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家鄉本土文化」的作文怎麼寫
我們家鄉的傳統文化很多,例如春節的貼對聯、掛大紅燈籠,清明的掃墓,端午的吃粽子、賽龍舟……。現在我來介紹我們家鄉的春節文化吧。
春節熟稱過年,有『過了蠟八便是年』的說法,所以說一般過年要從農歷十二初八開始算齊。在外打工的,出去辦事的,甚至出國的。無論路有多遠,都要回家團聚,這種力量不知道是從哪裡來,電視上有專家說是我們的基因起的作用,也不知道對不對。一家人一起聊聊天,吃著團圓飯,憧憬著來年的豐收喜悅,很是熱鬧開心。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早上,准備『謝年』。『謝年』聽爺爺說是遠古就有,是為了感謝大地萬物,在過去的一年裡養育了我們,使每個人都安康,糧食豐收,六畜興旺,人們拿出最『高級』的食物祭拜上蒼。也寓意我們的來年平安幸福。
貼對聯,掛大紅燈籠是必不可少的,奶奶還做了很多『團圓果』意喻一家人團團圓圓,紅紅火火。門上貼對聯,插上竹葉、梅花、柏樹葉等,寓意身體青青健健,事業節節向上。
吃年夜飯是一年當中最隆重的節目,什麼雞鴨魚肉,山珍海鮮都擺上,寓意年年有餘,滿盆滿載。在吃之前還要拜祖宗,感謝我們的祖先對我們做出的貢獻,保佑新的一年裡再接再厲。
大年初一,開門見喜迎新春。定好時間放花炮,在轟隆隆的炮聲和煙霧中,新的一年開始了,大家都穿上新衣服,見面互相問好。我們走親訪友------拜年。當然我們小朋友是有紅包的,晚上我把紅包放在枕頭底下,據說這樣會使我們變的更聰明。
我們家鄉的傳統很多很多,你們的家鄉還有什麼傳統文化呢?也說說吧!
㈡ 如何寫好傳統文化類作文
關於如何寫好傳統文化類作文可以參考如下幾點:
1.要了解傳統文化,了解中華五千年來文化底蘊。
2.了解傳統文化後,你會發現從傳統文化中你能學習到知識,例如,中國的傳統禮儀等。
3. 結合自己的感受就能寫好傳統文化的作文。
㈢ 如何寫好弘揚傳統文化作文
給你篇美文。。。
為漢服的低聲吟唱
作者:天涯在小樓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詩經·秦風》
當我登上那古老的城牆,
當我撫摸著腐朽的柱樑,
當我興奮的倚欄遠望,
總會有一絲酸澀沖上喉頭,
總聽到有一個聲音大聲的說:
記得嗎?
你的祖先名叫炎黃。
有人跟我說,
曾經有一條大魚,
生活在北冥那個地方,
它化作一隻巨鳥,
在天地之間翱翔。
巨鳥有如垂天之雲般的翅膀,
雖九萬里亦可扶搖直上。
聖賢賦予我們可以囊括天宇的胸襟,
為我們塑造一個博大恢弘的殿堂。
那時候,
有個怪異的青年名叫嵇康,
他臨刑前,
彈奏了一曲絕響,
那寬袍博帶在風中飛揚,
他用了最優雅的姿態面對死亡。
幾千年過去,
依舊有餘音繞梁,
只是他不知道,
真正斷絕的不是曲譜,
而是他的傲骨,
乃至他身上的衣裳。
我也曾夢回大唐,
和一個叫李白的詩人雲游四方,
他用來下酒的是劍鋒上的寒光,
他的情人是空中的月亮。
我曾見他在月下徘徊、
高歌吟唱,
長風吹開他的發帶,
長袍飄逸宛如仙人模樣。
可是後來換了帝王,
他用一杯酒捧起了文人,
摒棄了武將。
他的子孫最終躲進了人間天堂,
把大片的土地拱手相讓。
然而在寒冷的北方,
正有一支軍隊征戰沙場,
敵人都說,
有岳家軍在,
我們打不了勝仗。
可嘆英雄遭忌,
讒士高張,
一縷忠魂終於消散在西湖之傍,
一個民族的精神就這么無可逆轉的消亡。
然而血色夕陽中,
我依稀見到,
有人把它插進土壤,
那是將軍用過的,
一支寧折不彎的纓槍。
時間的車輪悠悠盪盪,
終於在甲申那裡失了方向。
於是瘦西湖畔,
梅花嶺上,
為紀念這個悲劇建起一座祠堂。
那個叫史可法的文弱書生,
他不願散開高束的發髻,
更不能脫去祖先留給他的衣裳,
於是他決定與城共存共亡,
丟了性命,
護了信仰。
殘酷的殺戮,
如山的屍骨,
並不能把民族的精神埋葬,
有人相信,
千百年後,
它依然會在中華大地上熠熠發光。
就在千百年後的今天,
我坐進麥當勞的廳堂,
我穿起古奇牌的時裝,
我隨口唱著my
heart
will
go
on,
卻莫名其妙的心傷,
因為我聽到一個聲音大聲的說:
忘了嗎?
你的祖先名叫炎黃。
我記得了,
一群褐發籃眼的豺狼,
帶著尖船利炮,
拆了我們的廟宇,
毀了我們的殿堂。
於是百年之後的今天--
我們懂得民主自由,
卻忘了倫理綱常,
我們擁有音樂神童,
卻不識角徵宮商,
我們能建起高樓大廈,
卻容不下一塊公德牌坊,
我們穿著西服革履,
卻沒了自己的衣裳。
在哪裡,
那個禮儀之邦?
在哪裡,
我的漢家兒郎?
為什麼我穿起最美麗的衣衫,
你卻說我行為異常?
為什麼我倍加珍惜的漢裝,
你竟說它屬於扶桑?
為什麼我真誠的告白,
你總當它是笑話一場?
為什麼我淌下的熱淚,
絲毫都打動不了你的鐵石心腸?
在哪裡,
那個信義之鄉?
在哪裡,
我的漢家兒郎?
我不願為此痛斷肝腸,
不願祖先的智慧無人嘆賞,
不願我華夏衣冠倒靠日本人去宣揚。
所以,
我總有一個渴望,
有一天,
我們可以拾起自己的文化,
撐起民族的脊樑。
記住吧,
記住吧,
曾經有一個時代叫漢唐,
曾經有一條河流叫長江,
曾經有一對圖騰叫龍鳳,
曾經有一件羽衣--名叫霓裳!
㈣ 三色文化作文怎麼寫800字
三色文化作文可以結合自己對三色文化的了解,重點介紹情況以及意義等,例如:
我的家鄉在江西,那裡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物產豐富。無邊無際的天空,連綿不斷的山巒,微波粼粼的湖面,芬芳吐露的鮮花……優美的風景,像靈泉一般流進我的眼睛,如詩如畫,如痴如醉。江西,是一個美麗又富饒的地方。
江西是一片神奇的紅色土地。這里孕育了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共和國的搖籃——瑞金、軍旗升起的地方——南昌、中國工人運動的策源地——安源,等等。這里還養育了無數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軍中女傑康克清,堅定信念方誌敏,堅貞不屈劉仁堪等。
紅軍女司令康克清詮釋了巾幗不讓須眉;江西黨組織的創始人方誌敏一生清貧只為革命;井岡山傑出代表劉仁堪堅貞不屈留血書,完美地詮釋了什麼是井岡山精神。
這一個個經典的地方和閃亮的名字,永遠都不會磨滅。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中,已化作一顆顆與日月同輝的星辰,在紅色中國氣勢磅礴的交響樂中,奏響雄渾激越的華彩樂章。
江西不僅有著著名的紅色文化,綠色文化也頗負盛名。在江西上饒玉山縣,有著遠近聞名的三清山,因玉京、玉虛、玉華三峰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列作山巔而得名。
凌空獨立的巨蟒出山峰,巍然屹立;春天的化身東方女神峰,惟妙惟肖;舉世無雙的高空棧道,驚險無比……還有奼紫嫣紅的杜鵑谷,既奇特美麗又令人心醉,和那巍峨峻峭的玉京峰,規模最大、氣勢恢宏。
三清山被譽為「天下第一仙山」,那裡所有的景色都是自然形成,沒有經過一點人工的雕琢。三清山獨一無二的美景吸引著人們,許多人慕名而來,無一不被奇特的景觀震撼!它們的奇姿百態給人們帶來了心曠神怡,讓人流連忘返。
江西的古色文化更是名聞中外,有著悠久文化歷史的鵝湖書院古色古香。鵝湖書院在江西上饒鉛山境內,為古代江西四大書院之一,佔地8000平方米。鵝湖書院曾是一個著名的文化中心。這座書院因為八百年前一場由南宋理學家朱熹和陸九淵等人的「鵝湖之會」而聞名。
書院自南宋至清代,八百多年來,幾次兵毀,又幾次重建。書院歷經數百年,風貌依舊,格局完整,原狀留存,是書院實物遺存中少有的得以完整保存的一處。院內設有「鵝湖之會與鵝湖書院」、「辛棄疾與鉛山」等固定的展覽、陳列。鵝湖書院真可謂是江西四大書院之一的著名書院!
我愛家鄉歷久彌新的文化,更愛家鄉這片聖土孕育的人文精神。我決心要接好新時代少年的接力棒,一定好好學習,把家鄉建設得更加美麗、富饒。
㈤ 如何構思一篇文化作文
「文化作文」一般指充滿文化內涵的文章,是把作文的根扎進文化的土壤,讓作文在幾千年文化長河中汲取營養,讓作文的鮮花散發出文化的芬芳。這是厚重的文化向作文強勢滲透,並在實踐中使作文逐漸文化化後結出的碩果,莫懷戚教授說這是「中學生寫作的文化化」,我們就把這種富有文化色彩與渾厚的文化底蘊的作文稱為「文化作文」,這並不是說其它作文就沒有文化,而是因為這類作文有強烈的傳統文化氣息。
構思與追求
「文化作文」在構思上把話題放到一個廣闊深厚的文化背景上去審視、對比、碰撞,或以文化的眼光打量事物;或以文化的心態敘述或議論自然社會之哲理;或以文化的理性批判時代的假丑惡;或以文化的智慧表現真善美;或以歷史文化名人的言論或事跡,顯示作者的文化積淀等等。
渾厚的文化底蘊、深刻的文化認知、充沛的文化精神、較高的文化品位,是「文化作文」寫作的追求。
「文化作文」的實質是用文化的眼光審視話題,用文化的意蘊豐美話題,用文化的材料表現話題,用文化的筆法寫作話題,用文化的思辨挖掘話題,用文化的品位提升話題。
「文化作文」滿分技法很多:詩詞引用法、情景再現法、文化審視法、故事新編法、典型人物法、文言仿篇法等都是常見的方法。
寫法
從內容上來看
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善引名言、詩句或歷史故事,即根據作文主旨,按照一定的線索或順序,選取較多的、較集中的歷史文化名人的言論或事情,他們的詩句,以顯示作者豐厚的文化積淀。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積淀」,是指考生將長期的大量的閱讀、思考所積累的素材內化為自己的智慧的一部分,在寫作時自然地湧出,貼切地組合。切記,是自然融合,是學生自身思想、情感的一部分,不可分割,而不是為「引」而「引」,生搬硬套,那樣就適得其反了。所以,並不是引幾句名言、幾句詩句就可以使作文有了文化底蘊,關鍵在於是不是將這些引用與自己的語言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關鍵在於自己的語言是不是能夠透露出一種文化的氣息,關鍵在於自己的思想是不是達到了一種文化的深度。
具有深厚的文化積淀
要想寫出有文化底蘊的文章來,還要使自己具有深厚的文化積淀,而要做到這一點,並非朝夕之間,必須經過長期的努力。首先,必須博覽群書,古今中外廣泛涉獵,做到知識豐富,這是前提和基礎。有了豐富的知識並不一定就能寫出具有文化底蘊的文章來,還必須將這種豐富的知識內化為一種內在的人文素質,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堅持深思,尤其是讀後深思,通過深刻的思考使知識性的東西轉化為一種文化的思維,這樣才能運用自如;以上都是學生自學的過程,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應充當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呢?教師的發揮作用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過程來實現,教師要努力營造一個具有濃厚的文化氛圍的課堂,使語文課堂成為一種熏陶。怎樣使語文課堂成為一種熏陶呢?首先,教師的教學語言應當透出一種文化的味道,語言豐富多彩,既能文才華麗,又可以朴實無華;既能洋洋灑灑,又可以言簡意賅;既能悱惻動人,又可以振奮人心。
㈥ 農耕文化的作文怎麼寫
農耕文化的作文
我的祖祖輩輩都耕田種地,我也是在農村長大。我們家現在還種著一畝多的稻穀,一年一熟。
從春分播種開始,一直到稻穀收割,曬稻穀,碾米,老式風車,再煮成米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周而復始,一年又一年……
一株水稻的生長,從播種、生根、長葉、分櫱(niè)、拔節,到抽穗、揚花、灌漿、成熟,歷經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至少九個節氣的變化,飲露餐風。
一個農人的勞作,從耘耔到收獲,付出浸種、耕、耙耨(bà nòu)、耖(chào)、碌碡(liù zhou)、布秧、初秧、淤蔭、拔秧、插秧、一耘、二耘、三耘、灌溉、收刈、登場、持穗、舂碓(chōng ì)、篩、簸揚、礱(lóng)、入倉、祭神二十三道辛勤。可以說,在種稻的過程中,農人要處理好稻穀與太陽、與土、與水、與草、與蟲、與神的各方關系。
陽春三月農耕忙,徐徐清風送花香。3月農耕季,大地回春,氣溫回升。忙著在田間翻土、播種、育苗……
播種育秧苗,育秧的過程大約是45-60天左右
江南農耕文化|一抹漸行漸遠的鄉村記憶
在小秧苗長大期間,需要把種稻穀的田耕好。吆喝著牛耕田,吆喝聲在田野此起彼伏。
此時,步入江南鄉村的任何一個角落,我們都會看到「牽牛扶犁」的情景。頭頂竹笠、身著蓑衣的老農,一手扶犁把,一手壓犁轅,腰彎如弓,足探泥底,胳膊上青筋暴起,臉頰上汗珠滴落,汗水在日色的照射上,閃著晶瑩的光澤,身後翻起的波浪形泥壟,像一幅水墨畫,構略出老農、木犁、牛牯組成的剪影。
如今我還記得小時候父親一邊吆喝著牛,一手拿著竹枝,一手扶犁把的情景……
㈦ 校園文化作文怎麼寫
校園文化
大海里的文化是水生物的自由,藍天中的文化是白雲的舒適,那麼,校園里的文化又是什麼呢?它是我們無時無刻的認真態度,一絲不苟的學習態度。
校園里總會有一些不起眼的小草,因為他們往往生長在石頭縫里,牆頭根里,甚至連一些剛剛裂開的牆上都長著鮮嫩的小草。小草們那堅強的意志力給予了我們一種提醒,正因為這一個提醒,我們在校園中的文化更加之深,更加好了。小草也許是微小的,但它卻告訴了我們一個致命的弱點,不夠堅強。也許我們堅強,但我們總是半途而廢的做事或者是知難而退,小草就在這一點上比我們強,小草在各種困難與挫折面前勇敢,只進不退,沒有一絲的放棄意識,因為他們渴望陽光的溫柔,渴望等到破牆(土)而出的一天。而我們唯有像小草那樣,面對困難與挫折不退縮,不恐懼,把我們的勇氣提出來,才會得到永恆的成功。我們必須做到:讓困難害怕我們。陽光對小草就好比是他們闖過困難的動力,而我們的陽光,就是我們所追求的夢,所追求的成功,我們就是因為一切追求才會來到這美麗的校園,成為校園的一部分,因為校園因我們所擁有的「文化」而完美。
我們必須擁有小草那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精神才能夠把完美無瑕的「文化」獻給校園。
學習的態度是什麼?是認真,是一絲不苟。
有人會問:「學習一絲不苟,難道就能考到好成績了嗎?當然,不一定,但你盡力了,會有什麼人怪你呢?只有你根本沒有盡力,只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罷了,那樣的一絲不苟會考出多少的成績,更別指望考出好成績啦!其實我們經常性的埋怨,不過是給自己的失敗與羞愧作了一個小小的掩釋。沒有所謂的一絲不苟,只有所謂的放棄。一絲不苟不是說出來,而是要做出來的,難道不是嗎?小草以一絲不苟的努力擁有了陽光與太陽,而我們也一定會因為這種一絲不苟的精神而令我們得到了我們將擁有的成功與微笑。
校園里的文化就好比是我們成功的喜悅,勝利的微笑。讓我們把學習之後的成果,努力之後的成果與汗水流下之後的成果,讓我們可愛的校園文化完美成長。
事實上,我們的文化就是我們的樂觀與努力學習,讓我們把我們的努力溶入校園文化之中,讓我們的天空更加藍,讓我們的夢更美,亦讓我們的校園文化更真、更好、更完美、更加的一絲不苟吧!
㈧ 傳承地方文化的作文怎麼寫
例:
傳統文化如同民族的靈魂,蘊含著不屈的希望與力量;傳統文化是民族發展的原動力,給人們
勇攀高峰的鬥志與毅力;傳統文化彷彿是-座溝通世界的橋梁,傳遞給世界溫暖與色彩。因此,我
想說:讓我們共同守護我們的傳統文化吧!
最近名為「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前十二名文化大國」的調查結果已經揭曉。中國以擁有眾多的
優秀傳統文化位居第二名,這個好消息令大家歡欣不已。但當我們靜下心來與擁有眾多備受歡迎的
現代文化的美國作比較時,我們的優勢在於我們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然而在我們的傳統文化被很
多外國朋友欣賞的時候,我們自身是否足夠重視它呢?如果我們不能很好地傳承傳統文化,這難道
不是我們民族的悲哀嗎?
現實情況值得社會擔憂。如今很多國人特別是青少年朋友,他們對外來文化有高度的認同。於
是我們不再對"哈韓」、「哈日」 感到大驚小怪,不再對好萊塢影片感到陌生。實,感受、學習
外國文化的精華並沒有錯。但過分的關注與模仿必將導致對傳統文化的漠視。可以說,外來文化已
經對我們的傳統文化產生了沖擊。這種現狀值得我們關注。
令人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懂得守護我們的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例如著名作家馮驥實
地考察並用所寫文章表達了呼籲人們保護傳統文化的迫切心聲。他說:「民間藝術是民族情感與精
神的載體之一,普查與記錄是為了見證與記載一種歷史精神。 」是啊。倘若我們失去了珍貴的傳統
文化,我們的內心會不會時常感受到一種不能訴說的苦衷呢?更讓我們感到欣慰的是政府的未雨綢
繆。為了引導人們重視傳統文化,國家設立了清明、端午、中秋三個傳統節日,守護傳統文化的決
心不言而喻。是的,我們不想再看到自己的傳統節日被別的國家搶先申請注冊的事情重演。為此,
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守護我們的傳統文化。讓它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現耀眼的光彩。
隨著全社會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度與日俱增,我們理應滿懷信心並且堅信:懂得守護我們的傳統
文化的民族會永遠屹立在世界的前列,擁有勃勃生機。
㈨ 怎麼寫好傳統文化作文高中生
恨太短暫,抵不過殘戀。你要的溫柔眼簾,是我用紅塵命格彌漫的誓言,隱沒的留戀,在海岸線蜿蜒,水雲之間,一灣情緣,輪回再起時安眠。你給我的歌謠,散入碧落成綃。
【篇一:陣陣粽香入節日】
生活中,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我們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我們有古老的民間藝術,如:戲劇、國畫;我們有獨特的風俗習慣,端午節賽龍舟,元宵節鬧花燈等等。今天,就讓我給你介紹一下中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吧!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重五、端陽、端午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這天,家家戶戶吃粽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人們在這天還要懸菖蒲、灑雄黃水、掛艾枝、喝雄黃酒,殺菌防病。傳說端午節源於屈原。他是楚王的大臣,他倡導富國強兵,聯齊抗秦,遭到反對,被流放。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屈原悲憤,寫下了絕筆之作《懷沙》後,投汨羅江身亡。他死後,有人打撈他的身體,有人投飯團,後來怕飯團被蛟龍吞食,就用欄葉抱起飯團,投下汨羅江,這就成為今天的粽子。我家也有過端午節的習俗呢!因為要吃粽子,所以媽媽要包粽子。首先把糯米用欗葉包成一個三角形,角要尖,然後放入3-4顆大紅棗,用欗葉裹緊,繫上五彩繩,一個粽子就做好了。媽媽一個個地做著,汗水無聲的落著,終於,把粽子都做好了。接著就開始煮粽子,一般要煮一、兩個小時才會又香又糯。粽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打開鍋蓋,陣陣粽香向我襲來,我嘗了一口,啊多麼美味的粽子啊!這是媽媽用辛勞的汗水為我製作的美食,我永遠都不能忘懷。這就是我家的端午節!祖國的傳統文化像一座寶庫,我像只小蜜蜂在這寶庫里盡情採集。
【篇二:我國的傳統文化作文】
傳統文化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樂趣,在春節,又有哪些好玩的傳統文化呢?——題記在我們五彩繽紛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傳統文化,比如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賞月、重陽節登高、元宵節吃湯圓……接下來接下來就讓我給你們介紹春節有哪些傳統文化吧!過春節的時候大家都要貼對聯、貼福字,還要倒著貼,意思是福來到了我們身邊。春節還要放鞭炮,吃餃子。餃子是「交子」的意思,是舊年向新一年的過渡和交替。古人以前還會包一個錢幣在餃子裡面,誰第一個吃到錢餃,誰就會在新一年中有福氣,可現代人覺得錢幣太不衛生了,就改為包糖了……春節我們還要放鞭炮,但春節為什麼要放鞭炮呢?原來在很久很多久以前有一隻"年"獸每到過年就來吃人了,一次能吃一村子的人呢!大家可怕它了!有一年"年"獸又來吃人了,大家都跑到昆侖山。這時一位年邁的老人卻拿來紅紙做春聯,拿來稻草做鞭炮,還拿來蠟燭做燈籠,"年"獸一看見這些東西嚇得魂飛魄散。從此"年"再也不敢到人間來了,但人們怕它再來人間吃人,便在大年初一放鞭炮。
【篇三: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中國傳統節日有很多;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清明節、七夕節……我感興趣的傳統節日中最喜歡的是春節,因為它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在夏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又稱為「過年」和「新年」。每年過年,街上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彩旗飄飄。商場是人山人海,家家戶戶貼對聯,可熱鬧了。每個小朋友都可以拿利是,小朋友還可以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大人個個喜氣洋洋。爸爸給我買了許多禮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禮花下樓和小朋友一起放,我們玩得非常高興,到了晚會開始,我才戀戀不舍地回家,與家人一起開開心心的吃水果看晚會,精彩的表演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過年該多好啊!我還喜歡過「重陽節」,農歷9月9日,有一首重陽節的古詩是李白創作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詩寫得非常好。又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傳統佳節——重陽節。重陽節,又有稱為「老人節」,重陽這一天,人們賞菊花,佩帶茱萸,攜酒登山,暢游歡愉。這一天,我和爸爸媽媽准備了一份禮物去看望爺爺奶奶,我心中非常開心,因為我明白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的傳統美德。「元宵節」也讓我難忘。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這一天我們也放了許多煙花,還吃了湯圓。一家團團圓圓,那時的我心中充滿無比的幸福和歡樂。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它是中國的節日。這些傳統節日同樣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和幸福,所以我們要記住這些美好的節日,並永遠繼承下去。
篇一:我眼中的傳統文化
二胡的悠揚踩著三月斜雨的韻腳,沁過薄霧和窗紗,微微的還有些許暖意。冉冉檀香彌漫著空氣,讓我不覺神遊於五千年的古國文化長河中。
天地初開,萬物終歸混沌。祖先們就踏上了征服自然的征程。語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藝,文學藝術,哲學思想,理論無一不體現著祖先們的智慧,我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春秋戰國以來,諸子百家的爭鳴,如一聲春雷驚雨,給華夏大地一片潤澤。道家,法家,儒家諸如雨後春筍紛涌而出。其文學思想,道德學說更是沿用至今,令我們受益匪淺。自春秋《詩經》開始,先秦,魏晉文學,後唐詩宋詞元曲,品讀時給人以美的享受,怎不叫人感慨古文學的博大精深。從孔子的「詩可以怨」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再到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都給人們打上了憂患意識的烙印。從岳飛的「談笑可飲匈奴血」到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使得這種憂患意識逐步上升到愛國情懷,體現了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尚情懷,「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崇高天倫。「天行健,則君子自強不息」的不屈不撓的精神,「仁者愛人」的高尚道德。
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的功業報負,「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人閑落,月靜春山空」的天人共鳴都是西方文化所望塵莫及的。當世界文化的鐵蹄滾襲而來時,總將是任何保守力量所難以抵擋的。在這個物質利益至上的社會,越來越多的人追求者自己想要的物質生活。慾望、拜金、權利等都充斥著人們的生活,一步一步的侵蝕著我們的精神世界。越來越多的人崇尚「洋節」,昔日的傳統文化正一步步被淡忘。生活中的這些情況比比皆是。追求自己喜歡的,是沒錯。可這又何嘗不是對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一種漠視?那些我們都曾引以為傲的民族文化都去哪兒了?
我記得魯迅曾說:「唯有民魂是寶貴的唯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真有進步。」奧巴也曾說:「當中國忘記了自己的民族文化時就是我們攻打這個民族的時候。」覺醒吧!我希望我們用全部的聰明才智和熱血來傳承優秀民族文化,來構造我們祖國的輝煌。我們是龍的傳人,頭頂著祖國的藍天,腳踏著祖國的大地,血管里流著的是祖國的熱血,生命力延續的是中國的傳統文化!
篇二:行走在傳統文化中
水中的魚兒是可悲的,它於水,行於水,樂於水,卻將承載長河的聖物在舉手投足間忘卻。而魚間的水是無奈的,只能在時間的縫隙里嘆息,黯然流去。
其實我們何嘗不若魚?生於水,行於水,樂於水;又若魚,在舉手投足間忘卻水,忘卻我們的傳統文化。我是中國人,卻枉活十四年——對這片土地上承載的傳統文化知之甚少。
流淌的長河淹沒了無數的王朝,然而不會磨滅的是文化的夢。從古至今,唐詩、宋詞蘊涵著深沉的思想,傲然的風骨,婉約的情致,誠實的品質,始終散發著無盡的魅力。成為中國文學寶庫兩顆熠熠生輝的明珠。它就遊走在我們周圍在我們生活的空氣里呼吸,卻又一次又一次地被我們忽視,聽到了嗎?多少次它在低聲地哽咽?
時間太窄,指縫太寬,傳承了千年的唐詩宋詞何時才能驕傲地抬頭?何時才能被喚醒?痛哉,悲哉,悔哉!
彎彎的橋梁倒映在江面上,映出美滿的弧形,腳踏千里,尋回楚漢。公元前278年,秦國太尉白起揮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投汩羅江而死。傳說當地百姓投下粽子以防屈原遺體被魚所食,後逐漸形成一種傳統形式。後來人們把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稱為節,人們吃粽子,劃龍舟,以紀念這位愛國詩人。而有的只知道端午節吃粽子,為什麼不直接改為「粽子節」呢?中國人對韓國申請將「端午節」作為自己國家的節日很是憤憤不平。可又有什麼資格憤憤不平呢!還有多少人記得那位投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又有多少人知道端午節的由來。而這些韓國人卻知道,雖說端午節是我們的傳統節日,但有太多人都僅僅把它當作一個節日了,卻不知其內涵,像魚兒忘卻了水……
人不能忘本。不能忘卻這片土地沉澱出的散發淳香的「史記」,而這段我們不可或缺的歷史,卻被我們輕易地遺忘在了時間的長河中。這樣的我們,卻仍然仰天長嘯暢想未來。痛哉,悲哉,悔哉!
時間仍在向前飛逝,而在氤氳朦朧,雲卷雲舒間,大地在嘆息,那些忘卻了它的子民們。
其實我們不能如那魚一般。忘卻了水對它的恩情。,現在,將來,這片黃色的土地依舊孕育著我們,我們有什麼資格忘卻呢?
行走在傳統文化里,我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博大,觸摸到了歷史先賢的脈搏。願歷史長青,願壯志長存!
短文學(https://m.anwenxue.com/)
短文學微信號:anwenxuewang
㈩ 文化的力量作文怎麼寫
關於文化,在中央電視台三套,每天都要播出,平常沒有注意到,但就在這幾天中午,沒什麼節目可看的,就聽到了這一句話:文化是一種力量!覺得雖然只是一句普通的台詞,但說的非常貼切,非常屬實。文化就是一種力量!
文化,是在當今這個社會上,每個人必不可缺的東西,如果沒有文化,我們就沒有辦法在社會上立足。如果沒有文化,我們就無法與社會上層的人社交。如果沒有文化,我們就沒有資金來源,如果沒有資金,我們干什麼都不行。因為現在連一個洗碗工,都至少是高中生的學歷,可見現在的社會需要文化的積極。
文化是一種力量。大家可以想一想,假設我們沒有文化,那做什麼就不會成功。為什麼古時候的諸葛亮、姜子牙這些人會這么出名,是因為他們很聰明,有智慧,說白了,就是他們有文化,是知識分子。三國時期的赤壁之戰,大家一定不會陌生,這個故事一直流傳到現在。孫劉一起攻打曹操,曹操為了使大帆船在海上如履平地,就用鐵鏈把船連在一起,這樣就可以使士兵不暈船。但什麼事情都是兩面性的,雖然船是穩定下來了,但只要隨便攻擊一艘船,其他的船也會受到傷害。諸葛亮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想到了這一點,就用火攻,這就形成後來的歇後語——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就這樣,諸葛亮用文化,幾乎不費一兵一卒,就把曹操的水軍打得落花流水,重創曹操的水軍……
說了文化對我們的重要性,那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在我們學習文化知識時,一定不能分心,如果你又學這個,又學那個,最後反而什麼也不是,這樣就功虧一簣了。所以選擇學習時,一定要鑽進去,展開來,就一定達到勝利的彼岸了!
文化是必不可少的,只要我們把文化掌握好了,干什麼都可以成功。讓我們享受文化,愛戴文化!領略文化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