淵公園、鳳凰廣場、沙隆達廣場、凱樂大劇院和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等一批標志性工程相繼建成。「三片」即近年來新建開發的松滋氵危水風景區、洪湖漁家度假區和石首天鵝洲麋鹿自然保護區。荊州境內山育水秀,湖泊縱橫,是典型的水鄉園林城市,自然生態景觀令人流連忘返。「一曲洪湖水,唱遍天下知」,洪湖的瞿家灣、周老咀等湘鄂革命根據地舊址已被列入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新、綠、美」的水鄉園林城市風光、「高、大、特」的現代建築群與歷史文化名城風韻交相輝映,使古城荊州煥發出新的光彩。

七、地勢地貌:
荊州市以平原地區為主體,海拔20—50米,相對高度在20米以下。丘陵主要分布於松滋市的老城、王家橋、斯家場和荊州區的川店、八嶺、石首市桃花山等地,海拔100—500米,相對50— 100米,低山主要分布於松滋市西南部,海拔500米左右。
河流交錯、湖泊密布。全市有大小河流近百條,均屬長江水系,主要有長江幹流及其支流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調弦河等。荊州湖泊眾多,全市有千畝以上湖泊30多個.總面積8萬公頃,其中洪湖為湖北省第一大湖,總面積3.5萬公頃,長湖次之,總面積1.2萬公頃。由於長江幹流河道的不斷淤積,造成了荊江段的「懸河」。

八、歷史上的荊州:
荊州是古"九州"之一,在荊山、衡山之間。漢為十三刺史部之一。轄境約相當於今湘鄂二省及豫桂黔粵的一部分;漢末以後轄境漸小。東晉定治江陵(現屬湖北),為當時及南朝長江中游重鎮。明清置府,後廢。
東漢州名。轄郡七,縣一百一十七。治所漢壽縣,在今湖南漢壽縣北。漢末移治襄陽縣,在今湖北襄樊市。轄境相當於今湖北、湖南大部,及河南、貴州、廣東、廣西等省的一小部分。

九、旅遊景點:
1、古城牆:《後漢書·地理志》記載,荊州古城牆的修造史,可以追溯到2800多年前的周厲王時期。經最新古城垣考古發掘實物科學驗證:荊州古城牆是我國延續時代最長、跨越朝代最多、由土城發展演變而來的唯一古城垣。1998年3月,考古工作者先後發掘出了宋朝和五代時期的磚城;兩晉、三國時期的土城。疊壓在現城牆10米以下的五代磚城的發現、使荊州城磚城的修造歷史從始於明代的普遍認同,又上溯了400多年。這次考古發掘還證實:從三國時代起,荊州古城牆沒有發生過大的變遷,移位距離僅在50米左右范圍內;土城牆遠遠早於磚城牆。2000年8月,考古工作者在荊州城小北門西側,發現了一段長近20米的明代成化年間夯築的石灰糯米漿城牆。此段城牆雖經500多年,至今仍堅如盤石,世所罕見。
現聳立在人們眼前的雄偉磚城,為明清兩代所修造。磚城逶迤挺拔、完整而又堅固,是我國府城中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垣。磚城厚約1米,牆內垣用土夯築,下部寬約9米。牆體外用條石和城磚砌築。磚城通高9米,周長11281米。磚城牆體用特製青磚加石灰糯米漿砌築。特製大青磚每塊重約4公斤,有的燒制有文字。遊客在攀登東門城樓的馬道上即可見到部分已採取保護措施的文字磚。文字磚記載了操辦城磚的官府、官員和時間。從文字磚記載的產地得知,城磚非只出自原荊州地域,鄂豫陝三省交界的均州、湘桂黔三省交界的靖州、江西省的茶陵以及湖南全省均有文字磚砌在荊州城垣上。文字磚是荊州古城牆修建史不可多得的檔案實證。同時也是人們游覽古城賞析研究的又一道特殊的風景線。
荊州古城牆四周,原有城門6座,即東門、小東門(亦稱公安門)、北門、小北門、西門、南門。每座城門均設「雙保險」,前後兩道門,二門之間建有瓮城,以便「瓮中捉鱉」 ,致攻城之敵於死地。為緩解城內交通,建國以後,新開城門3座,即新東門、新南門、新北門。新開的城門均無瓮城。6座古城門上原都建有城樓,現只有東門和大北門兩處有城樓。因此,游覽領略古城牆風采,最好的去處就是東門和大北門。 東門又稱「寅賓門」。城樓為「賓陽樓」,始建於明代,現城樓為1988年重建。東門是迎接來使和賓客的城門。因此,門樓壯觀,瓮城也最大。大北門又稱拱極門,是通向中原和京城的古驛道出口,人們在這里送親友遠行,習慣折柳相贈,祝福平安,故大北門又稱柳門。大北門城樓名「朝宗樓」,城樓脊枋下方書有重建此樓的時間:大清道光十八年歲次戊戌九月壬戌初十戊申吉時丁巳時重建。大北門城樓是古城牆上唯一尚存的城樓古建築。此樓古樸壯觀,電影《小花》、《路漫漫》、《戰國鍾聲》等均在此拍攝過外景。賓陽樓和朝宗樓內均設有樓梯,遊客可登臨其上居高臨下,飽覽古城的萬千神韻。
荊州古城牆作為古時的一項大型軍事防禦工事,除高大堅固的牆體和瓮城等建築外,城牆之上還有眾多配套的軍事設施,如今尚存且最具作戰防禦功能、最有特色的要數暗設的四座藏兵洞,東西南北各一座,每座長10.5米,寬6.3米,深6米,分上下兩層,可容100多人。每層又有小藏兵洞,每個小洞可容2人,洞中均有射孔。藏兵洞所在的牆體向外呈長方形突出,對攻城 之敵,可從三面射孔暗箭齊發,使其猝不及防。藏兵洞構建精巧、別致,遊客到公安門景點南側百餘米處即可觀賞領略到荊州古城牆上的這一特有軍事設施的風采。 荊州城古老且歷經滄桑,如今古城得到了人民的厚愛。特大型環城公園的興建,使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平添了一道內涵豐富的新景觀:城牆上行人,內環道上驅車,外環道跑馬,護城河上盪舟。古老的荊州城正煥發出新的青春和更加迷人的異彩。
2、荊州博物館:是一座地方綜合性博物館。該館以其優美的環境、豐富的館藏文物和獨具地域特色的文物珍品陳列,以及考古研究的豐碩成果而享譽海內外。1994年經國家文物局專家評選,該館榮獲全國地市級「十佳博物館之首」的美譽。 荊州博物館配合各項工程建設,發掘出土珍貴文物12萬余件。其中,有史前巧奪天工的各種玉飾;有絕無僅有、質數堪稱國內之最的戰國絲綢;有寒光閃爍、成色如新的四代越王劍、吳王夫差矛;有色彩斑斕、工藝精湛的戰國秦漢漆器;有目前所知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數學專著《算數書》和蕭和「二年造律」的《二年律令》等漢初簡牘;有迄今為止保存年代最久遠、最為完好的西漢男屍。這些稀世珍寶吸引著眾多的中外遊客,荊州博物館也因此而成為荊州市旅遊觀光的「第一窗戶」。
a、該館1975年在楚故都紀南城內出土的一具西漢男屍及其棺槨、隨葬物品。據墓中出土文字記載,死者名「遂」,江陵人氏,官居「五大夫」,下葬於漢文帝十三年,早於長沙馬王堆漢墓女屍。該男屍在地下埋葬2000多年而不腐,世所罕見。其主要原因在於深埋、密封,墓室長期處於缺氧和恆溫的穩定環境中,內棺10萬毫升含硫化汞等成分的棺液,具有抑、殺菌作用。裝殮男屍的一槨二棺亦保存完好,大型槨室及二套棺表明了主人的高貴身份。陳列展出的數百件隨葬物品中,有稱為「天下第一」的兩件式樣別致、保存年代最久至今仍完整無損的物品:麻裙和麻鞋,異常珍貴。
b、展出了1982年1月在原江陵縣馬山磚瓦廠一號楚墓中發掘出土的一批戰國中晚期絹、紗、羅、錦等絲綢織綉,包含有衣、褲、衾被、絲帶等成品。這些絲織品有的薄如蟬翼,輕若籠煙;有的刺綉飛禽走獸,栩栩如生;有的色澤艷麗,五彩紛呈;有的經緯密度,超乎想像,密於今天的降落傘。絲綢織品富含蛋白質,極難長久保存。馬山一號墓出土的這批絲織品其年代之早、數量之多、保存之好、工藝之高超,均可稱「最」。荊州博物館也因之而有「絲綢寶庫」的盛譽。
c、荊州博物館發掘出土戰國、秦漢漆器逾萬件,是全國收藏古代漆器最多的博物館。古代漆器,品種繁多,就胎質而言,有木質、陶胎和夾麻胎3種;從用途講,有多種飲食器具,如各種盛酒器具;有娛樂器材如琴瑟;有兵器如木質盾牌;還有避邪之物如鎮墓獸等。這些古代漆器在地下歷經2000多年完好保存下來,實屬難得;尤為珍貴的是陳列展出的200餘套古代漆器造型別致生動,構圖精巧明快,色彩亮麗如新,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是難得的寶中之寶。
d、楚樂展演是荊州博物館別具一格的開發項目。楚國是歌史文化的沉澱與匯集。在這里,人們不僅可以饒有興味地觀賞蜀國名將關羽那重達百餘斤的青龍偃月刀和坐騎赤兔馬的專用大石槽及傳說中曹操的特大行軍鍋,而且還可盡情地領略欣賞開元觀內我國古代建築的藝術風格。
3、鐵女寺:位於古城內江陵中學西側一小巷深處,始建於唐貞觀年間。據傳該寺的修建與一段辛酸感人的傳說有關。
相傳唐代荊州有位分管冶鐵的官史孫坤,家有兩個如花似玉的妙齡女兒,其上司垂涎甚久,欲霸為妾。孫鐵官及二女不從,於是其上司惱羞成怒,借故加罪於孫鐵官,使其鋃鐺入獄。二女聞之,心膽欲裂,憤起為父鳴冤,怎奈官官相護,申告無門。只有以死相抗 爭,雙雙投冶鐵爐而死,並化為兩尊血肉模糊的鐵女。此事震動朝野,感化帝王,孫鐵官終於無罪獲釋。眾鄉親憐恤二女捨身救父的義舉,遂自願籌資修建了鐵女寺。對此,明代遼王朱植藩封荊州時所撰《鐵女寺碑記》有詳細記述。
4、萬壽寶塔:矗立於萬里長江第一磯——荊江大堤觀音磯頭之上,系明朝第七代遼王朱憲火(節)藩封荊州時,於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遵嫡母毛太妃之命,為嘉靖皇帝祈壽而建,歷時4載。它是湖北省又一處重要的古建築,1956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全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萬壽寶塔通高40.76米,八面七層,樓閣式磚石仿木結構。塔基八角各有一漢白玉力士為砥柱。塔內一層正中有接引佛一尊,身高8米,肅然威嚴,塔體內外壁嵌佛龕,共有漢白玉坐佛87尊,神態各異,造型超絕逼真。部分塔磚燒制獨特,成正方形,圖文並茂,品類繁多,計有花卉磚、浮雕佛像磚、滿藏回蒙漢五種文字磚共2347塊。塔磚來自全國8省16個州府縣,均為各地信士所敬獻。塔身中空,內建石階,可盤旋而上至各層,每層向外洞開四門;依門俯瞰遠眺江流城廓美不勝收。塔頂為葫蘆形銅鑄鎏金,其上刻有《金剛經》全文,是不可多得的珍稀文物。
萬壽寶塔與我國眾多寶塔相比,特色獨具的是:塔身深陷大堤堤面以下7.29米。這一奇特景象的形成,主要源於長江河床、水位在漫長歲月中逐漸抬高、荊州大堤隨之不斷加高所致。
萬壽寶塔建於荊江大堤之上,除了為皇帝祈壽的主旨外,另還有鎮鎖江流、降伏洪魔,保一方平安的寓意。數百年來,萬壽寶塔既是荊江兩岸飽經水患的歷史見證,又承載寄託了人們制服江流的美好願望。
1998年盛夏,荊江河段遭受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觀音磯頭記載45.22米的超歷史最高水位線,舉世囑目,廣大軍民眾志成城譜寫了一曲響徹寰宇的抗洪凱歌。為了祭奠抗洪斗爭中英勇獻身的英烈,1999年初,荊州市委、市政府在萬壽寶塔西側修建了荊州抗洪紀念碑亭。
寶塔所在的萬壽園,古樸典雅,竹木蒼翠。園內的臨江長廊、書法碑苑及奇石盆景匯展,與荊江磯頭、古塔長廊交相映襯,使這里「分外妖嬈」。尤其是盛夏,江風習習,蔭涼片片,這里更成為人們游覽憩息的「人間天堂」。
5、八嶺山:又稱龍山。這里風景優美,林木蔥郁,「縱嶺八道,蜿蜒若游龍」,因此被古人視為風水寶地。山中古墓密集,現已探明,大型封土堆古墓葬就有498座,無封土堆古墓不計其數,其中以楚墓居多。史載楚國有18位楚王、五代南平國五代帝王以及明代11個藩王均厚葬於山中。1988年,八嶺山古墓群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4月國家林業部批准八嶺山為國家森林公園。
八嶺山古墓群南北長8公里,東西寬5公里,總面積40多平方公里。山中古墓葬密集,現封土堆尚存特大型、大型及中型古墓560餘座,其中以楚墓居多,明藩王墓次之。不少墓冢雄踞山頭,宛若山峰,構成了八嶺山的壯觀奇景。史載楚莊王墓在山中,前後陪葬有數十冢,皆列成行。明藩遼簡王及肅、靖、惠、恭、庄等諸多王墓俱在山北。山上有平頭冢、換帽台、落帽台、馬跑泉等勝跡。八嶺山現為國家森林公園,山上喬木參天,茶海松濤,煙雲籠罩,兼有雄奇幽深之勝,故有"不到八嶺山,不算到荊州"之說。
八嶺山地處荊州城、紀南城、萬城三大古城之間,其人文景觀極為豐富,每一座大型古冢都有一篇神奇的故事,每一個景點都有一段動人的傳說。據史書記載:「楚莊王葬於古龍山。前後陪葬十冢,皆成行列。」此冢高大似山,陪冢成行,氣勢非凡。位於八嶺山中部的平頭冢亦為八嶺山特大封土堆古墓,相傳蜀國名將關羽得到青龍偃月寶刀後,欣喜若狂,躍身上馬,揮舞寶刀,當馬馳過此冢時,關羽興起,對准冢子上部平削一刀,此冢即成平頂,「平頭冢」因此得名。類似這樣與關羽生平業績有關的還有系馬冢、落帽冢等古墓葬。

❷ 2013年古文化街過年前後有什麼傳統活動的 最好有具體的時間表和活動內容 多謝多謝

一、古文化街蛇年系列旅遊活動
吊錢市場
時間:即日至2月9日。
地點:戲樓廣場。
內容:吊錢、福字、對聯、窗花、手工藝品、禮品、飾品等節令商品售賣。
新春禮品市場
時間:即日至2月9日。
地點:古文化街主街。
內容:天津地方傳統特色的手工藝品、文房四寶、旅遊紀念品、禮品、飾品等節令商品。
過大年唱大戲
戲曲曲藝演出:正月初二、初四10:00至12:00京劇彩唱摺子戲;正月初三10:00至12:00津味曲藝表演;正月初六10:00至12:00傳統民樂、古曲演奏;正月初七10:00至12:00播放曲藝、戲劇音樂。
民間花會踩街活動:正月初一10:00至12:00,進行「歡慶鑼鼓迎新春」活動,在戲樓廣場表演傳統民俗節目。正月初五10:00至12:00,進行「正月初五迎財神」活動,民間花會表演隊伍在戲樓廣場表演傳統民俗節目。
「玉皇會」迎春祈福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正月初九10:00至12:00,在玉皇閣廣場進行「迎春祈福」傳統民俗文化活動。
「正月十五鬧元宵」活動:正月十五至十六,在古文化街商貿區進行賞花燈、觀街景活動,體驗天津衛過大年的傳統民俗風情。
二、正月初五新春踩街活動
時間:2月14日。
地點:和平路金街。
內容:新春踩街活動,有舞龍舞獅表演、民間花會巡遊等活動。
三、正月初八迎春送財民間花會踩街
時間:正月初八。
地點:大胡同地區。
內容:傳統花會在估衣街、大胡同地區進行踩街表演。
四、鬧元宵天津市民健身大聯動
時間:2月份。
地點:南開區古文化街、東麗區無暇街社區、西青區楊柳青鎮、津南區葛沽鎮、北辰區小淀鎮。
內容:「龍獅點睛」,「龍珠傳遞」為全市市民送上新春的祝福,舞龍、舞獅、市民健身演示,花會踩街等活動。
五、第26屆「和平之春」藝術節
時間:即日至3月中旬。
地點:南市食品街。
內容:民族地區原生態節目,讓百姓感受土家兒女的熱情和風采。
六、天津市首屆歡樂家庭冰雪文化旅遊節
時間:即日至2月25日。
地點:河東區二宮公園東側新城市廣場足球場內。
內容:「瘋狂雪世界」滑雪場雪上運動體驗、「北極之愛」極地動物特展、「俄羅斯之吻」俄羅斯美食節、「白雪公主」主題選美大賽、「北國風尚」冬季商品特展會、「雪舞天地」系列文藝演出等。
七、鬧元宵群眾大聯歡活動
時間:2月24日。
地點:南市食品街。
內容:充分營造元宵節氛圍。
八、和平杯第二屆「二月二·龍抬頭」民俗文化展演活動
時間:3月13日。
地點:南市食品街。
內容: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歌舞團演出,展示土苗原生態節目。

❸ 中國古代過年有哪些習俗

中國過年大概這幾個習俗,祭灶、掃房子、貼對聯、守歲、放炮、拜年等。從古到今,不少習俗留了下來,也有不少習俗慢慢的不再執行了。

一,祭灶

在過年之前會有一個小年,小年的時候,大家會在灶台旁邊貼上一些小對聯,上面寫著一些祈禱灶王爺上天之後能給家人美言的話。這個習俗在古代每家每戶都會去做,古人更加追求吉祥,貼上對聯的同時,還會擺上可口的飯菜。不過現在的人一般都省去了這個禮節,在小年這一天會做一桌可口的飯菜,包一包餃子,算是提前感受新年的喜悅。

五,拜年

拜年倒是從古到今的保留下來了,大年初一父母帶著孩子走街串巷,為朋友送去祝福的同時,也收獲了團圓。

❹ 順德民俗

1、龍舟競渡

順德龍舟競渡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全縣各鄉堡都興行劃龍船,現今市博物館尚存康熙年間杏壇北水村「壓盡群龍」石匾。龍舟分游龍和賽龍兩種:游龍體積大,裝飾美觀,稱龍船,重在游弋展示服飾旗鼓助興;賽龍體積小,稱龍艇,從三橈至十五橈不等,重在競劃速。

2、龍舟說唱

龍舟說唱是一種民間說唱藝術。起源於清代,20世紀50年代前流行於縣境及廣州方言地區,以順德腔為正宗。藝人多在茶樓,鄉渡和分村大榕樹下賣唱。手持一具木雕小龍船作道具,胸前持小鑼小鼓。邊唱邊敲,內容多為諧趣故事及平安祝頌語。

3、觀音開庫

正月廿六的「觀音開庫」是順德民間一個特別的民俗節日。其中較有名的是容桂白蓮公園觀音堂的觀音開庫和龍江紫雲閣、龍山觀音閣的觀音開庫。

據傳某年正月廿六子時,一位青年上山拜觀音,只因廟宇信眾擁擠不堪,便靠在山坡一側休憩,夢見觀音借給自己一筆錢做生意而發財,醒來已是夜裡子時,後來他果真發了財。人們便將該青年做夢之日奉為觀音開庫日。

4、鑼鼓櫃

鑼鼓櫃是用花縷木做成的亭轎式可抬動的木櫃,上面雕刻著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歷史人物,裡面裝有用作吹、拉、彈、奏、擊的各類樂器,以櫃為單位組成一個演奏班底。鑼鼓櫃的演奏盛行於清朝康熙年間,以杏壇、均安兩地最為有名。

5、龍江燒大炮

燒大炮是過去順德農村民間活動之一,源於廟會。而其多在當地鄉廟神庭期間,在廟前臨時搭建竹柵來進行,美其名為酬謝神恩,賀庭祈福。燒大炮在龍江民間是難得的盛事,也極為講究。根據了解,龍江燒大炮從明末清初就已經存在並從清代中期開始盛行至今。

(4)古城文化怎麼過年擴展閱讀

順德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擁有八音鑼鼓、香雲紗染整技藝、龍舟說唱、人龍舞四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陳村花會、廣綉、勒流龍眼點睛、均安關帝出遊等多項省、市、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5順德水鄉民俗文化節集中展示順德豐富的傳統民俗項目。

充分融合嶺南水鄉文化和非遺民俗文化,旨在引入區內更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力量,為順德打造一個具有「嶺南水鄉」和「非遺民俗」的鮮明地方特色的大型品牌文化活動,提升順德文化產業的競爭力和輻射力。

❺ 有誰能給一下平遙古城的介紹,越詳細越好,希望能有居民生活風俗。謝謝了。

平遙位於山西省中部,距太原100公里。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歷史的古城,現在的城牆建於明洪武3年(公元1370年),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明清縣城,1997年12月31日被聯合國正式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平遙縣有平遙古城牆、雙林寺、鎮國寺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個。 目前,這個縣城的城牆、街道、民居、店鋪等建築,基本上保持著原有的古城格局。平遙的票號票號就是銀行的前身,我國的第一家票號「日升昌」就出現在平遙。在18世紀初,山西平遙、介休、祁縣等縣的商人,有許多在北京開各種商店,每年終給老家捎錢時,一般都由鏢局押運,運費高又不安全。在北京西裕成顏料庄的雷履泰和一些商人商定,將錢交給北京的西裕成,再到平遙的西裕成取現金。起初只為一些親戚朋友幫忙,也不收匯費和手續費,後來同鄉們都覺得這種辦法方便,請求撥兌的人越來越多,並同意出一些匯費。雷履泰感到這種生意油水大,就與東家李大全商議,並西裕成改名日升昌,專營匯兌業務。清朝末年,山西的票號增加到33家,平遙的票號就有22家,在全國各地的票號發展到四百多家,平遙在當時全國的金融市場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當時平遙較大的票號還有百川通等。現在平遙還保留著雷履泰故居和日升昌、百川通票號的舊址。百川通舊址位於南大街109號,宅院建築精良,現為家私博物館。鏢局博物館鏢局博物館位於平遙明清街61號,介紹了清朝華北保鏢業的三個有影響的人物,神槍王正卿、鐵腿左二把和意拳名家戴二閭。平遙古城牆始建於公元前827年--前782年,為夯土築成。公元1370年在舊城基礎上改築為磚石城牆。城牆高12米,周長6公里,牆頂寬3米--6米。1988年1月13日,平遙城牆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12月3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平遙推光漆器,歷史悠久,明清時進入鼎盛時期。是用大漆,在木胎上掛灰後,用手工推光,然後再繪制圖案。具有造型華麗,風格古樸的特點,有防潮、防熱耐腐蝕的特性。平遙風味食品平遙牛肉,製作歷史悠久,加工工藝獨特。其成品肉質鮮嫩,肥而不膩,瘦而不柴,醇香可口,營養豐富。長升源的黃酒、點心。黃酒用糯米釀成,香味濃郁醇厚,酒性溫和。慈禧西行路徑平遙期間,進餐平遙牛肉,飲長升源黃酒,食用點心,並賜該店一個「長」字,故名長升源。該店為前店後廠,現任經理郭懷仁為第六代傳人。店址位於縣城內南大街西41號。 平遙碗托。平遙的碗托由清光緒年間城南堡廚師董宣首創,距今已有100多年歷史。慈禧西行途徑平遙,品嘗這種食品後贊不絕口,當場賜予重賞。平遙碗托可以冷吃,也可以熱炒,味道都很好。 旅遊與交通 從太原到平遙乘火車和汽車都可以,火車票價8元,火車站前廣場到平遙的汽車票價為10元。 民俗平遙古城民俗
平遙古城是中國境內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代縣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平遙古城保留著很多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傳統節日,這些傳統民俗節日,囊括時令節日、紀念節日、祭天地節日、祭祖節日、祭神鬼節日、祭動物節日等。它充分展現了古代勞動人民對天、地、人、神、鬼、動物等一切和諧的嚮往。反映了人們的傳統習慣、道德風尚和宗教信仰。通過這些民間傳統節日,可以探索到古城文化豐富的內涵和淵源。[1]

平遙風俗返樸而遠,居民遺風起源於唐堯?勤儉質朴、憂深思遠、性剛而仁厚且尚武,尚武者人才倍出,文武全才者有之。且多慷慨好義之風。婚、喪、壽、生日、修建慶典遺風尤為盛旺。平遙民多土地貧瘠、少耕織、多商賈,並善經營。陶唐遺風雖已古遠,但平遙憂存。
婚嫁
婚姻嫁娶,是人生的一件大事,自古以來倍受重視、講究,既是一樁值得慶賀的喜事,又是非常注重禮儀的過程,表現的形式和手段非常隱喻,簡單而深刻,魯拙而不俗,風趣而文明,形成了一道亮麗的文化現象。
平遙婚禮過程,多行「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
喪葬
平遙縣民故後歷為土葬,在舉行葬禮時,保留著很多傳統儀式和傳統用物。這些儀式及用物包括了吹、拉、彈、唱、書法、刺秀、剪紙、折疊、板印、沾帖、繩結、紙藝、面藝、插藝、縫藝等幾乎所有民間藝術。
喪葬程序為停屍、報喪、入殮、燒紙、出殯、圓墓、過七等。一般於三、五天燒紙,五、七、 九天出殯。犯忌不宜出殯者,則寄停他處,另擇葬期。出殯之日, 親朋近友均參加。起靈抬柩有十六抬、二十四抬 或三十二抬。
祝壽
老年人從60歲始,每10年慶賀一次。隆重者,親朋好友 要贈獻壽桃(面制)、壽幛、壽聯等,以祝長壽。午時,要在堂屋擺 壽禮、燒佛香、點壽燈,"壽星"高坐,晚輩依次拜壽。拜畢,設豐盛喜宴款待眾賓客,歡度一日。進入90年代,祝壽大都賀以禮洋。宴席多在飯店舉行。
賀十三
平遙慶賀生日之俗至今仍為普通。特別是賀十三,親戚朋友屆時紛紛登門道賀,賀禮多為面蒸「括籃」,上系鎖,用紅繩與銅錢串結而成、三尺喜幛。外婆家來戚為上賓。待午時面向娘娘廟方向設供桌於院內,擺放供品及,外婆家墊底,其他疊上。點燈燒香、燃放鞭炮、由奶奶為孫子「折枷兒」用粉紅、黃、綠紙條纏繞四根穀草桿,三根紮成三角形,一隻手拿著套在脖頸處,另一隻手持一根穀草桿,邊打三個角,邊口中吉祥語言念念有詞,以祈禱孩兒健康成長。打畢將枷兒與娘娘花、娘娘鞋一同著燃。之後,設席款待全體親戚朋友。
慶滿月
平遙居民以生孩子為喜事。舊時,生男孩稱大喜,生女孩稱小喜。第一胎孩子不論男女,都要慶滿月。滿月的日期,男為29天,女為30天。也有在半月慶滿月的,意取絆住, 希望孩子長命。慶滿月以產婦娘家親戚為主,姥姥家要送銀鐲首飾 及衣服、小被褥等物。其他親戚則送3尺布,疊成"山"字形狀。 主家回贈背心、枕巾之類以示感謝。
節慶
平遙縣民保留著很多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傳統節日,這些傳統民俗節日,囊括時令節日、紀念節日、祭天地節日、祭祖節日、祭神鬼節日、祭動物節日等。它充分展現了古代勞動人民對天、地、人、神、鬼、動物等一切和諧的嚮往。反映了人們的傳統習慣、道德風尚和宗教信仰。通過這些民間傳統節日,可以探索到古城文化豐富的內涵和淵源。
祭祀
平遙縣民祭祀活動,分為神祭和祖祭兩大類。過去崇神者居多,有 "無廟不成村"之說。一般家庭均設各種神龕。灶王、張公、家神、 財神、門神、土地都是供奉對象。專業藝人將本業祖師或神供奉於 家中突出位置,以示敬業。不少人家將佛像或觀音菩薩像置於閑房,每逢初一、十五設供燒香,以示虔誠。迷信之中反映出人們祈求平安、富裕、家業興旺之美好願望。
祖祭是對先祖的懷念。一般於年夕、清明、七月十五、十月初 一或祖祀日祭之。
遷居
現在在農村多有沿用舊習者,擇日開工,供奉土地神;開工期間講究高挑紅旗,以鎮邪氣。新房合頂時,要貼對聯、放鞭炮,並宴請工匠,表示謝意。遷往新居時,要先"填宅",殺一隻銀紅公雞,以雞血噴 灑房院。搬遷時,要先搬進玻璃瓶子、案板、筷子、蠟燭、發面等 東西,表示"平平安安"、"快快樂樂"和"發福"之意。
方言
《禮記-王制》所記「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平遙方言是全國保留中國漢代文化語言最多最豐富的縣城之一,平遙方言中有極其豐富的名詞重疊式,這與普通話中的名詞特點有區別.稱謂很有趣。而這種方言又是平遙所獨有的語言。

❻ 古城青州的歷史文化

青州為古九州之一。早在7000年前的北辛文化時期,就有東夷先民在這里繁衍生息。大汶口、龍山、岳石文化時期,東夷人在這里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春秋戰國時期,青州為齊國腹地,物質豐富,文化發達。西漢初期,建廣縣城,為青州刺史部治所所在地。西晉末年,青州刺史曹嶷另築新城,名廣固城,曾作為南燕國慕容德的國都。東晉安帝義熙六年(410年),劉裕滅南燕,夷廣固。新任青州刺史羊穆之在南陽河北岸建東陽城。北魏時期,由於東陽城地狹人廣,在南陽河南岸增築南廓,是為南陽城。隋唐至明清,東陽城、南陽城一直為青州總管府、京東東路、青州府、益都縣等幾級治所所在地,為歷史上山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昭德古街區概述 悠久的歷史給青州遺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在青州市區,至今仍保留著許多明清時期的古街道。古街道建築青磚灰瓦、紅欄白牆、青石鋪地,透出濃濃的古風雅韻。可以說,青州古街就是青州悠久歷史的縮影和最好的見證。而在這些古街中,保存最完好,原汁原味,至今仍然延續其文化傳統的,當屬東關昭德街區。昭德街區主要街道包括東門街、東關街、昭德街、北閣街、糧食街及其兩側街巷,它們南北相通、東西相連,形成了一組「連線成片」的明清古建築群。全長3000餘米。明、清時期,這里曾是南到臨朐、臨沂直通南京,北到京城的交通要道,為山東東部著名的商貿中心和宗教活動中心。 回、漢各民族和諧相處,文化交流互融 昭德街區是以回族為主,回、漢、滿、蒙等各民族雜居的居住區。最早來青州的伊斯蘭信徒穆斯林,可以追溯到唐朝。當時青州地區非常繁榮昌盛,以貿易為主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大食人通過陸地和海上的絲綢之路,來到青州開展貿易活動,當地人稱之為「蕃客」。朝廷曾在此設置「青州押兩蕃使司」,專門管理蕃客事務。但那時的蕃客流動性大,在青州定居的並不多。自元初開始,眾多的穆斯林官員及其眷屬徙居青州,青州形成穩定的回族聚居區,從此後,這里的回族居民世代相襲,現居住人口2萬餘人。至今,這里的回族居民仍保留著自己固有的民族文化傳統和飲食習慣。同時,各民族通婚聯姻,文化互相交流,在漢族文化向少數民族傳播的同時,回族、滿族的武術、花毽、歌舞、餐飲等也逐漸融入到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生活中。回族群眾喜愛的傳統體育項目踢花毽,現在已成為青州市非常普及的運動,每天清晨,公園里、廣場上滿天飛舞的花毽成為古城一道亮麗的風景。文化成為推進民族和諧與團結的重要紐帶,全市的36個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和諧相處,融合成了一家人,青州市已連續四年捧回了「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這一象徵民族團結和諧的最高獎。 著名的歷史文化街區 昭德街區不但完整保留了明清時期的古民居,而且是著名的歷史文化街區。在這個街區歷史上曾誕生或居住過許多光照千秋、彪炳史冊的歷史人物,最為著名的莫過於4位狀元。一為北宋著名的三元狀元王曾。傳說,王曾的父親雖然不懂文墨,但雅重儒道。晚年夢見孔子托夢,言曾參將往生其家。果然,不久喜得一子,因此取名王曾。咸平年間,王曾連中三元,大魁天下。後官至宰相,封沂國公。昭德街白果庄巷便是王丞相故居的後門,巷名因原有王曾兄弟二人栽植的白果樹而得名,有清代著名金石學家段松齡的里謠為證:「井深街闊是吾鄉,屈指高風數二王。請看故園銀杏樹,行人千古式甘棠。」詩中的二王即指王曾、王子融兄弟倆。二是明代狀元趙秉忠。趙秉忠,字季卿,號陽。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考中狀元,官至禮部尚書。其故居位於北閣街西側,名曰軟綠園。明代進士李中行在《懷趙陽學士》詩中曰:「祥煙迢遞接青徐,十畝林塘學士居。蘿月橫窗凝卧閣,松風繞砌定觀魚。」詩中的趙陽即趙秉忠,十畝林塘學士居即軟綠園。至今街區仍保留著趙狀元命名的青龍、白虎二巷。其考中狀元的殿試卷現保存在青州市博物館,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狀元卷,為國家一級文物。段松齡本人也是北閣街人,所以,他對軟綠園的追憶真實而富有情感,其《里謠十首》中說:「青龍巷口狀元坊,笑卷珠簾熨篆香,軟綠園中歌舞罷,空餘翠蓋擁紅妝。」三為清代狀元、著名的外交家洪鈞。洪鈞本為江蘇吳縣人,同治年間,母子二人來青州投奔在此做官的親友,住在東門街附近的紹興會館,少年時代的洪鈞就在此處的「森盛號」雜貨店學徒,由於他刻苦學習,在青州考院考中秀才,同治七年(1868年)進京殿試,高中狀元,青州民眾稱之為「學徒狀元」。青州市博物館珍藏其手書對聯一副:「書求往跡得其化,文有真宗鑒乃神」。此外,此地清代還出過一位武狀元丁殿祥,其狀元府在東門街附近。丁殿祥,回族人,字靖遠,號崧生,嘉慶十九年(1814年)甲戌科武進士第一名,皇帝欽點為「武狀元」。曾任宮廷一等侍衛、廣西參將等職。或許是籠罩了4位狀元的光環,這一街區歷代都有許多達官貴人、政客顯要選擇在此居住。昭德街東趙宅巷,原系元代榮祿大夫、左丞相伯顏居住的地方。元滅宋後,元憲宗賜伯顏趙姓,遷居青州。至今,街區仍有許多趙姓後人在此居住。現保存有魯東民團總指揮趙明遠故居。真教寺北側楊家巷為明代正德六年(1511年)回民進士楊應奎故居所在,楊應奎官至南陽知府,擅書法工詩文,著有《澠谷集》。曾出資重修過真教寺。糧食街路南雙井街有清代乾隆進士李文藻的故居,李文藻官至桂林同知,著有《益都金石考》、《青社拾聞》、《諸城縣志》、《歷城縣志》、《雲門碑目》、《南澗文集》、《嶺南詩集》等著作,家有藏書數萬卷,遂名其書樓曰「萬卷樓」。董家巷有明代萬曆進士、工部尚書董可威的住宅。民國時期,青龍街人趙太侔赴美哥倫比亞大學戲劇專業學習,回國後曾任山東大學校長。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昭德街區深厚的文化底蘊養育了眾多的歷史文化名人,而這些彪炳史冊、光照千秋的著名歷史人物也給這一街區帶來了無比的榮耀。關於他們的歷史故事、傳說,至今仍在老街流傳,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著名的宗教文化街區 青州自古為海岱間一大都會,歷史上人文薈萃,思想文化開放自由,兼容並蓄。世界上五大宗教——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在青州都有悠久的歷史,深刻影響過當地的傳統文化思想。從南北朝至宋元,青州是中國東部的佛教文化中心,建立了眾多的寺院,著名的龍興寺就是其中之一;唐代以後,青州道教興盛,在青州城南的雲門山、駝山上,歷來就是佛道並存。明代,著名的道教人物張三豐曾在雲門山之南的洞中修煉。僅在昭德街區,就存在3種不同的宗教寺院4座。其中伊斯蘭教寺院有兩座,即真教寺和清真寺。真教寺是青州伊斯蘭教最大、最古老的寺院,據寺內碑記記載,該寺由元代伯顏丞相後裔於元大德六年(1302年)始建,為元代三大真教寺之一。後歷代增修,發展到現在成為一組規模宏大、結構緊湊的古建築。現在仍是伊斯蘭信教群眾結集禮拜的重要場所。1935年,著名的馬松亭(曾任全國「伊協」副主任)大阿訇曾在此講經禮拜。清真寺位於昭德街區西部,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衡王之子寧陽王朱載垿始建,青州知府張連登親筆題寫寺額。知名阿訇王靜齋曾在此譯經。現青州伊斯蘭教協會和青州市民族書畫院均設於此,並經常舉辦少數民族書畫展覽,清真寺已成為一處既服務於穆民,又服務於社會的重要場所。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堂位於昭德街區西側。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天主教由西方傳教士傳入青州,清光緒元年(1875年),建立了青州第一個教堂,後不斷擴建。1933年,建青州大教堂,聖堂能容納3000人,高35米,為當時青州最高的建築物。在解放戰爭時期,華東局保育院曾設於此,保育院的孩子在這里得到了修女們的悉心照料。現青州市天主教愛國會設於此。基督教於清咸豐九年(1859年)傳入青州,宣統二年(1910年),建大禮拜堂作為教會活動中心。基督教倡導教會辦學、施醫、建博物堂,在培養神職人員的同時,也把西方的科學技術帶入了青州。 新中國成立以後,隨著國家民族宗教政策的落實,廣大宗教界人士雖然信仰不同,但互相尊重,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方針,愛國愛教,自覺維護社會穩定、民族團結、祖國統一,在這一街區實現了民族團結和睦,宗教和順,社會和諧。 著名的商貿中心 昭德街區明清時期為山東歷史上著名的商貿中心,當年曾經商賈雲集,僅山西省在此經商的大賈商家就達40多家,他們結為商幫,在東關街穆家巷建起了宏偉的山西會館,為晉商落腳投宿、聚會議事提供方便,今遺跡仍存。許多回族老人對這一街區原有老字型大小至今仍耳熟能詳,給你指出它們原來的位置,如利興福絲廠、振興煙廠、萬和堂葯店、山城玉醬菜、益興永百貨、和合商店、興茂茶莊、紅麗染坊、中義和糕點、楊家貨棧、德明葯房、趙家店、永春堂葯店、法家店、王家店等。昭德街區著名的回民食品店隆盛糕點、福祿壽糕點,傳統老工藝程記紅爐等均有上百年的歷史,至今仍生意興隆。著名的穆斯林傳統食品劉蒙汗家燒餅、梅穗綜子、老湯牛肉、東關烀糕、東關粘粥等現已被列入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著名的影視基地 保留有中國明、清時期建築風格的青州昭德古街區,引得拍攝歷史古裝戲的電影、電視導演們紛至沓來,例如,《西遊記》、《聊齋》、《李清照》、《宋江》、《鄭板橋》、《代號007》、《黃金驛站》、《羅榮桓》等都曾利用古街為背景拍攝了大量的歷史鏡頭,使青州昭德古街名揚世界。 自青州建市後,市委、市政府提出保留「古」字、突出「青」字的城市建設方針,使這些古建築群得以較好地保護。1990年,昭德街區被公布為青州市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1997年開始,市政府對昭德街沿街建築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了整修,對昭德街上已經磨損了幾百年的街道青石板就地翻底鋪墊,既保留了原有的老街風貌,又保護了這批被踩踏幾百年的石板。近幾年,青州市在城市建設過程中,十分注重文物保護與利用,聘請專家對昭德街區進行了總體保護規劃,街區居民積極配合,共同參與。目前,這一規劃正在逐步實施。今年,市政府和宗教部門將聯合出資修復清真寺冀真堂和經綸堂,復建基督教堂恩光樓。整個過程文物部門全程參與,一切按總體保護規劃和有關的文物保護規定實施。 青州的古街,已經成為青州對外宣傳的亮麗名片,吸引許多研究古建築的專家學者紛至沓來,前駐華大使阿南惟茂的夫人阿南史代就曾多次專程前來考察昭德古街,並寫下數卷研究論文。我們相信,隨著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宣傳推介活動的開展,越來越多的遊客將會走進青州古街,徜徉於濃濃的古風古韻之中,領略青州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青州是古九州之一,出現過許多彪炳史冊的歷史文化名人,著名女詞人李清照、趙明成夫婦在青州居住10餘年寫詩填詞,碩果累累,蒲松齡更是與青州結下了不解之緣。時值今日,各市都在紛紛打造文化品牌,青州作為一個歷史文化名城,又是如何發掘傳統文化、發展文化產業的?近日,記者拜會了青州文化局局長許新益。 記者一直對青州博物館印象深刻,尤其是博物館珍藏的趙秉忠狀元卷,很受震撼,在青州文化局局長許新益的介紹下,記者對青州的歷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青州有7000年的文明史,是東夷文化的發源地,並且是古九州之一。凡是到青州的人,無不慕名參觀博物館,那是青州璀璨奪目的歷史文化的縮影。商代的銅鼎、漢代的玉璧、北齊的石室線刻、北周的大佛像、南北朝的菩薩、隋唐的石雕、仇英仿的《清明上河圖》畫卷、明萬曆年的殿試狀元卷真本以及本地歷代所產的陶器、銅器、鐵器、玉器、碑碣、字畫等文物達到2萬多件,使人領略到青州歷史豐采。 「要說青州的文化特點,應該是青州文化的融合性很強。」許新益說。青州共有漢、回、滿、土家、苗等30幾個民族,多年來和睦相處,共同發展,形成了融合性極強的青州地域文化。具有代表性的有享譽中外的佛教文化,比如被評為1996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的龍興佛教造像,還有源遠流長的「壽」文化。雲門山的「壽」字,被譽為「天下第一壽」,「壽比南山」一詞據說就源於此。另外,青州的名人文化也很璀璨,寇準、范仲淹、李清照、歐陽修、富弼等都與青州結過不解之緣。 文化旅遊離不開文化產業的發展,當記者問到青州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時,許新益很激動地說,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是提升城市品牌的著力點。近年來,青州主要圍繞古城文化、生態文化、民族宗教文化開發等三方面開展工作,重點培植七大文化產業:一是文化旅遊,重點開發佛、壽文化旅遊線路,打造生態觀光旅遊品牌;二是演藝業,建設休閑娛樂中心,組建青州市藝術團,排演一台能夠代表青州形象的原創性大型歌舞;三是古玩字畫與工藝品產業,培植古玩書畫和工藝美術品生產企業和專業村、專業戶,精心打造龍頭企業,引導古玩字畫和工藝美術產品向特色化、集團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四是發展印刷行業;五是廣告會展業,重點抓好花博會這一社會文化知名品牌,使其盡快形成集節、會、展、演、賽為一體的特色會展品牌;六是休閑娛樂產業;七是文化地產業,重點開發南陽河、益王府、堯王湖、衡王府、海岱小區等,彰顯古城文化魅力。 青州近年來要抓好17個文化產業項目。一是建設青州文化信息產業園,投入約5個億,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二是以現有東壩印刷企業為基礎的印刷產業項目;三是規劃建設文化產品經營區,重點規劃「五大市場」,即東夷文化書畫園、古玩市場、古街文化市場、南陽河景區文化市場、書畫藝術城、鈺鏵文化市場;四是佛壽文化開發項目,重點建設鳳凰山觀音雕塑和壽文化博覽園,開發壽文化產品。另外還有生態文化旅遊項目,旗城文化開發項目,衡王府文化項目,以黃樓為中心的生態農業觀光文化產業園區,會展文化產業中心,鄭母鎮復建狀元樓、文廟,保護開發「四大御葬」等基礎設施,以東夷文化園、將軍文化園為中心的專題文化產業項目,以昭德街、真教寺等為中心的宗教文化產業項目等。 在談到青州市政府在文化項目的建設上是否會給予一些扶持政策的問題時,許新益說:「為了統一規劃、協調、指導全市文化產業的發展,青州成立了協調機構及制定了優惠政策,以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方式全面推進文化產業的發展。並且設立了青州市文化產業發展專項基金,用於扶持文化創意、動漫和產業園區的建設。另外,青州還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文化產業。實施項目拉動戰略,大力引進和發展具有示範性、導向性的重點文化項目。對新興的文化產業可在稅收、信貸等方面給予適當扶持。再者,創造條件,吸引國內外知名文化企業總部或地區總部、研發中心、采購中心入駐。利用花博會、魯台經貿洽談會等各種招商平台,進一步加快文化產業招商引資步伐。還有一點,引導城鄉居民提高文化消費在消費支出中的比重,為加快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不斷增長的需求市場也是很重要的。」 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加之現代青州在文化品牌打造上的諸多政策扶持和努力,文化旅遊正在成為青州城市品牌形象的金字招牌,青州也日益成為特色鮮明、個性突出、品牌響亮、設施先進的文化名城、旅遊名市。

❼ 你的家鄉過年有什麼好玩的地方推薦

河南好玩的地方

一、萬仙山郭亮滑雪場
萬仙山郭亮滑雪場位於輝縣萬仙山風景區內郭亮村,這里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文化品位高,四面環山,雪道的坡度不大,非常適合初學滑雪者和掌握基本滑雪技術者,場地寬闊,坡度適中,安全措施到位,是大眾滑雪的好去處。

二、
洛陽博物館

洛陽博物館是國家一級博物館,洛陽唯一的一座綜合性歷史博物館。博物館外觀霸氣,洛陽唯一的一座綜合性歷史博物館。博物館的陳列以河洛文化為主體,以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夏、商、兩周和兩漢文物為主要內容。

三、
花果山


因為這里山果雜集春花秋實而得名為「花果山」。此山主要特點是:山奇、石怪、洞佳、水秀、霧美、林茂,具有神話幻想境界。花果山山清水秀,風景宜人,園內主要風景點有水簾洞、揚船溝、石院牆、石簾山、龍潭瀑、唐僧石、人雲梯、南天門等200多處。

商丘古城
商丘古城好玩,南城門和南湖附近的風景不錯。古城文化內涵豐富,是中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之一,古樸不失典雅。古城是真貨非山寨品,但存留的舊日的東西不算太多,包含景點很多。
睢縣北湖
睢縣北湖又稱鳳城湖,與商丘南湖齊名,位於睢縣城區。屬於免費景點。湖中還有很多無人的孤島、半島可以散步。北湖最出名的景點是位於湖中孤島上的「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陵墓。其次還有宋襄公望母台、甘菊泉、桃花洞、蘇軾留墨處等景點。
絕壁長廊
這里是河南郭亮村景區內最重點最重點的景點啦!去看郭亮,實際上就是要自駕這一段山道,欣賞這一段人造奇跡的壯觀和驚險,整個公路是建築在太行山幾乎垂直的絕壁上,完全是靠人力,硬生生地鑿出了一條盤山公路。

❽ 平遙古城旅遊攻略

平遙古城中國境內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代縣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和西安一樣它的城牆保存相當完整,而且買了通票後可以上去,比西安的票價要合算的多。而且城內都是明清建築,保存相當完整,要是沒其他遊客在的話,真會當自己穿越了。西安的遊客幾乎占據了平遙旅遊遊客的百分之三十,走在明清街上,穿梭在平遙古城內,西安的遊客非常之多,那大家都是如何游覽平遙古城的,又是如何選擇平遙古城住宿的,現給大夥歸類如下,望對您有幫助!

平遙古城門票:130元,學生證半價,軍官證,士兵證。殘疾證,老年證免費。切記不要再問,可不可以單獨買票的問題,可以直接回答大家,這個不可以哦,全部是通票。價格也是不會優惠的,統一定價,如果有人告訴你可以優惠,那絕對是忽悠你的,呼呼! 一般,西安到平遙古城的遊客,都會選擇在古城內居住,平遙古城住宿,是非常有特色文化的,木質的門楣,青磚碧瓦,古色古香的綉樓,夜景也是非常愜意的,推薦住宿2晚,不多不少,正好!一般對於游平遙的遊客而言,都會選擇二日游或者三日游,因為一天的時間很難游覽完所有的景點,如果想好好的感受平遙古城的氣息,不妨在平遙停留兩三天。建議提前在網上預訂好客棧或酒店,推薦住在平遙古城附近,既能感受現代文明氣息,又能體驗到古城文化的底蘊。 在平遙古城游覽,景點都比較集中,步行即可。時間緊的話,可以租車來游覽。D1 日升昌 古縣衙 雷履泰故居 文廟日升昌- 我國第一家、也是最大的一家經營匯兌業務的票號。古縣衙 -這里有全國唯一的聖旨博物館。雷履泰故居 -雷履泰是日升昌的首任掌櫃,也是中國票號的創始人,其舊居位於平遙城內上西門街11號。文廟 -創中國「六最」,是平遙古城的靈魂。 D2 蔚泰厚 古民居博覽苑 蔚盛長 協同慶 古市樓 中國鏢局 同興公鏢局 百川通 明清古街蔚泰厚- 原是綢緞店,後改為票號店。與日升昌票號中間只隔一個小燒餅鋪。古民居博覽苑- 是「蔚豐厚」票號舊址。蔚盛長- 平遙「蔚」字五聯號之一,由綢緞庄改組而成。協同慶 -這是中國票號業中一家獨具特色的票號。古市樓 -此樓現在禁止攀登,前幾年登上去可以俯瞰古城風景。中國鏢局 -明末清初鏢局的舊址,主要介紹中國鏢局發展史,以及在明清時期,中國有名的十大鏢局、十大鏢師和走鏢過程中的軼事趣聞。同興公鏢局 -位於古城南大街105號,是當時全國著名鏢局之一,由王正清武林大師創建。百川通 -這里收藏了明清兩代民間家居中的精品。明清古街 -街道兩側有各式各樣的小店,可購買特產和紀念品。 D3 藏報館 城隍廟 清虛觀 華北第一鏢局 天吉祥博物館藏報館 -館里珍藏了古今中外報刊書籍,已載入世界基尼斯之最記錄大全。城隍廟 -殿宇屋頂的琉璃藝術叫人稱奇。清虛觀- 城內最大的道觀,現在是平遙縣綜合博物館。華北第一鏢局 -充分而真實地再現了清朝乾隆一來我國鏢局的獨特風貌。天吉祥博物館- 是平遙古城內唯一的一家跨國貿易商行——長盛蔚舊址。 第二天:可以去一下晉中的幾個大院(王家大院/喬家大院/渠家大院/曹家大院/常家大院)—張壁古堡 提示:這些大院都離平遙古城不遠,對古建築和晉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選擇前往參觀,但有點建議,看過王家大院後其他的大院就可以免看了,因為王家大院在山西古院落里非常具有代表性,布局很有風格,面積非常大,包括石刻磚雕不遜於其他任何一家大院,很多人稱之為古代別墅群。有時間的話再推薦去張壁古堡看看,這兩年攝影發燒友特別喜歡去那裡拍片,集古樸與奇特一體,非常不錯。 旅遊貼士:個人認為,如果時間比較緊,盡量選在在網上查看平遙古城路線、平遙古城住宿攻略,現在網路技術發達,作為80、90後的我們,應該顛覆過去的傳統模式不是嗎?有 很多人在問我們,為什麼要提前預訂,為什麼要付定金?那我的回答是:價格比前台便宜,提供免費接站,提供免費路線導游服務,免費講解平遙古城的最真實文化,推薦最貼近 您需求的平遙住宿,為什麼要自己花大把的時間,浪費在尋找住宿上呢?剩下的,親自己考慮!

❾ 麗江古城文化遺產指什麼

1、古街 麗江街道依山勢而建,順水流而設,以紅色角礫岩(五花石)鋪就,雨季不泥濘、旱季不飛灰,石上花紋圖案自然雅緻,質感細膩,與整個城市環境相得益彰。

四方街是麗江古街的代表,位於古城的核心位置,不僅是大研古城的中心,也是滇西北地區的集貿和商業中心。四方街是一個大約100平方米的梯形小廣場,五花石鋪地,街道兩旁的店鋪鱗次櫛比。其西側的制高點是科貢坊,為風格獨特的三層門樓。西有西河,東為中河。西河上設有活動閘門,可利用西河與中河的高差沖洗街面。
從四方街四角延伸出四大主街:光義街、七一街、五一街,新華街,又從四大主街岔出眾多街巷,如蛛網交錯,四通八達,從而形成以四方街為中心、沿街逐層外延的縝密而又開放的格局。

2 、古橋 在麗江古城區內的玉河水繫上,飛架有354座橋梁,其密度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形式有廊橋(風雨橋)、石拱橋、石板橋、木板橋等。較著名的有鎖翠橋、大石橋、萬千橋、南門橋、馬鞍橋、仁壽橋,均建於明清時期。
大石橋為古城眾橋之首,位於四方街東向100米,由明代木氏土司所建,因從橋下中河水可看到玉龍雪山倒影,又名映雪橋。該橋系雙孔石拱橋,拱圈用板岩石支砌,橋長10餘米,橋寬近4米,橋面用傳統的五花石鋪砌,坡度平緩,便於兩岸往來。

3、木府木府原系麗江世襲土司木氏衙署,「略備於元,盛於明」。歷經戰亂動盪,1998年春重建,並在府內設立了古城博物院。

修復重建的木府佔地46畝,坐西向東,沿中軸線依地勢建有忠義坊、義門、前議事廳、萬卷樓、護法殿、光碧樓、玉音樓、三清殿、配殿、閣樓、戲台、過街樓、家院、走廊、宮驛等15幢,大大小小計162間。衙內掛有幾代皇帝欽賜的十一塊匾額,上書「忠義」、「誠心報國」、「輯寧邊境」等。有人評價:「木府是凝固的麗江古樂,是當代的創世史詩。」

4、福國寺五鳳樓 五鳳樓(原名法雲間),位於黑龍潭公園北端,始建於明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1983年被公布為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樓高20米,為層甍三重擔結構,基呈亞字形,樓台三疊,屋擔八角,三層共24個飛檐,就象五隻彩鳳展翅來儀,故名五鳳樓。全樓共有32棵柱子落地,其中四棵中柱各高12米,柱上部分用斗架手法建成,樓尖貼金實頂。天花板上繪有太極圖、飛天神王、龍鳳呈祥等圖案,線條流暢,色彩絢麗,具有漢、藏、納西等民族的建築藝術風格,是中國古代建築中稀世珍寶和典型範例。

5、白沙民居建築群 白沙民居建築群位於大研古城北8公里處,曾是宋元時期麗江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築群分布在一條南北走向的主軸上,中心有一個梯形廣場,四條巷道從廣場通向四方。民居鋪面沿街設立,一股清泉由北面引入廣場,然後融入民居群落,極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築群形成和發展為後來麗江大研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礎。

6、束河民居建築群 束河民居建築群在麗江古城西北4公里處,是麗江古城周邊的一個小集市。束河依山傍水,民居房舍錯落有致。街頭有一潭泉水,稱為「九鼎龍潭」,又稱「龍泉」。青龍河從束河村中央穿過,建於明代的青龍橋橫跨其上。青龍橋高4米、寬4.5米、長23米,是麗江境內最大的石拱橋。橋束側建有長32米、寬27米的四方廣場,形制與麗江古城四方街相似,同樣可以引水洗街。

❿ 四川春節最適合打卡的景點,是中國春節文化之鄉,哪個景點呢

大家都知道自從新中國成立以來,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地提升,人們對於生活質量的追求是越來越高了,比如說當下很多人都喜歡出門去旅遊,通過旅遊可以達到放鬆的效果,當下人們的生活壓力、工作壓力都很大,的確是需要一個很好的釋放壓力的途徑,旅遊就是一個很不錯的方法,但是如今社會的生活節奏比較快,很難有空閑的時間出門去旅遊,只有等到節假日的時候才能有幾乎帶著家人朋友出門遊玩。

閬中古城如今還是我國的5A級景點,境內還有著張飛廟、永安寺、五龍廟、滕王閣、觀音寺、巴巴寺、大佛寺、川北道貢院等古建築的存在,大家對於該景點感興趣的話可以抽空前來參觀一下。

閱讀全文

與古城文化怎麼過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91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7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6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9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4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41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2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