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殺馬特亞文化在哪裡

殺馬特亞文化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5-14 14:24:01

A. 殺馬特是什麼意思

殺馬特一詞源於英文單詞smart,可以譯為時尚的;聰明的,在中國正式發展始於2008年,是結合日本視覺系和歐美搖滾的結合體,喜歡並盲目模仿日本視覺系搖滾樂隊的衣服、頭發等等。

中國的「殺馬特」演變至今,既不是VR,也不是純粹的視覺系。而是一種獨特的社會狀態、一種生活形式和一股文化潮流。殺馬特的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的朋克(Punk)文化,它所代表的是一種另類甚至是怪誕的青年形象。

(1)殺馬特亞文化在哪裡擴展閱讀

倒推文化淵源,「殺馬特」的「煉成」受到了2000年~2010年這10年間城市「90後」非主流文化的傳染,而城市「90後」非主流文化則沿襲自歐美國家的青年亞文化。

與「小清新」的文化區隔與「殺馬特」迥然相反的是近些年持續流行的「小清新」之風,它在青年文化形態上,與之構成了一個兩極化,各處一端,絕無交叉。

B. 從「殺馬特」到「鬼畜」,網路的數百種「亞文化」圈層正在發生什麼

大數據技術發展趨勢迄今,更改的不但是日常生活,也重新構建著社會文化設計風格、語言表達管理體系、邏輯思維。亞文化既是特殊社會發展感情構造在青年人人群中的映射,也是時下青年人人群與眾不同感情構造的真正展現,是大家體會和了解一個時期文化藝術特點的關鍵補償性參照。有別於流行互聯網媒體,新媒體有工作能力打造出超越文化藝術芥蒂的亞文化認可,以網路社區、虛似社交媒體的方式加強次級線圈文化藝術中間的互動交流與溝通交流,產生一種更為立體式的跨文化傳播方式。

可以說,青年亞文化是大家完善以前的一種自身探尋及文化表述。年青人不滿意成人世界的庸常,探尋與眾不同的自身和游戲玩法,它是她們第一次走上社會發展演出舞台的團體現身,主流文化應當多寬容一些。自然,對青年亞文化的適度關心、正確引導和限定是務必的。不可以讓過多游戲娛樂白了少年頭,不可以讓網路語言暴力侵害到可憐的過路人,不可以讓庸俗的語言表達和個人行為肆無忌憚宣洩。

C. 記得當年風靡全球的殺馬特,他們背後有著怎樣辛酸的故事

風靡全球的殺馬特,背後有著怎樣心酸的故事

殺馬特文化

在2012年,紀錄片導演李一凡第一次見到殺馬特,那時,殺馬特文化已過鼎盛期,受過高等教育的文人導演,第一次想到的是上個世紀的嬉皮士運動和朋克文化,他說這叫審美自覺,我們國內有這個特別了不起。之後李一凡試著聯系殺馬特,直到2016年,終於通過關系網抓到一條大魚,殺馬特教主羅福興。

在這十多年裡,法制監管不斷升級,黑廠越來越少,正規廠家招聘工人要求儀容端莊,殺馬特顯然不符合當前主流審美,他們剪去長發,收斂個性,告別村口工藝精湛的王師傅,櫥窗里時髦最時尚的滑板鞋和 YY公會中尊貴的爵位,繼續擁抱像一潭死水一樣的生活。

社交圈浮沉,殺馬特青年卻還停留在原地,他默默地,選擇沉默,做無聲的吶喊。

D. 殺馬特是什麼意思

殺馬特,一詞源於英文單詞smart,意思為時尚的;聰明的。

「殺馬特」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西方的朋克(Punk)文化,是一種比較另類、怪誕的青年人的形象,這類青年挑戰了人們的正常審美觀,因此,人們稱之為「殺馬特家族」。

在中國正式發展始於2008年,是結合日本視覺系和歐美搖滾的結合體,喜歡並盲目模仿日本視覺系搖滾樂隊的衣服、頭發等等,看不慣的網友們將他們稱為「山寨系」,「腦殘」劃上等號腦殘族並列。

(4)殺馬特亞文化在哪裡擴展閱讀:

殺馬特消失的原因:

一是和大多數人的觀念不同。「殺馬特」的誕生是受到了一個叫「非主流」文化思潮的影響,說「殺馬特」非主流,主要是它與社會主流文化觀念背道而馳,所以在主流文化的打擊下,「殺馬特」就消失了。

二是個性特徵過於誇張、另類。「殺馬特」從發型,頭發的顏色,臉部化妝,服飾搭配等方面太過另類,於大眾欣賞視覺和觀念格格不入,相距甚遠,讓人視覺感到極不舒服和反感。因此「殺馬特」受不到人們喜歡,因此就逐漸消失了。

E. 殺馬特是什麼意思【具體點】

殺馬特的意思是時尚的,聰明的。後來,中國群體結合日本視覺系和歐美搖滾,喜歡並盲目模仿日本視覺系搖滾樂隊的衣服、頭發等等,看不慣的網友們將他們稱為「山寨系」。

原始的大部分殺馬特都留著五顏六色的長發,畫著很濃的妝;穿一些很個性的服裝,戴著稀奇古怪的首飾;喜歡自拍,在網吧的攝像頭前做些奇怪的動作;自稱是:一個集潮流、視覺、殺馬特為一系的群體。

(5)殺馬特亞文化在哪裡擴展閱讀:

「殺馬特」不斷充斥著人們的眼球,並逐漸引起了社會的關注。2013 年12 月,美國《外交政策》網站甚至還專門發表了名為《名利失敗》的評論文章,對「殺馬特」現象所折射的中國階層分化的問題進行了分析。

認為「殺馬特」群體是「中國移民大潮和國家階層區分擴大的副產品」,是「迷失在中國城市化大潮中的年輕移民」對城市所產生的「集體疏離感」下的一種亞文化現象。

互聯網上,多數網民對「殺馬特」都持負面評價,把其當成是「土氣」、「粗俗」、「叛逆」等的代名詞。但是,「殺馬特」現象的背後實際上是新生代農民工努力市民化、不斷靠近城市生活方式並以此融入城市的一種積極嘗試。

但卻因為其所屬階層的局限使他們漸行漸遠,讓這場「自下而上的城市化運動」變得不城不農,並最終使「殺馬特」一詞成為體現社會區隔的文化實踐。

F. 「殺馬特」亞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說到殺馬特,你首先想到的就是造型奇特的發型吧,還有各種非主流的服裝配飾,時不時還45度仰望天空悲傷寂寞。那麼這種亞文化怎麼形成的呢?

以上,不過現在很少看見殺馬特了,不少家族已經解散了。

G. 「殺馬特」是什麼意思

殺馬特一詞源於英文單詞smart,可以譯為時尚的;聰明的,在中國正式發展始於2008年,是結合日本視覺系和歐美搖滾的結合體,喜歡並盲目模仿日本視覺系搖滾樂隊的衣服、頭發等等,看不慣的網友們將他們稱為「山寨系」,「腦殘」劃上等號腦殘族並列。

原始的大部分殺馬特都留著五顏六色的長發,畫著很濃的妝;穿一些很個性的服裝,戴著稀奇古怪的首飾;喜歡自拍,在網吧的攝像頭前做些奇怪的動作;自稱是:一個集潮流、視覺、殺馬特為一系的群體。至於中國的「殺馬特」家族,已與搖滾一點關系也沒有,只是喜歡模仿視覺系的服飾、化妝罷了;而真正視覺系的FANS們又不屑於與「殺馬特」為伍。所以中國的「殺馬特」演變至今,既不是VR,也不是純粹的視覺系。而是一種獨特的社會狀態、一種生活形式和一股文化潮流。殺馬特的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的朋克(Punk)文化,它所代表的是一種另類甚至是怪誕的青年形象,這群另類青年正不停不斷挑戰大家的審美神經,他們被稱為「殺馬特家族」。

中文名:殺馬特
外文名:smart
創始人:汪洪濤
發展時間:2008年
根源:朋克演變
類型:網路家族
官方新浪微博:殺馬特官博
家族口號:風靡全球,不走尋常路
分享
創始人介紹

淚鬼(網名)男,1991年出生於河南潢川,殺馬特創始人,他開創了另類非主流自拍,並且改變了日本視覺,拓散了另類非主流,使原本另類的非主流變得更加另類,他以這個觀點,這種思想把中國另類視覺使殺馬特達到了潮流的極端。並指出:從客觀的角度來講,殺馬特文化是永遠都不會衰落的,「任何人」都擺脫不了日本文化的沖擊。(明星們也不例外)淚鬼開創了殺馬特自拍以後,殺馬特式自拍便開始流行起來,他創造的殺馬特扮相和全新的自拍方式,受到很多年輕人的追捧,起初只是一些潮流和粉絲的互動,後來擴散至大陸,因其新穎而驚艷的扮相在青少年當中迅速走紅。他突破了中國主流系主題,之後被譽為「視覺教父」之稱號。時代潮流的先河,淚鬼的出現打破了中國視覺潮流長年停滯不前的局面,為中國非主流翻開了新的一頁。

遇上小清新

「殺馬特強子」、「留幾手」等微博紅人,塑造了自己的「殺馬特」形象。他們的微博用語中,東北土話等方言成為佐料,河南駐馬店、北京二撥子村等是這些微博用戶的一個假想來源地。

但顯而易見地,這些迅速走紅的博主並非真正的農民工群體,而是文化知識精英。他們只是借用或惡意使用這套語言與形象,製造網路狂歡,徹底貶低「殺馬特」這一群體,強化了社會公眾對於此群體的歧視與隔離。

「殺馬特」是怎樣「煉成」的「殺馬特」群體,有許多可辨認的文化特徵。在社會學背景上,他們多為農村出來的「90後」,中學畢業或中高職技校畢業。在其文化選擇與喜好上,各種網路口水歌曲是他們的最愛。從生活方式看,他們的服飾是廉價的地攤貨,使用的是國產山寨手機,然後用之自拍放到QQ空間。除此之外,他們的照片也有很多是在照相館拍攝的,背景通常是一塊湛藍色的幕布,或街頭大頭貼機器拍攝的大頭貼。在職業上,理發店員工、保安、餐館服務員...是他們主要的就業去向,也不排除個別在一些「灰色」與「黑色」地帶的工作。其交際的圈子,也是同齡的老鄉為主。

社會現狀

倒推文化淵源,「殺馬特」的「煉成」受到了2000年~2010年這10年間城市「90後」非主流文化的傳染,而城市「90後」非主流文化則沿襲自歐美國家的青年亞文化。與「小清新」的文化區隔與「殺馬特」迥然相反的是近些年持續流行的「小清新」之風,它在青年文化形態上,與之構成了一個兩極化,各處一端,絕無交叉。兩者的差距,並非嬉皮士與雅皮士之間的差異。用當下流行的話來說,就是「矮矬丑」的屌絲與「白富美」的女神之間的距離,而這距離構成了社會學大師皮埃爾·布迪厄在《區隔》中所言的由「品味和趣味」區隔出的社會分層。「小清新」是以接受過大學教育或正在接受大學教育的女生為主,同樣具有可辨認的文化特徵。在生活方式上,喜好在校內網或微博上發狀態、發美食照片,養寵物狗;喜好旅遊,鼓浪嶼、麗江,境外特別是韓日歐是她們心中的聖地;村上春樹、安妮寶貝是她們的文化偶像。她們鄙視粗俗的「殺馬特」,也不喜歡憤世嫉俗的「憤青」,還時不時地裝個萌、發個嗲。「殺馬特」與「小清新」作為同時存在的文化現象,但兩者的權力話語完全不同,這也造成了它們截然不同的社會「待見」。

如果說「小清新」們日益被指認為主流的都市青年文化,如果說「旭日陽光」們被媒體包裝成一種草根文化,那麼「殺馬特」們卻是名副其實的「雜草文化」。他們長在人們無視的地方,長成後也是無人關注,不僅不被尊重和重視,甚至還可能面臨被調侃、被消費、被迅速忘記的命運。尷尬的「第三元」從某種意義上說,「殺馬特」們將構成中國社會的「第三元」。對於父輩的農民形象來說,他們已經屬於光怪陸離、花枝招展的城裡人了。但對於城市人來說,他們的骨子裡永遠透露著鄉土氣息

H. 殺馬特是什麼意思

殺馬特源自英文單詞—Smart,聰明的音譯,但卻代表著完全相反的意思,通俗地被與「腦殘」劃上等號。它所代表的是一種另類甚至是怪誕的青年形象,染著赤橙黃綠青藍紫的頭發,吹著各種突破重力學規律的「刺蝟頭」,描眼線化濃妝,掛鐵鏈穿體環,滿身山寨奢侈品LOGO,奇裝異服,喜歡並盲目模仿日本視覺系搖滾樂隊的衣服、頭發等等,是網路中最有代表性的網路家族。

殺馬特文化其實並不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各個階層的人都有會出現殺馬特現象,比如中層階級的人希望進入上層社會,他們同樣拿著名牌包,學習各種禮儀形態,從外形上改變自己使自己貌似進入了上層階級,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殺馬特」行為呢,面對殺馬特文化我們也無需過分排斥,這是「城鎮化」發展過程中的特殊階段這個階段應該盡快過去,讓殺馬特群體能夠從經濟和文化上都能成為真正的城市人。

I. 那個創辦「殺馬特家族」的廣東少年,後來如何

網路世界帶給了人們許多的便捷,但也萌生出了不少千奇百怪的人和事物,令人們十分無奈。在新世紀開端之時,有一位廣東少年在網路上的奇特造型引來了人們的關注,這就是殺馬特少年羅福興。羅福興的造型,是常人不敢裝扮的造型,他在網上上傳自己的照片,並且結交了幾個願意與他一同做如此扮相的朋友,這就有了網路上的「殺馬特家族」,「殺馬特家族」的出現,引來了一批網友的關注,那麼如今羅福興是否還在殺馬特的圈子裡馳騁呢?就讓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他的故事吧。

結語

那麼如今的殺馬特男孩兒究竟怎麼樣了呢?據了解,羅福興隨著年歲的增長,心智也開始成熟,家中的生活壓力讓他不得不看清現實,而父親的重病也是他人生的轉折點,父親的離世令他十分悲痛,他決定徹底遠離這個網紅圈子,為家人添一份微薄之力。他四處打工,認真生活,曾經有一次有人找到他,希望他重新作為殺馬特代表,出現在網紅圈子裡,並且承諾會給他不菲的報酬。但是羅福興卻拒絕了,在他眼中他更嚮往於安寧的生活,雖然如今他仍在為了生計而四處奔波,但他卻扛下了責任,再也不是當初那個年幼且稚嫩的男孩兒了,而是能夠隻手遮天的男子漢,曾經的那一段殺馬特歲月也不過是年幼的小孩子鬧出的玩笑罷了。

J. 殺馬特是誰創建的

殺馬特是羅福興創建的。

羅福興,男,1995年生,廣東人,中國最早發起洗剪吹發型的人之一,被貼上「殺馬特」創始人的標簽,提起「殺馬特」大家都能描繪出大概的樣子,但是羅福興這個名字對於普通人來說就稍顯陌生了。2010年前後,在網路亞文化「帝國」里至少有20萬人願意聽命於他,他被稱為「殺馬特教父」。



殺馬特一詞源於英文單詞smart,可以譯為時尚的;聰明的,在中國正式發展始於2008年,是結合日本視覺系和歐美搖滾的結合體,喜歡並盲目模仿日本視覺系搖滾樂隊的衣服、頭發等等。

中國的「殺馬特」演變至今,既不是VR,也不是純粹的視覺系。而是一種獨特的社會狀態、一種生活形式和一股文化潮流。殺馬特的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的朋克(Punk)文化,它所代表的是一種另類甚至是怪誕的青年形象。

閱讀全文

與殺馬特亞文化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8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3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