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明清有多少文化人

明清有多少文化人

發布時間:2022-05-12 11:54:35

1. 明清雲南歷史文化名人資料收集

1、趙式銘(公元1873~1942年),字星海,號弢義,大理劍川人,白族,白話文運動的先驅,詩人。2、袁嘉穀(公元1872~1937年),字樹五,又字樹圃,號屏山居士,雲南石屏人。袁嘉穀5歲時從父學了《大學》、《千子文》、《三字經》,並能解釋字義。每次跟父親出行游覽名勝回來,都能背誦所見的楹聯匾對。父親喜藏書,家藏汲古閣本《漢書》,明本《駱臨海集》、《曾南豐集》。此外還有清初本的《唐詩》、《宋詩抄》、《元詩選》、《明詩綜》。當然,《國語》、《文選》、《通鑒》、朱子《小學》等書又是家中必備的。古代雲南書籍,難得善本。而袁家卻家藏「萬卷」善本書,長於書香之家的袁嘉穀,從中獲益很多。他被譽為「大魁天下」,狀元的學問。
3、趙藩(1851年—1927年),字樾村,一字介庵,別號蝯仙,晚年號石禪(di1)老人。白族,雲南省劍川縣向湖村(又名水寨)北寨人(白語音為:bechuai-hou),雲南省近代歷史上著名的學者,詩人和書法家。4、王菘(公元1752~1837年),字伯高,號樂山,大理洱源人,白族。他當官講學,編纂通志,是著名的經學大師。5、師范(公元1751~1811年),字端人,號荔扉,又號金華山樵,大理彌渡人。師范知識淵博,多才多能。他重視教育,愛接納名士,向他求學的人很多,請求校正文字的也很多。師范擅長文學,熟悉地理、水利、邊防軍事,著作有:《南詔徵信錄》三卷、《金華山樵集》二卷、《課余隨筆》三卷、《雷音集》十二卷、《蔭春書屋詩話》一卷、《小停雲館芝言》十冊、《二餘堂詩稿》。編輯、整理《歷代詩文》六十卷、《國朝百二十餘家古文抄》二百卷、《經史塗說》四十卷。6、錢灃(1740~1795)號南園,清乾隆年間考中進士後步入官場,一生高風亮節,剛正不阿,極富傳奇性,被譽為清代知識分子的泰山北斗。 7、孫髯(?─1774年),字髯翁,號頤庵,是康乾之際昆明的一個寒士。幼年目睹科舉考試的黑暗,憤然不再參與考試。他沒有任一官半職,卻關心國計民生,尋求根除昆明水患的良方。他雖是個詩賦名家,卻不局限在藝術天地,還時時關心百姓的疾苦,為他們呼籲減租免稅。他生活清苦,晚年不得不靠賣卜生活,有時還得斷炊,但他堅毅樂觀,傲然不屈,喜種梅花,自號「萬樹梅花一布衣」。以佳作大觀樓長聯傳世,被譽為「海內第一長聯」,毛澤東贊評「從古未有,別創一格」。
8、釋擔當 -- (1593~1673)明清之際詩人、畫家、書法家。原名唐泰,字大來,號擔當。昆明市晉寧縣人。幼承家學,工詩文,13歲至17歲時,曾隨父親北上應選,先後到過南京、北京、臨洮等地。拜著名書畫家董其昌、陳眉公等為師,聽他們談詩論畫,眼界大開,加上他刻苦學習,在詩、書、畫藝術上大有長進。回雲南後,往來於雞足山、點蒼山之間,與文人名士相酬唱,詩畫並茂。著有《?園集》、《橛庵草》、《罔措齋聯語》、《拈花頌百詠》、《紹箕堂集》等。其書畫在今晉寧縣還有遺墨,經整理出版有《擔當山水丹青》、《太平有象圖》、《三駝圖》、《書畫合璧冊》、《擔當禪師詩、書、畫冊》等。 9、李元陽(1497—1580)字仁甫,白族,因世居大理太和蒼山十八溪中,故號中溪,是明代雲南著名的文學家和史學家。幼時沉默寡言,喜愛蒼洱風光,讀書甚勤。嘉靖壬午年(1522)25歲時,考中雲貴鄉試第二名。丙戊(1526)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因正直不阿,「以議禮忤權臣」而受排斥,出補江西,後「丁憂」回大理閑居。 10、楊慎(1488~1559) 明代文學家。字用修,號升庵。新都(今屬四川)人。少年時聰穎,11歲能詩,12歲擬作《古戰場文》、《過秦論》,人皆驚嘆不已。入京作《黃葉》詩,為李東陽所贊賞。正德六年(1511),殿試第一,授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實錄",稟性剛直,每事必直書。武宗微行出居庸關,上疏抗諫。世宗繼位,任經筵講官。嘉靖三年(1524),眾臣因"議大禮",違背世宗意願受廷杖,楊慎謫戍雲南永昌衛,居雲南30餘年,死於戍地。
11、楊一清,字應寧,號邃庵,又號石淙,生於明代宗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卒於明世宗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雲南安寧人。以「安定邊疆馳騁詩壇」為主要功績。12、蘭茂,明初隱士,著有醫典韻書,品行高潔。13、沐英:(1344年—1392年)字文英,安徽定遠人,朱元璋養子。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命其與傅友德、藍玉率兵30萬征雲南。雲南平定後,沐英留滇鎮守,其鎮滇10年間,大興屯田,勸課農桑,禮賢興學,傳播中原文化,安定邊疆。卒於任上,軍民巷哭,追封黔寧王。後來其子進封黔國公。自沐英始至明亡,沐氏世襲統治雲南,計12世16王(公),共264年。
14、鄭和原姓馬,小字三保,回族,昆明人。明初入宮為宦官,賜姓鄭。後從侍燕王朱棣,有功而被升為內宮監太監。世稱"三保太監"。1405-1433年,鄭和率27,800餘人,分62艘寶船,先後七次下西洋,南至爪哇、西至波斯灣和紅海、最遠到赤道以南非洲東海岸,歷經39個國家和地區,航程達10餘萬公里。此航海創舉,比葡萄牙人迪亞士到達非洲好望角、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還早80多年,比麥哲倫環球航行早100年。對中國的航海事業具有偉大的貢獻。
15、徐霞客:(1587年—1641年),名弘祖,別號霞客,江蘇江陰人。為馳名世界的地理學家、旅行家。他拋棄仕途,情寄祖國名山大川,游歷考察了今19個省市自治區的地方。雲南是其一生最後也是傾全力熱情考察的省份。他1638年入滇,游歷考察30餘縣。其考察情況以日記記錄,經友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記》,63萬字,其中《滇游記》25萬字,佔全書40%,居各省之冠。突出的成果有:對岩石地貌分類比歐洲人早130年;論證了金沙江是長江的正源(破除了岷江是長江源頭的舊說);《盤江考》查明了珠江源等。曲靖寥廓山公園有其雕像。

2. 明清時期文化的特徵及主要成就

一、明朝

1、文化特徵

明中葉後,隨著城鎮經濟的繁榮,為群眾所喜聞樂見的戲曲又出現了新的發展,產生了許多具有進步意義的作品。

明代文學以小說達到的藝術成就最高,創作了大量的以歷史、神怪、公案、言情和市民日常生活為題材的章回小說和短篇的話本、擬話本。「三言」、「二拍」就是這種話本和擬話本的代表作。

明代詩文數量卻浩如煙海,不僅作家眾多,而且各成流派。

2、成就

明代劇作中最負盛名的是《牡丹亭》。

在明代,流行的戲曲唱腔中,主要有弋陽腔和崑山腔(崑腔)。

中國小說史上的四大名著中的三部——《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與小說《金瓶梅》就是出於明朝。

二、清朝

1、文化特徵

清代的畫壇由文人畫佔主導地位,山水畫科和水墨寫意畫法盛行,更多畫家追求筆墨情趣,在藝術形式上翻新出奇,並涌現出諸多不同風格的流派。

清初和中期,統治者屢興文字獄。其特徵是:罪狀由權力人物對文字的歪曲解釋而起,證據也由權力人物對文字的歪曲解釋而成。

2、成就

京劇源於明朝的崑曲和京腔,形成於乾隆、嘉慶年間。

清朝小說以曹雪芹等著《紅樓夢》被認為代表。《聊齋志異》、《儒林外史》和晚清譴責小說均有很大影響。

清初朱耷、石濤的山水花鳥畫,中期的「揚州八怪」,清末任伯年,吳昌碩的仕女花鳥畫及楊柳青、桃花塢和民間年畫均對後人有很大影響。

(2)明清有多少文化人擴展閱讀:

1、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共傳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明代手工業和商品經濟繁榮,出現商業集鎮和資本主義萌芽,文化藝術呈現世俗化趨勢。據《明實錄》所載人口峰值為7185萬,但大部分學者認為實際逾億,也有學者指出晚明人口接近兩億。

2、清朝(161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共傳十二帝,總計296年。從改國號為大清開始,總計276年。從清兵入關,建立全國性政權算起為268年。

在清初的「康乾盛世」里,人口增殖,土地增墾,物產盈豐,邊境無事,小農經濟的生產方式和社會生活相對繁榮穩定,綜合國力遠勝於漢唐。最終確定了中國近代的版圖,積極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但是封建專制也推向了最高峰。

鴉片戰爭後多遭列強入侵,主權和領土嚴重喪失。也開始了近代化的探索,進行了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等近代化改革。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得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

清朝後期,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2年2月12日,北洋大臣袁世凱誘使清帝溥儀遜位,頒布了退位詔書,實現五族共和,清朝從此結束。

3. 畢業即失業明清時期的讀書人,如何解決就業問題

現今的大學生畢業之後,擺在面前的第一個問題便是就業,尤其是大環境下,可以不誇張的說,畢業即失業是大多數學子的噩夢。同是受教育的古代讀書人,經過層層科舉考試後,可以有童生、秀才、舉人、進士等不同的身份和學歷,但如果不考中進士做官,便如同我們大學生面臨畢業一樣苦惱。生活仍要繼續,那麼明清時期失意的讀書人,是如何解決就業的呢?


真香的古代公務員:萬萬沒想到的師爺


你絕對想不到,明清時期的讀書人,除了科舉做官,最香的出路竟然是做一名師爺!

師爺雖然無官無職,但是古代官員必不可少的顧問或秘書,替官員處理具體事務,而且年薪豐厚,可謂古代的公務員!做過師爺的讀書人數不勝數,有徐渭、李漁、蒲松齡、孔尚任、李鴻章等牛人,那麼師爺到底有何魅力呢?


明清時期的讀書人為了工作,可以去擔任師爺,那麼我們可以去考公務員;他們可以去教書,那麼我們可以去支教;他們可以去抄書糊口,我們可以去做斜杠青年,發展文化事業。

無論是古代的讀書人,還是現在的大學生,就業不取決於環境,取決於自身。期望未來的時候不好高騖遠,找工作的時候不矯情,生活不會因為失敗而對你溫柔,但路在腳下。

4. 清朝皇室有多少漢族血統

我們都知道清朝是由滿族統治的天下,他們在治國方面融入了漢人的文化,或許是因為漢人的影響力太大了,所以他們只能不斷打擊,不管是在朝堂上還是在後宮漢人的地位都很低,但即使如此,他們也免不了被漢人同化,清朝皇室的皇帝還有9位擁有漢人血統。

三、即使不是漢族,也不是純正的滿族

我們都知道清朝建立王朝的時候,多虧了蒙古族的幫助,滿族為了更好得到蒙古族的幫助,就採用了聯姻政策,所以其實從順治皇帝開始,順治皇帝應該是滿蒙血統,清朝皇帝的血統就不純正了。

5. 明清時期的株連九族中的九族是指哪幾族

指本身上的父、祖、曾祖和以下的子、孫、曾孫、玄孫。
也有包括異姓親屬在內而言的,以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為「九族」。

6. 明清進步儒家思想家有哪些

李贄、王宗羲、顧炎武、王夫之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

  1. 政治上:反對君主專制獨裁,提倡「人民為主」。黃宗羲認為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改革君主專制,強調衡量治理天下成功的標准應當是看廣大百姓快樂與否。

  2. 顧炎武也激烈反對君主專制,主張限制君權,提出亡國與亡天下的區別,認為,保衛一家一姓的國家,是君主及其大臣的事,而保衛天下是所有人的事,這段話後來被後人提煉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鼓勵人民關心國家大事。王夫之認為天下的土地不能被君主一人所有,而應當是從事農業的老百姓都有份。

  3. 經濟上,重視手工業、商業的發展,強調經世致用。黃宗羲駁斥輕視工商業的傳統思想,指出工商業和農業一樣,都是「民生之本」,應該受到保護。顧炎武、王夫之主張文人多研究一些有關國計民生的現實問題,反對空談。

  4. 思想上,批判繼承傳統儒學,構築具有時代特色的新思想體系。黃宗羲批判舊儒學的「君為臣綱」的思想,繼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新思想命題。顧炎武批判道學脫離實際的學風,主張發揮孔子的「博學於文,行已有恥」的積極思想,提倡走出門戶,到實踐中求真知。王夫之批判理學先前宣揚的「天命論」和「生知論」,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義體系。

  5. 對三大思想家思想的評價。生活在明清之際的三大思想家,他們繼承了晚明進步的思想傳統,反對民族壓迫和封建專制主義,重視手工業、商業,批判繼承傳統儒學,構築具有時代特色的新思想體系,這些主張在一定意義上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時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歷史進步性。

7. 明清一共有多少位皇帝,分別是

明清一共有28位皇帝,分別如下:

一、明朝皇帝:

朱元璋(1368年~1398年)、朱允炆(1398年~1402年)、朱棣(1402年~1424年)、朱高熾(1424年~1425年)、朱瞻基(1425年~1435年)、朱祁鎮(1435年~1449年)、朱祁鈺(1449年~1457年)、朱祁鎮(1457年~­­­1464年)、

朱見深(1464年~1487年)、朱祐樘(1487年~1505年)、朱厚照(1505年~1521年)、朱厚熜(1521年~1567年)、朱載垕(1567年~1572年)、朱翊鈞(1572年~1620年)、朱常洛(1620年)、朱由校(1620年~1627年)、朱由檢(1627年~1644年)。

二、清朝皇帝:

努爾哈赤(1559-1626)、皇太極(1592—1643)、福臨(1638—1661)、玄燁(1654—1722)、胤禛(1678—1735)、弘歷(1711—1799)、顒琰(1760—1820)、

旻寧(1782—1850)、奕詝(1830—1861)、載淳(1856—1875)、載湉(1871—1908)、溥儀(1906—1967)。

(7)明清有多少文化人擴展閱讀:

明清介紹: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清朝(1616年-1912年),是由滿族人,在遠東建立的國家,它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明朝和清朝常被合稱為「明清」。

明清是封建社會由盛而衰的時期,這一時期皇權高度集中,封建專制主義集權加劇,資本主義萌芽出現並緩慢發展,思想受嚴格控制。明清時期常被認為是中國社會轉型的重要時期,清(清末)朝表現得尤為明顯。

8. 明清進步思想家有哪些

1.李贄:反封建思想先驅

2.黃宗羲:抨擊君主專制;反對重農抑商

3.顧炎武:主張學以致用;反對君主專制

4.王夫之:提倡唯物論

五、明傳奇和明清小說

1.明傳奇:《牡丹亭》、《清忠譜》、《萬民安》

2.明清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儒林外史》、《聊齋志異》

六、類書、叢書的編纂

1.類書:《永樂大典》、《古今圖書集成》

2.叢書:《四庫全書》

七、西學東漸

教學課時

第一課時:完成第一子目至第四子目;

第二課時:完成第五子目至第七子目。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提問,導入新課】

提問:明清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的末期,這時的社會歷史呈現出了怎樣的時代特徵?

回答:明清時期商品經濟迅速發展,產生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封建專制主義統治進一步加強,封建制度日趨沒落。

導入:明清兩代的時代特徵,決定了明清文化的特點;而明清文化的特點,又是明清兩代時代特徵的具體體現。學習文化史應當從「史」的角度去看待文化,理解文化,避免將文化史的學習當作文化常識來認識。

【講授新課】

首先,總體認識明清時期文化特點的具體表現:①科學技術取得新的成就,出現了一批集大成的科學著作;②理學的發展走向極端,帶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啟蒙思想應運而生;③伴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適合市民階層的文學形式成為文學的主流;④隨著官方組織編纂大型圖書的出現,古典文化進入總結時期;⑤隨著西方傳教士的到來,中國人開始了解到一些先進的西方文化。

9. 明清時期的文化狀況可以用「承古萌新」來概括嗎歷史題

可以。
明清兩代處於封建社會的晚期,政治上,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空前加強;經濟上,商品經濟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產生。這一時期的文化呈現承古萌新的特點。在科技領域,集大成的科技著作,如《本草綱目》《農政全書》《天工開物》等相繼問世;在思想領域,封建統治者的官方哲學——理學和心學,相繼占據統治地位,但帶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啟蒙思想也在潛滋暗長,涌現了李贄、黃宗羲、顧炎武和王夫之等進步的思想家,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展的客觀要求;明清小說蓬勃發展,在我國和世界文學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隨著西方文化的傳入,中西文化產生了激烈的撞擊,一些領域開始注意吸收來自域外的學說和技術,「西學東漸」的局面開始出現。
具體特點:
①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繼問世;
②具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啟蒙思想應運而生;
③伴隨城市經濟發展,市民文學蓬勃興起,小說成為文學主流;
④古典文化進入總結時期,官方組織編纂大型圖書成就突出,顯示中華文明的博大氣象;
⑤西方先進文化的傳入(西學東漸) 。

10. 明清時期有什麼經典故事和人物

明朝著名散文家、學者宋濂自幼好學,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寫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贊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宋濂很愛讀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總要刨根問底。有一次,宋濂為了搞清楚一個問題,冒雪行走數十里,去請教已經不收學生的夢吉老師,但老師並不在家。宋濂並不氣餒,而是在幾天後再次拜訪老師,但老師並沒有接見他。因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凍得夠嗆,宋濂的腳趾都被凍傷了。當宋濂第三次獨自拜訪的時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當宋濂幾乎暈倒在老師家門口的時候,老師被他的誠心所感動,耐心解答了宋濂的問題。後來,宋濂為了求得更多的學問,不畏艱辛困苦,拜訪了很多老師,最終成為了聞名遐邇的散文家!
1、明朝統一戰爭
元末,爆發了紅巾軍為主的農民起義。義軍首領朱元璋在江北紅巾軍掩護下,到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相繼攻滅江南漢帝陳友諒、吳王張士誠政權後,統一江南後。朱元璋審時度勢,決定北定中原、南略沿海並舉,以奪取全國統治權。
朱元璋命徐達為征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北取中原,進克大都(今北京);湯和為征南將軍,消滅割據浙東的方國珍勢力;胡廷瑞為征南將軍,攻取福建;湖廣行省平章楊璟等攻廣西。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在各路大軍接連獲勝之際,朱元璋於應天(今南京)即帝位,國號大明,是為明太祖,建元洪武。
2、洪武之治
洪武之治又稱洪武盛世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間所出現的治世,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
1368年,朱元璋於金陵應天府即皇帝位,明朝正式建立。朱元璋在位期間,下令農民歸耕,獎勵墾荒;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組織各地農民興修水利。
大力提倡種植桑、麻、棉等經濟作物和果木作物、他還徒富民,抑豪強;下令解放奴婢;減免稅負,嚴懲貪官;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等等。
在朱元璋時代,國家黃冊用來徵收田賦的土地,高達八百萬傾之多,比清朝康乾盛世的六百萬要高得多。整個洪武時期百姓充實,府庫衍溢。蓋是時,劭農務墾辟,土無萊蕪,人敦本業,又大興屯田,故上下交足,軍民胥裕。
同時還解除了元朝時期工商業對工匠的束縛制度,解除了唐宋元三朝佃農的卑下地位和生死懲罰由主人主宰的命運,中國的工商業工匠,佃農,第一次在法律上,被確認了平等的人權,再也不是任人宰割的奴隸。
3、建文改制
建文改制是明惠帝、方孝儒、齊泰、黃子澄等人推行的改革,以先秦儒家的理想政治理念作為指導,遵循先聖之教誨而實行「德治寬政」,解決「朱元璋後」的嚴刑峻法、苛捐雜稅、藩王擁兵等問題。
明惠帝在位四年,推出不少有利國計民生的政策,建文帝的悲劇除了來自於削藩的失敗,還來自其自身性格文弱,政治經驗不足有關。
4、永樂盛世
永樂盛世是明成祖朱棣統治時期所出現的盛世,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
明成祖雄才大略,即位後勵精圖治,發展經濟,提倡文教,採取了許多措施大力發展經濟,使得天下大治, 國家富強,疆域遼闊。明成祖年號為「永樂」,後世的史學家稱這一時期為永樂盛世。以至稱贊該時期「遠邁漢唐」。
政治上明成祖完善了文官制度。明太祖由於廢除了丞相制度,皇帝直接領導六部,事無巨細。明成祖時,在朝廷中逐漸形成了後來內閣制度的雛形,皇帝國事繁忙時,內閣作便依照皇帝的指示來替皇帝處理國政。這種制度影響了明清兩朝,乃至西方。
明成祖還在1421年,正式將明朝的首都遷到了北京。在地方設置管轄架構,比如東北、西北、西南設立行省或管理司。設哈密衛、貴州建制等。
5、靖難之役
靖難之役,又稱靖難之變,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統治階級內部爭奪帝位的戰爭。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時把兒孫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勢力日益膨脹。因太子朱標早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是為建文帝。
建文帝與親信大臣齊泰、黃子澄等採取一系列削藩措施。與此同時,也在北平周圍及城內部署兵力,又以防邊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護衛精兵調出塞外戍守,准備削除燕王。
朱棣於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隨後揮師南下,史稱「靖難之役」。建文帝起用老將耿炳文統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繼續討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謀略,致使主力不斷被殲。
朱棣適時出擊,靈活運用策略,經幾次大戰消滅南軍主力,最後乘勝進軍,於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應天(今江蘇南京)。
戰爭歷時四年(1399—1402年)。戰亂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說於宮中自焚死,或說由地道逃去,隱藏於雲、貴一帶為僧。同年,朱棣即位,是為明成祖。

閱讀全文

與明清有多少文化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9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6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9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4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2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