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華好家風觀後感500字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熏陶下,才能出類拔萃。
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為穩定的道德規范、傳統習慣、為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式的總和,它首先體現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風建設是眾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從古至今,顏之推《顏氏家訓》、周怡《勉諭兒輩》、朱子《治家格言》等等都在民間廣為流傳,閃爍著良好家風的思想光芒。歷史上的「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等,同樣展現著良好的家風。「非淡澹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訓至今為世人尊崇。好的家風不但對自己有利、對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響著大眾的道德水平與社會的風氣。
家風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風好,這個人就會茁壯成長;原生家庭不重視家風建設,這個人在成長中就會走彎路。好的家風會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如:良好的道德氛圍、健康的思想氛圍、積極的情感氛圍、認真的學習氛圍、節儉的生活氛圍等等。正是這種氛圍,造就了一個個身心健康的人、有作為的人乃至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可以說,好家風打造了兒童成長的好搖籃。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婚姻家庭領域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戀愛觀上的拜金主義、婚姻中的草結草離、家教中的過分溺愛、孝親中的漠視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會地位的人由於不重視家風建設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訓是沉痛的。它從反面證實了家風建設的重要性。
『貳』 王船山學說有什麼特點對近代湖湘文化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王船山是王陽明以後第一人。他在中國哲學史上的地位,遠較與他同時代的顧
亭林、黃黎洲為高。他的思想的創穎簡易或不如陽明,但體系的博大平實則過之。
他的學說乃是集心學和理學之大成。道學問即所以尊德性,格物窮理即所以明心見
性。表面上他是紹述橫渠,學脈比較接近程朱,然而骨子裡心學、理學的對立,已
經被他解除了,程朱陸王問的矛盾,已經被他消融了。
船山的歷史哲學可以說是他的純粹哲學的應用與發揮,乃是對小口歷史哲學的
空前貢獻。他的《讀通鑒論》和《宋論》二書,大約是他晚年思想成熟時的著作。
執一中心思想以評衡歷史上的人物與事變,自評論歷史以使人見道明理而入哲學之
門。書中透出了他個人忠於民族文化和道統之苦心孤詣的志事,建立了他的歷史哲
學、政治哲學和文化哲學,指示了作人和修養的規范,可以說他書中每字每句都是
在為有志做聖賢、做大政治家的人說法。
何謂歷史哲學?太史公所謂「明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可以
說是對於歷史哲學的性質與任務最好的詮釋。簡言之,歷史哲學即是要在歷史上去
求教訓,格歷史之物,窮歷史之理,窮究國運盛衰、時代治亂、英雄成敗、文化消
長、政教得失、風俗隆污之理。換言之,歷史哲學即在歷史中求「通鑒」,求有普
遍性的教訓、鑒戒或原則。古往今來第一流有氣魄有識見的歷史家,如司馬遷、司
馬光之流,絕不僅供給我們以歷史事實,而乃要指示一種歷史哲學。一如偉大的科
學家之不僅是科學家,而自有其哲學,有其宇宙觀。
然而歷史家的歷史哲學只是潛伏的、隱微的、暗示的。只是寓哲學義理於敘述
歷史事變之中(一如詩人之寓哲學於詩歌中),究只是史而非哲學。
哲學家的歷史哲學是以哲學的原理為主,而以歷史的事實作為例證和參考,因
此它是哲學而非歷史。歷史哲學家將歷史家所暗示的潛伏隱微的教訓發揮出來,批
評歷史家寫史時所抱的根本主張及其所假定的前提。譬如,太史公書中有許多地方,
都是有作用的偏見,王船山直指出來而斥之為「謗史」。
又如大史公與班固皆注重史書的文學性,喜為詼奇震耀之言,亦為王船山所指
責。又如太史公在《伯夷列傳》里,大發議論懷疑天道的公正,而船山整個歷史哲
學的中心思想,即在指明天道的公主不爽。
太史公根據歷史事實以證天道的不公正,王船山亦根據歷史事實以證天道的公
正。足見兩人對於歷史的看法、解釋和哲學之不相同。至於司馬溫公的《資治通鑒
》所隱微暗示的歷史哲學,無疑是「有德者興,失德者亡」的道德史觀。而王船山
的《讀通鑒論》主要地也就是將溫公的道德史觀加以深刻化、系統化地發揮。他又
因為自己身處於國族大變局中,而特別注重夷夏之辨的《春秋》大義,以喚醒人們
的民族意識。不過,我們不僅要注重他借歷史事變所發揮的道德教訓和民族思想,
而特別要揭示他的哲學思想、歷史哲學的思想。
首先擬略述王船山研究歷史哲學的方法。他的方法可以分作三點來說:
第一,因為他是先有了哲學的原則,然後才應用這些哲學原則為基礎來觀察、
解釋、批評歷史事實,所以他有時可以說是純自一根本原則或中心思想出發,採取
以事實注理則,以理則馭事實的方法,借歷史事實以說明哲學原理,將歷史拿實作
為哲學原理的例證或證成。他要用歷史事實以例證或證成的根本原理,就是儒家的
天道、仁和體用合一等觀念。這在以後將再闡述。他這種方法可以說代表哲學家治
歷史哲學的一般方法。其好處在於使他的理論富於哲學識度,貫通而少矛盾。其弱
點在空洞而不親切。然而他又能輔之以現象學的方法及體驗方法,使他的理論豐富
有內容而親切感人。
第二,所謂現象學的方法,就是即用以觀體,因物以求理,由部分以窺全體,
由特殊以求通則的方法。換言之,現象學的方法應用在理解歷史方面,即是由看得
見的古人的言與跡這些現象,去探求那看不見的心與道。「因言見心,因跡見道」
是船山達到他的歷史哲學的又一鑰匙。他說:「知言者,因古人之言,見古人之心。
尚淪古人之世,分析古人精意之歸。詳說群言之異同,而會其統宗;深造微言之委
曲,而審其旨趣」(《宋論》卷六)。因「言」去見「心」,由尚論古人之「世」,
去求古人的「精意」,由比較「群言」的異同,去會通其「統宗」,由「微言」去
深察其「旨趣」,都表示我所謂即用觀體,由現象求本質的現象學的方法。《讀通
鑒論》卷十六,復有「千載以下,可按跡以知心。義不義決於心,而即征於外」的
話,更足以見他「由外知內」「按跡見心」的方法。
第三,體驗方法。王船山復用設身處地、同情了解的體驗方法去得到他的歷史
理論。在《讀通鑒論敘論》四里,他說:「設身千古之時勢,為己之所躬逢。研慮
於古之謀為,為己之所身任。取古人宗社之安危,代為之憂患,而已之去危以即安
者在矣。取古昔民情之利病,代為之斟酌,而今之興利以除害者在矣。得可資,失
亦可資也。同可資,異亦可資也。故治之所資,惟在一心,而史特其鑒也。」他這
段話,知的方面教人虛心,設身處地,以體察古人的事跡;行的方面,求得其教訓,
以資自己立身處世的鑒戒。這正好表示了體驗方法的兩個方面。因為體驗方法不是
單純的求抽象知識之法,而是知行合一之法。
我們前面業已提到,船山是先鑽研經學,得出他的哲學原則,然後再將之應用
於歷史方面,以完成他的歷史哲學。現在我們要進而簡要地介紹他的基本哲學思想。
概括講來,王船山的基本思想是一個不偏於一面的一元論或合一論,在各種對
立的雙方中,他要力求其偏中之全,對立中之統一。他的一元論,不是孤立的單一
的一元論,而是一種諧和的調解對立、體用兼賅的全體論或合一論。而他的合一論
也並不是漫無區別的混一論或同一論,而自有其體用主從之別。大體說來,他的思
想是以理為體、物為用的理學,以心為體、物為用,知為主、行為從的心學。茲加
以分別的論列:
(一)王船山的道器合一論。他承認「無其道則無其器」,但他特別注重「無
其器則無其道」之說,以補救王學未流之弊。他指出:「器之虛寂,即道之虛寂」。
他並且力言:「未有弓矢而無射道,未有車馬而無御道。」(見《周易外傳》卷五
《系辭上傳》)。足見他力持道器合一而不可分離的說法,且已預斥近人離開器而
侈言抽象的道,如「未有飛機之前,已有飛機之理」的說法。他的著重點是道器合
一,不可離器而言道,以陷於空寂。亦不可離道而言器,致陷於無本。錢穆先生根
據船山「天下惟器而已矣,道者器之道,器者不可謂之道之器」的說法便釋船山此
說為「唯器論」,那不啻說船山只知用而不知體。這似乎不足表示船山哲學上的根
本立場。就船山的時代來看,大概他處於王學未流之世,離器言道陷於空寂的弊病
比較大。為補偏救弊計,他比較注重不可離器而言道,或器外無道之說,誠所不免,
但是他從來沒有離開他的道器合一論。
(二) 王船山的體用合一論。道即體,器即用,道器合一說即體用合一說。
不過分開來說,或可較易了解。他說:「天下之用皆其有者也。吾從其用而知其體
之有。體用臂有,而相需以實。善言道者,由用以得體,不善言道者,妄立一體,
而消用以從之。不可說空道虛,而強名之曰體。求之感而遂通者,日觀化而漸得其
原,如執孫子而問其祖考」(《周易外傳》卷二《大有》)。他這里「體用胥有,
而相需以實」一語,說體用合一之理甚精。
意思是說,體有用而體真,用有體而用實。反之體用分離,則兩者皆虛妄不實。
至於此下各語,正昭示我前面所說的現象學方法的真義。「善言道者,由用以得體」,
「從用而知其體之有」,意即謂須用現象學方法,即現象以求得本體,不可外現象
以妄立本體。「求之感而遂通者,日觀化而漸得其原。」亦是即流行(感通,化)
見本體(道原)之意。子孫喻用,祖考喻體。執子孫問祖考,亦即比喻我們所說的
現象學方法的切實妙用。因為現象學方法的本質在於「即用求體」,而現象學方法,
就是以體用合一的原則為前提。
(三)王船山的心物合一論。心屬體,物屬用,持體用合一說者自必持心物合
一說。船山說:「心無非物也,物無非心也」(《尚書引義》卷一《堯典》)。
「一人之身,居要者心也。心之神明散寄於五臟,待感於五官。肝脾肺腎,魂魄志
思之藏也。一臟失理,一官失用,而心之靈已損矣。無目而心不辨色,無耳而心不
知聲,無手足而無能指使。一官失用而心之靈已廢矣。
『叄』 回雁峰的歷史簡介
「青天七十二芙蓉,回雁南來第一峰」,「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回雁峰山雖不高,但歷代名人王勃、杜甫、錢起、劉禹錫、柳宗元、杜荀鶴、王安石、文天祥、范仲淹等到此都留有贊譽回雁峰的詩詞佳句 。回雁峰人文薈萃,風景如畫。
回雁峰景區是集錦式的古典園林,有衡陽市城標——雁雕、千年古剎——雁峰寺、衡州八景之冠——雁峰煙雨、瀟湘八景之一——平沙落雁、衡陽標志性建築——回雁閣、王船山出生地紀念館等主要景點。 回雁峰的三大文化品牌——「雁文化」、「壽文化」、「船山文化」源遠流長。整個景區設施完善,布局巧妙,它遠山而不僻,近市而不囂,勝步景區,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
回雁峰頭,很早就建有寺院。梁天監十二年(513年)救賜乘雲禪寺就在這里,後來改為雁峰寺,歷經唐、宋、元、明四朝,其中屢毀屢建,到了清順治、康熙年間,才大加擴充,修建不少寶殿經閣,禪堂精舍,也塑造了許多大小佛像,堪稱藝術珍品。南來北往的高僧禪師,都曾在此登台說法,駐錫講經。這種盛況持續三百餘年之久。與此同時,衡陽人用壽佛殿來與雁峰寺並稱。壽佛殿原是雁峰寺一部分,建在大悲閣後,供奉無量壽佛。每逢農歷二月初八前後為朝壽佛日,藉以集市,熱鬧非常。
抗戰期間,衡陽保衛戰致使衡陽全城被毀,回雁峰上的茂林古木,摧毀無余,寺院佛像,全部毀滅。僅存大門一排幾間小屋。從釋筱島(清同治時雁峰寺住持)的一篇記載里看到一點輪廓:「回雁峰聳立衡陽郡城南廓外里許,山形向北,峰麓有坪,可開田百畝,前煙雨池,後戲台,雖萬人觀劇,尚有餘基。由戲台上石瞪十餘級,有牌坊,名『上達』。從石瞪左旋而上,至月台,古有『望岳亭』。久廢,回首北望,城川寶塔,如在目前。遠瞻祝融,天柱諸峰,若居胸次。峰之左,岳屏書院;右,龍神山,若雁雙翼抱城廓。石鼓峙立,若屏障然」(見《壽佛寺》山圖說)。1965年陶鑄副總理來衡陽視察工作,倡儀修復,隨即動工,修有大小亭台幾座,繞以長廓,曲折相通,略如大雁展翅之狀。欄桿窗捉,都用雁鳥圖形作為裝飾,設計頗具巧思。
『肆』 北京船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怎麼樣
北京船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是2012-08-07在北京市昌平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北京市昌平區昌平鎮鼓樓南街6號6層1單元621。
北京船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10114051399082A,企業法人劉捷,目前企業處於吊銷狀態。
北京船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組織文化藝術交流活動(不含演出);承辦展覽展示;經濟信息咨詢(不含中介服務);設計、製作、代理、發布廣告;圖文設計製作;技術推廣服務;組織大型慶典策劃。在北京市,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96646678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5000萬以上 規模的企業中,共7031家。
北京船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對外投資0家公司,具有1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北京船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伍』 衡陽在古代叫什麼名字
衡陽、衡山在歷史上曾經是一體,不分彼此。秦置郡縣,以岣嶁山名衡山,置衡山縣。漢初,分衡山縣為承陽、酃二縣。三國時吳太平二年(公元257年)立衡陽郡,郡治即在衡山縣城北。
晉改衡陽縣為衡山縣,仍屬衡陽郡。隋改郡為州,廢衡陽郡為衡山郡,治所為衡州。唐沿舊制,改隋衡山郡為衡州,移治湘江(臨蒸)。宋承唐制,衡州城牆始建。
元以衡州為衡州路;明改衡州路為衡州府;清沿明制;民國二年廢府存道,民國十一年廢道存縣,1942年3月設市。1949年以後仍為市,1983年6月地市合並。
衡陽的名稱來源於衡山。衡陽與衡山具有不可分割的血肉聯系和血脈關系。因為地處衡山之南,故名衡陽。這是衡山予衡陽市歷史文化天然的烙印,不可磨滅。
(5)什麼是船山文化擴展閱讀
作為一座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城,衡陽的文化積淀深厚,文化特色明顯。與其他地方的歷史文化一樣,衡陽的歷史文化呈現都不是單一的,而是多樣的;不是單調的,而是豐富的;但眾說紛紜的文化現象,必有綱目之別,主次之分。歷史文化的脈絡,必有主線。
衡陽歷史文化的主線有三條:
一是以火神崇拜為源頭的祭祀文化演變史;
二是以神農炎帝為標志的農耕文明進化史;
三是以南蠻血性為基因的湖湘文化發展史。
無論是人們總結出的大雁文化、宗教文化,名山文化,還是書院文化、船山文化、抗戰文化,等等,都是由前述三大文化文明而產生衍變出來的文化現象。
他們之間的關系,是本與末,源與流的關系,而不是並列與平行的關系。而且,這三條主線不僅具有包容性,其特色還具有唯一性和差異性,是衡陽歷史文化的標簽和標志。
『陸』 湖南衡陽市有什麼好玩的
衡陽有什麼好玩的地方之公園游
雁峰公園、西湖公園、岳屏公園等幾大公園
雁峰公園,是來衡陽旅遊的必到之地。美麗的古城衡陽也因此峰冠以「雁城」之雅稱。
「青天七十二芙蓉,回雁南來第一峰」,「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回雁峰山雖不高,但歷代名人王勃、杜甫、錢起、劉禹錫、柳宗元、杜荀鶴、王安石、文天祥、范仲淹等到此都留有贊譽回雁峰的詩詞佳句。回雁峰是中華壽岳「無量壽佛」的唯一供奉點,有詩雲:欲往祝融拜聖帝,且來雁峰謁壽佛。
岳屏公園,園內通過山、水、綠地來分割空間,形成山水園林景觀,頗有有鬧中取靜的藝術意境。 明末中書舍人張同敞題有「岳屏秋碧」於其亭。每當雪後霽陽,鳥立亭檐,雀鬧枝頭,昔為衡陽八景之一,有「岳亭雪霽鳥喧嘩」之句。揣摸當時人煙稀少,百鳥常啁鳴於山林,似是可信。清末,山頂築有岳屏書院,院後有條巨龍般的外城廊,廊下有報恩寺山麓設有江西會館。這都成為歷史。
衡陽有什麼好玩的地方之爬山拜佛
南嶽衡山
南嶽衡山為我國五嶽名山之一,主峰座落在湖南省衡陽市境內,七十二群峰,層巒迭嶂,氣勢磅礴。素以「五嶽獨秀」、「宗教聖地」、「文明奧區」、「中華壽岳」著稱於世。岳衡山風景區內古木參天,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並舉,歷來是人們旅遊、休閑、避暑勝地。景區有東晉時代的銀杏、明代的古松、世界罕見的絨毛皂莢、富有神話色彩的搖錢樹、連理枝。祝融峰、水簾洞、方廣寺、藏經殿、以其「高、奇、深、秀」,自古贊譽為南嶽「四絕」。南嶽衡山四季景色宜人,春賞奇花、夏觀雲海、秋望日出、冬賞雪景,更是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岐山風景區
岐山位於衡南、衡陽、祁東三縣交界處,是南嶽七十二峰之一,岐山的鳳凰谷,幾乎都是國家級的珍稀保護樹種,像銀杏樹、紫檀木、楠木、榆樹、青錢柳樹、千年槐樹等等,構成長江以南極其罕見的原始次生闊葉林,森林中負氧離子含量非常之高,是個天然氧吧。
岐山寺院多次毀壞,五度中興,岐山曾不幸又有幸,在不幸中毀壞了無數的經卷寶典、佛家法器,在有幸中保留了部分珍稀文物,今天你到仁瑞寺,可以看到養育過代代僧侶的千人鍋,高僧的靈魂歸宿白玉塔林、歷代和尚飛赴極樂世界的普同塔,還有慈禧太後欽賜的鎮寺國寶,光緒皇帝、欽差大臣曾國荃的親筆書法,岐山充滿了宗教的神秘色彩,仁瑞寺、觀音殿的香火與簽據說特別靈驗,要是你有心願,等下不妨試一試。
衡陽有什麼好玩的地方之觀鳥
江口鳥洲
洲上古樹修竹成蔭,氣候溫暖涼爽,附近水庫、池塘星羅棋布,稻田、森林延綿成片,鳥類食物豐富,是鳥類活動的理想王國。一年四季在這里棲息和繁衍的鳥類有17目38科181種,總數達10萬只以上。每天清晨和傍晚是鳥出巢和鳥歸巢時期,也是觀鳥的最佳時期,無數只鳥成群結隊,印證了人們的「飛時疑是天上萬朵雲,落時恰似河邊千堆雪」之說,被譽為「人群中鳥的天堂」。鳥島四季如春,自然環境獨特,人為干攏少,與「大連蛇島」媲美,堪稱我國南北對峙天然專類動物園的兩顆明珠。鳥洲由耒水中游3個洲組成
衡陽有什麼好玩的地方之文化名城
石鼓書院(中國四大書院)
石鼓書院,是我國宋代四大書院之一,該山海拔69米,面積約4000平方米。蒸水環其左,湘水挹其右,耒水橫其前,三水匯合,浩浩盪盪直下洞庭。石鼓書院整體布局為中軸對稱,整個仿古建築群為白牆黛瓦深色柱,主要材料是優質木材和麻石,莊重、典雅,有著濃厚的書院文化氛圍。建成的石鼓書院是一處集講學問道、覓石探幽,游覽休閑於一體的精品旅遊勝地。通過徵集刊刻名家楹聯,碑貼、陳列布展名人孔夫子、諸葛亮、李芾等雕塑、泥塑、神龕、祭器、學慣用品用具等,讓諸賢有「聲」有「形」於石鼓,石鼓書院借名人美譽和名篇佳作垂光於世。
回雁峰景區(南嶽第一峰)
「青天七十二芙蓉,回雁南來第一峰」,「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回雁峰山雖不高,但歷代名人王勃、杜甫、錢起、劉禹錫、柳宗元、杜荀鶴、王安石、文天祥、范仲淹等到此都留有贊譽回雁峰的詩詞佳句。回雁峰景區是集錦式的古典園林。這里有衡陽市城標——雁雕、千年古剎——雁峰寺、衡陽古八景之冠——雁峰煙雨、瀟湘八景之一——平沙落雁、衡陽標志性建築——回雁閣、王船山出生地紀念館等主要景點。回雁峰集「大雁文化」、「宗教文化」、「船山文化」三大文化品牌於一身,人文內涵豐富。整個景區設施完善,布局巧妙,它遠山而不僻,近市而不囂,有登山之趣而無登山之累,勝步景區,令人心曠神怡,留連忘返。
『柒』 衡陽有什麼好.
第一節 衡陽城市文化的主要特點
獨特的城市是因為其具有獨特的文化。城市的文化個性特徵是一座城市內在的、永久的魅力所在,是一個城市不同於其他城市的內在的和外在的鮮明的特徵,城市文化展現城市特有的歷史文化風采、自然地理風貌和經濟社會發展形態及其水平。通過對近代衡陽城市文化主要內容的詳細梳理,我們可以總結出衡陽城市文化的如下一些特點:
1.文化屬性和發生發展上,山水特色鮮明,生態地理環境、自然景觀資源和公共場所在城市文化形成中起著獨特作用,文化與自然高度結合,和諧共生。城市文化的發生發展具有濃烈的物質依附性。
水系和山脈對城市肌理和城市布局的形成起著天然的決定作用。衡陽的生態地理與衡陽城市文化的密切關系是其他城市所不具備的。正如在第一章中所分析的,衡陽的獨特生態地理環境通過與城市結構、城市形態、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的緊密聯系得以展示。城市的結構與功能決定了城市文化的特點,而生態地理環境又決定了城市的結構與功能。
衡陽八景等是優越的自然景觀和歷代文人騷客吟詠唱酬的集合。自唐以來就有杜甫、李白等人留下了優美的詩文,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城市的符號,成為市民聚集的文化場所。人工性的公共場所則主要包括壇廟、殿堂、寺廟、戲台、會館、商鋪、街道、閱武場(演武坪)等。大量的文化事件與特定的公共場所緊密相關。自然景觀和城市公共場所承載著大量的歷史文化信息。城市中心區域的城隍廟以及各種專司一個領域和行業的神廟自然以其神聖和崇高吸引著那些不同行業的人來景仰、拜祭。分布在城內各處的行業和地方會館,大都建有戲台,時常上演的劇目,也為人們的聚集提供了方便。在頻繁的聚集和交談的過程中,人們的不同的價值觀念逐漸靠攏、劃一,異質性的文化逐漸交融。近代工商業的發展,商業氣氛日益濃厚的大街成為人氣鼎盛之地,沖擊著傳統的生產方式條件下的休閑方式。對時尚的追逐必將日益銷蝕人們固有的儉朴觀念。在傳媒不發達的時代,人們的行為方式、生活追求就靠面對面的交流交匯、擴散。公共場所成為城市傳統文化習俗得以延續、流傳、融合、創新的重要場所和途徑。因此在衡陽的城市文化特色中,文化的物質屬性表現強烈,城市文化的發生、發展表現出對物質載體的極大依賴性。
2 .內容和地位上, 博大精深,兼容並包,是湘南文化的輻射中心,是湖湘文化的重要源頭和組成部分。
船山文化影響深遠。船山精神的內涵可以概括為「六經責我開生面,七尺從天乞活埋」的理論勇氣,「清風有意難留我,明月無心自照人」的民族氣節,「身可辱、生可損,而志不可奪」的錚錚風骨,「天地實有,行先知從,第一不容緩莫如行」的實踐態度,「入其壘,襲其輜,暴其恃而見其囑」的批判鋒芒,「天地之化日新,道莫盛於趨時,更新而趨時,趨時而應變」的創新精神這些都是我們民族急切需要的寶貴精神財富。其核心是愛國主義與經世致用。作為明末清初的偉大思想家,王夫之在哲學、史學、文學、地理學等方面都有卓越的貢獻,他的學問、思想把湖湘學派推向學術的頂峰,對曾國藩、譚嗣同、毛澤東等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不管是在民族危難時刻還是在和平建設時期衡陽人民都把這一思想發揚得淋漓盡致。不畏犧牲的革命精神,毀家紓難的愛國精神在近代衡陽表現得尤為突出。近代歷史上不斷涌現的反洋教運動,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的啟蒙運動以及大革命時期的反帝反封建活動,驅張運動等都是這種精神的集中體現。而以抗日戰爭時期的衡陽人民誓死保家衛國,軍民死守孤城衡陽四十七天為這種精神彰顯之最高峰。船山思想是湖湘文化的重要來源和突出內核,是湖湘精神的源頭。
城市文化的宗教色彩濃厚。在衡陽城市發展的歷史中,宗教,特別是道教在衡陽的文化有著深遠的影響。前文介紹的衡陽的街道字型大小就以道教的《千字文》中序號命名,類似於天乾地支。衡陽歷代的志書(《衡州府志》、《衡陽縣志》、《清泉縣志》以及《湖南民情風俗報告書》等)都對衡陽城市中分布的道觀以及道士的情況有介紹。更重要的是,在近代衡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道教的影響隨處可見。從日常的祭祀、官員的祭拜、傳說的故事中都可以看到道家的蹤影。道教的神仙體系中的道教俗神諸如雷公、風伯、關帝、文昌、門神、灶神、城隍、土地、瘟神、葯王、財神等深刻地影響了衡陽人民的民間神靈祭祀活動,像城隍、土地、灶神等,一般的民眾對他們都是無比的敬畏,惟恐對之不恭。對這些神靈的崇拜、祭禱實際上也就成為一種民俗。因此道教主要是與民間的習俗聯系緊密,通過與信仰習俗的聯系,進而影響到歲時習俗、娛樂習俗等。佛教在衡陽的傳播也比較廣泛。在回雁峰、東洲島、花葯山、香林庵都有佛教的寺廟,在歷代的發展中,因為佛教寺廟和勝地的存在,許多文人騷客留下了不朽的詩篇。成為衡陽城市文化的獨特組成部分。當然由於衡陽的城市文化深深地打上了宗教的烙印,其中也不乏迷信的成分,流傳至今的七月十五鬼節城內四處焚燒紙錢、街道上算命的人之多等等一些迷信的事物和現象都很常見。
禱祈文化歷史悠久,壽文化澤被深遠。禱祈文化包括禱祈社會安寧,風調雨順,人壽南山。以南嶽主峰為中心,回雁峰等為呼應,在宗教和民間的傳統節日,人們多到附近寺廟燒香拜佛禱祈。這種傳統首先是與歷代統治者的提倡與重視有關。在古代社會里,生產力不發達,人類抵抗自然的力量比較單薄,因此寄望於神靈護佑天下太平。在近代衡陽禱祈文化中,又以禱祈身體健康和長壽為主。壽文化與道教有關,但是在衡陽又表現出一定的地方特色,以祈福求壽為主要內容。在整個湘南地區特別是湘江沿岸都有朝南嶽之風俗,以衡陽城市為代表,居民多以朝岳祈求健康長壽為目的,表現了在當時人均壽命較短,醫療衛生條件不發達的情況下人們對於生命的敬畏和對大自然的依賴和崇拜。此傳統至今仍然深厚,筆者曾有幸體驗濃烈壯觀的禱祈氣氛。在日常的生活中,對養生亦非常重視。氣功等傳統養生方法在衡陽廣為流傳,衡陽人飲食較之湖南其他地方比較清淡,性格比較平和。這恐怕也與衡陽的壽文化有關。如今衡陽的壽文化已經影響到整個東南亞地區。
書院教育文化特色鮮明,源遠流長。近代衡陽書院教育之發達位居湖南之首。以石鼓書院為代表,在南嶽衡山和衡陽城區為雙核的范圍內形成了一個比較密集的書院群。而以這些書院為活動的中心,吸引了一大批文人學士舞文弄墨,研討學術,傳播經學。這本身就是衡陽城市文化的一個重要的內容。同時,書院和文化的集中又極大地提升了衡陽城市的品位和知名度。學術盛則人才興。教育使近代衡陽人才輩出,給衡陽留下了重視教育,重視人才,尊重知識的優良傳統。到目前為止,衡陽的基礎教育在湖南都處於領先地位。
近代衡陽城市文化是湘南文化的輻射源。一方面,作為長期以來湘南地區的實際上的政治文化中心,衡陽聚集了大量的政治和文化資源。另一方面,近代湘南地區的郴州、永州以及江西的西部地域因為惡劣的地理環境長期得不到充分的發展。而衡陽的相對發達必然對其所在區域產生較強的輻射和示範作用。近代以來,衡陽有比較集中的教育資源如書院、考棚、衙門、學校等,均面向整個湘南地區。衡陽的戲劇、皮影戲經常活躍在湘南一帶,衡陽的報紙輻射到郴州、永州、邵陽甚至江西西部地區。五四時期和大革命時期衡陽成為湘南學生運動的中心、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中心。衡陽還是外國傳教勢力在湘南甚至湘中地區的堡壘。抗日戰爭時期,衡陽一度成為湖南抗日文化中心。衡陽城區的文化活動紛繁開展,革命文藝活動富有生氣。繪畫展覽頻繁,文藝宣傳演出增多,文藝團體、社會團體增加。伴隨著這些活動的開展,一大批文藝界名人、政治要人先後來到衡陽。文藝界名人、政治要人的到來以及各種文藝活動繁榮開展的局面對提升城市的地位,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擴大城市的影響有重要作用,衡陽一夜之間成為抗戰文化城,堪與當時的大後方桂林、昆明、重慶相媲美,也應該成為衡陽人民值得書寫和驕傲的一段歷史。綜合各方面的優勢,衡陽在區域中形成了一種向心力和凝聚力。
近代衡陽城市文化內容非常廣博。繁榮的商業文化,發達的行會文化,博愛的慈善精神,濃郁的民間文學,獨特的地方信仰,強烈的宗教底色構成了衡陽城市文化的深厚底蘊。它既具有湖湘文化的一般特點,又展示出其獨特的個性和魅力。衡陽城市文化既是湖湘文化的重要源頭,也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3.城市精神高亢激揚,但民氣和淑,城市文化的總體風格平和淳凈,兼容並包,雅俗共存。
在衡陽歷史上,有趙方抗金,以一代儒生屏藩一方10年不敗;李芾抗元,臨危受命城破舉家殉國。王夫之揚棄中國傳統文化,聳起文化昆侖;彭玉麟為官「三不」(不赴官、不支俸、不辱聖命)留下剛直美名。唐群英為爭女權耗盡心血家資,被譽為一代女魂;夏明翰慷慨就義激勵後來者投身革命;羅榮桓戎馬一生位列共和國開國元勛。城市文化中流淌著高亢激揚的精神血脈。
但是從整體風格上來考察,衡陽城市文化平和淳靜,兼容並包,雅俗共存。既有理學思想之興盛,又有市井文化之繁榮;既有儒雅包容之士林風度,又有忠厚淳樸之民氣民風。既有義薄雲天之偉烈,又有雲卷雲舒之平和。書院文化的興盛,民間文學藝術的發達,書畫詩詞的繁榮,南嶽廟會的熱鬧,出則為廟堂之高,入則思民生之艱正是這種文化風格的最好注腳。湖湘文化整體風格比較剛勁急促,但是衡陽人生活節奏優雅而自如,風格上稍比湖湘文化文弱,這恐怕亦是千百年來深厚的文化熏陶所致。
『捌』 2002年11月10日中國湖南衡陽船山文化節,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搞得那麼隆重
那是衡陽在宣傳造勢,現在看來似乎不成功。
『玖』 船山飛瀑的民俗文化
連雲港宿城船山飛瀑景區,以其獨有的」海古神幽,幽在宿城「的清幽環境吸引了一波又一波來此遊玩賞瀑布的遊客,在此基礎上為了能夠最大程度的緩解遊客因上班帶來的壓力,打造成」休閑到船山、享受慢生活「的特色旅遊。船山飛瀑景區已獨特的思路開辟了船山燒烤,從船山燒烤開啟以來,每周來船山賞美景,吃燒烤的遊客一波又一波。
船山飛瀑景區是目前連雲港市唯一一家集燒烤與遊玩為一體的國家AAA級景區,燒烤區環境優美,佔地10餘畝,可同時容納500人燒烤。每周接待著一個又一個企業團隊、親子團隊、旅遊團隊來到這里燒烤。
至此,船山燒烤已經在港城范圍內打造成了一個響亮的品牌,一群又一群遊客慕名而來。 「山中一夜雨,石壁懸飛泉。」暴雨過後到船山,老遠就能聽到瀑布沖擊山谷發出的轟轟巨響。要觀船山瀑布之全景,可登上建在半山腰的紅柱金瓦的「觀瀑亭」,舉目眺望,瀑布之景盡收眼底。飛瀑在山谷之中奔騰跳躍,半山的雲煙隨澗水浮沉,三級瀑布在澗谷中時隱時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