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氈房在哪個文化區

氈房在哪個文化區

發布時間:2022-03-05 20:24:01

『壹』 哈薩克族的氈房有著怎樣的歷史來源呢

新疆哈薩克族的氈房歷史比較悠久。漢武帝時嫁給哈薩克族祖先烏孫王的江都公主劉細君在《黃鶴》歌中唱到:「穹廬為室兮氈為牆,以肉食兮酪為漿……」這首詩中就描寫了氈房。看來,哈薩克的氈房最少也有最少兩千年的歷史了。

氈房高一般在三米左右,佔地面積二三十平方米,四周是環形的氈牆,上面是圓形的屋頂。氈房的骨架是戈壁灘上的紅柳木做的;外圍的牆籬是用芨芨草編的;橫豎交錯成菱形的圍牆也是用細紅柳木做的;連接的材料是牛皮繩和牛筋;門框和門用松木製作。除此之外,要用大量的氈子和毛繩,整個氈房不用一枚釘子。牧區的哈薩克族一年要搬十幾次家,除冬季外,一年三季都要住這種氈房。這種氈房不僅具有便於攜帶、堅固和輕便等優點,而且,拆卸和安裝也很容易,一般兩個多小時即可「蓋」起來,所以很受牧民的歡迎。

『貳』 氈房有什麼特點

新疆哈薩克族的氈房歷史比較悠久。漢武帝時嫁給哈薩克族祖先烏孫王的江都公主劉細君在《黃鶴》歌中唱到:「穹廬為室兮氈為牆,以肉食兮酪為漿……」這首詩中就描寫了氈房。看來,哈薩克的氈房最少也有最少兩千年的歷史了。
氈房高一般在三米左右,佔地面積二三十平方米,四周是環形的氈牆,上面是圓形的屋頂。氈房的骨架是戈壁灘上的紅柳木做的;外圍的牆籬是用芨芨草編的;橫豎交錯成菱形的圍牆也是用細紅柳木做的;連接的材料是牛皮繩和牛筋;門框和門用松木製作。除此之外,要用大量的氈子和毛繩,整個氈房不用一枚釘子。牧區的哈薩克族一年要搬十幾次家,除冬季外,一年三季都要住這種氈房。這種氈房不僅具有便於攜帶、堅固和輕便等優點,而且,拆卸和安裝也很容易,一般兩個多小時即可「蓋」起來,所以很受牧民的歡迎。
整個氈房看起來用的東西不多,但建造一個氈房得花很大力氣。因為所有的建材全部是用手工加工而成的。就拿作為牆籬的芨芨草來說,都要長短、粗細一致,每根都繞有紅、黃、綠、白、黑等色毛線,並要排成美麗、和諧的圖案。一座氈房幾乎要用上千根芨芨草,這得花多大功夫啊。
氈房的大小是根據房牆的多少來定的。一般的氈房多用六塊氈牆。每塊房牆寬約2~3米,高約1.7~2米;如果人口多,經濟條件好,可建造8~10塊房牆的氈房。普通的氈房造價在2007年可達到四五千元。
氈房的設計者和建造者,不僅使氈房輕便耐用,而且富有濃厚的民族藝術特色,扎圍牆用的彩色主帶,寬約20~40公分。全部是用五顏六色的毛線織成的,花紋美麗大方。這種綵帶主要用於捆房牆和房桿的接頭處,不僅起到使氈房牢固的作用,而且使氈房顯得「富麗堂皇」。房門製作的也很講究,並雕有花紋和繪有圖案,吊在門上的氈子也用彩色的絨線,綉出各種鮮艷奪目的圖案,顯得大方,又富有藝術感染力。
也許有的氈房在外表看,不怎麼起眼,但在內部卻布置的大方、合理,井井有條,試想在一個只有30多平方米的氈房內,既要有「客廳」、「卧室」,又要有「伙房」、「庫房」。要安排得好是不容易的。氈房的門一般朝東開。氈房的前半部分放物品、用具,後半部分住人、待客。有時三代人要住在一個氈房裡,他們也會安排得很好。進門左上方是兒子和兒媳婦的床位,床前掛有緞幔;正中上方擺被、褥、衣、箱等物;右上方是主人的床位,有的還設有特製的床,一般不允許晚輩在上面坐卧,正中的衣物箱子前,鋪有華麗的氈子和地毯,是客人坐的席位;右下方擺有食物和飲具;左下方放置牲畜用具和獵具;正中央的天窗下放鐵皮爐。氈房的四周幾乎擺滿了東西,中間還留有很大的空隙,一般來十幾位客人也不顯得擁擠,有時在氈房裡舉行賽歌會、音樂會和舞會,可想而之這草原上的「白宮」容量有多大。

『叄』 氈房是哪個民族的

氈房是蒙古民族特有住房,也叫做蒙古包,可以隨時搬走,非常靈活,適合放牧用,也是蒙古族人率先使用的,是非常特有的,一般以白色為主。

『肆』 作文:氈房的來歷總寫,原因,風俗,建法,材料,文化意義。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游牧民族之一,從事畜牧業有著悠久歷史,為了適應游牧生活,他們早在兩千多年前就發明了氈房,氈房結構簡單,牢固,易於拆裝,不但可以隨意搬動,而且攜帶方便,

氈房堅固耐用,居住舒適,具有防寒,防雨,防震,氈房內空氣流通,陽光充足,多數氈房用白色毛氈製成的。氈房主要由《柵欄,房牆,圍牆》《房桿,撐桿》《頂圈》《門》《房氈》五部分組成氈房的大小決定於房牆塊數的多少,一般分為四種:簡易小氈房,4塊、6塊、8塊房牆的氈房。簡易小氈房,哈薩克語稱「闊斯」(kos)。這種小氈房為圓錐形,沒有房牆,房桿是直的,用數十根木桿斜撐而成骨架,木圈頂一般是正方形或圓形,房桿直接插入木圈頂的洞眼內,房桿周圍不圍芨芨草牆籬,只圍帲氈。這種小氈房輕便,易於拆卸、安裝和攜帶,只是裡面空間太窄,住人不多。多用於轉場途中的臨時住房,特別適用於野牧駱駝、遠征、打獵和游覽等。氈房高一般在三米左右,佔地面積二三十平方米,四周是環形的氈牆,上面是圓形的屋頂。氈房的骨架是戈壁灘上的紅柳木做的;外圍的牆籬是用芨芨草編的;橫豎交錯成菱形的圍牆也是用細紅柳木做的;連接的材料是牛皮繩和牛筋;門框和門用松木製作。除此之外,要用大量的氈子和毛繩,整個氈房不用一枚釘子。牧區的哈薩克族一年要搬十幾次家,除冬季外,一年三季都要住這種氈房。這種氈房不僅具有便於攜帶、堅固和輕便等優點,而且,拆卸和安裝也很容易,一般兩個多小時即可「蓋」起來,所以很受牧民的歡迎。 整個氈房看起來用的東西不多,但建造一個氈房得花很大力氣。因為所有的建材全部是用手工加工而成的。就拿作為牆籬的芨芨草來說,都要長短、粗細一致,每根都繞有紅、黃、綠、白、黑等色毛線,並要排成美麗、和諧的圖案。一座氈房幾乎要用上千根芨芨草,這得花多大功夫啊。 氈房的大小是根據房牆的多少來定的。一般的氈房多用六塊氈牆。每塊房牆寬約2~3米,高約1.7~2米;如果人口多,經濟條件好,可建造8~10塊房牆的氈房。不僅使氈房輕便耐用,而且富有濃厚的民族藝術特色,扎圍牆用的彩色主帶,寬約20~40公分。全部是用五顏六色的毛線織成的,花紋美麗大方。這種綵帶主要用於捆房牆和房桿的接頭處,不僅起到使氈房牢固的作用,而且使氈房顯得「富麗堂皇」。房門製作的也很講究,並雕有花紋和繪有圖案,吊在門上的氈子也用彩色的絨線,綉出各種鮮艷奪目的圖案,顯得大方,又富有藝術感染力。 也許有的氈房在外表看,不怎麼起眼,但在內部卻布置的大方、合理,井井有條,試想在一個只有30多平方米的氈房內,既要有「客廳」、「卧室」,又要有「伙房」、「庫房」。要安排得好是不容易的。氈房的門一般朝東開。氈房的前半部分放物品、用具,後半部分住人、待客。有時三代人要住在一個氈房裡,他們也會安排得很好。進門左上方是兒子和兒媳婦的床位,床前掛有緞幔;正中上方擺被、褥、衣、箱等物;右上方是主人的床位,有的還設有特製的床,一般不允許晚輩在上面坐卧,正中的衣物箱子前,鋪有華麗的氈子和地毯,是客人坐的席位;右下方擺有食物和飲具;左下方放置牲畜用具和獵具』正中央的天窗下放鐵皮爐。氈房的四周幾乎擺滿了東西,中間還留有很大的空隙,一般來十幾位客人也不顯得擁擠,有時在氈房裡舉行賽歌會、音樂會和舞會,可想而之這草原上的「白宮」容量有多大!

『伍』 氈房主要分布地區

氈房,哈薩克語之為稱「宇」,它不僅攜帶方便,而且堅固耐用,住居舒適,並具有防寒、防雨、防地震的特點。房內空氣流通,光線充足,千百年來一直為哈薩克牧民所喜愛,由於是用白色氈子做成,氈房裡又布置得十分講究,人們稱之為白色的宮殿。它是哈薩克族先民的重要創造。
幾千年來哈薩克族是逐水草的游牧民族,為了適應游牧生活,就創造了氈房,以便於其游牧遷徙。遠在西漢時,遠嫁至烏孫的細君公主就說其生活是「穹廬為室兮旃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穹廬就是指的氈房,從中可知,氈房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由於哈薩克族主要從事畜牧業,為了適應游牧生活的需要,他們的先祖創造了一種造型別致,具有民族風格的建築——氈房。
氈房是哈薩克族民間建築,適宜於春、夏、秋季轉場搬遷的一種簡易住房。冬天則在冬季牧場(俗稱「冬窩子」)修建平頂土房。氈房由圍牆、房桿、頂圈、房氈、門組合而成,分為上下兩部分。下部為圓柱形,上部為穹形。下部圓柱形四周是用橫豎交錯相連而成的紅柳木柵欄構成的圍牆。頂部有天窗,覆以活動的氈子,用以通風。有的房頂氈上飾有紅色或其他色彩圖案。氈房門較小,是雕刻著花紋的雙扇木板門,哈薩克語稱「斯克爾菜烏克」,一般高1.5米,寬0.8米,離地面較高,以防積雪和嚴寒,門多開向東南,以避北風,氈房門外掛有用芨芨草草編織的夾有一層花氈的門簾,冬春天放下門簾擋風雪,夏天捲起,通風涼爽。氈房內都備有長木桿,用來預木圈頂的頂氈。
氈房一般分為四種:簡易小氈房,4塊、6塊、8塊房牆的氈房。氈房內的陳設與布置都有一定的講究,一般分住人、待客、堆放物品與做飯等幾個部分。進入氈房中間對著天窗處是做飯的地方。氈房上半部鋪有一塊大地毯,地毯上面的撐桿上掛有帷簾,地毯上白天是吃飯和接人待客的地方,晚上用帷幕分開,作為卧室。
冬房:哈薩克牧民一般從11月至來年4月住在冬牧場。冬牧場的房屋一般建在避風雪的河谷或山谷中。這種房屋結構結實耐用,形狀是圓頂式樣,哈薩克語稱之為「雪夏拉」,多用木料或石料製成。房屋外形是四方平頂,屋內有鐵皮爐子或土砌爐灶。圍牆是用石塊或土坯砌成,高約2.5米,上面有許多撐桿式的細木椽,椽子下端固定在圍牆頂上,上端則連接在房子的頂圈,然後放上編織好的葦席或樹枝條,屋內頂上4根或6根頂柱,上面再抹上一層草泥。哈薩克族人民一般就在這種房屋裡過冬。
我國的哈薩克族主要分布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木壘哈薩克自治縣和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少數分布於甘肅省阿克賽哈薩克自治縣和青海省海西蒙古族哈薩克族自治州。

『陸』 氈房是哪個民族的風俗

氈房,哈薩克語之為稱「宇」,它不僅攜帶方便,而且堅固耐用,住居舒適,並具有防寒、防雨、防地震的特點。房內空氣流通,光線充足,千百年來一直為哈薩克牧民所喜愛,由於是用白色氈子做成,氈房裡又布置得十分講究,人們稱之為白色的宮殿。它是哈薩克族先民的重要創造。

『柒』 哈薩克族的氈房和蒙古包的區別在哪裡

蒙古族和哈薩克族都是我國古老的游牧民族,他們逐水草而居,游牧到哪裡,家就搬到哪裡,由於需要頻繁遷徙,住房就必須能夠隨意移動,蒙古包就是這種活動房屋的一個代表,而哈薩克族人住的氈房(又稱哈薩包),因為外形近似,不了解的人往往容易將它與蒙古包混淆。

蒙古包和哈薩克氈房最直觀的區別,就是看建築是圓形頂還是尖錐形頂,如果圓球形頂的就是蒙古包,而類似尖錐形的則是哈薩克氈房。整體來看,哈薩克氈房比蒙古包顯得要小巧,頂部要尖一些,而蒙古包下部是規整的圓柱型,上部是三角型。另外,哈薩克族人搭建氈房用的支桿是一頭彎的穹窿狀,他們將此彎頭綁在氈房的牆架上;而蒙古族人在搭建蒙古包時,用來支撐蒙古包圓形頂部的桿子兩頭都是直的,直接就搭架在牆架上,並且桿子數目要比哈薩克氈房用得多一些。此外,哈薩克氈房的門一般都向東開,而蒙古包的門一般都向南開。

蒙古包這樣的建築形式,易搭易卸易移動,適於牧民輪牧走場居住,其製作技藝體現了蒙古民族獨特的審美觀與高超的技能;而哈薩克氈房不僅攜帶方便,而且堅固耐用,住居舒適,並具有防寒、防雨、防地震的特點。房內空氣流通,光線充足,深受哈薩克牧民喜愛,是哈薩克先民在早期艱苦游牧生活中經濟實用的重要創造,二者都凝聚了先人高度的生活智慧。

『捌』 氈房與蒙古包的區別

一般講,蒙古族建造的,才叫蒙古包;而在新疆的,是哈薩克族的游牧民族建造的,名為「哈薩克白宮」,俗稱「哈薩克氈房」!(不叫蒙古包!)

新疆的大草原到處可以看到雪白的蒙古包和氈房

在沒有搞清楚它們的不同之處前,從外形看不出它們有什麼太大的區別,人們都習慣叫它們「蒙古包」

蒙古包和氈房都是草原游牧民族在生活實踐中所選擇的最能與其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相和諧的居住形式

它們最突出的特點是:冬暖夏涼,易於搬遷

哈薩克族的住房可以歸納為兩類:一類是春季、秋季、夏季住的氈房

一類是冬季住的平頂的木頭和泥土搭建的矮房,也叫「冬窩子」

哈薩克氈房其形狀大致上是仿蒙古包的。哈薩克氈房與純蒙古包在外形上有所區別:哈薩克氈房比蒙古包顯得要小巧,頂部要尖一些。

哈薩克搭建氈房用的桿子一頭是彎的,他們將此彎頭綁在氈房的牆架上

相比而言,蒙古包下部是規整的圓柱型,上部是三角型

哈薩克氈房(注意,遠處的那排排平房就是哈薩克族的冬窩子)

蒙古包在搭建圓形頂部時,所用的支撐蒙古包圓頂的桿子兩頭都是直的

蒙古包:

直接搭架在牆架上。桿子的數目要比哈薩克的氈房多一些

蒙古包的結構-包內木質網狀牆

蒙古包的結構-圓形頂

蒙古包的結構-包頂木質骨架(約直徑3CM)

蒙古包的結構-撩包外防護層看到的網狀木質牆

哈薩克氈房:

哈薩克氈房與蒙古包在材料和搭建方法方面,兩者並無太大區別。都是可以拆卸和搬運的

外圍上芨芨草編成的牆籬,再包上毛氈。頂部開有天窗,蓋以能活動的氈子,用以通風

有的房頂氈上飾有紅色或其他色彩圖案

氈房的門一般都向東開,蒙古包的門一般都向南開

『玖』 氈房是哪個民族的民居快~在線等······

是哈薩克族的 氈房是哈薩克族人的。不是蒙古的,他們的是蒙古包,不是氈房

閱讀全文

與氈房在哪個文化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9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7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8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1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7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3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2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6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1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1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4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3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