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流行文化和主流文化存在什麼樣的區別和聯系
我認為,流行文化就是新穎、新興的文化元素,例如搖滾樂、時尚裝束等等;
主流文化也就是傳統文化,即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
主流文化(即傳統文化)經歷了歷史長河的長期洗刷和積淀,所以精華要多於糟粕;它更傾向於精神文明。
而流行文化尚未經歷過歷史如此的考驗,所以其中涵括了不少應受唾棄的糟粕文化;它更傾向於物質文明。
我想這就是它們最大的區別。
當然了,流行文化不可能憑空而出,它肯定是在主流文化的基礎上才發展起來的;它肯定跟主流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從某種意義上說,現代流行文化是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產物,是自由的產物,是文明進步的產物。
所以,雖然流行文化只是傳統文化的延伸物,所含糟粕也較多,但是,它可以說是人類思想騰飛、體制進步的主要體現之一。
❷ 當代流行文化的概念
流行文化(PopularCulture)屬於文化的范疇。在學術發展史上,"文化"一直是最復雜的術語之一。最早在科學意義上為"文化"下定義的是英國文化人類學的奠基人泰勒,1871年,他在其代表作《原始文化》中寫道:"文化或文明,就其廣泛的民族學意義來講,是一復合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以及作為一個社會成員的人所習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習?quot;1。這之後,至20世紀50年代初,文化定義已經有164種之多。著名學者T.伊格爾頓在其最新的大作中指出,文化這一術語一直是在對立的兩極之間被使用:它太寬泛又太狹窄、太充滿"人類學"的無所不包又太局限於美學意義上的思辨性2。20世紀90年代,一些人類學者認為,文化定義可以歸納為兩種,一為社會結構意義上的文化,另一是個體行為意義上的文化。前者指的是一個整體社會中長期、普遍起作用的行為模式和行動的實際准則,這些模式在那些給事件和人際關系以明顯結構的形態和反復出現的周期規律性中呈現出來,並且構成常被歸為"生活方式"的那種東西。結構功能主義學派的巨擘拉德克利夫-布朗就持此觀點。後者是個體習得的產物,包括一個人類群體成員為了在他參與活動的這個群體中被相互接受地交往而必須知道的東西。據此認識,文化不必為該社會甚或該群體所有成員所共享,而是在相互學習的過程中,有關成員彼此授受意義,以至這些意義能夠使他們達到共同的目標,因為他們建立了共同的理解和文化的想像。
著名學者R.威廉斯區別了三種定義文化的方式:(1)用來"描述知識、精神與美學發展的一般進程"。(2)用來指涉"一個民族、一個時期、一個團體或整體人類的特定生活方式"。(3)用來象徵"知識,尤其是藝術活動的實踐及其成品"3。他本人則贊成文化的第二種定義。湯林森指出,"所謂特定的生活方式,顯然脫胎於泰勒式的復雜整體之文化觀"。他接著指出,一個文化只是指涉一個群體的獨特生活方式,"這在現代(西方)思想史上,極具意義。比如,在學院之內,再沒有比人類學更是以文化作為其研究對象了,但人類學得以成立的一個奠基概念,卻正是這樣的一個認定"4。在文化的"人類學"定義基礎上,威廉斯接著提出了思考和分析文化的思路:首先,文化人類學的思路,將文化看成特定生活方式的描述;其次,文化表達了某種意義和價值標准;最後,對文化進行分析工作,應當是對明確或含蓄地存在於特定生活方式和特定文化中的意義和價值標准進行分類,將文化的"復雜組織"看成特定的生活方式。
流行文化的定義與文化的定義一樣,也是眾說紛紜。首先,關於"流行"這個詞,威廉斯認為有四種意思:"被許多人特別喜歡的";"較低等的製品";"希望贏得人們喜歡而蓄意製造的作品";"那些事實上是為自己而製造的文化"5。很清楚,任何流行文化的定義都將會把文化的不同意義與流行的不同意義進行結合,從而產生不同的組合。因此,文化理論與流行文化銜接的歷史,就是這兩個概念在特定的歷史和社會背景內,被研究者以不同方式組合的歷史。
一般來講,流行文化是與高雅文化相對而言的。高雅文化一?quot;包括如古典音樂、嚴肅小說、詩、舞蹈、高雅藝術和其他為相對較少的並受過教育的人們欣賞的作品"6。流行文化則是被普遍喜歡和熱烈追隨的文化,其主要功能是娛樂。如吉登斯就這樣定義:"術語流行文化指的是被成千上萬或幾百萬人觀看、閱讀或參與的娛樂"7。海蒂茲進一步具體指出:"流行文化就是那類普遍可得的人工製品:電影、錄音錄像帶、CD或VCD、時裝、電視節目、溝通和交流的模式等"8。根據上述文化與流行的討論,我們也可以簡單地用一句話將其界定為:許多人實踐和追隨的一種普遍的生活方式。
但事情遠非如此簡單。一些學者指出,雖然流行文化的"流行"肯定有一定的數量,因此判斷流行文化需要一個量的標准,但困難在於,我們無法制定這一標准。例如,1990年,帕瓦羅蒂使普契尼的《今夜無人入睡》列為英國流行歌曲暢銷榜的第一位,但即使高雅文化最挑剔的捍衛者也決不會將帕瓦羅蒂或普契尼排除在圈外。因此,對於量的標準的問題應當謹慎。我們可以確定的是:流行文化基本上(並不是絕對的)是擁有大量追隨者的,但擁有大量追隨者的並不一定都是流行文化。
進一步的研究引起了更多的爭議:一些學者指出,流行文化是被排除在高雅文化之外的文化,即那些不能達到高雅文化所需標準的文化文本和實踐就是流行文化。這些學者堅持流行文化是大眾生產的商業文化,而高雅文化是個體創造性努力的成果。後者應得到道德和美學的贊揚,而前者只需進行社會學的考察。另一些學者進一步指出,流行文化就是"大眾文化"、是毫無希望的商業性文化,是大眾生產的、為大眾所消費的文化,其觀眾是一群沒有辨別力的消費者,該文化本身是有固定格式和具有操縱性的。還有些學者反對上述觀點,認為流行文化是淵源於"人民"的文化,他們不同意那種認為流行文化是強加給"人民"的觀點,強調流行文化是"人民"的真正文化,它是作為民俗文化的流行文化、是為人民的人民文化。
此外,流行文化的定義還通常與"意識形態"這個概念纏繞在一起。絕大部分學者認為意識形態是文化研究的核心概念,如G.特納指出,這個詞是"文化研究中最重要的術語"9。J.卡瑞甚至指出,"文化研究或許更應當、也更確切地被叫做意識形態研究"10。P.布迪厄在研究文化的消費時,也指出文化具有"有意或無意地傾向於將社會差別合法化的社會功能",文化差別經常被用來支持階級差別。他舉例指出,口味(taste)就是一個深刻的意識形態話語:其功能是"階級"的標記,意指社會經濟地位和特定的生活質量或"格調"層次11。法蘭克福學派、阿爾都塞和葛蘭西等人也都是從意識形態這個角度來定義流行文化的。
二
流行文化研究與文化研究一樣,一直是一個跨學科的研究領域,涉及文學及其批評、歷史、心理分析、文化人類學和社會學等學科。流行文化研究可追溯至19世紀英國文化與文學的研究傳統。具體講,主要是建立在19世紀中葉英國M.阿諾德(M.Arnold)思想的基礎上,並在利維斯(R.Leavis)及其信徒的理論和實踐中發展起來的。
阿諾德的文化觀點是以截然對立為主要特徵的,這在他代表作的題目《文化與混亂》上亦可體現出來。雖然他的研究基本未涉及流行文化,但他開創的一個觀察、特別是勾畫文化領域的特定視角對流行文化的研究產生了影響。在阿諾德的觀點中,最重要的是將文化定義為"這個世界被思考和被解說的最好的東西"。雖然阿諾德從未定義過流行文化,但從他的著作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他認為"混亂"是工人階級文化的本質特徵,新都市和產業工人階級活生生的文化就更是如此。對阿諾德來講,工人階級文化在象徵社會和文化墮落上,亦即對社會和文化權威的瓦解上具有重要意義。他將當時的英國社會分為野蠻人(貴族)、市儈(中產階級)和平民(工人階級)三個階層,認為市儈是社會數量最多的部分,但缺乏美與智的內涵,必須用教育感化他們。
http://www.study888.com/lunwen/jiaoyu/yyx/200412/1386.html
❸ 什麼是傳統文化什麼是流行文化
傳統文化
文化是個比較模糊的概念,其核心是作為精神產品的各種知識,其本質是傳播。
傳統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除了儒家文化這個核心內容外,還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態,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傳統文化是起源於過去、融合現在與未來的動態的主流觀念和價值取向,作為一種意識形態的存在,廣泛影響人們的思想和行為。
流行文化的定義與特點
*流行文化並不容易被定義。流行文化是時裝、時髦、消費文化、休閑文化、奢侈文化、物質文化、流行生活方式、流行品味、都市文化、次文化、大眾文化以及群眾文化等概念所組成的一個內容豐富、成分復雜的總概念。這個總概念所表示的是按一定節奏、以一定周期,在一定地區或全球范圍內,在不同層次、階層和階級的人口中廣泛傳播起來的文化。(高宣揚,p80)
我們所探討的流行文化是指在文藝復興之後,也即在資本主義文化產生和澎勃發展之後,才具有現代基本含意的那種文化。
現代流行文化是同資本主義的發展緊密相關的社會文化現象。在某種意義上說,現代流行文化是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產物,也是它的文化的一個重要構成部分。(高宣揚,p86)
*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的資本主義社會,已經進入以消費文化的生產為主的新時代。在這時代中流行文化具有的特點
1. 流行文化更加縮短其生產和在生產的周期
2. 流行文化採取更多
3. 流行文化界主於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成果,更加技術化和技術復制化
4. 流行文化隨哲電子化和技術化的發展,採取數字化和往絡化的途徑,越來越符號化和幻影化
5. 流行文化的內容和形式的相互關系發生了顛倒現象,當代流行文化將其形式的變化列於比其內容更加優先的地位
6. 流行文化更多地採用神秘化的形式,離開理性主義的傳統文化形是越來越遠,神秘性作為流行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徵無非就是「不可理解性」或者甚至就是某種「不需要理解的東西」
7. 流行文化更多地同「性」和身體結合在一起,以至於可以說當代流行文化幾乎等於性和身體的特殊文化
8. 流行文化更加消費化和商業化。
❹ 流行文化是什麼這個概念與營銷和消費者行為有何關系
流行文化並不好界定,流行文化是時尚,時尚的內容,消費文化,休閑文化,奢侈品文書,物質文化,流行的生活方式流行的品味等。
流行文化會對消費者的消費行為產生影響,商家要把握好這一潮流善於利用流行文化對消費者進行引導。
❺ 什麼是流行文化,其具體內容包括哪些
流行文化並不容易被定義。流行文化是時裝、時髦、消費文化、休閑文化、奢侈文化、物質文化、流行生活方式、流行品味、都市文化、次文化、大眾文化以及群眾文化等概念所組成的一個內容豐富、成分復雜的總概念。這個總概念所表示的是按一定節奏、以一定周期,在一定地區或全球范圍內,在不同層次、階層和階級的人口中廣泛傳播起來的文化。
❻ 流行文化很有特點,你喜歡這種文化嗎
流行文化是和高雅文化相對而言的,一般指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主要功能就是娛樂,如電視節目、電影、時裝等,具有大眾化、商業性、多元性等特點。
概括地說,流行文化具有其兩面性,積極和消極面並存。
高壓生活下,資本變得何其重要,人人都擠進生活的罐頭,被帶向沒有歸屬的未來。實際上,大部分「打工人」都是像螞蟻一樣在討生活,各色職場的幕布缺乏興趣的點綴,通勤路上沒有鳥語花香,在擁擠與喧囂中的格式化的軀體變成一座飄盪的空城,置身於陌生的車輛中。此時的學霸去追求流行文化,精緻利己主義未必膚淺,名與利並非洪水猛獸。另一方面,他們在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也在給社會做出表率。流行文化正是給人帶來快樂。
總的來說,流行文化具有其兩面性。在其商業性的可批判之外,也有其積極性。
❼ 什麼叫現代流行文化
流行文化是社會上大多數成員參與,並以物質或非物質的形態表現出這個時代人們的心理狀況與價值取向的社會文化,它通常藉助於這個時代先進的媒介工具傳播與消亡,並對社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流行文化以商品經濟為基礎,以大眾傳媒為載體,以娛樂為主要目的,以流行趣味為引導,包括時裝、時髦、消費文化、休閑文化、奢侈文化、物質文化、流行生活方式、流行品味、都市文化、次文化、大眾文化以及群眾文化等。
滿意請採納謝謝
❽ 什麼是流行文化
-- 什麼是流行文化?
流行文化的定義與特點
*流行文化並不容易被定義。流行文化是時裝、時髦、消費文化、休閑文化、奢侈文化、物質文化、流行生活方式、流行品味、都市文化、次文化、大眾文化以及群眾文化等概念所組成的一個內容豐富、成分復雜的總概念。這個總概念所表示的是按一定節奏、以一定周期,在一定地區或全球范圍內,在不同層次、階層和階級的人口中廣泛傳播起來的文化。(高宣揚,p80)
我們所探討的流行文化是指在文藝復興之後,也即在資本主義文化產生和澎勃發展之後,才具有現代基本含意的那種文化。
現代流行文化是同資本主義的發展緊密相關的社會文化現象。在某種意義上說,現代流行文化是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產物,也是它的文化的一個重要構成部分。(高宣揚,p86)
*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的資本主義社會,已經進入以消費文化的生產為主的新時代。在這時代中流行文化具有的特點
1. 流行文化更加縮短其生產和在生產的周期
2. 流行文化採取更多
3. 流行文化界主於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成果,更加技術化和技術復制化
4. 流行文化隨哲電子化和技術化的發展,採取數字化和往絡化的途徑,越來越符號化和幻影化
5. 流行文化的內容和形式的相互關系發生了顛倒現象,當代流行文化將其形式的變化列於比其內容更加優先的地位
6. 流行文化更多地採用神秘化的形式,離開理性主義的傳統文化形是越來越遠,神秘性作為流行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徵無非就是「不可理解性」或者甚至就是某種「不需要理解的東西」
7. 流行文化更多地同「性」和身體結合在一起,以至於可以說當代流行文化幾乎等於性和身體的特殊文化
8. 流行文化更加消費化和商業化。
❾ 流行文化的概念、特性,流行文化的分析方法
一、概念:流行文化也稱為青年文化,指那些從主流文化中分化出來的一些短期內為社會所接受、被社會大眾吹捧的文化趨勢。
二、特性:
1.娛樂性和休閑性
因為流行文化的娛樂性質能給各階層帶來輕松愉快和享樂的感覺,所以才能引起社會大眾的追捧。娛樂和休閑是並存的,社會成員如果沒有閑暇就不可能享受娛樂。現代社會的節奏加快、壓力加重,人人都在爭分奪秒地工作,為了釋放生存和工作帶來的壓力,大家都需要在休息時間利用娛樂調劑生活。
2.大眾性和通俗性
多數社會成員參與的文化活動才能被稱作流行文化現象,要想得到多數人的參與,必然要沖破各種限制,因此只有非專業的、通俗文化的低門檻,才能使大多數人比較容易入門,才可能談得上欣賞和消費文化產品,參與文化活動。
3.消費性、商業性和產業性
大多數人共同感興趣的事物,就會產生消費需求,為了滿足大眾的消費需求,自然就出現了打造滿足大眾文化需求的生產商。同時也出現了生產文化商品的企業,由此形成文化產業。
4.時效性
既然流行文化具有商業性質,就決定了文化產業具有營利的目的,要想持續地實現利潤指標,就必須經常實行文化產品的更新換代,所以代表某段時期時尚潮流的流行文化必然會過時,而被新的時尚潮流所取代。
流行文化的娛樂性、休閑性、大眾性、通俗性、消費性、商業性、產業性、時效性等性質決定了它是與嚴肅的、高雅的、精英的、專業的、經典的、傳統的、鄉土的、民族的、精緻的、公益的等性質的文化相區別的文化。
❿ 流行文化很有特點,它有哪些分支
流行文化是一個內容豐富、成分繁雜的總定義,並不易被界定。總體而言是它按一定周期時間節奏感、在一定范疇內,在不一樣層級、階級和階層的人口數量中不斷發展起來的文化。那麼,從總體上流行文化都有什麼特點呢?有這四大特點,
如同我們去審美觀名模呂燕,假如依照老舊的目光,顯而易見是不符合審美觀邏輯性的,可是今日來看,她便是」漂亮」新時尚;再看芙蓉姐姐,大家不必用美或丑去圈定她,以娛樂的心理狀態報之一笑足矣,她就早已完成了流行的言表。打破故步自封,在風雲變幻的流行時期,演客塵煙,看客如雲,不必厚此薄彼,都不過是全員娛樂的一場盛會
在我國自20新世紀90時代後期,因為各種各樣文化傳媒中間的猛烈市場競爭,及其處於特殊歷史時間情況中的電視機消費人群的娛樂要求的提升,電視機的娛樂化趨向愈來愈顯著,「新還珠格格」、「鄉愛」那樣的娛樂消遣性電視連續劇風靡一時,「開心辭典」、「好運52」那樣的游樂綜藝節目也摩肩接踵,「超女」、「我型我秀」大中型全員唱歌選秀節目也是風雲變幻。
這種娛樂性綜藝節目,用無深層但卻輕輕鬆鬆怡情養性的敘述設計風格主要表現出令人激動而又刺激性的視覺覺得。媒體內容的目地並不是有意傳送特殊實際意義的內容,而只是是為了更好地」娛樂」,讓大家跳出來自我封閉的室內空間,進到另一個想像的全球,沉浸在擬態的行動和心態中。在這種娛樂性綜藝節目中,「大家不由自主地走入了一個團體的夢幻2當中,一個對自身的人生道路工作經驗開展了理想的幻景當中,共享資源一種被文化商品生產製造出去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