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幾篇「賢文化」(奉賢文化)的文章 或者是奉賢特有的文化也可以 用來寫學校讀書節徵文用的。。。
奉賢有自己的歷史淵源。奉賢成陸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歷史。早在3000多年前,境內已有人類棲息。相傳春秋時代孔子得意門生言偃曾來此講學,奉賢也因「崇奉賢人」而得名。雖然宋明兩代的文化名人和古跡遺址幾乎沒有保存下來。但是,「言子講學」遺傳至今,應該是奉賢最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應該得到保護、利用和發展。
奉賢有眾多的民間文化。奉賢南臨杭州灣。為了抵抗倭寇,明朝從奉城至柘林一線建起多處兵營。隨著兵營的建立,衙門的設制、社會的穩定,從浙江、江蘇等地遷移至奉賢的百姓逐年增多,吳越文化也滲透到奉賢社會的各個領域,與本土文化結合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民族民間文化風貌。它有別於吳風之儀,異於越風之志。
奉賢的民間文化,如滾燈、皮影戲、田山歌、鑼鼓書、民間詩歌、刻紙、折紙、木雕、清音班和各種民間舞蹈等等,吸納了吳越文化的精華,都曾有過昌盛時期。但由於各種歷史原因,奉賢的民間文化一部分得到了保存、發展,有相當部分處於鬆散、停止階段,現狀各不相同。
1、滾燈、折紙、民間詩歌等,發展較為健康。這些民間文化得到了較好的挖掘和利用,長期活躍在我區的文藝舞台上,並在全國和省市級比賽中頻頻獲獎,被文化部門授予了「民間滾燈之鄉」、「折紙大王」、「詩歌大王」等稱號。同時,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初步確立了自己的文化品牌特色,產生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木雕已作為企業的品牌產品營銷海內外。
2、皮影戲、刻紙(剪紙)、清音班等,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前期有所發展,進入九十年代中後期以來則基本停止。齊賢小學曾成立了皮影戲班,進行巡迴演出,還成立了奉賢皮影戲研究會。目前,皮影戲的活動基本停止了;刻紙也只有庄行小學有一些特色活動和新寺有幾個愛好者在活動;清音班除了幾位80歲左右的老人,已青黃不接。
3、田山歌、鑼鼓書等,已基本上無活動。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曾挖掘整理鑼鼓書藝術,活動也開展得紅火,但由於沒有傳承人,沒有重視保護好這份民間文化遺產,在奉賢已不見蹤影。現在南匯區卻得到了發揚光大,成為全國民族民間文化第一批保護項目。
奉賢出現了新崛起的文化現象。四年來「相約濱海之夏」廣場文化系列活動越辦越紅火,成為奉賢文化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老百姓熱愛它,喜歡它,積極地參與這項活動,目前區文化部門已著手申報上海市特色文化。
奉賢風箏節是奉賢唯一較具影響力的旅遊節慶文化活動,已舉辦了十年之久,初顯它的地位和價值。奉賢風箏節已成了上海市旅遊節的特色文化品牌,提高了奉賢的知名度。但目前的影響力、人氣等不盡人意,與南匯桃花節、青浦龍舟賽相比,存在較大差距。
「漢光瓷藝」、「京劇服飾展」雖然不是奉賢土生土長的文化,但我們應以海納百川的胸懷接納它。作為奉賢新興的特色文化藝術,有利於提升奉賢形象,這也符合奉賢崇奉賢人的文化傳統。同時我區的美術書法、攝影、文學、戲劇、表演唱等藝術形式中都有著打造特色文化品牌項目的潛力。
『貳』 中國古代至今為止,有哪些重要的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反映民族特色和風格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和意識形態的總體表現,是指中華民族及其生活在中國的祖先創造、中華民族世世代代繼承和發展的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歷史悠久,內涵深刻,傳統優良。是中華文明幾千年的結晶。除了儒家文化的核心內容,它還包含其他文化形式,如道教文化、佛教文化等。中國傳統文化包括儒釋道主流文化。而且文字、語言、書法、音樂、武術、民間藝術、象棋、節日、民俗等等都是從中衍生出來的。
『叄』 如何建設學校賢文化的建議
一、創建生命化的校園環境氛圍
1、校園文化環境的重建
具有生命力的校園文化環境對人的發展的重要影響是不可低估的。歷史上孟母三遷的典故,正說明了在一種文化環境熏陶下對人才成長的作用。長期處在某一校園文化環境中的師生,在這獨特的校園文化的熏陶下,會形成一定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如學校環境的美化、凈化、綠化,不僅反映了師生良好的精神面貌,也反映了學校的校風,很難設想一個環境骯臟,秩序混亂的地方,能培養出合格人才。在重建學校文化的今天,做為一個管理者,要善於創設一種寬松與高潔、明麗與清新的校園環境文化,使學校變得有吸引力,這就需要講求環境建設的思想性、藝術性、知識性、規范性,精心創設學生的學習、生活的各種場所,烘托一種濃厚的育人氛圍。
2、師生精神文化的營造
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在學校營造一種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的氛圍,無疑會對師生心靈熏陶,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
二、創設和諧的校園心理氛圍
和諧的心理氛圍是指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的心理融通。師生間的心理融通在教育中具有重要意義。
三、形成規范的校園生活氛圍
規范的生活氛圍指學生生活的規范化,包括文明得體的行為舉止,合理的作息制度、良好的生活秩序。規范的生活氛圍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紀律觀念和法律修養;有助於學生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提高學習效率;有助於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和指導,制約行為的正確思想的形成;有益於學生的身體健康。規范的生活氛圍來源於嚴格而科學的管理。
四、營造健康向上的社區文化氛圍
21世紀的學校是開放的學校,它將不再是閉關自守的,而是存在於社會大文化背景下,它與社會上的各種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充分利用各種德育陣地,加強與社區的交流與互動,採用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努力營造一種健康向上的社區文化氛圍。
校園文化的建設,既包括軟體的、精神方面的內容,同時也含有硬體的、環境建設的因素。在深化課程改革的活動中,我們要力求突出濃厚的文化氛圍。
『肆』 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
一 、中國的傳統文化具體包括:
1、中國書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寶(毛筆、墨、硯台、宣紙)、木版水印、甲骨文、鍾鼎文、漢代竹簡、豎排線裝書;
2、國畫、山水畫、寫意畫;敦煌壁畫;
3、八駿圖、太極圖(太極)。
4、傳統文學:主要是指詩詞曲賦,如《詩經》、《漢樂府》、《孫子兵法》、《三十六計》、《先秦詩歌》、《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小說》、 四大名著(《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聊齋志異》等。
5、傳統節日:春節、上元節(元宵節)、花朝節(花神節)、上巳節(女兒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鬼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節、臘八節、祭灶日(小年)、除夕。
6、中華詩詞:古詩、律詩、絕句、近體詩、無題詩、自度曲(詞)、傳統詩詞等。
7、中國戲劇:崑曲、湘劇、京劇、皮影戲、川劇、黃梅戲、粵劇、花鼓戲、巴陵戲、木偶戲京戲臉譜|中國傳統文化之崑曲
8、中國建築長城、牌坊、園林、寺院、鍾、塔、廟宇、亭台樓閣、井、石獅、民宅、秦磚漢瓦、兵馬俑 、故宮。
9、漢字漢語:漢字、漢語、對聯、謎語(燈謎)、歇後語、熟語、成語、射覆、酒令等。
10、民間工藝:剪紙、風箏、中國織綉(刺綉等)、中國結、泥人麵塑、龍鳳紋樣(饕餮紋、如意紋、雷紋、回紋、巴紋)、祥雲圖案、鳳眼、千層底、檐、鷲。
11、民風民俗:禮節、婚嫁(紅娘、月老)、喪葬(孝服、紙錢)、祭祀(祖);門神、年畫、鞭炮、餃子。
12、四大雅戲:花鳥蟲魚、牡丹、梅花、桂花、蓮花、鳥籠、盆景、鯉魚。
13、傳統音樂:是指中國人運用本民族固有方法、採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創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態特徵的音樂,不僅包括在歷史上產生、流傳至今的古代作品,還包括當代作品。可見,傳統音樂包括「國樂」但不包括「新音樂」,但它們都是「中國音樂」。
二、中國古代的這些「文化」概念,基本上屬於精神文明範疇,往往與「武力」、「武功」、「野蠻」相對應,它本身包含著一種正面的理想主義色彩,體現了治國方略中「陰」和「柔」的一面,既有政治內容,又有倫理意義。
(4)賢文化怎麼畫擴展閱讀:
1、中國傳統文化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簡單來說,就是通過不同的文化形態來表示的各種民族文明,風俗,精神的總稱。
2、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道教文化、禪宗文化、飲食文化、孝賢文化、慈善文化、中醫文化等;包括傳統歷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區、各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伍』 國畫紫氣東來,題詞紫氣東來的畫掛哪裡好
紫藤畫,一般都是紫藤花的畫,紫藤花開如同一片紫色祥雲一般,非常漂亮,而且如果掛在東面還有紫氣東來的意思,這樣的寓意非常吉祥,掛在卧室里風水非常好。公眾號:煒賢文化
『陸』 中國傳統文化資料大全
中國傳統文化資料大全:
1、詩詞庫:按朝代劃分為:《先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北宋》、《南宋》、《遼金》、《元》、《明》、《清》、《現當代》。
2、詩集庫:《李白詩全集》(共25卷)、《王維詩全集》(共10卷)、《杜甫詩全集》(共13卷)、《唐宋名家詞選》(共25卷)、《唐詩三百首》(共8卷)、唐五代詩選》(共2卷)、《南北朝詩選》(共6卷)、《宋詩一百首》(共3卷)。
先秦歌謠選》(共3卷)、先秦《老子》(共3卷)、《宋玉詩賦選》、《漢代詩歌》(共4卷)、《屈原全集》(共4卷)、《魏晉詩選》(共3卷)、《千家詩》(共4卷)、《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共135卷)。
3、全唐詩庫:收錄傳世恢弘巨制:《全唐詩》(唐代詩人2500餘家的詩作45000餘首,共900卷)。
4、全宋詩庫:《全宋詩》(全書共輯兩宋詩人約9000餘家)。
5、全宋詞庫:《全宋詞》(全書共輯兩宋詞人1330餘家,詞作約20000首。)。
6、全金元詞庫:《全金元詞》(共收錄金元詞人280餘家,詞作7000餘首。)。
(6)賢文化怎麼畫擴展閱讀:
詩匯庫:《樂府詩集》(上、下共100卷)、《金元明清詩選》(共8卷)、清詩匯《晚晴簃詩匯》(全書共計詩人6100餘家,詩27000餘首,共200卷。)、明詩《列朝詩集》(選錄明代278年間的詩作,共80卷,入選詩人1600餘家。)。
《元人小令選》(共2卷)、《元詩別裁集》(此書共8卷,附補遺1卷,共收錄古、近體詩600多首,共100多人。)。
《郭璞詩全集》(共7卷)、《李賀詩全集》(共3卷)、《明清詞選》、《金元明清詩選》、《毛澤東詩詞全集》(共5卷)、《魯迅舊體詩選》(共3卷)、弘一《李叔同詩選》(共2卷)、《北島詩選》(共6卷)。
《穆旦詩全集》(共7卷)、《瘂弦詩選》(共2卷)、《陳敬容詩選》(共2卷)、《清詩別裁集》(共32卷)、《玉台新詠集》(共12卷)。
『柒』 關於孝賢文化的手抄報!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資料如下:
據了解,第三屆中國(魚台)孝賢文化節從10月15日至17日,活動內容包括書畫篆刻攝影作品展,新聞發布會,開幕式暨頒獎晚會,"科技興縣、人才強縣"戰略合作論壇和重點項目推介會暨簽約儀式,組織嘉賓游覽濕地、觀賞運河風光,舉辦魚米之鄉大講壇等系列活動。同時,還表彰了"魚台縣2010年度十大孝賢人物"、魚台縣首屆"有突出貢獻的十大科技人才",彰顯了魚台深厚的孝賢文化底蘊,體現了魚台縣委、縣政府重視科技人才的戰略部署。
魚台縣為孝賢之地,歷史名人輩出,"五里三賢"開辟了魚台孝賢文化的先河,留下了古樸的孝賢人文之風。東漢才高愛民的遼東太守度尚、明清賢能孝親的"五里三進士(王四聰、劉芳聲、朱之玉)",近現代涌現出的革命烈士馬霄鵬、郭耕夫、趙紫生,學問大家、文化名人屈萬里、金燦然、董小吾,當代著名作家李貫通、詩人郭路生、歌唱家蘇小明等都是孝賢故里的傑出人物,他們已成為魚台人民引以為豪的孝賢楷模。
近年來,魚台縣委、縣政府充分挖掘利用孝賢文化資源,大力弘揚孝賢文化,從2008年開始,先後成功舉辦了兩屆中國(魚台)孝賢文化節,在海內外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同時也大大提升了魚台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發展部副部長謝揚說,作為孝賢文化發源地之一,魚台要繼續擴大孝文化的知名度,深層次不同側面挖掘豐富孝賢文化。孝賢文化和經濟發展形成相互推動的合力。
在孝賢文化的發展中,魚台縣一定要注意文化遺產和自然環境的保護,精心打造「魚米之鄉、孝賢故里、濱湖水城」特質,突出展現迅速發展中的魚台新姿態,真正使活動體現出全民參與的特點,把中國(魚台)孝賢文化節,打造成為大眾的節日、文化的盛宴、宣傳的窗口,不斷增強魚台軟實力。
孝在中華文明的傳承中,表現形式非常豐富。中國著名的24孝給人的印象以及影響力最深。在封建社會有舉孝廉這樣一種制度,更是把孝提到國家治理之計。在今天,我們常把孝理解為聽父母的話,這其實是孝文化中的一粟。儒家文化對孝的闡述,形成了系統,比較著名的著作有《孝經》、《弟子規》等。
在孔子時代,就有很多學生問他:「老師,您說什麼是孝呢?」孔子給不同的人以不同的答案。例如: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這句話的解釋目前有兩種最被認同,但我常採用的是:不讓父母對自己的身體擔憂。這也是當代教育中解釋孝採用最廣的一句話,因為這句話的內含是孝心。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子游問老師什麼是孝,孔子說:「現在的人,認為供養父母就是孝。我們對於狗、馬這些動物都能給予飯吃。如果不尊敬父母,這和供養牲畜有什麼區別呢?」這句話揭示了對父母的尊敬,這是人與人特殊的一種關系。在《四書五經》中記載的孔子對於孝的解釋還有:「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之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等。
在當代,人們對於孝的定義多來自於孔子。如果我們能做到幾千年前那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我們所提倡的和諧社會就不會成為空文。當然我們僅僅是取其精華,並不是復制封建社會,達到古為今用,好比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
晉吳猛,年八歲,事親至孝。家貧,榻無帷帳,每夏夜,蚊多攢膚。恣渠膏血之飽,雖多,不驅之,恐去己而噬其親也。愛親之心至矣。
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裡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夏夜無帷帳,蚊多不敢揮。恣渠膏血飽,免使入親幃。
宋黃庭堅,元符中為太史,性至孝。身雖貴顯,奉母盡誠。每夕,親自為母滌溺器,未嘗一刻不供子職。
黃庭堅,北宋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詩人、書法家。雖身居高位,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滌馬桶,沒有一天忘記兒子應盡的職責。
貴顯聞天下,平生孝事親。親自滌溺器,不用婢妾人。
於振明出身農民,是武城廣運街道辦舊城社區黨支部書記,也是社區里出了名的大孝子。為讓操勞一輩子的父母安享晚年,於振明把他們接到自己家,堅持每天晚上陪父母看電視、聊家常,並讓妻子天天換著花樣給父母做飯。今年,他先後為舟曲災區人民捐款3萬元,為貧困大學生捐款2萬元。5年來,他已為社會捐款500多萬元,並資助了30名貧困大學生。
談及此次捐助,於振明說:「關愛今天的老年人,就是關愛明天的自己。這次捐資獎勵『二十四孝賢』,就是要在全社會形成一種尊老、愛老、敬老的良好風氣。」
模板看下圖:
『捌』 中華孝賢文化是什麼的根基
是儒家文化吧? 儒家重孝,曾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之說,更有二十四孝圖傳世,並由此引出了,孔子所推崇的舜。 在賢上,中國重賢不重長,雖然春秋前有嫡長子制度,但後來有了立賢不立長之說,更有學而優則士,在中國孝賢文化曾在東漢時被稱為孝廉制度,成為取仕為官的途徑
『玖』 賢文化 (愛國 愛奉賢 愛校)
什麼意思
『拾』 什麼是孝賢文化
孝賢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內涵最深、包容最廣、綿延最長、最有滲透融通力的文化體系。
孝賢文化包括了孝,悌,敬,誠,善,恭,禮,謙,寬等傳統美德范疇。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中華傳統文化是以老子、孔子為代表的道儒文化為主體,中國約5000年歷史中延綿不斷的政治、經濟、思想、藝術等各類物質和非物質文化的總和。
(10)賢文化怎麼畫擴展閱讀:
魚台孝賢文化節,是由山東省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濟寧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魚台縣人民政府具體承辦的大型節慶活動。還將舉辦「孝賢故里(魚台)杯」第四屆「山東省十大孝星」頒獎大會與閔子騫文化研討會。首屆中國(魚台)孝賢文化節將於2008年9月16日至18日在魚台舉行。
弘揚孝賢文化、構建和諧社會、促進魚台發展」,魚台孝賢文化節將展現魚台深厚的文化底蘊。魚台縣,歷史悠久,以「孝賢故里」著稱。
早在六七千年前,這里就有東夷太昊部族聚居,春秋時為棠邑,戰國初稱方與,秦統一天下,又置方與、湖陵二縣,直到唐寶應元年(762年),因遺有魯隱公觀魚台,始稱「魚台」。
至今,魚台仍傳承著孝賢文化,閔子騫、樊子遲、宓子賤的「五里三賢」的佳話在這里流傳不衰。孔子曾說過:「孝哉閔子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