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如何打造青島城陽的文化品牌

如何打造青島城陽的文化品牌

發布時間:2022-05-12 15:09:34

Ⅰ 如何打造城市品牌

伴隨著經濟的發展與文化復興的呼籲,越來越多的地區開始注重城市營銷。如今,城市營銷已經從北京、杭州、成都等一、二線大城市向湖北大冶、廣東增城等三、四線城市下沉蔓延。同樣是面對城市品牌打造與包裝的問題,三四線城市由於自然資源、宣傳經驗、品牌意識以及資金狀況等不同因素,其解決之路往往更加坎坷。如何突破喧囂的城市品牌包圍圈,凸顯獨特魅力,以城市品牌撬動地方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關鍵點傳媒城市品牌部總監石東有自己的思路。 城市作為一個有機載體,往往更能體現品牌的價值與魅力。一個城市品牌若具備了公眾性,後續的社會效益與經濟利益將會更多更長久,不管是對內還是對外,不管是對商貿物流、交通運輸、金融保險、郵政通信、賓館餐飲、房產租賃、農副產品購銷、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還是整個服務行業的大發展,都將起到積極的影響。 當下,城市的競爭歸根結底是文化的競爭,城市品牌的打造也應基於對城市文化底蘊的挖掘來進行。如此,由城市品牌包裝的城市精神才可以作為這個城市的靈魂。西方著名學者斯賓格勒認為:城市精神應該是多元的、豐富的、精彩的,它所表現的不僅僅是這個城市現在的精神風貌,還將充分體現這個城市的底蘊和未來圖景。石東認為,城市精神不僅是多元的、豐富的、精彩的,還更應具有科學性,以及由此而來的永續性。 每個城市有它獨特的歷史和文化,再加上自然條件、發展路徑的不同,不同城市的精神和名片自然是各具特色。城市精神並不是完全獨立的,它也是國家地區文化與精神的結合體。單純提煉出單面的城市精神,或沒有識別性的城市精神,都是無用功,是對資源的浪費,更是拿城市的未來在冒險。因此,科學性城市品牌十分重要。這里的科學性指對城市品牌中核心文化的深入研究。那麼,該如何做呢? 首先,要對自己城市的資源進行盤點,然後通過策劃,把企業營銷的理念搬入區域(城市)的營銷。這是一個系統的過程,前期的調研不僅要與地方政府溝通,分別了解城市的過去與未來方向,還需走進基層,明白大眾對這個城市的印象與期待。後期的策劃不僅包括宣傳口號、一系列的活動,更重要的是將城市作為一個整體形象推廣出來。這就需要通過多元化的方式有效地整合來賦予城市核心文化新生命,以最適宜的方式進行城市特色的品牌包裝與宣傳,不斷開發相配套的相關文化產業、文化品牌以及現代化的觀光資源。這才是較為明智的永續性城市營銷策略。也只有這樣,打造出來的城市品牌才能彰顯城市魅力、提升城市形象、凝聚城市人的力量、引領城市發展。讓更多人了解並記住這個城市,將城市最有魅力的一面有效地傳播給廣大受眾,推動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石東簡介:城市品牌部總監,從事城市品牌推廣多年,在城市品牌形象研究、城市創意策劃方面經驗豐富。

Ⅱ 如何打造有銷售力的品牌文化

說起品牌文化,我們不能不提可口可樂,因為它是全球最成功的品牌。可口可樂的成功在於為消費者提供了一個有豐富文化內涵的品牌而不是冷冰冰的產品。同時,它的過人之處,把美國人的精神、美國人的生活方式揉進了品牌文化,通過長期不懈的演繹,與時俱進的整合傳播,滲透全球,長盛不衰。 可口可樂的成功,給我們什麼啟示呢?最大的啟示就是把品牌文化變成了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果一個品牌成為某種文化的象徵或者在生活中形成習慣的時候,那麼它的傳播力、影響力和銷售力是無法估量的,並且這個品牌就將與它所代表的文化共浮沉,可見品牌文化的魅力是多麼吸引人!
那麼,如何打造有銷售力的品牌文化呢?主要從如下幾個方面闡述,歡迎大家討論。 首先,我們要了解品牌文化的特徵。
品牌的文化蘊涵越豐富,與人們的思想、情感越密切,它就越具有魅力,那麼,品牌文化有哪些特徵呢?筆者認為主要有如下三個顯著特徵: (1)品牌文化是由消費需求決定的。
品牌文化雖由企業組織實施,但由消費者需求決定,不是生產主導而是消費主導,換句話來說,就是消費者認同你的文化,並產生購買行動;同時,品牌文化隨著消費者的需求的變化而不斷地變化,因而品牌文化也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比如,青島海爾的管理文化中執行的「兩個大腳印」文化,就是讓在工作中犯錯誤的員工,踩在「兩個大腳印」上,當著同事的面前檢討,以致達到少犯錯誤,提高生產質量,同時教育員工的目的;但隨著海爾集團走向國際化,在美國的工廠里,「兩個大腳印」文化就遇到了麻煩,當著同事的面前檢討自己,美國人認為他的自尊受到傷害,違反了人權,使「兩個大腳印」的做法無法執行,如何處理呢?海爾集團調整了它的做法,讓在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員工,站在「兩個大腳印」上介紹自己成功的經驗,激勵同事把工作做的最好,並且提高了生產效率,通過改變後,得到許多美國員工的歡迎,從而使海爾集團文化更好地執行下去。因此,隨著不同文化人群的需求的變化,品牌文化也要不斷地調整與創新,這樣,品牌文化才有更大的生命力。 (2)品牌文化可以實現多方面的認同。
企業文化由企業內部單個認同,一般是通過「價值觀——凝聚力——生產力」的單一模式;品牌文化則是著眼於建造過程中的多方面關系的協調,從而達到社會各個消費領域、消費層次的多方面認同,通過多方面的「文化共鳴——認同品牌——認購產品」的多邊模式,即通過「文化力」拉動「銷售力」,促進「產品力」,實現企業持續性發展。比如,深圳有一家汽車經銷商就是通過文化,實現了它的差異化經營。在汽車市場競爭十分激烈的情況下,經營的產品和服務很容易「同質化」,造成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差異性變得越來越模糊,不利於企業持續性發展,於是該企業通過打造品牌文化為突破口,建立「家」文化,不斷地從企業經營活動中演繹「家」文化,把企業、員工、車主、社會等多邊關系,以「家」為主訴求,得到了員工、社會與車主們多方面的認同,並產生了共鳴,從而拉動了汽車的銷售,使企業迅猛發展。可惜的是該企業的「家」文化,沒有注入更多「家」的內涵,還很空洞,如果把這個「家」打造成「溫馨、幸福、開心、美滿」的家的話,那麼,「家」文化的影響力更大! (3)品牌文化是有價值的。
如果把企業文化比作是樹的根的話,那麼品牌文化就是果。企業文化追求的是內部效應,而品牌文化追求的更多是外部效應,它是品牌價值的集中體現,也是品牌的無形資產,而品牌價值的累積是通過品牌文化來實現的,同時,品牌價值也是很脆弱的,一旦得不到消費者的認同,很容易產生羊群效應,造成品牌資產的嚴重流失。
目前,中國有許多民營企業家不重視企業文化建設,或者認為文化太「虛」了,創造不了效益,這種觀點是十分錯誤的,如果企業不修煉好自己的文化「內功」,那麼更談不上品牌文化了。筆者曾服務許多企業集團公司,看到它們辦的企業報紙,風格都差不多,成了企業的個人平台,「馬屁文化」十分盛行,也許,這是中國企業文化的悲哀;報紙是企業文化的窗口,也是企業與員工交流的有效載體,其目的就是提高凝聚力,如果報紙辦成了「老闆文化」,強加給每一位員工,試問有多少員工去看這份報紙?又有多少員工認同與共鳴呢?那麼通過交流思想,提高員工的凝聚力就無法實現,消費者更加難認同你了,品牌文化的價值也就無法提高,例如「科龍」品牌的貶值,倒下去的「健力寶」品牌,就同企業家的風格與企業文化有必然的直接關系,造成了品牌價值的損失。
其次,消費者體驗品牌文化的過程是循序漸進的。 它主要分四個方面進行,每一個方面的主要訴求和方法都是不同的,因而制定的傳播策略也是不同的,它主要分為如下四個階段: (1)產品屬性階段。
對於中國許多企業來說,還處在產品階段,生存是它們的首先要考慮的問題,企業文化建設更多偏重於內部,由於缺少資金,看到的更多是掛在牆上的理念和口號等,根本沒有執行到位,造成了企業文化資源的浪費。如果把企業文化的元素執行到生產、管理中去,並且把它規范化,同時慢慢地變成員工的自覺行為,就可以控制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益;如果把文化元素融合在產品的包裝上,形成自己獨特的個性,就很容易產生差異性,實現產品區隔,品牌文化的魅力就突顯出來,因此,產品包裝的設計和企業文化融合起來,是產品屬性階段同消費者有效溝通的重要的組成部分。比如,海爾文化中的「17小時因經理人的建議從設計到生產出冰箱」的故事,以及「砸冰箱」的事件,都令人津津樂道,這也是企業文化傳播的有用題材。還有可口可樂公司產品的包裝經常推陳出新,它始終給你一種「歡樂、自由」的感覺,不斷地演繹著它的品牌文化,不斷地給品牌資產做加法,它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 (2)感官體驗階段。
如果企業文化「內功」練好了,那麼,就要通過廣告提升品牌文化的號召力,讓消費者更多去體驗,以致產生共鳴,促進產品銷售。目前,中國絕大部分企業的品牌文化建設還處於產品屬性階段,只有部分企業上升到消費者感官體驗階段。最近只要打開電視,隨便調到哪個頻道,映入眼簾的最多的是品牌文化廣告,其中大部分又是煙草行業的品牌企業。無論是利群集團的「讓心靈去旅行」、黃山集團的「山高雲談」,還是白沙集團的「我心飛翔」,紅塔集團的「山高人為峰」等等,它們的品牌文化傳播都屬於這個階段。那麼,白沙集團是如何演繹文化的呢?我們知道,它的文化核心訴求是「飛翔」,而「飛翔」概念又是一個清晰的、直接可操作的東西,於是,白沙集團的品牌文化建設運用了「飛翔」這個感官概念,對一個清晰的品牌理念進行持之以恆的整合傳播,通過「穿天門」、「環太湖」、「舞城運」、「賀金鷹」、「慶申奧」、「抗非典」、「頌神五」、「助劉翔」等等公關活動,為白沙品牌注入具有精神內涵的「超越、創新、成功」等相關元素,從而塑造了白沙獨特的「飛翔」文化,再加上它的口號是「我心飛翔」,簡單明了,容易傳播,很快使白沙集團從區域性品牌發展到全國性品牌,從品牌銷量第三到連續三年成為全國單品牌銷量第一的品牌,文化是它最直接的傳播力,實現了文化差異化經營的目的,當然,它也有許多不足之處,在此不再闡述。 (3)價值主張階段。
當消費者認同品牌文化和親身體驗了產品之後,為了進一步提升感官層面,並與價值主張和諧地統一起來,品牌文化還需進一步加強與消費者的有效溝通,使之成為主導消費層的價值觀,建立起長期的品牌忠誠消費群,並讓它們認同品牌的價值觀就是自己的代表。比如,賓士汽車就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深得有錢人的喜愛;在香煙品牌里,555代表著紳士的風度,七星代表著日本人的唯美精神,縱觀中國的香煙品牌,又有誰能承載中華民族主流文化呢?
目前的電視廣告中,「五葉神」品牌訴求著「實干創未來」的精神,本來很有號召力,但品牌個性的不突出,而變得不痛不癢;而白沙集團的選擇了「和」文化作為品牌元素,將自己事業的融合於中國文化偉大復興的背景之中去,想通過「和」賦予白沙品牌以文化的生命力,挖掘出中華民族「和」文化的潛力,來達到提升品牌價值的目的,但難與承載著西方文化的「洋煙」相抗衡,同時,白沙品牌核心價值的「飛翔文化」尚不足以使白沙品牌成為與萬寶路、555、七星逐鹿天下,並且在品牌理論准備不足的情形下推出了「和」文化,註定了它將會走得更艱難。
(4)生活習慣階段。
通過對品牌文化的核心價值的不斷地演繹,再加上時間的積累,讓品牌的價值觀沉積在忠誠的消費者的腦海里,以品牌為榮,並自發地購買該品牌,逐步成為它們生活中的必需品或者是某某文化象徵時,品牌將會所向無敵,這是品牌文化追求的最高境界。比如,可口可樂象徵著美國文化的「自由、快樂」,麥當勞的「漢堡包文化」代表著美國中產階級的餐飲文化,萬寶路體現著美國西部牛仔的開拓精神,它們通過長時間的不斷地演繹著它們的品牌文化,並在人們的生活中沉積,形成了生活習慣,再加上它們根據不同的文化和背景,不斷地創新,使之風靡全球。難怪可口可樂公司總裁,敢說出「如果可口可樂工廠火燒掉,明天世界上的銀行就會上門來」的狂言,可見品牌文化深入到生活的魅力! 第三、品牌經營者以哲學的高度去經營和管理品牌文化。
事實上,品牌競爭的核心就是品牌文化的競爭,而文化的核心是哲學;當前,我們看到的品牌文化的競爭仍是表象,其實質就是競爭企業之間品牌哲學境界的較量,就像「思想走多遠就能走多遠」廣告語一樣,因而,品牌經營者哲學的修煉也是十分重要的,那麼,如何去經營好文化呢?主要從如下的幾個方面進行:
(1)只有深刻了解文化,才能更好的經營文化。
品牌經營者應該不斷豐富自身的文化知識,特別是要提高對於語言文字的感悟,正如白沙集團文化所提倡的「精於此道,以此為生」的職業化語境一樣,做到「專、精、深」。再比如,白沙集團以「和」文化作為它的品牌元素,生產出「和」牌香煙,但要給它內涵,就必須深入研究中國五千多年的「和合精神」,並結合當今主流文化和企業的實際情況,提煉出「和」文化的精髓,發揮創造力,不斷地創新,按照文化的發展趨勢,把「文化力」轉變為「生產力」,才能夠促進企業持續性發展。
(2)要把成功的文化元素注入給品牌。
當然,不能僅以適用於產品的廣告學、營銷學的視角來看品牌經營,而應將品牌上升到文化的高端和核心,即以品牌哲學去解剖、分析和整合,並把成功的文化元素注入給品牌,這樣才有可能創新出較好的理論指導品牌經營與實踐。比如,麥當勞公司的「漢堡包」產品,就融合了美國餐飲文化,通過不斷地打造麥當勞叔叔的形象和故事,演繹著它的品牌文化。 目前,看看中國許多企業的品牌經營實踐,不難發現我們的品牌理論已經明顯落後於品牌實踐,而品牌理論研究的一個最大問題乃在於,品牌研究者們的哲學底蘊普遍不夠,對品牌的研究基本上仍停留在西方廣告學和營銷學的層面,同時,許多企業家不尊重品牌人才的專業性,更談不上重視品牌人才的培養了,是很不利於品牌文化的建設的。 (3)經營文化的實質就是從文化中找到傳播點來為產品銷售服務。
我們應避免落入「文化」的陷阱,畢竟,文化是一種藝術,用僅有美感是難以成為人們消費產品的理由,人們是不會拿藝術當麵包的。比如,富亞塗料策劃的「喝塗料」事件,其目的是為了突出產品無毒、環保,如果它把這故事融進企業文化里,作為告訴客戶的有力支持點,那麼它的說服力是很強的。
因此,只有把文化的元素融合在產品或者品牌個性中去,換句話來說,就是把文化作為載體,挖掘支持點,結合產品屬性或者是服務特點,並且給消費者帶來的利益點統一起來,同時找到傳播點來為產品銷售服務,不斷地傳播和演繹品牌文化,這樣才能把文化的價值真正體現出來。

Ⅲ 如何提升文化產業品牌的核心價值和影響力

品牌是企業乃至國家競爭力的綜合體現,代表著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的升級方向。近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發揮品牌引領作用推動供需結構升級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印發,其中提及旅遊、出版等多個文化領域。文化品牌建設是當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短板所在。在消費者更加註重品質和品牌消費的背景下,如何通過提高文化產品質量和文化創新能力,打造具有鮮明特色和較強影響力的文化品牌?
1、融合創新,品牌培育提升文化產業內涵
●中南大學文化產業品牌研究中心連續11年發布的《中國文化品牌發展報告》,共發布了373個中國文化品牌,覆蓋了影視、旅遊、出版、藝術品、動漫、互聯網等各領域。從中可以看出,我國文化品牌類別分布廣泛,文化品牌培育對文化產業提速起到了拉動和引導作用。
「中國文化品牌建設比文化產業自覺更早,近年來,在倡導文化自信和振興文化產業後,我們又有了新的品牌自覺意識。」中南大學文化產業品牌研究中心主任歐陽友權說。在他看來,文化品牌是文化的精神價值與經濟價值的雙重凝聚,有著豐富含金量,只有品牌產品才有競爭力和感召力,文化產業要贏得市場、參與國際國內文化資本的激烈競爭、使自身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走品牌化之路。
此次《意見》對旅遊、出版等文化領域的品牌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開發一批有潛質的旅遊資源,形成以旅遊景區、旅遊度假區、旅遊休閑區、國際特色旅遊目的地等為支撐的現代旅遊業品牌體系,增加旅遊產品供給,豐富旅遊體驗,滿足大眾旅遊需求;鼓勵傳統出版企業、廣播影視與互聯網企業合作,加快發展數字出版、網路視聽等新興文化產業,擴大消費群體,增加互動體驗。
我國旅遊業近年來進入以品牌競爭為核心的發展階段,豐富的旅遊資源為品牌化之路提供了基礎——湘西文化濃郁的鳳凰古鎮、富有文藝情調的麗江、「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每年都吸引眾多慕名前往的國內外遊客。旅遊與其他業態的結合也催生了一系列知名品牌,如「印象系列」「又見系列」通過結合當地特色資源,將山水景色、傳統文化融入藝術表演,成為許多遊客必看的經典演出。
《意見》也對數字出版等新興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數字化成為傳統出版業跨越發展的契機。鳳凰傳媒、中國出版集團等出版社都積極探索與互聯網結合,並與演藝、影視、游戲等行業合作打造全產業鏈。專家認為,隨著「文化+」的興起,創新意識、跨界融合意識在品牌建設中越來越重要。
2、補足短板,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
●提到國外的知名文化品牌,人們自然而然會想到日本的動漫,韓國的電視劇,美國的好萊塢電影等。這些擁有全球市場的文化品牌以其強大的影響力帶動了企業生產和市場消費。相比之下,我國文化產品的品牌效應不算突出,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文化品牌更是鳳毛麟角。
「近年來,中外文化貿易逆差逐漸縮小,與我國『走出去』的民族文化品牌之間有著必然的關聯。」歐陽友權提到,培養民族文化品牌成長,並逐步走向國際化之路,將是未來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中國文化品牌建設任重道遠,與發達國家相比,文化品牌影響力差距較大。」歐陽友權提出,在文化產品生產過程中,一些文化企業的套現思維導致了眼光短視,過度迎合市場,而忽略了對文化附加值的開掘,對市場的後勁支撐乏力。
在許多專家看來,我國文化品牌建設存在明顯短板。由於我國文化產業起步晚,發展方式較為粗放,產業附加值偏低,還沒有形成完善的產業鏈。例如好萊塢的衍生品收入大約占總收入的七成左右,票房收入僅佔三成;而我國則相反,票房收入占近八成。此外,文化品牌同質化問題嚴重,缺少自身特色,雷同的產品造成市場惡性競爭,如影視劇生產跟風現象嚴重,相同題材而製作粗陋的影視劇層出不窮,各地旅遊景點也常出現似曾相識的文化街區和類似的旅遊紀念品。
歐陽友權提出,當前我國的文化品牌呈「兩頭大、中間小」的業態失衡狀態。「兩頭大」是指傳統的老牌子,如國粹等傳統文化的世界認同度高,同時,與新興科技相結合的新品牌,如騰訊、阿里等新媒體、影視娛樂類品牌等成長快;「中間小」是指占絕大多數文化業態的行業品牌少,發展滯後,即資源依賴型的文化行業如文化旅遊、民族民間藝術、傳媒業等佔比很大卻品牌較少。
「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我國文化產品的國際影響力還未達到應有高度。只有將優質內容凝練成文化品牌,才能進一步在國際市場實現快速、有效、大范圍傳播。」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指出。
3、提質升級,加強傳統文化資源的現代轉化
●《意見》提出,要凈化市場環境,建立更加嚴格的市場監管體系,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行為;要清除制約因素,建立產品質量、知識產權等領域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健全黑名單制度,大幅提高失信成本;要制定激勵政策,積極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帶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支持自主品牌發展。
目前來看,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數量優勢明顯。然而當前階段更需要從注重數量到注重質量的轉變,發掘產品背後的內涵與深層價值。「德國八千多萬人口,卻為世界貢獻了兩千多個品牌,許多品牌限量生產,而不是迎合市場、越多越好,這就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品牌意識。」歐陽友權說。
《意見》提出,要「以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為主要內容」,這也是文化領域品牌建設的方向所在。歐陽友權認為,文化品牌的未來發展要拓寬三大路徑:一是注重民族文化資源的現代轉化,二是扶持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意開發,三是品牌培育要有持之以恆的工匠精神,防止急功近利。
善用民族文化資源,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對我國文化「走出去」意義深遠。陳少峰指出,我國在對外品牌塑造和傳播方面不應局限於舉辦大型活動,還應逐步建立包括國家、社會、企業、城市、明星、項目產品等各層面的系列品牌。
「品牌是文化傳播的影響力來源,優質內容則是品牌形成的基礎。」在陳少峰看來,文化「走出去」最重要的是堅持「內容為王」,這就需要形成保護知識產權的氛圍。
實際上,中國文化元素在世界市場很受歡迎,好萊塢的動畫電影《功夫熊貓》《花木蘭》都融入了中國元素,並獲得很高的票房和很好的口碑;而我國卻少有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類似作品,因此不僅要善於運用傳統文化資源,更需要加入創意,並結合市場需求加強現代運營管理。

Ⅳ 什麼是品牌文化,如何構建品牌文化

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所共同認同和遵循的價值觀、信念和行為方式,一般來說,企業文化可分為四個層次:理念、制度、行為與物質。
如何建立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分為四個層面:理念層、制度層、行為層、物質層。要做好企業文化建設就要從這4個方面著手來開展。
對於剛開始注重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的企業來說,我們不妨先做些能出業績的事情來。比如:
1、理念層。你最好能組織提煉公司的文化理念,然後組織高層宣講、各類活動、會議研討、學習心得等方法來宣貫你提煉的理念。
2、制度層。企業制度文化一般包括企業領導體制、企業的組織機構、企業的經營制度、企業的管理制度和其它一些特殊制度。梳理公司的制度,修訂其中和公司文化理念不相符的地方。(這個建議新手不要貿然去做,因為這是個涉及面比較廣的事情,不是一兩個人的力量能完成的,而且,要完成這樣工作,需要一把手有強烈的意願、需要你對老闆、對公司有足夠的了解)
3、行為層。企業行為文化是指企業員工在生產經營、學習娛樂中產生的文化,包括企業經營、教育宣傳、人際關系活動、問題娛樂等活動中產生的文化現象。(這塊作為新人也比較難入手)。
4、物質層。作為新企業文化工作者,在這塊能做出很多看得見摸得著的成績來。
1)製作一份刊物(報紙、雜志或者電子刊物都可以)
2)設計製作VI並在全公司范圍內推廣

Ⅳ 怎樣打造旅遊文化品牌

第一步,整合品牌文化資源
第二步,建立品牌價值體系
第三步,是建立品牌文化體系
第四步,建立品牌文化管理體系
第五步,方案的實施
第六步,審查考核
第七步,品牌文化的優化

Ⅵ 如何打造企業文化和品牌文化

引子: 從本世紀始,煙草行業從上到下就極度關注品牌,國家局通過各種文件及研討會明確要求各地公司要通過品牌建樹來打造大且更強的中國煙草,國家局局長多次會議上提出對品牌打造的信心與意志。「大企業大品牌大市場」融入了整個煙草系統的品牌榮耀與夢想,兩個「十幾個」就成了國家局成就整個中國煙草在品牌世界的強勢地位的宗旨。 近年來,在全力打造強勢煙草行業的各級品牌體系之外,中國煙草行業的其它如文化建樹的改革進行也是如火如荼,這也表現在各層級對文化的重視,不斷的措施與政策的出台與實施,以至國家局副局長都親自抓文化打造。 所以,關於文化的思考以及對文化打造的需求在煙草行業的各個企業、各個區域里是越來越多,他們對於文化對企業的提升能力不容置疑,對於文化對企業管理的加強求之若渴,對於文化成就內部資源整合充滿信心,對於文化在企業重組過程中的指引寄予厚望。 文化雖然意義深遠,文化雖然博大精深,文化雖然高屋建瓴,文化雖然能產生無窮動力,文化雖然能「上下同氣」,步調一致,但是,針對於煙草行業來講,更為重要,事先應該明晰的是:這么多文化如何區分?文化如何最終落地?文化如何產生價值與體現價值?文化如何在融入企業內部之時還滲透到社會、產品、消費者中? 文化有企業文化,也有品牌文化,雖然二者有一定的關聯,但切不可二者混淆!企業文化提煉是一個管理名詞,而品牌文化打造是一個營銷動詞,二者不能在執行過程中等同!企業文化是一種精神,但品牌文化更是一種力量! 煙草行業的兩種文化探究 一、煙草企業的企業文化打造,主要是一個管理問題 在2004年《全國煙草行業企業管理研討會》中,國家局李克明副局長談到要提高企業文化的塑造能力:「企業文化是企業信奉並付諸實施的價值理念」,「要實現『向更高層次、更高水平邁進』」。這是理性的分析與長久的對企業文化研究的高度認識。 在2007年的一次關於文化內容的探討中,可口可樂公司某一總裁與我交流時,他對企業文化的認識是:「企業文化是要在取得員工的認同,能形成一定的意志」。這是全球企業文化打造最成功企業的總裁對企業文化的現實感悟。 從上面看,無論是理性的分析還是感性的認識,都可得出:企業文化更是一個管理類名詞,企業文化問題更是一個管理問題,是關乎人力資源的高度性、厚重性的管理項目。無論在願景、使命、價值觀體系、企業精神、企業哲學等命題上,都體現了企業文化的人文目標,其之間各要素的關系是:「企業文化構成要素之間的關系:願景是目標,使命是路徑,價值觀體系及企業精神是企業形象和品牌的兩翼,而企業哲學是企業文化體系的統領。」 對國內企業來講,有專業機構提出,企業文化塑造的主要原則是:「確立企業文化精神理念構成要素要把握的總體原則:從個人、單位、社會三個方面考慮,核心的價值理念要三者有機統一,不能擇其一而避其他;要特色鮮明,有效適用,簡明扼要。」 曾經作為可口可樂公司的一員,我在其十周年慶的紀念冊上非常鮮明地記載了這個公司的文化的突出體現:團隊精神。在企業文化的核心頁面,我這個員工對其認同的濃縮是這樣一句話:「你就是主人,你第一天就能成為這個公司的主人」。 有了人和組織,就有了管理,有了管理,就有了管理的各個層面,有了管理的各個層面,企業文化就成了很多企業管理的較高階段。現實中成功的企業在不斷證明:每個企業文化可能因為歷史、環境等有一定的差異性,但成功的文化卻一定是相似的—合作、奉獻、團結、活潑、創新。。。。。。 回到煙草行業,每個煙草企業由於其歷史、地域、人文、環境等的不同,其企業文化都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但煙草行業在近年來國家局的銳意創新與改革及獨有的專賣體制下,企業文化中都得帶有創新、奮進、奉獻、高效、品牌化等關鍵詞。 近年國家局確定通過重組來不斷強大煙草行業,在企業重組過程中,企業文化整合也提上重要議程。常德卷煙廠通過拔專款成立「企業文化課題組」擴展了原來的企業文化內涵;長沙卷煙廠通過「管理與文化融合」,深化合作;,廣州卷煙二廠體會到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形成最優秀的企業文化,從而在企業重組過程中提出文化整合「求同存異,逐步認同」的企業文化發展過程;徐州卷煙廠認為企業文化的整合,人是關鍵;紅塔遼寧煙草公司通過品牌輸入來體現文化輸入等等,都體現了煙草企業在企業文化的塑造與整合上融入了自己的一些好的思路,也都說明了在管理上對文化的高度重視。

Ⅶ 青島文化

青島-多元文化特質的城市
一、海洋文化特色。是從自然地理上看,青島優美綿長的海岸線形成了青島海洋文化的物質基礎;歷史上來看,青島原屬東夷海岱文化區域,青島先民自古在這一臨海地區生存生活、繁衍發展,其生活模式、思想觀念、審美情趣及其相關物質創造和文化創造,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海洋文化特色。 19世紀末青島開埠後,青島的港口,青島的城建, 青島的工商業,青島的服飾和飲食, 青島的文學藝術、文化教育包括大學的興建、國內外知名學者、作家的寓居青島等等,這一切社會文化現象,都充分顯示出了青島文化的「海味」。人們稱青島是「東方瑞士」,人們贊賞青島的綠樹、紅瓦、碧海、藍天,青島棧橋、八大關、嶗山、海水浴場、海鮮、海派建築等等乃至青島人的生活審美情趣都帶有海洋特色。青島還是一個海洋科技城、海洋產業城,它的經濟與海洋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二、國際文化特色。青島是中國最早的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青島也是吸引國際投資最多的城市之一,在青島,外資企業多達數萬家,常駐青島的外國人士高達5萬人以上,每年青島還要吸引數十萬計的外國遊客,青島還舉辦了多個世界性的節日:國際啤酒節、海洋節、時裝周等。這些都表達了青島的開放性和國際化。
三、工業文化特色。青島是一個品牌之都,在青島,集中了許多中國乃至世界性的知名工業品牌,人們稱之為青島現象。2001年,權威機構調查表明,青島的城市綜合競爭力位居中國城市前九位。青島工業基礎已經成為這個城市可塑最大的財富。
四、人居文化特色。青島是中國最適宜人居的城市的之一,青島的自然地理、氣候、經濟基礎、歷史特點、旅遊度假資源,都十分發展人居產業,從近年來青島熱度不減的房地產市場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最近,青島又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獎,無疑又強化了這種形象。
五、藝術特色。青島也是一個藝術之都,青島出了很多出文藝人才,青島的建築、雕塑、人文古跡、一年一度的文化藝術節等都在闡釋著青島的藝術城市形象。
六、青島的齊魯文化特色。盡管青島是一個典型的移民城市,但地處齊魯大地,他或多或少了融入了齊魯文化的一些特性,充分體現了山東人的優秀品格:忠厚、認真、直率、誠實、熱情,這種性格貫注到城市中,就變成了最珍貴的道德力量,青島人正是以這種精神創造了許多奇跡,包括青島的名牌現象。

Ⅷ 如何打造,設計好品牌

一、明確產品理念和准確的市場定位;
首先要對自己的品牌產品有一個明確的認識,知道產品的理念、目標消費人群、潛在消費人群,了解目標消費人群的與自己產品相關的市場需求情況以及競品的市場情況,了解目前人群的消費渠道,比如是線上還是線下;針對品牌檔次作一個大致的定位,是高檔、中檔還是低檔。
二、 明確產品的設計風格和要樹立的企業形象,制定CIS系統;
要明確自己的產品走什麼樣的風格路線,是小資、時尚、極客還是質量優先等等,對產品的定位直接決定著品牌的定位。對品牌的理念理清之後,就要涉及品牌標志並起名字,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品牌的名字和logo是一個品牌最直觀的外在表現,一定要保證迅速抓住大眾眼球並且貼合產品。
三、資金和技術的准備;
設計好後要對品牌進行相應的資金和技術的投入,也就是對產品的生產和運作。
四、制定詳細可行的營銷計劃,配合進行產品的廣告、宣傳設計推廣;
對於一個剛成立的品牌來說,前期的市場推廣非常重要,尤其是廣告的製作。一個好的廣告片和廣告語可以成功地讓一個品牌迅速打開市場,廣告的投放方式也可以結合自己的目標消費人群進行選擇,比較大眾的產品,資金比較重足的可以選擇電視媒體,潮流新品可以選擇網路投放,比較經濟的方式還有地鐵通道宣傳海報,大v推廣等等。
五、要時刻留意並考慮品牌的延伸,為品牌的未來發展設定好道路。
對於品牌的打造並不只有前期的宣傳,等品牌有一定知名度之後一定要結合產品的用戶體驗,順勢鞏固產品的市場地位,用戶看了宣傳很感興趣,但是產品質量和用戶體驗很差的話品牌就會很快的沒落,所以對品牌的多維度維護是很重要的,品牌建設起來後要慢慢推廣品牌文化、品牌活動、可以慢慢拓展品牌的其他產品生產等等。

Ⅸ 如何打造中國文化品牌

第一步,整合品牌文化資源
第二步,建立品牌價值體系
第三步,是建立品牌文化體系
第四步,建立品牌文化管理體系
第五步,方案的實施
第六步,審查考核
第七步,品牌文化的優化

閱讀全文

與如何打造青島城陽的文化品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9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6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9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4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2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