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北宋書茶文化有哪些

北宋書茶文化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3-05 13:35:44

1. 關於茶文化茶知識,入門的書籍有哪些

1、《茶經》

《茶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被譽為茶葉網路全書,唐代陸羽所著。此書是關於茶葉生產的歷史、源流、現狀、生產技術以及飲茶技藝、茶道原理的綜合性論著,闡述茶文化的書。

2、《品茶要錄》

《品茶要錄》是黃儒著於宋代熙寧八年(1075年)的茶學專著,記錄在《中國宋代茶書》中。全書十篇; 一至九篇論製造茶葉過程中應當避免的采造過時、混入雜物、蒸不熟、蒸過熟,烤焦等問題;第十篇討論選擇地理條件的重要。

3、《大觀茶論》

《大觀茶論》原名《茶論》,為宋徽宗趙佶所著的關於茶的專論,因成書於大觀元年(1107),故後人稱之為《大觀茶論》。

全書共二十篇,對北宋時期蒸青團茶的產地、採制、烹試、品質、鬥茶風尚等均有詳細記述。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北宋以來我國茶業的發達程度和制茶技術的發展狀況,也為後世認識宋代茶道留下了珍貴的文獻資料。

4、《續茶經》

《續茶經》清代最大的一部茶書,也是我國古茶書中最大的。作者陸廷燦。《續茶經》把收集到的茶書資料,按10個內容分類匯編,便於讀者聚觀比較,並保留了一些已經亡故的茶葉之家消息,茶書資料。

5、《中國茶經》

《中國茶經》由陳宗懋教授任主編,程啟坤教授、俞永明教授和王存禮副編審任副主編,邀請茶學界、醫學界名家編著而成的,是繼唐代陸羽《茶經》之後,又一部文化性和經典性相結合的茶業網路全書。《中國茶經》140餘萬字,分《茶史篇》、《茶性篇》、《茶類篇》、《茶枝篇》、《飲茶篇》、《茶文化篇》6篇。

2. 有關茶文化的好書有哪些

1.《茶經》
《茶經》是一部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專著,被譽為「茶葉網路全書」。此書是一部關於茶葉生產歷史、源流、現狀、生產技術以及飲茶技藝的劃時代茶學專著。
2.《煎茶水記》
這是一本現存最早的專門論水評泉的著作。全文僅約900字,共列出全國宜茶用水20處。
3.《品茶要錄》
本書共10篇,一至九篇論制茶過程中應當避免采造過時、混入雜物、蒸不熟、蒸過熟、烤焦等情況。對今天辨別茶葉質量仍然有參考價值。第十篇討論各產茶之地的特點。
4.《大觀茶論》
《大觀茶論》為宋代皇帝趙佶所作,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部皇帝的茶專論。全書共二十篇,對北宋時期蒸青團茶的產地、採制、烹試、品質、鬥茶風尚等均有詳細記述。
5.《茶具圖贊》
《茶具圖贊》是中國第一部茶具專著。該書繪制了宋代著名茶具12件,一具一圖一贊語,又以擬人手法給每一種茶假以宋代官名和職責,妙趣橫生。
6.《續茶經》
《續茶經》是從唐代至清代之間對《茶經》作出最完整補充的茶書,內容是《茶經》的10倍。

3. 茶文化都有哪些

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茶文化的發祥地。茶的發現和利用,在中國已有四五千年歷史,且長盛不衰,傳遍全球。茶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眾化、最受歡迎、最有益於身心健康的綠色飲料。茶融天地人於一體,提倡「天下茶人一家」。
茶文化的內涵其實就是中國文化的內涵一種具體表現,談茶文化必須結合中國漢文化而論之。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謂,茶文化的精神內涵即是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等習慣和中華的文化內涵禮相結合形成的一種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徵的一種文化現象,也可以說是一種禮節現象。禮在中國古代用於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禮作為中國社會的道德規范和生活准則,對漢族精神素質的修養起了重要作用;同時,隨著社會的變革和發展,禮不斷被賦予新的內容,和中國的一些生活中的習慣與形式相融合,形成了各類中國特色的文化現象。

有一個網站叫《中華茶文化》,裡面對茶文化的介紹很詳細,希望對你有幫助。
http://www.cn-tea.cn/

4. 學習中國茶文化的書籍有哪些,你知道嗎

學茶當然要喝茶,而且也只有從喝茶中才能獲得茶的益處,才能體會到以茶為載體的思想、美學境界。非專業習茶的人要在短時間內掌握充分且正確的茶道入門知識是不容易的,筆者以從事二十五年茶道教學的經驗,多次整理這類課程,皆希望使初學者能以最短的時間與精力理解並應用這些知識。

5. 講茶文化的書有哪些求書名

茶文化的書 太多了 有介紹 紅茶 岩茶 安溪鐵觀音 都有 我建議您縮小范圍查找好點!

6. 茶文化包括哪些

茶文化意為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徵,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聯、茶書、茶具、茶畫、茶學、茶故事、茶藝等等。茶文化起源地為中國。工夫茶文化則起源於中國廣東省潮汕地區。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人飲茶,據說始於神農時代(但歷史文獻資料最早追溯至春秋),少說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現在,中華同胞還有民以茶代禮的風俗。中國各地對茶的配製是多種多樣的:有潮州鳳凰單叢茶、有太湖的熏豆茶、蘇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鹽茶、成都的蓋碗茶、台灣的凍頂茶、杭州的龍井茶、福建的烏龍茶等。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喜愛品茶,各國茶文化各不相同,各有千秋;中國茶文化反映出中華民族的悠久的文明和禮儀。

中文名
茶文化
外文名
Tea culture
類別
飲食文化
發源地
中原地區
起源時間
傳說時代的神農氏時期
主要典籍
《茶經》《茶錄》《大觀茶論》
歷史
有文獻記載到至今

7. 跪求關於宋朝茶文化的書和鬥茶的書

宋蔡襄的《茶錄》宋徽宗的《大觀茶論》宋熊蕃 的《宣和北苑貢茶錄》宋審安的《茶具圖贊》

8. 宋代點茶文化是什麼

宋代點茶法是將茶葉末放在茶碗里,注入少量沸水調成糊狀,然後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時用茶筅攪動,茶末上浮,形成粥面。

其實,點茶就是把茶瓶里燒好的水注入茶盞中。具體操作是: 在點茶時,先用瓶煎水,對候湯要求與唐代是一樣的。而後將研細茶末放入茶盞,放入少許沸水,先調成膏。所謂調膏,就是視茶盞大小,用勺挑上一定量的茶末放入茶盞,再注入瓶中沸水,將茶末調成濃膏狀,以粘稠為度。

宋代點茶文化的影響

宋代是中國茶文化的鼎盛時期,上至王公大臣、文人僧侶,下至商賈紳士、黎民百姓,無不以飲茶為時尚,飲茶之法以點茶為主。

點茶是兩宋飲茶的主流形式,是中國古代茶藝的代表之一,已傳播到日本、韓國、朝鮮,它對日本抹茶道和高麗茶禮產生較大的影響。它的重現具有歷史、文化、藝術、科學等多重價值和意義,使得衰落700多年的古茶禮,通過後人對宋人留下大量史料和書畫作品的研究和梳理,仿製出宋代團餅茶,復制出宋代點茶茶器、宋人服飾和茶禮,推進了中華茶文化完整保存的進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點茶

9. 中國古代茶文化

中國是茶的故鄉,歷史悠久。據《華陽國志?巴志》:「園有方翡,香茗」記載,我國人工栽培利用茶樹已有三千多年歷史。在這悠入久的歷史發展進程中,茶已成為我國各族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們常說:「早晨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可見茶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茶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應用,人們首先把其當成飲料,用茶的自然功能,用以清神益智、助消化等。另外茶的又一重要功能是精神方面的。人們在飲茶過程中講求的享受,對水、茶、器具、環境都有較高的要求;同時以茶培養、修煉自己的精神道德,在各種茶事活動中去協調人際關系,求得自己思想的自信、自省、也溝通彼此的情感,以茶雅志,以茶會友。茶本身存在著一種從形式到內容,從物質到精神,從人與物的直接關繫到成為人際關系的媒介,逐漸形成傳統東方文化一朵奇葩——中國茶文化。茶的特殊自然功能使茶文化在中國傳統優秀文化中佔有其重要的一席之地。
在中國古代,文人用茶以激發文思;道家用以修心養性;佛家用以解睡助禪等,物質與精神相結合,人們在精神層次上感受到了一種美的熏陶。在品茶過程中,人們與自然山水結為一體,接受大地的雨露;調和人間的紛解;求得明心見性回歸自然的特殊情趣。所以品茶對環境的要求十分嚴格:或是江畔松石之下;或是清幽茶寮之中;或是宮廷文事茶宴;或是市中茶坊,路旁茶肆等。不同的環境會產生不同的意境和效果,渲染襯托不同的主題思想,庄嚴華貴的宮廷完好;修身養性的禪師茶;淡雅風採的文土茶,都有不同的品茗環境。對於再現生活品茶藝表演,不同類型的茶藝要求有不同風格的背景。主題和表現形式的致,通過背景襯托,增強感染力,再現生活品茶藝術魅力。在茶文化的挖掘研究中,何種形式的環境適合茶藝表演尚有必要探討。背景中景物的形狀,色彩的基調,書法、繪畫和音樂的形式及內容,都是茶藝背景風格形成的影響因子。

10. 宋朝有哪些茶道文化與知識

宋朝飲茶方式豐富多彩
今天給大家介紹下宋朝茶文化知識,宋朝,已經經歷了唐朝茶業與茶文化啟蒙發展階段,宋朝成為歷史上茶飲活動最活躍的時代,除了有內容豐富、技藝高超的「鬥茶」「分茶」「綉茶」等以外,民間的飲茶方式更是豐富多彩。

宋朝的民間飲茶,比較經典的就是在南宋時期的都城臨安(今浙江杭州)。當時繁華的臨安城,茶肆經營晝夜不絕,無論烈日當頭還是隆冬臘月,時時有人來提壺買茶。茶肆裡面張掛著名人書畫,裝飾古樸,四季有鮮花裝點,前來飲茶的人們絡繹不絕,往來如織。

南宋時期的臨安,茶肆有許多不同的類型,可以分為許多種,來適應不同層次的消費者。有一些茶肆,多是士大夫等人與朋友相聚的場所,人們在此不但品茗傾談,甚至開展體育活動,如蹴球茶坊等。

還有作為品茗場所的茶樓、茶館的主要顧客多為文雅和有學識之人,他們在此把玩樂器,學習曲目彈奏等,當時人們把這種茶肆稱為「掛牌兒」。還有一些茶館並非以茶為營生,只是掛名而已,人們在此進行買賣交易,談事論情,飲酒甚至,成為***所。

中國宋代茶文化的興盛

宋朝時期的茶區在不斷擴大,種植、採制、烹茶技藝等日趨精湛。茶業重心開始南移,建茶(廣義的武夷茶區)崛起,貢茶院南遷至福建建安北苑,成為中國團茶、餅茶製作的主要技術中心。建安北苑出產的龍鳳茶名冠天下,這種模壓成龍形或鳳形的專用貢茶又稱龍團風餅。

宋代市井問茶館林立,飲茶方法在唐代基礎上又邁進了一步,盛行典雅精緻的點茶法。點茶法和唐代烹茶法最大不同之處就是不再將篩過的茶末放到鍋里去煮,而是放在茶盞里,用少量開水調勻後,再添加開水,邊添加邊用一種竹製的茶筅反復擊打,使之產生泡沫(稱為湯花),達到茶盞邊壁不留水痕者為最佳狀態。

宋代茶人除了追求美麗的茶湯泡沫外,也講究茶湯的真味,點茶不添加食鹽,單純品嘗茶葉的芳香和滋味。南宋末期,日本僧人南浦昭明到我國求學取經,首次將中國的點茶法傳到日本,成為中國茶道在日本的最早傳播者。後經日本茶道創始人千利休改造而成日本茶道。現在El本茶道中的抹茶道採用的就是點茶法。

宋代風行評比調茶技術和茶質優劣的鬥茶,也稱茗戰。鬥茶時採用點茶法。鬥茶實際上就是茶藝比賽,通常是三五知己聚在一起,煎水點茶,互相評審,看誰的點茶技藝更高明。決定勝負的因素有二:一是湯色,二是湯花,最後綜合評定味、香、色。

湯呈乳白色,湯面泛「湯花」能較長時間凝住杯盞內壁不動,這樣才算點泡出一杯好茶。點茶追求茶的真香、本味,並十分注重點茶動作的優美協調。鬥茶時所使用的茶盞是黑色的,它更容易襯托出茶湯的白色,茶盞上是否附有水痕也更容易看出來。因此,當時福建建安生產的黑釉茶盞最受歡迎。

宋代茶業已有了很大發展,推動了茶文化的發展,在文人中出現了專業品茶社團,有組成的「湯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除了茶詩詞、茶題材書畫外,涌現出一批有關茶的著作,如蔡襄的《茶錄》、熊蕃的《宣和北苑貢茶錄》、審安老人的《茶具圖贊》等。

宋朝的茶道:用瓷碗喝茶成風

唐朝人喝茶全是煮:先用茶碾子把茶磚碾碎,碾成粉面狀的茶末,再用茶羅把茶末過濾一下,然後把茶末投放到滾水裡,像煮餃子一樣煮上三滾,最後喝那一鍋茶湯。

宋朝人喝茶,比唐朝有所改進,他們用小勺把茶末分到幾個碗里,沖入滾水,一邊沖一邊攪,快速攪動,讓茶末跟滾水充分混合,這叫「點茶」。點好的茶湯上面還會泛出一層乳白色的泡沫,好像卡布奇諾咖啡。

在宋朝的茶道中,燒水是很關鍵的一步。宋朝人點茶一般不用鐵鍋燒水,而用瓷瓶燒水。燒水的瓷瓶是特製的,宋朝人叫它「砂瓶」,耐高溫,可以直接架在炭火上烤,砂瓶里裝大半瓶水,一會兒就燒開了。由於瓶壁是不透明的,所以看不見水開,只能聽聲。聽聲辨水,是宋朝茶藝界的絕活兒。

宋朝茶瓶是瓷的,茶碗有時候也用瓷。早在唐朝,上流社會鄙視瓷器,喝茶用銅碗、銀碗或者金碗,甚至用鐵碗,拒絕用瓷碗。後來出了一個叫盧廙的茶道高手,他說金銀太貴重,銅鐵太俗氣,這些金屬茶碗還都有腥味兒,影響茶湯的口感和成色,只有瓷碗才是壓倒一切的理想茶具(參見蘇廙《仙芽傳》,該書已散佚,今存於《說郛》)。盧廙的見解非常科學,開啟了宋朝用瓷碗喝茶的風氣。

宋朝已經可以燒造紫砂茶具了,但是紫砂並不被宋朝士大夫喜歡,一是因為紫砂透氣性太強,茶湯很容易滲透進去,喝完茶不容易刷干凈(現在流行紫砂壺,人們常說茶能養壺,其實就是指紫砂的細孔里填充了茶葉渣子,既不衛生,又會影響下一道茶的表現)二是因為紫砂天然有一種土腥味兒。

煮茶,今人沖茶,宋人點茶。點茶無需茶壺,故此宋朝並不生產茶壺,只燒造茶碗。茶碗又分很多種,南宋景德鎮燒造的茶碗屬於影青瓷,胎很薄,釉很白,半透明,很好看,但是這種茶碗並不受歡迎。宋朝人最喜歡的茶碗是建州窯出產的小黑碗,胎特別厚,造型古樸,看起來很笨重,但是耐高溫,導熱慢,適合點茶。

現代人喝茶,多用玻璃杯、紫砂杯和白瓷杯,宋朝人則喜歡用黑瓷碗。因為宋朝最好的茶湯都是乳白色的,只有用黑碗才能凸顯茶湯的乳白。如果用白瓷碗、白瓷杯或者透明的玻璃杯,你就分不出哪是杯子哪是茶了。

宋朝茶事「點茶法」

宋朝時期,飲茶方式逐漸發生了新的變化,煎茶法由於繁瑣復雜而開始走下坡路,新興的點茶法成為時尚。蔡襄編著的《茶錄》為點茶茶藝奠定了基礎。點茶法主要包括備器、選水、取火、候湯和習茶五個環節。

在點茶時先將餅茶碾成末,放在碗中待用燒水時要注意調整炭火,調炭時有「三炭」之說,即底火、初炭(第一次添炭)和後炭(第二次添炭)待水初沸時立即離火,沖點碗中的茶末,同時攪拌均勻,茶末上浮,形成粥面,即可飲用。

點茶茶藝於唐朝末期出現,到北宋時期逐漸發展成熟,北宋後期至明朝前期達到鼎盛,明朝後期走向衰亡,在茶史中持續存在了約600餘年。

宋朝茶事「鬥茶的興起」

宋朝時期,隨著飲茶的普及,關於茶的活動也日漸豐富起來,民間開始興起了鬥茶的風氣,「鬥茶」也稱「茗戰」,用來決定勝負的標准共有兩條,一是「湯色」,二是「湯花」。

所謂的「湯色」就是指茶湯的顏色,有一個固定的標准。茶湯的顏色以純白色為最上,其他的顏色則不正。茶湯純白色,說明茶葉的採摘、加工,都是恰到好處。如果顏色偏青,說明在加工的時候火候不足如果偏灰,就是過火如果偏黃,那麼則是茶葉的採制出了問題。

所謂的「湯花」是指茶湯倒進茶盞之中在表面上泛起的泡沫。湯花講究勻稱,在湯花散盡之後,水痕出現得越晚越好。要想在鬥茶中獲勝,就必須把茶末研磨得非常細膩,同時在注水點湯的時候,力道要把握好,不溫不火。湯花的最佳效果是,湯花出現之後,久久不散,而且湯花緊緊咬住茶盞的邊緣,但是絕不流溢,這就叫做「咬盞」。如果湯花很快散開,或者流溢出來,就會落敗。

喝茶的好處

喝茶有益身心眾所周知,茶葉中含有的茶多酚、咖啡鹼、脂多糖、多種維生素等能夠起到保健和葯理作用。

1、提高肌肉耐力

研究發現,茶葉中含有一種名為「兒茶素」的抗氧化劑,可以增加身體燃燒脂肪的能力,改善肌肉耐力,有助於對抗疲勞,增加體育鍛煉的時間。常喝綠茶,效果最為顯著。

2、抵抗紫外線

茶多酚是水溶性物質,用茶水洗臉能清除面部油膩,收斂毛孔,具有消毒、滅菌、抗皮膚老化的作用,還有助於減少日光中紫外線對皮膚的損傷,是天然的「防曬霜」。

3、保持身材

唐代《本草拾遺》中關於茶的論述就曾提到「久食令人瘦」,現代科學研究證實了這一點。茶葉中的咖啡鹼能促進胃液分泌,幫助消化,增強人體對脂肪的分解能力。國外研究也表明,定期飲茶可以縮減腰圍,降低身體質量指數(BMI),從而有助於預防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疾病。

4、抵禦輻射

國外研究表明,茶多酚及其氧化物可以吸收一些放射性物質,保護細胞不受輻射傷害,對於修復受損細胞也有幫助。臨床研究顯示,茶葉提取物可患者在放射治療過程中引起的輕度放射病,治療輻射導致的血細胞、白血球減少,效果很好。

5、改善記憶力

茶多酚有助於大腦進行局部調節,改善記憶力,提高學習效率。國外研究證實,喝茶可以預防和治療神經系統疾病,尤其是老年認知障礙症。此外,咖啡鹼能促使中樞神經興奮,有提神、益思、清心的效果。

6、提高骨密度

雖然茶葉中含有咖啡因成分,會促進鈣隨排尿流失,但含量極低。即便是咖啡因含量頗高的紅茶,每杯也只有30~45毫克。其實,茶葉中含量更多的是有助於減少鈣流失的物質,包括氟元素、植物雌激素類物質和鉀元素。台灣研究發現,常喝茶的人骨密度較高,髖關節骨折機率更低。

閱讀全文

與北宋書茶文化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7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29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2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0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5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1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7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4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29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3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7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1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19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