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如何保護和傳承木蘭文化

如何保護和傳承木蘭文化

發布時間:2022-05-13 23:12:53

『壹』 結合上面的材料和生活實際你認為思揚木蘭文化應該從哪方面著手

1、正確對待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通過社會實踐,進行文化創新。
2、藉助大眾傳媒對傳統文化進行宣傳和推廣普及,激發人們的興趣愛好,從而繼承傳統文化。

『貳』 如何保護與傳承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

1,繼承、借鑒與創新,並主動融入,是中國今後文化發展必由之路。

文化的建設,必須堅持繼承、吸收、創新。主要是有價值的東西,反映事物本質和規律,一些高尚品質。但反對無限拔高。中國傳統文化是在特定時期形成的,必定有其時代局限性,任何誇大其辭,都是錯誤的。

2,以時代的角度,以比較的觀點和方法看問題。

中國傳統文化是在漫長的古代歷史中形成的,是以封建社會文明為其背景。而西方文化,嚴格地說,是在文藝復興之前才逐漸形成,是以資本主義文明為背景的。

一個是封建色彩濃厚的文明,一個是資本主義色彩濃厚的文明,這就決定了中國傳統文化不可避免地存在落後性,在許多方面存在著薄弱之處,但也不能一味否決,而在於能否取其精華。

3,區別對待中國傳統文化優劣,有利於社會前進的腳步。

優:民本思想,商周時代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說法。荀子說:「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精神境界,孟子「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杜甫「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還有「位卑不肯忘憂國」、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

4,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新中國成立60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30年來,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保護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

為我國民族文化的健康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國家的支持下,朝鮮族農樂舞成功被列入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5,保護和利用相結合,對於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深入調查、科學研究的基礎上進行保護。要研究科學、有效的保護技術與方法,

否則會因為保護不當而遭受損失。實施整體保護原則,對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自身及生存空間兩個層面實施全方位保護。

『叄』 為弘揚木蘭文化提兩條建議

1 可以用多種藝術形式在現木蘭故事,表現木蘭精神
2 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肆』 結合上面的材料和生活實際,請你為弘揚木蘭文化提兩條合理的建議

結合上面的材料和生活實際弘揚木蘭文化提兩條合理建議:可以以能力論人才,不要有性別歧視。

『伍』 新洲藏家李森林淘到一冊《木蘭忠烈將軍救世真經》,花木蘭為何成了「神仙」

新洲藏家李森林淘到一冊《木蘭忠烈將軍救世真經》花木蘭成了「神仙」是因為當時的花木蘭的傳說是比較讓人振奮的而且是以國家情懷的核心精神,極具現實意義的。

可汗」後來卻成了「天子」此處學術界有爭議,了解一下就可以了,考試一般不會出現這個內容。該故事從隋代流傳至今,蘊涵了中國一千多年各個歷史階段的信息,涉及倫理、民俗、宗教、文學、藝術等多方面,具有珍貴的歷史研究價值。

想必我們也是對這個花木蘭的故事有著很大的尊重的。當時花木蘭也是比較強勢,是那個朝代比較有名的人,但是因為時代的變化。多數外地打工的。對花木蘭的傳說有點模糊不清了。

『陸』 政治: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是演講的還是什麼??(我以下的回答希望對你有用)
我國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國。五千年的古老文明,漫長的農耕文化歷史,以及56個民族多元化的文化生態,顯現了中華民族民間文化藝術資源十分豐富及天才的藝術創造,有極高的歷史價值,許多種類或世界獨有,或世界第一。然而,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速,受許多條件因素影響,我國原本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正遭受著猛烈的沖擊。

一、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處境堪憂

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界定,人類文化遺產可概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物質文化遺產,包括文化遺址、遺存、文物、文獻等;一類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是指以語言、文學、音樂、舞蹈、游戲、神話、禮儀、習慣、手工藝、建築術、技藝、技巧和瞬間表現形式傳承的文化遺存,是民俗文化、民間文化、民族文化的重要傳承方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最大特點是口耳相傳,訴諸視聽而疏於記錄和固態化。因而常常是轉瞬即逝的,不可再生的。一旦消亡或流失,在落後的記錄手段和技術條件下,基本無法恢復或再生。這就意味著民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雖然豐富,但也很脆弱。目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發掘整理和保護行動落後於它的消亡速度,呈現出岌岌可危的現狀,如民間戲曲、戲劇在衰落,年畫、剪紙、皮影正在逐漸消失。而與此同時,中華民族文化的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正吸引著世界目光。無論是「中國京劇歐洲行」的順利開展,崑曲和古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口頭文化遺產」名錄,還是《卧虎藏龍》獲奧斯卡獎項,都說明了中華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但是就在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得到越來越多世界認同的同時,許多的國家將許多本屬於我國的文化遺產納入本國家的文化產業戰略,對這一寶貴資源進行開發利用。從已經久遠的「敦煌」藝術的流失,景泰藍、宣紙技術被竊,到近年來美國《花木蘭》的高上座率,韓國的皇家音樂「申遺」(韓方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時,明確說明該項藝術源自中國),以及韓國欲奪我們的「端午節」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少林商標在美國搶注等事件屢屢發生,這在說明中國非物質文化獨特地位的同時,也向我們敲響了警鍾:如果我們行動遲緩,一些優秀的文化遺產將被他人「端走」,我國優秀的文化將被肢解。

二、在搶救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遇到的問題

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確定了對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優秀的民間藝術工作給予扶持的方針。各地政府對保護、搶救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積極行動,並取得了很大的成績。近些年,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已經開展起來。但也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種類繁多,普查力度不大。由於民間文化歷史悠久、種類繁多,加上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長期不被重視,政府部門的普查工作力度不大,至今對於我們民間文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整體狀況、存在種類數量和消失的狀況等認識不清,缺乏深入和廣泛的了解。

二是保護文化遺產的觀念滯後,資金技術貧乏,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價值缺乏正確的開發利用。如由於得不到政府的支持,資金不足,一些小規模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類的文化產業,在艱難的環境中自生自滅。旅遊市場對民間藝術遺產庸俗化的廉價開發,對社會造成文化誤導和原生態破壞。

三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缺乏法律保護依據。如對古代的科技、工藝、音樂、舞蹈、歷史聲音、歷史圖像、民族文物、民俗文物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既沒有科學的界定和權威的說明,也未能列入《文物保護法》的保護之下。我國現有的法律法規已不能適應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開展。

『柒』 木蘭文化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兒時讀木蘭辭時對木蘭其人其事之史實,一片茫然。待五十年代初,有機會到武漢市屬黃陂區(原為縣)進行工作和探訪,才驀然間得知原來從幼就欽仰的女中豪傑木蘭的故里就在黃陂。仔細踏訪,黃陂的山山水水中,點布著巍巍的木蘭山,山上有木蘭殿;立新店有將軍廟和木蘭冢;北鄉(雙龍鎮)有木蘭故里;還有紀念性的木蘭湖等等,編織成了一條斑瀾多彩的木蘭文化鏈。
史著如林的中國,關於木蘭的載記雖語焉不詳,但林林總總亦蔚為大觀。關於木蘭本事,最早的文字記載可推原到成於北魏,見於南朝陳代的《木蘭辭》。至兩宋時,收入《西文苑》、《文苑英華》、《樂府詩集》中。民國以來,成為中小學課文。唐代大詩人杜牧曾到黃陂,寫下了韻味深沉、清麗動人的《題木蘭廟》:「彎弓征戰作男兒,夢里曾經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拂雲堆上祝明妃」(見《樊川文集》),詩中說的是木蘭以女兒之身化妝男兒參加征戰,在邊塞上思歸,還到明妃王昭君墓前(拂雲堆,即今內蒙古之昭君墓青冢)去把酒。此詩成於唐會昌三年。《黃陂縣志》載記:唐武宗會昌三年,杜牧游木蘭山。此詩說明唐代時黃陂的木蘭崇拜已經很盛,怪不得後來宋代名儒程大昌讀了此詩後,在《演繁露》中,感慨系之:「觀杜牧此詩,既有廟貌,又曾作女郎,則誠有其人矣,異哉!」這首詩是黃陂木蘭事跡的最早記載。
近年來,黃陂區進行了扎實的史實、史料、史跡徵集、研究工作,並由黃鋰寫成《花木蘭將軍三考》。他提出木蘭是漢代人,家在黃陂。特別是史跡調查中,文中談到黃陂雙龍鎮(今木蘭山北之姚集鎮大城潭村)有許多從周代到六朝的文化遺存,而古籍中的《木蘭奇女傳》雲:「木蘭,姓朱,為湖廣黃州府西陵縣(今黃陂)雙龍鎮人。」而在木蘭山北坡立新店又有將軍墳,並發現文字依稀可辨的「敕建木蘭將軍墓碑序」。凡此都證明黃陂為木蘭故里。
筆者近年來檢閱史乘,亦有創獲。《古今圖書集成》將有關木蘭將軍的史事和山川地誌都列入該書「方輿匯編」、「方黃」、「黃州府部」」———N74卷中。其中收錄山川名勝、詩文史事條目頗豐。首先收入《木蘭歌》(即《木蘭辭》),意即表明木蘭辭所敘述的木蘭故事發生在黃州之黃陂。
《古今圖書集成》編纂體例嚴謹,匯羅資料精當,其對黃陂木蘭史事言之鑿鑿,誠木蘭故里在黃陂之有力證明。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0年05月10日第十版)

黃陂--花木蘭的故鄉 遺下漢冢思佳人

culture.cnhubei.com 文化湖北 3-30 8:50

荊楚網(楚天金報)記者 胡彩麗 鄭志方 通訊員 胡沛 實習生 程景年

花木蘭的愛情秘史

3月22日,武漢黃陂姚集鎮。初春的風攜帶著桃李花香,在溫和的陽光里。一位生活在兩千年前的同鄉,讓這片土地充滿了英雄的神奇色彩,並在兩千年後極大地改變了黃陂人今天的生活。

傳說西漢年間,黃陂姚集鎮大城潭村被叫作雙龍鎮。該鎮千戶長朱天祿和妻子趙桂貞婚後多年未孕,聽人指點食下木蘭花蕊,生下一女,取名木蘭。木蘭生性活潑好動,天資聰穎,7歲就被青獅嶺的道長和住持收為徒弟,修練武術。至今民間還流傳著木蘭童年時期的傳說,說她冒險到山洞裡採集夜明沙(蝙蝠的糞便)為同村瞎眼的奶奶治好盲症,使計謀讓一名當地的土財主捐資修橋……

木蘭18歲那年,單於進犯中原。木蘭既不忍讓年邁多病的父親再赴沙場,也不能違抗保衛國家的旨意,於是藏起女兒家的柔弱,喬裝成男子上戰場。在12年的戰爭生涯中,她靠食用一種草葯掩蓋自己女性的生理特徵,馳騁疆場,在血與火的世界裡拼殺,屢建奇功,獲封「木蘭將軍」。

可皇帝賜予其官職和封賞時,木蘭竟毅然請辭,並道出自己實為女子的真相,請求以平民身份返鄉,侍奉雙親。木蘭回到家鄉,第一件事,就是迫不及待地回歸女人的身份。

她的感情秘史少有人知。在戰爭中她與伍登將軍出生入死,默默相愛卻始終沒有道明心跡。等真相大白之後,伍登卻戰死沙場。於是,木蘭發誓終生不嫁。直至90歲高齡,木蘭在黃陂去世。

現在,黃陂木蘭山的玉皇閣,相傳就是木蘭將軍凱旋後,皇帝的賜冠之所。後人還建起木蘭坊、木蘭殿、木蘭將軍祠等,以褒彰紀念木蘭「忠孝勇節」的功勛和情懷。

美國人的免費廣告

1998年,美國迪斯尼公司製作的第一部以中國為背景的卡通片《花木蘭》席捲全球,這給黃陂的旅遊創造了一個驚人的奇跡。

1998年之前,木蘭山、木蘭湖景區每年的遊人不足百萬。1999年,遊客陡增至150萬。去年,景區接待遊客超過300萬人,旅遊收入超過3億元。今年,木蘭水鄉、清涼寨以及雲霧山等系列旅遊點,也在建設之中。木蘭品牌,從一個僅幾十平方公里的木蘭山,延伸到947平方公里的木蘭生態旅遊區,佔去全區面積近半,成為全國最大的生態旅遊區,成了名副其實的「武漢後花園」。另外,還有四萬村民吃起了「旅遊飯」,經營「農家樂」,從此走出貧窮步入小康,有的農戶在五一、十一黃金周期間,月收入超過了4000元。

與此同時,黃陂區還抓住「木蘭」文化,從1999年起就開始舉辦「木蘭文化旅遊節」,借節招商引資,先後引進項目50多個,協議資金就達10多億元,並投資1.7億元建設基礎設施,讓景區錦上添花。

鄂豫之間木蘭之爭

當「花木蘭」文化在湖北武漢開花結果的同時,一場沒有硝煙的紛爭也暗地展開。河南虞城宣稱,木蘭乃河南虞城人,並也有木蘭祠、木蘭陵園等為證。除此之外,木蘭故里還有宋州、商丘、亳州、譙郡和延安之說。

雖是一個傳說,但在黃陂卻有墓為證。木蘭山腳北坡是木蘭將軍祠所在。院內有一大土冢,內是一座磚結構的漢墓。發掘時,其上還散布著板瓦殘片,飾粗繩紋,是典型的漢磚漢瓦。其碑文雖已模糊不清,卻依稀可辨「赦建木蘭將軍墓碑序」等幾個字。這就是傳說中的木蘭將軍墓。

木蘭究竟是哪裡人?晚唐詩人杜牧有詩歌為佐證。當年,他游覽黃陂木蘭山和將軍祠後,對木蘭將軍的功績大發感慨,作詩一首:彎弓征戰作男兒,夢里曾經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拂雲堆上祝明妃。明《木蘭古傳》也載:木蘭將軍黃郡西陵人,姓朱,父天祿……」

「木蘭轉戰萬里,到處都留下了她的蹤跡,加之木蘭沒有在朝廷當官,正史上沒有留下記錄,所以出現紛爭是很正常的。」黃陂區木蘭研究會會長明德運在談論木蘭之爭時說道。

河南各地和黃陂均以能擁有與木蘭相關的文化而引以為豪,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木蘭品牌為大家所珍視,木蘭精神已深入人心。花木蘭,已經不單單為黃陂所獨享,她已經上升為中華民族所共有的文化遺產,值得所有中國人永遠珍惜和保護。

但是,黃陂在這場爭奪戰中,不會謙讓。記者了解到,有關方面正在設法保護這筆文化遺產,讓花木蘭長住娘家——黃陂。

『捌』 木蘭山有多少年歷史

木蘭山歷史黃陂木蘭山
木蘭文化之源、千年香火聖地、著名革命搖籃、國家地質公園——木蘭山,地處武漢市北部,距漢口火車站50公里,主峰海拔582.1米,景區面積78平方公里,為湖北省自然保護小區、省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木蘭山是花木蘭將軍故里,始稱於南齊永明三年(公元485年)。唐武宗會昌三年(公元843年)大詩人杜牧登木蘭山題寫了千古名句《題木蘭廟》:「彎弓征戰作男兒,夢里曾經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拂雲堆上祝明妃。」木蘭殿、祈嗣頂、棋盤石、木蘭花樹……,這里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蘊藏著的都是木蘭將軍的最動人傳說、傳承著的都是「忠、孝、勇、烈」的木蘭精神。木蘭山七宮八觀三十六殿,宗教活動始於隋唐,盛於明清,供奉神像一千餘尊,佛道兩教共處一山,全國罕見。木蘭山菩薩應近又應遠。每年來自鄂、豫、皖、湘、贛五省遊人香客絡繹不絕,特別是每逢宗教節日,這里更是盛況空前。「秋收起義的隊伍上了井岡山,黃麻起義的隊伍上了木蘭山」。這里是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七軍(後編入紅四方面軍)誕生地。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李先念、陳少敏、徐海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及劉鄧大軍一縱都曾在這里進行過長期的革命斗爭。毛澤東1955年9月在《中國農村社會主義高潮》的序言中提及:「湖北黃陂縣有座木蘭山。」「木蘭山的革命烽火燃遍了大別山」。李先念、徐向前、陳再道等革命前輩都曾興然為木蘭山揮毫題詞。
木蘭山高壓、超高壓藍片岩變質帶及大量的紅簾石地質遺跡是研究中國中央造山帶的金鑰匙,7.5億年前這里是三葉蟲的故鄉,這里曾經海沸天搖,這里被中外地質專家譽為不可多得的天然地質博物館。春日鳥語花香,夏季雲霧繚繞,秋天層林盡染,冬看銀妝素裹。清幽宜人,峰迴路轉,佳境薈萃,鬼斧神工,如仙如幻。明朝屠達盛贊:「木蘭山為西陵最勝,蓋三楚之極觀。」

『玖』 請你為弘揚木蘭文化體兩條合理化的建議

①在中小學大力開展傳統文化教育,通過多種教育方式,讓廣大青少年了解和繼承傳統文化的精髓,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代代相傳;②相關部門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把傳統文化融入人們的生活,讓更多的人認識中國文化的魅力。③有關部門要利用法律、行政等手段保護好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等。

閱讀全文

與如何保護和傳承木蘭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9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9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4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2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