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中國如何應對文化滲透

中國如何應對文化滲透

發布時間:2022-05-13 17:41:28

A. 西方國家文化滲透對中國的影響有哪些

1、認清形勢,抓住機遇,進一步發展我國的對外文化工作,使五千年中華優秀的思想文化資源更快更多地走向世界,對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同時,要一如既往地積極吸收世界各國的優秀文化成果。

2、迎接挑戰,積極進取,努力發展壯大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強身固本才能百病不侵,只有把社會主義的文化事業建設好,我們才能真正有效地抵禦西方的文化滲透。

(1)中國如何應對文化滲透擴展閱讀

如何應對文化滲透:

面對發達國家的「文化滲透」,我們如何應對?近年來,無論官方還是民間,這個問題都受到普遍的重視。

1、我們要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我們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思想、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思想,要繼續堅持社會主人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2、要繼續發揚我國的優秀文化傳統,使其走向世界。這個有的人正從事文化類的工作可以直接做到使我國的優秀文化傳統走向世界,有的人呢,沒有接觸,那就從自身做起,和我們身邊的人一起,繼續發揚我國的優秀文化傳統。

B. 請論述什麼是文化入侵,作為新時代的天之驕子,你應該如何做到反對文化入侵

因為文化入侵,就是比如說當時的呃我國社會主義剛剛建立之初,而資本主義搞資產階級自由化呃向東方推進他的資產階級自由化,這就是文化入侵。

C. 中國如何應對跨文化傳播

請參考下面一篇範文,也許對你的問題有所幫助和借鑒
新世紀跨文化傳播對我國本土文化的影響及應對策略
人類已經邁入了21世紀,在這個嶄新的世紀里,世界形勢正在發生重大而深刻的變化,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經濟全球化程度不斷加深。在這個大背景下,各國之間的跨文化傳播與交流也必將越來越頻繁,這對於各國本土文化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一方面,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獨特性正面臨著挑戰;另一方面,各民族文化在彼此的傳播、影響和融合中,生命力將得到不斷增強。對於我國而言,目前正處於市場經濟體制構架尚未形成,文化產業起步不久,文化市場機制尚不健全,文化的法制建設和管理還很滯後的情況下,如何迎接人世後不同文化和價值觀沖突的挑戰,在學習、吸收、借鑒他國優秀文化的同時,弘揚和發展我國優秀民族文化,壯大我國民族文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事業服務,是我們面臨的重大課題。

一、經濟全球化時代跨文化傳播對我國本土文化所帶來的沖擊

當今世界正處在一個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西方的強權政治,使得一些西方發達國家不僅把經濟觸角伸向全球,而且通過文化傳播輸出西方的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念。這種文化的傳播和滲透對於世界各國的傳統文化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對我國本土文化的沖擊,歸納起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我國本土文化所包含的價值觀念的沖擊

文化是民族的靈魂,是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信心的源泉。文化產品和文化設施承載著一定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傳統,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這已是世界各國的廣泛共識。我們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豐富多彩,自古就有為祖國、為理想"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堅定信念,"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寬闊襟懷,"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也有"天下為公"的大同思想,不畏強暴英勇不屈的反抗斗爭精神;既有濃厚的人倫道德觀,也有樸素的辯證法和唯物論;既有孔子的學、問、思、辨、行結合的教育思想,也有近代形成的科學民主精神......,這正是在古代四大文明當中惟獨我們中華文明長久不衰的真諦。黨的十五大提出要在全社會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廣泛開展社會主 義道德教育、民主和法制教育、紀律教育,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人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型公民,這些都離不開文化所具有的教化、激勵和導向功能。

經濟全球化以來,外國文化資本和文化產品、文化樣式也隨之大量湧入我國。從積極意義上講,這對豐富人們多元化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學習和借鑒別國優秀文化都是有益的。但也應該看到,一些宣揚西方個人主義的道德倫理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文化產品的湧入,對我國本土文化所包含的價值觀念無疑會產生一定潛在的負面影響。比如崇洋媚外的風氣泛濫,一些人的個人主義惡性膨脹,"一切向錢看"的拜金主義像瘟疫一樣吞噬著人們的良知,腐蝕著人們的靈魂,給社會帶來極大的破壞。對此我們不能不保持清醒的認識。

2.對我國本土文化優勢地位的沖擊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千百年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我們祖祖輩輩的心目中一直占據著絕對的優勢地位。然而,近年來它的主導地位日益受到挑戰,甚至於被歪曲、排斥。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逐漸加強,西方文化對我國的影響正日益擴大。由於一些外國文化產品大量地運用了現代科技成果,其產品的娛樂性、觀賞性、知識性較強,又有生產製作成本低、價格便宜等優勢,再加上能夠滿足人們渴望了解和欣賞外來文化的心理,因此受到廣大文化消費者的歡迎,而且在一定時期仍然還會佔有很大的市場份額。以電影為例,以好萊塢為代表的美國影視製品的出口值,"僅在歐洲地區就達到300億美元,超過了航天工業"。①光是一部《泰坦尼克號》,收入就達18億美元。筆者從浙江省電影公司了解到,2000年浙江省共投放市場22部進口影片,除四部系香港拍攝外,其餘18部均為美國影片。其中占據2000年進口片票房前10名的有《碟中碟續集》;《恐龍》、《黑客帝國》等8部美國影片,其票房收入基本每部都在200萬元以上;1998年浙江放映《泰坦尼克號》時,觀眾更是高達206.5萬,票房收入達3654.8萬元。而杭州的浙江慶春電影大世界2000年放映22部進口片的票房收人為813.6497萬元,竟然超過了該年度該影院放映的其餘107部國產片票房收入的總和。

這一事例,讓我們看到了以好萊塢為代表的美國影視文化對我國電影市場的巨大沖擊,以及所佔有的巨大經濟份額。而更重要的還在於這些美國電影給人們帶來巨大的思想認識、價值取向,審美情趣、道德觀念等方面的影響。觀眾在觀賞影片的同時,不僅了解了美國文化和藝術,而且會受到作品所要表達的思想內涵的影響,久而久之,潛移默化,一些缺乏批判眼光的消費者就自然會覺得"西方的月亮比中國圓"。

台灣學者鄭貞銘先生稱電視是"大眾傳播媒介中最具滲透力的利器",他還引用麥克魯漢在《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一書中的觀點說:"電視不僅是娛樂工具而已,還是製造現代人心靈,改變整個生活情境的新力量,不容吾人忽視。"①這段話也同樣能幫助我們認識美國影片對廣大中國觀眾的巨大影響和滲透力。

3.西方中心主義與文化多元論的碰撞造成的沖擊

從世界文化發展態勢來看,世界文化正向多元一體的現代格局邁進:一方面全球文化一體化趨勢日益加深,另一方面全球文化多元化趨勢更加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後一趨勢正是對前一趨勢的反擊和響應。自從資本主義和工業文明誕生以來,在所謂"西方文明中心論"面前,其他各個文明,包括中華文明,都面臨著邊緣化的危險,甚至面臨著被西方文明所覆蓋、徹底喪失自身文化個性而湮滅在西方文化席捲世界的洪流裡面的危險。面對西方強大的文化工業和現代傳媒帝國的沖擊,民族文化的危機意識和自覺意識在加強,各個文明都在強化自身個性,突出自身特點,保護和發揚民族文化的獨特優勢,抵抗西方文化的全面同化,世界文化大戰的警示不再是危言聳聽。民族文化相對封閉、互相隔離發展的觀念早已過時,甚至區域文化的概念也在逐步退出歷史舞台,在西方中心主義與文化多元論的碰撞中,我們的本土文化如何在未來的世界文化格局中佔有自己的應有地位,更好地謀求自存自強,不能不說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課題。

二、經濟全球化時代跨文化傳播對我國本土文化發展所帶來的機遇

經濟全球化對於本土文化而言是一柄雙刃劍,一方面,對於以信息接受為主的非英語和發展中國家來說,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傳播將會造成對本土文化的沖擊;但另一方面,這種跨文化傳播對於本土文化又提供了一種發展機遇,各個民族文化在沖突和融合中,生命力將得到不斷增強。

每一種文化都有其獨立的起源、成熟、衰亡的動因和過程,而且任何一種文化都不可能替代另一種文化自身的功能。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文化具有"不可交流"的對抗性,因而整個世界是一個多種文化並存的"文化場"。當不同模式、不同價值取向的文化相遇時,文化的傳播和文化的交流就不能是暢通無阻的,必然出現不同文化的沖突。而歷史已證明:文化的沖突也是文化發展的動力,任何一種文化只有在開放、比較和競爭中才能獲得新的發展。經濟全球化正好為文化交流與發展提供了一個契機,對我國本土文化而言,主要提供了以下兩方面機遇:

第一,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睜眼看世界的機會。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久,但並不意味著它是十全十美、無需發展的;相反,由於中國文化長期植根於農業社會和封建專制的土壤之中,從傳統形態向現代形態的轉變過程往往是通過與外來文化的交流和劇烈碰撞形式(如"五四"新文化運動)完成的。西方文化也有許多優秀的方面,而不僅僅是"狼來了"。所以在邁向現代化的進程中,我們依然離不開與世界先進文化的交流溝通。經濟全球化正好為這種交流溝通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機遇和操作平台,我們可以抓住它所帶來的開放環境,加強文化交流,學習、吸收、借鑒他國優秀文化,積極繼承和發揚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先進文明成果,不但"擇取中國的遺產,融合新機",而且"採用外國的良規,加以發揮"①,以使我國本土文化得到創新與發展,壯大我國民族文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第二,為我國本土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遇。中華民族有著光輝燦爛的歷史文明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但由於我國歷史上特別是清王朝的閉關自守、固步自封,以及近代鴉片戰爭以後帝國主義的入侵與西方的文化霸權主義,加上多年來一些西方媒體對新中國的或敵意或片面的宣傳,致使不少西方人不了解中國文化,甚至產生種種誤解。這對我國本土文化的弘揚是極為不利的。經濟全球化恰好給世界了解中華文化提供了一個契機,為中華文化在全球得到傳播和弘揚提供了一條絕佳的途徑。

三、面對挑戰和機遇,我國本土文化應採取的對策

當今世界,國與國之間的國際競爭,已不僅僅是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意識形態之間的競爭,而且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在未來世界生存權利、發展權利的競爭,是如何贏得更加有利的國際地位的競爭。在手段上,也不僅僅是政治軍事實力的競爭,而且包括經濟競爭和不同文化之間的競爭,說到底,是綜合國力的競爭。綜合國力是自然國力(面積、人口、資源、環境等)、社會國力(主要是政治國力、軍事國力以及社會動員能力等)、物質國力(以經濟國力為主)和精神國力(以思想文化為代表)等多方面的統一體。但文化乃國家之心,民族之魂,文化國力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方面。來自文化的挑戰,首先應當以文化的手段來響應。我們應當加強對外文化戰略研究,為新世紀的中國文化發展理清思路,制定策略。21世紀的中國對外文化戰略的制定和實施,不僅關繫到國際文化力量對比的調整,新的國際文化關系的重構和國際文化新秩序的建立,而且直接關繫到21世紀中國文化的世界地位和中華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形象。振興中華文化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重大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我們既不放過任何發展的機遇,也有信心迎接各種挑

戰。在分析我國本土文化所面臨的眾多沖擊的同時,我們也應看到我國的政治優勢和文化優勢,我們有優越的社會制度,有五千年文明的積淀,有新中國成立50餘年豐厚的文化建設基礎,只要有清醒的認識和必勝的信心,有切實可行的方針和措施,我們一定能在學習和吸收外來優秀文化的基礎上建設好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

第一,在經濟全球化面前,擺脫"狹隘的民族主義",要以理性科學的精神積極參與文化全球交流活動,取長補短,而不是關起大門,消極地逃避。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歷史上,漢族與其他少數民族一直進行著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璀璨的中華文化之花,是56個民族共同培育而成。但盡管這樣,我們的本土文化並非完美無缺,需要而且也應該吸收外來文化,經過不斷篩選和融化,使我們優秀的民族文化愈益豐富發展。如漢唐時代對印度佛教文化、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的吸收,明代和清代對一些西方文化的吸取,都表明了中華民族海納百川的偉大氣魄。鴉片戰爭以來,為了改變我國落後挨打的狀況,我們的先輩刻苦學習一切有用的救國救民真理,"五四"運動學到了民主和科學,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把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從而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為中國的復興與發展開辟了道路。而中國改革開放20多年來的巨大變化,更是為全世界所矚目。今天,我們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挑戰面前,更應該向世界敞開大門,吸收外國的一切先進成分來充實提高自己或改進自己的落後部分。

第二,反對"全盤西化",對外來文化要保持清醒的認識,"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中華文化凝聚全世界華人的精神財富,也是維護國家統一的牢固壁壘,我們應該珍惜、繼承和發展它的優良成分。當然,它其中也有損傷民族活力的劣質,比如與封建專制主義相聯系的帝王統治的權術、暴力(含文化暴力,如文字獄)、宗法、迷信等。為了使我們本土文化在全球化過程中得到更好的弘揚和發展,我們就得善於消化和吸收世界優秀文化。而且,在與世界的文化交流中難免魚龍混雜,會出:現一些負面現象,文化交流的過程和後果也不可能獲得完全而徹底的控制——文化的交流會促使人們思想和觀念的改變,這種改變自然不可能納入完全的社會控制。這就要求我們在對待此問題上要保持應有的辨別力和批判力,採取辯證的觀點,"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第三,開展多種形式的跨文化對話,加強具有悠久歷史的中國本土文化與世界其他文化的交流,從而使我國本土文化在這種互動過程中得到弘揚和發展,進而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世界文化是由豐富多彩的各民族文化組成,多樣性既是世界文化的本來的、自然的面貌,也是世界文化的魅力所在和生命力所系。正是在各具特色的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過程中,在這種交流及其必然產生的相互交融和沖突中,世界文化被不斷地推向新的發展高度。歷史上,古希臘文明就曾在歐、亞、非廣大地區傳播。漢唐盛世,以儒家為中心的中華文明在東亞、南亞、西亞等周邊地區產生深遠影響。17世紀以後,以天主教傳教士為媒介,中國文化又西漸歐洲。當時《論語》、《周易》及許多中國文化典籍都被譯成西文在歐洲傳播。同樣,印度佛教的傳人,又對中國文化產生巨大影響。近代,西方文化又以其先進的物質文明影響了世界。①可見,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和傳播,是推動人類進步的重要力量,是人類文化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所以,為了使我國本土文化在新經濟時代能夠得到進一步的弘揚和發展,我們就得加強跨文化交流與對話,或者說不但要輸入文化而且要輸出文化,即在這個問題上要同時採取"拿來主義"與"送去主義"。我國現在在外貿上有"順差",在文化交流上則是"逆差",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北京申奧成功和中國加入WTO,正是中華文化扭轉"逆差",讓世界了解中國、讓中國走向世界的大好機會。

第四,藉助現代科技手段,尤其是要充分利用被視為"第四媒體"的互聯網,從而實現資源共享,開拓視野,進而更好地弘揚我國本土文化。

自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互聯網得到了飛速發展,並且對全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華民族一方面應以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和勇氣,熱情擁抱、接納互聯網路這一科技明星,另一方面要積極抵禦互聯網上滾滾而來的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侵蝕,為建設21世紀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而努力。這就要求我們充分利用互聯網這一世界性網路傳遞中國的聲音,使網際網路上有足夠多來自中國的信息,從而實現平等的跨文化傳播。正如中文對國外用戶是個障礙,網上充斥的英文信息對於大多數普通中國用戶也是個障礙。目前,我國的網際網路用戶絕大部分是經濟能力較強、學歷較高又懂英語的人,雖然網路用戶在我國發展的速度很快,但相對於整個中國人口基數來說,還只佔很小的比例。跨文化傳播是雙方的,若無國內用戶的充分參與,所謂有效地利用網際網路進行跨文化傳播是不可能的。因此,要大力開發中文信息資源,加速建立中文歷史文化站點,全面地反映我們的學術研究成果,提供大量准確的學術資料,以及面向廣大讀者的通俗性、普及性的內容,促進網際網路在中國的普及。歷史文化站點除中文外,還應有英文版,通過大眾傳媒跨越國家地域的界限,向國外用戶展示中國優秀民族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幫助廣大國外受眾了解真實的中國,特別是有著悠久歷史而又能展現時代精神的中華文化。

第五、開拓創新,努力把我國本土文化培育成為代表前進方向的先進文化。

先進文化的建設,必須結合新的實踐和時代的要求,結合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因此,我們需要積極進行文化創新,努力繁榮先進文化。這就要求我們著眼於世界科學文化發展的前沿,抓住機遇,不斷發展健康向上、豐富多彩,具有中國風格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一方面我們要站在世界的高度看中國,實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弘揚超越。這就是說,要把中國置於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與時俱進地重新審視中國傳統文化。站在世界的高度,視野寬闊了,就不會局限於傳統而固步自封,也不會因世界變化無窮而不知所措,而是冷靜辯證地分析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傳統和歷史局限,做出符合歷史潮流的文化選擇。另一方面,要立足於中國的國情看世界,實現對外來進步文化的借鑒融合,主動參與世界文明進程。文化是人類的共同財富,世界各族文化是在相互借鑒、相互補償中得到發展和提高的,這是文化發展的規律。在中國古代,在外交受到限制的歷史條件下,中國傳統文化還是實現了對印度佛教的兼容以及在東亞的廣泛傳播,並且,在18世紀的歐洲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近百年來,中國曾幾度被動遭遇西方文化的沖擊,由於思想准備不足,導致非此即彼的絕對化思維,沒有形成主動參與型的大思路。現在,人類已進入21世紀,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我們的本土文化應努力實現對外來進步文化的借鑒融合,主動參與世界文明進程。只有做到這兩方面,才能保持我國本土文化的先進性,並代表前進的方向。

四、展望:昨天我們曾是世界文明古國,明天我們
必將成為世界文化強國

在廣袤的土地上原生、歷經至少五千年而不衰並不斷發展壯大的中華文化,植根於世界五分之一以上的人口之中,依託著越來越強大的綜合國力與經濟力量,正在逐步地成為世界強勢文化之一,具有獨特的巨大優勢。不斷壯大的經濟實力,前所未有的良好外部環境和高度發達的現代化科學技術,為中國文化真正走向世界提供了強大的經濟後盾、開放的外部條件和充分的技術手段。我們應當針對新的形勢,及時調整策略,從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生存的高度保護本國文化,從祖國自強和民族復興的高度壯大發展本國文化,不斷增強我國綜合國力與文化國力,實現中華文化的更新發展和現代崛起。另外,我們還要盡量使我們的文化與經濟相結合,讓精神產品與現代傳媒手段相聯姻。從而使得我們的文化產品不僅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實現著自身的社會價值,同時還以其高附加值實現著自身的經濟價值。

只要我們堅定不移地堅持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為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服務的方向,堅持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為基本出發點,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我們就一定有能力、有信心建設好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中華新文化,從而實現國家的富強、民主、文明。我們這個世界文明的東方古國,也一定能永葆青春,成為新千年世界文化的強國。

D. 如何防止資本主義對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的文化入侵和滲透

入侵與滲透、文化的交流借鑒是同時發生的。
1.增強文化自信。
2.走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大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文化強國。
3.掌握意識形態的主導權、領導權和話語權。
4.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5.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

E. 中國被文化滲透到底有多嚴重

千萬不要杞人憂天。

中華民族從古至今被文化入侵過許多次,但從來沒有斷過傳承,都是將外來文化嚼碎了吞下肚。雖然民族氣節是沒有了,但文化底蘊卻未嘗稍減。

記得上世紀90年代曾經有很多假洋鬼子說話喜歡帶點英語單詞,以為那種洋范很有逼格,但那些流行最終都悄然湮沒。

哈韓哈日哈美哈歐的再多,也只是十五億分之幾百幾千,相當於大海里的一碗水。

F. 如何立足於傳統文化來應對國際形勢對中國意識的滲透

一、堅定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性地位。在堅定其指導地位的同時,要與時俱進,將馬克思主義與具體世情、國情、民情相結合,結合全球一體化的契機,吸收其他國家文化中的精華為我所用,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
二、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於維護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安全有重要作用,是我國應對西方文化滲透、全球一體化的有利選擇。
三、弘揚傳統文化合理內核,宣傳我國社會意識形態。中華五千年的文化積淀與傳承,在歷盡鉛華後其精華應被大力弘揚。應深入挖掘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幫助廣大民眾重塑價值信仰、堅定主流意識形態。
四、提高民眾對於意識形態安全的重視。意識形態安全作為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乎國家的存亡,因此要提高民眾對於意識形態安全的重視。加強民眾的國防安全教育,努力提高全民素質。面對西方文化的滲透時,廣大民眾要提高警惕,並且增強甄別能力,吸收西方文化中的優秀文化、價值理念,規避不合理的、不合時宜的理念與意識形態,為維護國家安全貢獻自己的力量。
一個國家的發展,不能沒有共同的思想基礎;一個民族的強盛,不能沒有共同的精神追求。今天我們重視文化,不是要讓文化待在博物館里束之高閣,也不是要附庸風雅裝點門面。我們提倡文化,是為了讓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萌生於中國人的內心深處,努力用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真正讓民族文化落地生根,讓每一位中華兒女自覺肩負起延續中華民族文化血脈、堅定地走自己道路的歷史責任。

G. 中國在文化交流方面應採取什麼樣得度Du呢

既然如何,這是不可避免的。一般來說,我們都知道,只要有意義,那麼就必須慎重考慮。在這種不可避免的沖突下,我們必須解決這個問題。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審視一下中國文化的成果。誇美紐斯說過一句著名的話,對於事實問題的健全的判斷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礎。然而,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不足的,今天,我們要解決中國文化的成果,就我個人來說,中國文化的成果對我的意義,不能不說非常重大。我希望大家本著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的精神,進行討論。
唐·雍陶說過一句著名的話,楚客莫言山勢險,世人心更險於山。這句話像刺青一樣,深深地刺在了我的心底。中國文化的成果因何而發生?一般來講,我們都必須務必慎重的考慮考慮。在這種困難的抉擇下,本人思來想去,寢食難安。中國文化的成果的發生,到底需要如何做到,不中國文化的成果的發生,又會如何產生。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審視一下中國文化的成果。在這種困難的抉擇下,本人思來想去,寢食難安。可是,即使是這樣,中國文化的成果的出現仍然代表了一定的意義。經過上述討論,而這些並不是完全重要,更加重要的問題是。
這是不可避免的。我希望大家本著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的精神,進行討論。中國文化的成果因何而發生?可是,即使是這樣,中國文化的成果的出現仍然代表了一定的意義。一般來說,契訶夫說過一句富有哲理的話,蚜蟲吃青草,銹吃鐵,虛偽吃靈魂。我希望諸位也能好好地體會這句話。我們都知道,只要有意義,那麼就必須慎重考慮。所謂中國文化的成果,關鍵是中國文化的成果需要如何寫。生活中,若中國文化的成果出現了,我們就不得不考慮它出現了的事實。那麼,我們不妨可以這樣來想:蘇格拉底曾經說過,命運是機會的影子。這啟發了我。中國文化的成果,到底應該如何實現。中國文化的成果因何而發生。

H. 大學生應該如何抵制文化侵略

面對世界各國的優秀文化傳統,我們不能閉關自守、夜郎自大,要學習,但是要有目的的學習、借鑒和汲取,但是也一定要高度警惕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蝕。

1、首先,要注意保護我國傳統文化。

全球化令各國關系更加密切,大家都從自由貿易和資本市場中嘗到了甜頭,全球化雖然豐富了文化,同時也帶來了緊張。一些國家的流行文化滲透了所有國家的文化市場,侵蝕了本國的傳統文化。

因此,在打開國門吸收外來的優秀文化的同時,要加大投資保護我國的傳統文化,防止被西方的文化過度影響甚至同化。因為文化是一個國家的象徵和符號,它積淀著民族的信仰、倫理、情感等諸多內容。如果連自己的傳統文化都消失不見了,那傳承弘揚該從何談起。

2、其次,要對外來文化要保持清醒的認識,「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中華傳統文化凝聚全世界華人的精神財富,也是維護國家統一的牢固壁壘,我們應該珍惜、繼承和發展它的優良成分。為了使我們本土文化在全球化過程中得到更好的弘揚和發展,我們就得善於消化和吸收西方優秀文化。

而且,在與西方的文化交流中難免魚龍混雜,會出現一些負面現象,文化交流的過程和後果也不可能獲得完全而徹底的控制,文化的交流會促使人們思想和觀念的改變,這種改變自然不可能納入完全的社會控制。這就要求我們在對待此問題上要保持應有的辨別力和批判力,採取辯證的觀點,「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如此一來,二者才能取得平衡。

3、再者,要藉助各種手段實現文化推廣,進而更好地弘揚我國傳統文化。

在繁華商業區,肯德基、麥當勞、星巴克的身影隨處可見。在電影、電視、流行音樂及網際網路中,西方文化也大舉對中國進行滲透,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面對西方文化如此激烈有效的滲透,我們的傳統文化是否也可學習這些推廣的方法,在繁華商業區宣揚我們的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結合時尚,又或者再電影、電視、音樂中融入更多的傳統元素,提高人們對它的接受度。

4、最後,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的是傳統文化的教育體制問題。

我們現在的教育都存在著一個通病,就是比較忽略傳統文化的授課,這也導致了中西文化的不平衡。例如開設一些四書五經、詩詞歌賦、孔子學堂、國畫、象棋等等的傳統文化課程,讓學生從小受到渲染,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一種文化總是有積極的一面和消極的一面,總的來說,對待西方文化,應該是堅持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原則:運用腦髓,放出眼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待西方文化就是要這樣。

在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相互借鑒學習的過程中,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要有自己的嚴謹辨別能力,分清善與惡、美與丑,擇善己者用之,去其糟帕。牢記把繁榮民族傳統文化,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這對有效的抵制西方文化滲透,凝聚中華兒女為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

(8)中國如何應對文化滲透擴展閱讀

帝國主義的文化入侵在今天並沒有停止,只不過是改頭換面,採用了新的更為隱蔽的方式。與歷史上直接依賴於軍事佔領和政治控制的文化侵略不同,現在更多的是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過程而進行的文化商品的傾銷以及文化價值觀念的滲透,主要是通過大眾媒體、教育系統以及新興的國際互聯網進行的。

某網上共有17334人參與調查,反對過聖誕節認為中國人過洋節是西方文化入侵的結果的人佔53.8%,贊同認為民眾只是找機會輕松,並不是被西方文化洗腦的人佔29.68%,無所謂的人佔17.24%。

9月28日孔子誕辰時,在浙江衢州「南孔廟」,一名老師帶領小學生們在孔子像前參拜孔子時,竟有小學生指著白須飄飄的聖人說:「這位老爺爺是聖誕老人!」由此看出,它是從更深層次方面去影響人們的,帶來的危害更是無窮。

當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反華勢力面對日益強大的中國,大喊「中國威脅論」。一直妄圖通過「西化」、「分化」的方式和平演變我國。這種意識形態里的斗爭一直就沒有停止過。文化滲透是他們在文化領域向我們進攻的重要手段。

與以往不同的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以及網路通訊技術的日益發達,今天的文化滲透更多體現在文化商品的傾銷以及文化價值觀念的滲透,他們藉助電影、電視、廣播、互聯網等各種方式大肆鼓吹自己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讓其他國家的人民特別是青年學生去認可並追求他們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

因此,我們不能被文化入侵的假象所迷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要追本溯源,不要一味崇洋媚外。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反對和抵制文化入侵。

I. 如何對待文化滲透

其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本身就很好很強大,只是有些敵對勢力不希望看到中國強大,才變著法用一些水貨和假貨甚至垃圾文化擾亂人心,使一部分國人對自己的文化失去信心,確實也有部分人因為不了解自己的寶貴文化遺產而中招,這就需要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復興和宣教,讓古老而又年輕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交流、碰撞中體現出不朽的生命力。

J. 什麼是文化滲透

文化滲透是指較發達國家或地區以傳媒、跨國公司等為載體,向別國推行自己的文化,從而達到既取得經濟效益,又同化其他國家的目的。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不惜工本地通過各種途徑對中國進行文化滲透,企圖達到對我進行西化、分化及和平演變的目的。

抵禦西方的文化滲透,我們要做的工作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兩項:一是認清形勢,抓住機遇,進一步發展我國的對外文化工作,使五千年中華優秀的思想文化資源更快更多地走向世界,對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同時,要一如既往地積極吸收世界各國的優秀文化成果。

(10)中國如何應對文化滲透擴展閱讀:

應對文化滲透的方法:

一、我們要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我們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思想、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思想,要繼續堅持社會主人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二、要繼續發揚我國的優秀文化傳統,使其走向世界。這個有的人正從事文化類的工作可以直接做到使我國的優秀文化傳統走向世界,有的人呢,沒有接觸,那就從自身做起,和我們身邊的人一起,繼續發揚我國的優秀文化傳統。

三、警惕西方文化滲透,認清其目的,從政治、經濟、文化、國家安全各個角度分析分析、篩選西方文化,以做到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文化滲透

閱讀全文

與中國如何應對文化滲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9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6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9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4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2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