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莒縣莒何來
(莒縣信息網juxianxinxi ..com)莒縣是塊古老的土地,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中生代第四紀中期,莒地就是植物茂盛.晡乳動物蕃生.古人類繁衍的地方。到新石器時代,莒地已形成了以陵陽河大汶口文化遺址為中心的古代文化亞區。商代為古幕國,春秋時期為莒國,漢代為城陽國,莒故城為莒地區歷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文化名城。 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燦爛的莒文化。陵陽河遺址出土的陶制大口尊上的「圖象文字」證明,早在7000年前,莒地區先民就創造了中國最早的古文字雛形。莒地故城堡 遺址達十幾處之多,古遺址.古墓群已發現1291處;莒州地上地下文物豐富,縣博物館 館藏文物達12000餘件,其中國家級文物200餘件。莒文化經過歷代莒人的發展和沉澱 成為獨具特色的史前文化,被公認為是和齊文化 魯文化並稱的山東三大文化。
② 勿忘在莒的莒文化
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燦爛的莒文化。陵陽河遺址出土的陶制大口尊上的「圖象文字」證明,早在7000年前,莒地區先民就創造了中國最早的古文字雛形。莒地古城堡遺址達十幾處之多,古遺址.古墓群已發現1291處;莒州地上地下文物豐富,縣博物館 館藏文物達12000餘件,其中國家級文物200餘件。莒文化經過歷代莒人的發展和沉澱 成為獨具特色的史前文化,被公認為是和齊文化 魯文化並稱的山東三大文化。 秦滅六國後始行郡縣制,莒國改稱莒縣,屬琅琊郡,治在莒城。西漢時期,前201年(高祖六年)12月,置城陽郡。前179年(文帝二年)置城陽國,都莒。東漢末年稱莒縣,治在莒城,屬徐州部琅琊國。三國為魏地,屬青州部城陽郡。晉先後屬城陽郡、東莞郡,郡治莒縣。南北朝時先後屬青州東莞郡、莒州義塘郡。隋屬琅琊郡。唐、五代初屬河南道莒州,後屬河南道密州。宋屬密州。金元屬莒州,州治莒縣。明省縣入州,屬青州府。清稱莒州,治在莒城,初承明治,中升直隸州,後為散州,先屬山東布政司青州府,後屬山東布政司沂州府。 1913年改州為縣,先後屬岱南道、濟寧道、琅琊道,1928年裁道後直屬省。1940~1945年,變動頻繁,先後分設莒南、莒北、莒中、莒沂邊、莒臨邊、莒諸邊、沂東等縣。1945年7月莒中縣改稱莒縣,駐莒城,隸屬山東省濱海專區。1950年屬沂水專區。1953年屬臨沂專區。1992年12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莒縣由臨沂地區劃歸日照市管轄。雖時代更替、版圖數變,然數千年來,莒名始終未易。莒國故城一直是州、縣治所。
③ 去山東看海哪裡最好是日照、煙台、威海還是……
我覺得是蓬萊 要不威海 日照都行 煙台不行
給你介紹下日照
日照因日照先照而得名,位於黃海之濱,是一個美麗的海濱小城。沿海從南到北六十公里金沙灘,日照最主要的景點都集中於此。日照萬平口是距離日照市區最近的一個海水浴場,也是日照第二海水浴場。浴場的沙質不錯,設施也很齊全,缺點是海浪比較其他浴場較大,水性較差的人建議帶泳圈在淺灘上游泳最合適。由於這里最靠近市區,遊客不止是外地,本地人來這里消夏遊泳也是很多的,在旅遊旺季是日照最擁擠的一個海濱浴場。「旅遊來日照,必到萬平口」,已成為各地遊客的共識。沙岸線長4公里,灘寬、浪穩、沙細為主要特色。
萬平口風景區是日照市黃金海岸線上新興的旅遊勝地,位於新市區內,總面積 4.6平方公里,年平均氣溫12.6攝氏度,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北依日照海濱國家森林公園、山海天旅遊度假區,西靠日照新市區植物園、櫻花園,南接日照港。遊客可乘坐 1路、5路、6路、沿海旅遊專線車或旅遊計程車到達景區。「日照風光任您游,觀海聽濤萬平口」,遊客可在園內拾貝園、垂釣園內,已養殖了大量的雜色蛤和名貴魚類,您可以去趕海、垂釣,享受那份回歸自然的樂趣。亦可觀海上日出,乘快艇游覽海上風光,進行海水浴、沙灘排球、海上垂釣等娛樂項目。區內有亞洲第二大瀉湖。優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宜人的氣候是中外遊客夏季休閑、度假、避暑、療養的勝地。
萬平口南邊是燈塔,以前是日照第一海水浴場,後來停用了。這里礁石很多,海浪也比較大。在景區里,設有一個高三十多米的燈塔,本來是做航標用的,現在也成了燈塔景區的標志。白天看這里或許並沒有特別之處,晚上看燈塔夜景才會領略到燈塔魅力所在。到處都是亮閃閃的彩燈,照耀著蔚藍色的大海,流光溢彩,讓人感覺如夢似幻。
萬平口往北走五公里左右就是日照第三海水浴場,也是一個免費浴場。這個浴場沙灘非常平坦,游泳安全性非常好。浴場面積非常大,很適合游泳,更主要的是這個浴場周圍都是民俗村,遊客住宿民俗村換好泳裝後可以步行走到海邊,非常方便。三浴場南邊是山海天浴場,兩個浴場是相通的,抱著泳圈在海里享受一下被海浪沖來沖去的感覺,隨波逐流,感覺會非常愜意。浴場旁邊的沙灘上有不少燒烤點,吃得時候要注意衛生和新鮮度,避免食物中毒。
日照魯南國家森林公園在日照金沙灘的最北端,是一個收費景點。公園內分為海濱區和森林區,海濱區就是日照第四海水浴場。這里沙灘很細膩,海水清澈,可以在沙灘上撿貝殼,運氣好還能挖到螃蟹什麼的。如果在海灘玩累了,可以去森林區玩,帶一張吊床找兩棵距離合適的樹拴上,躺在密林之間看叢林的蒼郁,感受夏日難得的清涼。園內林木茂密,海水潔凈,灘平沙細,集藍天、碧海、綠樹、金沙灘,是北方一流的天然海濱浴場。公園南北長,東西短,北高南低,主要是黃海退潮沉積灘地。占據海岸線近7 公里,沙灘平緩細軟,海水清澈潔凈,是中國北方少有的天然海濱浴場。沙灘平均寬度180 米,這里沙細、浪小、水清、灘平,是天然的沙灘運動場,是開展沙灘運動項目的絕好佳地。
日照的日曬是很厲害的,游泳要注意抹上防曬霜,不然有可能被曬傷。浴場的沙灘上一般都是被承包的,在沙灘上使用插式遮陽傘或搭帳篷都是要收費的。沙灘上設有收費寄存處、洗浴室和更衣室。盡量避免和陌生人搭訕,注意防騙防盜。
來日照除了游泳,吃海鮮之外,再就是趕海拾貝了。趕海就是在海水退潮的時候,在海水褪去的礁石堆中,收獲一些諸如貝類、小魚、小蝦、小螃蟹等海產品。日照適合趕海的地方主要是太公島、李家台趕海園和劉家灣趕海園。
太公島在是一個很小的礁石島,,一般漲潮的時候就會淹沒,落潮的時候才會浮現出來。島上的海洋生物還是很豐富的,掀開石頭,一般下面都會有不少的小螃蟹。礁石上也布滿了各種貝類,海虹,牡蠣什麼的。海膽和海星也是在島上常見的海產品。帶著工具和小桶,在島上總會有所收獲。不過太公島上的礁石很鋒利,要注意摔傷、劃傷,上島一般要穿厚底鞋,帶一貼創可貼預防緊急情況。太公島是一個潮汐島,在漲潮的時候一定不要在島上逗留,要抓緊回岸。當回到岸上看漲潮的時候,你會發現,那個看似面積挺大的島嶼一點點被海水淹沒。
李家台趕海園也是一個免費趕海的地點,和太公島不同的是李家台的趕海點在岸上,退潮後留下很多小魚小蝦什麼的在岸邊的礁石群中,憑借工具和技巧,很多遊客都收獲頗豐。
桃花島更像是一個景點島,島上種植著不少桃樹,春暖時節桃花盛開,有點鳥語花香的味道。島的四周都是岩石,周圍都是海產品養殖區。站在島上的觀海亭,看四周一片蒼茫,會讓人有「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的感覺。桃花島是個收費景點,島嶼的面積是比較大的,在日照近海也是一個比較著名的景點。
劉家灣趕海園屬於日照濤雒鎮,距離日照市區比較遠,大約二十多公里,從市區到劉家灣趕海園,一般要打車或乘坐日照到嵐山的沿海線客車。這里趕海是要收費的,趕海園內除了趕海還有其項目,像民俗表演、民俗展覽,垂釣等。這里還新建設了一個高爾夫球場,當然球場價格也比較高。除去日照海濱的景點外,還有像五蓮山、九仙山、浮來山、龍門崮風景區、竹洞天比較有特色的景點。五蓮山位於日照市五蓮縣,景色秀美怡人,曾被宋代著名文學家贊為「奇秀不減雁盪」。特別是春季杜鵑花開放的時候,五蓮山和九仙山有萬畝杜鵑園,到處是奼紫嫣紅。主要景點就是五蓮山大佛,光明寺,蓮花峰等,雖然面積比不上那些名山大川,但氣勢上也不遜。
浮來山位於日照的莒縣,主要景點是江北第一銀杏樹、定林寺和校經樓。其中最著名的是江北第一銀杏樹,相傳已有至少三千五百年的歷史了。樹木高大,枝繁葉茂。莒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莒文化與齊文化、魯文化並稱山東三大文化,浮來山是莒文化的發源地,千年古剎定林寺、天下銀杏第一樹、劉勰校經樓等景觀,救生泉、卧龍泉等三大名泉,聞名遐邇,為海內外所獨有,具有較高的文物研究價值和旅遊吸引力。千年古剎定林寺,為文學理論評論家劉勰晚年北歸藏書校經之處,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是山東省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劉勰校經樓為二層小樓,門額上鐫刻的「校經樓」,是歷史學家郭沫若老先生所題。
龍門崮景區位於日照三庄鎮,也是一個山明水秀之地,由於這里是禿尾巴老李誕生的傳說之地,所以這里的傳說色彩大於景點價值,主要景點情侶石,海螺洞等。
以上幾個非海濱景點都是收費景點,距離市區比較遠,交通也不是很方便,如果人多又不想倒車的話建議遊客還是打車去玩比較合適。竹洞天位於日照老城區西郊,遊客從市區可轉一趟車到長途汽車站然後轉15車到達,路程還算方便。景區以竹為主,主要表達江南風情和民俗特色。竹林經常有少數民族特色表演,喜歡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品茶賞竹,意境還是不錯的。
日照還有一項世界之最,河山上鐫刻著世界最大的漢字摩崖石刻「日照」二字,單純「照」字的一點,都能容納十幾個人站在上面,實屬難得。但河山風景區開發力度不夠,除了這兩個大字之外,別的就沒有什麼了。
附上主要景點的官方門票價格:萬平口風景區 免費 。燈塔風景區 免費。奧林匹克水上公園 免費。日照第三海水浴場 免費。山海天海水浴場 免費。李家台趕海園 免費。日照魯南國家森林公園:票價40元。日照桃花島風景區:門價 30元。日照太公島:票價40元。乘坐豪華游輪出海打漁:票價50元。日照劉家灣趕海園:票價30元。日照五蓮山:票價 60元 日照九仙山:票價60元 日照竹洞天風景區:票價26元 日照龍門崮風景區:票價20元 日照浮來山:票價40元。
總體來說,日照旅遊景點不是特別多,大多數遊客都是奔著大海和海鮮來的。日照也確實是一個最適合休閑旅遊的地方,優秀的空氣質量,寬闊的街道,衛生的環境都是很多人所嚮往的,大多數遊客在日照也都贊嘆和喜歡日照的環境,游泳吃海鮮,生活是那麼的愜意。曾經有客人對我說:住在你們日照,壽命都要增加好幾年。如果你是一個喜歡景點大於休閑的遊客,建議在海灘行程縮短,可以多看看五蓮山九仙山浮來山等景點。
來日照不能不吃海鮮,海鮮是日照的主要特色美食。梭子蟹、對蝦、基圍蝦、皮皮蝦和各種魚類都很齊全。在日照從來都不缺海鮮,關鍵是怎樣吃到真正的美味海鮮。吃海鮮首先要選新鮮海鮮,活的最好,當然活海鮮價格高一些。有的海鮮是離水就死,有的則根本養不住。這樣的海鮮我們就要挑選新鮮的吃。區分海鮮新鮮度一看,二聞,三試手感。像章魚、烏賊、蝦等海鮮的新鮮與否是很好辨別的,不新鮮的海鮮會變色,章魚類的肚子如果變紅發黑,對蝦的頭發黑這就說明不夠新鮮了。很多魚類的色澤是難以辨別的,所以要聞一下,如果有隱隱發臭的味道,很可能這魚就不新鮮了。很多海鮮是放在水裡泡出來的,基本不會變色,變色也是略發白,很難辨別,所以要試手感。水泡過的海鮮手感比較粗糙,而新鮮海鮮手感則有些發粘,沾手。其實也不是所有的不新鮮海鮮不能吃,日照有句俗話「臭魚爛蝦子」,吃有味道的魚和蝦對正常人是不會構成危害的,只是口味較新鮮的要差。冰凍海貨都是新鮮海貨為善於保存而直接冷凍起來的,口味也不會差太多。吃螃蟹和貝類,則要嚴格許多,尤其螃蟹,盡量不要吃死的。就算是沒有任何異味的死蟹,吃得時候也要慎重,稍不留神會中毒的。螃蟹味道鮮美,肉質細嫩,母蟹的價格要高於公蟹。不要認為有蟹黃的就是母蟹,在秋季很多公蟹也是有蟹黃的。分辨公母蟹的方法很簡單,看螃蟹的腹部,圓臍的是母蟹,三角臍的是公蟹。日照菜屬於魯菜系,口味比較咸,做菜多採用蒸煮燉煎炸炒,不適應魯菜的遊客吃飯的時候,要記得點菜時事先說明自己的喜好,盡量吃到自己滿意的口味。
住宿:日照有數家三星四星和准四星的酒店,五星酒店只有一家。在旅遊旺季,越靠近海邊的酒店價格越高。一般遊客來日照更喜歡住宿距離海灘和旅遊景點近,民俗特色突出的漁家樂。
最後說一下在日照旅遊的注意事項,游泳要注意安全一定要到正規浴場游泳,不會游泳的人要使用救生設備,比如泳圈,救生衣等。日照有旅遊紀念品批發市場,主要出售珍珠飾品、魚骨飾品、珊瑚和貝類製作的小玩意兒。其中價格較高的是珊瑚和珍珠,這些東西有真有假,購買時大家要注意觀察。真珊瑚一般顏色不是很均勻,從橫切面仔細看還有類似與年輪的生長紋。假的顏色單一,一般是大理岩或有機塑料仿製的。珍珠飾品價格不一,也是假貨最多的飾品。要購買珍珠區分真假可用兩個傳統的方法鑒別。1、牙咬——真珍珠聲音發脆,但不會有凹陷壓痕,也不會有表層脫落。假的一咬肯定有痕跡,甚至把表面都咬壞了。2、用利器刮一下,刮下粉後摸一下刮痕,能復原的是珍珠,不能還原的是假珠。這東西價格差異較大,能不能買到好貨而且便宜也要看個人運氣了。
日照特產主要是茶葉和干海產品,其中日照綠茶被稱為江北第一茶,對茶葉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帶一些。在海邊購物注意,不打算買的東西不要去問,更不要去討價還價。例如燒烤等,說著話馬上把串給放到爐子上或鍋里,就得拿錢了。有自我保護意識,在火車站汽車站和景區,請不要理會陌生人的搭訕。你想,這些人也不認識你,無故搭訕肯定是有目的的。很多遊客誤信了這些人的話遭受損失,影響遊玩心情。
④ 莒縣在那是個什麼地方
莒縣(拼音:Ju Xian),又稱莒州,簡稱莒,位於山東省東南部,屬新亞歐大陸橋頭堡日照市,面積1952.4平方公里,人口108萬。
莒縣區點陣圖莒縣是塊古老的土地,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中生代第四紀中期,莒地就是植物茂盛.晡乳動物蕃生.古人類繁衍的地方。到新石器時代,莒地已形成了以陵陽河大汶口文化遺志為中心的古代文化亞區。商代為古幕國,春秋時期為莒國,漢代為城陽國,莒故城為莒地區歷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文化名城。
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燦爛的莒文化。陵陽河遺址出土的陶制大口尊上的「圖象文字」證明,早在7000年前,莒地區先民就創造了中國最早的古文字雛形。莒地故城堡 遺址達十幾處之多,古遺址.古墓群已發現1291處;莒州地上地下文物豐富,縣博物館 館藏文物達12000餘件,其中國家級文物200餘件。莒文化經過歷代莒人的發展和沉澱 成為獨具特色的史前文化,被公認為是和齊文化 魯文化並稱的山東三大文化。
⑤ 莒縣是哪個市的
莒縣(拼音:Ju Xian)位於山東東南部,屬新亞歐大陸橋頭堡日照市,面積1952.4平方公里,人口108萬。
莒縣是塊古老的土地,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中生代第四紀中期,莒地就是植物茂盛.晡乳動物蕃生.古人類繁衍的地方。到新石器時代,莒地已形成了以陵陽河大汶口文化遺志為中心的古代文化亞區。商代為古幕國,春秋時期為莒國,漢代為城陽國,莒故城為莒地區歷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文化名城。
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燦爛的莒文化。陵陽河遺址出土的陶制大口尊上的「圖象文字」證明,早在7000年前,莒地區先民就創造了中國最早的古文字雛形。莒地故城堡 遺址達十幾處之多,古遺址.古墓群已發現1291處;莒州地上地下文物豐富,縣博物館 館藏文物達12000餘件,其中國家級文物200餘件。莒文化經過歷代莒人的發展和沉澱 成為獨具特色的史前文化,被公認為是和齊文化 魯文化並稱的山東三大文化。
莒縣地處暖濕帶,四季分明,寒暑適中,物產豐饒。盛產小麥. 水稻. 玉米. 豆類 薯類,以及花生. 桑蠶. 茶葉. 西瓜等,蘋果. 銀杏. 板栗. 桃. 柿. 杏等干鮮果亦十分豐富,是全國糧食. 油料. 果品. 蔬菜. 生豬. 肉食兔等重要生產基地。莒縣礦產資源豐富,現已初步探明的礦產達38種,鐵. 銅等金屬和石灰石. 大理石. 頁岩粘土等非金屬資源尤為豐富。莒縣有沭河等大小河流26條,有青峰嶺等大中小型水庫226座,水資源充足。
莒縣南靠兗石鐵路,北近膠濟鐵路,東臨日照港。206國道和016國道交匯莒城,交通十分便利。改革開放以來,莒縣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長足發展,財政收入持續增長,連續10年保持財政收支平衡。基礎設施建設有了根本性的改善。全縣村村通公路,縣道路全部實現了硬化;電信全部實現了交換程式控制化和傳輸數字化,國際互聯網業已經開通;電力 供水設施日臻完善配套,供電網路科學合理,可靠性強,現有35KV變電站15座,年供電量達3.866億千瓦時,足以保證全縣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需要;縣城供水系統已成網路,已建成現代化水廠五座,日供水可達10萬頓,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用水有充分保障。衛生機構齊全,醫療設施先進,縣屬兩處醫院均達到二級甲等醫院標准。城區整潔優美,三季有花,四季長青,城市綠化率達32.1%,被評為省級衛生城。廣播電視蓬勃發展,已並入全省有線電視傳輸網路,鄉鎮普遍建起了電視差轉台。第三產業發達,已形成較現代化的服務網路,有大型商場,娛樂中心10餘處,有設施完備的涉外賓館酒樓15處,可為中外朋友提供優質服務。
概況
[編輯本段]
莒縣總面積1952平方千米。總人口110萬人(2003年)。
縣人民政府駐城陽鎮,郵編:276500。行政區劃代碼:371122。區號:0633。
新中國成立初,屬濱海專區。1950年濱海專區撤銷後劃入沂水專區,1952年沂水專區撤銷劃入臨沂專區(1970年改稱臨沂地區)。1992年劃入日照
行政區劃
莒縣轄17個鎮、4個鄉。
城陽鎮:位於莒縣中部。轄67個行政村,總面積67.51平方千米,總人口13.02萬。鎮政府駐東大街。
閻庄鎮:位於莒縣城北。轄48個行政村,總面積64.68平方千米,總人口3.79萬。鎮政府駐閻庄。
招賢鎮:位於莒縣東北。轄81個行政村,總面積110.28平方千米,總人口6.82萬。鎮政府駐招賢村。
夏庄鎮:位於莒縣南部。轄66個行政村,總面積113.93平方千米,總人口6.40萬。鎮政府駐夏庄村。
浮來山鎮:位於莒縣西部。轄63個行政村,總面積65.41平方千米,總人口5.28萬。鎮政府駐胡家街。
嶠山鎮:位於莒縣東北。轄52個行政村,總面積94.18平方千米,總人口5.63萬。鎮政府駐牛家莊。
東莞鎮:位於莒縣北部。轄52個行政村,總面積105.5平方千米,總人口3.88萬。鎮政府駐東莞村。
劉家官莊鎮:位於莒縣西南。轄64個行政村,總面積79.77平方千米,總人口6.64萬。鎮政府駐劉家官莊。
龍山鎮:位於莒縣東南。轄56個行政村,總面積112.90平方千米,總人口4.68萬。鎮政府駐九里坡。
小店鎮:位於莒縣南部。轄62個行政村,總面積119.60平方千米,總人口5.52萬。鎮政府駐小店。
店子集鎮:位於莒縣東部。轄83個行政村,總面積32.00平方千米,總人口3.97萬。鎮政府駐張家圍子。
中樓鎮:位於莒縣東南。轄65個行政村,總面積131.32平方千米,總人口5.79萬。鎮政府駐中樓村。
陵陽鎮:位於莒縣東南。轄53個行政村,總面積54.66平方千米,總人口4.03萬。鎮政府駐大河北。
長嶺鎮:位於莒縣南部。轄49個行政村,總面積59.27平方千米,總人口3.80萬。鎮政府駐石井村。
安庄鎮:位於莒縣北部。轄42個行政村,總面積81.17平方千米,總人口3.31萬。鎮政府駐安庄。
碁山鎮:位於莒縣北部。轄86個行政村,總面積197.51平方千米,總人口8.08萬。鎮政府駐大庄坡。
洛河鎮:位於莒縣西北。轄46個行政村,總面積75.50平方千米,總人口3.98萬。鎮政府駐洛河崖。
桑園鄉:位於莒縣東北。轄71個行政村,總面積121.83平方千米,總人口5.32萬。鄉鎮政府駐桑園村。
果庄鄉:位於莒縣西北。轄32個行政村,總面積66.19平方千米,總人口3.07萬。鄉政府駐前果庄村。
庫山鄉:位於莒縣東北。轄43個行政村,總面積107.29平方千米,總人口3.08萬。鄉政府駐小庫山村。
寨里河鄉:位於莒縣東南。轄53個行政村,總面積71.92平方千米,總人口3.74萬。鄉政府駐寨里河村。
歷史沿革
1993年4月8日,調整莒縣部分鄉鎮行政區劃,即;撤銷東莞鄉和龍王廟鄉,設立東莞鎮,以原東莞鄉和龍王廟鄉的行政區域為東莞鎮的行政區域,鎮人民政府駐東莞。撤銷中樓鄉和孫由鄉,設立中樓鎮,以原中樓鄉和孫由鄉的行政區域為中樓鎮的行政區域,鎮人民政府駐中樓。撤銷小店鄉和金墩鄉,設立小店鎮,以原小店鄉和金墩鄉的行政區域為小店鎮的行政區域,鎮人民政府駐小店。撤銷龍山鄉和柏崖鄉,設立龍山鎮,以原龍山鄉和柏崖鄉的行政區域為龍山鎮的行政區域,鎮人民政府駐龍山。撤銷里庄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桑園鄉。撤銷茅埠鄉,將原茅埠鄉白茅埠、龐庄、水由等17個村並入碁山鄉;將原茅埠鄉的古路官莊、季家莊、小河東等11個村並入招賢鎮。撤銷大官莊鄉和劉家官莊鄉,將原劉家官莊鄉和原大官莊鄉的大官莊、呂庄、王家官莊等9個村合並設立劉官莊鎮,鎮人民政府駐劉官莊;將原大官莊鄉的後石屯、前石屯、西旺疃等16個村並入夏庄鎮。撤銷嶠山鄉,設立嶠山鎮,以原嶠山鄉的行政區域為嶠山鎮的行政區域,人民政府駐地不變。
1995年12月16日,撤銷莒縣浮來山、陵陽、長嶺鄉,設立浮來山、陵陽、長嶺鎮。1995年12月18日,撤銷莒縣安庄鄉,設立安庄鎮。
1996年1月19日,撤銷莒縣店子集鄉,設立店子集鎮(魯政函民字[1996]8號)。
2000年,莒縣轄15個鎮、10個鄉。總人口1034519人,各鄉鎮人口: 城陽鎮 117853 招賢鎮 63444 閆庄鎮 37054 夏庄鎮 57826 劉官莊鎮 61986 嶠山鎮 36746 小店鎮 51068 中樓鎮 52260 龍山鎮 41458 東莞鎮 36127 浮來山鎮 30561 陵陽鎮 38536 店子集鎮 37339 長嶺鎮 35894 安庄鎮 30644 二十里堡鄉 21591 王家墩頭鄉 18556 寨里河鄉 34860 棋山鄉 45877 天寶鄉 25346 洛河鄉 37398 果庄鄉 28490 大石頭鄉 15507 桑園鄉 50047 庫山鄉 28051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0年12月27日,莒縣撤銷王家墩頭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城陽鎮;撤銷大石頭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嶠山鎮;撤銷王家二十里堡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浮來山鎮,鎮人民政府駐地遷至原王家二十里堡鄉人民政府駐地;撤銷天寶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棋山鄉(魯政函民字[2000]88號)。
2002年2月1日,省政府批復同意:莒縣撤銷洛河鄉,設立洛河鎮;撤銷棋山鄉,設立棋山鎮,以上2鄉撤鄉設鎮後,其行政區域和人民政府駐地不變;浮來山鎮人民政府駐地由王家二十里堡村遷至胡家街。截至2002年12月31日,莒縣轄17個鎮、4個鄉。
郵政編碼:276500 區號:0633
⑥ 莒縣古時候是什麼地方有什麼典故
歷史文化
莒縣是塊古老的土地,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新石器時代,莒地已形成了以陵陽河大汶口文化遺址為中心的古代文化亞區。莒商代為姑幕國,春秋時為莒國,漢代為城陽國,莒故城為莒地歷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文化名城。
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燦爛的莒文化。莒縣陵陽河遺址出土的陶制大口尊上的圖象文字「」證明,早在7000多年前,莒地先民就創造了中國最早的古文字雛形。莒地古城堡遺址達十幾處,古遺址、古墓葬已發現1291處,莒縣地上地下文物豐富,縣博物館藏文物達12000餘件,其中國家級文物200餘件。莒文化經過歷代莒人的發展和沉澱,成為獨具特色的史前文化,被公認為是和齊文化、魯文化並稱的山東三大文化。
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給這方土地留下了眾多的名勝古跡。境內浮來山清靈雅秀,古跡眾多,是山東省六條旅遊線之一。山中古剎定林寺,是我國南北朝時期著名文學批評理論家、《文心雕龍》作者劉勰故居。寺內有當代文學巨匠郭沫若親筆題寫匾額的校經樓, 為劉勰晚年校經著書之處。 寺院正中矗立著「天下銀杏第一樹」,高24.7米,粗15.7米,樹齡近4000年,雖歷經滄桑,仍枝繁葉茂,碩果累累。此外,境內還有齊長城遺址、狀元林、樂毅壘、馬鬐山紅襖軍遺址和玉皇山龍魚、屋樓春曉等景觀,既為莒文化研究提供了實物依據,又是訪古尋幽之勝地。
莒縣屬於暖溫帶亞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主要特徵是:春季溫和,風多雨少;夏季炎熱,雨量集中;秋季涼爽,少雨乾旱;冬季寒冷,雨雪稀少。在作物生長季節,光照充足,熱量和降水都較豐富;但在有些年份,也出現了旱澇、低溫等災害性天氣。
統計資料顯示,莒縣地區的常年平均氣溫為12.1℃,年降水量750毫米左右,年日照時數2450小時,年平均無霜期182天
文博精粹
據考,莒為地名始自原始社會的部落,《中國史稿》(郭沫若著)載「伯益是早期融入華夏的又一支夷人分支,傳說中伯益的後裔,有徐氏、郯氏、莒氏等14個民族。」至商代為姑幕侯國,周為莒國,漢為城陽國,後為州為縣。古老而年輕的莒地,在數千年的歲月中,積沉了豐厚的文化,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從莒縣陵陽河出土的刻有象形文字的大口尊和陶質牛角號,把華夏文明史上推了一千年。
莒鄉文苑,內藏豐厚。據史載,僅六朝時,莒人文著,冊以百計。其中臧嚴之《棲風春秋》、臧榮緒之《晉書》、劉勰之《文心雕龍》地位頗高,歷代相傳。明、清之交,莒人文著,再掀高潮,涌現出盧純、於學謐、管廷獻、李繼芳等著作達200餘卷;30年代,一代學子周興南又寫下了《孫子兵法考釋》等五部傳世之作。時到當代,莒人文著,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據不完全統計,僅改革開放20年,全縣共出版圖書30餘冊,在省以上報刊發表文稿1700餘篇;杜守敏出版了《全國高考優秀作文評導》等11冊教學叢書,王世龍出版了《土地的花冠》等7冊專集,唐家興發表了《抗拒破產》等數十萬字的文學作品。與此同時,他鄉莒籍作家,其人其作知名者不下百人。其中:張采忱、魏樹海、於產、趙書三等在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另外,莒縣還先後自發成立起「詩社」、「文學社」等文學團體20餘個。
莒鄉書畫,名人薈萃。明代趙原、清代於學謐、於長齡、邴宛麟、董玉輝、庄陔蘭、孫少山等皆為書畫之大手筆,其人物、花卉、山水、書法,或蒼郁幽深,或傲岸不羈,或遒勁秀美,或雅俗共賞,不僅在當代紅極一時,至今為後人所推崇。建國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莒鄉書畫界非常活躍,成為省文化廳命名的「山東省民間書畫藝術之鄉」。宋式雲、何乃磊、徐永田等一大批書畫家以其作品的絢麗多姿,成為全國知名的書畫家,其中何乃磊的作品多次在全國大獎賽中獲獎。另外,莒縣書法、繪畫群體龐大,新秀層出不窮。他們的作品或奪得全國大獎,或出展北京、香港,是我縣書畫藝術史上的新生力量。外鄉莒縣籍畫家也不乏其人,知名者有百餘位,風采各有千秋。雖身居他鄉,亦為莒縣增光不少。
莒縣剪紙藝術起於民間,以剪「過門彩」和「天棚花」為主,圖案多是「恭賀新春」、「鳳凰對舞」之類,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聲譽。建國之後,於永勝、賈孝來等融林刻、多色套剪為一體,將莒鄉的剪紙藝術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他們的作品格調清新,色彩明朗,深得社會各界喜愛。僅於永勝一個人就在省以上報刊發表作品1000餘幅。
莒縣的民間娛樂,多在節日時進行。有春節的獅子、旱船、高蹺、花棍、跑驢等雜耍,有自編自演、自娛自樂的民間小唱,有元宵節的花燈和焰火,有清明節的鞦韆和風箏。其中碁山的轉鞦韆,以其獨特的方式,引起了各地遊客的濃厚興趣。
莒縣地方風俗,涉及范圍較廣,文化、體育、娛樂各有所屬,其中端午節采葯、清明節盪鞦韆、正月十五送燈等,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
1996年4月,莒縣被評為「山東省社會文化先進縣」。
重要文物
(1)圖象文字。是刻在灰陶尊腹部的原始陶文。自1960年以來,在莒縣陵陽河、朱家村和杭頭三處大汶口文化遺址中已先後出土10多種類型20餘個單字。此系迄今所見中國最早的文字,是漢字的祖型,可證我國古文字史當在5000年以上。
(2)褐陶號角。1979年於莒縣陵陽河遺址出土。夾砂褐陶,形似牛角,製做精細,吹之作響。此號角屬考古首次發現,對研究我國原始社會解體和奴隸社會的萌生將是彌足珍貴的物證。白陶雙大汶口文化時期的炊器,1977年於陵陽河遺址出土。夾砂白陶質,喇叭口大10.8厘米,鼓腹徑粗1.2厘米,高34厘米,形若鳥狀,系東夷民族鳥圖騰崇拜的物證。
(3)白陶封口。大汶口文化時期的炊器,1971年出土於陵陽河遺址。夾砂白陶,鳥喙形流口封堵,封口上有許多不規則的錐孔,狀同噴頭,具有出氣、防塵、講究衛生之功能。
(4)玉琮。大汶口文化時期祭祀的禮器,1983年於杭頭遺址出土,灰綠色角閃岩質,形外方,邊長12.6厘米,中間有圓孔,徑6.5厘米,通體磨製,圓滑扁平。
樊崇起義
公元18年(新莽天鳳五年),琅琊(今山東臨沂)人樊崇在莒縣起義。不久轉入泰山,後在成昌(今山東東平西)大破莽軍,發展到十餘萬人,以赤色塗眉,稱「赤眉軍」。公元25年,率軍攻入長安,立劉盆子為帝,消滅背叛綠林軍的劉玄政權。後因糧盡撤退,陷入劉秀大軍包圍,被迫投降。公元27年,力圖再起,未成,被劉秀所殺。
楊妙真抗金
1214年(宋貞二年),金軍鎮壓紅襖軍,起義軍領袖楊安兒被殺。 其妹楊妙真,號「四娘子」,集合余部數萬人,活動於濰(今濰坊)、莒(今莒縣)一帶,後與紅襖軍另一領袖李全在馬鬐山(今莒縣東南)會合,楊妙真與李全結為夫妻,繼續抗金。
解放莒城莫正民起義
1944年11月14日,八路軍濱海軍區四、六、十三團,八路軍魯中軍區一團,山東軍區特務團兩個營,山東軍區獨立一旅,莒中、莒南獨立營及區中隊、民兵計萬餘人,發起解放莒城戰役。是日,偽莒縣保安大隊副大隊長莫正民率所部3500餘人反正,並生擒於經武。偽縣政府全部官員反正,莒縣解放。
山東省第一個農業合作社
1951年11月25日,14區呂家莊(今莒縣閆庄鎮愛國村)呂鴻賓等5 戶農民成立了全省第一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社員公推呂鴻賓為社長。
⑦ 山東三大文化是什麼
山東三大文化是:齊文化、魯文化、莒文化。
齊文化尚功利,齊文化講求革新。
魯文化重倫理,魯文化尊重傳統。
兩種文化在發展中逐漸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豐富歷史內涵的齊魯文化。
莒文化即莒地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底蘊豐厚,是古老的東夷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山東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低窪平坦,東部緩丘起伏,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東部是山東半島,西部及北部屬華北平原,中南部為山地丘陵,形成以山地丘陵為骨架,平原盆地交錯環列其間的地貌,類型包括山地、丘陵、台地、盆地、平原、湖泊等多種類型;地跨淮河、黃河、海河、小清河和膠東五大水系;屬暖溫帶季風氣候。
⑧ 莒縣怎麼讀
讀作jǔ xiàn 。
莒(jǔ)縣,隸屬於山東省日照市,位於山東省東南部,日照市西部,面積1821平方千米。
莒縣,古稱「莒城」,歷史悠久,是千年古縣、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強省建設先進縣。縣城曾是春秋時期莒國都城所在地,是山東省面積最大的古城,「毋忘在莒」的典故就出在這里。
陵陽河遺址出土的原始陶文,早甲骨文1500多年,是中國文字的始祖,莒文化與齊文化、魯文化並稱為山東三大文化。 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2020年11月,入選水利部第一批深化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樣板縣(市、區)名單。
地形地貌
莒縣地勢北高南低,四周環山,中間丘陵、平原、窪地交接。沭河北入南出,縱貫全境。海拔200米以上的低山,主要分布在縣境北部、東部和東南部,占總面積的13.25%;丘陵主要分布在縣境東北、西部和南部,占總面積的61.35%;平原主要分布在縣境中部沿沭河及其支流兩側的狹長地帶,占總面積的23.1%;低平窪地大都分布在莒城周圍的幾個鄉鎮,占總面積的2.3%。
莒縣境內山脈均為泰沂山脈系。海拔200米以上的低山450餘座,大多呈東南西北走向。東南有鳳凰山、老營頂、高墩子、先行垛、玉皇頂、馬亓山,海拔在500米以上,其中馬亓山海拔662.2米,是全縣最高峰;東有屋樓崮、橋子山、梁甫山、矬山、院山,東北有歪頭山、沒頭山、寶珠山,海拔均在470米以上;北有五山、金華山、碁山,海拔均在400米以上;西有洛山、浮來山,海拔均近300米。
⑨ 莒州的今日莒縣
莒縣位於山東東南部,屬新亞歐大陸橋頭堡日照市,面積1952.4平方公里,人口108萬.
莒縣是塊古老的土地,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中生代第四紀中期,莒地就是植物茂盛.晡乳動物蕃生.古人類繁衍的地方。到新石器時代,莒地已形成了以陵陽河大汶口文化遺址為中心的古代文化亞區。莒商為古幕國,春秋時期為莒國,漢代為城陽國,莒故城為莒地區歷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文化名城。
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燦爛的莒文化。陵陽河遺址出土的陶制大口尊上的「圖象文字」證明,早在7000年前,莒地區先民就創造了中國最早的古文字雛形。莒地故城堡遺址達十幾處之多,古遺址.古墓群已發現1291處;莒州地上地下文物豐富,縣博物館館藏文物達12000餘件,其中國家級文物200餘件。莒文化經過歷代莒人的發展和沉澱成為獨具特色的史前文化,被公認為是和齊文化 魯文化並稱的山東三大文化。
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給這方土地留下了眾多的名勝古跡。境內浮來山清雅靈秀,古跡眾多,是山東省六條旅遊線之一。山上坐落著我國南北朝時期著名文學批評理論家《文心雕龍》作者劉勰故居--定林寺,寺中有劉勰校經樓,有樹齡近四千年的「天下銀杏第一樹」。境內馬亓山 屋樓崮峰險 石奇 洞幽 ,風光秀麗,名勝眾多。另外境內還有齊長城 狀元林 樂毅壘等名勝古跡,既為莒文化研究提供了實物依據,又是訪古尋幽之勝地。
莒縣地處暖濕帶,四季分明,寒暑適中,物產豐饒。盛產小麥. 水稻. 玉米.豆類 薯類,以及花生. 桑蠶. 茶葉. 西瓜等,蘋果. 銀杏. 板栗. 桃. 柿. 杏等干鮮果亦十分豐富,是全國糧食. 油料. 果品. 蔬菜. 生豬. 肉食兔等重要生產基地。莒縣礦產資源豐富,現已初步探明的礦產達38種,鐵. 銅等金屬和石灰石. 大理石. 頁岩粘土等非金屬資源尤為豐富。莒縣有沭河等大小河流26條,有青峰嶺等大中小型水庫226座,水資源充足。
莒縣工業門類齊全,布局合理,形成了以食品. 紡織. 造紙. 橡塑. 建材. 機械. 化工為支柱產業的工業體系,產品眾多,名優薈萃,「省優」以上產品達30多個。外貿出口商品達10大類50多個品種,暢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檸檬酸. 速凍保鮮蔬菜. 凍兔肉. 花生系列產品。工藝美術品. 抽紗. 地毯. 蠶絲. 絲綿被等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享有較高的聲譽。
莒縣南靠兗石鐵路,北近膠濟鐵路,東臨日照港。206國道和016國道交匯莒城,交通十分便利。改革開放以來,莒縣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長足發展,財政收入持續增長,連續10年保持財政收支平衡。基礎設施建設有了根本性的改善。全縣村村通公路,縣道路全部實現了硬化;電信全部實現了交換程式控制化和傳輸數字化,國際互聯網業已經開通;電力 供水設施日臻完善配套,供電網路科學合理,可靠性強,足以保證全縣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需要;縣城供水系統已成網路,已建成現代化水廠五座,日供水可達10萬頓,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用水有充分保障。衛生機構齊全,醫療設施先進,縣屬兩處醫院均達到二級甲等醫院標准。城區整潔優美,三季有花,四季長青,城市綠化率達32.1%,被評為省級衛生城。廣播電視蓬勃發展,已並入全省有線電視傳輸網路,鄉鎮普遍建起了電視差轉台。第三產業發達,已形成較現代化的服務網路,有大型商場,娛樂中心10餘處,有設施完備的涉外賓館酒樓15處,可為中外朋友提供優質服務。
⑩ 求一個字,這字念什麼,用拼音給我『莒縣』
莒jǔ (音同「舉」) 縣 Xiàn
1.古代對「芋」的別稱。
2.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山東省莒縣一帶。
JǔXiàn
莒縣位於山東東南部,屬新亞歐大陸橋頭堡日照市,面積1952.4平方公里,人口108萬. 莒縣是塊古老的土地,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新生代第四紀中期,莒地就是植物茂盛.哺乳動物蕃生.古人類繁衍的地方。到新石器時代,莒地已形成了以陵陽河大汶口文化遺志為中心的古代文化亞區。莒商為古幕國,春秋時期為莒國,漢代為城陽國,莒故城為莒地區歷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文化 名城。
莒文化
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燦爛的莒文化。
莒國
陵陽河遺址出土的陶制大口尊上的「圖象文字」證明,早在7000年前,莒地區先民就創造了中國最早的古文字雛形。莒地故城堡 遺址達十幾處之多,古遺址.古墓群已發現1291處;莒州地上地下文物豐富,縣博物館 館藏文物達12000餘件,其中國家級文物200餘件。莒文化經過歷代莒人的發展和沉澱 成為獨具特色的史前文化,被公認為是和齊文化魯文化並稱的山東三大文化。
莒國
莒為地名,始自原始社會東夷民族的莒部落。考古發現也證實莒地在新石器時代就建立了大規模的部落王國。夏為莒部落,商屬姑幕國,周為莒子國。歷史文獻有多種記載。據《春秋》隱公二年《正義》載,「譜雲:莒嬴姓,少昊之後。周武王封茲輿期於莒。初都計,後徙莒。」少昊為傳說中居住在山東一帶的古老部落首領,其後代一支在山東沿海一帶建立莒部落方國,周武王十三年封茲輿期為莒國國君。郭沫若則認為莒是伯益後裔。所著《中國史稿》中說:「伯益是早期融入華夏的又一支夷人分支,傳說中伯益的後裔,有徐氏、郯氏、莒氏」等14個氏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