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問中國的酒文化內涵是什麼
酒文化是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個重要組成部分。酒是人類最古老的食物之一,它的歷史幾乎是與人類文化史一道開始的。
自從酒出現之後,作為一種物質文化,酒的形態多種多樣,其發展歷程與經濟發展史同步,而酒又不僅僅是一種食物,它還具有精神文化價值。
作為一種精神文化它體現在社會政治生活、文學藝術乃至人的人生態度、審美情趣等諸多方面。在這個意義上講,飲酒不是就飲酒而飲酒,它也是在飲文化。
在中國,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學為源頭。莊周主張,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齊一生死。莊周高唱絕對自由之歌,倡導「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無何有之鄉」。
莊子寧願做自由的在爛泥塘里搖頭擺尾的烏龜,而不做受人束縛的昂頭闊步的千里馬。追求絕對自由、忘卻生死利祿及榮辱,是中國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
酒籌文化
酒籌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但也是—種特殊的文化現象。不能設想,在高節奏運轉的現代化生活的今天,再有幾個年輕人慢騰騰地坐麥當勞玩什麼《紅樓夢》酒籌。
但是酒籌作為一種傳統文化,它仍然是我們老祖宗留下一份寶貴財產,除了有一定的文化研究價值外,在某種特定的適當場合也會有一定的文明作用。
比如,無論如何、總比什麼「感情深,一口悶」式的蠻喝,「哥倆好哇,五魁首哇」地俗喝要好一些。因為「附庸風雅」總比「附庸粗俗」要有品位。而「附庸風雅」本來也就不是個貶義詞。
酒籌文化是中國飲食合餐制的產物,它的本質是農業文化。酒宴中的酒籌令有著很大的文化含量,參加者自古今名著、詩詞歌賦,至天文地理、 民俗俚語都要胸中有數才能現場發揮得好而不被罰酒。人們在歡宴中也鍛煉了才思敏捷和競爭精神;既活躍了飲食的氛圍又增添了審美情趣。
2. 關於酒文化
我國是酒的故鄉,也是酒文化的發源地,是世界上釀酒最早的國家之一。酒的釀造,在我國已有相當悠久的歷史。在中國數千年的文明發展史中,酒與文化的發展基本上是同步進行的。
酒
[1]
大體上,古酒約分兩種:一為果實谷類釀成之色酒,二為蒸餾酒。有色酒起源於古代,據《神農本草》所載,酒起源於遠古與神農時代。《世本八種》(增訂本)陳其榮謂:「儀狄始作,酒醪,變五味,少康(一作杜康)作秣酒。」儀狄、少康皆夏朝人。即夏代始有酒。余以為此種酒,恐是果實花木為之,非谷類之酒。谷類之酒應起於農業興盛之後。陸柞蕃著《粵西偶記》關於果實花木之酒,有如下記載:(廣西)平樂等府深山中,猿猴極多,善采百花釀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數石,飲之香美異常,名猿酒。
若此記載真有其事,則先民於草木繁茂花果山地之生活中,採花作酒,自是可能。谷類釀成之酒,應始於殷。殷代農業生產盛,已為多數學者公認。農產物既盛,用之作酒,勢所必然。以朱芳圃編《甲骨學》下冊文十四,酒字,凡二十一見;郭沫若《殷墟文字研究》,復有「酒,受酋年」之文。受酋年,即出酒豐富之年。而殷人以酗酒亡國,史書所載,斑斑可考。(摘自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
紅酒
早初酒應當是果酒和米酒。自夏之後,經商周、歷秦漢,以至於唐宋、皆是以果實糧食蒸煮,加曲發酵,壓榨而後才出酒的,無論是吳姬壓酒勸客嘗,還是武松大碗豪飲景陽崗,喝的就是果酒或米酒,隨著人類的進一步發展,釀酒工藝也得到了進一步改進,由原來的蒸煮、曲酵、壓榨、改而為蒸煮、曲酵、餾、最大的突破就是對酒精的提純。數千年來,中國的釀酒事業,在歷史的變遷中,分支分流以至於釀造出了許多更具有地方特色,更能反應當地風土人情的各類名酒,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酒禮酒俗,無不構造出一個博大的淵深的名酒古國。
酒
晉人江統在《酒誥》里載有:「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有飯不盡,委余空桑,郁積成味,久蓄氣芳。本出於此,不由奇方。」說明煮熟了的穀物,丟在野外,在一定自然條件下,可自行發酵成酒。人們受這種自然發酵成酒的啟示,逐漸發明了人工釀酒。我國最晚在夏代已能人工造酒。如《戰國策》:「帝女令儀狄造酒,進之於禹。」據考古發掘,發現龍山文化遺址中,已有許多陶制酒器,在甲骨文中也有記載。藁城縣台西村商代墓葬出土之酵母,在地下三千年後,出土時還有發酵作用,漢代班固在《白虎通·考點》中亦有芳香的葯酒意思的解釋。羅山蟒張鄉天湖商代墓地,發現了我國現存最早的古酒,它裝在一件青銅所制的容器內,密封良好。至今還能測出成份,證明每一百毫升酒內含有8239毫克甲酸乙醋,並有果香氣味,說明這是一種濃郁型香酒,與甲骨文所記載的相吻合。周代,釀酒已發展成獨立的且具相當規模的手工業作坊,並設置有專門管理釀酒的「酒正」、「酒人」、「郁人」、「漿人」、「大酋」等管職。酒,是人類各民族民眾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的一大飲料。世界上最古老的實物酒是伊朗撒瑪利出土的葡萄酒,距今三千多年,仍芳醇彌人;中國最古老的實物酒是西安出土的漢代御酒,據專家考證系糧食酒(也有專家認證為黃酒,作為黃酒工作者聞之為之躍呼、幸哉至善!)至今仍香醇可飲,可謂奇也!中國甲骨文中早就出現了酒字和與酒有關的醴、尊、酉等字。從中可以佐證酒的存在之久。至於文史中的記載更是枚不勝舉,如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有「即醉以酒,即飽以德」(《大雅·即醉》)的詩訊《周易》、《周禮》、《禮記》、《左傳》等典籍中,關於古代酒俗的記載更多,如「酒者可以養老也」(《禮記》)、「酒以成禮」(《左傳》)等。這說明酒存在著多種用途,是生活習俗中必不可少的。
傳說
有個有趣的傳說,相傳,酒是杜康發明製造的,那他怎麼會造出酒,又為什麼會給這種飲品起名叫酒呢?
故事是這樣的:
酒
有一天,杜康想研製一種可以喝的東西,可是冥思苦想就是想不出製作方法,晚上睡覺的時候做了一個奇怪的夢,他夢見一個鶴發童顏的老翁來到他面前,對他說:「你以水為源,以糧為料,再在糧食泡在水裡第九天的酉時找三個人,每人取一滴血加在其中,即成。」說完老翁就不見了。
杜康醒來就按照老翁說的製作。他在第九天的酉時(5點~7點)到路邊尋找三人。不一會來了一個書生,文質彬彬,謙虛有禮,杜康急忙上前說明來意,豈料書生欣然允諾,割破手指滴了一滴血在桶里;書生走後,又來了一隊人馬,帶頭的是一位威武英氣的將軍,杜康上前說明來意,將軍也捋臂挽袖,支持杜康,也割破手指滴了一滴血在桶里;這時酉時已經快過了(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馬上到七點了)可杜康還沒找到第三個人,他有些著急,轉念一想,只要是人不都可以嗎,於是他找到了村子裡的一個無親無故並且傻乎乎的乞丐,按住他,扎破他的手指滴了一滴血在桶里,疼的乞丐一會大喊大叫,一會暈頭暈腦。有了這三滴血,杜康終於製作成了,可是他又犯愁了,起什麼名字呢?他一想,這飲品里有三個人的血,又是酉時滴的,就寫作「酒」吧,怎麼念呢?這是在第九天做成的,就取同音,念酒(九)吧。這就是關於酒來歷的傳說。
編輯本段
文化
酒,是一種文化。中國上下五千年就是一個酒的文化,就是一個酒的歷史。李白有舉杯邀明月的雅興,而蘇軾有把酒問青天的胸懷。歐揚修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邁,曹操有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蒼涼。杜甫有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真好還鄉的瀟灑。酒是好東西,高興的時候他能助興,而悲傷的時候,它能為你解憂;酒是壞東西,如果你認為他能為你帶來勇氣,那麼這種勇氣不堪一擊。如果你認為酒能證明你的忠誠,朋友,當你喝下的時候,你已經開始背叛了。你背叛的是你的健康,你背叛的是你的生命,你背叛的是家人對你的關愛。要珍惜生命,適度飲酒。
3. 描寫酒文化的唐詩
碰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說起唐朝,那是神州人的自豪,是神州汗青上自秦漢以來最為壯大的同一的帝國國力壯大,文化環境寬松,促進了唐朝文化的全面發展唐朝的文化發展主如果唐詩的發展,齒及唐詩又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他的發展是前無昔人後無來者的,一直到如今,咱們在讀唐詩之時照舊那麼的愉悅和利落索性酣暢淋漓
酒在神州是早已有之,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形態,許多人的生活產出的糧食多了吃不完了,也便把他儲存起來,如許在不知不覺中便出現了酒,於是酒便成為神州文化的1個重要構成部分,更成了文人騷客們抒情的催化劑,陪同著神州人平易近走過了幾千年的文明汗青,而在唐詩當中關於酒的詩歌那是數不勝數的,具不純粹統計,唐詩中有6000多首詠酒及與酒有關的詩,酒中或酒後創作的詩數目更多,它是促進唐詩創作的1個重要因素,縱酒賦詩是唐朝詩人的糊口風氣也是一種令人注目的文化現象,詩酒風騷更是唐朝詩人的重要文化看法就唐詩中一些關於酒的描述的詩句,可以把酒在唐詩中出現的環境分為3個:一是借酒抒情,二是臨行餞別,歌頌友誼,三是興兵打仗之時
借酒抒情當然是1個很泛泛的工作,每個人都是有不愉快的工作的,表情的郁悶的時候似乎用酒純粹可以解脫本身的困惑,當然這種處理完成的方法只是暫時的,李白有詩《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消遣文娛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這首詩可謂是典型的借酒抒情的詩歌,在詩歌當中詩人把酒當作是本身要扣問的對象而向酒拍發了質問,在1個清涼的場面,詩人單獨一人拿一壺酒演員出場,無親無故只能拿起羽觴和明月一起喝酒,再加之本身在月色下的影子也就有了3個物象了,相信每個人在沒有看到盡頭下的內部實質意義的時候,就能夠或許感觸感染到詩歌中的那種寂寥而又孤傲的情景,實在這其實不是環境的孤傲,而是詩人心田中的那種孤傲
酒與月,是李白一生斯須不曾脫離的最忠厚的伴侶,不管他走到哪兒,身處何方,總會留下有關瓊漿與明月的興會淋漓之作李白想通過這首抒發本身的心境,他有才華,有抱負想做一番事業,可是既得不到統治者的欣賞和支持,也找不到多少知音和伴侶所以他常常陷於孤獨的包抄之中,感應苦悶、徬徨從他的詩里,讀者可以聽到1個孤獨的靈魂的呼喊,這喊聲里有對阿誰分歧理的社會形態的抗議,也有對自由與解放的巴望,那股不可遏制的氣力真是足以「驚風雨」而「泣鬼神」的
昔人在送別朋儕之時城市給朋儕送踐行酒,十里長亭有說不完的心中話,彼此之間的情感,既然一句話兩句話說不完,那麼昔人就會以酒相代,把本身所要想說話的都放在那一杯酒里,所以也就有了餞別時的酒詩,王維有詩《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看這首詩歌咱們不看前邊兩句,就直接看後面兩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它就直接寫拜別之情,全數情感都傾瀉在一杯「酒」中此時主客彼此可能有許多話要說,因為拜別期近,表情龐大,卻一時不知從何說起,因而,喝酒便成了最好的交流情感的方式詩中「勸君更盡一杯酒」一句即開具了主客依依惜別的表情兩人對飲,一杯又一杯,主人總感覺似未盡意,老是勸客人再飲一杯這種常情寫在此處,讀來出格朴實深摯,緊相呼應的第四句「西出陽關無故人」,使這杯酒具有極重的分量,那是故人的一片心地
可是咱們又回過甚往復看,為什麼在唐朝會有那麼多的餞別詩呢?為什麼在這些個餞別詩中會有那麼深的情感存在呢?實在這就決定於於唐朝的發揭示狀了唐朝國力強大昌盛,對外的交流往來也空前頻仍,因此經常有人「西出陽關」,或出使,或做生意出陽關向西,面臨異域山川,風俗差別,語言有別,而且要進入某種環境杳無人煙的大漠,所以將出陽關的人,老是會心田無窮凄涼,而前來送客的親朋自然也懷有一樣的表情,故而會有恁地多的送別詩的存在
古代的戰爭是兇狠冷酷的,古代的兵役軌制也是兇狠冷酷的,包括到現在沒有1個人是願意打仗的,因為只要打仗就要死人的,敢問有誰不憚死呢?便是嘴上說這不憚也是沒有效的,是心田的怕由此而看,唐朝的人也是如許的,有可能去打仗了就回不來了,所以也是很凄涼的工作王翰有詩《涼州詞》
蒲萄瓊漿夜光杯,
欲飲弦樂器頓時催
醉卧廣闊沙地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
這首詩文采壯麗,氣勢派頭雄健有力,可以稱作盛唐邊塞詩中的優秀的作品,前兩句言事,寫將軍戰罷歸營,設酒慶功正欲開懷痛飲,弦樂器弦音短促,催人出去打仗蒲萄酒,夜光杯,弦樂器聲,都有著濃郁的邊塞顏色和光鮮的戎行糊口特性,詩人假座酒襯著出塞外軍營的獨有的情味,一起頭就把讀者引入了塞外古疆場緊張而強烈熱鬧的氣氛中瓊漿、玉杯、弦樂器催發,激起征戍將士的無窮感慨於是,詩的後兩句轉入言情:休笑戰士醉卧廣闊沙地,自古以來,遠赴邊庭征戰的能有幾人的生活還?
「
古來
」
句雖然用了誇張手法開具邊陲戰爭的猛烈兇狠冷酷,但詩的基調仍然是雄壯昂揚的,它不僅表現迎戰士開暢、達觀的性格,也抒發了她們把存亡置之度外的開闊胸懷他的這首《涼州詞》以濃厚的浪漫氣味,詩化了西北邊陲的戎行糊口,表現了積極樂觀的人的生活態度它所取得的卓越的藝術成績和所表現的鼓動感動激昂大方的時代精神風貌,為唐詩藝術增添了異彩
由上邊的闡發咱們可以看到,酒在神州有著深摯的文化秘聞,不單單是文人的催化劑也一樣是征戰廣闊沙地的將士們的催化劑,或者也可謂張戰廣闊沙地的將士喝酒時為了壯膽也行同時,也正是這種酒文化一直源遠流長在文學作品中,也影響神州幾千年的汗青進程項,直至現在也是一樣,文人騷客把酒問月照舊那麼常見和泛泛
4. 中國的酒文化是什麼
酒文化與我們的政治:在古代我們都要遵循一些傳統的習俗。就比如在一些重要的節日祭祀我們的祖先,以此來表達我們對逝者的思念和敬仰。那麼酒就是祭祀時必須要用的物品之一,因為在祭祀活動的時候,酒是非常好的東西,首先就應該先讓祖先和神靈享用,而且在古代中有明確的規定就是關於祭祀用酒的。而且在古代人們打仗的時候,就會用酒來激勵勇士的鬥志,當然如果戰士們勝利歸來,也是用酒來慶功,所以說就要國家的大事的關系可見是不一般的。
酒文化與我們的生活:隨著社會的發展,酒已經滲人入了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而且酒事的活動也變得非常的廣泛,漸漸地就形成了酒的風俗習慣。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社交中,酒與我們有著密布可分的關系,就比如節日慶祝、婚喪嫁娶、生日壽宴、歡迎賓客等這些民俗的活動,酒是必備品。因為朋友相聚喝酒可以讓我們達到興奮和親和的作用,而男女結婚則是人生的大事,在隆重的婚禮中,非常喜慶的婚宴充滿著歡樂,而喪葬用的酒則表明了後人的忠孝之心,生日的時候的酒,是為了顯示人生的樂趣,而親人之間相聚的酒,則是手足之情,總之,無酒不成席。無酒不成禮,沒有了酒,什麼也都沒有了,酒文化是我們中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但是只要符合以上的觀點,才能稱得上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酒文化。
5. 詩詞中的酒文化
詩詞中的酒文化分析如下
詩與酒,如同文化中的寶黛。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酒無瑕。詩詞之中蘊含的酒文化又別有一番天地。
1、豪邁之酒:濁酒一杯家萬里,身在邊關,一杯濁酒,想起家鄉與父母,但大業未成,國家未安,身負重任,不知歸期。不只朝代頻繁更迭的封建年代,如今的中國,又有多少遠在中國邊境線的將士,亦或者近在身邊的服務我們歸家的春運工作者,年關將至,卻不知歸期。他們每年的冬天,會不會為自己倒上一杯酒,細品之,思念之。
2、傷春之酒:一曲新詞酒一杯,朝代更迭,戰火紛飛讓人流離失所;封建君主,伴君伴虎讓人流放貶謫。古時候的人,「大家」不和平,「小家」也不和美。離別之悶郁結在胸,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樓閣仍在,亭台依舊,但似乎一切已經與過去不一樣了。時間證明一切,又改變一切。物是人非又怎麼能讓人沒有微微的傷感呢?
3、豁達之酒:將進酒,杯莫停,中國以農業起家,小農經濟為始。田園生活的浸染讓國人始終保留著一種豁達。酒,古往今來是人情緒的寄託。古人以酒入詩,賦予了酒太多的情感。豪放時飲酒,報國時飲酒,送別時飲酒,思鄉時飲酒,不得志時也喝一杯酒。如今,酒在中國人的生活中也擔負著重要的作用。古人以酒入詩,我們何嘗不能吟詩入酒?
6. 談談你所見到的「酒文化」
我所見到的所謂「酒文化」,並沒有什麼積極向上的東西。
無非就是這些:
你喝不喝,不喝就是不給我面子。
有病?酒治千病,感冒葯?沒事沒事,誰那麼嬌貴,罰三杯。
開車?開什麼車,出了事我擔著。
。。。。。。
我覺著,這不是什麼酒文化,是毒葯兌水的擠兌文化。說這些話的人,連狐朋狗友都算不上,真正的不值得結交。
其實,真正的酒文化,是親朋好友們坐在一起酒會時,猜拳行令,吟詩作賦,以助長酒興,圖的是一個開心,能喝就喝點,不能喝,也可以吟詩唱曲喝果汁,不會刻意擠兌彼此。
如今,詩詞歌賦沒能在酒桌上傳承下來,擠兌暗鬥倒是學了個全。
所以說,嘴饞了,自己小酌兩杯就好。實在一個人喝不下去,也要找知己一起,酒桌上會擠兌文化的人,我是覺得,離得越遠越好。
7. 酒文化文章怎麼寫
中國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國,中國是酒的故鄉,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長河中,酒和酒類文化一直占據著重要地位,酒是一種特殊的食品,是屬於物質的,但酒又融於人們的精神生活之中。 酒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式,在傳統的中國文化中有其獨特的地位。在幾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幾乎滲透到社會生活中的各個領域。首先,中國是一個以農業國的國家,因此一切政治、經濟活動都以農業發展為立足點。而中國的酒,絕大多數是以糧食釀造的,酒緊緊依附於農業,成為農業經濟的一部分。糧食生產的豐歉是酒業興衰的晴雨表,各朝代統治者根據糧食的收成情況,通過發布酒禁或開禁,來調節酒的生產,從而確保民食。
中國是酒的王國。酒,形態萬千,色澤紛呈;品種之多,產量之豐,皆堪稱世界之冠。中國又是酒人的樂土,地無分南北,人無分男女老少,族無分漢滿蒙回藏,飲酒之風,歷經數干年而不衰。中國更是酒文化的極盛地,飲酒的意義遠不止生理性消費,遠不止口腹之樂;在許多場合,它都是作為一個文化符號,一種文化消費,用來表示一種禮儀,一種氣氛,一種情趣,一種心境;酒與詩,從來就結下了不解之緣。不僅如此,中國眾多的名酒不單給人以美的享受,而且給人以美的啟示與力的鼓舞;每一種名酒的發展,都包容勞動者一代接一代的探索奮斗,英勇獻身,因此名酒精神與民族自豪息息相通,與大無畏氣概緊密相接。這就是中華民族的酒魂!與歐洲標榜的「酒神」,甚稱伯仲。似乎可以認為,有了名酒,中國餐飲才得以升華為誇曜世界的飲食文化。
酒,作為世界客觀物質的存在,它是一個變化多端的精靈,它熾熱似火,冷酷像冰;它纏綿如夢縈,狠毒似惡魔,它柔軟如錦緞,鋒利似鋼刀;它無所不在,力大無窮,它可敬可泣,該殺該戮;它能叫人超脫曠達,才華橫溢,放盪無常;它能叫人忘卻人世的痛苦憂愁和煩惱到絕對自由的時空中盡情翱翔;它也能叫人肆行無忌,勇敢地沉淪到深淵的最底處,叫人丟掉面具,原形畢露,口吐真言。
酒,在人類文化的歷史長河中,它已不僅僅是一種客觀的物質存在,而是一種文化象徵,即酒神精神的象徵。
在中國,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學為源頭。莊周主張,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齊一生死。莊周高唱絕對自由之歌,倡導「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無何有之鄉」。莊子寧願做自由的在爛泥塘里搖頭擺尾的烏龜,而不做受人束縛的昂頭闊步的千里馬。追求絕對自由、忘卻生死利祿及榮辱,是中國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
世界文化現象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西方的酒神精神以葡萄種植業和釀酒業之神狄奧尼蘇斯為象徵,到古希臘悲劇中,西方酒神精神上升到理論高度,德國哲學家尼採的哲學使這種酒神精神得以升華,尼采認為,酒神精神喻示著情緒的發泄,是拋棄傳統束縛回歸原始狀態的生存體驗,人類在消失個體與世界合一的絕望痛苦的哀號中獲得生的極大快意。
在文學藝術的王國中,酒神精神無所不往,它對文學藝術家及其創造的登峰造極之作產生了巨大深遠的影響。因為,自由、藝術和美是三位一體的,因自由而藝術,因藝術而產生美。
因醉酒而獲得藝術的自由狀態,這是古老中國的藝術家解脫束縛獲得藝術創造力的重要途徑。「志氣曠達,以宇宙為狹」的魏晉名士、第一「醉鬼」劉伶在《酒德頌》中有言:「有大人先生,以天地為一朝,萬期為須臾,日月有扃牖,八荒為庭衢。」「幕天席地,縱意所如。」「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靜聽不聞雷霆之聲,孰視不睹山嶽之形。不覺寒暑之切肌,利慾之感情。俯觀萬物,擾擾焉如江漢之載浮萍。」這種「至人」境界就是中國酒神精神的典型體現。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飲中八仙歌》)「醉里從為客,詩成覺有神。」(杜甫《獨酌成詩》)「俯仰各有志,得酒詩自成。」(蘇軾《和陶淵明〈飲酒〉》)「一杯未盡詩已成,涌詩向天天亦驚。」(楊萬里《重九後二月登萬花川穀月下傳觴》)。南宋政治詩人張元年說:「雨後飛花知底數,醉來贏得自由身。」酒醉而成傳世詩作,這樣的例子在中國詩史中俯拾皆是。
不僅為詩如是,在繪畫和中國文化特有的藝術書法中,酒神的精靈更是活潑萬端。畫家中,鄭板橋的字畫不能輕易得到,於是求者拿狗肉與美酒款待,在鄭板橋的醉意中求字畫者即可如願。鄭板橋也知道求畫者的把戲,但他耐不住美酒狗肉的誘惑,只好寫詩自嘲:「看月不妨人去盡,對月只恨酒來遲。笑他縑素求書輩,又要先生爛醉時。」「吳帶當風」的畫聖吳道子,作畫前必酣飲大醉方可動筆,醉後為畫,揮毫立就。「元四家」中的黃公望也是「酒不醉,不能畫」。「書聖」王羲之醉時揮毫而作《蘭亭序》,「遒媚勁健,絕代所無」,而至酒醒時「更書數十本,終不能及之」。李白寫醉僧懷素:「吾師醉後依胡床,須臾掃盡數千張。飄飛驟雨驚颯颯,落花飛雪何茫茫。」懷素酒醉潑墨,方留其神鬼皆驚的《自敘帖》。草聖張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筆」,於是有其「揮毫落紙如雲煙」的《古詩四帖》。
8. 介紹下中國的酒文化以及注意事項
如何上酒?這個問題在現在的普通家庭中較少或更少運用,但從愈來愈多的年青人接受新生活變化來看,還是有必要研究一下的。
正確方式為酒杯只倒二分之一滿。
不論宴會是在住家或餐廳舉行,如果你提供的是珍品佳釀,務必把酒瓶拿出來給客人瞧瞧。
如果你提供的只是普通酒類,請事先把酒倒在有塞子的玻璃瓶內,玻璃瓶不用放在墊子或銀盤上。
許多品酒師都覺得,加重酒精濃度的葡萄酒,應先倒進有塞子的玻璃瓶,再端出款客。
款客的紅酒溫度應相當於室溫。如果你的紅酒太冰,可建議客人用手暖酒。
宴會前請先把白酒擺在冰箱至少兩小時,或放人裝著冰塊和冰水的冰酒器20分鍾。記住,白酒品質愈好,降溫所需時間也愈短。如果忘記預冰,請把酒瓶放進冰室15分鍾。不過,不管你將它放在哪兒,千萬別忘了取出來!
許多人偏好整晚只喝自己喜愛的某種酒,所以一個用 心的主人會同時准備紅酒和白酒。雖然隔熱器放在桌上不好看,但在盛夏夜晚用來保持白酒冰度卻相當實用。
第一次上酒時,作主人的可以親自為所有客人倒酒不過記住,依逆時鍾方向進行,從坐在左側的客人開始,最後才輪到主人自己。客人喝完一杯後,可以請坐在你對面的人(也就是二主人)幫忙為他附近的人添酒。如果你同時准備了紅酒和白酒,請把兩種酒瓶分放在桌子兩端。
絕對不要讓客人用同一個杯子喝兩種酒,這是基本禮貌。
除非技巧爐火純青,否則倒酒時請在瓶頸墊上一條毛巾防滑,而且瓶口盡量朝上,免得酒灑出來。
有時你需要一個裝酒瓶的籃子,酒瓶以近水平的斜面放置,這樣瓶中沉澱物就不會和酒混在一起。
9. 什麼叫酒文化包括哪些內容
酒文化是指酒在生產、銷售、消費過程中所產生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總稱。酒文化包括酒的製法、品法、作用、歷史等酒文化現象。既有酒自身的物質特徵,也有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內涵,是制酒飲酒活動過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形態。酒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不少文人學士寫下了品評鑒賞美酒佳釀的著述,留下了斗酒、寫詩、作畫、養生、宴會、餞行等酒神佳話。酒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載體,在人類交往中佔有獨特的地位。酒文化已經滲透到人類社會生活中的各個領域,對文學藝術、醫療衛生、工農業生產、政治經濟各方面都有著巨大影響和作用。 酒,作為世界客觀物質的存在,它是一個變化多端的精靈,它熾熱似火,冷酷像冰;它纏綿如夢縈,狠毒似惡魔,它柔軟如錦緞,鋒利似鋼刀;它無所不在,力大無窮,它可敬可泣,該殺該戮;它能叫人超脫曠達,才華橫溢,放盪無常;它能叫人忘卻人世的痛苦憂愁和煩惱到絕對自由的時空中盡情翱翔;它也能叫人肆行無忌,勇敢地沉淪到深淵的最底處,叫人丟掉面具,原形畢露,口吐真言。 酒,在人類文化的歷史長河中,它已不僅僅是一種客觀的物質存在,而是一種文化象徵,即酒神精神的象徵。 在中國,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學為源頭。莊周主張,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齊一生死。莊周高唱絕對自由之歌,倡導「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無何有之鄉」。莊子寧願做自由的在爛泥塘里搖頭擺尾的烏龜,而不做受人束縛的昂頭闊步的千里馬。追求絕對自由、忘卻生死利祿及榮辱,是中國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 簡單來說,酒文化包括了: 飲人:高雅、衰俠、直率、忘機、知己、故交、玉人、可兒。 飲地:花下、竹林、高間、畫舫、幽館、曲石間、平嘻、荷亭。另,春飲宜庭,夏飲宜效,秋飲宜舟,冬飲宜室,夜飲宜月。 飲候:春效、花時、情秋、瓣綠、寸霧、積雪、新月、晚涼。 飲趣:清淡、妙今、聯吟、焚香、傳花、度曲、返棹、圍爐。 飲禁:華誕、座宵、苦勸、爭執、避酒、惡譫、唷穢、佯醉。 飲闌:散步、歌枕、踞石、分匏、垂釣、岸岸、煮泉、投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